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8-10 16:37 |
---|
签到天数: 1067 天 [LV.10]大乘
|
Dracula 发表于 2013-3-6 17:26 ![]()
. H5 s3 ^! D7 s; VAs I said, Canada de facto abolished death penalty in 1963. This is from wikipeida:
3 o9 a) N& ?6 q! m, L1 y8 k) A- I {0 Q* h$ d$ G: |
"Following th ... 2 o Z7 ~! ^7 G. V! |$ ?7 w2 f" R( e
事实上,整篇报告给我的感觉是模型不正确。从谋杀率和死刑执行率的关系来检查死刑威慑力的模型过于简单。够得上死刑的犯罪形成绝对不会是单一因素,而死刑在里面分量有多少我也存疑。而且死刑判决还受到很大的司法影响,这点中国和西方国家有很大的差别。也许西方国家复杂的司法制度让这个刑法的威慑力打了很多折扣。很可能电影里律师的一句话就能减轻潜在罪犯的心理压力。
, C- s$ w( T1 q$ a' w7 I! e2 b! G9 y, F- a0 Z5 X# s
我赞成死刑的主要观点不是威慑力(见我第一贴),而是死刑对社会心理的影响。从那篇报告的数据来看,取消死刑后谋杀率上升,恢复死刑后谋杀率下降。报告中说这个上升和下降与死刑无关,而是普遍现象。因为没有改变死刑策略的州也有相同的现象。然而,很难想象民意在犯罪率上升阶段会取消死刑,而在犯罪率下降时恢复死刑。实际模型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2 ~, A2 Q8 m1 k# T
1、犯罪率居高不下或者发生了恶性事件
2 S# S/ W" I( y% C$ E2、民意要求恢复死刑
1 t3 G6 J- f& x2 G/ M# K* g, V; p3、在漫长的辩论过程中司法和执法部门有其他手段降低犯罪率
/ @8 f4 r9 K! y. `4、死刑恢复,我们看到犯罪率下降
2 X/ X! t8 m G8 g7 @反过来也差不多。由于分析中没有考虑其他因素,同时忽略了滞后效应,因此仅威慑力方面的结论我认为也是不严谨的。因果关系颠倒了,在西方社会中我觉得更像是犯罪率是死刑取消或恢复的原因,而不是相反。因为这是法律,修改法律的是立法者,立法者是代表民意,民意受犯罪率影响。. E* @8 S0 u( k3 i7 A8 X
: R- d/ u+ K/ \! O所以,我认为死刑更重要的作用在于社会效应而不是威慑力。这点在西方世界也是一样的。还是那句话,正义应该声张,而且必须被大众看到。这句的前一半通常还能做到,而后一半现在通常被认为太野蛮,因而刑罚威慑力大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