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爱吱声 标签 朋友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朋友

相关日志

分享 技术进步对 “实际工资” 的影响
热度 1 gordon 2017-5-1 19:17
只要利率保持不变,技术发展只能产生一个逐步上升的实际工资水平。 技术发展降低实际工资的唯一道路是增加资本系数(增加的成本被大量降低的劳动系数补偿了), 从而造成资本缺乏,迫使利率剧烈上升。 ************************************************************************* 这个关键性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技术改革的资本集约程度—— 资本集约在非常规的意义上讲是要求增加每一产出单位的资本投入。而事实却是,大多数技术改革——包括机械化和自动化——在这个意义上讲不是资本集约。 例如,一个现代电子计算机化的会计部门,每个雇员要求的资本装备美元比十年前多得多,而所完成的每单位的会计工作却不需要这样多的资本设备。 喷气式飞机表明一旅客英里所需要的资本比1920年的双翼机还少。 我们没有能够注意到这种资本强度的降低,因为我们是习惯于结合所投入的劳动量来考虑资本数量,而不是结合所产生的产出量来考虑的。 ************************************************************************* 技术进步意味着某个生产过程的改进或者是一个新生产过程的改进。 这样用既定的劳动和资本的投入,可以比以前生产更多的产品。整个饼比原先的大了,那多出的部分归谁呢,还有待决定。 ************************************************************************* 资本强化或者说 资本集约, 每个产出单位的资本量增加了。 ************************************************************************* 看明白了吗? 4万亿之前,消费大幅下降什么原因。 铁公鸡是要负上责任的。 本来你座普快就行了,现在要座高铁。非常不像话 每个产出单位的资本量增加了。 (牛不喝水强按头; 本来没必要用 那么多 先进的工具 ) ************************************************************************* 失去的是什么,失去的是机会成本;本来这些钱是能干其它的 ************************************************************************* 把资本投入停了,以前投入有,生活悠闲一点。 把铁公鸡那帮人的工资扣了,太操蛋了 都是“工业党”这帮人干的好事。 ************************************************************************* 为什么我们生活过得不悠闲呢? 在我们以工作为中心的文明中,人们仍是将闲散视为与邪恶很相近的东西。我们对悠闲的怀疑为某种势利小人的观点所加强;我们担心悠闲可能意味着人们将坐在他的后门廊随意饮酒;或出去钓鱼;或喝啤酒并与朋友作无聊的闲谈;或是做某一其它的令人生厌和毫无意义的不合于我们具体习惯与爱好的事情。 当有更多的空闲时间由我们自己来支配时,我们可能会用这些时间来做一些很难说是“有用”、“积极创造”甚或是“无害”的活动—— 正如我们现在在工作中所做的一些事情一样。 我们没有理由为此惊慌。人们使用时间的口味是很不相同的。 ************************************************************************* 技术改革与实际工资 工业化和进一步机械化总是始终而且不变地伴随实际工资的提高 资本系数的降低,利率也可能降低。 ************************************************************************* 强制压低利率搞的,不是自然的低利率 ,而是强制压低利率给铁公鸡补贴,偷了你的钱。 不像早先的美国,人家是自然的低利率,人少资源多。 它是强制压的低利率,扩大再生产。 当然,如果产品销出去,利润回来了,当然没问题。 但是现在销路没有了,怎么整。 ************************************************************************* 大家都想把权力关在笼子里,但却被权力实实在在的关在笼子里。 它偷你的钱,你有什么办法 它让你瞎忙,你有什么办法 没有办法,你是个老百姓嘛
