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伦理

相关日志

分享 澄清一些学术看法,《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gordon 2017-4-8 03:22
对于社会学,我比较推崇 法国的 涂尔干 但我学社会学的时候, 妈的,学术界 韦伯比较热, 都在研究 “儒教和 新教的差别 ” 这股风是从美国传过来的 。美国重新发掘了 韦伯 ****************************************************************** 那时候,我就看不懂,这是在研究什么呀这是 而且这种学科,不是像 数理化一样的硬学科。比较软 当时我认为这是美国忽悠的 直到我看了 缪尔达尔 的书,我才知道在讲什么。 ****************************************************************** 政策上的差异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文化也会以某些重要的方式影响经济行为,就像它会影响一个民族维持稳定民主的能力一样。这一点最为显然地体现在对劳动的态 度上。根据黑格尔的说法,劳动是人的本质:劳动着的奴隶创造了人类历史,正是他们把自然世界改造成了人可以居住的世界。……除了人均收入这种衡量经济成就 的显著标准之外,不同文化对于劳动所采取的不同态度比较起来也有许多微妙的差异。( P. 237 ) 德国在保持高度熟练的工业技艺的传统方面长期以来优于其欧洲邻国,在汽车和机床工业方面尤为明显,这是一种根据“宏观”经济政策无法解释的现象。其最终的 原因必须在文化领域里找。……从亚当·斯密开始的传统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认为, 劳动本质上是一种不愉快的活动 ,人们之所以从事劳动完全是为了劳动创造物的效 用。 由于这种效用主要是在休闲中来享受;因而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劳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工作,而是为了休闲 。……因此,根据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欲望和理 性就足以说明对待劳动的不同态度。……事实上,完全根据传统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效用术语,是很难对一个人或一个民族所具有的强烈的工作伦理作出充分说明 的。( P. 238 ) 从严格的效用的观点来看, 他们的行为是非理性的:他们工作如此拼命,是没有工夫花钱的;他们无法享受闲暇,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闲暇 ;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他 们糟蹋了自己的健康和安逸的退休生活,因为他们早逝的可能性很大。……这些人如此拼命地工作,只部分与金钱报酬有关:他们显然从工作本身,或者工作带来的 地位和承认中获得了满足。……换句话说,工作是为了满足他们的激情,而不是他们的欲望。( P. 239 ) 韦伯想要说明的是,为什么资本主义早期的企业家毕生致力于积累财富,却似乎对消费这笔财富几无兴趣。…… 工作并不是一项为了效用或消费的不愉快活动 ;它是 信徒寄予希冀的一项“天职”,反映了他得救或受罚的情形。工作为的是一个完全非物质和“非理性的”目标,即为了表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以上说的是 宗教信仰促进经济发展或使之得以可能的情形,与此相反,也有许多宗教和文化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的情形。( P. 240 ) 非常悖谬的是, 印度教对印度的自由政治实践并未构成多少障碍 (尽管日益增长的宗教不宽容表明这种情形早晚会结束),但是似乎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人们通常把 这种情形归于如下事实:印度教把较低社会等级的贫困和不流动性圣洁化,一方面许诺他们来生托生于更高的社会等级,另一方面要他们安于现世已有的身份。( P. 241 ) 贡纳尔·缪尔达尔( Gunnar Myrdal )在他研究南 亚贫困的巨著中得出结论说,印度宗教完全是“一种令社会怠惰的巨大力量”,根本无法像加尔文主义或净土宗那样成为变革的积极动力。……但是,如果韦伯和贝 拉的说法是正确的,那么某些形式的宗教信仰与资本主义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张力:其实,在欧洲和日本,资本主义都受到宗教学说的极大促进,因为它们鼓励“出 于天职”的劳动,即为劳动而劳动,而不是为了消费而劳动。