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中国科学家

相关日志

分享 诺奖需要积累
热度 24 席琳 2016-10-4 12:23
诺奖需要积累
2016-10-3 日本的科学家今年又得了诺贝尔医学奖,国人不需要嫉妒羡慕恨,因为诺奖需要积累,日本自明治维新,在自然科学方面已经先进了中国一百多年,得诺贝尔奖,得产品质量奖,都是天经地义的,中国科研起步晚,骨子里又有几千年文人抄书的惯性,偶尔得一个,值得庆幸,一个都得不了,也没有什么可惜。技不如人,学术风气和环境不如人,积累不如人,一点也不丢人。 上个星期在普朗克研究所等妹妹回家的时候,在走廊上顺便翻了翻2016年《自然》杂志上的世界前一百名研究所《明日之星》排行榜中,中科院和北大南大科大南开浙大复旦清华苏州大学赫然囊括了世界前第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名: 这前一百名,中国占有不下70名,所谓中国才高八斗,天下各国共分一斗,而且似乎照这样的速度,中国科学家摘取诺贝尔奖,虽然不能说如探囊取物一样容易,至少也像切一块蛋糕一样不费力气的了。 但愿这不是忽悠。
个人分类: 科学实验|839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中国科学家率先破解光合作用超分子结构之谜
热度 9 twqltwql 2016-6-3 17:08
http://www.guancha.cn/Science/2016_05_22_361269.shtml 新华社北京5月21日消息,光合作用是地球上生命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对它的科学研究已持续了两百多年,但仍有很多未解之谜。记者21日从中科院获悉,该院生物物理所的研究团队在光合作用研究中获得重要突破,在国际上率先解析了高等植物(菠菜)光合作用超级复合物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该项研究工作发表在最新出版(5月19日)的国际顶级期刊《自然》上。 20日,柳振峰、李梅、章新政(由左至右)手拿超级膜蛋白复合体的样品合影。因超级膜蛋白复合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大部分的红光和紫光,不吸收绿光,该实验室内的灯光全部为绿色光源以保护叶绿素样品。 据介绍,基于结构的光合作用机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也 将为解决能源、粮食、环境等问题提供具有启示性的方案 。1985年,德国马普生物化学所的戴森豪福等首次解析了紫细菌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晶体结构,获得了198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近年来,国际上围绕蓝细菌、藻类和高等植物光合作用的结构生物学研究陆续获得了一系列进展,但关于植物光系统II的结构研究却相对滞后,这被认为是光合作用研究领域最后一个也是最受关注的超级复合物结构。 章新政、李梅、柳振峰(由左至右)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实验室内合影 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地球上最大规模的能量和物质转换过程,也是几乎一切生命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据生物通网介绍,在太阳能的驱动下,植物、藻类和蓝藻细菌都能通过光合作用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富能的有机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在产氧光合作用中,初期的光物理和光化学过程主要是由两个光系统:光系统I(PSI)和II(PSII)所介导的。本次的研究就是有关光系统II的。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初反应是从光系统II(Photosystem II)开始的,光系统II是一个超大膜蛋白-色素复合物。解析植物光系统II神秘而复杂的精细结构是结构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科学家们多年来一直追求的热点和难点课题。”