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来,童鞋们看看中国的山城贫民窟 [打印本页]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3 05:47
标题: 来,童鞋们看看中国的山城贫民窟
生活写真:摄影师镜中的山城“贫民窟”(高清组图) 网易



十八梯棚户区,外人眼中的重庆“贫民窟”,距离解放碑商业区仅一街之隔。从重庆“母城”到城市“毒瘤”,十八梯被重庆速度远远抛在后面。2010年,十八梯拆迁改造工程启动,摄影师王远凌深入十八梯,记录下这些城市底层居民的面孔。(2011年11月,凭借《十八梯》,王远凌获得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新摄影大奖。)



周云舫,男,91岁,原五金公司职工;张君香,女,71岁,原街道会计。老两口50年代起就住在十八梯商业局(现商社电器)职工宿舍。老两口称,这幢楼刚修好的时候非常漂亮,如今却变得十分残旧。近几年,随着原住民逐渐搬走,租赁户增加,除了老两口外,已没人再关心这楼。



王安茶,46岁,茶馆老板。1984年,茶馆开业,老板是王安茶的母亲。如今,王安茶便成了老板。20多年间,茶钱从最初的1分2分涨到了1块5毛,茶客却还是来来去去的这些老顾客,就连茶具茶杯也都基本没换过。



李奇志,54岁,重庆垫江人。李草药在十八梯开草药馆已有9年,开出了名气,所以人们都叫他“李草药”。他性格内向,每天除了看病就是看医书。草药馆能顺利经营,一方面靠他的医术,更多还是靠他老婆的打点。



陈素华,101岁,在十八梯居住超过70年,是改造片区里唯一的百岁老人。老人身体一直很好,但一次起身上厕所的时候摔伤了。伤病之后,老人每天只能坐在藤椅上,一动不动。



何绍章,81岁,还俗方丈,常年住在“圆门山庄”旅馆。1948年到1989年,何绍章在峨眉山当僧人,一直做到了该庙住持方丈。60岁那年,亲人变故,他决定还俗下山。何绍章来到十八梯,住在临时的旅馆里,后来干脆在旅馆外搭了个小窝棚,3块钱一天,也算安了家。但对于喜欢四处喝茶访友的他来说,这不过是个睡觉的地方。



任毅,地铁公司轻轨项目水电工。任毅不想住工棚,想有个相对私密的空间,于是在十八梯的一间旅馆住下了,5元钱一天。任毅习惯穿着干净的工作服和皮鞋,他觉得自己比那些穿破旧解放鞋的人看上去要体面。在十八梯,小旅馆多多如牛毛,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价格不等,但不会超过十元一晚。



王小梅,24岁,民营服装厂女工。王小梅在这个服装厂工作了快5年,如今已是4岁孩子的母亲。十八梯即将拆迁,服装厂还没找到新厂房,暂时停产了。王小梅面临着“半失业”的状态,每天只能在无所事事中等待着。



韩雪,19岁,贵州六盘水人,在十八梯外附近的一个发廊做小工。韩雪与男友及另一对情侣合租了一套房,每月租金600元,比外面便宜了不少。随着十八梯的拆迁,租赁合同期满之后,韩雪又要为找住处而奔波。因为出了十八梯,就很难再找到这样便宜的房子了。



何文林,64岁,低保户,与弟弟一起住在十八梯的公房中。虽然有老婆孩子,但基本上都没有跟他住在一起。由于房屋位置造成的常年潮湿,与大部分上年纪的居民一样,何文林患有严重的风湿。因此,何文林每天只能坐在家里,保持着一个固定的姿势。



唐立中(男),重庆人;唐冶香(女),广西人。两人在广东打工认识后,放弃了在广东相对优厚的待遇,回到重庆发展。2010年7月30日,他们举行了婚礼,新房是临时找的平房。尽管婚礼在十八梯举行,但小两口称,这仅仅是为了圆一个父母们“在老家办婚礼”的梦,等有钱了,他们会搬到条件更好的新房里生活。



黄峻凯,3岁。爸爸妈妈都在外面打工,1岁多从农村来到十八梯跟奶奶一起居住。由于还没到上幼儿园的年龄,黄峻凯每天只能在巷子里跑来跑去。大人们爱逗这个孩子,但一旦打起了麻将,就再没有人跟他玩了。



郑金林,45岁,住在十八梯厚池街的公房里。郑金林2岁就患上小儿麻痹症,母亲早年丧夫,为带大四个孩子,不得不卖血持家,根本无钱给郑金林看病。如今母亲老了,郑金林则承担起家庭杂事,白天出去捡垃圾,同时兼顾煮饭和洗衣服。郑金林希望一直能陪在母亲身边。



徐岚,62岁,原重庆电焊钳厂工人。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她搬到了现在这个32平方米的房子里。这一住,就住到了孙女参加工作。徐岚退休后,每天的生活就是跟家里的吉娃娃狗玩耍,做饭,然后等着丈夫、女儿、孙女回家吃饭。在听说十八梯要改造的时候,个性安静的徐岚曾对着电视台的摄像机,激动地哭诉着十八梯居住环境的恶劣。



王秀英,72岁。王秀英在十八梯临街的一幢老楼上住了26年,家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捡来的。但王秀英爱美,最近她捡到一个挎包,每天都把这个包挂在最显眼的地方。



向迎,20岁,患有白化病和中度视力障碍,跟着师傅做盲人按摩已有5年。向迎所在的按摩店租赁在十八梯厚池街,小有名气,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老客户逐渐搬走,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他们希望能在繁华地段找个店面,继续维持这份利润微薄的生意。



王俊华,58岁,四川岳池县人。王俊华从老家来重庆,在医院做护工。每次来重庆找工,她都会在十八梯的女子旅店住上几天,一旦找到工作,便离开旅店,搬到医院附近的出租房。护工通常做不长久,所以,王俊半年来一次重庆,来时在十八梯住几天,走时也在这儿住几天。



曹贞蝉,47岁,重庆渝北石船人。曹贞蝉初到重庆,刚刚住进十八梯的这家女子旅馆。住下后,曹贞蝉将去劳务市场找工作。对于她这样的农村妇女们来说,只要要求不高,找一份工作很容易,



唐贤德,53岁,在十八梯的重庆热工仪表厂工作。唐贤德在仪表厂工作了34年,这34年都在这个小厂房中度过。这个厂也是十八梯片区最后一家尚在生产的企业。在十八梯即将拆迁之际,唐贤德和这个拥有几十人的小厂即将面临一个选择——在其他地方把厂办下去,还是就此分钱散伙?



