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股灾

相关日志

分享 上证差不多就是3500到3800这个比较密集的成交区,创业板差不多3000附近,2500到3000附 ...
坚持到底 2016-1-5 09:25
去年的股市按理说应该是给大家挣钱了,但是因为股灾,虽然赚了指数,但是没有赚钱,所以也不愿意拿钱进来。包括这一轮上涨,到了当时的资金密集成交的地方时就上不去了,上证差不多就是3500到3800这个比较密集的成交区,创业板差不多3000附近,2500到3000附近,从个体的投资者来说,他看不到赚更多钱的可能时,他就不愿意拿钱出来。所以我们当时就是用这个评估这是一个市场的反弹。
7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ZT)吴晓波:六月股灾已成历史
热度 10 hotmen 2015-11-26 12:21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01394 1 “问题出在庙堂,答案却在江湖。”飘渺青峰之上,琅琊阁阁主悠悠地说。 “敢死队总舵主”徐翔,戴着手铐出现在高速公路的收费亭里,他穿着2015年春夏版的阿玛尼西装,看上去却像一个沮丧的乡镇卫生所大夫。 这张照片在11月1日凌晨传遍整个微信江湖。令人好奇的是,“是谁拍下了这张照片,又是谁下令将它扩散发布?”是哪位大胆的“朝阳区群众”,或某个神秘的庙堂之士? 接下来的这一个月里,庙堂里的风波似乎也越掀越大,救市主将、主掌发审权长达十三年之久的姚刚副主席先是被传羁押,然后出现在一个公开场合,紧接着流言成为事实。 自6月股市雪崩之后,一派大好的资本盛宴突然被狂风吹乱,筵席倾翻,花枝折败,最高层的愤懑可以想见。资本泡沫若被击破,原有的转型布局将无从谈起,更可怕的是,投资萎缩,消费低迷,产业转型及经济复苏顿成无望之念。 2 是恐慌带来了经济危机,还是经济危机造成了恐慌?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 保 罗·克鲁格曼是最早预言了1997年东亚经济危机的学者,他因此成了美国经济学界的琅琊阁阁主。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一书中,他认为,“不管恐慌是如何 发生的,它一旦出现,马上就有自我正名机制,因为恐慌本身可以为恐慌证明其合理性。”在分析中,保罗阁主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危机的机制,衰退是如何发生 的?二是为什么政府没有、或者说不能防止灾难发生? 这两个问题,同样可以被提出来,用于观察今年6月以来的中国股灾。 危 机发生的机制及原因,是一个特别复杂的课题,我至少看到了十来个分析报告,有的长达12万字之多,但到底是什么,恐怕见仁见智。关于第二个问题,却可以用 事实来做出确切的回答。股灾发生后,有人悲鸣“不必再抱幻想,接下来直接看2000点,各位准备迎接金融危机的冲击吧。”也有人预测,中国经济从此将进入 长期衰退的通道。 但是到今天,发生的事实是,股市似乎已经企稳,中国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全面破局,如雾霾般的市场恐慌正在挥散中。 这一出乎很多人预料的景象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3 还是回到事实层面。 从6月中旬到现在的11月底,庙堂人士动用一系列的霹雳手段,完成了对危机的化解,我们看到的是外科手术式的整顿景象。 手术第一招:司法介入交易。公安部入驻证监会,界定“恶意做空”,限制异常交易,这是典型的“战时手法”,法理上未必说得通,商业道德上也有后遗症,却迅速遏制急性颓坏; 手术第二招:中止场外配资。证监当局对配资规模的大意及不确判断,是此次股灾的最大诱因之一,姚刚、张育军等人难辞其咎,对场外配资的果断中止及对相关公司的处罚,起到了止血的功效; 手术第三招:清理内外庄家。整肃“国家队内奸”,将中信证券的十多位高管一网捕获,为日后的一致行动确立规矩。用戏剧性的方式将徐翔公开抓捕,威慑一众“江湖大盗”。同时,证监会多位官员被立案调查。 手术第四招:对外稳定币值。8月份人民币大幅贬值,央行动用外汇储备支持稳定汇率,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预期强化,迫使美联储推迟加息,打赢了一场小小的、却在军心稳定上颇为重要的人民币币值保卫战,清除了一个潜在的外部不安定因素; 手术第五招:对内下调利率。