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参谋部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德国总参谋部诞生之前的法国军队
gordon 2017-6-5 07:50
军队的组织形式,完全就是拿破仑式的。(连年内战,造成了 常备军) 但是财政负担很大 军官从士兵里选拔的拿破仑三世的法国军队。 士官,训练两三年就回家的平民军队,总参谋部(士官+平民, 节省成本 ) 特殊性在哪儿,那个人,本来就是失业的。 ****************************************************************************** 总参谋部(士官+平民,节省成本)以后,重视 技术兵器。 ****************************************************************************** 拿破仑的军事,不重视技术兵器,在 滑膛枪时代,还 白刃冲锋呢。 ****************************************************************************** 清政府的军队有点像 奥匈帝国。 意大利特点,不是大生产,钢铁企业都是家族企业。(艺术品,手工艺品) 蒋介石学德国,德国也倒了。 注:继续革命嘛 ****************************************************************************** 在法国的情形是减少子女的人数;在比较虔信宗教的爱尔兰,则是藉由将平均结婚年龄提高到欧洲有史以来的最高点 注:晚婚晚育,计划生育。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法国人口,在欧洲仅次于俄国 ****************************************************************************** 五四运动时期,正好是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纺织业大发展。 中国粗砂和日本先进的细纱 有一个民主制度,有一个 解体的自然经济;这就是当时的中国社会现实。 纺织女工,当时伦敦的 娼妓问题很严重。 ****************************************************************************** 欧洲解决这个问题,是钢铁业的发展。 中国是 甲午战争 被打败了。 赔款以后,资本密集型的 钢铁业 干不了 了。 德国军事顾问团给一个轻步兵的框架 ****************************************************************************** 后来,搞计划经济,跟日本一样,那是搞 汽车,搞坦克了。 注: 那是不一样的,不要搞混淆了。 这个最重要的是 大庆石油的发现。 ****************************************************************************** 像涌现这种事情啊,肯定是有 其社会原因的。 环境的产物。 现在感觉不到,可能是 沧海桑田,世事境迁了。 注:苏联发射卫星的时候,苏联还是世界老大呢。 中国也很厉害, 人才储备之类的,能够跟得上 苏联的步伐 。 ****************************************************************************** 飞机需要材料还多,再加上 座人的 , 弹要简单的多。 注: 环境适应性, 肯定吸收养分了 。 苏联模式,转 日本模式;具体为什么,先别讨论, 结果比讨论更重要。 ****************************************************************************** 后来我分析了, 才发现是 国际贸易的问题 。 (60、70年代开始, 发达国家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 ,允许不发达国家出口工业品) 国际贸易的数据,太难找了。不是英国人研究,大陆型国家,哪有数据啊
5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甲午战争—— 日本参谋部 直隶平原决战计划
gordon 2017-5-31 11:25
