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师兄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扒一扒陆奇、沈向洋、李开复、洪小文的故事(转)
热度 1 gordon 2017-1-20 13:41
很多人可能有所不知,微软的几位华人副总裁们包括陆奇(前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沈向洋(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李开复(前微软全球副总裁)、洪小文(微软资深副总裁)均为CMU计算机学院博士。 其中沈向洋、李开复、洪小文是CMU计算机学院罗杰·瑞迪(RajReddy)教授的学生。 在学生时期和职业生涯早期,四人之间就有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每个人在其他三人的成长过程中均扮演着重要角色。 ********************************************************************** “固执”同门师兄弟:李开复与洪小文 李开复是四人中最早进入CMU的“大师兄”,李开复回忆到,当时Sphinx是他的博士论文主攻方向。Sphinx最初是由李开复一人在做,后来随着洪小文进入博士班,后者开始与李开复一起推进Sphinx。 李开复和洪小文在做Sphinx时,他们的共同导师瑞迪教授其实并不认同他们的研究思路,但年轻气盛的李开复和洪小文仍旧坚持采用隐含马尔克夫模型的框架做语音识别。 瑞迪教授不得不用一句“我不认同你们,但我支持你们”默默支持二人的研究,后来这句话也多次出现在李开复的自传《世界因你而不同》中。 Sphinx 成功后对瑞迪教授本人和后来的研究者影响巨大。有别于传统的“专家系统”,这套语音识别技术完全是基于“统计和机器学习”的思路,直至今日,苹果、微软及 其他公司与机构的语音技术研究仍以之为基础。吴军在《数学之美》的第二章《自然语言处理——从规则到统计》中提到:李开复和洪小文出色的工作,帮助他们的 论文导师罗杰·雷迪(RajReddy)在1994年获得了图灵奖。 李开复毕业后,Sphinx被立项成为CMU主流,李开复继续负责该项目两年,当时他的团队还有洪小文和黄学东等人。 两年后,李开复离开CMU加入苹果后,黄学东成为该项目的负责人。 1990年,李开复正式加入苹果;1991年,沈向洋来到CMU师从瑞迪教授;1992年洪小文随之加盟苹果,而陆奇也在同年进入CMU计算机学院开始了自己的博士生涯。 1993年,负责Sphinx项目的黄学东加入微软。身在西雅图的他想把与他一起在CMU负责Sphinx项目的师兄弟洪小文拉入微软。接到微软邀请时,洪小文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拒绝了。 最终在黄学东的多顾茅庐后,洪小文动了心。其实当时洪小文也意识到苹果已开始走下坡路了,而微软势头正猛。最终洪小文在1995加入微软雷德蒙研究院从事语音技术的基础研究。 沈向洋后来如此评价洪小文“洪小文在基础研究和产品开发方面有着的丰富经验和高超的管理能力”。 ********************************************************************** “叛逆”沈向洋:同一个导师,却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这位给予洪小文高度评价的沈向洋在1991年进入CMU后,却并没有走上语音识别这条路。 当时李开复和洪小文不顾瑞迪教授的反对,坚持研究Sphinx的这股劲头似乎也在沈向洋身上体现出来。沈向洋对瑞迪教授说到:跟着你可能是要做语音识别了? 沈向洋回忆到,虽然瑞迪教授是语音识别领域的顶级专家,但沈向洋自己对这个方向似乎并不是特别感兴趣。 瑞迪教授也似乎听出了沈向洋的想法,就问他你是不是觉得语音不重要?沈向洋解释到语音虽然重要,但人对外界的感知,95%是从视觉来的。随后,瑞迪教授说到“哦!这没问题,我们就做视觉吧。你拿一个照相机,把周围照下来,重现出来就好了。” 雷迪教授的这一句话决定了沈向洋后来多年的研究方向。这期间瑞迪教授从未反对过沈向洋的选择,这也再次印证了他的原则:“我不认同你,但我支持你”。 10年后雷迪教授也回忆到“我当时只不过相信这是一个有前途的问题,也是一个最困难的问题。所以挑出来给他做。” 