人民币增发速度加快,同比达到13%,自六月后,连续三次降准降息,营造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 手术第六招:鼓励楼市泡沫。自三季度后,地方政府加快土地供应,一线及二线城市的房价温和上涨,由此制造对内贬值的泡沫预期,以激发民众的理财和投资热情; 手术第七招:放宽投资行为。10月,有关部门宣布重启IPO,在制度上,取消禁止同业竞争的要求、取消禁止关联交易、取消对募资用途的要求,为日后的新一轮并购浪潮创造新的运作空间; 手术第八招:释放改革信号。以新三板为试验田,加快上市节奏,放宽融资门槛,相继释放分层管理、转板制度等众多利好消息。同时,宣布推进注册制、加速上海战略新兴板开通筹备,鼓励海外中资公司的回归上市。 4 上述“救市八招“,并没有改变中国资本市场的畸形特征,根本性改革仍需彻底细密的内科治疗。它们也很难说是有预谋的一揽子计划,基本上是见招拆招,以暴易暴,止血为主,调理为辅。 不过,这些招数却也环环相接,一气呵成,堪称教科书式的中国式救市,它再次证明,我们是一个非典型的市场经济国家,危机仍然是改革最重要的动力之一。 迄至于今日,深沪两市基本企稳,暴涨不在预期,暴跌亦无可能,场外资金的活跃也有目共睹,在这个意义上,六月股灾确已成为历史。 在千股齐跌的7月初,我曾撰文《别慌》,认为“‘黑天鹅’并没有出现,产业经济的基本盘和企业家的集体信心并未丧失,中国经济仍然处在一条曲折却可持续增长的长期通道里。” 现在看来,这个判断应该是准确的。如果产业经济的基本面真的败坏,庙堂的外科手术再凌厉霹雳,“政策八宝箱”里的工具再多,恐怕也抵不住市场的极度恐慌,用保罗阁主的话说,“一个国家的坏消息就是所有的坏消息,当一个经济体对自我正名的恐慌缺乏抵抗力时,恐慌就降临了。” 6月恐慌之所以被化解,根本的原因还是经济的基本活力仍然存在。 我们走在马路上,举目四望还是总能看到数不清的脚手架,我们走进街边的咖啡馆,还是总能找到为创业而争吵密谋的年轻人,我们举办“转型大课”,还是总能召集到上千个渴望变革的企业家,我们有一个好产品,还是总能找到愿意尝试和埋单的消费者。 所 有关心中国经济的人都很清晰地看到,未来四五年,中国实体经济将进行一场通货紧缩下的产业大转型,供给与需求的错配必须被解决,落后产能的淘汰不可避免,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资本的活跃及资产证券化、泡沫化的局面必须被维持,6月股灾,在今天看来是一场灾难,在日后看来,却可能是一个被迫调整的必经过程。 “问题出在庙堂,答案却在江湖。”琅琊阁阁主的这句话还真是有道理。 庙堂的问题是制度,江湖的答案是信心。 本文作者吴晓波,文载“吴晓波频道”,澎湃新闻“翻书党”经授权转载吴晓波频道所有吴晓波专栏。
789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仗义哥们
热度 28 清风徐来 2015-7-11 12:04
同学老孟,帝都投资业人士。 前阵子知道我手里有点闲钱,就介绍我操作分级基金套利。我呢也没弄明白,就稀里糊涂的按照老孟的指示买了一只母鸡。由于证券公司软件问题,我没有马上拆分成功,然后又出去培训了一周。期间也没机会操作。 然后,大家都知道了,悲催的碰到股灾了。 得,套利不成反被套牢了。 昨晚上忽然在黑虎帮看到虎大清仓离场的告示,你说我怎么没早看到呢!看到了是不是就不会犯多动症了?也不好说啊,人类的贪婪的本性在自己身上一点也不少! 本来打算卧倒装死的,虎大的文章让我内心焦灼忐忑起来,微信上转给老孟看,问后市如何操作。 老孟 真是个仗义哥们,问了我持仓情况后,说有信心让我获利离场,不行就赔我。我真,虽说套利是他鼓动我的,但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自己学艺不精,又遇股灾被套,也是要愿赌服输的。咱怎么能让人家赔呢!但这哥们这句话真让人感动啊。 备注,人家老孟是玩大资金的,咱那点银两太微不足道了。
965 次阅读|8 个评论
分享 此次“股灾”是上次“钱荒” 的延续?(转)
热度 2 gordon 2015-7-7 20:35