实际上,如果你站在日本的角度考虑 甲午战争的问题,就很麻烦 以弱胜强,总不是那么容易。 尤其中国刚打过中法战争,高新技术下的 局部战争,日本式根本赢不了。 唯一战胜的可能性,就是扩大规模,像普法战争一样,打出一个 “色当” 来。 (以前都把日本的计划解释为 “狂妄”,其实是很理性的一个东西。) ********************************************************************* 曾于1879至1880年与桂太郎一起到中国搜集情报的小川又次在担任参谋本部第二局局长后,又于1886年奉参谋部长山县有朋大将之命再到中国各地搜集情报,并在1887年制订出侵略中国的蓝图———《清国征讨策案》,提出“以五年为准备之期,然后待可乘之机而攻击之”①。 《策案》第一篇“彼我形势”计11项,概述现今之形势,概论制定进攻计划之必要。 第二篇“作战计划”列11项,论述作战必胜之要领。第一项即提出侵华总目标是“欲使清国乞降于阵前,以我海军击败彼之海军、攻陷北京、擒拿清帝”。欲达此目的拟派8个师团进攻中国,其中由海军掩护5个师团于山海关、滦河间登陆,直趋北京;以一个后备师团夺取山海关,“以断绝东三省清兵救援之路”;再以2个师团进攻长江要冲之地,阻止长江以北之清军北上③。 第三篇“善后处理”7项,提出日本对中国的处理措施。提出打败中国缔结条约后,“要将自山海关至西长城以南之直隶、山西两省之地、河南省之黄河北岸、山东全省、江苏省之黄河故道、宝应湖、镇江府大湖、浙江省之杭州府、绍兴府、宁波府东北之地,以及第二项所列之地区划归为本邦版图,将东三省及内兴安岭山脉以东、长城以北之地分与清朝,令其在满洲独立,在支那本部,则迎明末后裔建立王国,割与扬子江(即长江———引者注)以南之地,使之成为我之保护国,以镇抚民心,在扬子江以北、黄河以南,再行立一王国,使之为我所属,在西藏、青海天山南路,立达赖喇嘛,在内蒙古、甘肃省之准噶尔,选拔其酋长或人杰,使其为各部之长,且受我监视。如是分割十八省,在满洲立一国,区划西藏、蒙古,平均其力”。“即使在任何情况下,签订战胜条约时,也必须将以下六个要冲,纳入本邦版图:其一盛京盖州以南之旅顺半岛(即辽东半岛———引者注)、其二山东登州府管辖之地、其三浙江舟山群岛、其四澎湖群岛、其五台湾全岛、其六扬子江沿岸左右十里之地。”④这个《策案》标明进行五年准备,一旦时机到来,则加以攻击。而且认为,只有“对应之准备,有骎骎进取之计划,始能鼓舞士气,始能伸张国威,始能富国,始能与强邻和睦、维持和平”⑤。 ********************************************************************* 日本参谋部 直隶平原决战计划,有很大一个问题,涉及到 道路运输的问题。怎么把 部队运到直隶平原去。 ********************************************************************* 其实,1887年末至1888年初,日本参谋本部海军部樱井规矩之左右海军少佐、“浪速”舰长矶部包义大佐等六人也各写一份对中国作战构想,即日本福岛县立图书馆“佐藤文库”所藏的六份“征清方策”或“对策”。这六个方案与小川又次的《清国征讨策案》同时出笼,表明日本参谋部已经有了和中国作战的构想,并且有计划、有组织地制定和讨论了这些作战方案。这六个作战方案虽然各有侧重,却可以视为一个切实可行的详尽的整体作战方案。其总体构想是以联合舰队进攻中国北洋舰队并将其击败,夺得黄海和渤海制海权,然后占领旅顺和大连湾,深入辽东半岛;占领威海卫和烟台,夺取山东半岛;最后经山海关直逼北京。六个方案亦各有特点,如攻占北京的作战方略不尽相同, 海军大尉佐佐木广胜的《对策》强调应“尽量选定接近北京之顺利之地”,即“应以直隶湾外之防御不充分之大连湾为最佳登陆点”⑥。 海军少佐樱井规矩之左右在其《征清方案》里却主张以“前军本队以攻破敌北洋舰队以及旅顺军港,以大连湾以西即金州半岛为我军进攻北京之第一根据地”。继前军本队之后,“以剩余之运输船陆续出航为前军之后援,如已在金州半岛达到目的,可渡海于直隶省抚宁县登陆,并以此为进攻北京之基地。待全军渡海结束后,依次向北京进军”①。 海军少佐岛崎好忠提出的《对策》是“如北洋舰队对直隶湾咽喉之要港,实行封锁防守,而我甲乙舰队应协力攻击将其轰沉,进而首先占领山东省之要地,再掩护陆军登陆,最后将舰队基地设于威海卫,并侵入直隶湾,轰击沿岸之炮台及其他要地,以援助陆军进攻北京”②。 海军大佐(“浪速”舰舰长)矶边包义在其拟《对策》中所设想的战斗方略认为:“清国特别重视旅顺口、烟台及威海卫之军备,并于烟台设镇守府,其防备呈鼎足之势。北洋舰队如以下所记,组成甲乙二队,以芝府(芝罘)港为基地,守卫北洋之门户。我国舰队亦按舰种及速度编为如下之甲乙二舰队与丙分遣舰队,先破敌之二舰队,后封锁威海卫,击退烟台镇守府及陆军。陆海军并进陷旅顺口,而后攻击北京。”③上述主张的兵力部署和采取的战术各具特色,但最终攻击目标都为北京。为达到攻占清朝统治中心北京的战略总目标。 日本参谋本部的作战计划规定分三期实施:第一期,陆军首先占领全朝鲜,将清在朝部队击败,以诱使清北洋舰队出战,然后歼灭之,从而夺取制海权;第二期,占领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进攻中国内地建立基地;第三期,从渤海湾登陆,“在直隶(今河北〉平原与中国野战师决战”④。 1894年7月17日,日本大本营第一次御前会议作出发动战争的决定后,最初作战计划是由大本营陆军首席参谋、陆军参谋次长川上操六主持拟订大本营最后裁定的作战计划,决定战争伊始即在直隶平原实施决战,但海军方面认为,没有制海权保障,这一计划不过是纸上谈兵。因此,大本营最后制定的作战计划便根据海军的胜负,决定了三种作战方案:第一,若海战获胜,取得黄海制海权,陆军即长驱入直隶,直取北京;第二,若海战胜负未决,陆军则固守平壤,以舰队维护朝鲜海峡的制海权,并运送部队;第三,若海军大败,则陆军全部从朝鲜撤退,海军守卫本土沿海⑤。