易淑芸,81岁,天主教徒。易淑芸是原山城针织厂职工,1951年就在十八梯居住。1986年,易淑芸成为一名天主教徒,每天生活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做学习圣经。易淑芸称,她愿意在十八梯拆迁之后,把补偿的房产留给女儿和孙女后,到养老院生活。女儿则在其他地方买了套新房,想把母亲接过去。到那时,易淑芸也就搬离十八梯了。



张小妹,8岁,住在自家的房子里。她酷爱拉丁舞,曾经获得舞蹈比赛的一等奖。由于一家5口都住在一起,张小妹只能在狭窄的楼道练舞。她希望有一天能搬进一个宽敞的新家,有一块地方容得下自己和舞伴一起跳舞。



余海,48岁,原来是金属材料公司的工人。2000年下岗后,他就以摆地摊为生。余海住的地方是原来单位的礼堂,被分割成大大小小十多个房间作为职工宿舍。这里最多的时候住了几十口人,现在搬的搬,拆的拆,就剩下余海一个人留了下来。



张元正,64岁。张元正从小便住在十八梯,如今他和老婆、80多岁的老母亲依然住在十八梯。张元正右眼视力不好,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听收音机。



冯玉珍,78岁。1978年,为给老伴治病,冯玉珍卖掉了解放碑的房子。老伴去世后,冯玉珍开始了她的“漂泊”生涯,四处租住。2000年,她住进了敬老院,但由于肠胃一直有病,经常大小便失禁,她觉得影响了别人的生活,又搬了出来。2009年,冯玉珍换了三个住处,最后落脚到了十八梯。这个布娃娃,是她唯一的伴。


十八梯棚户区,外人眼中的重庆“贫民窟”,距离解放碑商业区仅一街之隔。从重庆“母城”到城市“毒瘤”,十八梯被重庆速度远远抛在后面。2010年,十八梯拆迁改造工程启动,摄影师王远凌深入十八梯,记录下这些城市底层居民的面孔。(2011年11月,凭借《十八梯》,王远凌获得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新摄影大奖。)





周云舫,男,91岁,原五金公司职工;张君香,女,71岁,原街道会计。老两口50年代起就住在十八梯商业局(现商社电器)职工宿舍。老两口称,这幢楼刚修好的时候非常漂亮,如今却变得十分残旧。近几年,随着原住民逐渐搬走,租赁户增加,除了老两口外,已没人再关心这楼。





王安茶,46岁,茶馆老板。1984年,茶馆开业,老板是王安茶的母亲。如今,王安茶便成了老板。20多年间,茶钱从最初的1分2分涨到了1块5毛,茶客却还是来来去去的这些老顾客,就连茶具茶杯也都基本没换过。





李奇志,54岁,重庆垫江人。李草药在十八梯开草药馆已有9年,开出了名气,所以人们都叫他“李草药”。他性格内向,每天除了看病就是看医书。草药馆能顺利经营,一方面靠他的医术,更多还是靠他老婆的打点。





陈素华,101岁,在十八梯居住超过70年,是改造片区里唯一的百岁老人。老人身体一直很好,但一次起身上厕所的时候摔伤了。伤病之后,老人每天只能坐在藤椅上,一动不动。





何绍章,81岁,还俗方丈,常年住在“圆门山庄”旅馆。1948年到1989年,何绍章在峨眉山当僧人,一直做到了该庙住持方丈。60岁那年,亲人变故,他决定还俗下山。何绍章来到十八梯,住在临时的旅馆里,后来干脆在旅馆外搭了个小窝棚,3块钱一天,也算安了家。但对于喜欢四处喝茶访友的他来说,这不过是个睡觉的地方。





任毅,地铁公司轻轨项目水电工。任毅不想住工棚,想有个相对私密的空间,于是在十八梯的一间旅馆住下了,5元钱一天。任毅习惯穿着干净的工作服和皮鞋,他觉得自己比那些穿破旧解放鞋的人看上去要体面。在十八梯,小旅馆多多如牛毛,形式也是多种多样,价格不等,但不会超过十元一晚。





王小梅,24岁,民营服装厂女工。王小梅在这个服装厂工作了快5年,如今已是4岁孩子的母亲。十八梯即将拆迁,服装厂还没找到新厂房,暂时停产了。王小梅面临着“半失业”的状态,每天只能在无所事事中等待着。





韩雪,19岁,贵州六盘水人,在十八梯外附近的一个发廊做小工。韩雪与男友及另一对情侣合租了一套房,每月租金600元,比外面便宜了不少。随着十八梯的拆迁,租赁合同期满之后,韩雪又要为找住处而奔波。因为出了十八梯,就很难再找到这样便宜的房子了。





何文林,64岁,低保户,与弟弟一起住在十八梯的公房中。虽然有老婆孩子,但基本上都没有跟他住在一起。由于房屋位置造成的常年潮湿,与大部分上年纪的居民一样,何文林患有严重的风湿。因此,何文林每天只能坐在家里,保持着一个固定的姿势。





唐立中(男),重庆人;唐冶香(女),广西人。两人在广东打工认识后,放弃了在广东相对优厚的待遇,回到重庆发展。2010年7月30日,他们举行了婚礼,新房是临时找的平房。尽管婚礼在十八梯举行,但小两口称,这仅仅是为了圆一个父母们“在老家办婚礼”的梦,等有钱了,他们会搬到条件更好的新房里生活。





黄峻凯,3岁。爸爸妈妈都在外面打工,1岁多从农村来到十八梯跟奶奶一起居住。由于还没到上幼儿园的年龄,黄峻凯每天只能在巷子里跑来跑去。大人们爱逗这个孩子,但一旦打起了麻将,就再没有人跟他玩了。





郑金林,45岁,住在十八梯厚池街的公房里。郑金林2岁就患上小儿麻痹症,母亲早年丧夫,为带大四个孩子,不得不卖血持家,根本无钱给郑金林看病。如今母亲老了,郑金林则承担起家庭杂事,白天出去捡垃圾,同时兼顾煮饭和洗衣服。郑金林希望一直能陪在母亲身边。





徐岚,62岁,原重庆电焊钳厂工人。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她搬到了现在这个32平方米的房子里。这一住,就住到了孙女参加工作。徐岚退休后,每天的生活就是跟家里的吉娃娃狗玩耍,做饭,然后等着丈夫、女儿、孙女回家吃饭。在听说十八梯要改造的时候,个性安静的徐岚曾对着电视台的摄像机,激动地哭诉着十八梯居住环境的恶劣。





王秀英,72岁。王秀英在十八梯临街的一幢老楼上住了26年,家里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是捡来的。但王秀英爱美,最近她捡到一个挎包,每天都把这个包挂在最显眼的地方。





向迎,20岁,患有白化病和中度视力障碍,跟着师傅做盲人按摩已有5年。向迎所在的按摩店租赁在十八梯厚池街,小有名气,但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再加上老客户逐渐搬走,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他们希望能在繁华地段找个店面,继续维持这份利润微薄的生意。





王俊华,58岁,四川岳池县人。王俊华从老家来重庆,在医院做护工。每次来重庆找工,她都会在十八梯的女子旅店住上几天,一旦找到工作,便离开旅店,搬到医院附近的出租房。护工通常做不长久,所以,王俊半年来一次重庆,来时在十八梯住几天,走时也在这儿住几天。





曹贞蝉,47岁,重庆渝北石船人。曹贞蝉初到重庆,刚刚住进十八梯的这家女子旅馆。住下后,曹贞蝉将去劳务市场找工作。对于她这样的农村妇女们来说,只要要求不高,找一份工作很容易,





唐贤德,53岁,在十八梯的重庆热工仪表厂工作。唐贤德在仪表厂工作了34年,这34年都在这个小厂房中度过。这个厂也是十八梯片区最后一家尚在生产的企业。在十八梯即将拆迁之际,唐贤德和这个拥有几十人的小厂即将面临一个选择——在其他地方把厂办下去,还是就此分钱散伙?