文 / 张韬 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之后,中国政府祭出了四万亿,这两件相关联的事,叠加在一起对中国经济尤其是金融业造成的冲击不可低估,其表象是发生在2013年6月份的“钱荒”事件和刚刚正在进行的“股灾”,仅仅相隔两年,而且都是在6月,一个发生在银行间的货币市场,一个发生的证券业的资本市场,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的金融业。 在三年的时间内接连发生两场不大不小的金融危机,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看似不相同的两件事之间有什么样的内在逻辑联系,中国的金融业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以下笔者试图简略的从两个事件发生的原因,以及不同的表现方式寻找其内在的逻辑理路,从而梳理出这些问题背后到底反映了中国金融业的病灶,未来可能会如何演变。 从2013年5月份以来,金融市场的资金利率全线攀升。以三个月国债利率为例,5月7日,其到期利率为2.59%,6月19日升至3.39%,升幅高达30%;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更是狂涨,6月20日的拆借利率高达7.66%,比5月7日的2.36%暴涨了2.24倍。同期固定利率企业债券到期收益率也从2.35%陡升到6.97%,涨了近两倍。 6月上旬市场盛传的光大银行与兴业银行的同业拆借违约事件,整个市场像抽筋一样紧缩流动性。几乎所有人都在喊:“钱荒来了!” 2013年6月19日,大型商业银行加入借钱大军,在银行间拆借市场连续数天飙高之后,6月20日,资金市场几乎失控而停盘:隔夜头寸拆借利率一下子飙升578个基点,达到13.44%,与此同时,各期限资金利率全线大涨,“钱荒”进一步升级。 就是说在银行间市场上,突然出现相互借不到资金的情况,其导火索是某银行的拆借资金对另一个银行的违约,为什么违约,因为当时违约银行的流动性不够,这些资金投资的项目很难变现。 为什么会出现流动性难以变现的问题呢,商业银行对高收益资产的追逐。 当时高收益的资产主要是房地产和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这些项目的收益率达15%以上,但是这些项目需要的资金都是长期资金,而银行的资金是短期的,一般都是通过银行理财产品收集来的半年期的产品,但是由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这些理财产品当时的利率大概在5%以上。银行要给付如此高的利率,则必然需要更高的收益率的资产,当然这些资金就投入到了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这些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 这就是当时的影子银行体系,事实上就是银行的表外业务,尽管不进入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但是其风险是由银行承担的。而且银行为了获得高收益,把许多储户的信贷资金转入理财产品,就是所谓的“出表”,所以尽管资产出表了,但是信用风险仍然在银行体系。 由于影子银行的繁盛,而银行都在追逐高收益,当时整个银行间的同业市场畸形繁荣,大量的资金出表进入同业市场,从A银行借给B银行,B银行借给C银行,等等,最终这些资金被投入到以上高收益项目。银行之间为什么要拆借,就是要拆借的过程中会有一个收益,正是这种层层的加价,导致同业拆借市场的收益率攀升,当某个银行发生违约事件时,所有的银行就发生了恐慌,大家都不出借钱了。 尤其中国的银行市场是以国有银行垄断的资金市场,国有银行往往是借出方,而中小银行是借入方,有些小银行完全依靠从同业拆借借入大行资金,然后放贷的,一旦大行停止拆借其实就是卡了小银行的脖子,利率自然飙升,从而带动其他市场利率的攀升,整个银行间市场一片恐慌。 后来由于市场的压力,央行在公开市场实行通过逆回购等方式,或者通过对中小银行进行再贷款,或者无限承诺满足商业银行资金需求后,银行间市场利率才开始缓慢回落,钱荒风波才开始平息。以上是我们的简略回顾,当然同业市场还有很多技术性的东西,对本文的论题不具有重要性,在此不赘。 过了两年之后,看这场危机,我们要分析钱荒产生的原因,固然非常复杂,原因也很多,但是有一条是最根本,就是 中国的大多数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的短期化。 为什么在2013年夏季会出现大量商业银行纷纷拥挤入银行间同业市场要给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通过理财产品或者信托的方式贷款呢,这是由于前期金融监管层为了防止房地产泡沫,为了缩减地方政府债务,基本叫停了对这些资产的融资。