( P. 242 ) 日本文化(就像东亚的其他文化一样)更倾向于群体而不是个人。……因此,他对群体的忠诚就有一种高度的激情特性:他为群体给予他的承认工作,为其他群体对自己所属群体的承认工作,而不是为构成其眼前物质利益的薪水工作。( P. 244 ) ****************************************************************** 自由研究就是很麻烦,有时候,你得一个人躲在一个角落里 繁华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你不跟着学术界的主流跑,论文怎么发 人生就是如此 有真本事的,学习成绩不一定好 只有等到你离开这里的时候,才真正明白 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只有等你当上老师的时候,才真正明白 学习阶段碰到的很多困惑。 ****************************************************************** 实际上,绝大多数人,在学生阶段,很多问题都是没有搞明白的 我以前也像 王垠一样, 完美,纯真 ,想学真本事, 怕自己知识结构里有盲点 努力,用功,但成绩一直不好 明白一段往事,已经是很多年以后了
173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女权运动 —— I am a nasty woman(二)
gordon 2017-1-23 11:19
当我提出一个论点,我肯定认为我当时是对的。但你不同意我的观点,也未必代表你的论点一定错, 即使我反驳你,也不代表我就听不进你的意见,这取决于你论证 的质量。 你论证的质量高,我会部分接受你的观点,调整我自己的观点,而这是协商最基本的伦理规则。 但如果你论证的质量很低,完全胡搅蛮缠,毫无逻辑,而我 如果也接受你的论点,那我就是没脑子。 协商的过程,是argument wins,不是you win or I win。请用道理和证据说服我。 光靠骂人,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奇闻引出的伦理思考(转)
热度 1 gordon 2016-1-2 18:24
一个故事:某校某班家长委员会聚餐,一位漂亮妈妈被灌至大醉,另一男家长尾随她 进了洗手间,老师和其他家长其实都听到了动静,但是没人冲进去,代之以在厕所外敲门。颇久后男方才衣衫不整地出现。事后当然没人报警。有人说,报警又怎 样,那男的会说女方勾引他 *************************************************************************** 于是我想了一下,假如我当时在场,会怎么做。当然,这不是对我的临场反应的真正预测,因为我没有机会体验临场感觉,所以只能是一种在从容条件下仔细斟酌的结果。 1)关于究竟发生了什么,存在两种解读:A)强奸;B)两厢情愿的放纵游戏; 2)支持第二种解读的一个证据是:没有出现呼救声; 3)对此,一种反驳是:深度醉酒让女甲丧失了行为能力,因而不能认为是两厢情愿的; 4)但仍然存在这样的可能性:女甲在醉酒之前便已经决定“让自己喝个痛快,并期待着发生点什么刺激的事情”,此时,她是完全清醒的,因而是充分自由的; 5)从原帖描述,我不能排除第二种可能,当然也不排除第一种; 6)假如我断定是强奸,就有道德义务踹门,若实际上未能这么做,我会承认自己怯懦了; 7)但假如我不能这么断定,该怎么做就要区分几种情况; 8) 假如我是聚会发起/组织者之一,或场地推荐者,就无论如何都该出手,因为此时我的责任更强 ,出手干预的最低条件从对强奸的“断定”降低到了“担心”; 9)或者, 假如女甲是受我邀请或可能因为事先知道有我同往才来参加聚会的,同样必须出手 ,理由同上; 好,我已经把几个容易处理的条件分支解决了,再看余下分支: 10)假如我认为发生的是后一种情况,并且不符合(8)(9)的条件,那么,问题就转变成:我是否容忍这种事情在我参与的聚会上发生?假如不容忍,该怎么办?退出还是干预?在反复考虑之后,我发现,要回答这问题,还要对条件做更细致的区分; 11)此时我首先要回答:X) 我是否正置身于一个普遍容忍这种事情甚至乐在其中的圈子里 ?以及:Y)我自己是否已经或愿意进入这个圈子? 12)假如X和Y都是肯定的,那我当然不会觉得有出手的需要; 13)假如X是肯定的,Y是否定的,那么问题就变成: 当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邀请参加这样一个与我价值观格格不入的聚会,因而感到被冒犯时,该如何对待 ,是退出并忍受被冒犯的结果?还是出手阻止以捍卫自己不受此等冒犯的权利? 14)考虑之后我发现,还得回答先另一个问题:Z)聚会组织者在邀请我参加之前,是否有理由相信我应该会了解这是一个这样的圈子? 