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tag 标签: 资治通鉴

相关日志

分享 昨天看完《资治通鉴》的西晋八王之乱
热度 21 上古神兵 2013-12-31 11:17
最大的感慨是,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731 次阅读|12 个评论
分享 和刻本 之 通鉴揽要
热度 7 席琳 2013-7-16 12:33
和刻本 之 通鉴揽要
2013-7-15 刚刚在网上买了半套日本天保五年(1834年)发行的木刻版《通鉴揽要》, 蓧山藏版。卷首盖有六枚藏书印,全套应该是十五册,缺第十一、十二、十三册。 该书最早为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为张景星和姚培谦合撰《通鉴揽要》二十七卷,存正篇、续编十九卷和明史八卷。应该是在司马光《资治通鉴》、宋朝理学家朱熹和其门人赵诗源《资治通鉴纲目》,以及清康熙《御批通鉴纲目》的基础上编篡注释并有所创新而成的历史教科书。是传统知识分子所谓代圣人立言,有教无类,政治为经济服务的具体体现。 张景星, 字二铭, 云间(江南松江府娄县,今上海市)人 , 清乾隆年间的文学家和理学家,生卒年月不详。乾隆十年(1745年)进士,曾任河南鲁山知县,候补主事。后主讲南阳衍畴书院,著有《宋诗别裁集》、《元诗别裁集》和《通鉴揽要》等。 姚培谦(1693~1766年),字平山,江南松江府廊下镇人。年轻的时候勤奋好学,喜欢交游,文章也写的好,以至于名震江东。 但 是为人清高,淡泊仕途,一生都不愿意做官,只忙于写书,所以著作等身。他所创作的《经史臆见》和《松桂读书堂集》被收入《四库全书》。《楚辞节注》、《类腋》、《春秋左传杜注补辑》、《朱子年谱》、《李义山诗笺注》、和《乐善堂赋注》也是他写的。《唐宋八家诗钞》、 《明史揽要》、 《 文心雕龙辑注》 和《陶谢诗集》是他编篡的。另外还与张景星等人一起合编了《通鉴揽要》 和《宋诗百一钞》等书。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12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分享 读《资治通鉴》心得:新君登基(五) by wxmang ...
热度 7 燕庐敕 2013-2-28 19:10
六、权力斗争光靠阴谋不行 治理天下还是靠能臣君子。为了广泛搜罗人才,武则天认为“九域之广,岂一人之强化,必伫才能,共成羽翼”。凡能“安邦国”、“定边疆”的人才,她不计门第,不拘资格,一律量才使用。为此武则天创立了“自荐”和“试官”制度。 690 年,派出存抚使十人到各地搜荐人才,许多落弟士人和乡村教师被荐。荐人太多带来了“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的弊端。她选用虽多,但只要发现不称职者,立 即废黜,甚至诛杀,务取真才实贤。武则天其实是知人善任的,例如娄师德,狄仁杰,姚崇、宋璟和张九龄等也是此时提拔上来的。陆贽议她用人:“课责既严,进 退皆速,不肖者旋黜,才能者骤升。是以,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 武则天不但知人善任,还能在制度上改革和创新,例如改革科举流程,首创殿试,亲自考核录取,例如载初元年二月十四日,在洛阳举行了一次规模宏大的考选考察,内容从对经书掌握的熟练程度,到对国策的具体看法,从个人操行到外貌姿态都一一考察,然后任命官职。 武则天也是第一个设立招收武官的武举制度的人,武举考试分:长垛,骑射,马枪,步射,才貌,言语,举重等等,考试及格既被录用,考取武举的人和进士一样,各地举行礼庆,然后送往兵部。 另外武则天还开创了试官制度,她派人到各地收揽人才然后任命到各地为官,选其中真正有才的人,加以提升任命,那些不称职的就被罢免后甚至加以刑诛,而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大多都得到了重用。 武则天还十分重视官员举荐的贤才。她掌权后废除了只准三品以上官员才能荐官的旧制度,进一步扩大了荐官的范围。例如上元六年( 674)年九月二十一日的赦文中说:“京官五品以上的郎官御使诸州刺使都可举荐一两人,并录其操行能力奏闻。” 结果侍御使张循宪推荐张嘉贞,正谏大夫朱敬则举荐了裴怀古,魏知古,裴行俭举荐黑齿常之,娄师德推荐了狄仁杰;狄仁杰又推荐了姚崇,恒彦范,敬晖等人,这些人都是一代名臣,姚崇,宋憬等人便是开元时期的著名人物。 武则天用人不计门第,不欺无名,也不避仇怨,上官婉儿是武则天仇人上官仪的孙女,上官庭之的女儿,上官父子因为反对武则天被杀后,上官婉儿被贬为奴,武则天还是把上官婉儿留在身边,放手使用。 另外,武则天还加强了对南方落后地区人才的选拔,在当时称为“南选”。 武则天的用人制度改革,打破了世家门阀对仕途的垄断,使大批出身寒门的子弟有了一展才华的机会,既为武则天收复了人心,又巩固了她的统治。科举出身的官员在高祖时占 7% ,太宗时占 23% ,高武时占35% ,武周时 40% ,年均录取人数是贞观年间的一倍以上。《资治通鉴》说:“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武则天还注意地方吏治,加强对地方官吏的监察。 武则天经济上的作为主要包含在上书唐高宗建言十二事中,这是她的经济施政大纲。包括施惠百 姓,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停止对外作战,减少公共工程;免京城老百姓的徭役;笼络百官,提高官员的待遇(给八品以上的官员涨工资,给才 高位卑、长期得不到晋升的中下级官僚升官);提高母权(如果母亲去世,父亲还在世,也要为母亲守孝三年);取悦皇帝(王公以降皆习《老子》);提倡节俭 (要求服务于宫廷的手工业作坊停止生产奢侈品。当时皇后的裙子一般是十三个褶,可武则天只穿了七个褶子的裙子)。建言十二事使武则天的威望更高。(其实是 唐太宗的《帝范》的具体执行方案:一、君体;二、建亲;三、求贤;四、审官;五、纳谏;六、去谗;七、戒猛;八、崇俭;九、赏罚;十、务农;十一、阅武; 十二、崇文 )。 武则天认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务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人富”。