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政府债券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马尔萨斯的原始股(转)
gordon 2016-2-27 08:03
在拿破仑战争时期,正如人们所熟知的,李嘉图是一个辛迪加的主要成员,这 个辛迪加从事政府债券的操作,相当于目前的“包销”。他的辛迪加通过参与招标从财政部的债券总额中得到了包括各种期限的债券,然后作为投资机会逐步向公众 销售。在这种情况下,李嘉图往往要帮马尔萨斯一个忙,马尔萨斯不用掏一分钱,李嘉图就把一部分债券份额记到他名下,这意味着,只要马尔萨斯持有的时间不是 太长,一定的收益是毫无问题的,因为 辛迪加的初始价格条件比当时的市场价格要低得多 。这样,在滑铁卢战役的前几天,马尔萨斯发现自己手中的公债正处在一个 小“牛”市。不幸的事,他的神经已经无法承受了,他指示李嘉图,只要不是“错的或不方便的”,“就干脆 赶紧把你如此好意地承诺给我的收益实现了 ,哪怕只是 一小点也好。”李嘉图执行了这一指令,尽管他自己绝不会采取同样的行动,因为他的消息来源告知他公债可以在滑铁卢战役那一周达到牛市的峰顶。在1815年 6月27日致马尔萨斯的一封信中, 他谦逊地汇报说:“像往常一样,我从对上涨的预料之中获益颇丰,我成了公债的大赢家。 ”“现在让我谈谈我们的老课题,” 他接着投入到对商品价格上涨原因的探讨之中。 可怜的马尔萨斯禁不住心中懊恼:“(他写于1815年7月16日)我得承 认我曾以为第一场战役的胜机属于波拿巴,因为他有进攻的机会;的确,从威灵顿公爵的调兵遣将看来,波拿巴一时曾经胜券在握。然而事后看来,法国人并没有做 好应有的准备。如果他们拿出了为保卫独立而战应有的力量和热情,一场战斗,无论它如何血腥或彻底,是无法决定法兰西的命运的。” 注:我现在爱看这种 有意思的八卦 李嘉图也是成天没事干了,压榨马尔萨斯的智慧 这帮人都是挺逗的 ************************************************************************ 在讨论经济学问题时,李嘉图是抽象思维和演绎法的理论家,马尔萨斯则是归纳性的和直觉的调查者,他不愿意与可验证的事实依据和直觉中偏移太远。然而在实际的财经问题上,这位犹太裔的证券商与这位贵族血统的牧师的角色就会完全颠倒过来。 注:我估计李嘉图这个逼货,写论文时候,是抽线、演绎推论。 但 在实际中,他是个实用主义者 估计他自己写的论文,他自己都不信。 跟比尔盖茨一样,每次预测都很有道理,但是他自己都不信。
1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中国极端的经济情况(转)
gordon 2015-6-13 21:46
好多年以前,中国控制票子的办法,就是收支从银行走。 这个办法是从苏联学过来的。 那时候,国民政府的金融业和美国很像,各个地区发各个地区的票子。   1929-1933年的大萧条之后,美联储的权力向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委员会集中。这时,美联储真正开始作为一个整体管理全国的货币供应。不过,在马丁担 任美联储主席的时代管理货币比现在容易得多。那时候银行的资产组合里有大量的政府债券,同时除了接受存款以外并没有太多其他的融资手段。马丁如果希望货币 供给增长率降低,只要提高利率,银行希望扩大贷款的想法就落空了。因为利率上升,债券价格下降,在没有其他融资手段的情况下,扩大贷款额必须出售债券,这 就必须权衡降价出售债券的成本和贷款所获得的收益。难怪有人说,在经济扩张、利率开始上升的时候,马丁只要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静坐不动,几乎就可以让贷 款总额反射性的减少,使货币供给年增长率降低 。现在美联储要抑制通胀,减低货币供给增长率可要费劲得多。一则金融市场的发展使得银行筹措资金的能力 大大增强,它们不必只靠出售政府债券来扩大自己的放款总量,二来当年银行运用资金占全国企业融资总额的3/5,而现在只提供不到1/4的信用,金融脱媒现 象让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作用相对降低,你即使控制了银行也不见得就能控制全国货币的供给。无论如何,不管调节货币的难度增大了多少,执行货币政策以使美国 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通货膨胀率已经成了今天美联储的主要目标。 ************************************************************************** 呵呵,有时候读读历史很有意思 摘自《我在美联储监管银行》 1913 年的联邦储备体系实质上是银行间的合作企业,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十分有限,各储备区可以有不同的再贴现率。这种局面维持得不长。 1929-1933 年的经济危机严重地打击了资本主义经济,联邦储备体系的控制权开始逐渐转向华盛顿。在这次严重的经济衰退中,美联储广受批评。美国人开始着手加强美联储的协调统一。在 1935 年的银行法中美联储完成了结构的调整。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力大大增加了,它通过 1933 年创设, 1935 年正式组织完成的公开市场委员会,成为政策制定的中心。该委员会由 7 名联邦储备委员会委员和 5 位联邦储备银行行长共 12 位成员组成。在 5 位行长中,纽约储备银行的行长为常任成员,而其他 4 个席位由另外的 11 个储备银行行长轮流担任。联邦储备委员会的主席也是公开市场委员会的主席。为了控制货币,所有地区储备银行都必须依照华盛顿的要求,但它们还可以保持各自不同的贴现率,然而随着通讯革命的风起云涌,到了 60 年代连这也变得没有任何意义了,因为这种差距在片刻之内,就会因为套利操作而消失。 在马丁担任美联储主席的 1951-1969 年,华盛顿已经完全变成权力集中的全国市场的单一指挥中心了 。 注:它这个东西是谁搞的呢,是威尔逊总统搞的。 本来是准备效仿欧洲建立中央银行,但是美国又惧怕央行权力过大,还有就是联邦政府借此扩大权力。后来威尔逊总统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建立一个分权的中央银行。
192 次阅读|0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8 07:31 , Processed in 0.02356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