15)假如Z是肯定的,那我就没理由出手,只能哀叹自己太跟不上时代了; 16)假如Z是否定的,那我觉得自己可以出手,但这不是道德义务,选择退出也不会让我感到自己太怯懦; 17)假如X和Y都是否定的,那我就有理由出手,而且负有一些道德义务,尽管不如(6)(8)(9)那么强,因为作为与X圈子相对立的价值阵营的一员,我有义务和我的同道一起捍卫我们的公共生活不被前者所侵犯(这事情若是发生在他们圈子里面,我们当然没必要干预); 18)出手干预的义务,还得到了如下考虑的强化: 容忍此类行为存在于我们的公共生活中,将削弱我们阻止真正强奸的能力 ,因为事件的真实性质在发生之 际很难辨明,我们不得不对疑似强奸的行为一律加以阻止,才能有效保护免受强奸的权利;这就好比 ,我们也不能容忍两个人在大街上玩追杀游戏,即便他们是完全 自愿的,因为旁人很难将其与真正的追杀区分开来,若要加以容忍,就只能放弃协助自卫的权利,而后者对我们太重要了,不能放弃。 ************************************************************************************* 防微杜渐,这种老理不过时。 有些人有 “社会经验” ,其实很厉害的。
2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国家3 —— 新教伦理与工业化路径依赖
热度 3 gordon 2014-1-11 05:51
从抢劫发展到武装商团,干贸易啊,不自利干不了,无法扩大到很大的范围。(博弈论有证明) 干工业,需要新教伦理;干贸易,需要文艺复兴。要求的不一样,呵呵 取得全国政权以后,它面对的是一个类似新教伦理的儒家伦理,这是很头大的一件事。 新教伦理不是先进,反而是落后,只是它更适合干工业化罢了。(北文艺复兴和文艺复兴的差别) 有时候啊,人摆脱不了命运。路径依赖其实很严重 注:自利和贸易的关系,以前写过这个东西
220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临终治疗的法律和伦理
热度 5 即晴 2012-7-4 10:44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14999-1-1.html 煮酒兄,开始挖坑了,挖哪儿算哪儿。
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没有答案的伦理问题(续完)
热度 15 即晴 2011-12-5 14:37
----------------------------------------------------------------------------------------------------------------------------------------------------------------------------------------------------------------------------------------------------------------------------------------------------------------------------------------------------------------------------------------------------------------------------------------------- (请勿转载,理由同前,谢谢。) 既然珍尼不愿意服药,我们也没有办法,只好继续定期产检。后来我们拿到珍尼去的那个免费心理诊所的病历,珍尼的病情并不简单,似乎还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她的前任丈夫前几年才同她离婚,因为她的新发病情,所有小孩的抚养权都归前夫。我一直怀疑现任丈夫杰西也有精神疾病,直到后来才被证实。 接下来的一个月,没事,每次我们还是花很多时间讨论药物治疗,孕期营养等。她有的想法很偏执,比如她不吃一点碳水化合物,因为她认为那样会得糖尿病,虽然我们在她第一次门诊就做过糖尿病的sreen test,而她是正常的。她的精神状态还好,还是有点还羞的表情。 再接下来她有两次常规产检没来了,我心里感觉隐隐不妙,还给他们打过电话,杰西说他们出远门了,但是下次会来。 下一次还是没有来。再给他们打电话,又约了个一星期后的。 还没等到那一次产前门诊,一天中午,我正从三十分钟以外的一个轮转诊所开车回医院,手机响了,是杰西的电话号码。我一般都不会用私人电话给病人打电话,但是对作为高危病人的珍尼,我破了例。冒着给警察抓的危险,我接了电话。杰西说珍尼有三天不吃不喝,一直蜷在墙角,也不睡觉,也不答话,有时喃喃自语,有时唱着他也听不懂的歌。听到这里,我知道我们一直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说实话,当时我听了电话,心里很冒火,难道你不知道叫救护车吗?难道你不知道她都怀孕四个多月了,脱水怎么办?早产怎么办?你当初不是口口声声地保证她会定期看医生,和心理治疗吗?