她规定,能 使“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升任;“为政苛滥,户口流移”的“轻者贬官,甚至非时解替”。通过切实执行薄赋敛、息干戈、省力役等政策,保障了农时, 同时推行均田制,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经常发布劝课农桑的诏令,规定以农业政绩的好坏来升降地方官还令人编写《兆人本业记》的农书,颁行全国,作为州县官劝 农的参考,指导农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对于土地兼并和逃亡的农民,也采取比较宽容的政策。在其执政的半个世纪中,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户口数永徽三年( 652年)为380万户,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705年)年增长到615万户。 另外,武则天称帝后,感到整个西域过于阔远,不易管辖,遂于长安二年(702年)把天山以北地区从安西都护府划出来,另置北庭都护府,治庭州(今新疆吉木 萨尔北破城子),打通了一度中断的通向中亚地区的“丝绸之路”。安西四镇(即碎叶、龟兹、于阗、疏勒)自垂拱二年(686年)起为吐蕃所占。武则天于长寿 元年(692年)遣王孝杰等大破吐蕃,恢复了四镇,收复安西四镇,复置安西都护府于龟兹。在她施政的年代里,坚持边军屯田的政策。天授年间,娄师德检校丰 州都督“屯田积谷数百万,兵以饶给”。大足元年(701年),郭元振任凉州都督,坚持屯田五年,“军粮可支数十年”。武则天的这种大范围的长期屯田。对边 区开发、减轻人民转输之劳,以及巩固边防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在文化上,武则天还非常重视著述,召学士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 《少阳政范》、《维城典训》、《紫枢要录》、《凤楼新诫》、《孝子传》、《列女传》、《内范要略》、《乐书要录》、《百寮新诫》、《兆人本业》、《臣轨》 等书。她另有《垂拱集》、《金轮集》等著述。 武则天当了 15 年皇帝,到神龙元年(705年)正月二十二日,趁武则天生病,张柬之等迎李显太子,发动政变,杀张昌宗、张易之等,逼武则天让位于李显。二十三日,武则天 命太子李显监国。二十四日,武则天下诏传位于太子李显。二十五日,太子李显即帝位,为中宗。二十六日,武则天移居上阳宫。二月初四,唐中宗恢复国号为唐, 十一月二十六日,武则天病死于上阳宫仙居殿,享年82岁。 七、题外话 中国的现代历史学家是最无道德的,围绕着政治指挥棒转,看党国政治风向行事。以武则天为例: 五十年代,史学界对武则天是基本否定的,例如岑仲勉的《隋唐史》就说:武则天在位二十一年实无丝毫政绩可记。 六十年代,郭沫若大作翻案文章,说:武则天统治时代是唐朝的极盛时代;武则天是知爱百姓而不 知爱身。甚至颠倒黑白说《资治通鉴》记载的章怀太子李贤是武则天害死的没有依据,因为此事不见于两《唐书》的记载,把谋害李贤的罪名栽到了宰相裴炎的头上 (后来袁震在新旧《唐书》的《酷吏传》中找到了记载武则天害死李贤的事),更妙的的是说:“武则天是维护均田制的,遗憾的是从史料中找不出武则天保护均田 制的明令,但也找不出相反的证据。我揣想是由于站在反对武则天立场的史官们把它湮没了”。 粉碎四人帮以后,评价又颠倒了,史学家们认为武则天当政导致唐朝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风气都全面倒退,是历史逆转。还用武则天影射江青:一贯用两面派的手法搞阴谋诡计。 八十年代以后,风向又转了,又开始颂扬武则天,因为武则天也是搞改革开放的。 而且上述翻来覆去的有好多是同一个人,他们为了梦想中的画饼对同一个人可以一会谩骂,一会赞 扬。而且故意把中国血淋淋的传统政治写得那么温情脉脉,光彩照人,道德崇高,理想至上,严重误导年轻人,使年轻人以为在现实政治中,可以凭几句口水话就能 扭转乾坤,这就像告诉毫无防护能力的小羚羊可以去挑逗狮群一样危险。其实现实政治永远是活命第一重要,所谓道德,理想,理性或温情都是次一等的。 所以如果大家真正对中国传统政治感兴趣,建议大家要不读《资治通鉴》或《史记》,《汉书》,《三国志》之类典籍,要不看中央文献出版社的《毛泽东传》,这些书至少不会误导你过于天真,过于迷信什么右派左派之类口水,不会成为别人上升的垫脚石或菜板上的鱼肉 。 -----完
42 次阅读|3 个评论
分享 读《资治通鉴》心得:新君登基(四) by wxmang
热度 5 燕庐敕 2013-2-15 21:51
四、权力斗争成功与否看意志是否坚强 从上元元年( 674年),武则天以“天后”之尊开始执政,至天授元年(690年)正式称帝的16年中,武则天为当皇帝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 一旦有机会,就首先使用各个击破的策略打垮王皇后和萧淑妃,消灭竞争对手。 起初,王皇后没有儿子,萧淑妃得高宗宠幸,王皇后十分忌妒。高宗做太子的时候,进寝宫侍奉太 宗,看见才人武则天便十分喜欢。太宗驾崩后,武则天随着众位妃嫔到感业寺当尼姑。到了太宗的忌日,高宗到感业寺行香拜佛,见到了武则天,武则天哭泣,高宗 也流泪。王皇后听说后,暗中让武氏留发,劝说高宗纳武氏入后宫,想要以武氏来离间高宗对萧妃的宠爱(这是典型的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引狼入室)。武则天刚 进宫时,侍奉皇后十分谦恭有礼;皇后十分喜欢她,多次在高宗面前称赞她。不久大得宠幸,拜为昭仪,皇后与萧妃均失宠,二人又一同诬告武则天,高宗均不予采 纳。 由于王皇后不会曲意事奉高宗身边的人,她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及舅舅中书令柳奭进见六宫妃嫔, 又不讲礼节(永徽五年六月中书令柳奭以王皇后宠衰,内不自安,请解政事;癸亥(十九日),罢为吏部尚书)。武则天观察到皇后讨厌的人,便与之倾心相交,所 得到的赏赐也要分给她们。因此王皇后与萧妃的一举一动,武则天都知道,并且都告诉给高宗。 王皇后虽然失宠,但高宗并未有废后的想法。此时武则天生下一个女孩,皇后怜爱她并逗弄她玩, 皇后走出去后,武则天趁没人将女孩掐死,又盖上被子。