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为什么说中国想复制美国煤改气的成功并不容易i [打印本页]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2 23:32
标题: 为什么说中国想复制美国煤改气的成功并不容易i
这个话题是由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的,纪录片中提出了中国应该更多使用天然气来替代煤炭作为主要工业能源(发电)。这个大方向原本不算错,比较于其他“绿色”能源,天然气虽然仍然是化石能源,也仍然排二氧化碳,但天然气燃烧后几乎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而硫化物或者颗粒的产量非常少,这个对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一定会有大帮助的。

但是除了片子中指出这个大方向比较合理,也特别契合了国家最近两年的能源政策,片中的几乎所有的具体说明都是外行之言,甚至有误导成分在里面。这里发这个帖子,是想通过讨论的方式尽可能把这个问题说明白。

另外,也看到网站有批驳柴静的纪录片的文章,比如说nightcat转发这篇http://weibo.com/p/1001603815746579906310,虽然文章中有很多地方对纪录片的指责是不错的,比如说文章指出了纪录片中把天然油气地质储量与商业可开采量混淆的荒谬之处,但是这篇文章另一方面也严重夸大了页岩气开采的环境隐患,把还没有定论的东西当作事实并断言页岩气开采造成的水资源危害比空气污染还严重。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也暴露出作者本身并不是真正有过页岩气开采行业经验的,恐怕多是从网络上获得的信息,为辩而辩亦不可取。

网络上,媒体上充斥着真真假假的信息,如果大家不能理性地,综合地看待工业发展与环境保护这个问题,那我觉得全民搞环保这个群众运动还是不发起为好,否则会带来更多问题。

能源结构调整是不可能一句两句说清楚的,长篇大论的科普需要费时费力准备,效果也不见得比一问一答形式更好。所以还是大家一起自由讨论比较好。

由于这篇日志是由纪录片和nightcat的日志引起的,所有就把相关的回贴发在这里作为引子。
========================================================================

美国地质条件与中国非常不同, 美国的页岩开采成功经验在中国复制困难重重,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柴静的片子里的关于气代煤的观点没有一句是内行话。但是你日志这篇文章也走向另一个极端了,页岩气开采的环境隐患控制是比较容易的,你这篇日志的作者应该也不是真正搞过页岩气的。其实页岩气基本只有美国公司在搞,哪怕是国内搞石油的也谈不上真正的操作经验。即便国内真的开放页岩油区,也不可能就立竿见影解决问题。

所谓美国天然气公司多,那是因为美国是土地私有的,地下矿藏也是私有的(具体买房会有合同限定),这样只要有钱任何人都可以投资油田,买两口油气井玩玩是很容易的,还有这样的专门网站整的就跟买房地产似的。买了油井,直接花三百多美金注册个公司,就可以成为一家天然气(油)公司了,这种公司非常多。会有专门的能源公司来运油或者通过管道并网卖气。这个前提是土地矿藏私有化,这个世界上据我所知只有美国是如此的。连欧洲国家都不是的。

但是,这么多家天然气/油公司其实对行业来说仅仅是个数字,什么引导行业创新之类的跟他们是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的。他们就是相当于买个印钞机,他们也不关心开采这些细节。现在最先进最创新的开采技术都是掌握在非常少数的几家油服公司。在行业发展早期,自由竞争会带来活力,会促进创新,但是大浪淘沙,等到行业步如成熟期,一定是大公司,更有财力的公司更具有创新能力,因为创新不是人海战术可以搞定的,那是靠金钱投入以及依靠受过系统科学训练并有产品经验的人才能搞出来的。油气开采使用的工具都是比较特殊的,他需要挑战的是不同的地质状况,是高温高压的极端条件,所有这些不可能期待仅仅靠自由竞争就可以发明创造出来,是要靠反复试验,经验积累以及科学管理的。

时间有限,先写这些,以后会不断跟帖补充新的内容进来。大家有问题请提。
作者: nightcat    时间: 2015-3-3 00:58
涨姿势,谢谢不爱解惑!

作者: 中华如龙    时间: 2015-3-3 01:03
感谢老爱的介绍
专业人做评述就是好

但这事的本质就是某国找个狗腿让它做个打断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打手
就像当年日本全面侵华一样,一个发展崛起的中国不符合美国的利益
一个不按旧秩序桎梏的国家会让顶层的剥削者坠落

中国的gdp不应当再增长才是这件事的潜台词。。。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3-3 01:58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5-3-2 13:14 编辑
中华如龙 发表于 2015-3-2 12:03
感谢老爱的介绍
专业人做评述就是好


gdp 增长不应该用环境完全失控为代价。中国前面就是一心要发展,环保完全是置若罔闻,走向一个极端。这是在寅吃卯粮,断送中国发展潜力。我可以容忍在发展初期,降低环保标准来实现发展,并每过几年修订一些标准来逐步提高环保标准。但用发展的名义放任环境破坏于不顾,还美其名曰不可避免,那就是扯淡了。

中国的环境已经危在旦夕。空气质量已经奔溃了,水和土壤的崩溃也快了。如果这三样都完蛋了,还在说什么黑手打断中国工业化,真正地笑死人了。
作者: 洗心    时间: 2015-3-3 02:17
和专家确认一下, 中国和美国页岩气资源地质条件很不一样吧?  隐约记得说是美国大多是一千米甚至几百米就有油,而且是地质稳定区;中国(比如已开发的重庆地区)需要打三千米。 是这样的吗?

还在网上听到有人说现在因为页岩气国家有补贴,于是不少常规天然气也改头换面号称是页岩气了。不知真假。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3 03:15
洗心 发表于 2015-3-2 12:17
和专家确认一下, 中国和美国页岩气资源地质条件很不一样吧?  隐约记得说是美国大多是一千米甚至几百米就 ...

美国确实页岩油气藏相对深度要浅一些,一千多米比较普遍,更深的两三千也很多,几百米的罕见。中国埋藏深达3000米也是事实,确实是对开采很不利的因素,因为埋藏深地层压力大这样钻井和压裂的难度都增加很多。

不过说的地质条件差别,埋藏深度只是其一。更大的难点在于,美国页岩岩石本身更像千层饼,层间是富含天然裂隙的,附着上面的自由气体分子就多,这样一压裂,天然裂缝里的气跑出来,产量就容易上来。这种岩石成分上看是clay比较少。

但是国内虽然页岩很丰富,可是大部分是陆相,都是clay含量很高的,孔隙率更低,也无天然裂缝,那就意味着采用与美国同样的开采技术,产量也很难提高。因此中国页岩气开采难度是要高于美国的,甚至给美国最有经验的公司来做,也不是能够轻松搞定的,开采方案必须进一步优化。即便产出来,成本自然高很多。

至于说常规天然气改头换面号称页岩气这事儿我不清楚。

常规天然气与页岩气从化学成分上来说是一种气,唯一不同的就是开采方式。所以如果国家补贴页岩气是按气来补贴(比如说补贴下游的天然气公司)的话,那这个规则有不合理的成分,或许直接补贴上游的开采公司,甚至具体到井,可能会避免骗补贴问题。但政策这东西有时候也不能因噎废食,而国人确实擅长钻政策空子。

我还听说过的另一版本是把井打开然后封口憋气,等检查的来了,开口,那一时刻的产量会比较高,但这些都是道听途说无法证实。


作者: 四处乱晃    时间: 2015-3-3 03:27
涨知识。
不过以下那个说法有误。
天然气燃烧后几乎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产生硫化物或者颗粒,这个对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一定会有大帮助的。

这是说的sweet gas, 就是干净的天然气,不含硫,井口的处理装置也简单得多。
如果是sour gas, 就是含硫的,而且是含硫化氢,剧毒。必须在井口就开始脱硫,否则传输和运输都有安全风险。而且脱出来的硫怎么处理也是要考虑的。这种气井口生产也有很多安全风险。
在北美,天然气足够用,所以很多时候,开采出来一测是含硫化氢,他们就把井口阀门一关,不生产了。转去生产非含硫的天然气。但在中国这种缺能源的国家,有的用就偷笑了,哪还能挑三拣四的?几年前四川开县的井口事故,就是sour gas 井喷,造成周围农民200多人丧生。
说实在话,石油和石化生产真不是女神上嘴皮碰下嘴皮就可以敲定的。有和没有各有各的问题。除非女神想过钻木取火的日子。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3 03:35
Sichuluanhuang 发表于 2015-3-2 13:27
涨知识。
不过以下那个说法有误。

谢谢补充,也需要这样的补充。

我对中国油气开采行业具体细节不很清楚,也确实对国情民情缺乏了解,所以希望大家多多参与讨论提供信息。
作者: 四处乱晃    时间: 2015-3-3 03:57
本帖最后由 Sichuluanhuang 于 2015-3-3 04:00 编辑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3 03:15
美国确实页岩油气藏相对深度要浅一些,一千多米比较普遍,更深的两三千也很多,几百米的罕见。中国埋藏深 ...


我认为应该要澄清一下页岩气的名词概念。
其实,比较严格的说法,应该是传统天然气对应非传统天然气的概念,最大的区别可能就是开采过程中的压裂环节。如果我的理解有误请指正。
而非传统天然气有好几种,页岩气,致密气和煤层气。北美储量产量最多的都是页岩气,所以大家都只用页岩气这个词来代替非传统天然气。实际是不准确的。
楼主说的中国的页岩气有很多clay,我认为这是致密气的一种,而不是页岩气。中国的非传统天然气储量,可能致密气是最多的一种,页岩气也有。北美的页岩气区块可能是一大片整块的页岩,一个压裂点压裂出很多裂缝,所以气的产量高。而中国,致密气不说了,楼主说得很清楚,就算是页岩气,如果地下页岩是碎片化的,一个压裂点估计就压裂了一小片页岩,断裂开的周围其他页岩未必能受压裂开,那么气量就有限。相较于压裂的高成本,这点起估计塞牙缝也有困难。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3-3 04:19
现在有说法说美国的页岩气开采导致地震增多,有没有这回事?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3 04:28
Sichuluanhuang 发表于 2015-3-2 13:57
我认为应该要澄清一下页岩气的名词概念。
其实,比较严格的说法,应该是传统天然气对应非传统天然气的概 ...


致密气是指存在于孔隙率比较低的砂岩中的,页岩气就是存在于页岩中,孔隙率则更低,两者都同样需要压裂,页岩也对技术要求更高些,需水更多些,成本也相对更高些。因为我上文是回洗心的关于页岩开采的事情所以专门说的是页岩。

记录片中提到国内天然气含量,当然是包括常规天然气,以及非常规的页岩气,致密气以及煤层气。

你说国内是致密气为主,这个需要核实一下。但四川/重庆和新疆肯定是页岩啦。你说提clay就是认为是致密气。这个对于页岩来说,clay content也是重要的指标,clay-rich的页岩韧性比较大,不容易”破碎“,压裂后也多是单一裂缝而不容易形成网状裂缝(见下图)。。。

[attach]57370[/attach]

这是要进行学术探讨的节奏么?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5-3-3 04:39
Sichuluanhuang 发表于 2015-3-3 03:27
涨知识。
不过以下那个说法有误。

即使是干净的天然气也是含硫的,一般在几个ppm量级,管输天然气硫含量也不可能降低了,因为需要添加这个数量级的硫醇增加味道。

这个硫含量折合到汽油上大约相当于欧四标准。比目前的煤炭那是清洁太多了。但是大量集中燃烧的总硫仍然是问题。而且氮氧化物排放也不少。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3-3 04:48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2 15:28
致密气是指存在于孔隙率比较低的砂岩中的,页岩气就是存在于页岩中,孔隙率则更低,两者都同样需要压裂, ...

