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国营企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分享 计划经济对国营企业的盘剥
热度 1 gordon 2014-6-10 07:33
关于新中国诞生初期工业化资金的来源是一个研究热点。其中大部分文章侧重于农业对中国工业化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甚至认为中国工业化走的是与其它国家相似的剥夺农民的道路。然而, 我们通过对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奖金积累的研究, 大量资料表明, 对中国工业化作出牺牲和贡献的不仅仅是农民和农业, 国营企业、特别是国营工业企业为工业化资金的积累同样作出了贡献和牺牲, 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其贡献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在我国工业化的过程中, 贡献与牺牲最大者为农业和国营工业企业 。以往的文章中对于工业化过程中农业资金的转移涉及较多, 而 对国营工业企业在工业化过程中的贡献与牺牲涉及较少 。即以一五计划时期而言, 国家共提取基本折旧基金59. 09亿元, 大修理折旧基金32. 41亿元, 超计划利润分成10. 61亿元, 共计102. 11亿元, 国家拨给的三项费用(或四项费用) 拨款仅为12. 3亿元。即应该属于原有工业企业折旧和大修理的基金十之八九被用于新企业的建设中了。这种作法直至32年后才有了根本的改革。这是国有企业折寿的重要历史原因。 其实这种做法和二战中日本的做法类似 , 为了战争准备,不但剥夺了消费资料,也开始弄生产资料,最后 over 这个前面说日本人的覆灭时提到过。 他妈的,不过了。把生蛋的鸡杀了,杀鸡取卵。 日本战后经济的恢复 在朝鲜战争进行的四年时间里,日本经济从外部获得了充分的注入资金,这要远远多于那些参与马歇尔计划的国家所获得的援助资金数额。 出口导向呗。 香港战后经济的恢复 香港在二战中,特别是日军侵占过程中遭受了很大损失。然而在四年的日军占领之后, 香港并没有从其它国家获得任何援助。香港转而采取了一系列在外界看来违反常规的改革措施,包括削减营业税、坚持自由放任政策等等。而也正是由于这些重要的政策变化,香港才得以在之后几十年内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成功的经济体之一。 扩展阅读: 《国营企业对我国工业化资金积累作出的贡献和牺牲》 董志凯 ××××××××××××××××××××××××××××××××××××××××××××××××××××××××××××××××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脉络就是把日本走过的道路再走一遍。 冷战的需要,涸泽而渔、杀鸡取卵,最后把生产资料都给吃了,扩大再生产完全停顿,经济崩溃。 这一段完全是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 改开以后的资金来源,在蛇口建工业区,这一段我估计是仿香港,间接的仿日本。 资金来源就是出口、加工贸易。 幸好,美国90年代发生了信息革命,传统产业转移,抓住了这个机会。 底下的好事情就是80年代日元升值,90年代台币升值。 1985年9月22日,广场协议,日元升值。 1978~1991年为第一阶段,即对传统计划经济旧体制的改革阶段,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 治理通货膨胀,采用的主要是行政和计划的办法,开始引进财政、货币政策的概念和做法。这一阶段经历了1978~1981年、1982~1986年和 1987~1991年三次经济波动,采取了1980~1981年的调整、1986年的“软着陆”,以及1989~1990年的“治理整顿”和“双紧”政 策。 1984年12月货币就超发了,1985年就在调。 1985年上半年,双紧政策收效不大,办电视机厂的热浪最高。 感谢日元升值,亲。日本救了我们,不然这些过剩产能往哪儿放啊 ,哈哈 1983年还挺好,物价还是下降的,延续到1984年第四季度,开始通胀。 因为供大于求,就可以放开价格了嘛。 在美国保护主义的压力下,台湾当局被迫在汇率政策上采取缓慢升值的策略。与美元的兑换率从1985年的39.85上升至1986年的35.50;1987年进而突破30大关, 1992年 达历史新高25.40。 台币升值以后,台湾产业转移到大陆,呵呵 台湾以前是做雨伞、运动鞋、小马达,乱七八糟东西, 台湾没重工业,重工得从日本进口 ,例如发动机引擎,特种钢材。 听说过台湾有什么好的家电吗?没有,还是日本的家电 。 台湾的 IT 代工还行,没听说过它有什么家电。 台湾共有37项世界第一的产品,分别是主板、监视器、晶圆代工、扫瞄器、调制解调器、绘图 卡、网络卡、集线器、机壳、键盘、光盘片、鼠标、SPS、ABS树脂、PU、PUC、PPE、人造纤维丝织布、人造纤维加工丝、 运动鞋、 味精、 太阳眼镜 、 西洋鼓、圣诞灯串、 自行车、自行车链条、帽子、雨伞、用餐桌椅、雨衣、电动小马达 、缝纫机、蝴蝶兰、卡通动画、煎烤器、吉他与义肢。 ××××××××××××××××××××××××××××××××××××××××××××××××××××××××××××××××  一五期间,资金的投入 五年内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支出总数达766.4亿元,折合黄金有70000万两之多。   根据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规定,“一五”期间全国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的支出总额为766.4亿元。这些巨额资金从何而来?能不能筹集到?这是摆在国家财政工作面前的一个严峻的问题。 “一五”期间,为了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国家财政筹集资金达1241.75亿元,有力地保证了“一五”计划的胜利完成,同时也培育了来自工业方 面的新财源。“一五”期间,建成投产的限额以上的重要项目共595个。 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后期,在财政总收入中有一半是来自工业部门的收入 ,这充分表明了工 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财政收入增长。 注:其实就是 边生产,边产出,边投入 。   1950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协议,苏联向我国提供长期优惠贷款3亿美元,用来支付苏联供应中国的设备器材,这笔贷款年息是1%,分五年给付,10年还清。 此后,从1951年至1955年,中苏两国政府又签订了10笔贷款协议,其中一笔为无息,九笔年息为2% ,偿还期2-10年,用来支付我们从苏联购买抗美援朝和加强国防所需军事装备物资、经济建设物资以及苏联交给中国的设施、物资等费用。 上面11笔贷款的总额是12.74亿新卢布,折合人民币53.68亿元 。苏联对我国的援助更重要的是在技术和设备方面。1953年5月15日,中苏两国签订了《关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援助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发展中国国民经济的协定》。这个协定规定,连同过去三年帮助中国建设的50个企业在内,到1959年,苏联将帮助中国新建和改建141个规模巨大的工程,后来又增加15项,达到156项。对这些企业,从选择厂址,收集基础资料,确定任务书,进行设计,供应设备,指导建筑安装和开工运转,一直到新产品生产,培训工人和技术员,苏联全面地给予援助。苏联还派遣200名设计专家到我国帮助培养工业设计人员,介绍先进经验。按照两国商定的援助项目,总值约30亿-35亿卢布。 从1954年开始发行经济建设公债,到1958年为止,“一五”时期共发行公债35.44亿元。 我也不知道他怎么算的,贷款+ 国债 才 89亿。
231 次阅读|1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3 11:02 , Processed in 0.018912 second(s), 1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