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柳振峰说。 经过多年努力,中科院生物物理所柳振峰研究组、章新政研究组和常文瑞/李梅研究组通力合作,联合攻关,通过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首次解析了高等植物(菠菜)的光系统II-捕光复合物II(LHC-Ⅱ)超级膜蛋白复合体的三维结构。 章新政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的实验室内展示冷冻电镜 科学家介绍, 光系统II具有独特而神奇的裂解水分子和放出氧气的功能,因此被认为是人工模拟光合作用的理想模板,可为实现光能向清洁能源氢气转换提供具有启示性的方案。 “我们解析了高等植物光系统II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并且获得了其与外周捕光天线之间相互装配原理和能量传递过程相关的重要结构信息。”柳振峰表示,这一突破为研究团队打开了一片全新的天地,有望在该领域中继续深入挖掘,获得更大更复杂的超级复合物研究成果。 此前,中国科学院家还解析了光系统I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2015年5月29日,《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刊登介绍了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的关于光系统I的研究成果。可以说,中国科学界对于人类理解光合作用捕光机理的研究处在了全球领先地位。 (综合新华社、生物通、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网站等)
个人分类: 黑科技|530 次阅读|7 个评论
分享 感觉中国科学家有点跨红线
热度 38 寞洑 2015-4-25 03:06
中国目前至少有四组科研人员正在进行人类胚胎基因修改的研究 一些中国科学家使用异常胚胎修改人类胚胎基因,但这一“里程碑”式的技术在美国科学家引起争议和担忧。其本身的不稳定性更强化了对这种研究是否已突破了人类伦理底线的担心。 中国科学家改变人类胚胎基因 能“设计”婴儿 http://science.cankaoxiaoxi.com/2015/0424/754795.shtml 正好看了一个访谈,对这个问题一个老外专家发表了看法 一,国外不是不能进行研究,而是没有通过伦理审查。 二,这个研究的第一个问题是,就研究的目的而言,是利用修改基因的技术治疗乙型地中海贫血,但是修改的基因会遗传,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 三,这个技术如果成功,也就意味着人类可以设计婴儿,可能带来生物灾难。 感觉中国科学家有点跨红线了。而且这么多人都涌进这个禁区,显示中国对伦理审查重要性的认识和监督都不足。
1690 次阅读|23 个评论
分享 人类起源于中华?!
热度 18 弦音舸醉 2014-9-8 16:43
今天偶然翻一些资料,看到了这些内容,对抗人类非洲起源说,很有意思!! 高等真灵长类起源在中华 5500万年前真灵长类头骨化石惊现湖南衡东。 在人类起源问题上 , 真灵长类起源问题一直是困惑着科学家的难解之谜。2004年1月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倪喜军等四位科学家以《中国早始新世——真灵长类头骨》为题,报道了发现于湖南省衡东县大约5500万年前的真灵长类化石,为真灵长类的起源、演化研究带来了新的突破。科学家认定,发现于衡东的真灵长类化石是一个保存基本完好的头骨,属于始镜猴类,代表一个新种,被命名为亚洲德氏猴,是人类和猴子的远古近亲。这具迄今为止最早的真灵长类头骨所保存的特征说明现生真灵长类的显著的头骨特征早在5500万年前就已经出现,化石将灵长类生存的地质年代推进到了第三纪的始新世(5千3百万年前) 江苏溧阳上黄水母山横空出世。 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科学家在北非埃及首都开罗西南约100公里的法尤姆地区,发现了一批3500万年的高等灵长类化石,从而形成了人猿起源于非洲的假说。时光推进到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家在江苏溧阳上黄镇发现的“中华曙猿”化石,动摇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假说。