哈哈,要转版了。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3 05:17
冰蚁 发表于 2015-3-2 14:19
现在有说法说美国的页岩气开采导致地震增多,有没有这回事?


可测地震增多了并不奇怪,不仅页岩气开采, 常规石油开采,钻探都会导致可测地震增多,但是都是用精密仪器测量的,离灾害级别的差很多量级呢。

此外,个人观点:而且地震即便是微震这东西也应该需要长时间的测量进行统计意义上的分析才能确定关联性,页岩气开采了十年,从地震关联性角度讲,还不应该到可以下结论的时候。
作者: 四处乱晃    时间: 2015-3-3 06:21
这是要进行学术探讨的节奏么?

那是不行的。地下的东西额不懂,都是道听途说。
作者: 洗心    时间: 2015-3-3 06:53
冰蚁 发表于 2015-3-3 04:19
现在有说法说美国的页岩气开采导致地震增多,有没有这回事?

美国已经开采的地方观测到是这样, 都是地质稳定的地方,从来只有二到三级的小地震,现在频率增加,幅度没增加。

这也是我比较担心的地方,中国页岩气储藏大多是地质不稳定的地方,后果如何, 只怕有经验的美国人都难预测。
作者: 黯影    时间: 2015-3-3 08:51
在中国,要竞争,就是拆分,例如现在的联通电信移动三家运营商格局。谁非要理解成个体户主导,又是何必呢
作者: sneer    时间: 2015-3-3 09:57
Sichuluanhuang 发表于 2015-3-3 03:27
涨知识。
不过以下那个说法有误。

嗯,确实如此。

相对来讲LNG来的天然气就清洁得多,因为在气田进行液化之前就需要做大量的处理。

天然气含硫很正常,比如里海地区的气井很多就高含硫。有些高含硫的气田开始发就会搞脱硫装置直接生产硫磺……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5-3-3 10:07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5-3-3 10:09 编辑
冰蚁 发表于 2015-3-3 01:58
gdp 增长不应该用环境完全失控为代价。中国前面就是一心要发展,环保完全是置若罔闻,走向一个极端。这是 ...

中国前面就是一心要发展,环保完全是置若罔闻

你认为你的这个结论是正确吗?你多长时间回国一次,你去过山西的临汾吗?你去过乌鲁木齐吗?去过鞍山、本溪吗?知道这些城市在八九十年代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吗?
环保,这十几年一直在做,可以说是大范围的在做,现在大家认可的观点是,环保在做,但是赶不上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污染发展的速度,甚至可以说,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在出现。

中国的环境已经危在旦夕。空气质量已经奔溃了,水和土壤的崩溃也快了。

还是一句话,回来看看,看看丘岭地区那些曾经光秃秃的山上长满了树,看看大平原上的农田林网建设,看看穷困山区如何退耕还林。

中国正在进行史上最大的工业化进程,有大工业自然就是现在解决不了的污染问题,但不能因为这个问题,就把环境治理的巨大成绩都抹杀掉。
其实反对这部片子的,都从来没有反对过环保,只是反对以环保之名废中国现代化进程之实,反对以环保之名就将中国所有的环保建设都全面抹杀之实。


作者: sneer    时间: 2015-3-3 10:09
洗心 发表于 2015-3-3 06:53
美国已经开采的地方观测到是这样, 都是地质稳定的地方,从来只有二到三级的小地震,现在频率增加,幅度 ...

大规模的压裂作业,是否可以认为是人为制造断裂带……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3-3 10:17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5-3-2 21:43 编辑
河蚌 发表于 2015-3-2 21:07
你认为你的这个结论是正确吗?你多长时间回国一次,你去过山西的临汾吗?你去过乌鲁木齐吗?去过鞍山、 ...


我凭什么说?我凭的是官方报告,不是什么感性认识。还有你说的这些是水土保持这些。现在的雾霾,土壤退化污染,水体污染也不是新问题。而是问题为了怕影响GDP一直拖着不下大力气解决积累的问题。

你可以自己去看看中国环保部发布的《2013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现在在等2014年的。
作者: 四处乱晃    时间: 2015-3-3 10:20
sneer 发表于 2015-3-3 09:57
嗯,确实如此。

相对来讲LNG来的天然气就清洁得多,因为在气田进行液化之前就需要做大量的处理。

LNG也是处理后的天然气啊!含硫天然气脱出来的硫还是要处理的。不能说LNG干净开采天然气就没污染了。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3 10:34
sneer 发表于 2015-3-2 20:09
大规模的压裂作业,是否可以认为是人为制造断裂带……


好吧,再多说几句。其实,压裂可能带来地震风险是被工业界认为微不足道的,行业对可能的环境隐患更多的关注其实还是对水资源的利用和相关工艺的操作安全问题。

根据IGU(International Gas Union相关报告(链接在下面)的详细分析数据表明,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有极小可能发生相对较小级别的地震。比如,报告中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共实施了超过25万次的水力压裂作业。仅有几例地震报告与水力压裂可能有关。英国有一次轻微级地震归于水力压裂;美国俄亥俄州有两起地震与废水地下灌注有关。虽然有震感,但未形成有形损失。而且这些地震与页岩气开发的关联度未经科学方法予以证实。

水力压裂诱发地震活动的强度通常比人类能够感觉到的强度水平低10万倍。此外,压裂设计中采用的建模、微地震裂缝测绘和倾斜仪分析可确定压裂是否成功和裂缝的生成方向,通过调节压裂施工过程,可将裂缝的生成控制在设计的范围内。


http://www.igu.org/sites/default/files/node-page-field_file/Shale%20Gas,%20The%20Facts%20about%20the%20Environmental%20Concerns%20June%202012.pdf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5-3-3 11:24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5-3-3 16:36 编辑
冰蚁 发表于 2015-3-3 10:17
我凭什么说?我凭的是官方报告,不是什么感性认识。还有你说的这些是水土保持这些。现在的雾霾,土壤退化 ...


呵呵,好一个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呀。可惜,现在的世界,媒体太发达了,千里之外的信息瞬间到了眼前,让普通人很容易产生焦点错觉,自以为知道天下事。实际上,普通人只是知道天下那些引人注意的焦点事件,却忘记了,焦点事件只是这世界中很小很小的部分,真正让这个世界可以运行的,是无数不被人注意的平淡的实事。
说白了,某个遥远的地方发生一个火灾或者出了一个食品安全事故,这都会引起不出门的秀才的注意,然后成为秀才们评说世界的由头,但是秀才们却从来都不会注意,自家的饭是谁给送来的,衣服是谁给织出来的,拉出的屎是谁给清理掉的。
要想知道中国怎么样,就回来看看,看着环境公报就认为中国环境如何如何,甚至下出你前面的那两个结论,那就只能无语了。前总理说过,任何的数据乘以13亿,都让人触目惊心,其实,任何的在960万平公里上搜集数据,都一样会让人觉得这事情已经到了丧心病狂,但实际是什么样,只有切身体会的人才知道。

我在大连就是身受环境污染之害的人。大连原来是以空气清新著称的,但从去年开始空气质量明显变差,甚至有几天达到400以上(天气预报标示为“空气有毒”),但我们还能怎么过,我们就能因为这个,就说,大连市你从来都没干过环境保护的事情?这公平吗?
大连在九十年代用了十几年时间关停并转了市内大多数污染企业,并将市内的重化工企业全都迁到了几十公里外的大孤山石化基地(与大连市隔海相望的半岛上),可以说当时的主要目标就是改善城市环境,毕竟大连是个旅游城市,需要优美的环境。虽然该迁的都迁了,但经济需要发展,在大孤山新上的石化产能超过了以往的百倍(包括那个著名的PX项目),同时城市面积扩展则有十倍以上,原来觉得十分偏远的大孤山现在已经与市区接上了。虽然这些新上的大型炼化项目的环保设施比以前的老厂(90年代去参观过大化,据说里面甚至还有五十年代的设备)强出不知道多少倍,但是架不住产能大呀。
大连两年十次石油火灾,造成海域大面积污染,这些在国内都是焦点事件。而这些事故实际上都发生在大孤山石化基地里,这个就很少外地人知道了。除了海域污染,其实大孤山基地的事故影响不到大连市,但就是因为媒体发达了,所以这样的事故就是众人皆知,而且在媒体焦点之下,基地里只要发生事故就会报道,然后就变成了轰动的两年十火灾。
可以说,城市变高了,人的视野也就开阔了。俺办公在十二层,一眼望过去就是海港,可以说风景很美,但最难受的,就是北方工业区始终是一层黑雾笼罩着天空,让人发愁,而且越是晴天越是明显。我不知道十几年前大连的天空是不是也是这个样子(因为那时没这么关心,也没在这么高处工作),只是知道,当时大连化工集团时不时就会排出废气,然后北半边大连市都能闻到。
经济发展了,大家自然想过更好的生活,所以,大连人听到PX有危险,就上街示威(我也去了),甚至当班的警察都不太管。但我觉得,这是良性互动,因为如果老百姓不去,那么资本家与政府绝对没有动力去管这方面,甚至可能将污染企业真的修到家门口。而正是因为对环境的关注,因为大孤山基地已经与市区相连,所以,大连市现在建设普湾新区石化基地,准备把大孤山基地的企业全都迁到普湾新区,这又是一个耗资千亿的项目,其中很大的推动力就是环保。
这样的事情,不单是大连,几乎是中国所有的重化工城市都同时进行。将这些事实摆出来,就可以看出你的那些结论是多么的不切实际。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3-3 12:03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5-3-2 23:06 编辑
河蚌 发表于 2015-3-2 22:24
呵呵,好一个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呀。可惜,现在的世界,媒体太发达了,千里之外的信息瞬间到了眼前, ...


讲了半天对中国的水,土情况一个字也没提到。

中国的土壤退化情况非常严重,不仅仅是污染。水体状况也令人担忧,长江生态系统崩溃。整体情况触目惊心。
作者: moletronic    时间: 2015-3-3 12:12
冰蚁 发表于 2015-3-3 12:03
讲了半天对中国的水,土情况一个字也没提到。

中国的土壤退化情况非常严重,不仅仅是污染。水体状况也令 ...

前些天西西河,马前卒写了个破坏江南水乡的帖子,里面很多人都出来说自己的观察,基本上是跟十几二十年前比,水、固体污染有改进,空气污染加重。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3-3 12:15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5-3-2 23:35 编辑
moletronic 发表于 2015-3-2 23:12
前些天西西河,马前卒写了个破坏江南水乡的帖子,里面很多人都出来说自己的观察,基本上是跟十几二十年前 ...


