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918|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论] 【网上谈诗】(ZT) 漫话诗词欣赏与“格律之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9-22 04:07
  • 签到天数: 455 天

    [LV.9]渡劫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16 23:27: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7-9-12 15:01 编辑

    ◆          漫话诗词欣赏与“格律之误”         ◆          

                                 ·阿W·
     
      什么样的文字可算作诗,怎样的诗才称得上好,许多人都说不清楚。我也说
    不清楚——估计在他人看来,但自我觉得,勉强可以自圆其说。然而,一首诗是
    否符合某一体格,却是一个知识性的问题,中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也能判定。在汉
    语文化体系中,诗词体格的重要性被过份强调。尤其是格律诗,有人以为是诗中
    之王,也有人说是诗文化皇冠上的明珠。汉语文化过份强调诗词的体格,导致诗
    词欣赏重视形式不重视内容,本末倒置,我称之为“格律之误”。

      先谈谈本人的诗词审美主张。我以为好的诗词应该具备:1. 立意要有文化
    内涵;2. 词句要清晰易懂;3. 表达要精炼、有特色、有力度、有想象空间;4.
    结构要和谐匀称;5. 押韵;6. 平仄;7. 对仗。
    我还有另一个说法,诗词是简
    洁优美的文字,尽管表达精炼简洁,但却具有四种美感:1. 韵美,读起来像唱
    歌一样,流畅、自然、声韵和谐;2. 辞美,像串珠缀玉一样,所谓字字珠玑;3.
    画美,给人想象的空间,像一组抽象画;4. 意美,给人哲理的启迪或者情感的
    共鸣。我也试图用一句话概括诗词的奥义: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最深刻的道理,力
    图达到最佳效果。本文不打算引经据典,仅谈个人的感性认识,动不动听,全在
    缘分。

      所谓“立意要有文化内涵”,就是说诗词尽管简短,但也是文章,要像其他
    文章一样有主旨大意。这个说法与诗词审美的唯美派是针锋相对的。有些人主张
    诗词可以是唯美的,不一定需要有文化内涵,诗词本身就是文化,就是文字表达
    的美(美学)。我不同意一首诗词的主旨大意可以是纯粹抽象的美,但也不想辩
    驳,只谈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我认为,诗词不应该是纯文字艺术,它与在纯文字
    游戏过程中构造谜底和谜面的活动不同,与中小学生的填字作业不同,也与民间
    工艺的剪纸艺术不同。其不同的关键在于,它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当然,该主
    张并不否定诗词可以描绘自然的美感。但无论是山水景观还是花草鱼虫,描述自
    然的美,应该是人文化了的自然的美。反例就是,不能吟咏泰山而看不出泰山的
    特色元素,光是堆砌抽象的描绘风景的词汇。仅仅堆砌写景的词汇,即使串珠缀
    玉,也会句不成章。我曾见过某网友为一盆鲜花的照片作诗。我很赞叹该网友的
    想象力丰富,花瓣、花蕊、绿叶和花枝都有精妙的比喻和联想,句句都称得上鲜
    花着景、烈火喷油。我也很惋惜该网友的想象力很贫乏,他的辞藻再美、修饰再
    多,也不如照片已经摆在那里那么简明直观。因为他没有任何超出所见的“诗意”
    联想,仅仅是描述所见而已。

      诗词是简短的文学形式,读者与作者之间有一个基本默契就是,诗词需要用
    想象力来解读。尽管有这样的默契,但还是要求词句要越清晰易懂越好。诗词要
    用想象力来解读,这给了作者遣词造句更大的选择空间,也给了文字发挥超常表
    达力的可能。但是,这个默契不能成为词句表达不清晰的借口。词句在表现主旨
    大意时是通过构造一系列形象(画面)加上想象力来完成的。那些画面应该是清
    晰的,启迪想象力的关键词以及画面的组合应该尽可能自然地把读者导向主旨大
    意。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
    雪。这里的千山、万径、飞鸟、人踪、绝、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都是常用词,诗中也是用它们的通常意涵,因此绝对清晰。这些画面组合在一起
    要说什么事?是要说鸟还是人?江还是山?稍微想象一下不难领悟,全诗的主旨
    大意是描绘一位独立独行、孤傲冷峻的逸士或隐者——蓑笠翁。至于这个蓑笠翁
    有多么独立独行、多么孤傲冷峻卓尔不群,可能要仰赖读者解读时的想象力,此
    当另说。这里要说的是,题目《江雪》不好,也许改为《独钓翁》或者《钓雪翁》
    之后,全诗的主旨大意能够更清晰。记得我小学时学该诗,老师试问我们是否能
    够领悟该诗的主旨大意。记得同学中有人嗤嗤笑,能钓到鱼吗?下雪天这么冷,
    鱼还会出来觅食吗?那老头没吃错药吧?大意?大意就是讽刺傻老头!

