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11|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词曲] 虞美人 听雪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09:4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结句,让我想起了周华健水浒专辑里的《笑英雄》,张大春的词:
    晴还雨 雨还晴
    山深多少两三声

    想来石兄应该是从虞美人·听雨来的吧。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收起 理由
    helloworld + 6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沙发
    发表于 2023-5-27 09: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工 发表于 2023-3-7 21:57
    用这首词试验了一下chatGPT的水平。

    我:请把下面这首诗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

    石工老师好。

    因为一些原因,科学上网的路径有半年时间无法使用。所以一直没有到坛里来。

    国内目前在轰轰烈烈的模仿类GPT的大语言模型,几乎叫得上名号的互联网平台都在做类似的事情。出于职业原因,我试用了国内的几个产品,文心一言,通义千问和讯飞星火。对于近体诗或者说词的生成与解释,目前还处在一个勉强可用的水准。这个可能和国内做这方面的语料数据集工作太少有关。据我所知,目前号称在文言文领域有独立数据集达到1g以上规模的,好像只有浪潮做了这方面的工作。

    但从原理来说,我个人认为,近体诗的创作或者说可以推广到词的创作,似乎使用Bert的架构更有效。单纯使用Decoder的GPT框架,在基础技术线路上可能就不太适合。华为云实验室的EI平台证实了我的这个观点,这个似乎也是未能在近体诗创作层面惊艳我的AI。

    目前看来,AI创作或者理解近体诗,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典故,这个可能和语料数据集有直接关系。另外一个就是手法,赋比兴的映射逻辑和发散形态,超越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固定范式。而这两个问题的统一解决可能需要在NLP领域创造出新的扩散模型技术。NLP+Diffusion的方向可能是一个选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4 01:31 , Processed in 0.03400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