“中华曙猿”是一块带有三颗牙齿的右下颌骨残段以及一些零散的牙齿等等,时代为4500万年前的中始新世纪中期,比亚洲德氏猴晚近1000万年,比埃及法尤姆的高等灵长类早了将近1000万年。这进一步表明:高等灵长类的起源地在东方、在中国。 山西垣曲“世纪曙猿”的发现——人类起源的天平再向中国倾斜。“ 世纪曙猿”在山西垣曲盆地的发现又为高等灵长类起源于中国加上了一枚重重的砝码。1995年5月发掘出一具几乎完整的、带有几乎所有牙齿的曙猿下颌骨,它比中华曙猿略大,可比较的部分明显地非常相似,在一系列性状上又有了明显的进化,被命名为世纪曙猿,时代为4000万年前的中始新世最晚期。2000年,中美科学家在具有世界权威的英国《自然》杂志联合发表论文,认为曙猿化石在江苏溧阳和山西垣曲相继发现,包括人类及其近亲——猿和猴子在内的高级灵长类的起源,应确定在4500万年前左右的东亚。科学家认为,“中华曙猿”是世界上第一个类人猿动物,是现代生存在地球上的所有高级灵长类动物—人及其近亲猿、猴的共同始祖。从中华大地上亚洲德氏猴、中华曙猿、世纪曙猿等一系列考古成果的发现,彻底打破了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神话,向世界表明:中国是人类始祖的发祥地! 神秘的“古人类活动分布带”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亚洲发现腊玛古猿、南方古猿的化石猛增,尤以中国滇中高原发现的材料最为丰富,它们的地层年代为1500万年——250万年前。随着考古和科学研究的深入,根据世界各地(主要是亚、非、欧三大洲)所发现的大量古猿骨骼化石,科学家们逐渐形成了这样的概念:大约1500万年左右,随着青藏高原的快速隆起,南部西部形成高耸入云的山脉高原、北部形成少雨的干旱沙漠区,气候地理变化越来越迫使古猿从青藏高原腹地向东部边缘转移,开始播下人类进化的种子。进一步的研究的表明,人类起源于亚洲的范围还要进一步缩小,即青藏高原东部、长江黄河流域,很可能是人类起源最有希望的区域,是人类起源的关健区域。……随着考古的不断进展,考古专家们进一步惊奇地发现,从元谋人、禄丰人、和县人,巫山人,在青藏高原东部区域形成了一条神秘的“古人类活动分布带”,或者说“人类演化时光隧道”,元谋则是“人类童年的摇篮”。 2 剖析“非洲起源论” 编辑 流波在《人类起源在中华》一文中深入剖析“非洲起源论”:一、非洲当时发现南方古猿化石时其它地方还没有类似久远的古猿化石的发现,后来非洲进一步的发现形成了比较系统的300到1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化石。但后来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仅滇中及邻近地区就从1500万年的开远古猿到800万年的禄丰古猿到间于800万年至400万年间的保山古猿到400万年的蝴蝶古猿到270万年的东方人再到204年的巫山人再到170万年的元谋人,脉络清晰,环环相扣。把非洲南猿的系统性放在中国人猿缜密的进化链面前是显得微不足道的。二、国内外一些学者不知是不学无术还是有意忽视中国越来越多的人类进化链化石的不断发现,总是以中国还没有找到5~10万年间的人类化石,于是推断现代中国人是后来非洲人过来的。我国5~10万年的古人类化化石多有发现,如5万年的西畴人、4~10万年的昆明人。对柳江人、“鄂尔多斯人”(原河套人)的更进一步的科学测定,其年代分别为7——13万年和7——15万年。考古证明,约3万年左右,中华先民开始从华北、东北亚、西伯利亚越北令海峡入北美逐步遍及美洲。三、所谓的有关分子遗传学支持人类“走出非洲”论。1987年,3个美国人通过对现代人胎盘线粒体DNA的研究分析各大洲人,发现黑人变异最多,于是提出假说,认为人类于20万年前起源于非洲,于13万年前走出非洲,并完全取代了原先各地的人类。自1987年这个假说提出后,许多遗传学家们做了研究,有的结果支持这一假说,有的不支持。研究结果也得出了不同年代的现代人类起源数据:有的是10万年前,有的是29万年前,有的是80万年前。英国学者通过DNA研究宣布,人类的第一个女性祖先于14.3万年前在非洲,而第一位男性祖先于5.9万年前,比女性晚8万年。其二,某人种、群体的DNA变异大小能否做为其发源早晚的判断标准。科学家对人类基因图谱的研究成果证实,地球上所有人99.9%的基因都是一样,因此决定着人类各种区别的基因是非常少的。但是我们所谓的种族区别并非是由0.1%的不同基因造成的。