苏南好一点。苏南因为经济发展快,问题暴露早。当初太湖那个惨样,大家触动很大。所以从政府到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加强。另外,水乡小镇很多转向旅游也减轻了污染,并有了治理污染的需求。这属于收手快,治理早的。

苏北感觉不好。全国范围内的小化工,小钢厂,小水泥等等等污染严重,管理不给力。

PS 苏南的雾霾和北方可能不同。没有数据分析,不好说。
作者: 潘一刀    时间: 2015-3-3 12:31
家里有在Shell工作的,负责安全生产,包括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还有个朋友在斯伦贝谢工作,负责环境安全问题,具体就是哪出了环境问题赶紧去处理,并和当地政府交涉。他们都和我提到过页岩气开采对环境的风险。能不能请您具体讲讲这方面的知识。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3 12:38
潘一刀 发表于 2015-3-2 22:31
家里有在Shell工作的,负责安全生产,包括人员安全和环境安全。还有个朋友在斯伦贝谢工作,负责环境安全问 ...


这个应该他们更有发言权啊,他们是专门做HSE的,我讲最多只能是技术角度解释如何消除隐患,具体情况肯定还是他们更清楚。

我明天回贴着重讲我所了解的开采可能带来的环境安全问题吧。发现大家更关心这个。
作者: natasa    时间: 2015-3-3 12:54
河蚌 发表于 2015-3-3 11:24
呵呵,好一个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呀。可惜,现在的世界,媒体太发达了,千里之外的信息瞬间到了眼前, ...

本溪空气倒是比以前好了很多,原因不明。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3-3 12:55
本帖最后由 冰蚁 于 2015-3-2 23:58 编辑
河蚌 发表于 2015-3-2 22:24
呵呵,好一个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呀。可惜,现在的世界,媒体太发达了,千里之外的信息瞬间到了眼前, ...


对了,作为东北人,你真应该关心一下黑土地的情况。东北的黑土层已经快完蛋了,很薄了,就这么短短几十年的开垦,土壤退化相当严重,这还不算污染的。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5-3-3 13:08
冰蚁 发表于 2015-3-3 12:03
讲了半天对中国的水,土情况一个字也没提到。

中国的土壤退化情况非常严重,不仅仅是污染。水体状况也令 ...


国内前两年有一次全国范围的土壤污染情况调查,然后不公开。当时连普通的环境科学专业人士都拿不到数据。

不知道现在公开了多少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3-3 13:17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3 00:08
国内前两年有一次全国范围的土壤污染情况调查,然后不公开。当时连普通的环境科学专业人士都拿不到数据。 ...

全国范围内污染没公开数据。我记得以前看到过一个南京周围的污染。现在能公开讲得是水土流失,土壤退化,工农争地这些。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15-3-3 13:26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3 13:08
国内前两年有一次全国范围的土壤污染情况调查,然后不公开。当时连普通的环境科学专业人士都拿不到数据。 ...

全国不清楚,湖南这里因为是农业省,早5年就有迫切需求要求提高重金属含量容许值,到底提高了没有不清楚,只知道去年有一段广东禁止湖南大米......
具体要求放宽到什么标准,听说的啊:从日本标准放宽到美国标准
作者: 冰蚁    时间: 2015-3-3 13:45
常挨揍 发表于 2015-3-3 00:26
全国不清楚,湖南这里因为是农业省,早5年就有迫切需求要求提高重金属含量容许值,到底提高了没有不清楚 ...

那个是镉米事件。

不过南京周边比较惨。说是不适合种粮食,江心洲,八卦洲连果树都不建议种。污染太厉害了。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5-3-3 13:46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5-3-3 14:49 编辑
冰蚁 发表于 2015-3-3 12:55
对了,作为东北人,你真应该关心一下黑土地的情况。东北的黑土层已经快完蛋了,很薄了,就这么短短几十年 ...


你说,你这叫不叫转移话题。俺说你前面那两个结论有错,你就单拎出其中的一点中间的一部分来,其它的呢?
第一个,所谓中国只顾发展,完全不做环保,这条结论你能说明一下吗?
第二个,所谓空气崩溃,水和土崩溃?水土空气,大家从来没有否认,有污染的严重问题,但这些都需要综合着看,不但有工业污染,而且是生活污染,这本来就是现代文明的难题,可以说,要想解决,恐怕不但要去工业化还要去文明化(从飞机上看苏南水乡,那一块块人类村镇就如同绿色大自然上生出的牛皮藓)。中国很多地方的水土空气在变差,但并不是全部的地方,而且,有些所谓的崩溃有些根本不算是污染吧,甚至都与工业化没有关系。
就拿东北的黑土地变薄来说,这根本不是污染对吧,而是与传统农耕的关系更大吧。只要是种地,只要不休耕,土地肥力就会变薄(甚至休耕也会变薄),因为所谓黑土层,就是很多年植被生长枯死积累起来的。可以这么说,只要是种庄稼,就免不了土层变薄,免不了水土流失,相对而言,中国在农耕上是做的最好的(非洲等地还是刀耕火种呢)。你的意思是,那黑土地就不应该种庄稼吗?那可都是十八亿亩土地红线内的,不种地干什么,荒两年,中国荒得起吗?而即使是在这个水土流失方面,中国仍然做了很多的工作。
在我们老家(陕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那是真正的在做。小时候去时光光的山上,现在全是树,就象森林公园一样。县政府鼓励农转非,每亩地都有补贴,然后又鼓励住在大山深处的农民(大巴山深处的农民那才是真的苦)搬出来到县城附近来种地,不但有现成的房子,而且种地还有补贴,原来的那些地就完全退耕还林(大山里面根本不需要管,只要没人种,不到两年就变成林子了)。这些不是我老家特有的,中国几乎所有的中西部农村都是这样的。还有利用联合国基金做的沼气池项目,各家只要挖坑就行,由政府派队伍来安装设备。
上面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惠民措施,也是实实在在的环保措施。你要举例的,我估计各位坛友都能举出一大堆。而这些地区的环境的改善,很大原因就是拜中国的工业化所赐,正是因为工业化了,所以政府有钱了,就可以反过来贴补这些贫困地区,不但解决老百姓的生活问题,更解决环境问题。而象退耕还林,以前根本不可想象,不但因为没钱,更是因为老百姓不种地那就得饿死,而现在,各地开展的都很不错,原因就在于大批农业人口转工业了,农村人少了,自然也就不需要去种那些本来就没多少收益的地了。
今天中午和山西的同事一起吃饭,聊天时就谈起他家里的情况,他家就是山西最穷的地方(吕梁),说他们家乡现在根本不种小麦了,基本上都是种玉米,因为年轻人都觉得出去打个工赚的钱远比在家里种地强,而小麦太费功夫,地又不能荒着,就去种玉米了。这就是现在的农村,原来人多地少的矛盾基本上不存在了,于是原来几乎没解的环境问题也就解决了,而这一切都是拜工业化所赐。
再告诉你一个事情,造成中国雾霾有一个主因是农民烧桔杆。而农民烧桔杆,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现在农村缺少壮劳力,因此无法再象过去那样将桔杆扛回家,所以只能烧掉。桔杆以前用处很大,可以喂牲口还有做饭生火,农民可舍不得直接烧掉。而现在,正是因为煤普及了,沼气有了,所以不需要桔杆了,而与此相同的是,农民也不用砍树当柴火了,而这也同样造成农村生态的改善。

我想,说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大家,中国的环境问题很严重(甚至是十分严重),但现在这更多是发展中的问题。中国在环保上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而且有大家都能看到的成绩。如果抓住某一点,不看其它的,甚至是坐在家中拿着个报告,就将整个世界想的一片漆黑,那只能说是无病呻吟,最后贻笑大方。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5-3-3 14:00
冰蚁 发表于 2015-3-3 12:15
苏南好一点。苏南因为经济发展快,问题暴露早。当初太湖那个惨样,大家触动很大。所以从政府到居民的环保 ...

你自己也承认在中国在做环保了呀。
而且,苏南在工业化可一点没有收手,你去查沙钢、兴澄特钢,沿长江一线,张家口、江阴,这些经济十强县的经济,有多少是由这些重工业贡献的。大型工业集团化经营才是解决污染的正道。苏州、无锡,这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而这些城市,大家以为就是高科技以及轻工业,实际上,这两个城市都是大工业发展的典范。
苏北与苏南比,就在于苏南有许多特大型企业,所以,污染可以控制,而苏北,经济不发达,所以,很多被淘汰的小工厂就到了那边。说起污染,这个我们深有体会,我的南京同事,家是苏北金湖县的,就因为家附近有小化工厂,所以,村里面两年时间十余人得癌症。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5-3-3 16:12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3 13:08
国内前两年有一次全国范围的土壤污染情况调查,然后不公开。当时连普通的环境科学专业人士都拿不到数据。 ...


这个土壤普查去年又做了一回,结果还是不能公开。至少珠三角这里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如果公开了会让群众受惊的。

农检部门的人参与了调查,但是他们都看不到最终报告,只是知道触目惊心而已。


作者: 潘一刀    时间: 2015-3-3 16:33
冰蚁 发表于 2015-3-3 12:15
苏南好一点。苏南因为经济发展快,问题暴露早。当初太湖那个惨样,大家触动很大。所以从政府到居民的环保 ...

嗯,对苏北的情况深有同感。曾去过泰州的不锈钢生产基地,一个个钢厂林立。晚上开炉炼钢,方便偷排是公开的秘密。
作者: 删除失败    时间: 2015-3-3 16:37
冰蚁 发表于 2015-3-3 12:15
苏南好一点。苏南因为经济发展快,问题暴露早。当初太湖那个惨样,大家触动很大。所以从政府到居民的环保 ...

说到太湖,其实90年代水质就出问题了,2006年算是大爆发,之后开始重视管得严了,我碰到过一个无锡供应商因为污染排放不达标被勒令停产的。现在水质感觉比20年前还好一点。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5-3-3 18:40
今天和休斯顿的投资人开会,说对页岩气依然看好,但是天然气价格可能会长期维持低位,与油价进一步脱钩。

不过这哥们没说什么时候给钱,都忽悠我们一年多了只看见点毛毛雨。
作者: 大黑蚊子    时间: 2015-3-3 19:07
潘一刀 发表于 2015-3-3 16:33
嗯,对苏北的情况深有同感。曾去过泰州的不锈钢生产基地,一个个钢厂林立。晚上开炉炼钢,方便偷排是公开 ...

这个可能会有问题,应该不完全是偷排的压力

晚上开工,峰谷电价,要比白天便宜很多
作者: 黑JK    时间: 2015-3-4 00:01
柴的片子是阳谋~性质和全国此起彼伏干涉改革进程的事件一样~不过这个特殊点~糖衣炮弹~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5-3-4 00:40
刚刚直接问了柴静这个问题,她说指的不是页岩气。使用的数据来自国土资源部。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4 00:53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3 10:40
刚刚直接问了柴静这个问题,她说指的不是页岩气。使用的数据来自国土资源部。
...

什么数据?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4 00:54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3 10:40
刚刚直接问了柴静这个问题,她说指的不是页岩气。使用的数据来自国土资源部。
...

我妹说她数据问题啊,我说的是方案问题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5-3-4 01:05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4 00:54
我妹说她数据问题啊,我说的是方案问题

她给我看的数据,打算公开的。几个方面,一个是储量数据和储采比,一个是勘探成本,我在通过其他途径核实。

你也知道国内的储量数据和外面的不是一回事。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4 01:09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3 11:05
她给我看的数据,打算公开的。几个方面,一个是储量数据和储采比,一个是勘探成本,我在通过其他途径核实 ...