211 次阅读|1 个评论
分享 17年回国散记-朋友和亲友们
热度 43 老马丁 2017-4-20 10:04
这个日志只限好友看。这个日志只限好友看。这个日志只限好友看。这个日志只限好友看。这个日志只限好友看。这个日志只限好友看。这个日志只限好友看。这个日志只限好友看。这个日志只限好友看。这个日志只限好友看。这个日志只限好友看。这个日志只限好友看。这个日志只限好友看。这个日志只限好友看。这个日志只限好友看。这个日志只限好友看。这个日志只限好友看。这个日志只限好友看。 1. 回去在广州武汉和北京分别联系了几个大学同学。二十多年没见面了,他们都混的不错,我稍稍提及单位就能被网络人肉的那种不错。听说他们在一起经常高规格腐败,怎么我来了就只请吃饭喝茶呢?会所呢?模特呢?演员呢?我一向洁身自好,内心和外部一样纯洁,但是你们连个普普通通拒绝大保健的机会都不给我?后来席间一谈,他们都认为,我在大学期间是个好读书很老实的孩子 ,然后我这么多年的职业选择和追求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我的误解 ,所以就安排吃个饭喝个茶吧。 这些人和我都是同系不同班,难怪啊。 2. 和这帮同学交换一下人生的烦恼。有个同学自己的烦恼是家庭问题。相爱好几年的女朋友是90后,和自己00后的儿子相处不愉快。而且女朋友家长也不同意婚事,嫌他比自己只小5岁。我说你干嘛找那么小的啊?找个30岁左右的,什么都好。他说,90后的也二十七八了,离30不远了。在场的闻言都一惊。 3. 和同学聊大数据。一个同学说,他的一个客户开发了政府招投标大数据库,只要输入工程项目的各项属性,程序根据历史记录,挑选出若干位最有可能的招标专家组成员,然后投标方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前对他们做工作。这套系统据说很抢手。 4. 和同学在北京聊雄安,在广州聊特首选举。房子在哪里都要聊的。一个共识: 富人和普通人的区别,就是北上广深两套房和一套房的区别。普通人和穷人的区别是一套房和没房子的区别。 5. 一个广州同学比较忙,联系不上请吃饭,他个人内心觉得过意不去就给我订专车。我去哪里玩,他就给我预约滴滴专车接送,还都是豪华型的。我女儿有车坐很开心啊。她一开始没听清,以为专车司机是我同学,后来每次都是不同的车不同的司机,她迷惑大了。憋了好久才问我,是不是我的同学都是开车的。 6. 我一个亲戚收到一份工作,某商人(是他非常熟的熟人)请他去做资源管理经理。就是维持他体制内的关系户,大约有二百多人。这份工作只需要维持这些关系户,维持工作核心是这两百多人不能出问题 (双规被查之类),要设计预警机制,要打听他们的其他钱权交易,要提前判断哪位最有可能出事,准备好切割和牺牲。如果某位关系户出了问题(估计是大概率事件),要求不连带到其他关系户被暴露。这份工作年薪七位数,我亲戚想想,到了关键时刻估计自己也是被切割和牺牲的命,还是算了。 7. 外甥在国内上小学。他说他是副班长,下面管着灯长(负责开关灯的),电扇长(负责开关电扇的),板长(负责擦黑板的),门长(负责开关教室门的),以及卫生委员和体育委员。卫生委员每天要做卫生,没人想干,他说谁干谁就得干,不想干就得给他塞钱 。 他每天还要改同学的作业,他的作业是老师改。 同学作业做得很差,如果给他钱,也能过 。他每周都能收到十几块钱。对话发生在饭桌上,一桌人逗他,也不知道他说的是真的,还是和我们逗着玩。 8. 还是我外甥。我问他有没有女朋友,他说没有。我问他班上有没有班花?他说,没有搬过花,倒是经常搬书。一桌人直接喷饭 9. 在老家,面对众多姑婆和大小爷爷,再联系到多伦多的姑婆和小爷爷,我女儿对我爸她爷爷复杂的兄弟姐妹关系深表不解。我只能拿出她的同学Jack来举例:Jack的爸爸和妈妈在生下Jack之前,已经各自都有孩子。然后他们离婚了,各自结婚,然后又有了孩子。你爷爷就是Jack... 10.我阿姨开了家小公司。某天她看了我在淘宝上买的wifi监视摄像头后,觉得挺好,让我帮她买两个装单位去。结果没两天阿姨就让我取消定单,说员工反应很大,好几个人说只要装摄像头就辞职,闹得最响是她儿子,我的“弟弟”。