由此可见,日本作了可进可退的作战计划。 ********************************************************************* 这些计划的基本思想就是 取得制海权,然后 直隶平原决战的计划。 但是问题在于 没有把握取得制海权。 ********************************************************************* 没有制海权,陆军就得在 朝鲜半岛作战,这对 日本并不利 正是因为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没有把握赢,才 提出 直隶平原决战计划的。 现在由于制海权的问题,还得打一场 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 ********************************************************************* 问题的解决: 1859年意大利战争的引入
88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农业革命 ——— 德国总参谋部改革时期的农业革命
gordon 2017-1-3 18:47
德国容克有一个特点,就是小地主也没啥钱,自己还干农活儿。 需要一份薪水,一份在军队里的职位 所以,当时 普鲁士的改革非常困难。还有给法国的赔款问题,急需财政改革。 而法国大革命,大家都知道,净是胡扯淡,(政治正确的东西,不是稳定的政府) 普鲁士贵族普遍认为,要想保持骑士军官团的团结就必须严防资产阶级“平民”的侵袭。这种观念以及军队中“头顶花翎者”与“舞文弄墨者”之间的斗争,贯穿于整个19世纪,有些还形成了致命的弊端。从这个意义上说,沙恩霍斯特和格奈泽瑙的总参谋部对许多贵族出身的反动军官而言,无疑是一种争取革命教育体制的标志,这对于旧普鲁士军官来说大概是无法接受的。但是不管怎么说,沙恩霍斯特总算为平民在军官团中争取社会地位达成突破。 军官晋升不再完全根据贵族出身或在战场上的突出战绩,而是要凭借一定的科学知识水平。这一变化是与农业上的变化同步发生的 。由于农业科学的进步,地主容克对科学的要求更甚于对继承家庭财产的要求,农业也正由手工劳作向着科学的方向发展。 普鲁士的军队与国家改革在极为困难的环境中艰难推进。普鲁士残留部分的境况危急,前途未卜,随时都有被拿破仑轻易灭掉的可能。普鲁士面临财政危机、农业困难、经济倒退等种种威胁。由于这种种危机,施泰因的改革引起了地主贵族即容克的不满,尤其是对他制订的废除农民世代对地主的人身依存关系—这也是束缚农村劳动关系而得不到改善的重要原因—的规定表示了强烈反抗。沙恩霍斯特及其朋友们的改革招致更为强烈的反对,主要是因为他们提出了废除军官团中的贵族特权和建立优先照顾平民接受教育体制的主张。军事改革的死敌是冯·约克将军。他是一个最典型的“破落贵族”的代表,但学识渊博,见解独到。 ******************************************************************* 德国的农业革命 德国的农业革命,其实是英国农业革命的延伸。 英国农业革命,大庄园主,有钱,发明创造,对农业科学进行改革。 这些农业改革成果,也溢出到德国,引起德国农业的革命。 从而成为推动德国工业革命的动力。 英国是贸易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 德国就是农业革命和道路、铁路的发展。 文学的传播,德意志统一民族 ******************************************************************* 敞田制与英国的传统农业 http://www.cssn.cn/sjs/201405/t20140513_1157728_4.shtml 按照传统观点,敞田是日耳曼人古已有之的耕作制度,英国的敞田制是5世纪入侵不列颠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带来的。 ******************************************************************* 1822 年11 月哈登贝格下台,但农业改革继续推行。从1821 年的赎买条例至1848 年间,普鲁士政府围绕调整和赎买等问题颁布了十项法令,两项公告,五项内阁令,两项条例和两项规定,整个改革的实施具体事务的处理长达数十年之久。至60 年代农业资本主义化兴将结束时,资本主义性质的容克庄园和富农经济在农业中已占绝对优势,标志着德国的农业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1810-1840 年普鲁士粮食和土豆生产情况 可以看出,这段时期内普鲁士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增长很快,而号称德国人食物中的“顶梁柱”的土豆则高达882%。二十年代后,关于新的农业经济体制、耕作方法、庄园发展的报道屡屡见于各地报端,即使在1 825 年经济危机时期,多数庄园主也因及时将生产重点由粮食转向羊毛而度过危难,这种资本主义农业的灵活性和适应能力显示出了它的能力,而这在旧时期是不可想象的。 