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吴晓波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ZT)吴晓波:六月股灾已成历史
热度 10 hotmen 2015-11-26 12:21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01394 1 “问题出在庙堂,答案却在江湖。”飘渺青峰之上,琅琊阁阁主悠悠地说。 “敢死队总舵主”徐翔,戴着手铐出现在高速公路的收费亭里,他穿着2015年春夏版的阿玛尼西装,看上去却像一个沮丧的乡镇卫生所大夫。 这张照片在11月1日凌晨传遍整个微信江湖。令人好奇的是,“是谁拍下了这张照片,又是谁下令将它扩散发布?”是哪位大胆的“朝阳区群众”,或某个神秘的庙堂之士? 接下来的这一个月里,庙堂里的风波似乎也越掀越大,救市主将、主掌发审权长达十三年之久的姚刚副主席先是被传羁押,然后出现在一个公开场合,紧接着流言成为事实。 自6月股市雪崩之后,一派大好的资本盛宴突然被狂风吹乱,筵席倾翻,花枝折败,最高层的愤懑可以想见。资本泡沫若被击破,原有的转型布局将无从谈起,更可怕的是,投资萎缩,消费低迷,产业转型及经济复苏顿成无望之念。 2 是恐慌带来了经济危机,还是经济危机造成了恐慌?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保 罗·克鲁格曼是最早预言了1997年东亚经济危机的学者,他因此成了美国经济学界的琅琊阁阁主。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一书中,他认为,“不管恐慌是如何 发生的,它一旦出现,马上就有自我正名机制,因为恐慌本身可以为恐慌证明其合理性。”在分析中,保罗阁主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危机的机制,衰退是如何发生 的?二是为什么政府没有、或者说不能防止灾难发生? 这两个问题,同样可以被提出来,用于观察今年6月以来的中国股灾。 危 机发生的机制及原因,是一个特别复杂的课题,我至少看到了十来个分析报告,有的长达12万字之多,但到底是什么,恐怕见仁见智。关于第二个问题,却可以用 事实来做出确切的回答。股灾发生后,有人悲鸣“不必再抱幻想,接下来直接看2000点,各位准备迎接金融危机的冲击吧。”也有人预测,中国经济从此将进入 长期衰退的通道。 但是到今天,发生的事实是,股市似乎已经企稳,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全面破局,如雾霾般的市场恐慌正在挥散中。 这一出乎很多人预料的景象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3 还是回到事实层面。 从6月中旬到现在的11月底,庙堂人士动用一系列的霹雳手段,完成了对危机的化解,我们看到的是外科手术式的整顿景象。 手术第一招:司法介入交易。公安部入驻证监会,界定“恶意做空”,限制异常交易,这是典型的“战时手法”,法理上未必说得通,商业道德上也有后遗症,却迅速遏制急性颓坏; 手术第二招:中止场外配资。证监当局对配资规模的大意及不确判断,是此次股灾的最大诱因之一,姚刚、张育军等人难辞其咎,对场外配资的果断中止及对相关公司的处罚,起到了止血的功效; 手术第三招:清理内外庄家。整肃“国家队内奸”,将中信证券的十多位高管一网捕获,为日后的一致行动确立规矩。用戏剧性的方式将徐翔公开抓捕,威慑一众“江湖大盗”。同时,证监会多位官员被立案调查。 手术第四招:对外稳定币值。8月份人民币大幅贬值,央行动用外汇储备支持稳定汇率,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预期强化,迫使美联储推迟加息,打赢了一场小小的、却在军心稳定上颇为重要的人民币币值保卫战,清除了一个潜在的外部不安定因素; 手术第五招:对内下调利率。人民币增发速度加快,同比达到13%,自六月后,连续三次降准降息,营造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 手术第六招:鼓励楼市泡沫。自三季度后,地方政府加快土地供应,一线及二线城市的房价温和上涨,由此制造对内贬值的泡沫预期,以激发民众的理财和投资热情; 手术第七招:放宽投资行为。10月,有关部门宣布重启IPO,在制度上,取消禁止同业竞争的要求、取消禁止关联交易、取消对募资用途的要求,为日后的新一轮并购浪潮创造新的运作空间; 手术第八招:释放改革信号。以新三板为试验田,加快上市节奏,放宽融资门槛,相继释放分层管理、转板制度等众多利好消息。