生气归生气,我还是在电话里告诉杰西马上叫救护车,送珍尼去我们医院,我会给病房的值班医生报告。等我回到医院后,又马不停蹄地给急诊大夫和病房大夫告诉珍尼的病情。等我忙完下午的门诊,才有时间去看珍尼。那时病房大夫已经完成了入院病历和指令,因为她不稳定的精神状态,珍尼需要被收入重症监护病房。她已经被输上静脉输液,还在急诊等ICU的床位,我走进她的房间,她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眼望天花板,不理会我的问候,也不答话。我摩挲着她的胳膊,她也毫无反应。这是典型的catatonia症状。叹了口气,我只好离开。 第二天早上,我听到医院里管她的大夫说她忽然进入了psychotic status, 大喊大叫,在床上又唱又跳的,他们只好给她肌肉注射镇静剂,要不她要把静脉输液的管子都扯下来。这样不断地按需要肌肉注射镇静剂两天后,她平静下来,然后被转入精神病房。 这整个过程中,我都没有见到杰西,再同珍尼的社工交谈中才得知杰西确实也有自己的精神病,但是还能自理,function比珍尼好。 珍尼在精神病房还是不吃不喝,也拒绝服药,没法只好继续肌肉注射给药。这时候精神科大夫给她下了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幸运的是胎儿超声一切正常,她也没有别的综合症。她终于开始进食了,也开始愿意口服用药,那时她都在医院里住了一个多月。精神科大夫决定把她转入那个她曾经呆过的州立精神医院。 过几天我忽然又收到杰西来的电话,说珍尼被送到那个州立精神医院后还没到12个小时,就给出院了,也没有给任何药物的处方。现在他们在另一个城市杰西的妈妈家,这回杰西知道了,珍尼需要继续用药,他们需要处方。 有的专科医生害怕给孕妇任何药,那个州立精神医院里的大夫可能就是这一类。我马上给那个城市的药店打电话给珍尼开了她需要的药。 我们一次病历讨论的会议中,提起珍尼。大夫们分为两派意见,一派是在珍尼拒绝服药的当初就应该强行开始肌注药物,这样就不会有后来的枝节。另一派是我们没有做错,因为谁也不知道后来会发生什么,珍尼当初完全有自己做决定的能力和权力。结果谁也没有说服谁。 珍尼又继续来看我的门诊。我问她,你记得最近发生的事吗?她害羞地低头笑,我不知道,不过杰西都告诉了我。 我们还是每次不停地讨论她的饮食营养,跟踪她的体重,血压等,继续孕期的例常检查,她的糖筛,复查胎儿超声都是正常的,我们都很高兴。 孕期过半,避孕提到了日程安排里。从她的年龄,多次孕产,并发疾病等多方面因素考虑,产后结扎是最适合的方式,但当我询问他们的意见时,他们压根儿就不想避孕。又是长时间的教育探讨,他们还是坚持不避孕,我所能做的只是在病历中详细记录我的努力和他们的决定。 都7个月了,珍尼忽然又停止了用药,这回的原因是她在电视的律师广告里看到了她服用的药对胎儿有副作用。尽管我们早就讨论过药物的benefits and risks,这个电视广告横扫我们辛苦的教育,珍尼死活不再服药了,就算杰西劝也不听。 不用说,不到两个星期,她回到了catatonia的状态,再次被救护车送到急诊,再次开始肌注药物,再次在精神科住了一个多月。这次我们不得不换一种药,并叮嘱杰西一定保证珍尼按时服药。 这一次珍尼恢复得没有第一次好。在门诊她还是显得恍惚,杰西的耐心好象也没有了。 然后忽然一天产房的大夫告诉我珍尼被警察送去,因为杰西家暴。从我听来的消息,大概杰西不耐烦劝珍尼正常吃药和饭,打了她,珍尼于是跑到邻居家,邻居打电话911,然后珍尼就被送医院来了。产房大夫检查了珍尼,都正常,也没有生产的迹象,于是社工安排了珍尼去家暴的慈善机构住。这下因为医院的规程,杰西被封锁所有消息。他还给我的手机打过无数电话,给我的门诊办公室打过无数电话,我们都不能告诉他珍尼的任何消息,只能告诉他去问警察。事实上连我们都不能直接联系到珍尼,只能给那个家暴的慈善机构打电话,他们再打回来,这是保护家暴受害者的措施。 珍尼还需要继续产前门诊,尤其是到了怀孕末期,需要至少每周一次,还有她在服药吗?可是任我们和社工怎么给家暴机构打电话,珍尼都没再到门诊来,我知道,珍尼可能随时生产的。 她终于生了,却是在另一个医院。从我后来看到的病历报告,婴儿出生在救护车里,胎盘娩出在另一个医院的急诊室里。 我之所以能看到出生病历报告,是因为珍尼再次被收入我们医院的精神科,在她刚生产完的第七天。 另一个医院在产后三天让珍尼出了院,听社工说,婴儿给收入了儿童保护组织,很可能被收养或进入foster care.在那个医院的停车场,有人发现了呆呆的珍尼,她被救护车送进了我们医院。 我去精神病房看望对外界不予理睬的珍尼,我不知道在她自己的王国里,她是不是在逗弄自己的小宝贝。我不知道我们可以在哪一点做得更好,从而避免这一切的发生。 后来再没有听过珍尼和杰西的消息。 我们当初应该更aggressive一些吗?没有答案。
41 次阅读|15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6 08:18 , Processed in 0.02755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