个人分类: 17回国散记|106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热度 20 清风徐来 2017-3-30 06:11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 最近读了哈佛商学院教授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写的一本书《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他最著名的一本书是《创新者的窘境》,其“颠覆性技术”理念,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互联网行业的发展。那么他用什么影响了世界呢?1997年,作者接到安迪.格鲁夫(时任英特尔公司董事长)邀请的电话,其后一年又接受威廉.科恩(时任美国国防部长)的邀请,在分别面对以英特尔总裁和高层,美国国防部参谋长联席会议成员以及海、陆、空总司令时,他坚持只讲他的破坏性创新理论,不提供现成答案,因为他认为没有人会比英特尔公司和国防部本身更了解自身状况。他的理论直接催生出了英特尔赛扬处理器,他也为美国联合部队司令部提供了有益的启发。 作者的这种坚持,也正是这本书最独特之处,他试图教会我们“如何思考”,而非告诉大家“答案是什么”。因此,即使探讨“人生”这样的宏大题旨,也能始终理性、实在、真诚。作者说:“我认为对于生活的基本问题并不存在所谓的特效药和快速方法。”虽然如此,他认为掌握好的原理,还是可以尽力做出预测,并且提前制定相应策略。所以,在书中,他只提供理论工具,答案还需要你自己找。 本书内容源于作者为哈佛毕业班学生所做的一次演讲,后来被称为哈佛商学院毕业前最重要的一堂课。2010年作者接受哈佛毕业演讲邀请,那时他正身患癌症,直面死亡,在演讲中,他尝试将MBA课程理论运用于人生规划和生活,他把寻找幸福生活的过程分成了三个板块,争取事业成功,家人、朋友关系和谐,以及坚持正直自我! 争取事业成功 这部分,克里斯坦森教授主要是探讨人们的职业生涯规划,作者结合自己的经历来引导读者如何应用动因理论、平衡战略原则、前提假设理论、如何分配资源等来指导自己寻找最适合的工作,并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反省与自我调适,制订个人最佳的职业生涯规划。其中“动因理论”的观点令我感到很有启发。 我们往往认为认为经济刺激能决定人的行为,因为人们是“拿多少钱办多少事”的。但这个理论解释不了一些非常明显的现象。比如,为慈善机构工作的人们,工作条件艰苦,基本没有报酬,但却很少听说他们抱怨没有工作动力,他们照样干的很起劲,乐此不疲,充满了激情。说明还存在着另外的激励因素。 这就提出了 动因理论 :人们需要报酬,但物质激励不是真正的“动因”,人们做某件事的动因是——发自内心的想做。这个理论指出了选择工作的两种不同因素:基础因素和动力因素。基础因素包括地位、薪水、安全保障、工作条件等。基础因素不好,会让人不满,但只有好的基础因素,还不足以让你爱上工作。真正让人们满意并爱上工作的,是动力因素,包括:有挑战性、获得认可、责任感、个人成长。动力因素很少与外在因素有关,更多的是跟自己的内心和工作的内在状况有关。 有的人会告诉自己,先追求基础因素,等有条件了,再做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但往往等不及改变,就沉沦在更高的基础因素追求中了。我们应该铭记:超过一定临界点,改善基础因素只是幸福的副产品,而不是产生幸福的原因。 什么样的工作是好的工作?是工资薪酬高的工作吗?恐怕不能这么简单的去考虑,当赚钱成了高于其他一切事情的重点时,在基础因素得到了满足,追求仍停留在赚更多钱时,问题就来了,你仍然热爱你选择的工作么?更多的还要考虑做这个工作是否能让个人得到成长,让你觉得有成就感、获得认可。也就是说,动力因素起作用的时候,你才会在工作中得到长久的快乐。 动因理论建议人们在考虑一个工作的时候问自己这样一些问题:这份工作对我有意义吗?这份工作将会给我带来发展机会吗?我还能继续学习新东西吗?我有机会得到认可、获得成就吗?我将会被赋予更多责任吗?这些才是真正驱动人们的动力。 家人、朋友关系和谐 这部分主要探讨人们应该如何平衡工作与家庭生活。在这里,作者列举身边若干事例,来阐述许多人将很多时间耗费在工作上却疏于投资时间在家庭的经营上,这往往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悲剧。因此,他勉励人们一定要正确地调整优先次序,花较多时间陪伴家人、教养小孩,更要用同理心与正确的方法了解家人与小孩,这样才能建立起和谐、美满的家庭,才能培养长久的友谊。 书中作者用奶昔被雇来做什么这样一个事例,来启发我们搞清楚自己在婚姻关系中,我们应该给予的应该是对方真正想要的,而不是自己认为的。人之所欲,施之于人,这才是正确的方法。要避免想当然,避免努力错位。