同时,宣布推进注册制、加速上海战略新兴板开通筹备,鼓励海外中资公司的回归上市。 4 上述“救市八招“,并没有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畸形特征,根本性改革仍需彻底细密的内科治疗。它们也很难说是有预谋的一揽子计划,基本上是见招拆招,以暴易暴,止血为主,调理为辅。 不过,这些招数却也环环相接,一气呵成,堪称教科书式的中国式救市,它再次证明,我们是一个非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危机仍然是改革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迄至于今日,深沪两市基本企稳,暴涨不在预期,暴跌亦无可能,场外资金的活跃也有目共睹,在这个意义上,六月股灾确已成为历史。 在千股齐跌的7月初,我曾撰文《别慌》,认为“‘黑天鹅’并没有出现,产业经济的基本盘和企业家的集体信心并未丧失,中国经济仍然处在一条曲折却可持续增长的长期通道里。” 现在看来,这个判断应该是准确的。如果产业经济的基本面真的败坏,庙堂的外科手术再凌厉霹雳,“政策八宝箱”里的工具再多,恐怕也抵不住市场的极度恐慌,用保罗阁主的话说,“一个国家的坏消息就是所有的坏消息,当一个经济体对自我正名的恐慌缺乏抵抗力时,恐慌就降临了。” 6月恐慌之所以被化解,根本的原因还是经济的基本活力仍然存在。 我们走在马路上,举目四望还是总能看到数不清的脚手架,我们走进街边的咖啡馆,还是总能找到为创业而争吵密谋的年轻人,我们举办“转型大课”,还是总能召集到上千个渴望变革的企业家,我们有一个好产品,还是总能找到愿意尝试和埋单的消费者。 所 有关心中国经济的人都很清晰地看到,未来四五年,中国实体经济将进行一场通货紧缩下的产业大转型,供给与需求的错配必须被解决,落后产能的淘汰不可避免,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资本的活跃及资产证券化、泡沫化的局面必须被维持,6月股灾,在今天看来是一场灾难,在日后看来,却可能是一个被迫调整的必经过程。 “问题出在庙堂,答案却在江湖。”琅琊阁阁主的这句话还真是有道理。 庙堂的问题是制度,江湖的答案是信心。 本文作者吴晓波,文载“吴晓波频道”,澎湃新闻“翻书党”经授权转载吴晓波频道所有吴晓波专栏。
788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ZT>吴晓波:疯了
热度 12 hotmen 2015-5-21 22:00
当暴风科技的涨停板记录达到20个的时候,至少有四位互联网老兵打电话给我:“晓波兄,你能给我们解释一下嘛,现在的市场到底怎么了?”当第35个涨停板出现之后,所有的人突然变得非常寂静了。 这应该是集体心理的理性防线被击穿后,由极度亢奋而导致的窒息性思维停滞症状。 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正处在一个非理性繁荣的抛物线通道中。这应该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资本泡沫运动,所有试图置身其外的人,都不出意外地将成为受伤者。 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梯队中,无论是业绩还是成长性,暴风科技大概都只能排在200名以外,然而,它今天的市值已经超过了最大的视频网站优酷。中国股民对它的“热爱”,无法用理论或模型来解释。 理智——如果它还真的存在的话,已经在涨停板面前彻底晕厥倒地。闪亮亮的第35个涨停板,使得“怀疑”本身变得毫无意义,理性分析让位于身不由己的裹挟式冲动,所有的反应都发酵为攫取利益的本能:谁将成为下一个暴风科技,而那个公司会不会就是我?! 正在发生中的暴风科技“神话”——也许在我的这篇专栏刊发的当天,它又可能冲上新的涨停板,显然只是集体癫狂的一则个例而已。日后,下面的这些事件将可能一再地被津津乐道地提及: 一家经营基本陷入停滞的多伦股份,将企业名称改为极其古怪的“匹凸匹”,宣告“要做中国首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股价居然连续两个涨停板; 一家除了持续地开新闻发布会而几乎没有任何实际业绩的互联网视频公司,仅仅靠着“生态链”的概念,市值已经扶摇直上地超过了全球最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 至少有八家公司在宣布重组失败后,被市场认定“利空出尽”,而连续涨停; “新浪证券“报道了一则奇闻:一位入市仅一年的女股民,错把券商推荐的中文传媒听成了中文在线,用30多万元全仓买入5000股,短短两个月里居然赚进一倍利润; 来自《中国证券报》的某篇报道引用了一位资深基金经理的话,他宣布自己已放弃用大脑思考,“在资本市场,钱是最聪明的,我们做的只是尊重市场,因此,就是‘无脑买入’,也要硬着头皮买进!” 