正好高宗来到,武氏假装欢笑,打开被子一同看孩子,发现女婴已经死了,武则天大声哭闹。问身边的人是 怎么回事,身边的人都说:“皇后刚刚来过这里。”高宗勃然大怒,说道:“皇后杀了我的女儿!”武则天借机哭泣着数落其罪过。皇后无法申辩,高宗从此有了废 皇后立武则天为后的打算。 武则天当皇后后,立即将废后王氏、故淑妃萧氏囚禁,高宗想念,悄悄去探望,只见其室封闭极 密,惟窍壁以通食器,恻然伤之,呼曰:“皇后、淑妃安在?”王氏泣对曰:“妾等得罪为宫婢,何得更有尊称!”又曰:“至尊若念畴昔,使妾等再见日月,乞名 此院为回心院。”上曰:“朕即有处置。”武后闻之,大怒,遣人杖王氏及萧氏各一百,断去手足,捉酒甕中,曰:“令二妪骨醉!”数日而死,又斩之。 紧接着毒死高宗想禅位的长子李弘。乾封二年(667年)九月,庚申(初三),唐高宗因长期患病,命令太子李弘监理国事。咸亨四年(673年)八月,辛丑 (十九日),唐高宗因患疟疾,命令太子在延福殿接受各部门陈述事情。上元二年(675年),唐高宗受严重风眩病的困扰,商议由天后武则天代理国家政事,中 书侍郎、同三品郝处俊(后来被武则天灭族鞭尸)说:“皇帝治理外朝,皇后治理后宫,是天经地义的。从前魏文帝曹丕曾立下法令,虽然皇帝幼小,也不许太后临 朝听政,为的是防止祸乱发生。陛下为何不将高祖、太宗的天下传给子孙,而托付给天后呢!”中书侍郎昌乐人李义琰(也被武则天借故修理掉)说:“郝处俊的话 是最忠诚的,陛下应当听取!”唐高宗于是放弃原来的打算。 太子李弘仁爱孝顺、谦虚谨慎,唐高宗很喜欢他。他对士大夫能以礼相待,得到了朝廷内外的爱 戴。武则天正要施展个人抱负,太子李弘奏事多次违反她的旨意,因此武则天对他不喜欢。义阳、宣城二位公主,是萧淑妃的女儿,因受母亲牵连而获罪,被囚禁在 后宫中,年过三十不能结婚。太子李弘见到这种情况,既吃惊又同情,便立即上奏请求准许她们出嫁,得到唐高宗的批准。武则天很恼火,当天便把她们分别嫁给正 在值班的翊卫权毅、王遂古。上元二年( 675年)四月己亥(二十五日),太子李弘死于合璧宫,当时人以为是被天后武则天用鸩酒毒死的。上元二年(675年)六月,戊寅(初五),唐朝立雍王李贤为皇太子,赦免天下罪人。 调露元年( 679 年)四月丙戌(初七),唐高宗命令太子李贤监理国家政事。太子处理事情明白周密,受到当时人的称赞。当李贤显示处处理政务精明强干后,立即废李贤为庶人, “永隆元年(680年)八月太子李贤听到宫中私下议论说,他是天后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所生,暗自疑惑畏惧。武则天也找人说“太子不能够继承帝位,英王李 哲的相貌像唐太宗”。而且武则天指使人告发太子谋反。唐高宗命令薛元超、裴炎与御史大夫高智周等一起审问太子,在东宫马坊搜查出黑甲数百件,作为谋反物 证;赵道生又供认太子指使他杀死明崇俨。唐高宗一贯喜爱太子,迟疑不决,想赦免他,天后武则天说:“作为人子而有叛逆之心,天地所不容。应该大义灭亲,怎 么可以敕免!”永隆元年(680年)八月甲子(二十二日),废太子李贤为平民,派遣右监门中郎将令狐智通等送李贤到京师,幽禁于别所,同党都被处死,搜查 出的黑甲在洛阳天津桥南焚烧示众。开耀元年(681年)十一月,癸卯(初八),将原太子李贤流放到巴州。 永隆元年( 680年)八月乙丑(二十三日),立三子李显为太子。更改年号,大赦天下。开耀元年(681年)七月庚申(三十日),唐高宗因服食丹药,命令太子监理国事。永淳元年(682年)四月,太子监国,使刘仁轨、裴炎(后来被诬谋反,下狱)、薛元超(流放)辅之。 弘道天年( 683 年),高宗卒,中宗李显刚刚继位,武则天则以皇太后名义临朝称制。一年后便废掉中宗,改封庐陵王,立四子李旦为帝,是睿宗。而李显、李旦都是昏庸无能之 辈,在皇帝位上也是傀儡。(例如:太子留守京师长安,常常游猎,薛元超上书规劝;高宗知道后,派使者慰劳薛元超,同时把太子李贤召到东都洛阳。再例如光宅 元年(684年)正月唐中宗李贤打算任命韦玄贞为侍中,又打算授给乳母的儿子五品官,裴炎坚持不同意见,中宗大怒,说:“我将天下交给韦玄贞有什么不可 以!难道还吝惜侍中职位!”裴炎畏惧,报告太后,并密谋废立皇帝的事。光宅元年(684年)二月,戊午(初六),太后召集百官于乾元殿,裴炎与中书侍郎刘 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领兵入宫,宣布太后命令,废中宗为庐陵王,扶他下殿。中宗说:“我犯了什么罪?”太后说:“你想将天下交给韦玄贞,怎么会没有 罪!”光宅元年二月己未(初七),武则天立李旦为皇帝(唐睿宗)。政事取决于武则天,让皇帝居于别殿,对政事不得有所干预。光宅元年二月庚申(初八),废 皇太孙李重照为平民;流放韦玄贞于钦州。) 至此完全控制政权。 其三是修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修改原则是“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从传统上和舆论上打击和削弱一贯反对自己的门阀世家集团,使门阀世家不 再有入仕做官的优先条件,也不能因出身高贵而为所欲为。而对庶族出身的官员,也不再因门第贫贱而受耻受辱于人。修成的《姓氏录》再也看不到门阀族贵族的特 权,原来连《氏族志》都不能列入的武氏定为姓氏的第一等。许多凭军功起家的庶族新贵被列入士族,原有的士庶限界进一步被打破。所以说,武则天《姓氏录》对 门阀制的破坏远远超过了唐太宗所修《氏族志》。(显庆四年(659年)六月,丁卯,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当初,唐太宗痛恨山东士人自矜门地,昏姻 多责资财,命修《氏族志》例降一等;王妃、主婿皆取勋臣家,不议山东之族。而魏征、房玄龄、李勣家皆盛与为婚,常左右之,由是旧望不减,或一姓之中,更分 某房某眷,高下悬隔。李义府为其子求婚不获,恨之,故以先帝之旨,劝上矫其弊。壬戌,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浑、卢辅、清河 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等子孙,不得自为昏姻。仍定天下嫁女受财之数,毋得受陪门财。然族望为时俗所尚,终不能禁,或载女窃送夫家,或 女老不嫁,终不与异姓为昏。其衰宗落谱,昭穆所不齿者,往往反自称禁婚家,益增厚价。