总的来看,19 世纪上半期普鲁士农业的发展显示出一条清晰的主线,新型生产关系毫无疑问的促进着农业经济发展。 ******************************************************************* 台湾经济的腾飞与台湾的农业 日殖时期的台湾农业和朝鲜农业最大的不同就是 台湾农业可以种植 经济作物。 相对来说,日本对台湾比较宽松,可以种经济作物,也可以种大米,你自己看吧 朝鲜就没有这个自由,只能种大米。然后从东北进口 杂粮 作为口粮。 实际上,台湾经济的腾飞 是建立在台湾农业的基础上的 。 ******************************************************************* 注:知道俄罗斯的农奴制吗?知道俄国农奴制 谁弄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俄国的军事活动太多,造成财政很紧张。 呵呵 “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
276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黄埔之花 ——— 德国总参谋部
热度 1 gordon 2017-1-3 10:01
理解西方军事啊,先把中国的那套东西,扔过来,好吧 好吧,现在我们都是一张白纸,我们从来就没有接触过中国的军事思想 欧洲军事的这些东西啊,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 早熟的文明 ) 先把中国这些东西扔过来,“ 瓶子要是一直满着,就没办法往里面填水了 ” 。 ************************************************************************ 当时的军需总监部是一个介乎工程兵总监部和技术性侍官总署的中间机构,无权参与指挥的决断。 隶属于18世纪意义上的“总参谋部”前身的还有担负传令、信使和监视勤务的“野战猎兵队”和“旅少校”的办事机构。野战猎兵队中的所谓“纵队猎兵”,其主要任务是在缺少足够地图的情况下,勘察地形和为行军部队指引道路。“猎兵队”由一名“骑兵队长”领导。“旅少校”相当于机动的秘书官,负责为将军们起草报告和拟订表格清单。 1757年,弗里德里希大王为军需勤务拟订了一份训令,把所谓“设营术”作为军需勤务的主要任务。训令规定,军需总监部应负起诸如选择行军道路和宿营地、构筑野战阵地等技术性任务,以及情报和间谍勤务,以减轻最高统帅的负担。 这些任务与侍官总署在许多方面造成重叠。侍官总署是普鲁士军队独有的一个机构,它成了孕育后来的所谓国王军事内阁的胚胎,后来与总参谋部一直处在激烈的对抗之中。起初,侍官总署的主要任务是处理有关军官的人事问题,当然任何一个有关军官人事的最后决断,都是由君王做出的,君王的这种特权一直保留到王朝即将覆灭之日。 注:这个你在办公室呆过就很明白。办公室在人事任免上,老跟人力资源部起冲突。 ( 办公室从此得了 一个“公公”的绰号 ,就是太监嘛) ******************************************************************** 弗里德里希大王扩展侍官总署的职能,其道理很简单。因为在他独自领导军队的情况下,需要的是一个执行机构,而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制订计划的顾问。此外,在弗里德里希大王时代,普军还开始采用一种新的指挥方法,即在总任务框架内,对军队实施间接的指挥。在七年战争中,由于战争是在西里西亚、波希米亚、东普鲁士、前波美拉尼亚、萨克森和图林根等众多战场上进行,国王因此有时也向某个战场派遣一些由一位将领指挥的独立作战部队。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通常的“纵队猎兵”和“旅少校”发挥其各自职能外,国王还向这些指挥官身边派遣若干侍官长或侍从官—相当于后来的参谋军官,只不过这些参谋军官当时还没有专门的称谓和进行相应的训练。 从1758年起,只设一名侍官长,并为其配一名负责文书工作的秘书。最著名的一位侍官长要属海因里希·威廉·冯·安哈尔特(1734—1801),他是安哈尔特—德绍的威廉·古斯塔夫太子和一位传教士的漂亮女儿的私生子。威廉·古斯塔夫之父是18世纪初普鲁士军队伟大的操典大师。 注:蒙古的“怯薛” 军制也是如此,都是从大帐里派出来的。 ******************************************************************** 军需总监部作为一种技术性的辅助组织,与18世纪战争的要求基本相适应。当时,各王朝之间的战争只不过是为达到获取领土或地位等有限目标,他们所运用的政治、经济、民众力量和军队数量也是有限的。由雇佣兵组成的职业军队,对王朝而言是一个昂贵的工具,供养起来需耗费大量资金,一旦损失更难以弥补。由于受军需仓库束缚而形成的笨重的供给体制,使军队不可能在广大地域作战。 为防止雇佣兵夜间逃跑,每支军队都不得不在夜间布设哨兵线和骑兵巡逻队。因此,在选择野战宿营地时,对行军道路的计算十分谨慎和精密。