没有人会否认,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正处在一个非理性繁荣的抛物线通道中,很多人都在猜测它的拐点什么时候到来,而更多的人则被这条抛物线刺激得尖叫和奋不顾身地投入其中。这一疯狂景象,本国前所未见,举世前所未见——单日3万亿元的交易量已相当于之前世界纪录的六倍。 自去年9月底以来,一系列的宽松性政策从“政策百宝箱”里持续飞出,加上《人民日报》和监管部门交叉喊话,沉寂良久的资本市场终于被彻底唤醒。这一次的狂 飙来得太过突然和猛烈,更诡异的是,它出现在实体经济持续下滑的通道里,过去两个季度的宏观经济表现是自2009年以来最低迷的。 与上届政府的4万亿计划不同,那次的新增货币直接投放于庞大的基础建设工程,导致能源价格的上涨及不动产的狂潮,此次,政府则更像一位拉网围捕的老练渔民,它把海水激荡起来,引起大小鱼群的冲撞与翻滚,从而形成了一个十分激烈的万鱼欢腾景观。 在未来的几个月里,更多的钱将被持续地投入到市场中来,就在上周的5月12日,央行宣布将允许地方债务纳入国库的抵押品范畴,这不但意味着地方政府的债务利率下降近一半,更将释放出一万亿以上的流动性资金,尤为可期的是,为大型基建项目的地方配套性资金落实注入强心剂。 在这样的资本狂欢中——这应该是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资本泡沫运动,所有试图置身其外的人,都不出意外地将成为受伤者。这也是为什么,从民众到机构,从企业到政府,无一不热烈地投入的原因。 最后需要回答的问题,其实就只剩下一个了:谁是这场机会主义者盛宴的发动者及最终得益者? 在当今的市场上,最清醒的人也许是最高层的人,他们的行为只可以被解释为“自信前提下的侥幸博弈”。 所谓的自信,来自三个客观的事实:其一,在过去的三年里,人民币是唯一与美元同样坚挺的货币,因而有相当的扩容和贬值空间;其二,城市化和服务业的比重提 高,为经济成长提供了可持续的腾挪纵深地带;其三,实体经济尽管非常困难,然而——至少从数据上看,失业率仍然被控制在可以容忍的范围之内; 所谓的“侥幸博弈”,则是希祈于一个事实的自我实现:资本的泡沫最终将——至少有相当的比例将流入实体经济,以推进有市场竞争能力的企业完成各自的转型升级。 就在不久前,知名的高层智囊人物刘世锦便在一次论坛中预测认为,“中国实体经济将在未来的两年内成功探底。”在他看来,“高投资触底”是完成结构性探底的首要必须条件。 在列国经济史上,每一个大泡沫运动,最终都不会以泡沫的方式终结,它要么成为一个更大的泡沫或衍变成若干个泡沫组合,要么沉淀为经济转型的动力,要么,直接冲向破灭的垃圾场。 在今天,大约八成以上的经济观察家都认为,这次疯狂的泡沫游戏不会成为中国经济长期崛起运动的终点站,也就是说,第三种可能性大抵可以被排除。 而第一种和第二种可能性,则都是可以被接受的。 刘世锦所谓的“探底成功”,正是基于这一判断之下的、最为自信的预期管理表述,它表明决策层对“底”在哪里很有预见,而“成功”则意味着不惜代价。 不过,这一次的泡沫运动,肯定将成为产业格局及家庭财富重新配置的一次转折点。从此以后,中国将由一个野蛮的产业商业主义时代,正式步入更为野蛮的金融商业主义时代。 之所以用了“野蛮”一词,并非完全地因为它的不理性,而在于它的基础于监管缺失下的全社会共谋特征。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里,中国经济从来在一次又一次的非理性冲动中完成自我革新,而几乎每一个经济闯关行动,都不是政策合理推演的结果,从80年代的物价改 革、90年代的国企改革,到本世纪的外向型经济、城市化运动等等,无一不是在泡沫化和非理性的双重压力下,以出人预料的方式实现的。 市场真的是疯了。 就在昨天,一位相识多年的资深投资人给我发来微信:晓波兄,我决定向市场投降。 在过去半年里,他一直矜持旁观,而现在他停止所有的美元投资,转身全数投入于人民币市场。在微信的最后,他颇有点无奈地写到:“对于所有的投资人来说,非理性地拥抱泡沫,也许真的是眼下最理性的经济行动。” 泡沫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我无语良久,然后,打开电脑,写下了本篇专栏的标题。 来源: 界面
987 次阅读|7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6 16:56 , Processed in 0.021267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