易淑芸,81岁,天主教徒。易淑芸是原山城针织厂职工,1951年就在十八梯居住。1986年,易淑芸成为一名天主教徒,每天生活最主要的内容就是做学习圣经。易淑芸称,她愿意在十八梯拆迁之后,把补偿的房产留给女儿和孙女后,到养老院生活。女儿则在其他地方买了套新房,想把母亲接过去。到那时,易淑芸也就搬离十八梯了。





张小妹,8岁,住在自家的房子里。她酷爱拉丁舞,曾经获得舞蹈比赛的一等奖。由于一家5口都住在一起,张小妹只能在狭窄的楼道练舞。她希望有一天能搬进一个宽敞的新家,有一块地方容得下自己和舞伴一起跳舞。





余海,48岁,原来是金属材料公司的工人。2000年下岗后,他就以摆地摊为生。余海住的地方是原来单位的礼堂,被分割成大大小小十多个房间作为职工宿舍。这里最多的时候住了几十口人,现在搬的搬,拆的拆,就剩下余海一个人留了下来。





张元正,64岁。张元正从小便住在十八梯,如今他和老婆、80多岁的老母亲依然住在十八梯。张元正右眼视力不好,每天最大的爱好就是听收音机。





冯玉珍,78岁。1978年,为给老伴治病,冯玉珍卖掉了解放碑的房子。老伴去世后,冯玉珍开始了她的“漂泊”生涯,四处租住。2000年,她住进了敬老院,但由于肠胃一直有病,经常大小便失禁,她觉得影响了别人的生活,又搬了出来。2009年,冯玉珍换了三个住处,最后落脚到了十八梯。这个布娃娃,是她唯一的伴。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1-11-23 08:20
这种摆拍的片子,没什么可说的,看看而已。

换个手法拍,你就会觉得人人都很幸福。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3 08:26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1-23 08:20
这种摆拍的片子,没什么可说的,看看而已。

换个手法拍,你就会觉得人人都很幸福。 ...

这些人群,我确实难觉得幸福,多是孤老残病。

其实我们小时候就是在这样地方长大的,老城区也就好点罢了。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3 08:29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1-23 08:20
这种摆拍的片子,没什么可说的,看看而已。

换个手法拍,你就会觉得人人都很幸福。 ...

起事这些人应该不算赤贫,拆迁后会有补偿,但恐怕拆迁的钱用完了,那就真是赤贫了。窝居里面砸死的老太太一家就是这样。
作者: 赫然    时间: 2011-11-23 08:58
穷人翻身等拆迁。。。。
好日子马上就到了。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1-11-23 09:23
梦晓半生 发表于 2011-11-23 08:26
这些人群,我确实难觉得幸福,多是孤老残病。

其实我们小时候就是在这样地方长大的,老城区也就好点罢了 ...

我只是很反感这种拍摄手法。好像这些人孤苦伶仃整天水深火热似的。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1-11-23 09:25
梦晓半生 发表于 2011-11-23 08:29
起事这些人应该不算赤贫,拆迁后会有补偿,但恐怕拆迁的钱用完了,那就真是赤贫了。窝居里面砸死的老太太 ...

这套照片里已经说了有补偿房。没说有没有补偿款。

比如那个天主教徒老太太。
作者: 空气精灵    时间: 2011-11-23 09:48
太明显的摆拍了。太假!就这还得摄影大奖!切!
作者: 魔术师    时间: 2011-11-23 10:31
虽然是摆拍,但至少还有人来拍、有人关心,这比某些地方政府不闻不问强多了。


作者: 旅途愉快    时间: 2011-11-23 10:32
这组新闻昨天看到了。。

的确太惨了~~~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3 12:15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1-23 09:23
我只是很反感这种拍摄手法。好像这些人孤苦伶仃整天水深火热似的。

这没啥,你什么时候见到小胖那样的脸拍照片能赢摄影奖?能赢得肯定是纵横交错,充满岁月伤痕的脸。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3 12:17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1-23 09:25
这套照片里已经说了有补偿房。没说有没有补偿款。

比如那个天主教徒老太太。 ...

我主要是说拆迁完了,把赔款用完了(还得住不是),就真正赤贫了。

当然这里面比如那农村出来租住的就是根本的赤贫了。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3 12:20
魔术师 发表于 2011-11-23 10:31
虽然是摆拍,但至少还有人来拍、有人关心,这比某些地方政府不闻不问强多了。

...

不觉得惨,觉得真实。表现阴暗面不可怕,可能让人不舒服,把阴暗面都扫进垃圾堆才可怕,抓着阴暗面上纲上线也令人讨厌。

Let the facts be just the facts.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3 12:21
旅途愉快 发表于 2011-11-23 10:32
这组新闻昨天看到了。。

的确太惨了~~~

不觉得呀,这就是真正的社会,哪里都会有,多少而已,是否得到足够照顾而已。
作者: 荆棘探兴    时间: 2011-11-23 12:35
基本上都是老人,儿女呢。。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1-11-23 13:59
梦晓半生 发表于 2011-11-23 12:17
我主要是说拆迁完了,把赔款用完了(还得住不是),就真正赤贫了。

当然这里面比如那农村出来租住的就是 ...

也不一定。

网上搜了一下,首先这个拆迁是九成住户同意的。其次,似乎业主在这里居住的并不多。第三、还没有搜到补偿额度。但是从介绍看,似乎不仅仅有补偿房,还有补偿款。比如天主教老太太,她子女新买了房,说明她住在这里并不是没有地方住。

外来务工租住户,实际上不能算是十八梯拆迁的失利者。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1-11-23 14:00
梦晓半生 发表于 2011-11-23 12:20
不觉得惨,觉得真实。表现阴暗面不可怕,可能让人不舒服,把阴暗面都扫进垃圾堆才可怕,抓着阴暗面上纲上 ...

这种片子,拍摄的时候摄影师会要求对象不要笑,有的可能还会做一些“动员”,反正只要达到目的就行了。

所以我一直很反感这种片子。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1-11-23 14:01
梦晓半生 发表于 2011-11-23 12:15
这没啥,你什么时候见到小胖那样的脸拍照片能赢摄影奖?能赢得肯定是纵横交错,充满岁月伤痕的脸。 ...

什么小胖?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1-11-23 14:02
梦晓半生 发表于 2011-11-23 12:15
这没啥,你什么时候见到小胖那样的脸拍照片能赢摄影奖?能赢得肯定是纵横交错,充满岁月伤痕的脸。 ...

是的。有一次看荷赛的评奖照片,满地都是布满皱纹的、饱经沧桑的脸。要选出个优秀还真的是不容易呢。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3 14:06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1-23 13:59
也不一定。

网上搜了一下,首先这个拆迁是九成住户同意的。其次,似乎业主在这里居住的并不多。第三、还 ...