能给我看看么?我不觉得他数据有问题,是觉得他解读有问题,以及推论不靠谱,解决方案极糟糕,是我写这个帖子的初衷,但是要是有特详细的数据给我一份,个人有用ha ha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4 01:46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3 04:40
今天和休斯顿的投资人开会,说对页岩气依然看好,但是天然气价格可能会长期维持低位,与油价进一步脱钩。

...

整个行业在收缩在调整,大家都在cut budget,别指望他今年掏腰包了。
作者: 隧道    时间: 2015-3-4 01:52
潘一刀 发表于 2015-3-3 16:33
嗯,对苏北的情况深有同感。曾去过泰州的不锈钢生产基地,一个个钢厂林立。晚上开炉炼钢,方便偷排是公开 ...

确定?难道不锈钢的高炉和普通的不一样,不需要7*24运行?能随时关掉?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5-3-4 02:14
本帖最后由 橡树村 于 2015-3-4 10:45 编辑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4 01:09
能给我看看么?我不觉得他数据有问题,是觉得他解读有问题,以及推论不靠谱,解决方案极糟糕,是我写这个 ...


她直接给我的国土资源部给她的回复。我不方便拿出来。

我提出疑问了,等她进一步回复。

今天才发现竟然和她在同一个微信群。我都忘了什么时候进的这个群了。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4 02:35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3 12:14
她直接给我的国土资源部给她的回复。我不方便拿出来。核心论点是中国油气足够,因为两桶油自己没能力还不 ...

一个是储量数据和储采比,一个是勘探成本

这两个数据能说么?

没有说开采成本么?据我所了解,目前在做重庆页岩井成本是美国均值4倍,但是我是看新闻知道的,能否核实一下。
作者: 洗心    时间: 2015-3-4 03:09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4 02:14
她直接给我的国土资源部给她的回复。我不方便拿出来。核心论点是中国油气足够,因为两桶油自己没能力还不 ...

村长,数据或者她的回复能够和我在邮件里分享一下吗? 多谢了。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5-3-4 03:19
本帖最后由 橡树村 于 2015-3-4 03:21 编辑
洗心 发表于 2015-3-4 03:09
村长,数据或者她的回复能够和我在邮件里分享一下吗? 多谢了。


我核实了数据没问题。是解读的问题。不过她说解读来自国土资源部,看来对三桶油不满的人不少。

不方便给,她可能过几天就会发出来。我私下批过了,她仍然公开的话我会公开我的回复。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5-3-4 03:21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4 02:35
一个是储量数据和储采比,一个是勘探成本

这两个数据能说么?

也没提页岩气的成本。

提到了三桶油勘探成本是北美的两倍多。

其实国内天然气价这么高,四倍也是可以接受的。
作者: 四处乱晃    时间: 2015-3-4 03:42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4 02:14
她直接给我的国土资源部给她的回复。我不方便拿出来。核心论点是中国油气足够,因为两桶油自己没能力还不 ...

她核心论点是中国油气足够,因为两桶油自己没能力还不让别人干所以才不出来这么多。

不太相信这个。如果是真的,我只能怀疑国土资源不有人想卖资源了。我这么想是有原因的。
从朋友那里听说过国内页岩气钻井的成本相当的高,但目前为止,并没有高产的页岩气井。中国标志性的第一口真正的页岩气井,据说产量才3-5万方一天(具体数据记不清了)。这还是立了里程碑的。而国际大公司在中国的页岩气开采也是远远不够成本。可笑的是,我有一次在茶馆里,听隔壁的人吹嘘,他的老板是民营企业家,跟发改委关系不一般的铁,能从发改委拿到页岩气的地云云。当时是页岩气炒的最火的时候。试想一下,有几个民营企业家能从自己口袋里掏出几千万上亿的资金,钻一个不知道结果的气井?一个可能是这是个愣头青,铁了心想赌而且赌输的可能性很大。另一个可能就是这是个聪明人,靠关系囤积土地,在页岩气炒作高峰时,把土地卖给真正有实力开采的一方,比如中石油中石化,这么一兜,多么符合市场经济,但国家的钱又分到几个私人手里。只是中国的页岩气开采热潮退的超乎想像的快,如果真有人拿到地,不知道现在赚还是亏。
所以柴女神的数据准不准确不care,我对鼓吹国企私有化保持高度警惕,这意味这国有资产的流失。当然,流失到我这里,我双手双脚赞成。 如果不是流失到我这里,我会很生气。
作者: 洗心    时间: 2015-3-4 03:50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3 18:40
今天和休斯顿的投资人开会,说对页岩气依然看好,但是天然气价格可能会长期维持低位,与油价进一步脱钩。

...

既然天然气价格可能会长期维持低位,为啥还看好啊?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5-3-4 03:51
Sichuluanhuang 发表于 2015-3-4 03:42
不太相信这个。如果是真的,我只能怀疑国土资源不有人想卖资源了。我这么想是有原因的。
从朋友那里听说 ...

你别说,我还真认识私企打井的,不过是在非洲的华人企业在非洲找的地块。这个不需要自己掏多少钱,只要拿到地块,走好手续,国内的几家油气公司都会有兴趣掏钱打井。

当然在国内是另外一回事。

但是我在国内还真遇到过自称拿到地块找人投资打井的,似乎说是赔了算你的,赚了两家分。当时我一个朋友拉着我去看是不是靠谱,我直接说最好躲远点。但是人家也能忽悠到人的。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5-3-4 03:54
洗心 发表于 2015-3-4 03:50
既然天然气价格可能会长期维持低位,为啥还看好啊?

低价也能赚钱呀。当然会比现在的价格好。

我做GTL的,气有差价越大越好。
作者: 四处乱晃    时间: 2015-3-4 04:00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4 03:51
你别说,我还真认识私企打井的,不过是在非洲的华人企业在非洲找的地块。这个不需要自己掏多少钱,只要拿 ...

国外很多自己打井的。国外很多土地的租约由政府拿出来投标,并公布一些基本地址数据。如果是地质出身的可以根据这些数据估计是否有资源有产量。然后根据这个可能性去投标。当然,估计产量和实际产量是有差别的,实际产量高就赚了,反之就亏。我有朋友就做这个的。但没听说大规模开采页岩气的,多半是传统油气井。因为压裂真的是技术资金都要求很高的。国外的页岩气风险投资也是要用非常高的高手加入。试想国内的民企,哪里能有这个信息,资金和技术?信息或许可以从国企和发改委国资部买,那跟行贿没两样。其他两样呢?最大的可能还是上面的官员又要求国企再把资源买回去。
作者: 潘一刀    时间: 2015-3-4 09:06
隧道 发表于 2015-3-4 01:52
确定?难道不锈钢的高炉和普通的不一样,不需要7*24运行?能随时关掉?

停炉的问题是钢水凝固。小钢厂用电炉的多,用电炉时,若钢水凝固,再重新通电可以把钢水熔化,但是也相应的增加生产成本。
作者: 隧道    时间: 2015-3-4 11:36
Sichuluanhuang 发表于 2015-3-4 03:42
不太相信这个。如果是真的,我只能怀疑国土资源不有人想卖资源了。我这么想是有原因的。
从朋友那里听说 ...

前几年矿产市场好的时候,私人开矿的多了,以房地产公司为主。当然赔得很多。
这几年矿产市场不好了,而且那些私人矿老板也赔出经验了,收敛,谨慎了很多。
算来算去,其实和房地产差不多,都是政府占便宜,毕竟人家是裁判员。

作者: 隧道    时间: 2015-3-4 11:44
Sichuluanhuang 发表于 2015-3-4 04:00
国外很多自己打井的。国外很多土地的租约由政府拿出来投标,并公布一些基本地址数据。如果是地质出身的可 ...

雇人不是问题,很多退休的高级工程师,稍微高些的工资就能雇到。
技术稍微麻烦些需要一个团队,国内不多,但有钱也能挖来。
最大的问题是,国家放到市场上能交易的资源都水分很大,不确定性非常高。
当然水分不大的国家就自己留着开采了,毕竟国家什么都不缺。
作者: 隧道    时间: 2015-3-4 11:47
潘一刀 发表于 2015-3-4 09:06
停炉的问题是钢水凝固。小钢厂用电炉的多,用电炉时,若钢水凝固,再重新通电可以把钢水熔化,但是也相应 ...

这个倒是好办,再过几年这种小作坊就维持不下去了。估计现在都维持不下去了。
社会越发展,小作坊越难受。中国现在发展的太快了。
作者: 四处乱晃    时间: 2015-3-4 11:50
隧道 发表于 2015-3-4 11:44
雇人不是问题,很多退休的高级工程师,稍微高些的工资就能雇到。
技术稍微麻烦些需要一个团队,国内不多 ...

这不是几个工程师的问题。地质师和工程师是不同的,而且地质需要跟土地相关的足够的信息,而不仅仅是过去的经验。除此之外,钻井的过程需要的技术工人设备都是有要求的,这跟采煤是不一样的。中石油中石化都是外包一些给人家,私人老板不太可能自己组个油服公司。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4 13:17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3 13:51
你别说,我还真认识私企打井的,不过是在非洲的华人企业在非洲找的地块。这个不需要自己掏多少钱,只要拿 ...


借地说话,我刚才写的长篇日志删除了,我那里提到了加税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越想越觉得这个话题没意思。

村长下面的回复也一并删了,我回复说不太同意你的回复中的观点,但不想继续讨论。后来看到网上这篇文章,觉得符合我的想法,还是决定分享一下,当作我对你的回帖的回复。

http://user.qzone.qq.com/908961321/blog/1425396574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5-3-4 13:25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4 13:17
借地说话,我刚才写的长篇日志删除了,我那里提到了加税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可是越想越觉得这个话题没 ...

加税只是方法之一,可以有其他办法达到同样效果,究竟什么办法要看具体情况。

转的这篇,前一半我同意。我的评论说大反派应该是发改委,就是这个意思。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4 13:35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3 23:25
加税只是方法之一,可以有其他办法达到同样效果,究竟什么办法要看具体情况。

转的这篇,前一半我同意。 ...


我不认为是发改委,我还是倾向于转贴作者的意思,就是民众自己,或者是消费者自己,因为发改委的定价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民意”。

如果大多数民意愿意用更高的价格购买高品质生活,那么发改委没有道理不遵从民意把价格定高些,为环境付费。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5-3-4 13:56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4 13:35
我不认为是发改委,我还是倾向于转贴作者的意思,就是民众自己,或者是消费者自己,因为发改委的定价其实 ...

没这么简单。发改委有发改委的道理,对于物价上涨幅度是需要控制的,基础能源价格自然就需要控制。不仅仅是最终消费者,还涉及到企业竞争成本等等一大堆事情。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4 14:09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3 23:56
没这么简单。发改委有发改委的道理,对于物价上涨幅度是需要控制的,基础能源价格自然就需要控制。不仅仅 ...


我觉得我们可能不是在讨论同一个问题。

给人口密度过大的城市居民加城市税应该不涉及到物价上涨吧?增加燃油税(可以局限于仅仅北京上海等汽车尾气影响大的城市)不涉及到物价上涨吧?