夫妻之间需要的是交流、谈话、关心、陪伴、理解、包容、情感支撑、共同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这些才是我们需要去用心做的事情。 关于孩子的培养的问题上,作者提出了资源、应用流程和行为价值取向模型。 对孩子而言,“资源”是指孩子得到的经济和物质资源,他的时间、天分、人际关系和经验。资源是决定孩子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的第一个因素。“应用流程”是指孩子的思考方式,如何解决问题,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还包括孩子们利用资源做到了什么,实现了什么,以及为自己创造了什么新的东西。“价值取向”决定孩子在生活中如何做决定,哪些因素会排在最重要的位置,那些是次要的,以及哪些是他根本没兴趣的东西。 需要父母注意的是,不要只关注孩子们获得的资源,比如知识、技能以及经验(父母往往会更看重这些),并且我们常常对孩子过度保护,让他们远离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作者主张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尝试让他们独自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解决一些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操作能力和自信的问题,应当有意识的培养孩子承担责任、面对困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坚持正直自我 这部分篇幅简短,着墨不多。但这是每个人必须把握好的,做个正直的人。作者告诫: 永远不要尝试开第一次先例,因为100%的坚持比98%的坚持更容易。避免人生出现道德让步的唯一方法,就是坚决不让它开始! 保证一生不栽跟头是最最需要坚持的底线,不然的话,事业取得再大的成功,家庭再美满,朋友遍天下,如果越了红线犯了事,之前的一切努力就付之东流了。
4928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雪地挣扎
热度 72 老马丁 2017-2-22 01:31
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雪地挣扎 上个长周末,朋友邀请我们去他们家在阿岗昆公园边的度假屋去玩。想想这个冬天还么有出远门,顺便还可以滑雪,就欣然前往了。他们家的屋子在湖边,主路下来有个很大比较长的下坡,朋友建议我们开suv去。我考虑到又要带雪橇,又要带party的吃喝,还要带床单被子,还是开minivan方便。 一路无话,晚上7点左右到了,果然冰雪覆盖啊,大路到朋友家的房子这条私人路,也就扫出一辆车的宽度,两边堆着一人高的雪墙。往前走30米就是上面提及的那个下坡了。地面很滑,这个下坡人走下去都比较困难,更别说卸货搬东西了。我试试车,开到下坡的一半,可以倒上去,于是就放心的开下坡卸货卸孩子了。 把东西卸了后,我把车转了个头,往上开,结果怎么都开不上去。我随身带了锹,带了木板,铲铲雪,领导在下面垫木板,我开,都不行。冲坡也不行,冲到3/4就往下滑了。 我俩折腾了20分钟,这时候朋友一家还没到。最后我试试倒车上去吧, 结果一脚油就成功了。最后车就停在坡顶路边上一块挖出来的停车位,看来早有先贤已经预留这个车位给2驱车。 事后总结,这个van是前驱,倒车上去相当于后驱车,压力都在前轮,有助于提高摩擦力,减小打滑。再说从后面往上推比从前面往上拉要容易点。 两天吃喝玩乐就不用提了。那几天温度高,白天阳光明媚,化雪; 晚上冷风一吹,结冰。 最后那条路完全变成冰路了。离开的时候我看朋友的suv轻松就上去了。而我步行上去取车都很困难,还摔了一觉,摔成做plank的那种姿势,倒也没有受伤,最近的锻炼看来还是有用 。 我再次把车开下来装人装货,然后开始倒车冲坡。竟然再次冲上去了。一喜,人就松懈了,继续往大路口倒车时没摆正车位,车身斜了,卡死在路边的雪墙间。我下车看路,开门探脚,脚底一滑,迅速抓住车门,车门也往外荡,脑海里立刻闪现小五的那日记,赶紧伸手抓车门框,配合腹肌收缩,竟然把门和腿都拽回来了。有惊无险,最近的锻炼看来还是有用 我娃也急冲冲的解安全带要下车帮他老子脱困,被我喝住。 这时候朋友过来帮忙推车,车上的脚垫全部卸下来垫着轮子,好在是平路,弄了一会就脱困了。 然后就是沿着60号,11号,400号,401号高速杀奔某湖北知名中餐馆了。晚上得喝点酒压压惊 酒桌上吹牛,我还有绝招杀手锏没使出来,能把汽车变坦克,专治打滑...