许敬宗等以其书不叙武氏本望,奏请改之,乃命礼部郎中礼志约等比类升 降,以后族为第一等,其馀悉以仕唐官品高下为准,凡九等。于是士卒以军功致位五品,豫士流,时人谓之“勋格”。) 五、权力斗争手段都很残忍 公元69O年,武则天认为亲临帝位的条件成熟,让政治和尚法明广造舆论:“武则天为弥勒佛转生,当代唐为天子。”然后让傀儡唐睿宗为首的六万臣民上表劝 进,请改国号的壮举。武则天在“上尊天示”、“顺从众议”的“万岁”声中,登临大宝,改唐为“周”,自号“圣神皇帝”。废睿宗为皇嗣,改东都洛阳为神都。 这年她已67岁。 在称帝后,为巩固统治,为了对付潜在的反对派势力,武则天运用了铁的手腕,残忍的手段,实行 了十余年的“酷吏政治”打击反对派。采纳了侍御史鱼承晔之子鱼保家的建议,在朝堂上设置铜匦,收受天下投书告密。敕令正谏大夫为知匦使,侍御史为理匦使, 受理天下来访信札。通过这个专访制度,武则天很快培养出一批酷吏。这些人大都出身无赖,性情残忍,专以造谣生事、无端陷害为能事。其中臭名昭著的有来俊臣 和万国俊。这些人形成了武则天的恐怖组织,建立了一整套执行恐怖政策的机构。 当然武则天并不是杀人狂,在政治上打击的首要对象是李唐宗室。因为这些人极端仇视武则天,想 取而代之。例如垂拱四年,李氏宗室秘密联络,准备起兵铲除武则天,结果高祖李渊、太宗世民的子、孙、女、婿十余人被贬、流、杀。太宗第十子贝州刺史、纪王 李慎因交通越王李员、以及其他子孙多人被杀。永昌元年,鄱阳公李湮、太宗的孙子李炜等十二人,因秘密策划迎立中宗李显,废除武则天临朝称制,被人告密后全 部被诛杀。载初元年,又以谋反罪诛杀了唐高宗第四子许王李素节和他的九个儿子。高宗第三子泽王李上金受牵连,自缢而死,他的七个儿子也一起被杀。这一年的 八月,又杀唐高祖的二十一子密王李元晓的长子李颖等宗室十二人。结果李唐宗室除李显、李旦及千金公主及少数尚能保全外,几乎被武则天杀戮殆尽。因此,在天 授元年武则天正式登基称帝时,李唐宗室就再也无人无力反抗了。 打击的第二对象是宗室爪牙的元老大臣。这些人忠于李唐,瞧不起女人,对武则天掌权不服,企图恢复李唐王朝。在武则天临朝称制的六年多时间,二十四个作过宰相的人就有十七人被罢相,遭到贬、流、杀,到武则天称帝时,元老重臣中的反武势力就微乎其微了。 武则天任用酷吏,杀掉了几乎所有宗室和门阀世家的反对派,扶植保护的一大批没有身份没有地位的普通人(多数是中下级的官员),使自己政权得到了巩固(其实任何当政者都要依靠自己的基本骨干来稳固政权的)。 而酷吏都是坏蛋。 当时的告密制度是:有告密的人,臣下不得过问,都提供驿站的马匹,供应五品官标准的伙食,送往太后的住地。虽是农夫或打柴人,都被召见,由客馆供给食宿,所说的事如符合旨意,就破格授官,与事实不符,也不问罪。于是四方告密的人蜂踊而起,人们都吓得不敢迈步,不敢出声。 胡人索元礼性情残忍,因告密被提拔为游击将军,审讯一个人必让他牵连数十或上百人。武则天多 次召见赏赐他以扩大他的威权。于是周兴、来俊臣之流争相仿效,纷纷而起。他们私下豢养无赖数百人,专门从事告密活动;想诬陷一个人,便让他们几处同时告 发,所告的内容都一样。来俊臣还是酷吏理论家,著有《罗织经》一书,要点是: 1、确定打击对象。 2、制造告密信件或检举信件。 3、调查取证,找到所谓证据支持检举。 4、逮捕审讯,落实口供。 5、审讯时施用酷刑,取得理想的口供。如果拒绝招认而死于酷刑之下,就是“畏罪自杀”。被告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是招认,一是死于酷刑之下。 6、让被告们在口供中互相牵引,扩大范围,涉案人数多寡和范围大小,由酷吏决定。 7、把被告口供整理编撰,使互相吻合,毫无破绽。于是程序完成,一件叛国谋反巨案,宣告破获。 例如越王李贞起兵讨伐武则天,兵败自杀。武则天认为韩、鲁诸王与李贞密谋造反,命监察御史苏 珦按其密状。苏珦审讯查问的结果,是全无证据,不能定罪。于是改换周兴审理此案,谋反罪名立刻成立。连坐者六七百家牵涉五千余口。狄仁杰冒死密奏,武则天 这才同意改判,一律减为流刑。 索元礼等审讯被告,非常残忍,或用椽子串连人的手脚而旋转,叫做“凤凰晒翅”;或用东西牵制 住人的腰部,将颈上的枷向前拉,叫做“驴驹拔撅”;或让人跪着捧枷,在枷上垒砖,叫做“仙人献果”;或让人站立在高木桩上,将颈上的枷向后拉,叫作“玉女 登梯”;或将人倒吊,在脑袋上挂石头;或用醋灌鼻孔;或用铁圈罩脑袋,在脑袋与铁圈之间加楔子,以至于有脑袋裂开,脑浆外流的。每当有赦免令,来俊臣总是 命令狱卒先杀死重罪犯,然后宣布赦令。太后认为他们忠诚,更加宠爱信任。朝廷内处畏惧这几个人,超过畏惧虎狼。 当然武则天不是脑残,知道酷吏都是坏蛋,所以她的原则与所有君主任用小人原则是一致的,那就是权重位低,例如任用过的二十七名酷吏,除傅游艺外,其他如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人,没有一个授给他们较高的官职,索元礼官止游击将军(从五品上) ,周兴官止尚书左丞(正四品上),来俊臣官止司仆少卿(从四品上),只让他们执法不给他们执政的大权。而在在执法机构的上层管理中,任用了狄仁杰、徐有功、杜景全,李日知等一批执法公正而且能力很强的优秀大臣来控制小人过度为恶危及自己政权。 而且就算酷吏们千方百计诬陷正直大臣,武则天仍然不会改变对这些正人君子的信任,这是武则天能够稳固政权的重要因素。当然有时为了提醒这些正人君子要本分,不会得意忘形,也会故意让酷吏们得手一会,贬官甚至牢狱惩罚,不过一旦新的权力平衡形成,就会立即官复原职。 所以酷吏只是政治斗争工具。 当然任用酷吏是中国新君登基的传统,汉武帝刘彻为了稳固政权,就任用酷吏张汤、赵禹、周阳 由、王温舒、杜周等消灭宗室、外戚、豪强富商和游侠。王温舒杀河内豪强,流血十余里,株连千余家。杜周捕系者多至六七万人。张汤、赵禹等人更是嗜杀成性, 妄杀无辜。至于朱棣,利用锦衣卫实行酷吏政治更是乐此不疲。 其实武则天用小人是无奈之举,因为那时所谓正人君子没有人会赞同女主临朝。武则天的统治稳定之后开始弃用酷吏。通天二年( 697年),杀来俊臣,结束了酷吏政治。 酷吏们的下场都很惨,这也是历史规律。武则天统治时期共出现过 11 位著名的酷吏,他们是丘神勣(逼前太子李贤自杀)、索元礼、侯思止、万国俊、王弘义、周兴、来俊臣、傅游艺、来子珣、郭霸和吉顼。丘神勣天授二年下狱伏 诛,索元礼天授二年被杀,候思止天授三年被处死,万国俊长寿二年病死,王弘义延载元年被流放至琼州,后被杀,周兴少天授二年流放岭外,死于道中,来俊臣通 天二年被“弃市”,傅游艺长寿二年被杀,来子珣长寿元年被流配爱州,郭霸长寿二年疑惧自杀,顼举圣历二年被贬为琰川尉,再转安固尉,死于任所。 待续。。。。。。