其实这种旧楼拆了好,危楼而且又脏又乱。

外来户当然是失利者,不会有更便宜的房租了,不过不能因此而留着。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3 14:10
荆棘探兴 发表于 2011-11-23 12:35
基本上都是老人,儿女呢。。

觉得还是孤寡多,不愿跟儿女住或者儿女不孝的可能性不大。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1-11-23 14:14
网络小胖啊,现在结婚了,不过老婆也胖,呵呵。


呵呵,那一定要祝福了。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3 14:25
荆棘探兴 发表于 2011-11-23 12:35
基本上都是老人,儿女呢。。

如果真是老人孩子多,那跟其他穷国充满年轻人正好是好的对比,年轻人穷无所事事可是罪案的根源之一。
作者: Zico    时间: 2011-11-23 16:30
我觉的这组照片挺好的,我跟这种地方住过,基本上就这感觉。平民窟里欢乐有没有?肯定也有,但是跟高档小区里的欢乐还不是一个意思,单独跟平民窟里拍一组欢乐的,还是会带出那个感觉

像这么大面积的拍摄,要想传达摄影师的主观感受,除了摆拍也没什么别的好办法,抓拍也一样,抓一堆然后再慢慢挑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3 16:58
Zico 发表于 2011-11-23 16:30
我觉的这组照片挺好的,我跟这种地方住过,基本上就这感觉。平民窟里欢乐有没有?肯定也有,但是跟高档小区 ...

老实说,我一点都不觉得高档小区有何欢乐,反而老死不相往来。国内国外都一样。

我最怀念的日子,恰恰是这种住旧区的时候,穷但却是美好的。当然,今天再穷恐怕就没有美好这回事了。
作者: Zico    时间: 2011-11-23 17:13
是啊,原来小时候都住这样的,也没觉得有啥不好,每天都觉得挺欢乐的

现在这样的旧区总有种被时代抛弃的感觉
作者: XYZX    时间: 2011-11-23 21:58
梦晓半生 发表于 2011-11-23 16:58
老实说,我一点都不觉得高档小区有何欢乐,反而老死不相往来。国内国外都一样。

我最怀念的日子,恰恰是 ...

不患寡患不均。但没人能重新回到计划经济时代了。
作者: 二郎神    时间: 2011-11-23 22:36
这种地方,我少年时也住过,国家要有一项铁的政策:拆迁必须要安顿好被拆迁者的一切生活工作问题。因为你政府的所谓的发展,政绩,所有因拆迁获得的利益,是建立在别人生活破碎的基础上的。

别人若因你政府的行为,受到损害,政府就该全面的解决别人的困难,别人的诉求。否则这些行为和匪盗有什么两样?有些人说这些是上面的政策没有落实好,百姓管你这些屁事,没落实好你就把你的利益拿出来分给大家。若不这样做,所有要下台的政客,大家都可以有合理的理由打劫他,暗算他。而不必有任何道德上的罪恶感,因为这些行为都是一种合理的拿回。

没错,你一个失业者,一个失去家园在外游荡的闲人,你有非常合理的理由,去打劫WYS-----这种将要下台高官的子女。在你人生的任何岁月,你都可以去向他们索回被他们掠夺的财富,允许用暴力的方式。
作者: skylark    时间: 2011-11-23 22:45
本帖最后由 skylark 于 2011-11-23 22:45 编辑

这组照片除了第一张和第三张 其他的要不看不见被照的人的目光 要不就是目光呆滞 让人感觉阴郁 看不见未来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4 02:54
二郎神 发表于 2011-11-23 22:36
这种地方,我少年时也住过,国家要有一项铁的政策:拆迁必须要安顿好被拆迁者的一切生活工作问题。因为你政 ...

这个雷人了点。

记得80年代拆迁不容易,一般都落实得可以。我们单位的新住宅,原来的住户占了3层,楼下还给原来做生意的继续做生意。

后来据说就不行了,只赔钱不安排住,赔的钱也不是真正的地段价值,近几年有所好转,价钱听说合理了。但估计只是大城市,中小城市天高皇帝远,要怎么黑心怎么来。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4 02:56
DuskBird 发表于 2011-11-23 19:01
关键是看上去孤独。拍个老茶馆热热闹闹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

主要是大家都不在外面逛,根本就没有“街道”,“街坊”。

我去过人气旺的职工住宅群,还是差很远,现在到底安全远远比不上户口制度严格的时候。
作者: 糊里糊涂    时间: 2011-11-24 03:17
梦晓半生 发表于 2011-11-23 08:26
这些人群,我确实难觉得幸福,多是孤老残病。

其实我们小时候就是在这样地方长大的,老城区也就好点罢了 ...

支持。

普遍来说,大脑正常的成年人要幸福,起码要解决基本吃穿住医养老问题,而且不能和社会平均水平差别太大。不然啥都没法说了。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1-11-24 04:58
本帖最后由 草蜢 于 2011-11-24 05:02 编辑

俺小时候在重庆住滴环境也和这差不多啊。 说实话这比美国这地段的黑哥们儿们住的Ghetto好多了。

所谓““贫民窟”距离解放碑商业区仅一街之隔,芝加哥的黄金地段和臭名昭著的Cabrini–Green黑人Ghetto也就一街之隔。不同的是,在重庆,至少你不用担心你的生命安全。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4 05:26
草蜢 发表于 2011-11-24 04:58
俺小时候在重庆住滴环境也和这差不多啊。 说实话这比美国这地段的黑哥们儿们住的Ghetto好多了。

所谓““ ...

重庆黑帮出奇的利害啊,居然敢动东北银。

你不是浙江长大的吗?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1-11-24 05:40
梦晓半生 发表于 2011-11-24 05:26
重庆黑帮出奇的利害啊,居然敢动东北银。

你不是浙江长大的吗?

重庆崽儿嘛,没办法,生下来就厉害。 谁说俺是浙江长大滴。俺老爸是浙江人, 但俺从小都是土生土长滴重庆崽儿。
作者: 定风波    时间: 2011-11-24 11:52
梦晓半生 发表于 2011-11-23 12:17
我主要是说拆迁完了,把赔款用完了(还得住不是),就真正赤贫了。

当然这里面比如那农村出来租住的就是 ...

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那些没机会被拆迁的悲惨的人呢?为什么不多关注关注?他们这地方是贫民窟,但贫民绝对不是产权所有人,这些人拆迁前有房屋出租收入,拆迁后有拆迁款,这能叫惨吗?脑残阿。 真正贫的是租住在这里的流民,惨的也是他们。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4 13:20
定风波 发表于 2011-11-24 11:52
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那些没机会被拆迁的悲惨的人呢?为什么不多关注关注?他们这地方是贫民窟,但贫民 ...

咳,这要看能拿多少,拆迁对于那些不依赖拆迁房的人是一笔意外财,对于穷人来说,十几平方就算能换几十万,一样要担心以后咋办。

再说要是以为真能指望市中心价格几万就拿几万,那就太天真了。起码各个城市都不一样,在广州亲戚里面拿着很大拆迁面积的不乏其人,也不必等着那钱用,大家都等着,有的等了20几年。到底谁被拆了个不亦乐乎,出来亮亮让我们看看多幸福好不?是否惨不是想象出来的。
作者: 定风波    时间: 2011-11-24 14:31
梦晓半生 发表于 2011-11-24 13:20
咳,这要看能拿多少,拆迁对于那些不依赖拆迁房的人是一笔意外财,对于穷人来说,十几平方就算能换几十万 ...