这样,如果你喜欢生活在北京享受大都市的生活便利,享受大都市的各种资源,而又不希望北京城市有由于人口密度大,汽车多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那么你就要承担额外的费用。

如果你生活在北京,但是自己不开车,或者有车尽量少开,或者买省油的车,那么你交纳的额外燃油费自然就低。

通过税收可以实现“谁消耗谁交费,多耗费多交税”,大家也不用再攻击谁谁开SUV不环保了。。。

如果你多交税很不爽,那你可以权衡评估一下自己有没有可能离开大都会城市,找个税收低的地方呢?

收上来的城市税以及燃油税可以用于补助周边城市帮助他们改善企业环保设施进而改善北京的空气污染状况。

我觉得大家不能只想让别人买单,自己搭便车,这不合理。
作者: 假如十八    时间: 2015-3-4 15:05
河蚌 发表于 2015-3-3 10:07
你认为你的这个结论是正确吗?你多长时间回国一次,你去过山西的临汾吗?你去过乌鲁木齐吗?去过鞍山、 ...

农村的树实际上是更多了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4 15:51
北京收费不是经济问题,是政治问题


@青原漫步 环保本质就是个经济问题,在政治家看来就是政治问题。不仅仅北京收费,全世界都如此。

问题在于,如果按片中的说法把症结归结为地方政府监管不力,归结为中石油垄断导致油质不合格,归结为用煤不用气是中石油阻碍的问题,而不告诉大家解决以上这些问题的唯一办法其实就是大家掏钱,那根本就不解决问题。

因为当你想不掏钱而动用政府力量(其实政府力量本身也是有成本的)强制地方政府加大监管力度,强制中石油提高油质,不惜代价改成天然气发电,

最终得来的结局一定是三家异口同声地答复“臣妾做不到啊!”

然后天还是那个天,地还是那个地,篱笆墙也还是那个篱笆墙。

如果你监管到位了,片子中那些钢厂由于没有盈利空间,民营的自生自灭,国际的转移阵地一走了之,一了百了。于是整个世界都清静了。



作者: 黯影    时间: 2015-3-4 16:21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4 14:09
我觉得我们可能不是在讨论同一个问题。

给人口密度过大的城市居民加城市税应该不涉及到物价上涨吧?增加 ...

国家正在搞的京津冀一体化,说白了就是北京天津出钱买好环境
作者: 洗心    时间: 2015-3-4 16:45
黯影 发表于 2015-3-4 16:21
国家正在搞的京津冀一体化,说白了就是北京天津出钱买好环境

钱从哪里来啊? 难道真的是从北京天津市民收钱,说不定又是全国人民补贴北京天津。

网上有人说首钢迁到唐山,但缴税依然在北京,这种污染外包,真是比发达国家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者: 黯影    时间: 2015-3-4 17:51
洗心 发表于 2015-3-4 16:45
钱从哪里来啊? 难道真的是从北京天津市民收钱,说不定又是全国人民补贴北京天津。

网上有人说首钢迁到 ...

实际咋搞,现在哪知道,河北当然是盼着北京天津挤出来点企业给他们,当然要有税源那种。首钢那时候是因为奥运,比较特殊。现在连百度这样的都解决不了北京户口了,北京还不舍的分出一点点剩饭给河北只能说明人性的自私
作者: 隧道    时间: 2015-3-4 18:26
Sichuluanhuang 发表于 2015-3-4 11:50
这不是几个工程师的问题。地质师和工程师是不同的,而且地质需要跟土地相关的足够的信息,而不仅仅是过去 ...

国外的油服公司哪个是国家队?都是私人或者上市的吧?
作者: 懒厨    时间: 2015-3-4 19:31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4 14:09
我觉得我们可能不是在讨论同一个问题。

给人口密度过大的城市居民加城市税应该不涉及到物价上涨吧?增加 ...
增加燃油税(可以局限于仅仅北京上海等汽车尾气影响大的城市)不涉及到物价上涨吧?


这个应该会导致物价上涨,毕竟货物运输很大一块成本就在燃油方面,肯定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在深圳,打个的士,还要交两块钱燃油附加费呢!

燃油价格对物价的影响,应该是发改委管制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 中华如龙    时间: 2015-3-4 19:39
河蚌 发表于 2015-3-3 11:24
呵呵,好一个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呀。可惜,现在的世界,媒体太发达了,千里之外的信息瞬间到了眼前, ...

蓝天碧水的李家坡
px工厂隔着市区也没多远
。。。
大石化把工艺流程控制好
反而污染更少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4 21:16
懒厨 发表于 2015-3-4 05:31
这个应该会导致物价上涨,毕竟货物运输很大一块成本就在燃油方面,肯定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在深圳,打 ...


具体涨多少如何操作当然不是我这里上嘴唇碰下嘴唇就能搞定的这么简单。但你说这个会导致物价上涨,因为货物运输的增加成本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问题,是可以通过靠补贴货运公司的方式来消除的。
作者: 小木    时间: 2015-3-4 21:25
这事我基本赞同二当家。下面就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了。。。

另外几个事,关于国内页岩气开采成本的问题,13年在学校作调查的时候做过一个模型,记得里面粗略的判断之一就是每口井需要的压裂水马力数中国平均下来会比美国高很多,应该是不止一倍。当然那个我们是三个在油气行业里混过的外行和三个没在油气行业里混过的外行做给一帮做发动机的外行的报告,虽然采访了大量的业内,模型恐怕仍然非常靠不住,不过当时做下来的基本结论就是国家当时的那个页岩气规划,肯定是没戏的,说到底就是成本高。记得当年算出来的数,当时有东亚premium的LNG,到岸按FERC的估计价格,都比国内一般页岩气成本贵得很有限,算上运输到东部用户手里的成本,页岩气根本没有竞争力。何况国内天然气管网基础设施高度匮乏。
具体的模型不知道留没留底。。。。

开个公司去赌地块的事情挺多的。西西河当年那个油二的公司至少开始也就是干这个。我在屯子里听的故事,好像很流行大石油公司高官卸任以后去拉个小公司干这个,拿到好地块卖给原来的大公司的玩法。大公司可以建巨大的计算中心去算seismic数据,小公司也有诸如挖来人然后钻保密协议的漏洞之类或者其他更过分的办法(这个好像是听一个Oxy的家伙讲的。。。)。

油气田服务这个东西,分得很细,一般没有谁家能做到全部包干,即使是还在的两大油服巨头也做不到。国内也有一些私人/非国企的油服,像安东、添利百勤这些,但是大头还是掌握在三桶油手里。三桶油比较特殊,尤其是加在一起,是因为他们本来是中国的整个油气工业,所以才从设备到服务(原来还到幼儿园)无所不包。即使是这样,也一样需要大量使用外部资源,因为有些事他们还是干不了或者干不完。

中国批页岩气地块的时候,确实有指责好地块都给三桶油留着了。不过看结果,好地块不留给三桶油,那就归IOC们了,没什么私人老板的事情。在上游这边,说到底还是NOC与IOC们还有StatOil和三桶油这样有IOC级别战斗力的NOC的天下,没中国水平的私人老板什么事,拆了三桶油无非就是把好多控制力送给EXXON Chevron BP Shell们而已。

而油品那边,是下游的事情。成品油市场中石化和中石油也就占80%,他俩也其实也竞争了好些年了。。。有些人拿电信的拆分来说事,实际上电信资费和服务这些年的改善,我觉得关键主要还是技术飞速进步,供给灵活性很大可以远大于需求,所以竞争才有意义。石化下游和零售没有这个条件,可预见的将来怕也不会有,所以引入更多竞争,意义很值得怀疑,反而玩家越多监管越困难。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5 03:25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3 11:05
她给我看的数据,打算公开的。几个方面,一个是储量数据和储采比,一个是勘探成本,我在通过其他途径核实 ...


从别处获悉了,“油改重点在解放中石油。”

理由在于:”中石油掌握油气领域最好的资源,员工有150多万,但是油气产量仅与10万左右的壳牌差不多,生产效率低下。中石油掌握国内67%天然气资源和55%石油资源,而且都是优质资源,还拥有大量行业最优秀人才,被认定为这是体制问题。解放中石油这家企业将放出巨大能量。“

看来官泻的嫌疑更大了。

也终于对这两年发生的事情突然悟了。。。

静观其变。。。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5-3-5 03:32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5 03:25
从别处获悉了,“油改重点在解放中石油。”

理由在于:”中石油掌握油气领域最好的资源,员工有150多万 ...

这个其实也说了一些时候了,特别是周老虎之后。不过这可真的是大动作,牵扯的层面实在太多,很不好玩的。

而且中国现在很需要在外面抢资源,拆了对此不利。

不过这个传说肯定是有根据的,也肯定有势力有这个想法,而且应该是高层里面有人支持。

最终如何还是看大班长怎么看吧。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5 03:39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4 13:32
这个其实也说了一些时候了,特别是周老虎之后。不过这可真的是大动作,牵扯的层面实在太多,很不好玩的。 ...

我关注国外报道较多,前一阶段华尔街讨论的一直是两油合并,虽然我不觉得两油会合并,但解放中石油的动作比两油合并可大多了,两油原本就是一家。
作者: 懒厨    时间: 2015-3-5 06:45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5 03:32
这个其实也说了一些时候了,特别是周老虎之后。不过这可真的是大动作,牵扯的层面实在太多,很不好玩的。 ...
而且中国现在很需要在外面抢资源,拆了对此不利。


支持村长这个论点!

进口要占50%的话,拆了恐怕不划算。

作者: 常挨揍    时间: 2015-3-5 09:28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5 03:25
从别处获悉了,“油改重点在解放中石油。”

理由在于:”中石油掌握油气领域最好的资源,员工有150多万 ...

有观点是采炼合并,销售打散。

另外这个调调跟当年银行改革完全一样,当年四大行都是3、40万人甚至更多,对照汇丰银行1万人,“盈利能力低下”
作者: 白天爱黑夜    时间: 2015-3-5 12:46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5 03:25
从别处获悉了,“油改重点在解放中石油。”

理由在于:”中石油掌握油气领域最好的资源,员工有150多万 ...

从这两年垄断国企的改革思路来看,以前的以“打破垄断,充分竞争”的目标有较大的调整。一个是网运分离,铁路、石油管道,电网主干网,通讯的铁塔公司自然垄断属性强的业务独立出来,以减少重复投资,强化国家控制地位,保障民生需求;另一个是增强央企的国际竞争力,利于央企走出去,一种是原来拆分的重新合并,如南车北车,一航二航的合并,增强实力,避免窝里斗;还有一种是产业链某一段不同企业进行合并,并依附在全产业链公司,获得集团的反哺,确保有足够的研发、市场空间,如电网下面的电气制造企业南瑞、许继等,不但将外资挤出国内市场,并且不断拓展国际市场份额。石油的采炼合并也比较符合上面的思路。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5-3-5 22:06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5 03:25
从别处获悉了,“油改重点在解放中石油。”

理由在于:”中石油掌握油气领域最好的资源,员工有150多万 ...

我不明白“解放”是啥意思
作者: 四处乱晃    时间: 2015-3-5 22:51
本帖最后由 Sichuluanhuang 于 2015-3-5 22:52 编辑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5-3-5 22:06
我不明白“解放”是啥意思


"解放”中石油,就是解散放弃中石油。
解放中国的石油产能,就是让中石油没有能力跟世界能源巨头抗衡,解放能源巨头们,搬走这几年压在能源巨头们头上中石油这个大石头(大山)。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5-3-5 22:56
Sichuluanhuang 发表于 2015-3-5 22:51
"解放”中石油,就是解散放弃中石油。
解放中国的石油产能,就是让中石油没有能力跟世界能源巨头 ...