但是这些资产急需资金,尤其是一些在建项目后续资金不到位面临停工,那么所有前期投资都打了水漂,因此不惜成本的从市场上融资。 于是商业银行的影子银行开始繁盛,本来以前是通过信贷解决的,现在只是通过账面上一变,资金出表,以更高的利率贷给了这些项目,或者拆借给了别的银行,享受着所谓的高收益低风险的资产,尤其是同业拆借市场更是表面上低风险的。 银行难到不明白这些项目的危险性吗,他们当然明白,为什么还这么干呢,这是因为银行是国家的,这些项目未来成为不良资产需要几年的时间,到那时银行经营者都不知道去哪里了,但是现在的高收益却可以有一个好看的报表,好看的业绩,那么就有晋升、高薪和高额的奖金,于是短期行为应运而生,这是钱荒的总根源。 也就是商业银行尽管改了好多次,也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最终产权还是不到位不清晰,那么银行的经营就是非常短期化的,就是风险制造的渊薮。 商业银行这种经营行为能够得到高收益,则是由于大量的过剩产能、房地产和地方政府需要融资,而后者正是此轮经济下滑一来最大的问题,不能解决,过剩产能存在于大量国有企业,房地产是地方政府收入的命根子而地方政府债务更是地方政府不愿意挤破的脓包,这些都是预算软约束的领域,借资金根本不考虑成本和归还,因为政府官员过几年都退休或者升迁,借资金是自己借,还资金是别人。 最终归为一句话, 银行业的短期经营行为和体制内经济的预算软约束共同形成了钱荒。 刚刚过去了两年,在证券市场又发生了比较严重的股灾,这次股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它跟中国固有的金融体制是什么关系? 首先我们看这次牛市是怎么形成的,笔者在此前的多篇文章中提及,这次股市上涨跟经济基本面无关,因为从去年到今年,中国的实体经济没有任何根本改变,经济还在惯性下跌。但是牛市还是形成了,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个是央行的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个是银行理财资金的注入,一个是政府去杠杆压力下的首肯,一个是官媒的忽悠,一个是金融机构不负责任的短期行为。 经过以下的分析,你就会发现以上几点原因最后事实上还是跟钱荒一样, 是钱荒的病症在证券市场的继续,只不过证券市场金融机构更加非理性的行为,将这次危机的破坏性搅动的更大而已。 央行为什么要实施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一方面是实体经济长期以来融资成本过高,这是由于体制内的经济预算软约束,不计成本的融资推高了全社会的融资成本,而另一方面正是央行要疗治钱荒的主要手段。7月钱荒平息,就是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释放资金,降低货币市场利率实现的。 但是央行还是看到了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中,房地产和地方融资平台毫无收敛,还是试图以紧缩在银行间金融机构去杠杆,从而让经济更加健康发展,可惜央行力不从心,大多数金融机构包括政府机构还是运行在以前的轨道上,导致2013年年末钱荒再度爆发。 这次尽管力度没有6月来得那么强烈,但是足够引起央行警觉,它不得不改变自己的行为逻辑,从2014年年初开始在货币市场再度大力度释放流动性,并开始了定向再贷款操作,此后又创造了SLF、SLO和MLF等释放流动性的工具,货币市场短期利率大幅度下滑,隔夜拆借跌破3%,直到2%,余额宝等宝类产品至此无法存活。 货币市场利率下跌,则意味着银行理财产品不能兑付承诺的高利率,而这时候国务院发文整治影子银行,银行表外通过同业市场或者银行理财珍品进入房地产或者地方融资平台的资金通路被切断,这时候几万亿的银行理财产品怎么得到高收益呢?那么当然是股票了, 于是股票市场开始飙升。再加上房地产市场量价齐跌,房地产投资功能已经不再,一些资金从房地产市场撤出进入了股票市场炒作。 这里笔者论述的是, 正是导致钱荒的体制内预算软约束没有变化,为了防止钱荒再次爆发,央行不得不降低利率,把几万亿的银行理财资金赶进了股票市场,形成了股票市场的牛市。 而这时候,由于整个经济持续下滑,银行不良资产飙升,企业和地方政府负债过高,过剩产能不能去杠杆,去杠杆有阵痛。