军需官担负的“设营术”,表明当时作为政治工具的战争成了一种可以充分和精确计算的战争,而到了18世纪末则逐渐发展成一门“军事数学”的科学。普鲁士总参谋部的思想先驱冯·马森巴赫上校认为, 高超的和充满艺术性的机动以及兵不血刃地智胜敌人,要比在会战中取得胜利高明得多 。通过一次大规模会战取得歼灭战的胜利,对当时人们的思想来说还是十分陌生的,更不用说消灭敌国人民的思想了。作战不是人民的事,而是王侯及其军队的事。在欧洲特别是普鲁士,从事贸易或手工业并富于教养的平民,对军队总是嗤之以鼻。他们认为,武夫是粗野的,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可惜还有那些代表贵族的军官,都是狂妄自大和不学无术之徒。 注:早年的战争是贵族的玩具,参考 阿来的《尘埃落定》 , 既怕奴隶不猛,又怕奴隶很猛。 ******************************************************************** 在这个以宫廷贵族为主体,并建筑在一致的荣誉观和礼教习俗的世界上,自18世纪中叶在精神领域出现了启蒙运动。在经济领域,资产阶级特别是法国和英国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资产阶级的权力意识,及其在贸易和经营方面所表现出的才干,打乱了建筑在出身基础上的封建秩序 。在军事方面,炮兵、工程兵和工兵上升为第三兵种,在革命的法国,工程兵已在18世纪末有了第一个装备系留气球的飞艇连。普鲁士军事改革家沙恩霍斯特,最初就是一名汉诺威的炮兵军官。 注:步兵是正规军,在拿破仑战争之前,炮兵也是一个辅助兵种,从民间征召的 ******************************************************************** 在普鲁士,这种悄然无声的“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就是在炮兵和工程兵军官团中平民军官数量的增多,以及他们与从事科学工作和在思想上有共同语言的平民成立各种社团,出版一系列军事期刊杂志。这一切对于百年前的粗野愚昧的库尔—勃兰登堡军队来说根本是无法想像的。 在这些军官中有部分人甚至已对一些十分敏感的问题进行讨论 , 譬如军官仅仅骑术好、剑术好、射击好和能吃苦就足够了吗? 军队的军纪是不是只有靠对惩处和军棍的惧怕来维持? 这一切都预示着一种新的思想即将出现。 1776—1783年的北美独立战争,是第一个具有全新特点的民众战争的范例,它与弗里德里希大王所进行的那种目标有限、可以精确计算的战争形式已大相径庭。各王朝进行的王位继承战争或掠夺战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民众第一次出现在战场上; 由农民和平民组成的未经训练的民兵,第一次战胜了英国将军们运用的计谋战略,打败了训练有素的英国和黑森军队 。事实说明,计谋战略在大西洋彼岸的广袤土地上已完全失效。 欧洲两位伟大的军事改革家马基斯·冯·拉斐特和奥古斯特·奈特哈德·冯·格奈泽瑙,有机会第一次学习这种新型的步兵战术和民众武装的作战方式—前者作为一名法国军官曾与美国人并肩作战;后者曾随普鲁士的一支猎兵队在美国作战, 这支猎兵队 是霍亨索伦王朝的安斯巴赫—拜罗伊特边区伯爵 租赁给英国国王的 。不仅是一场政治革命,而且还有作战方法的革命已宣告开始。 此时,弗里德里希大王时代的普鲁士人却依然沉缅于昔日的辉煌中,他们自以为普鲁士军队是不可战胜的。集各国思想之大成而形成的、呈几何图形的传统线式战术(普鲁士人曾用它取得三场战争的胜利),是 建筑在一种严格的等级秩序和不可变更的固定行为方式的体制之上的 ,最后发展成一种理论,认为战争艺术是一种可以进行数学运算的科学。普鲁士炮兵上校冯·滕佩尔霍夫(鲁登道夫的母亲就出生在这个家庭)、富于想像力的军事理论家迪特里希·海因里希·冯·比洛以及军需总监部少校克利斯蒂安·冯·马森巴赫,是最为著名的“数学派”的代表。因生活放荡而被解除军官职务的比洛,希望通过他出版的关于数学战争体系的书而恢复他在军需总监部的职务。法国—瑞士军事理论家巴龙·若米尼当时将总参谋部勤务都统统囊括在“后勤”之中。 弗里德里希大王僵化的军队体制,其继承人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能力的局限,以及20万大军驻在东普鲁士和上西里西亚至下莱茵的广大地域的现实,使普鲁士军队的高级领导层逐渐官僚化。而这种领导层的官僚化通常是缺乏责任感和创新意识的旧体制的突出特征。 新国王关心的是竭力维护他“最高统帅”的特权。另一方面,他的能力也不足以使他独自承担繁重的国务。因此,他扩展了侍官总署的职能,国王“特派侍官长”成了君主的首席军事助手,虽然其军衔大多为上校,但却是大权在握。此外,1787年还组建了一个“最高军事委员会”,成为管理军队全部事务的最高领导机构。自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时期后,全部军事和民事事务均由“总监部”负责。“最高军事委员会”是一个没有严格上下级关系,同时也没有明确权限的机构,委员会设一名名誉主席,一名主席,以及“第一战争部长”和“第二战争部长”,当然他们都不享受真正的部长待遇,也没有真正的职权。