我要准确的描述,这种描述没信息量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5 23:04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5-3-5 08:56
我要准确的描述,这种描述没信息量

解放中石油就是解放生产力
11月11日, 2013  原创文章  韩晓平

        正当中国石油系统的“中石油贪腐窝案”在不断发酵之际,自蒋洁敏及中石油系统多位高管先后被通报调查后,四川商人吴兵、天津市燃气集

总经理金建平、惠生工程华邦嵩、明星电缆多位高管也纷纷接受调查……。但此时此刻,中国石油天气市场化改革的风标也随之飘然而起……

垄断滋生腐败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必须看到,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中石油的腐败问题,在中国油气行业几乎是一个路人皆知的事实,腐败分子胆大妄为也实属少见,出事是早晚的问题。一些城市的书记市长为增加天然气供应三番五次去中石油的一些主管部门和专营企业求爷爷告奶奶,被他们当皮球踢来踢去。但没有多久就会有一个业内无名无实的民营小老板,拿着供气协议跑来开高价要卖给你。

在市场上,经常会有一些神秘人物告诉你,他们可以拿到中石油的成品油供应指标,价格也很有竞争力,但每一吨需要返多少点的现金回扣。让人想起了二十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双轨制”时期,大家倒批文、卖配额、炒指标,中国的市场化进程已经走的如此久远了,但中石油似乎还停留在上个世纪。

据媒体报道,只需花两三千元便可以买通中石油长庆油田看井工人便能揭盖子偷油;或者花上五六十万元打点好长庆油田分厂、作业区、保安大队以及地方公检法系统负责人,便可以光明正大地开采黑油。但这还不是中石油长庆油田前后两任总经理王道富、冉兴权相继落马的原因。长庆油田将大量油井外包他人,寻租牟取巨额利润恐怕才使问题暴露。

与原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副总经理李华林、昆仑天然气利用总经理陶玉春和原四川省副省长郭永祥等,同自胜利油田的富豪王国巨,2006年以来,用其控制的中国年代能源投资公司从中石油相继拿到山西、吉林和新疆三个区块项目的合作开发权。其中两项目经包装成港资公司身份后,直接签下了限量特供外资对外合作项目在香港借壳上市。仅仅新疆一个项目,其天然气勘探储量就价值数百亿元。

其实,各种各样的腐败故事层出不穷,之所以会形成这样一个局面,与中石油对上游油气资源和中游管网的过度控制,以及垂直一体化上下通吃式的垄断是分不开的。中石油对上游资源的控制是历史形成的,是靠石油人艰苦奋斗赢得的,但在恶性膨胀的权利面前,在巨大的利益面前,一些大权在手的人再也不想当“老实人”,也不想说“老实话”,更不想办“老实事了”。实际上这些腐败分子已经将中石油从一个共和国长子,正在蜕变为一个寡头垄断的腐败利益集团,当然其中受益的仅仅是极少数腐败分子。

中石油的盖子一旦揭开,一些人的贪腐问题必定沉渣泛起。腐败分子是没有理想信念的,一旦东窗事发必定竹筒倒豆子,问题会越揭越多。能不能将问题连根拔除,是根治中石油弊疾的关键,也只有这样中石油才可能重新焕发铁人精神,重新再铸辉煌。

垄断造成短缺

        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中,这样写道: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对于垄断利益集团,短缺是最有利于企业利益最大化;对于腐败利益集团,短缺可以最大限度扩大寻租空间。

目前,我们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能源行业面临“三座大山”:以PM2.5、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为主的空气污染问题;以二氧化碳排放为主的温室气体问题;还有就是以石油对外依存度为标志的能源安全问题。

今年以来,全国PM2.5污染五级以上的面积达240万平方公里,酸雨污染面积120万平方公里。大气污染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健康,成为人民群众除腐败之外,最痛恨的问题。而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这一结构性问题的关键是天然气开发严重滞后。中国最好的天然气资源几乎都掌握在中石油手中,中海油不让上岸,中石化只有边边角角的资源,中石油对于中国今天的空气污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959年9月底被选为甘肃劳动模范的王进喜,作为石油工人代表参加十年国庆观礼。休会期间,他在北京北大红楼附近的沙滩,看到一辆背着一个巨大包袱的公共汽车。“汽车上背的是个啥?”“煤气包!”“背那家伙干啥?”“里边装的是煤气,用来烧的嘛!”“那为啥不烧油呢?”“没有油嘛!”对话到此,让了解到真相的王进喜,深感耻辱,不禁痛哭流泪。王进喜后来说:“北京汽车上的煤气包,把我压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今天的中石油人,看到举国上下、大江南北如此的空气污染如此之严重,还能够向王铁人一样“痛哭流泪”,感到国家的压力、民族的压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

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的另一个问题是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今天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是92亿吨,是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和西班牙之和,预计今年将超过美国和欧盟27国之和。而中国的人均排放二氧化碳6.72吨,也大大超出世界70亿人的平均水平4.92吨。如果将世界人均排放排除中国,其他56.3亿,人均排放不到4.5吨,中国人均排放是全球其他国家平均值的1.5倍,而中国的人均收入仅仅是世界平均水平的60%。排放问题严重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声誉。中国多么需要当年的中石油人的“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气什么争?奉献什么?

2012年中国原油对外依存度58%,如果考虑成品油、燃料油和主要石油化工产品进口,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已经超过60%。根据国际能源署估算,到2030年中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将攀升到80%。天然气的对外依存度也已接近30%。能源安全问题超过了建国之初的50年代,中国将成为国际地缘政治中最脆弱的角色,完全受制于人。中国多么需要中国的石油人再一次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再一次将中国贫油少气的帽子扔进太平洋。

今天我们在中国油气资源的问题上,再也听不到当年王铁人一代的豪迈声音了,中国贫油、中国贫气再一次甚嚣尘上,而声源就是中石油。根据地质学家研究,中国有丰富的致密油和页岩气资源,中国的页岩气储量134万亿立方米,煤层气36.8万亿立方米,致密砂岩气100万亿立方米,可燃冰206万亿立方米,即便是常规天然气也有56万亿立方米,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么多的资源开不出来?国家不得不高价大量进口天然气,最终还是老百姓承担。现在是互联网时代,老百姓都会比较,美国的居民气价和中国差不多,为什么城市门站美国1.24元/立方米,中国3.15元/立方米;工业气价美国1.06元/立方米,中国超过4元/立方米?

美国说中国有页岩气,中石油的一些同志说这是阴谋。国土资源部要开放页岩气资源,他们找来一堆院士说中国的页岩气这也不行,那也不是。我们在问,如果中石油真的认为中国页岩气资源不好,就不要勉为其难,让那些有意愿的企业去开发吧。直到壳牌在与中石油合作的四川区块打出日产43万方的高产井,他们质疑的喧闹才偃旗息鼓。我们走访中石油的一些页岩气钻探项目,现场的同志们很不理解,问我们为什么要开发页岩气?中石油有的是更好的资源为什么都不开发?中石油很多院士认为中石油应该优先开发致密砂岩气,资源量大,技术成熟,单井产量高。

中石油重油轻气是老生常谈,长期以来在天然气方面投入不足,占着资源不作为,也受到内部职工和多位院士的严厉批评。2003年12月23日,重庆开县,中石油川东北气田罗家寨16号井发生井喷事故,剧毒硫化氢夺走了243条人命,4000多人中毒就医,10万人连夜疏散,事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这本是一个管理事故,由于对于自己队伍的管理能力和员工素质没有底,在天然气开发上越来越缩手缩脚。美国从2006年页岩气技术突破,到2012年仅页岩气的产量就达到2480亿立方米,中国1949年建国时,还有3个气田在开发,64年到今天,全国的天然气产量仅达到2012年的1077亿立方米。

中国将绝大多数最好石油天然气资源都交给了中石油,一个最大的担心就是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其结果确实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能源结构不断恶化,环境污染急剧增加,能源安全如鲠在喉。中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九条:“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也就是说,这个国家是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国家的资源就是人民的资源,是社会主义公共财产,而并非中石油人某些人自己的资源和财产,更不是他们的“封地”。中石油只是受雇于政府,替人民管理经营这些资源,这个认识绝不能本末倒置。既然是受雇,管得好管,管不好也就只有换人管,换个机制管。

宪法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国家保护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蒋洁敏们就是在这个问题上没搞清楚,所以才给自己酿出大祸。

腐败丧失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

        中石油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队伍。这一次将贪腐窝案揭露出来,不仅表现出党中央根除腐败的决心,更重要的是充满正义感的广大中国石油人浩然正气,不畏压力,坚持不懈地向中央揭露这些腐败分子的恶行。据媒体报道,中石油员工状告蒋洁敏之流的揭发信堵塞中纪委电子邮箱。

        中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接二连三出事故,不断造成员工伤亡,竟然还被表彰不断。别人是“批判和自我批评”,他们是“吹捧和自我吹捧”,完全没有了是非曲直,更没有当年王铁人“三老四严”的精神。2010年7月16日,位于辽宁省大连市保税区的大连中石油国际储运有限公司原油库输油管道发生爆炸,引发大火并造成大量原油泄漏,导致部分原油、管道和设备烧损,另有部分泄漏原油流入附近海域造成污染。1500吨原油倾入海面,造成大连430平方公里海域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海域12平方公里,一般污染海域52平方公里。

事故造成1名作业人员轻伤、1名失踪;在灭火过程中,1名消防战士牺牲、1名受重伤。事故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为22330.19万元。

如此重大事故却被大事化小,小事化了。8月初,中石油非但没有认真查处当事人,竟然召开了“7.16火灾事故抢险救援表彰大会”,对主要负责人及下属9个单位和197人分别被授予“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称号。此事,引起社会一片哗然,而这个问题正是有正义感的中石油员工向记者揭露的。

2010年10月24日,为拆除“7.16”爆炸事故现场着火油罐时,引燃罐体内残留原油,再次发生火情;2011年7月16日,中国石油大连石化分公司厂区内1000万吨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器发生泄漏并引起大火,因消防官兵及时赶到现场才扑灭大火;2011年8月25日,炼化厂粉尘泄漏,造成严重的白色粉尘污染;2011年8月29日,该公司875号柴油罐发生火灾,具体原因“尚不清楚”。最后该事故迫于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8.29”事故的重要批示和指示精神的压力,中石油领导班子不得不决定免去大连石化公司总经理蒋凡的职务,成立事故调查组进驻该公司,在安监总局指导下,调查“8.29”火灾事故;2013年6月2日14时20分,该公司再次发生油渣罐爆炸事故,先后有两个装有残留柴油的油罐爆炸,事故造成至少两人失踪、两人受伤。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

四年来中石油在大连所属企业已累计发生5起事故,造成8人死亡。却始终没有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顾一线员工生命安全,官僚主义盛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完全看不到中石油长久以来建立的“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的光荣传统。如果一个企业从高层就深陷腐败丑闻,这个企业必定上行下效,人浮于事,纪律涣散,组织混乱,接二连三地事故不断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些年来,国内油价与国际接轨,将国产原油比照国际现货石油价格来定价核算。在国外并购油气资源,不仅要支付高额的费用,还要给所在国一半的“份额油”,这些钱国家通通不用中石油缴纳。但是,这一时期竟然是中石油股价暴跌的时期。被称为“亚洲最赚钱公司”的中石油,2007年11月6日回归A股,挂牌当天创下历史高价48.62元,一直跌倒今天的8.06元。很多中石油的员工都不买自己的股票,他们认为这样的企业,这样的管理,这样的机制不可能搞好。如果连自己的员工都没有信心,资本市场的投资者怎么可能对其有信心。