这个嘛,我们这有实际的例子,农村,一个院子,五间房子那种给60万现金+一套拆迁房,有的闹得哭爹喊娘的,但更多的是觉得还不错。对于穷人来说似乎更合算,因为本来就不容易挣钱,不客气的说有些如果不拆迁一辈子都住不上新房子。对于不急于用钱的人才不合算呢,因为他们把拆迁当做交易里面的强制兑换出场,本来要看涨呢,拆迁了就享受不到以后的收益了,但不依赖拆迁的人怎么说也算不上惨吧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4 15:25
本帖最后由 梦晓半生 于 2011-11-24 15:26 编辑
定风波 发表于 2011-11-24 14:31
这个嘛,我们这有实际的例子,农村,一个院子,五间房子那种给60万现金+一套拆迁房,有的闹得哭爹喊娘的 ...


农村的拆迁户怎么跟市里面只有十几平方的比?

这也不是新鲜事了,央视都有不少报道,放假回国的时候看到的。
作者: 定风波    时间: 2011-11-24 15:36
梦晓半生 发表于 2011-11-24 15:25
农村的拆迁户怎么跟市里面只有十几平方的比?

这也不是新鲜事了,央视都有不少报道,放假回国的时候看到 ...

城市和农村不同,因为城市里面有社会保障,国家管呢,农村的都愿意的多何况城市呢?我不觉得那些城市的拆迁户可怜,但我尊重并支持他们的正当利益诉求。如果过分渲染这种悲情简直是在犯罪,真正苦,真正惨,被人忽略的人怎么办?用不太恰当的话说分赃不均最容易出事情,但有赃可分就已经很幸福了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1-11-24 16:39
本帖最后由 四处张望 于 2011-11-24 16:41 编辑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1-23 09:23
我只是很反感这种拍摄手法。好像这些人孤苦伶仃整天水深火热似的。


就是不喜欢作假,或者说为了某种倾向作假吧。
还有一种可能,我想起以前和我爸看新闻联播,说起受访的农民专门穿好衣服,我记得是有人嘲笑这种摆拍行为,但我们都理解。
不知道外国人怎样,中国人应该骨子里都是想把好东西给人看,是一种文化传统?或者就是所谓的爱面子。
这种故意悲惨的摄影,也许就是和我们的传统相悖。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1-11-24 16:48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1-11-24 16:39
就是不喜欢作假,或者说为了某种倾向作假吧。
还有一种可能,我想起以前和我爸看新闻联播,说起受访的农 ...

那倒不是。

受访农民穿件好衣服,不一定是新闻联播要求的,有时候仅仅是农民觉得上电视了穿的太差会被笑话。中国人还是讲究“得体”的。

我不喜欢主帖这种手法,是因为太假。而且完全是学外国的,一点新鲜的都没有。如果是我上大学的时候可能会喜欢,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看得太多了,就反感了。
作者: 空气精灵    时间: 2011-11-24 17:05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1-24 16:48
那倒不是。

受访农民穿件好衣服,不一定是新闻联播要求的,有时候仅仅是农民觉得上电视了穿的太差会被笑 ...

我的感觉就是拍摄者想勾起人们的猎奇心理,就仿佛有人喜欢把清代的小脚拿出去给洋大人看是一样的。

也曾见过城市里的贫困线以下居民的照片,虽然地片同样的狭小,但明显不是摆拍,或悲或喜或无奈,都是自然流露的生活。

故意摆出一幅悲惨状来拍摄,本身就是一种媚俗(找不到合适的词)?

再补充一句,这只是摄影者去参加摄影比赛的作品,其实和政府拆迁之类的都没半点关系。
作者: 奉孝    时间: 2011-11-24 17:36
我倒不觉得这样生活有多苦。

穷人自有穷人的快乐,甚至可能比富人更满足。

重庆果真出美女!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1-11-24 17:44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1-24 16:48
那倒不是。

受访农民穿件好衣服,不一定是新闻联播要求的,有时候仅仅是农民觉得上电视了穿的太差会被笑 ...

我的观点和你一模一样,回复那里少了几个字...
我们都理解应该是农民自发的行为,是我们可能也会这样。
作者: 诸葛坚强    时间: 2011-11-24 17:48
在魔都的黄埔,卢湾一样拍的出这样的片子。或者说中国任何的一个城市都拍的出,角度问题而已。同样是这批人,换个记者就可能是满面笑颜。
作者: 辛常诚    时间: 2011-11-24 18:13
给弱者以尊严,给强者以机会
作者: 辛常诚    时间: 2011-11-24 18:14
梦晓半生 发表于 2011-11-23 16:58
老实说,我一点都不觉得高档小区有何欢乐,反而老死不相往来。国内国外都一样。

我最怀念的日子,恰恰是 ...

教主原来也经历过平常人的生活
作者: 瓦片儿匠    时间: 2011-11-24 22:38
看这个片子让我想起张艺谋早年拍的电影
其实重庆这两年还可以了,不管渝州牧如何折腾,但普通百姓受益还是不少的(当然也付出一些了代价,这个有空再说)
就拿拆迁而言,一般都有还建房或者补偿,执行的还算到位,我们单位一度还盛行去买待拆迁的房子呢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5 01:47
辛常诚 发表于 2011-11-24 18:14
教主原来也经历过平常人的生活

教主吃苦可一点都不必普通城市孩子少。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5 01:52
定风波 发表于 2011-11-24 15:36
城市和农村不同,因为城市里面有社会保障,国家管呢,农村的都愿意的多何况城市呢?我不觉得那些城市的拆 ...

拍个片片而已,怎样才叫不可怜?

农村和城市赤贫面临的问题不太一样。在农村地多,很少落到没房子住,就算没吃的也不会没地方住。而城市人这却是很实在的问题,要地方住就得花不少钱,然后水电供应,饭菜全都要用钱,就连树根也没地方你刨去。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5 01:57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1-11-24 17:05
我的感觉就是拍摄者想勾起人们的猎奇心理,就仿佛有人喜欢把清代的小脚拿出去给洋大人看是一样的。

也曾 ...

那是否这些人拍照应该穿个大红衣服,欢天喜地的摆个样子才能让你们觉得给力?

这不是他们的真实生活,那他们的生活应该照如何?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5 01:59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1-24 16:48
那倒不是。

受访农民穿件好衣服,不一定是新闻联播要求的,有时候仅仅是农民觉得上电视了穿的太差会被笑 ...

那是否把最好的衣服,最开心的笑脸体现出来,那就是真实?到底什么是真实?

中国人拍照甚至拍电影都目无表情是出了名的。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1-11-25 08:44
梦晓半生 发表于 2011-11-25 01:59
那是否把最好的衣服,最开心的笑脸体现出来,那就是真实?到底什么是真实?

中国人拍照甚至拍电影都目无 ...

一个人有开心的时候,也有伤心的时候。这个就叫做真实。

比如这套图片里面那个跳舞的小姑娘。她那个年纪,哪儿有那么多想法啊。你看她的眼神,明显是摄影师让摆出来的。
作者: 草蜢    时间: 2011-11-25 08:56
瓦片儿匠 发表于 2011-11-24 22:38
看这个片子让我想起张艺谋早年拍的电影
其实重庆这两年还可以了,不管渝州牧如何折腾,但普通百姓受益还是 ...