28 次阅读|2 个评论
分享 新君登基(三) by wxmang
热度 6 燕庐敕 2013-2-7 16:48
这种背 景下,武则天参与的是唐建国初期的权势集团(主要关陇贵族门阀势力)和后起的山东集团(核心为靠科举上台的中小地主)之间的政治斗争。武则天打击的都是关 陇集团的核心人物,如长孙无忌,上官仪等,提拔的都是山东集团的,靠科举上来的人,如娄师德、狄仁杰等等。武则天搞科举取士,目的就是依靠人数众多,处于 上升阶段的中小地主势力打击已经因为自我封闭导致衰落的靠父萌的关陇贵族门阀势力,所以她的人数多多的,统治基础强大,朝中的支持也很大,不然一个女人, 再精通权谋之道,也是难以成事的。 三、权力斗争成败有一定偶然性 武则天最后能够上位其实偶然因素比较多,外因是高宗体弱多病,且不信任元老重臣,只好委托武则天参与处理军国大事;内因是武则天自己权力欲旺盛,喜欢处理军政事务。 因为高宗也不是不懂政治的人。 1 、会做人 上苦利增剧,太子昼夜不离侧,或累日不食,发有变白者。上泣曰:“汝能孝爱如此,吾死何恨!” 2 、会抓权 李世民驾崩后,“乃秘不发丧(说明继位并不是没风险的)。。。。。。太子先还,飞骑、劲兵及旧将皆从。辛未,太子入京城;大行御马舆,侍卫如平日,继太子 而至,顿于两仪殿。以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为侍中,少詹事张行成兼侍中,以检校刑部尚书、右庶子、兼吏部侍郎高季辅兼中书令(立即任命太子自己的心腹为核心成 员)。壬申,发丧太极殿,宣遗诏,太子即位。” 3 、会收买人心 “六月,甲戌朔,高宗即位,赦天下。”“十二月,诏濮王泰开府置僚属,车服珍膳,特加优异。”“永徽元年( 650 年)己未,以张行成为侍中。”“辛酉,上召朝集使,谓曰:“朕初即位,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自是日引刺史十人入阁,问以百姓疾苦,及其政治。”“永徽五年( 654 年)三月,庚申(十四日),追赠武德朝功臣屈突通等十三人的官爵(这是因为武则天想要追赠他的父亲武士彟的官爵,而苦于没有什么名义,于是便假托要褒奖赏赐十三位功臣,其中便有武士彟)。” 4 、继续任用心腹 “永徽二年( 651 年)春,正月,乙巳,以黄门侍郎宇文节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二年八月,己巳,以于志宁为左仆射,张行成为右仆射,高季辅为侍中;志宁、行成仍同中书门下三品。” 5、分化元老重臣 “丁丑(初四),以叠州都督李勣为特进、检校洛州刺史、洛阳宫留守。”“癸巳,以李勣为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九月,乙卯(十三日),任命李勣为尚书左仆射。”“永徽四年开府仪同三司李勣为司空”。 6 、心胸宽容,能够纳言 “永徽五年十月,朝廷雇佣雍州四万一千人修筑长安外城,三十天后竣工。癸丑(十一日),雍州参军薛景宣上书言事,说道:“汉惠帝修筑长安城,不久死去;如 今又要修城,一家会有大的不幸。”于志宁等人认为景宣言语涉于妖妄,请求将他处斩。高宗说:“景宣虽然出言狂妄,如果因为上书言事而获罪,恐怕会断绝言 路。”于是宽赦了薛景宣。” 但是高宗身体不好,给了武则天上位历史的机会。 显庆五年(66O年),高宗李治因患凤眩,目不能视,遂下诏委托武则天协理政事。自此,则天从参政步人执政,“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控制了朝廷实权。 龙朔二年(662年)八月,壬寅(十六 日),武则天以其心腹许敬宗为太子少师、同东西台三品、知西台事(实际就是掌握行政权力了)。庚戌(二十四日),西台侍郎陕人上官仪同东西台三品。(龙朔 二年(662年)武则天改百官名:以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尚书省为中台;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仆射为匡政,左、右丞为肃机,尚书为太常伯, 侍郎为少常伯;其馀二十四司、御史台、九寺、七监、十六卫,并以义训更其名,而职任如故。) 后来,高宗后悔,图谋收回大权,例如: 1、借题发挥,打击武则天心腹 “龙 朔二年(662年)左相许圉师的儿子奉辇直长许自然,游猎时损坏他人田里的作物,田主恼怒,许自然用响箭射田主。许圉师将许自然打了一百棍子,而没有上 报。田主到司宪衙门起诉,司宪大夫杨德裔不作处理,西台舍人袁公瑜派人改名换姓给唐高宗上密封奏折告发此事。唐高宗说:“许圉师身为宰相,欺负百姓,隐瞒 不报,岂不是滥用权势,横行霸道!”许圉师道歉说:“我位居朝廷机要部门,以正直之道侍奉陛下,不能全合众人心意,所以受到别人的攻击。 至于滥用权势,横行霸道,或手握强兵,或身居军事重镇才有可能;我作为一名文官,侍奉圣明君主,只知道闭门自守,哪里敢滥用权势,横行霸道!”唐高宗大怒,说:“你怨恨没有领兵吗?”,下诏免职。三月,许圉师再贬虔州刺史,杨德裔以阿党流庭州,圉师子文思、自然并免官。” 2、打击李义府 龙朔三 年(663年)右相、河间郡公李义府主管选拔官吏,依仗皇后武则天的权势,专以卖官为能事,选授没有次第,弄得怨声载道,唐高宗也时有所闻,曾从容不迫地 对李义府说:“你的儿子和女婿很不谨慎,做了不少违法的事,我还为你遮掩,你应当警告他们。”李义府脸色骤变,涨红着脸和脖子说:“是谁告诉陛下的?”唐 高宗说:“只是我这样说,何必向我追索从哪里得来的呢?”李义府根本不承认自己的过失,缓步离去。唐高宗因此不高兴。 望云气以预言吉凶的人杜元纪说李义府的住 宅有冤狱造成的怨气,应当积蓄二十万缗钱抑制它。李义府相信他,于是搜括更加急切。李义府为母亲守丧期间,每月初一、十五朝廷给他哭吊亡母的假期,他总是 换上平民服装与杜元纪出城东行,登上古坟墓,观望云气。有人告发李义府窥测灾异,图谋不轨。他又派遣儿子右司议郎李津找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延,收受七百缗 钱后,授给长孙延司津监的官职。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将此事告发。四月朝廷将李义府逮捕入狱,派遣司刑太常伯刘祥道与御史、详刑寺官员共同审讯,还命令司 空李勣监督此事。他所犯罪行都属实。