中石油现有员工规模超过150万人,与其产量相当的英国BP公司只有8.5万人。中石油内部人浮于事的问题非常严重,中石油内部的同志调侃,他们是“忙的忙死,闲的闲死,好的位置都是有关系的人把着,什么都不干也没人敢管”,企业运营效率非常低,直接拉低了中石油的投资价值,也影响到大多数员工的收入。

创业铸就辉煌

        文化大革命结束之前,有一部非常著名的电影《创业》,记述了中国石油人建设大庆油田,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这部电影为邓小平同志的再次复出,为中国人民走向改革开放之路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

中石油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和英雄情结的企业,曾经铸就无限的辉煌。1953年底,毛主席问李四光,中国到底有没有石油?美国专家曾经在中国进行了大量钻探,最终认为中国没有石油。日本在中国东北找油十年未果,最终决定向南发动了战略自杀性的“偷袭珍珠港”。1953年,苏联地质学家帮助中国在克拉玛依的石油钻探,也得出“不可能形成大规模的石油蕴藏,不具有开发价值”的结论。

地质部长李四光告诉毛泽东,“在我国辽阔的领域内,天然石油资源的蕴藏量应当是丰富的。松辽平原、包括渤海湾在内的华北平原、江汉平原和北部湾,还有黄河、东海和南海,都蕴藏有石油。”在毛泽东的支持下,地质部组织了24个地质队、18个物探队、20个地形测量队,1200多人的石油勘探队伍开赴全国各地,拉开了新中国石油大普查的序幕。由李四光指挥在约2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内进行了石油普查,打了3000多口普查探井,总进尺120多万米。1959年9月26日,在东北松辽盆地的“松基三井”钻出了工业油流,发现了中国乃至世界罕见的大油田。为纪念新中国建国十年,将这一油田命名为:“大庆油田”。

在那个“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年代,参与并创造奇迹的,不仅有科学家,还有大批“不信邪,勇担当,敢创新”的石油工人英雄。“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硬是在一片蛮荒之地,打出了高粘稠度的大庆原油,缔造了世界级的大油田,把中国贫油的帽子扔进了太平洋。当年,大庆勘探开发出陆相石油,使中国实现“独立自主”,与今天页岩气革命,使美国实现“能源独立”是具有同等意义的革命性突破。

1960年初春,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从西北玉门油田赶赴东北,加入大庆石油大会战。他们克服了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用滚杠,加撬杠,肩挑人扛,连续奋战3天3夜,将60吨的钻机组件一寸一寸地运进泥泞的井场,38米高、22吨重的井架迎风矗立在荒原上;开钻了,水管没通。王进喜带领工人到破冰取水,用脸盆、水桶地往井场端了50吨水。仅仅用了5天零4小时,大庆油田的第一口生产井就成功出油。

1963年12月4日,周恩来总理在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庄严地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使用‘洋油’的时代,即将一去不复返了”。那是一个何等激动人心的年代。中国依靠大庆,从贫油国一跃成为石油出口大国。今天看,没有大庆,就没有中国当年在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的独立自主;没有大庆,也就不可能有中国后来“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1959年原油产量只有205万吨,到20年后的1979年,产量跃升到1.06亿吨,我们用出口石油换回外汇,再进口化肥、化纤成套设备。用化纤替代棉花腾出更多的土地种粮,通过增加化肥施用量增加了粮食产量,为“包产到户”的成功奠定了关键性基础。

1949年,全国粮食总产2162亿斤,平均亩产只有142斤,人均粮食供给量418斤,全国90%的人从事农业生产,仍不能解决基本温饱问题。1959年,粮食产量提升到17000万吨,人均粮食供给量提高到506斤。1978年改革开放之初,粮食产量30475万吨,人均供给量超过了634斤。1998年是中国粮食特大丰收年,产量达51230万吨,人均供给量突破820斤。而1978年全国化肥施用量884万吨,到1998年上升到4085.6万吨,相比增加了462%。而中国石油的独立自主是化肥实现大规模增产的关键因素。

在毛泽东“工业学大庆”的召唤下,大庆精神曾经深深地影响中国一代人。什么是“大庆精神”?就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就是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科学求实精神;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中石油最应该是大庆精神的传承者,可是今天,大庆的辉煌却因为那些败家子而被辱没,因腐败而褪色,因企业治理机制落后而庸碌无为。比照他们的所作所为,能算是“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如果能够坚持“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他们会走的如此之远?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石油必定会成为改革的引领者,并因此而重建辉煌。

活力来自竞争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就改革问题指出: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现在,最痛恨垄断的,恐怕就是蒋洁敏们,如果不是垄断导致他们权利欲望恶性膨胀;如果不是垄断导致他们的权利失去了制衡监督;如果不是手中掌控的资源异化成为他们自己的既得利益。他们就不会落到今天身败名裂的地步,现在对于他们,垄断的权利和寻租获得的财富都成了过眼云烟。

今天,能够挽救中石油的良方只有坚持市场化的改革,中国石油人只有面对市场化改革大潮,积极融入,才可能重新焕发生机。

向中石油这样的公司治理模式,似乎还停留在前苏联的时代,这种横向垄断再加上纵向一体化的垄断模式在世界上已经绝无仅有。从员工的人心所向看,如果说十年前,阻碍中石油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因素来自基层,很多基层工人担心市场化竞争打碎自己的铁饭碗;今天的阻力,主要来自中石油的权利阶层,因为垄断创造了巨大的个人寻租空间和灰色利益,而这恰恰是广大中国石油人深恶痛绝的恶疾。那些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利资源,谋求不义之财的人;那些什么都不干,照样升官发财的人,终归少之又少,广大一线员工早就看在眼里,恨在心头。干部任用上的拉帮结派,溜须拍马,任人唯亲,将那些“不信邪,勇担当,敢创新”的好干部被边缘化,使企业风气“正不压邪”。所以,市场化改革必将反应多数人的心声。

从企业结构看,中石油将三个优质的、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板块仅仅绑在了一起,谁也动弹不得,每一个板块的价值都被严重低估。世界上大石油公司分为两类,沙特阿美、挪威石油和巴西石油,这些代表国家控制资源的企业,业内称其为“主权石油公司”。主要代表国家经营国家的资源。还有一类是市场化的专业石油公司,如英国PB,荷兰壳牌,埃克森美孚,这些公司的主要特点就是专注于石油资源的经营和炼油、零售,典型的哑铃型结构。业内将此类企业称为“油公司”。而中石油掌握了大量的中国优质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又握有炼油、零售等终端市场。既是主权石油公司,又是油公司。

主权石油公司代表国家拿出资源时,与油公司合作进行石油的勘探开发,在获得石油资源后彼此分享。而中石油具两者于一身,白白获得如此多的资源,而又不需要与他人分享份额,销售的价格还比照国际市场定价,享尽了好处,却在股票市场上无法反应这种优势,为什么,就是内部机制出了问题,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冗员繁赘,完全是受机制性约束所连累。

在中石油长庆气田打一口水平分支井,自己内部的钻井公司来围标,单井价格达到8000万人民币。请民营企业的钻井队打井,每口井报价为1200万,最后内部井队协商压价到6000万,还是不得不让自己人打, 1口井花了5口的钱,比分给主权石油公司一半还多了2.5倍。美国由于页岩气革命,井口的天然气价格已经跌至0.5元人民币/立方米,而国内天然气井口价却超过1.17元/立方米,但中国三大石油仍认为美国有利可图,纷纷投入巨资在美国并购。起初,大家都不理解,看到上述案例,也就明白了原委,他们自己搞不定自己内部的矛盾才是原由的关键。

中央决定开放页岩气市场,国土资源部拿出20个区块招标,最终19个区块落实,中标企业承诺的三年内的勘探钻探投入高达520亿。这本是中石油各油服公司的强项,但蒋洁敏担心天然气增加供应会影响中石油的市场利益,竟然与中央对抗不允许中石油企业参与这些项目的工作。美国页岩气革命真正赚到钱的是四大油服公司,不管谁投资都要找四大油服提供技术和施工服务。中石油自己的钻井队看着这些肥肉却不让下嘴,所以,他们只能在中石油自己的项目上“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中石油在大庆陆相石油技术突破之后,至今再也没有什么重大的革命性技术突破。1988年大庆油田的工程师曾经通过美国能源部找到美国页岩气之父乔治·米歇尔,并仔细了解了后来成为美国页岩气革命根据地的巴奈特页岩区域的开采情况。这一事件曾使米歇尔大吃一惊,对于大庆石油地质专家的敏感和创新意识佩服不已,但是,此后不幸的是中石油就此停滞不前,重现了一场“龟兔赛跑”,再也没有进取性突破。很多中石油的基层领导也很想尝试创新,但受体制所困,“不干不出事,少干少出事,越干越出事,大干出大事”。按照传统办法循规蹈矩,出不来油气没有责任,尝试新技术万一不出油气,全是你的责任。所以,到今天中国油气当量3亿吨再难有更大突破。

全世界采收率最高的油田是大庆,采收率高达50%,而世界平均采收率一般只有30%,大庆的采收率大大高于哈里伯顿、贝克休斯、斯伦贝谢和GE这世界四大油田服务公司的记录。在石油开采中,勘探、钻井这些业务一般都是由专业化的油田服务公司干,只有中国的石油公司全是自己内部企业自己干。油田服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企业技术各有所长,只有通过竞争才可能优化,也只有通过竞争才能不断提升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一旦自我封闭,必然不断退化。

如果能够在大庆油服的基础上,再生出一个“铁人油服”,必将是全球第五大油服公司,而且很快市场份额会直逼前四。中国石油工人有着当年铁人吃苦耐劳,作风严谨,不怕牺牲的优良传统,其竞争优势显而易见。全球油服市场高达5000亿美元,中石油如若将这一行业成功分离,必然创造一个新的超级油服产业优势。油公司和油服公司拆分改革,实际上与当年中国民航改革将航空公司和机场分开,与电力改革将电网与电厂分开同出一辙。而那些改革今天看都是非常成功的,中国民航业经过两轮改革,将航空公司、机场、航油和航材等专业化公司进行分拆,不仅支撑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也大大提高了民航安全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电力改革也是两轮,先是将发电厂和电网拆分,然后将主页辅业拆分,除电网外,形成了多个竞争性的专业化公司,也基本满足了这些年国家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单位千瓦造价从6000元以上,降到3500元;全国火电煤耗从近400克/千瓦时,降至今天的321克/千瓦时

如果中石油能够形成两到三个独立的专业化油服公司,其竞争活力将从根本上改变。目前,中石油在伊拉克鲁迈拉油田获得的项目就是一个油服合同,尽管每桶只有两美元的服务费用,但是油田质量非常好,不仅大多是自喷井,而且轻质低硫,伊拉克还同意油服公司分销部分原油,如果是一个独立的油服公司,分销的石油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利润将极其丰厚。现在,第三世界很多国家的项目都是向专业化的油服公司招标,油公司和主权石油公司是不能参与的,中石油现在这种不伦不类的模式,这使其油服企业失去不少机会。