      关于审美主张的第三点——表达要精炼、有特色、有力度、有想象空间,我
    以为这是诗词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首要特色。如果一撮文字,有主旨大意,但
    表达效果一般,甚至可以用几乎差不多文字量的散文替代,那么谈不上诗的魅力
    和特色。或者,也许可以叫有韵的散文。试想柳宗元的《江雪》,用散文体也可
    以通过窜缀那些画面达到表达一个人的孤傲冷峻、卓尔不群,但可能需要若干倍
    的文字量,甚至达不到同等的效果。再比如,我有一首说不上成功的小诗《网遇
    乡贤》——金岭一望中,不知山阳东。幸在网际里,欧美比邻同。这首小诗描述
    了我在网上偶然认识一个老乡的心情。用简洁的文字记录下自己的欣喜,题赠给
    对方,表达歆羡和祝福。如果换作散文,可以这样:我和你老家相距非常近,中
    间其实就隔着一座叫金岭的山。可是,茫茫人海,咱山东南的人几乎从未听说过
    你们山西北的事。仅一山之隔,恍如隔世。真幸运咱们生活在网络时代,尽管咱
    们如今分别生活在欧美,但就像隔壁邻居。窃以为后一种散文表达方式不如前面
    二十个字效果好,简明扼要又顺口。这就是诗的魅力。当然,这个例子不是说本
    人的这首小诗本身有当高的水准,这其实即兴所为,明显有其他不足。如何才能
    做到诗文表达有特色、有力度?通常需要充分利用比喻、借喻、夸张以及巧妙选
    构形象画面。这是方法论内容,不便在诗词鉴赏中展开。

      关于诗词审美主张的第四点——结构要和谐匀称,是指全诗的各部分要有机
    地、均衡地表达主旨大意。反过来说,不应该仅用个别词汇或诗句去暗示主旨大
    意,而大部分文字却用去雕饰句子。举一个本人认为不成功的反例,我曾经注意
    到一个网友写回国的感怀诗。他每一句子都说得上串珠缀玉,并且对韵律特别用
    心,但八句就有六七句几乎完全一样的格式,无非是茅屋变成了大厦、曲径换作
    了马路,最后一句才模糊地表达了一点怀乡追昔的惆怅。我能感觉得到,他没有
    用意象在思维,而是全神贯注像砌墙一样在码字;他特别在意于词句细节的美,
    忽略了结构的表达力。

      押韵,通俗地说就是要念起来顺口。这是语言最朴素的美感,人人都能感受
    得到。其重要性几乎是公认的,无需多说。所谓诗词要讲究平仄,也有说法叫
    “字有定声”,就是说某些字位上的字用平声还是用仄声,是有讲究的。讲究平
    仄的好处在于增加诗句的音律美。据说,不会唱歌的人吟咏起符合平仄规律的诗
    词也会有唱歌一样的感受。对仗,我以为纯粹是一个风格,虽有增强表达效果的
    功能,但其重要性当居最末。

      以上是本人总结的诗词审美主张。实话说,关于诗词鉴赏或词话,本人研读
    得不多。以上总结只能算是个人偶感,算不上是一家之言,因为我还年幼未“成
    家”。审美主张,或者说审美原则,是衡量一首诗词优劣的法器。它有几个维度,
    不是一把直尺,不能把所有的诗词放到同一条直线上来排列出任何两两之间的水
    平高差。用该原则来鉴赏一首具体的诗词,并不可能要求它的每一个维度都符合
    得很好。但基于这个原则,我可以探讨一个文化主题,就是最前面讲到的汉语诗
    词文化中存在“格律之误”。

      何谓“格律之误”?不是说某些诗词存在格律错误,而是说在诗词欣赏和创
    作过程中,存在过份重视格式而相对轻视内容的文化现象。文化是一个多义词,
    有必要在这里界定我用文化二字的内涵。我所谓文化是指一个民族的普遍性表现
    或习惯性倾向,这里并不涉及思想体系和其他价值观念(除诗词欣赏以外)。因
    此,作为文化现象,是不能通过举个例来反驳的。比如,我说中国人的民主文化
    素养(独立、自由、平等、有序的普遍性表现或习惯性倾向)相对比西方人低,
    有人就举例反驳说,中国人的素质不低。我这里说,在诗词欣赏和创作过程中,
    国人普遍表现为过份地重视格式而相对轻视内容,请不要举反例说,某某的诗不
    仅格式典雅,而且也对情对景、言之有物,并且还表达得很有特色、很有力度。
    我这里是“漫谈”,不是“论”,于此无需“辩”。老子说,善者不辩,辩者不
    善,斯谓大辩者不言。算命先生说,信则有,不信则无。我讲实话、谈实感,信
    不信、达不达,全在缘分。

      “格律之误”具体来说,就是七条审美原则的最末两条被过份强调,而前面
    三条被相对忽视。指出“格律之误”,不是说格律没有价值、没有意义,而是说
    后两条原则的重要性不应该超过前五条。个人甚至以为,平仄和对仗只能算作风
    格,不应该列入审美原则。但考虑到它在古诗词中有普遍性,所以勉强列为审美
    原则。为什么说它们不重要?而古人都觉得重要呢?并且现在多数写古体诗的人
    都觉得它重要呢?是不是阿W自己玩不转就说不重要?