戊子(初五),唐高宗下诏令,将李义府削除名籍,流放州;将李津削除名籍,流放振州;他另外的几个儿子及女婿,都被削 除名籍,流放庭州。朝廷和民间人人互相庆贺。(乾封元年(665年)正月李义府在流放地发病而死。自从李义府流放后,朝庭官员无日不担忧他再回朝廷,直到 得知他的死讯,大家才放心)。 3、试图剥夺武则天实权 龙朔三年(663年)十月,辛巳朔(初一),唐高宗命令太子李显每五日一次在光顺门内视察各部门呈奏事情,事情比较小的都授权太子裁决。(这是不信任武则天了) 4、安插高宗自己亲信 麟德元年(664年)八月,丁亥(十二日),任命司列太常伯刘祥道兼任右相,大司宪窦德玄为司元太常伯、检校左相。 5、试图罢免武则天皇后 武 则天得志之后,恃势专权,唐高宗想有所作为,常为她所牵制,唐高宗非常愤怒。麟德元年(664年)十月唐高宗秘密召来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商议。 上官仪于是进言说:“皇后专权自恣,天下人都不说好话,请废黜她。”唐高宗也认为应当这么办,立即命令上官仪起草诏令。 皇帝左右的人跑去告诉武后,当然武则天不会坐以待毙,武则天立即去质问高宗,而高宗自己是个废材,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给武则天可乘之机。上官仪原先 任陈王谘议,曾事奉已被废黜的太子李忠,武后于是便指使许敬宗诬奏上官仪与李忠阴谋背叛朝廷。麟德元年(664年)十二月,丙戌(十三日),上官仪被逮捕 入狱,和他儿子上官庭芝都被处死,家财被查抄没收。戊子(十五日),赐李忠自尽于流放处所。右相刘祥道因与上官仪友善,被免去相位,降职为司礼太常伯,左 肃机郑钦泰等朝廷官员被流放贬谪的很多,都因与上官仪有来往的缘故。结果高宗心腹一网打尽,再也没有力量对抗武则天了。 此后,唐高宗每逢临朝治事,武后都在后边垂帘听政,政事无论大小,她都要参与。天下大权,全归于武后,官员升降生杀,取决于她一句话,皇帝只是无所事事的清闲人而已。 由 于武则天处理政务有章有法,不似高宗久诿不决,甚为群臣敬服。高宗虽厌其独行独断,当自己力不从心,许多国家大事又不能不倚重她。这样,就使武则天逐渐从 幕后走向前台,一起接受群臣朝拜。上元元年(674年),高宗号天皇,皇后号天后,天下人谓之“二圣”。自此,高宗形同虚设,权柄尽在武则天掌握之中。 ------------------- 后事及心得,有待下回继续。。。
21 次阅读|4 个评论
分享 读《资治通鉴》心得:新君登基(二) by wxmang
热度 7 燕庐敕 2013-1-30 22:19
摘自 sychaguan。com 8、第二回合短兵相接,长孙无忌大胜 “永徽三年( 652 年),己巳(十一日),以同州刺史褚遂良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长孙无忌扳回一局)”“永徽三年三月,辛巳(二十四日),以宇文节为侍中(高宗心腹),柳奭为中书令(王皇后舅舅,长孙无忌同盟),以兵部侍郎三原韩瑗守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长孙无忌爪牙)。”“永徽三年九月,守(代理)中书侍郎来济同中书门下三品(也是长孙无忌爪牙)。” 9 、激烈的立储之战 “秋,七月,丁巳,立陈王忠为皇太子,赦天下。王皇后无子,柳奭为后谋,以忠母刘氏微贱,劝后立忠为太子,冀其亲己;外则讽(暗示)长孙无忌等使请于上。上从之。乙丑,以于志宁兼太子少师,张行成兼少傅,高季辅兼少保。”(高宗也心理明白得很,派自己心腹辅佐太子,免得为人所趁)。 10 、长孙无忌弄权例子 房玄龄儿子散骑常侍房遗爱娶李世民女儿高阳公主为妻,公主十分骄横。房玄龄死后,公主教唆房遗爱和他的兄长房遗直分财产,过后又反过来诬陷房遗直。房遗直自我申辩,李世民对公主大加责备,而且下令腰斩公主的私通面首和尚辩机,由此与房遗直结下梁子。高宗即位后,公主又让房遗爱与房遗直相互诉讼分财产,结果双双获罪,房降职出任房州刺史,房遗直为隰州剌史。而驸马都尉薛万彻与房遗爱关系不错,也坐事除名,徙宁州刺史,说:“若国家有变,当奉司徒荆王元景为主。”元景女适遗爱弟遗则。驸马都尉柴令武是柴绍之子,尚巴陵公主,除卫州刺史,也与房遗爱谋议相结。 高阳公主谋黜房遗直,夺其封爵,使人诬告房遗直无礼于己。高宗令长孙无忌审案,长孙无忌告高宗说得到房遗爱与公主谋反的证据。 司空、安州都督、吴王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李恪文武全才,李世民常常觉得他像自己,想要立他为太子,长孙无忌极力争辩才作罢,由此李恪与长孙无忌关系恶化。李恪平素名望较高,为人心所向,长孙无忌非常忌恨他,想要找借口诛灭李恪以断绝众望。房遗爱得悉实情后,便自称与李恪是同谋,希望像当年纥干承基密告太子谋反那样得免一死。 结果永徽四年( 653 年)春,二月,甲申(初二),在长孙无忌坚持下,高宗诏令将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处斩,李元景、李恪、高阳公主、巴陵公主一并赐其自尽。高宗流着泪对身边的大臣说:“荆王是朕的叔父,吴王是朕的兄长,想求他们不死,可以吗?”长孙无忌爪牙兵部尚书崔敦礼认为不可,于是将他们处死。薛万彻临刑前大声言道:“薛万彻也算是个豪杰,留着为国家效力,岂不是更好吗?只因受房遗爱牵连就杀掉他吗!。”吴王李恪临死的时候,大骂道:“长孙无忌擅弄威权,残害忠良,假如宗庙有灵的话,会在不久后灭他一族。” 乙酉(初三),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节(高宗心腹),特进、太常寺卿江夏王李道宗(高宗心腹),左骁卫大将军、驸马都尉执失思力,均因与房遗爱交结串通而获罪,流放到岭表。宇文节与房遗爱关系亲密,等到遗爱关在狱中,宇文节颇为他开罪辩护。江夏王李道宗平时即与长孙无忌、褚遂良不和睦,故而都有罪。戊子(初六),将与李恪同母的弟弟蜀王李废为平民,安置在巴州;房遗直贬为春州铜陵尉,薛万彻的弟弟万备流放交州。罢除房玄龄在太宗庙陪祭的殊荣。 、 所以长孙无忌后来被整并不冤枉。 11 、短兵相接第三回合,长孙无忌占上风 “永徽四年秋季,九月,壬戌(十三日),尚书左仆射北平定公张行成去世。甲戌(二十五日),任命褚遂良为尚书右仆射,照旧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并掌管选举官吏事。”“永徽四年十月癸丑(初五),任命兵部尚书崔敦礼为侍中。”