还不快说!
作者: 空气精灵    时间: 2011-11-25 09:33
梦晓半生 发表于 2011-11-25 01:57
那是否这些人拍照应该穿个大红衣服,欢天喜地的摆个样子才能让你们觉得给力?

这不是他们的真实 ...

请注意我的原话:
也曾见过城市里的贫困线以下居民的照片,虽然地片同样的狭小,但明显不是摆拍,或悲或喜或无奈,都是自然流露的生活。

谁说要做出欢天喜地的样子了?!摆拍<>做出欢喜状!同样,悲苦状<>不是摆拍!

要找个例子,很简单:


这只是随便找了个上海浦东拆迁前的普通百姓生活。可这就是自然。不是摆拍!但是不是就可以说他们的生活很好了?
作者: 飞马萧    时间: 2011-11-25 23:27
我没觉得照片阴郁

旁注也说了,大部分人已搬离,很多人是租住的,拆了这一片,很难有更便宜的地方住了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6 02:16
本帖最后由 梦晓半生 于 2011-11-26 02:21 编辑
空气精灵 发表于 2011-11-25 09:33
请注意我的原话:

谁说要做出欢天喜地的样子了?!摆拍做出欢喜状!同样,悲苦状不是摆拍!


我没有说过你说的话是什么,我主要问的是,你认为怎样的表情才叫真实,你给我个看不到表情的侧面照叫做真实?

摆拍有人不喜欢,但人拍照有多少不叫摆拍?怎么拍的是低层的人就这么多人有意见?有意见的人会对开心的摆拍有同样的意见吗?

我只想知道这一点。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6 02:39
本帖最后由 梦晓半生 于 2011-11-26 02:46 编辑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1-25 08:44
一个人有开心的时候,也有伤心的时候。这个就叫做真实。

比如这套图片里面那个跳舞的小姑娘。她那个年纪 ...


这个我可不知道了,我看都没有什么表情。

我想很多人是因为看了压抑,所以不喜欢,而不是真实与否。

看看穷并快乐着的人,如何?











谁说穷人不开心?看看穷人穷得多开心!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6 02:49
飞马萧 发表于 2011-11-25 23:27
我没觉得照片阴郁

旁注也说了,大部分人已搬离,很多人是租住的,拆了这一片,很难有更便宜的地方住了

我只觉得大多是目无表情,一般不情愿被拍照的表情。
作者: Zico    时间: 2011-11-26 13:24
我觉得被拍的乐意,拍摄的乐意就行了,各花入各眼,大家各拍各的,都是传达自己内心感受,人家心里就那个感受,至于摆拍抓拍都无所谓,欢乐还是悲惨可以商量着来

抓拍欢乐的一面可以,抓拍悲惨的一面可以,摆拍出欢乐的一面也可以,那么摆拍出悲惨的一面,有什么不可以的?

是不能摆拍还是不能悲惨?还是说不能即摆拍同时又悲惨?
作者: 小糊    时间: 2011-11-26 23:46
我觉得这算不上贫民窟啊,姐毕业的时候连这样的贫民窟都没的住,都是很普通的人,普通的生活,每个城市都有的状况罢了,不管怎样,拆迁之后会有新房或者补偿(文中没说),也不是没有容身之地,还是有未来的。
至于摄影师的表现手法,有点怪怪的,因为片子里的部分人完全有理由开心啊,为啥还都那么难过,拉长了脸。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1-27 04:21
小糊 发表于 2011-11-26 23:46
我觉得这算不上贫民窟啊,姐毕业的时候连这样的贫民窟都没的住,都是很普通的人,普通的生活,每个城市都有 ...

争论了这么久就因为他们看起来都不开心,觉得很无聊。

我们没必要想当然,当照片看看就是了,老实说我没啥看表情,因为不忍看。

但看到那环境,看看他们的处境,早已了然。我们为什么要假设他们身缠万贯,假装不开心,或者假设什么其他的呢?中国人现在还很穷,有穷人不开心,这应该很简单的事情,不对吗?有个摆拍把他们的忧愁表现出来,如果说这不是真实的,那他们的欢笑难道又是真实的?事实上生活中谁都有喜怒哀乐,表现哪一种都可以。

所以我说他们都目无表情,行了吧?
作者: 小糊    时间: 2011-11-27 10:47
梦晓半生 发表于 2011-11-27 04:21
争论了这么久就因为他们看起来都不开心,觉得很无聊。

我们没必要想当然,当照片看看就是了,老实说我没 ...

有道理,不管怎样,会越来越好的
作者: 樱木花道    时间: 2011-11-27 21:24
挺好看的 挺真实的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2-6 03:57
梦晓半生 发表于 2011-11-24 02:54
这个雷人了点。

记得80年代拆迁不容易,一般都落实得可以。我们单位的新住宅,原来的住户占了3层,楼下 ...

我们当年就是中心地段啊,还挺让人自豪的,全市没几幢这么新的房子。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1-12-6 20:42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1-23 08:20
这种摆拍的片子,没什么可说的,看看而已。

换个手法拍,你就会觉得人人都很幸福。 ...

      猫元帅,我十分强烈的反对你对此组照片的评价,我觉得你应该反思一下你的观点,是不是已经容不得一点反对意见了。我们可以反对那些别有用心的对中国的评价,但是把任何的反映中国困难平民的文章都认为是别有用心,那更是极端错误的。
      是的,将其命名为山城“贫民窟”确实有点过,但并没有什么十分的错误吧。这个地方让我想起我童年时居住的地方,实际上,在十几年前,我家居住的环境也和这个并没有太大区别。与那些“三通”的新小区相比,这里可能有上水,但没有下水,共用厕所,这里居住的都是中低收入者,他们生活确实十分艰难。
      当然,人都是乐观的,即便是在这种环境下,即便大家都没有工作,只有几百元低保,但仍然会打麻将或者打牌,仍然会去娱乐,但,并不意味着,这些人的生活不艰难。
      即便中国现在富了,即便中国只有5%的人象这样生活,那也有几千万人生活于这样的境地,难道这几千万人就可以被无视吗?难道反映他们生活的照片都是给中国摸黑吗,难道评价一下他们恶劣环境说一声“贫民窟”就是给中国摸黑吗?
      可是他们的困境是现实存在的,即便拆迁了,他们狭小的居住面积也换不来大房子。可以说,拆迁只能让他们在表面上有个好的居住环境,但是他们的生活一样困苦。难道你不知道,在城市里,拆迁高楼的居住环境吗?十分的恶劣,因为无人交物业费,无人交电梯费,你可以说不交钱的人是活该(其实我也经常这么说),但是有很多人确实交不起,所以不过几年,安置拆迁的高楼会如同他们的老贫民窟,甚至还不如以前的环境。
      我们的生活都比较优越,我们可以在爱坛上网,讲风花雪夜,可以忘却生活的艰难。但是如果我们就将中国认为是我们日常所见的这个样子,有意识地无视中国还普遍存在的贫困,甚至将那些底层视为社会污点,觉得他们的命运是自找,甚至把那些人当作“瘪三”。你想想,我们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请原谅我的冒犯,但是我确实觉得,你对这些照片的评价让我很难接受。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1-12-6 21:02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1-12-6 21:07 编辑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1-23 08:20
这种摆拍的片子,没什么可说的,看看而已。

换个手法拍,你就会觉得人人都很幸福。 ...