有科学家发现,在两个非洲人之间的基因区别往往要大于一个非洲人和任何其它地方的人之间的区别,这种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这一学说的最大谬误还在于:首先肯定“人类起源于非洲”、“现代人类是从非洲走来”这两个准前题,然后来证明中国人、其它地方的人的基因与非洲相似,就断言其它地方的人是非洲来的了,并推断那位非洲夏娃到亚洲的后代来到中国并替代原住民的时间是在大约4—6万年前。四、西方一些学者之所以肆意炒作“人类起源非洲论”还有一个骨子里的原因,就是对“欧洲起源论”的彻底绝望,当然就更不愿意承认中国起源论的事实。但人类起源的真象必将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对伪科学的揭穿而让步给求真务实的科学——还原人类起源于中华的历史真本! 3 “中华进化龙”概念的逐步形成 编辑 人类进化链概念的提出 学者流波在论证人类起源在中华时说:“我们今天研究人类的起源,必须用联系的系统的发展的科学的研究思维和方法。从目前所发现的人类进化的材料分析,从5500万年前的湖南衡阳亚洲德氏猴——4500万年前的江苏溧阳中华曙猿——4000万年前的山西垣曲世纪曙猿——3500万年前的埃及法尤姆猿,一幅人类祖猿进化始图已眉清目晰。接下的 人类进化链 就是:从腊玛古猿——南方古猿——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现代人。” 接着在2008年,流波在《源——人类文明中华源流考》(以下简称《源》)一书的序言中阐述人类起源的问题。他说,科学论证猿进化成为人的过程大概发生在几百万年前,那么地球上在几百万年的时候,什么地方地理环境的变化促使猿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上来生活,从而逐步进化成为人的呢?能引起这样的地理大变化的地方不在非洲、欧洲、美洲、澳洲,唯一的地方就是昆雅(昆仑雅兮雅即亚细亚,亚洲)大陆的青藏高原。四五千万年前印度板块冲击昆陆(亚欧)大板块,地带隆起,地质上叫“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形成南面高不可攀的喜马拉雅山、西面高寒冷峻的帕米尔高原、西北沙漠荒丘的地理格局。由于这种地理巨变,使得古猿生活区域的主体森林逐步减少,猿从树上下到地来,开始了前后肢“手”与‘脚’的分工;随着地理、气候的进一步恶化,古猿不得不向周边森林地带分散转移,这就是后来以长江黄河流域、云贵高原为主体,放射到东南亚、印巴次大陆进而到非洲、欧洲等地从千万年前到几百万年前古猿集中的缘由,且非洲的南猿化石比较成系列。说人类起源于非洲、亚洲甚至还有欧洲,其实都是割裂开了古猿向人类进化的结果是由于年轻的青藏高原的“逐步长高”而改变其周边环境促使古猿逐步向东向南的长江黄河流域、东南亚、印巴次大陆转移并延伸到东北非甚至欧洲这样一个整体链接反应的过程。而后来的考古发现证明,中国仅滇中及邻近地区就从1500万年前至400万年前间的开远古猿、禄丰古猿、元谋古猿、保山古猿、蝴蝶古猿到270万年前的东方人到250万年的建始人到200万年前的巫山人到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等等,还有后来从上百万年前到几十万年前到十万年前到几万年前到万年前到几千年前的古人类绵延不绝,脉络清晰,环环相扣,组成完整的 人类进化链 ,是当之无愧的人类起源之所在。 人类进化链——“中华龙”概念的提出 流波《源——人类文明中华源流考》一书第一章“人类起源在哪里?让中华大地回应”里提出了“缜密有序的 人类进化链——中华龙” 概念:“考古发展到今天,整个中华大地,一条连续完整系统的 人类进化链——“中华龙” 呈现眼前:(猿人阶段)1500万年前的开远腊玛古猿——800万年前的禄丰腊玛古猿——400万年前的保山古猿(另有:蝴蝶古猿)——300万年前的八公山古猿——(直立人阶段)250万年的东方人(另有:建始人)——200万年的巫山人——175万年的元谋人——133万年的蓝田人⑾——100万年的郧县人——60万年的陈家窝人——50万年的北京人——35万年的南京汤山人——(早期智人)28万年的金牛山人——25万年的和县人——24万年的桐梓人——20万年的大荔人——15万年的长阳人——14万年的奉节人——13万年的马坝人—12万年的丁村人——10万年的许家窑人(另有丽江人)——(晚期智人)7万年的柳江人(另有:河套人)——5万年的西畴人(另有:昆明人)——3~2万年的左镇人——2万年的资阳人——1.8万年的山顶洞人——1.2万年的兴义人——1万年的东胡林人。且各个时期的进化链环多有不同地点的发现且不断被发现补充着,使这条进化链更加系统完整缜密。” 中华进化龙概念的提出 流波在其文章《流波谈人文历史复中华》一文中正式提出 “中华进化龙” 概念:“……西方动不动拿几千年甚至十几万年甚至于几十万年证明古人DNA的问题本来就是个骗局﹐比喻说人类起源在非洲的问题﹐我反复说了﹐灵长类问题好说﹐看谁发现的年代古老﹐这个有骨头作证﹐把东北非的所谓的南猿与人类 中华进化龙 相比完全是小巫见大巫。” 至此, “中华进化龙” 概念从内涵到外延一步步严密有序逻辑形成。随着考古的新发现和科学的发展,非洲起源论将越发经不起检验,而中华起源论必将越来越多地被新的考古和科学所证实, “中华进化龙” 必将大放异彩。