沈 向洋和罗杰·瑞迪每个月只能见面一小时,其余时间则完全要靠自己去悟。第一年,沈向洋在茫然的状态中摸索,毫无所得。但他感觉到教授对他抱有足够信心,就 同李开复和洪小文在语音识别研究最艰难的时刻遇到的情形一样。这样的局面一直过了5年,直到1996年沈向洋终有所得。期间他发表的重要论文题目正是多年 以前罗杰·瑞迪说的那句话:用照片重建电脑三维世界。 ********************************************************************** “迷茫”陆奇:李开复、沈向洋助其拨开迷雾 1995年暑期,沈向洋去了师兄们李开复和洪小文加入的第一家公司苹果进行实习。一年后加入洪小文所在的微软雷德蒙德研究院,同年,李开复离开苹果跳槽至SGI,而陆奇此时也正式从CMU毕业。 陆奇博士毕业后,遇到了每个毕业生都要面临的选择问题:该去哪个城市、哪个公司工作。 华尔街?创业?还是回国? 背着多重包袱的陆奇找到了CMU计算机学院师兄李开复,李开复建议陆奇去试试硅谷的科技公司,在李开复的建议下,陆奇最终加入IBM实验室研究网络技术。 1998年,陆奇计划跳槽加盟雅虎。据悉,当时李开复提醒陆奇,雅虎的股价不会一直在这样的水平上。它要么会上扬5倍,要么下挫5倍,要做好预判。“开复两方面都讲对了,雅虎的股价表现的确如此。”之后的经历让陆奇感慨到。 2008年微软收购雅虎未果后,微软业务推进遇到了重重阻击,鲍尔默拆分了Windows和在线业务,原在线业务部门总裁凯文·约翰逊也随后辞职,鲍尔默不得不亲自上阵代理在线业务部门半年之久。 “得不到这个公司,那就挖这个公司的人” 在微软燃眉之急时,陆奇的师兄沈向洋正式向鲍尔默引荐了陆奇,在沈向洋的帮助下,陆奇与鲍尔默相见,这一见,一聊就是6个小时。 鲍 尔默此前地对在线业务总裁的选用标准分两条:要么具有工程背景懂得如何开发产品,要么有市场背景懂得如何开发客户。而与陆奇促膝长谈后,让鲍尔默只坚信领 导者必须有着良好的技术背景。最后,鲍尔默向陆奇发出工作邀请,2008年8月,陆奇辞去雅虎执行副总裁一职,放弃回国创业的想法。随之加盟微软,任网络 服务集团总裁。 (这期内容本来只讲四人早期的故事,但鉴于陆奇昨日加盟百度,并且李彦宏称自己懂得人工智能的东西跟陆奇相比可能十分之一的都不到,所以我们再把他的故事线拉长几年,谈谈他在微软负责的AI项目。) 加入微软以后,陆奇开发了必应搜索引擎以此来对抗谷歌。 2013 年,陆奇开始扩充必应研发团队,他将必应和Windows操作系统进行深度整合,打造必应“超级搜索”和多个应服务应用产品。同时开始联合“敌人的敌人” 对抗谷歌:相继与雅虎、苹果结盟。在陆奇的主导下,微软开始为苹果的Siri提供后台技术支持,支持后者数十亿计的搜索请求。 与此同时,微 软在2014年Build大会上推出了重磅产品Cortana。陆奇并不想把Cortana定位为Siri或GoogleNow这样的产品,他的想法是把 Cortana在接下来的两三年内能尽可能接触到全球25亿智能设备用户。为了吸入更多的数据,陆奇甚至让微软开放了第三方接口。 随后陆奇又推进了小冰等AI产品的落地,并且亲自主持小冰新版本发布会。 2013 年,推荐陆奇进入微软的沈向洋获得晋升成为微软全球执行副总裁,与陆奇平级,负责整个技术与研发部门。而在这之前沈向洋则向陆奇汇报,陆奇则直接向鲍尔默 汇报。就在今年陆奇离职消息传出后不久,微软官方宣布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部门,超过5000人会负责AI产品研发和底层能力开发。该部门由沈向洋领军,这是 微软最为尖端的技术团队。同时沈向洋还接过了陆奇此前负责的必应和Cortana等业务。 招募陆奇进入微软,八年后又接了陆奇所负责的部分核心业务,沈向洋与陆奇之间的故事也算是有始有终。 总结 回到现在,李开复领导的创新工场把孵化重点放在AI领域;沈向洋在经过高层大变动后已稳稳把控着微软的AI命脉;洪小文带领的微软亚洲研究院着重发力语音和图像等技术的研究与产品落地;而刚刚加盟百度陆奇,李彦宏则寄希望其帮助百度在人工智能时代奠定全球领先地位。 这批在三、四十年前研究AI的CMU计算机学院的师兄弟们,经历无数洗礼后仍旧站在人工智能的第一战线
188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3 10:32 , Processed in 0.018196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