     还有些话,不吐不快。
     在我父母的单位,曾经有八千几乎同一年龄段的职工,现在他们都步入了老年。作为曾经辉煌过的建筑公司,在2000年左右却陷入困境,现在更是已经破产重组。当时的生计十分艰难,退休职工们几次堵住单位门口的公路,要求发工资。职工们都住在单位大院自盖的楼里,那些楼八十年代盖的,已经十分陈旧,上层漏水就会将下层弄得脏乱不堪。如果我给你们看父母旧家的照片,你们会发现,甚至还不如这照片里的平房。
     我和姐姐在这里写文谈天,只说了我们在学校的传奇,却并没有说隐藏在背后的故事。我们年级在初中时总共有十二个班,每个班有50多人,到高中时有4个班,每个班50多人,其它的分流到职业高中,然后到高三时分出文理班,理科分出快慢班,快班只有30多个人,也只有这些人有机会上大学,而这30多个人加文科班,最后总共只有不到20人考上中专以上的学校。600多人最终能够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也就是这么一点。
      我和姐姐曾经谈过,我们是典型的“知识改变命运”的例子。如果不是我们考上大学,那么我们的境遇不会比这组照片里的人好多少。实际上,现在父母单位的大部分家庭,都是依靠1000、2000多元的退休金过日子,甚至还要养那些下岗在家的儿女,生活的艰难,让我们后怕,也让我们感到幸运,同时为父母感到幸运。
      这样的人家,在城市中实在是太多了,也许,我们无法改变他们的命运,也许,我们认为国家也没有能力改变他们的命运。但是,我们不能就去说,那些表现他们生活细节的镜头,那些令我们心痛和心虚的照片,那些愿意深入棚户区去探询高楼背后故事的人,就是别有用心。
      如果我们都这样思维,也许我们的国家根本就不会有什么颜色革命的机会,因为来自下层的狂暴就能将这个社会撕的粉碎。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1-12-6 21:41
唉,要是慢慢回复又要长篇大论了。我再简单说一遍我的观点。

1、这组照片的摄影师采用了很陈旧的手法和观念。2、他并没有如实的反映十八街居民的实际生活情况。3、他干涉对象。4、这种东西看多了,就能看出真和假来。

远的不说,本来活蹦乱跳的小孩子让他拍成那样,你觉得真实么?

我好像从来没说过摄影师“别有用心”吧?我好像从来没说过这组照片给“中国抹黑吧”?我从第一个回帖开始就说“我不喜欢这种手法”。后面也说我讨厌这些摄影师的嘴脸。可曾有任何一点涉及其它?我说过这些是假的吗?

我不想把现代摄影史和艺术史复述一遍。如果你愿意,我推荐你看看1998年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黑镜头》。记住,那是1998年出版的,那里面的照片更早。

你知道纪实摄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你能相信在2011年,模仿布勒松作品的照片居然能上中国的报纸头版吗?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照片上一定要有一个模糊的人影吗?

前几年,雅虎中国的首页上有一个占用四分之一页面的广告。选用了一个有酒糟鼻子的女人。你知道为什么要选用一个有酒糟鼻子的女人吗?

把以上搞清楚了,你就知道我为什么讨厌这组作品了。

最后说一句。你对这组照片感同身受是你的权利。但是请记住,你以前不知道这个事情,不是政府故意隐瞒,也不是缺乏有良心的摄影师来告诉你,仅仅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

为什么周思聪是人文关怀的良知,而陈丹青不过是个跳梁小丑?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1-12-6 21:53
河蚌 发表于 2011-12-6 21:02
还有些话,不吐不快。
     在我父母的单位,曾经有八千几乎同一年龄段的职工,现在他们都步入了老 ...

我上大学之前在一家合资四星级饭店当保安。那个时候,所有的中国人都看不起我们,无论是土生的、还是海龟的、还是拿了外国护照的。拿外国护照的说我们是中国人,海龟的说我们是狗,土生的说我们是二狗。

底层?你以为下岗职工就算是底层啦?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1-12-6 22:18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2-6 21:53
我上大学之前在一家合资四星级饭店当保安。那个时候,所有的中国人都看不起我们,无论是土生的、还是海龟 ...
这种摆拍的片子,没什么可说的,看看而已。
换个手法拍,你就会觉得人人都很幸福。
我只是很反感这种拍摄手法。好像这些人孤苦伶仃整天水深火热似的。
也不一定。
网上搜了一下,首先这个拆迁是九成住户同意的。其次,似乎业主在这里居住的并不多。第三、还没有搜到补偿额度。但是从介绍看,似乎不仅仅有补偿房,还有补偿款。比如天主教老太太,她子女新买了房,说明她住在这里并不是没有地方住。
外来务工租住户,实际上不能算是十八梯拆迁的失利者。
这种片子,拍摄的时候摄影师会要求对象不要笑,有的可能还会做一些“动员”,反正只要达到目的就行了。
所以我一直很反感这种片子。
我不喜欢主帖这种手法,是因为太假。而且完全是学外国的,一点新鲜的都没有。如果是我上大学的时候可能会喜欢,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看得太多了,就反感了。
一个人有开心的时候,也有伤心的时候。这个就叫做真实。
比如这套图片里面那个跳舞的小姑娘。她那个年纪,哪儿有那么多想法啊。你看她的眼神,明显是摄影师让摆出来的。

这些都是你前后的评价,当然也许还漏了几个。
为什么我想说,我强烈反对你的评价。
因为在你的整体评价中,你首先的评价,是摆拍,说换个手法拍,就是幸福的。说反感,说这种拍摄法,好象这些人孤苦伶仃整天水深火热似的。然后说,都有拆迁补偿,而外来租房者不算拆迁的失利者。然后说太假,说学外国,说小姑娘不应该是那个样子。
是的,你没有直接说摄像者别有用心,但是你的整体说法给我的印象就是说的这个。
我只是想说,这些人是真实存在的,这一组照片让许多人感到震动,即便是我这样曾经生活在这种环境的人也一样。就因为他们没有笑,所以你就认为假。
什么是底层,下岗职工不算,因为他们还有房子,还有个身份,租房子的不算,因为他们虽然住在那儿,但并不是原生在那儿的人。那按照这个逻辑,什么是底层?
请原谅我用激烈的语态,但是我觉得这是个原则问题,虽然这里是一个闲谈的只谈风月的所在,本来不应该贴这些让人心堵的照片,但是,如果看到这些照片,就下意识的反感,这就有些太与社会脱离了。
其实这组照片已经流传很广,你可以看一下别的网站的评价。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1-12-6 22:25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2-6 21:41
唉,要是慢慢回复又要长篇大论了。我再简单说一遍我的观点。

1、这组照片的摄影师采用了很陈旧的手法和观 ...