个人分类: 生活笑笑事|353 次阅读|25 个评论
分享 姐姐的朋友 - 快刀斩乱麻
热度 29 席琳 2017-1-31 13:22
2017-1-30 记得以前写过姐姐小学的时候,有一个最好的朋友,叫杰西卡,是个意大利后裔,人非常聪明,经常在我们家里玩,我们也经常带她一起去玩。姐姐的相册里面,有三分之一都是和她在一起的照片,杰西卡经常说,能不能给过继过来? 杰西卡的爸爸比妈妈大好几岁,是二婚。杰西卡上面有一个哥哥,也很聪明,经常在州立和全美科学游戏比赛中拿奖,后来去了州大。杰西卡还有一个妹妹,有点儿智障,需要特别的照料。小学考初中的时候,杰西卡坚决不听妈妈的话,要和我们家姐姐一起考重点初中,有一次我对领导说,杰西卡这个朋友不能交,因为没有教养。领导不信,说怎么知道就没有教育呢,我说你看她说话的腔调,和My Fair Lady 里面没经调教的野孩子一样。另外小朋友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如果表现好,不乱要东西,我都会给一块钱作为奖励,姐姐的钱,都会攒下来,可是杰西卡的钱,都花的光光的。领导说,姐姐好不容易有一个玩得来的朋友,就让她们在一起玩吧。杰西卡考初中,也是姐姐帮助准备的,是通讯专业。上初中的第一年,姐姐和杰西卡还一起卡普。 后来一次参加全国学术游戏比赛的时候,有好几个女生一起去,住宿的时候,杰西卡挑房子,喜欢这个不喜欢哪个的,没人愿意和她一起作伴,哭哇哇的,姐姐就自告奋勇和杰西卡住一个房间。姐姐是个马大哈,容易丢东拉西,所以每次出差,我们都会特别给姐姐准备两分钱,分放在两个不同的地方,结果那一次,姐姐带的两份钱,都丢的光光的,连回程的午餐,都是借别的同学的钱买的。给姐姐带的糖果,也丢的光光的,姐姐说看见杰西卡偷偷吃她的糖,于是从此就不再和杰西卡一起玩了,杰西卡就在同学们之间送伊妹儿说姐姐的坏话,还放在网页上,姐姐痛苦异常, 我也坚决不让姐姐和杰西卡一起玩了,这样大概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姐姐都沉浸在杰西卡的阴影中,我劝姐姐别把这当一回事,就当她是萝卜白菜,从来不存在。 后来姐姐有了新朋友,就基本上不再理杰西卡了,虽然高中四年都在一个学校,也形同路人,没有任何交集了。原先杰西卡像个假小子,因为是从小看着长大的,到高中后就开始打扮起来了,妖里妖气的。我们大人对杰西卡,仍然非常客气,也建议姐姐有时间的话,和杰西卡尽释前嫌,但姐姐坚决不同意,说我已经把她彻底忘记了,就不要再提她。后来毕业典礼的时候,碰到杰西卡的妈妈,知道杰西卡去了某州的一所大学,还算如意。 今天看到在非死不可上,杰西卡竟然成了名人。什么名人呢,在大学两星期,和同宿舍的同学打得一塌糊涂,同宿舍的同学说她抽大麻,她说同宿舍的同学喝酒,结果把吵架的结果,都放在推特上实名公布,还闹到学校警察那里,成了当天最大的新闻。 于是事情越闹越大,成了网红。 这事姐姐和领导大概都还不知道,知道了会吓一大跳。
个人分类: 小小说|707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我知道你们是真没有能力
gordon 2017-1-23 02:50
如果你连年亲戚朋友这点压力都顶不住,这点屁事都化解不了,那你这辈子也做不成什么大事了。不过我知道,你们大多数人是真没有这个能力 上学上时间太长了。 *********************************************************************** 现代人为什么不直接解决问题呢? 为什么要先从抽象考虑问题呢,太大了 先去解决好不好 ,解决不了再看。 把实验、采集数据那一关都给抛弃了,枯燥、没什么意思 具体先怎么弄,都得先试试 *********************************************************************** 注: 我理解的民族英雄不是岳飞、文天祥、黄继光、邱少云……这种人 即使是雷锋,也是死后成名。 绝少见 “活着的英雄” 不是那么“伟光正” *********************************************************************** 禁忌之深正如其脆弱之深 , 失去了神秘感, 它将不复存在。 .. ———— 《艺妓回忆录》 *********************************************************************** Sayuri Nitta: A story like mine has never been told. For my world is as forbidden as it is fragile; without its mysteries, it cannot survive.   小百合:像我这样的故事是不应该告诉别人的。因为我的世界的 禁忌之深正如 它的 脆弱之深 ,失去了神秘感,它将不复存在。 ***********************************************************************   Mameha: Remember, Chiyo, geisha are not courtesans. And we are not wives. We sell our skills, not our bodies. We create another secret world, a place only of beauty. The very word "geisha" means artist and to be a geisha is to be judged as a moving work of art.   真羽美:记住,千代子。艺伎,不是达官的情妇,也不会是他们的伴侣。我们出卖的是我们的技艺,而不是我们的身体。我们建构一个秘密的世界,一个只有美的世界。艺伎的含义就是艺术家,要做一个艺伎,就是要让人把我们当成一件活动的艺术品。
188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尊严没个苹果值钱
热度 60 阿辉1 2017-1-6 07:41
带小儿到COSTCO购物,在水果区被小儿碰肩膀:“看,那边那个,是不是你朋友?”我转头,苹果区,一红衣长发女同胞,正奋力在苹果堆中翻检。 问题是, COSTCO 的水果是论盒卖,苹果装在透明的塑料盒子里,有固定的数目。顾客都是一盒一盒拿,最多不过拿几盒起来,比较一下哪盒更好。偶儿也会见个把眼皮薄贪小便宜的,打开盒子挑个大的偷偷换换。 但像这位同胞这样,整盒倒出,拆开数盒,在人来人往中大模大样趴在苹果堆上,不顾往来白眼,公然集齐一盒又大又漂亮的,还真不多见。 这位我当然是认识的,正因为认识,当小儿说出“这就是华裔在别人心目中stereotype的一部分”时,我会觉得如此难堪。 在有些人的心目中,面子和尊严还没几个大苹果来得值钱?
1672 次阅读|41 个评论
分享 日本的“常态化” (转)
热度 1 gordon 2017-1-6 01:55
今天跟一位朋友谈日本过去20年是“失去”还是“没有失去”的问题,我觉得“没有失去”,只是进入“常态化”。 泡沫经济崩溃后20余年,GDP几乎为零增 长,但国家没乱,人民依然过得不错。这说明,日本和其他国家一样有经济的自愈与创新能力,只不过日本企业大多是自主创新,因此政府省事。 还有一点, 日本大 多企业即使遭遇寒冬,手中还有大量现金留存,可以笃悠悠搞研发 ,他们追求“技术立国”,而非“规模立国”。所以做企业,“常态化”心态很要紧。 ********************************************************************** 实际上,每一个民族都会遇见停滞期 “跟随策略” 也挺好的,没有必要一直领导 ********************************************************************** 中国当下的有些创新就是从日本来的 具体是什么就不说了 傻子 “傻一点” 比较好
201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2017祝朋友们大顺大利!
热度 14 youyouyuyu 2016-12-31 20:51
2017祝朋友们大顺大利!
893 次阅读|2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28 03:39 , Processed in 0.03057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