那么怎么去杠杆,怎么能够缓解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怎么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这时候股市的牛市给了管理层启示,牛市可以达到低成本资金进入实体经济的目标,于是监管层把这次牛市作为自己的政绩,大量企业IPO开始疯狂发行,大量企业开始再融资圈钱,而印花税等等政府收入更是奔涌,而金融机构则通过融资融券和伞形信托以及场外配资等等日进斗金。 于是证券公司的研究员都学了赵本山的忽悠术,分析报告没有学术逻辑和市场逻辑,只有谄媚和表功,只有忽悠,比如《党给我智慧党给我胆5000点不是梦》,这里用的是《智取威虎山》的唱段,“穿林海,跨雪原,气冲宵汉。抒豪情,寄壮志,面对群山。党给我智慧给我胆,千难万险只等闲……” 再比如当时著名的以下一些报告,《股票就是故事》、《送你证券研究的三朵花》、《股票投资的逻辑,看懂众人的心》,“用纯粹的唯物主义去看股票市场,去看策略,你一辈子都看不懂”;所以“要找即将处在风口上会飞的垃圾,不是小鸟”。股票投资,过去的心不可得,未来的心也不要多想,把眼前将要来的行情做好了就可以了。过去心、未来心出自《金刚经》。全句是这样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这样研究股票和策略,虚无主义狂想充斥整个鬼奥市场,根本没有任何学术逻辑和市场逻辑,价值投资理念弃之如敝履,而整个去年行情就是跟着这样的逻辑走的,并且越来越自我实现,他们吹捧牛市的逻辑被广大投资者认可。 官媒在此次牛市中的不光彩不专业的行为可以说要付直接的一部分责任,A股到了今年四月初已经飙升到4 000点附近,许多创业板股票的泡沫已经非常大,一些公司的市盈率达几千倍,各种奇葩公司改名事件出现,但是官媒却开始集体集中唱多,仅仅在4月上旬半个月时间里,就发表了十余篇文章,以下是这些文章的标题: 4月2日-新华社:创业板三月涨千点估值超纳斯达克巅峰引争议 4月6日-新华社:新股发行提速不减“牛市”势头 4月7日-新华社:经济面临较大压力尤需股市提供有力支持 4月8日-新华社:4000点再现如何看待本轮A股上涨 4月8日-新华社:政策红利释放催生改革牛期待成为健康牛 4月8日-新华社: 论第五代股民的自我修养 4月9日-新华社:对市场存敬畏之心,股民且行且珍惜 4月9日-新华社:资本市场联通效应促内地与香港股市双赢 4月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经济降速股市为何任性上涨 4月13日-人民日报:股民用手里的钱投了中国经济未来一票 4月14日-新华社再发文力挺牛市:A股告别破净时代并不意味见顶 4月15日-新华社:经济增速放缓股市缘何上涨 就是在这样的市场氛围下,股市如脱缰的野马开始狂奔,日交易量达到两万亿,融资融券和配资成为这次股市飙升的动力源,许多在实体企业投资失败的小老板,开始将大量的资金投入股市,并且带了严重的杠杆。其中许多金融机构更是不惜血本加杠杆。 这些金融机构为什么看不到未来的风险,还是钱荒时候跟银行一样,证券市场上大多数机构还是国有的,没人对其负责,短期我只要挣到钱,我能晋升,我能加薪高薪,我能有超高的业绩提成。 我们看到从去年以来券商的收入翻了好几番,笔者曾经写文章认为,这是自啖其肉,不幸而言中。 从前年6月到今年6月,发生了两次危机,尽管在不同的市场,但是其发生的土壤还是一个,中国的经济,造成这两次危机的原因是一样的。 四万亿刺激后,形成过剩的产能,超高的杠杆,在预算软约束的情况下,不能打破刚性兑付,杠杆去不掉,但是市场总是要自身调节的,那么金融市场是释放能量最好的地方,第一次是银行间的货币市场,这一次是在股票市场。 这一次还是在就是过程中,未来如何演变不得而知,但是有一点, 如果笔者所说的以上问题不能解决,金融业产权不清晰不能解决,刚性兑付不能打破,过剩产能不能消减,体制内的预算软约束不能解决等等,则如此危机则不可避免,只不过就要看这样的危机释放的能量有多大,能不能控制而已。
286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怎么说 都是股灾了
热度 12 樱木花道 2015-6-26 02:36
还好今天 一股都没有买 切战切退了
961 次阅读|3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6 22:33 , Processed in 0.027286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