原来的“军事部”仍保留下来,归“总监部”领导。还在弗里德里希大王统治时期,为了监督装备和训练水平,每个省设一名步兵、骑兵总监,全国设一名炮兵总监,他们只有监督权而没有任何指挥权。 1789年的法国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旧的政治和社会制度,革命的民众武装战胜了旧王朝的僵化军队,这一切都极大地震撼着普鲁士人的心灵,在特权阶层高傲自大的内心则隐藏着更大的恐惧和不安。 伟大的法国革命不仅产生了人类自由、平等的伟大思想,而且也产生了民族主义、“民众武装”和民族战争思想,当然还有军国主义和现代总参谋部。当1792年普鲁士、奥地利、英国和西班牙统治者派出其笨拙的军队,联合起来对抗法国革命时,法国新的统治者则把希望投向了广大群众的民族情感。国民议会委员迪布瓦·克朗斯在巴黎的国民议会上呈交了一份关于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的议案,并很快形成法律。各国王侯的十字军征讨遭到惨痛失败。 当时,不仅像康德、赫德、席勒、斐希特这样的德国哲学家和诗人,起初对法国革命表示热烈欢迎,而且一批年轻的普鲁士军官也对在巴黎发生的事情产生极大兴趣,如军需总监部的冯·克内泽贝克少校、马森巴赫,以及东普鲁士尚不知名的步兵少尉冯·博因等。博因当时曾一语惊人,他说对于普鲁士利用划区征兵制征召来的士兵来说,保卫祖国无异于对贫民施暴。一些军事著作家极力赞同这一新思想,如上文提及的迪特里希·海因里希·冯·比洛和格奥尔格·海因里希·冯·贝伦霍斯特,还有侍官长冯·安哈尔特。贝伦霍斯特要求废除职业军队,代之以基干部队并以民兵作为其补充。比洛认识到法国步兵散兵战术这种新型作战方式的伟大意义,同时 摈弃了他曾极力推祟的军事数学理论 。但是,法国的新思想、新精神并没有在普鲁士最高军事委员会和侍官总署引起共鸣。 尽管如此,面对在革命战争中所取得的成果,柏林的人们也在思考着军队的变革。为此,1795年成立了“直属军事组织委员会”,作为新的最高军事统率机构。“委员会”由老元帅冯·默伦多夫领导,他对现行体制的“好处”一直抱有怀疑。他行动迟缓,顾虑重重,作为一名改革者又显得有些名不副实。各种机构纷繁多样,但局面并没有多少改观。在机构重叠和权限不清的混乱之中,侍官长却在实际运作中逐渐成了国王军事内阁的领导,这种结局也是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及其子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所期望的。 也正是在1795年,冯·马森巴赫少校起草了第一份重要的条陈。在条陈中,他提出应赋予军需总监部以全新的任务。他认为,鉴于战争的多样化,应密切战争指导同政治、经济之间的关系,以及平时就应制订符合实战的战争计划。这一工作必须由将来的军需总监部来完成。为此,军需总监部的军官应当接受特殊的训练,也可在外国军队短期任职,或在外国研究机构从事短时间研究工作,这就是后来武官思想的渊源。 马森巴赫是他自己事业的极不称职的维护者 ,他自大狂妄,常常口出狂言,在1806年战局的作战过程中因犯错而被解职。然而,他在普鲁士是以文字形式提出现代总参谋部思想的第一人,这一评价对他来说是当之无愧的,尽管他的思想之花在当时还尚未结出果实。 翌年即1796年,军需总监部开始接受一项对后来而言是典型的总参谋部的工作,即地形测量和绘制作战地图。当时由于还没有普遍使用平板仪, 测绘地图的工作只能靠现地绘制略图的方法进行 。为此,军需总监部增加了13名“工程—地理学者”。此时的军需总监部部址设在波茨坦的王宫里。工程-地理学者大都出身于平民阶层,因为容克阶层的人认为,操持圆规和彩笔的工作与他们的身份是不相称的。 革命战争动摇了全部的战争形态,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必然给普鲁士军队的发展以深刻影响。革命战争使作战地域和战争目的有了空前的扩展和延伸,战争本身也变得更加残酷。民众性军队的出现不仅仅是由于发生了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的工业革命,而且与 一种重要的生物现象,即当时欧洲各国人口在1800年前后的迅速增加密切相关。 现在,已经军事化的革命群众抛弃了18世纪王朝战争的一切陈规旧习。很能说明这一点的是,拿破仑这个第一位被革命解放出来的法国人民组成大军的天才统帅,没有颁布过任何新的形式化的条例。战争在经验和现实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新型民众军队要求一种由各兵种混合编成的固定战术分队为基础的、更为合理和强大的编制体制,以及新的指挥方法。在革命年代,法国在莱茵河畔、南德意志、比利时、意大利北部、埃及、叙利亚、印度西部、法国南部和西部,对普、奥、俄、西、撒丁、英国军队,以及麦默洛克雇佣军、奥斯曼军队和在海地暴动的黑人,还有本国的反革命部队,展开全面作战。 注:日本的人口增长, 工业化和医疗的进步,使得人口增加 。 