93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牛X 的中国科学家,连错误的结果都能重复出来
热度 31 洗心 2013-10-19 23:22
无言。不过说真的,我一点都不吃惊。 http://www.bio360.net/news/show/7476.html#jtss-tsina 转基因水稻权威专家高引用《科学》论文遭撤销 引发相关论文质疑 在几年前,由于两个细菌样品出现了标示错误,而导致两篇论文被退回,其中一篇就是发表于《Science》杂志上的高引用论文: A Type I–Secreted, Sulfated Peptide Triggers XA21 -Mediated Innate Immunity 。 这篇论文是 2009 年,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植物遗传学家 Pamela Ronald 领导完成,研究报道称他们发现了水稻免疫系统识别的一个细菌分子,这项研究是这一实验室长期研究的成果,有助于解析这种重要的农作物如何抵抗感染。目前论文已经被引用 131 次。 但是之后新实验室成员无法重复出先前的结果,经过分析,研究小组发现之前的实验采用了贴错标签的细菌菌株,Ronald 在该领域的会议上宣布的这一问题,目前论文已经被撤回。 “包括进行最初工作的研究人员在内,都不存在任何问题,论文错了,我们就毫不犹豫的撤回论文,”Ronald 说,“我们不想误导任何人。” 在 1995 年,Ronald 的研究小组发现,一种称为 XA21 蛋白的受体能帮助水稻抵抗 Xanthomonas oryzae(白叶枯病菌)的致病细菌。后来研究人员也在人体,小鼠和其它动物中发现了相似的蛋白质。 这是第一个从野生稻中被克隆出来的重要功能基因, Ronald 等人将 Xa21 定位于第 11 染色体上,与 RAPD818、RAPD248 和RG103 标记的遗传图距都不超过 1.2cM。随后该基因由宋文源等克隆,并迅速广泛应用于国内外水稻抗白叶枯病转基因育种。 将近十五年后,Ronald 研究组又指出,XA21 能识别一种称为 AX21 的细菌蛋白。他们发现一种 AX21 缺陷型突变株 X. oryzae 可以成功地感染稻叶。如果没有这种细菌的识别标志,那么 XA21 就无法完成免疫反应。“这一发现对于我们来说意义重大,”Ronald 说。 但是此后这一实验室的新成员却无法重复先前的实验。新的实验多次表明, AX21 缺陷型水稻植株仍然可以抵御 X. oryzae。 最终研究人员发现原来是之前的 12 个突变株中有两个被贴错了标签。这意味着 XA21 识别的分子仍是一个谜,而且更糟的是,这一研究小组发现的另一个重要结果——合成的 AX21 可能会引发水稻的免疫反应,也是一个不可靠的结果,因为无法被重复。 虽然 Ronald 认为论文其他方面仍然是有效的,但她不希望误导其他实验室,因此去年她撤回了这篇论文,同时也撤回了另外一篇 2011 年 发表在《PLoS ONE》上的文章 。 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至少有三个中国的实验室成功地复制了 Ronald 的 AX21 实验(论文链接 1 、 2 、 3 )Ronald 表示,“我已经和所有其他的实验室沟通过,但他们表示对自己的结果有信心”。其中来自中国农业大学的孙文献在 《Phytopathology》上发表了论文 ,他表示已经延迟了发表时间,目前他正在重复这些主要结果。 Sainsbury 实验室的植物生物学家 Sophien Kamoun 表示,“我希望论文作者们能澄清这些实验结果。” Pamela Ronald 帕梅拉•罗纳德(Pamela Ronald)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植物病理学教授, 她的实验室 研究出了抗虫和抗涝的基因工程大米。
2018 次阅读|18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2 18:10 , Processed in 0.03126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