“永徽六年六月崔敦礼升为中书令”。(这是长孙无忌心腹) 12 、高宗最激烈的对长孙无忌不满 “永徽五年七月,戊戌(二十五日),高宗对五品以上官员说:“以前在先帝身边,看见五品以上官员议论朝政,有的在立仗的诸卫士之前当面陈情,有的退朝后上书奏事,连日不断;难道惟独现在无事可奏吗,你们为什么都不上书言事呢?” 13、压垮长孙无忌的最后一根稻草 当高宗准备废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 高宗和武则天一道临幸长孙无忌的宅第,宴饮酣畅欢乐到极点,酒席上将长孙无忌宠姬的三个儿子都拜为朝散大夫,又命人装载金银财宝、锦缎丝绸等共十车赐给长孙无忌。高宗乘机讲到王皇后没有子嗣,以此暗示长孙无忌准备立武则天为后,长孙无忌顾左右而言他,竟然没有顺从旨意,高宗与武则天二人在不愉快中结束这场酒宴。武则天又让自己的母亲杨氏到长孙无忌的宅第,多次请求,长孙无忌最终还是没有答应。礼部尚书许敬宗(高宗心腹)也曾多次劝说长孙无忌,长孙无忌正言厉色斥责了他。” 永徽六年有一天高宗退朝后,宣召长孙无忌、李勣、于志宁、褚遂良进入内殿。褚遂良说:“今天皇上宣召,多半是为了后宫的事,皇上的主意既已定了,违抗者必是死罪。太尉(长孙无忌)是大舅,司空(李勣)是功臣,不可以让皇上承担杀舅舅与功臣的不好名声。我褚遂良乃是自平民起家,没有汗马功劳,到了今日这个地位,而且接受先帝托孤,不以死谏诤,无颜去见先帝。(十分猖狂,得意忘形)”李勣称病没去内殿。长孙无忌等人到了内殿,高宗对他们说:“皇后没有子嗣,武则天有,如今朕想立武则天为皇后,你们看怎么样?”褚遂良答道:“皇后出身名家,是先帝为陛下娶的。先帝临死的时候,拉着陛下的手对我说:‘朕的好儿子好儿媳,如今就交付给你了。’这些话都是陛下亲耳听到的,言犹在耳。未听说皇后有什么过错,怎么能够轻易废掉呢。我不敢曲意顺从陛下,以违背先帝的遗愿。”高宗十分不高兴,只好作罢。第二天又言及此事,褚遂良说:“陛下一定要更换皇后,我请求遴选全国的世家望族,何必非武氏不可。武氏曾经侍奉过先帝,这是众所周知,天下人的耳目,怎么能遮掩呢?千秋万代之后,人们又将怎么评价陛下呢?愿陛下三思而后行。我今日触怒陛下,罪该处死。”说完将朝笏放在殿内台阶上,解下头巾磕头直到血流满面,说道:“还给陛下朝笏,乞求放我回老家去。”高宗勃然大怒,命人将他带出去。武则天在隔帘内大声说道:“何不就地杀了这老东西。”长孙无忌说:“褚遂良是先朝顾命大臣,有罪也不可以加刑。”于志宁不敢说话。 而且长孙无忌的爪牙纷纷出面劝谏不要立武则天,例如韩瑗,来济等等。 这种情况下,武则天只好孤注一掷,“永徽六年六月,武则天诬王后其母魏国夫人柳氏求巫施厌胜术诅咒她,高宗下诏禁止王皇后母柳氏入宫。秋,七月,戊寅,贬吏部尚书柳奭为遂州刺史。行至扶风,岐州长史于承素揣摸圣意上奏称柳奭泄漏宫禁秘密,又贬为荣州刺史。” 而一批小人也会看风向,善于抓机会站队,例如“中书舍人、饶阳人李义府为长孙无忌所厌恶,降职为壁州司马。敕令还未到门下省,李义府已经暗中得知,便向中书舍人、幽州人王德俭问计,德俭说:“高宗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正在犹豫不决,一直担心宰相们会有异议。你如果能提建议立武氏为后,则转祸为福了。”接着李义府利用代替王德俭值宿的机会,叩门向高宗上表章,请求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为后,以满足黎民百姓的愿望。高宗十分高兴,亲自召见李义府,与他谈话,赐给珍珠一斗,留下他官居原职。武氏又暗中派人慰劳勉励他,不久破格提拔为中书侍郎。在此之后,卫尉卿许敬宗、御史大夫崔义玄、御史中丞袁公瑜都暗中向武则天表达其效忠之心,被收为心腹。 长安县令裴行俭听说朝廷将要立武则天为皇后,认为国家的祸患必定从此开始,便与长孙无忌、褚遂良私下议论此事。袁公瑜听说后,将这一情况告诉武则天母亲杨氏,裴行俭因此获罪,贬为西州都督府长史。 当年九月(永徽六年),戊辰(初一),许敬宗被升级为礼部尚书。 过几天,李勣入见,高宗问他:“朕想要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固执己见认为不可以。褚遂良既是顾命大臣,他反对,那么事情就应该停止吗?”李世答道:“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又去问外人呢!”在九月初三高宗立即将褚遂良贬为潭州都督。 一个月后,永徽六年( 655年)十月,下诏称:“王皇后、萧淑妃谋行鸩毒,废为庶人,母及兄弟,并除名,流岭南。”许敬宗奏:“故特进赠司空王仁祐告身尚存,使逆乱馀孽犹得为廕,并请除削。”从之。 然后百官上表请立中宫,乃下诏曰:“武氏门著勋庸,地华缨黻,往以才行选入后庭,誉重椒闱,德光兰掖。朕昔在储贰,特荷先慈,常得待从,弗离朝夕,宫壸之内,恒自饬躬,嫔嫱之间,未尝迕目,圣情鉴悉,每垂赏叹,遂以武氏赐朕,事同政君,可立为皇后。” 武则天正式上位。 14、长孙无忌的下场 ( 1)、 “显庆元年( 656年),十二月韩瑗上疏,为褚遂良讼冤曰:“遂良体国忘家,捐身徇物,风霜其操,铁石其心,社稷之旧臣,陛下之贤佐。无闻罪状,斥去朝廷,内外 黎,咸嗟举措。臣闻晋武弘裕,不贻刘毅之诛;汉祖深仁,无恚周昌之直。而遂良被迁,已经寒暑,违忤陛下,其罚塞焉。伏愿缅鉴无辜,稍宽非罪,俯矜微款,以顺人情。”上谓瑗 曰:“遂良之情,朕亦知之。然其悖戾好犯上,故以此责之,卿何言之深也!”对曰:“遂良社稷忠臣,为谗谀所毁。昔微子去而殷国以亡,张华存而纲纪不乱。陛下无故弃逐旧臣,恐非国家之福!”上不纳。瑗以言不用,乞归田里,上不许。” ( 2)、“显庆二年(657年),七月,许敬宗、李义府希皇后旨,诬奏侍中韩瑗、中书令来济与褚遂良潜谋不轨,以桂州用武之地,授遂良桂州都督,欲以为外援。八月,丁卯,瑗坐贬振州刺史,济贬台州刺史,终身不听朝觐。又贬褚遂良为爱州刺史,荣州刺史柳奭为象州刺史。遂良至爱州,上表自陈:“往者濮王、承乾交争之际,臣不顾死亡,归心陛下。时岑文本、刘洎奏称‘承乾恶状已彰,身在别所,其于东宫,不可少时虚旷,请且遣濮王往居东宫。’臣又抗言固争,皆陛下所见。卒与无忌等四人共定大策。及先朝大渐,独臣与无忌同受遗诏。陛下在草土之辰,不胜哀恸,臣以社稷宽譬,陛下手抱臣颈。臣与无忌区处众事,咸无废阙,数日之间,内外宁谧。力小任重,动罹愆过,蝼蚁馀齿,乞陛下哀怜。”表奏,不省。”“显庆三年 ( 658年),爱州刺史褚遂良卒。” ( 3)、“显庆四年(659年)四月,武后以太尉赵公长孙无忌受重赐而不助己,深怨之。