拿破仑法国当年的人口在欧洲仅次于俄国 抗日战争最牛逼了,日本人口过剩,中国人口也过剩 ,看谁人口更过剩 *********************************************************************** 拉扎尔·卡诺这位革命时期法国第一任新型国防部长、被誉为“百胜之军”的新型人民军队的组织者,出生在勃良第的一个平民律师家庭,最初是一名工程兵军官。到1794年9月,法国已有百余万人拿起武器。由一位统帅来指挥这样一支百万大军,对分散在各战场上的军队实施直接指挥,此时已是完全不可能了。已动员起来的庞大军队必须按军、师的编制进行组编。新时代的师是由各兵种部队编成的固定战术单位。同时,卡诺的国防部办公室成了第一个现代总参谋部的雏形。在这个办公室里,甘做无名英雄这一特点已表现得十分突出,后来普鲁士总参谋部也有意对此加以强调。关于这一点泽克特曾说过,总参谋部军官是无名无姓的。 由于技术的迅猛发展,作战指挥已全部由经过技术、科学训练的杰出专业人才担负。这一变化发端于革命战争,是一个逐渐失去个性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是与庞大军队时期的到来相适应的。卡诺的办公室仍不具有指挥权,更没有制订战略计划的权利,基本是一个负责收容、补充人员和物资的机构。然而,组成师、军和集团军的各单位,已经使用专业人员去执行命令的传输和监督,以及组织和供给工作。一批正规的总参谋部军官正在形成之中。 战争已成为民族为争夺幻想中的和既成事实的权利 以及像20世纪希特勒所说的为争夺生存空间的争斗。战争已从王公贵族的赌博,逐渐演变成由一个技术化的、隐名埋姓的机构来领导的斗争。 军官的晋升不仅不再只由出身来决定,而且还要视其是否具有丰富的科学技术知识 ,在这一点上对总参谋部军官的要求之严要胜过军事机构中的任何集团。 各欧洲国家的总参谋部,是在新的自由民主的民族国家与旧的封建等级秩序的冲撞中发展的。普鲁士军事改革家和普鲁士总参谋部的创始人沙恩霍斯特,曾试图在军事领域寻觅一种新旧世界的综合物。与他同时代的在内政方面推行改革的帝国男爵施泰因,也曾竭力做过这种尝试。 ************************************************************* 说说黄埔 在黄埔之前呢,大清,已经有了陆军大学、中学、小学 但都是基于士官的 黄埔是一所基于军士的学校 其实北伐的主力是保定系,士官毕业的这帮人。 “陆大的课堂、讲武堂的操场,黄埔的战场” ,黄埔的教学啊,有点像现在 上班,你碰上个难题,顾问过来了,帮你解决了。 只是针对一个特定问题,教你一个东西。没有教你如何学习 这个问题直到德国军事顾问团的到来,才解决。 终于 “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了。 马克思鲍尔在德国总参谋部里是一个革新者,他是一个炮兵专家。普法战争,铁路的运用跟1848年革命有关。 如果知识, 只限定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在中国的传播的话 ,就是如此。 黄埔教的也仅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知识,但已经比较新了。 ( 北洋还是老知识,最典型是火炮 ,陈修和 鄙视 上海兵工厂) 注: 黄埔和陆大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教育 ,纯粹黄埔净 “扯淡” 在tg 这边,水平比较高的是和 苏联顾问混时间长的人,水平高 (例如 跟李德混时间长,翻译、教员这些人)
34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甲午战争与 德国总参谋部
gordon 2016-11-28 14:06
  俾斯麦和老毛奇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自己的璀璨印记,而和他们一起奠定德意志军事基础的罗恩却显得有些籍籍无名,他是陆军部长,却甘心为普鲁士军队做好后勤,而他在改革军制上的重要贡献才真正使得德国在陆军兵员质量上超过法国一跃成为了欧洲大陆最强,不得不说,善用剑者难得,更难得是罗恩这个铸剑者。 冯·罗恩伯爵(Albrecht von Roon1803.04.30-1879.2.23) 普鲁士德国元帅,陆军部长。第二德意志帝国建立的三元勋之一,与俾斯麦和老毛奇齐名。 罗恩伯爵对普鲁士德国陆军的贡献在于系统化军队管理。威廉一世在凡尔赛镜厅称帝的祝酒词中赞颂道:“你--罗恩,磨利了宝剑;你--毛奇,正确使用了宝 剑。” 罗恩伯爵的父亲早年在普鲁士军队中服役,战死在拿破仑侵略中,1821年小罗恩13岁就进了军校,1824-1827年在在柏林军事学院工作。1827年在武备学校任教。1832年调到克雷菲尔德的陆军司令部,不久以后出版三卷集《自然、民族、政治地理学原理》。在当时有超过4万的销量,而且还陆续发表了三部续篇,基本都是关于德国、欧洲军事地理的内容,1836年起在总参测绘局任职。1848年任军参谋长,后历任团长、旅长、师长。在服役期间,依然在不同军事院校担任导师一类的职务,1848年革命期间,他协助王储(炮弹亲王,日后的德帝威廉一世)镇压巴登的起义。以后就平步青云了,1850年晋升少将,1859年晋升中将,任军队改组委员会委员和陆军部长,1861年兼任海军部长。 