我以前知道这些事情,我现在也知道这些事情,我感动,是因为,从来没有一个摄影师,用过这么多精力拍摄了这么多人的群像。
算了,不讨论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2-7 01:28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2-6 21:41
唉,要是慢慢回复又要长篇大论了。我再简单说一遍我的观点。

1、这组照片的摄影师采用了很陈旧的手法和观 ...

嗨,看来这是破坏和谐贴,但赚了钱还是不想放弃的。元帅写这么长的贴子,得有心情慢慢琢磨学习,大家都保持镇定镇定,哈。

以后还是慢慢回比较适合我。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2-7 01:29
河蚌 发表于 2011-12-6 22:25
我以前知道这些事情,我现在也知道这些事情,我感动,是因为,从来没有一个摄影师,用过这么多精力拍摄了 ...

应该分成很多贴慢慢讨论。

不过不要伤和气,所以先搁置争议,待后再争议。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2-7 04:51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2-6 21:53
我上大学之前在一家合资四星级饭店当保安。那个时候,所有的中国人都看不起我们,无论是土生的、还是海龟 ...

四星级饭店保安绝对比下岗职工高一点儿。

我一哥们也在勤工俭学时候干过这样的工作,说起抓鸡来你一定也有故事。

不少人勤工俭学时候其实干过麦当劳之类,绝对也比保安差,不是大家不想干保安,是不够资格。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2-7 05:42
猫元帅 发表于 2011-12-6 21:41
唉,要是慢慢回复又要长篇大论了。我再简单说一遍我的观点。

1、这组照片的摄影师采用了很陈旧的手法和观 ...
1、这组照片的摄影师采用了很陈旧的手法和观念。2、他并没有如实的反映十八街居民的实际生活情况。3、他干涉对象。4、这种东西看多了,就能看出真和假来。

远的不说,本来活蹦乱跳的小孩子让他拍成那样,你觉得真实么?

我好像从来没说过摄影师“别有用心”吧?我好像从来没说过这组照片给“中国抹黑吧”?我从第一个回帖开始就说“我不喜欢这种手法”。后面也说我讨厌这些摄影师的嘴脸。可曾有任何一点涉及其它?我说过这些是假的吗?


别生气,慢慢来哈。

1。摄影并没有陈旧观念手法的限制,就算陈旧,也无不可。老实说什么叫陈旧拍摄观念,我没搞清楚。
2、这个真让人摸不着头脑,各位谁是十八街居民给说说,这帮混蛋是否背着咱吃香的喝辣的,转个脸来这么个丧门星样。开个玩笑哈,我不敢断定他们到底生活如何,我只看到照片中的生活,或许我被骗了,那也得给个真正的十八街生活照给我看看那。那个玩小车的小孩我并不觉得他是个可怜样,他是众人中最开心的一个。那个女孩我觉得是目无表情,两个小孩都象抓拍。

3。这个我真的搞不懂,你我也是拍照的,谁这么大本事干涉?意思是要我摆个苦脸?是给了钱的?老实说我要是不高兴,勉强摆笑脸远比装个苦脸容易。(事实上我都不知道我装苦脸有没有人看出是苦脸)
4。只能说很多人都看不出来。

另外提一下,我觉得最重要让人压抑的一点,是灯光的选择,这倒可能是有意的。用强光再桑气的脸都不让人觉得多惨,而阴暗的灯光下再开心的笑容都减半,因为看不清楚。

但话说回来,这也是根本点,就算作者有意体现他们生活的苦,也无不可呀。同样,如果体现他们生活中的快乐,比如老人在健身打麻将,小孩在玩游戏,难道就是真实的?其实不过是不同角度而已。

生活中本有酸甜苦辣,有意体现哪一种都可以,不过有一点,体现甜远没有其他滋味受艺术评选注意,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常态。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2-7 08:57
河蚌 发表于 2011-12-6 22:18
这些都是你前后的评价,当然也许还漏了几个。
为什么我想说,我强烈反对你的评价。
因为在你的整体评价 ...

反感,认为假,和认为真实,认可,都是观看者的权力嘛。

不过我打个酱油贴个照片的,也觉得这样的指责好象我也心有不轨的样子,所以得认真认真。具体的说,贴这个不是表明我的态度,是因为我在打酱油!那么拍照的家伙到底是啥态度,我们也不应该揣测呀。而且再退一步讲,就算他就为了体现底层这种无奈,这也没啥,我保证有一个这么表现悲哀无奈的,就有十个表现开心进取的,那又为何要不爽这样做的呢,权当一看客吧,喜欢叫个好,不喜欢说难受,不喜欢,什么都好,不必好像中国有穷人,拆迁户里很多是无奈绝望的穷人这个事实都是脑残才会如此认为,那可真让人哭笑不得了(不是说猫哈),我们好像还是倒数的穷国么。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2-7 09:09
来来来,给大家消消气,美国穷人:


看看大叔这忧郁的眼光,就不说他刚吃了个汉堡了。


王八膏子你装什么装?在加州这房子地价怎么也值30万那,虽然那是5年前的事情。


注意,这些人其实都有饭吃,这不,他们在领呢。


你丫吃这么胖还TMD说自己是穷人?!


美国穷苦儿童在幸福的享受政府给与的免费午餐。


看看,多广阔的游戏空间,多幸福的美国穷孩子。


有时候,美国穷人也喜欢串串门,打个牌什么的,还有免费公寓作为过夜娱乐场所。


这个?我考!麦菲也装穷人!救济真是太好了,象他这么有钱的都装穷人拿福利。
作者: 重庆老牛    时间: 2011-12-7 11:23
本帖最后由 cqln 于 2011-12-7 11:24 编辑

今年国庆我也正好去了十八梯,一会儿发几张照片给大家看看。

另外,不在重庆的人请不要对重庆的事情发表评论,不管是好还是坏,因为隔靴搔痒,毫无意义。
作者: 梦晓半生    时间: 2011-12-7 11:48
标题: 等待等待。。。{:187:}
本帖最后由 梦晓半生 于 2011-12-7 11:53 编辑
cqln 发表于 2011-12-7 11:23
今年国庆我也正好去了十八梯,一会儿发几张照片给大家看看。

另外,不在重庆的人请不要对重庆的事情发表评 ...


不过不在重庆当然可以对重庆发表评论啦,否则比如你们老自己表扬美美漂亮,有时候也有必要泼泼冷水。

另外这十八梯有啥好去的?不是天津那样卖麻花出名了嘛?
作者: 重庆老牛    时间: 2011-12-7 12:14
梦晓半生 发表于 2011-12-7 11:48
不过不在重庆当然可以对重庆发表评论啦,否则比如你们老自己表扬美美漂亮,有时候也有必要泼泼冷水。{:19 ...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7593-1-1.html
作者: admin    时间: 2011-12-21 23:17
网站三项重要规定,请所有成员严格遵守
http://www.aswetalk.org/bbs/foru ... =8220&fromuid=1

根据网站新颁布的规定一,以后公开版面不允许单纯的时事讨论贴,因此请将此帖尽快发到自己的日志中,期限到2012年1月31日,届时本版所有时事贴将会被永久删除。时事分类也将会被取消。

谢谢合作。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