及议废王后,燕公于志宁中立不言,武后亦不悦。许敬宗屡以利害说无忌,无忌每面折之,敬宗亦怨。武后既立,无忌内不自安,后令敬宗伺其隙而陷之。 会洛阳人李奉节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朋党事,敕敬宗与辛茂将鞫之。敬宗按之急,季方自刺,不死,敬宗因诬奏季方欲与无忌构陷忠臣近戚,使权归无忌,伺隙谋反,今事觉,故自杀。上惊曰:“岂有此邪!舅为小人所间,小生疑阻则有之,何至于反!”敬宗曰:“臣始末推究,反状已露,陛下犹以为疑,恐非社稷之福。”上泣曰“我家不幸,亲戚间屡有异志,往年高阳公主与房遗爱谋反,今元舅复然,使朕惭见天下之人。兹事若实,如之何?”对曰:“遗爱乳臭儿,与一女子谋反,势何所成!无忌与先帝谋取天下,天下服其智;为宰相三十年,天下畏其威;若一旦窃发,陛下遣谁当之?今赖宗庙之灵,皇天疾恶,因按小事,乃得大奸,实天下之庆也。臣窃恐无忌知季方自刺,窘急发谋,攘袂一呼,同恶云集,必为宗庙之忧。臣昔见宇文化及父述为炀帝所亲任,结以昏烟,委以朝政;述卒,化及复典禁兵,一夕于江都作乱,先杀不附己者,臣家亦豫其祸,于是大臣苏威、裴矩之徒,皆舞蹈马首,唯恐不及,黎明遂倾隋室。前事不远,愿陛下速决之!”上命敬宗更加审察。明日,敬宗复奏曰:“去夜季方已承与无忌同反,臣又问季方:‘无忌与国至亲,累朝宠任,何恨而反?’季方答云:‘韩瑗尝语无忌云:“柳奭、褚遂良劝公立梁王为太子,今梁王既废,上亦疑公,故出高履行于外。”自此无忌忧恐,渐为自安之计。后见长孙祥又出,韩瑗得罪,日夜与季方等谋反。’臣参验辞状,咸相符合,请收捕准法。”上又泣曰:“舅若果尔,朕决不忍杀之;若果杀之,天下将谓朕何!后世将谓朕何!”敬宗对曰:“薄昭,汉文帝之舅也,文帝从代来,昭亦有功,所坐止于杀人,文帝遣百官素服哭而杀之,至今天下以文帝为明主。今无忌忘两朝之大恩,谋移社稷,其罪与薄昭不可同年而语也。幸而奸状自发,逆徒引服,陛下何疑,犹不早决!古人有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安危之机,间不容发。无忌今之奸雄,王莽、司马懿之流也;陛下少更迁延,臣恐变生肘腋,悔无及矣!”上以为然,竟不引问无忌。戊辰,下诏削无忌太尉及封邑,以为扬州都督,于黔州安置,准一品供给。祥,无忌之从父兄子也,前此自工部尚书出为荆州长史,故敬宗以此诬之。 敬宗又奏:“无忌谋逆,由褚遂良、柳奭、韩瑗构扇而成;奭仍潜通宫掖,谋行鸩毒,于志宁亦党附无忌。”于是诏追削遂良官爵,除奭、瑗名,免志宁官。遣使发道次兵援送无忌诣黔州, 三个月后,高宗又令许敬宗等人复合此案,许敬宗派大理寺正袁公瑜和御史宋之顺 前往黔州(现在重庆彭水),逼迫长孙无忌自杀。 无忌子秘书监驸马都尉冲等皆除名,流岭表。遂良子彦甫、彦冲流爱州,于道杀之。益州长史高履行累贬洪州都督。 凉州刺史赵持满,多力善射,喜任侠,其从母为韩瑗妻,其舅驸马都尉长孙铨,无忌之族弟也,铨坐无忌,五月,流巂州。许敬宗恐持满作难,诬云无忌同反,驿召至京师,下狱,讯掠备至,终无异辞,曰:“身可杀也,辞不可更!”吏无如之何,乃代为狱辞结奏。戊戌,诛之,尸于城西,亲戚莫敢视。友人王方翼叹曰:“栾布哭彭越,义也;文王葬枯骨,仁也。下不失义,上不失仁,不亦可乎!”乃收而葬之。上闻之,不罪也。方翼,废后之从祖兄也。长孙铨至流所,县令希旨杖杀之。 七月,命御史往高州追长孙恩,象州追柳奭,振州追韩瑗,并枷锁诣京师,仍命州县簿录其家。恩,无忌之族弟也。命李勣、许敬宗、辛茂将与任雅相、卢承庆更共覆按无忌事。许敬宗又遣中书舍人袁公瑜等诣黔州,再鞫无忌反状,至则逼无忌令自缢。诏柳奭、韩瑗所至斩决。使者杀柳奭于象州。韩瑗已死,发验而还。籍没三家,近亲皆流岭南为奴婢。常州刺史长孙祥坐与无忌通书,处绞。长孙恩流檀州。长孙氏、柳氏缘无忌、奭贬降者十三人。高履行贬永州刺史。于志宁贬荣州刺史(于志宁只是高宗心腹,不是武则天心腹),于氏贬者九人。自是政归中宫矣。 这时武则天的亲信们就变得十分猖狂了,例如“显庆元年( 656年)八月,李义府恃宠用事。洛州妇人淳于氏,美色,系大理狱,义府属大理寺丞毕正义枉法出之,将纳为妾,大理卿段宝玄疑而奏之。上命给事中刘仁轨等鞫之,义府恐事泄,逼正义自缢于狱中。上知之,原义府罪不问。侍御史涟水王义方欲奏弹之,先白其母曰:“义方为御史,视奸臣不纠则不忠,纠之则身危而忧及于亲为不孝,二者不能自决,奈何?”母曰:“昔王陵之母,杀身以成子之名。汝能尽忠以事君,吾死不恨!”义方乃奏称:“义府于辇毂之下,擅杀六品寺丞;就云正义自杀,亦由畏义府威,杀身以灭口。如此,则生杀之威,不由上出,渐不可长,请更加勘当!”于是对仗,叱义府令下;义府顾望不退。义方三叱,上既无言,义府始趋出,义方乃读弹文。上释义府不问,而谓义方毁辱大臣,言辞不逊,贬莱州司户。”而且“显庆二年(657年)三月,贬潭州都督褚遂良为桂州都督;晋升李义府兼中书令。八月,晋升礼部尚书许敬宗为侍中” 高宗当然不甘心失去控制权,必然会对武则天势力进行打压。 “显庆三年 ( 658年)十月,中书令李义府有宠于上,诸子孩抱者并列清贵。而义府贪冒无厌,母、妻及诸子、女婿,卖官鬻狱,其门如市,多树朋党,倾动朝野。中书令杜正伦每以先进自处,义府恃恩,不为之下,由是有隙,与义府讼于上前。上以大臣不和,两责之。十一月,乙酉,贬正伦横州刺史,义府普州刺史。正伦寻卒于横州。以许敬宗为中书令,大理卿辛茂将为兼侍中。” 但是武则天一直在保护自己的心腹,例如“雍州司士许祎与来济善,侍御史张伦与李义府有怨,吏部尚书唐临奏以祎为江南道巡察使,伦为剑南道巡察使。是时义府虽在外,皇后常保护之。以临为挟私选授。”“显庆四年( 659年)八月,壬子,以普州刺史李义府兼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义府既贵,自言本出赵郡,与诸李叙昭穆;无赖之徒藉其权势,拜伏为兄叔者甚众。给事中李崇德初与同谱,及义府出为普州,即除之。义府闻而衔之,及复为相,使人诬构其罪,下狱,自杀。”不但官复原职,还更重权在握。“龙朔三年(癸亥、663)元月又任命李义府为右相,仍然主持选拔官员的事情。” 斗争太激烈了。 。。。。。。 待续,请看下回再分解
25 次阅读|3 个评论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16 12:30 , Processed in 0.039507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