      我总结诗词文化中存在“格律之误”,根据来自本人对古诗词的阅读欣赏,
    也来自于观摩今人所创作的古体诗词。除了这两方面的经验总结,我还进行了逻
    辑推理。我的逻辑推理是,根据未受训练的人的诗词欣赏和创作的自然过程顺序,
    前面七条审美原则的顺序基本上符合诗词欣赏和创作的自然过程顺序。试想,你
    要创作一首诗词,通常先有一个朦胧的表达欲望,接着你谋篇布局,然后有句子
    的雏形,然后梳理文字使其押韵,然后调整文字使得声调和对仗尽可能符合规则。
    自然顺序是平仄和对仗在最后,为什么许多人的诗作中一眼就看得出平仄和对仗
    符合得很好,但前三条明显很差或者说诗味很淡?因为平仄和对仗有相对客观的
    标准,看得清楚。前面三条体现诗味的浓淡,但却很难用客观化标准来衡量。

      汉语古体诗这种重形势不重内容的文化现象,我认为根源来自于古代科举考
    试。我在网上找到了如下出处不详的材料:“历代科举考试,格律诗是必考的,
    大都为五言六韵或八韵的排律,悉按朝庭颁布的韵书来调声押韵。隋朝是用《切
    韵》,唐朝是用《唐韵》,宋朝是用《广韵》,金、元、明、清都用《平水韵》,
    清朝改叫《佩文诗韵》,一直沿用到现在。”由于科举考试是朝廷大事,当局尽
    可能要求杜绝阅卷评分的主观性,朝客观化方向发展,因此特别强调格式。历朝
    历代都把格律诗纳入科考,因此形成了一种文化传统。也就是说,汉语言诗词欣
    赏和创作特别强调格式是一种文化传统,并不符合诗词欣赏和创作的自然规律。

    http://xys.org/xys/magazine/GB/2012/xys1205.txt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2-5-17 08:27:36 | 只看该作者
    有一定的道理,先学着。

    点评

    +1  发表于 2012-5-17 09:02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板凳
    发表于 2012-5-18 03:41:11 | 只看该作者
    长篇大论的总结了这么多也不容易,心意可嘉,支持一下!

    不过后面说到“格律之误”时,似乎带了点个人情绪~~~其实就我这些年的阅历,只有像俺这种底子不厚的斑竹,给不出一针见血的批评或雪中送炭的建议时,只好挑挑人家格律上的瑕疵。而有水平的斑竹,一般只给像偶这样表明态度愿意学习的学生顺带指出格律方面的毛病。

    而且只有‘近体诗‘才有严格的格律要求,本文却以‘诗词‘笼统批判,概念方面也似欠准确。

    点评

    这篇不完全代表俺的意见。不过,写格律诗词时,太注重平仄格式的诗友是不少。提醒一下也好。  发表于 2012-5-18 03:59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地板
    发表于 2012-5-18 04:04: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2-5-17 15:05 编辑
    楚天  这篇不完全代表俺的意见。不过,写格律诗词时,太注重平仄格式的诗友是不少。提醒一下也好。


    嗯~~~欢迎转贴各种诗词理论文章。能加点读后感更好!

    至于‘太注重平仄格式的诗友‘,我的感觉是只要他们是‘真心‘喜欢,迟早会迈过那道坎的。
    关键是自己有没有清醒的认识~~~这个作者给我的感觉是not yet :)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发表于 2012-5-24 20:29:06 | 只看该作者
    古有风骚美,文生六义同。云开晴雨日,志释乐忧宫。平仄添声律,粘联示隔通。相呼成对应,神在拙和工。

    点评

    相呼成对应,神在拙和工。  发表于 2012-5-24 21:36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12-5-24 21:43:16 | 只看该作者
    俺觉得格律也是个度的问题,太严丝合缝也不太人性,追求两全齐美,但也应具有选择的眼光与出格的勇气。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7#
    发表于 2012-5-25 03:52:57 | 只看该作者
    云平 发表于 2012-5-24 08:43
    俺觉得格律也是个度的问题,太严丝合缝也不太人性,追求两全齐美,但也应具有选择的眼光与出格的勇气。 ...

    正是这个‘度‘不好掌握~~~偶自己是初学阶段注意格律多一些;慢慢过渡到章法等~~~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12 05:38 , Processed in 0.042117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