在当时那个年代,普鲁士的军费开支是由政党控制的,与国防部无关,他在毕典菲尔特和老毛奇支持下,逐渐掌控了军费支配权 ,他改革普鲁士军制,以普遍的三年义务兵役制保持全国的军事化,规定在正规军作战时由后备军保卫国家。他的改革使普鲁士在1866年七星期战争(普奥战争)中迅速击败奥地利,并取的1871年对法国战争的胜利,使德意志成为欧洲的主要强国,1871年封伯爵,同年12月继俾斯麦成为普鲁士首相,1872年因健康不佳辞职。1873年晋升陆军元帅。在普鲁士三驾马车之中,他和威廉一世认识最早,相交最深,俾斯麦和毛奇都是他引荐给威廉的,也是他们之间发生矛盾时的调解人。他们三人加上腓特烈·卡尔亲王(铁王子,当时最杰出的野战指挥官,曾独立攻克梅斯要塞,降法军14万)也被通称为开国四杰。   罗恩最大的功绩就是他成功的改革了普鲁士军制,铸造了德国统一的利剑。他当陆军部长时,当时普鲁士还沿用拿破仑战争时纯防御性的旧后备军制度,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普鲁士统一小德意志的需要。当时普军是14万,奥地利有31万,法国42万,俄国99万。因此,扩大军事编制,延长服役期限迫在眉睫。 ************************************************************* 当年,日本也是这么干的,在议会吵翻了天。最后军费绕过了议会 ************************************************************* 1862年,陆军大臣罗恩在众议院开幕式上提出军事改革方案。要求把军队的服役年限从2年延长为3年;取消国民后备军;改换常备军装备,从下年度起 每年拨款950万塔勒作为军费。这些措施意味着征兵额从4万人增至6.3万人,军队从92个团增至147个团,平时兵力由14万人变为21.7万人。资产 阶级忧虑着:一方面取消后备军和延长现役期,无疑将削弱其在军队中的影响;另一方面, 这支庞大军队中的2/3的军官、9/10的教官由容克担任 ,包藏着一 种危险,即军队可能会成为容克反对议会的工具。“谁向它保证,它磨快的武器将被为它自己的目的而使用呢?” 于是,以进步党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派运用1850年宪法赋予议会的权力与政府讨价还价。   面对议会的拖延,威廉一世也持强硬态度,认为 统率和管理武装力量是自己的特权,他坚决表示:宁愿放弃王位,也不愿丢掉3年兵役制的原则。罗恩为首的军人集团力主解散议会,实行专制统治,维持正统主义 和君主团结。他调50营军队到柏林周围,准备武力镇压议会。1862年3月11日,普王下令解散众议院。但在5月的选举中,进步党得到选民的支持,获 250个议席。新选出的众议院又否决了军制改革案。在普鲁士王权处于一筹莫展的时刻,罗恩向威廉一世推荐了当时的驻法大使俾斯麦,终于七绕八绕的通过了军 制改革案。这是罗恩的胜利,也是普鲁士军国主义的胜利。 ************************************************************* 日本和德国确实很像,制度层面的像 。 像中国就跟他们很不像,例如中国就没有议会, 中国跟法国很类似,小农,中央集权制国家 中国跟法国,社会层面 极其类似 ************************************************************* 威廉一世 (Willem I,1797―1888),普鲁士国王、 德意志帝国皇帝(1861―1888)。腓特列・威廉三世次子。1849年参与镇压 巴登― 普法尔茨 起义,同年出任莱因兰省总督。1858―1861年任普鲁士摄政王。即位后,以其保守主义观念坚持推行军事改革而与议会发生冲突。1862年起用俾斯麦任首相,在宪法纠纷中打击自由派,巩固了王权。1871年1月18日在法国凡尔赛宫践位为皇帝。并宣布德意志帝国成立。 恩格斯 1849年5月,在爱北斐特参加武装起义。 6月,在 巴登――普法尔茨 任维利希志愿军团副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起义失败后流亡到瑞士。11月抵伦敦,当选为同盟中央委员会委员,负责改组同盟工作。 1850年3月和6月,先后两次与马克思合作起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为了支援陷于极端贫困的马克思一家,恩格斯不得不于该年迁居曼彻斯特,在"欧门-恩格斯公司"再度经商。 ************************************************************* 以前,德国总参谋部很保守,运用铁路,还是 在1848年革命期间,跟革命者学的 。 普法战争的火炮是跟奥地利学的。(普奥战争期间) 克虏伯火炮为什么出口,本身就不是它的强项。 纯粹从火炮技术来说,法国一直是牛逼。克虏伯只是在炼钢上有长处。
222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9-27 23:27 , Processed in 0.028401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