如果说十几年前的改革中,油服企业还没有信心面对市场竞争,今天中国石油企业全球化发展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们克服了对市场的胆怯。此一时,彼一时。不仅国内市场巨大,国际市场也机会诸多,全球的广阔天地,对于中石油的油服企业必然会大有作为。实际上,傅成玉同志已经先后完成了中海油和中石化的油公司和油服公司的业务分离,都专门成立了专业化的油服公司。中海油田服务公司是近海综合油田服务供应商。服务贯穿海上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及生产各阶段,包括:物探勘察服务、钻井服务、油田技术服务及船舶服务;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也是专注全球油气勘探开发工程施工与技术服务及相关产业,业务领域涵盖:物化探、钻完井、测录井、井下特种作业、工程建设设计与施工、石油装备仪器研发制造及相关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的研发与服务的石油工程综合一体化服务公司。

中国探明的天然气可开采储量的储采比29年,而美国储采比只有12年,说明中石油没有能够及时投入足够的资金将这些资源及时转换为生产力。造成这一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天然气管网建设落后。在美国有160家企业从事管网的建设运营,建设了近50万公里的跨州管道,几百万公里的州内管网,全国已经连成了一张大网。而中石油至今垄断陆上管网建设,仅仅建设了5万公里。此外,地下储气库的建设也极为落后,天然气的储备调配能力极其薄弱,天然气供气安全问题极为突出。2013年还为供大于求关井,冬天又要应对严重短缺。而天然气管网和储气设施属于基础设施。

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主体与油公司和油服公司都不一样,油气管网有稳定收益,虽然收益率不高,但可以维持50年,甚至上百年,这样的项目非常适合社保基金、商业保险基金和银行定息长期存款的需要,但不适合在股票市场融资。将这样的金融产品与油公司或油服公司一起融资,形成了一个典型的木桶短板效应。在资本市场上,将合适的产品提供给合适的投资人,这是一个基本原则,否则必然会低估它的价值,连累整个行业,也连累资本市场。

如果能够利用今天这次反腐契机,推进中石油市场化改革,将中石油的油公司、油服公司和管网拆分。至少是业务上的分拆,再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同时将天然气零售等市场可以干的更好的业务直接出售,必定是一步棋活,满盘皆活,中石油的难题解决了,中国的难题也就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中石油被解放了,中国能源的生产力将释放巨大的活力。当年大庆的石油“独立自主”成就的新中国的建设和改革开放,今天的“天然气大发展”将成就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的伟大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发和凝聚社会创造力”。改革就是解放生产力,市场化改革就是解放中石油,只有通过市场化的改革中石油才能再次焕发活力,才能重建辉煌。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5-3-5 23:12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5 23:04
解放中石油就是解放生产力
11月11日, 2013  原创文章  韩晓平

这思路好眼熟,电信业也有过类似的建议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5 23:12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5-3-5 09:12
这思路好眼熟,电信业也有过类似的建议

油气改革最快有望上半年完成 “两桶油”合并猜想背后的风向
作者:王冰凝来源:华夏时报发布时间:2015-02-27 20:40摘要: 虽然各方面权威人士都认为两桶油合并消息是个乌龙,但能源领域体制改革确实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本报记者 王冰凝 北京报道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公布在即,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作为我国能源领域改革的重头戏,相关改革方案已在抓紧研究制定,外媒甚至曝出中国正在考虑将中石油和中石化合并,或者将中海油和中石化合并。

  不过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公开表示并未听到此类消息。国资委内部人士也在2月27日告诉记者,目前在系统内部并未听到有关此类合并的消息,而且国资委内部认为按照常理来看可能性为零。

  “对于中石油和中石化来说,除非未来在实现了纵向拆分的基础上,才可以探讨横向合并的可能性。”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

  上半年有望双双出台

  虽然各方面权威人士都认为两桶油合并消息是个乌龙,但能源领域体制改革确实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月27日,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方案已经成为今年上半年的重点,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中,最快上半年有望完成。

  “电改方案最快两会前会出台,今年上半年能源领域改革的重点就是电改和油改,随着电改出台在即,油改就是接下来的重头戏。”2月27日,一位接近发改委的消息人士告诉记者。

  记者此前获悉,去年12月24日,《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获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性通过。新电改《意见》由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改革司等部门牵头编制,于去年7月开始征求意见。

  早在去年6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强调,要“积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抓紧制定电力体制改革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启动能源领域法律法规立改废工作”。这一要求成为电改和油改破题的最强信号。

  韩晓平认为,新电改方案并不完善,但其重要的意义就是顶着重重阻力迈出一大步,电改本身就是个渐进的、不断完善的过程。而油气改革此前基本处于停滞的状态,随着电改方案落地,政府下一步要推进的改革重点应该就是油气改革。

  此前也有媒体报道称,有国有石油公司内部人士透露,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方案最快今年上半年出台,会对现行石油天然气体制产生重大影响。

  横向合并可能性很小

  显然,中石油和中石化可能将合并的消息,正来源于行业对石油天然气改革的热烈讨论。

  春节期间,有外媒报道称,中国政府经济顾问们正在对石油石化行业各种可能的整合方案进行可行性研究。一种方案是将中石油与中石化合并;另一种方案是考虑将中海油和中石化进行合并。

  受此消息影响,中国石油2月25日开盘上涨近4%,最终报收11.23元,涨1.35%;中国石化开盘上涨近5%,最终报收6.09元,涨3.40%。

  但2月25日,吕大鹏公开回应称:“第一,我们内部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事;第二,我们的原则是对传言不做评价。因为是外媒传出来的,他们可能有自己的信息源,这个我们也不是很清楚。”

  然而,此前南北车合并消息被证实,业界纷纷猜测国企改革是不是风向有变。

  “南北车合并是为了避免在海外市场的恶性竞争,但中石油和中石化之间并不存在这一问题,而且这两家公司业务侧重点不尽相同,没有合并的可能性。”一大型央企高管这样告诉记者。

  花旗银行则认为,规模不是影响中石油和中石化竞争力的主要障碍,以全球标准看,两大石油公司规模已经很大,以市值算,中石油全球排名第二,上游业务仅次于埃克森美孚。此外,我们认为中石油和中石化合并不太可能提高效率,而且,合并还有悖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如果合并,中石油和中石化将占据中国上游石油天然气生产份额的77%、冶炼产品的79%、零售石油的90%。国企改革的一个目标是增进私人参与、加大竞争。两公司合并显然有悖这一目标。

  花旗同时认为,相关研究并不意味着必然会采取行动,2013年,政府研究了建立国家石油管道公司的可行性,但提议被否。我们认为,政府经常会研究改组工业结构的途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提议会必然有行动,我们认为中石油和中石化合并可能性很小。

  而韩晓平则指出,中石化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生产效率大幅上升,已经实现了盈利,但是中石油不管是国际油价上涨还是下跌,总是在亏损。这样两家企业横向合并,并不能实现1+1>2,还有可能相互拖累,与习近平提出的市场化改革方向逆行;而且两家企业在国内市场分别占据上下游,在海外市场也是分别在不同国家发展,并不存在恶性竞争,也没有横向合并的必要。

  “直接横向合并两桶油的可能比较小,改革不可能逆向进行,最大的可能是把两桶油的某些业务板块拿出来重组,比如政府如果成立国家管网公司,可能会把两桶油旗下的管网部分拿出来合并。”韩晓平告诉记者,但两桶油合并的传闻应该无风不起浪,可能因为近期油气改革提上了日程,这是官方各种研究方案中的一个设想。

  油改重点在解放中石油

  “解放中石油应该是油气改革的重点,”韩晓平认为,中石油掌握着石油天然气领域最好的资源,员工有150多万人,但是其油气产量仅和员工数量仅10万左右的壳牌差不多,生产效率太过低下。

  据记者掌握的资料显示,目前中石油掌握着国内主要的油气资源,其中国内67%的天然气资源和55%的石油资源都在其版图中。

  “而且这些都是国内最优质的资源。”韩晓平说,中石油还拥有大量的油气行业最优秀的人才,有最优质的资源和最好的人才,为什么生产效率却最低下,这就是体制的问题,所以解放了中石油,这家企业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在韩晓平看来,中石油现有体制已经固化,未来油气改革可能将从外部推进其改革,但真正的改革还要从内部来进行,如果不进行大换血,内部改革将阻力重重,不过石油反腐已经将这块冰山劈开了一个大口子,下一步怎么配置改革力量,还需要政府下重拳。“另外,因为中石油旗下资源太过庞杂,改革应该先从纵向拆分理顺其资源以形成不同的板块,以中石化混改的成功经验来看,中石油当务之急要拆分出一个资产管理公司,像中石化一样抛出肥肉来向市场找资金。”

  韩晓平告诉记者,当时傅成玉在中石化搞混改,拿出来加油站这块肥肉的时候,内部反对的声音也很强,但实际情况是,加油站握在中石化手心里就是土鸡,抛到市场才变成了金凤凰,给中石化引来无成本的巨资,同时盘活了加油站资产。

  而对于中石化和中海油,韩晓平认为,这两家企业如果合并可能会实现资源互补。

  自从王宜林接替傅成玉成了中海油的掌门人后,业界评价中海油越来越“中石油化”。过去两年,王宜林因为对加拿大石油企业尼克森的收购交易而名声大噪。这笔151亿美元的交易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一笔海外能源收购交易。

  而如今尼克森和过去五年收购的其他海外资产变成了中海油的沉重负担,特别是在油价已经暴跌的情况下。摩根大通称,中海油可能需要对尼克森相关资产减记超过50亿美元。

  “现在国际油价走低,油气改革正是好时机。如果真的要整合国内油企,中石化和中海油合并后可由傅成玉来掌舵,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而中石油可以和中化集团合并。”韩晓平认为。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5 23:21
四处张望 发表于 2015-3-5 09:12
这思路好眼熟,电信业也有过类似的建议


具体怎么改这个知道的人应该不多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说中石油臃肿,这是事实,个人认为主要是管理水平问题,当然可能提高管理水平不容易,还不如体制直接改革,打烂重来。

只是我主贴说了,美国体系运作的根本在于土地资源私有制,否则资本肯定有顾虑,资本有顾虑的时候一般会更喜欢短期利益而不会顾及长期利益。那么对于油气行业来说,油气开采对安全性(人员和环境)要求极高,如果放开,监管一定要跟上。

真的改革,最该担心的应该是中石油那150万员工,因为有提到150员工的公司利润相当于10万员工的国际公司,指向很明确。

而我个人,乐见改革。。。
作者: 四处张望    时间: 2015-3-5 23:25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5 23:21
具体怎么改这个知道的人应该不多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说中石油臃肿,这是事实,个人认为主要是管理水平问 ...

电信改革一直有横切还是竖切的思路,之前的结果是变成了移动,电信,网通,现在开始把基建和其他分开然后各运营商的合到一个公司,也就是去年开始的事情。
150w员工嘛,如果真的开始改,不会都丢饭碗的,但是会有大批被剥离到非主业公司,慢慢消化掉,最后看上去人不就少了嘛。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5-3-6 00:03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5 23:04
解放中石油就是解放生产力
11月11日, 2013  原创文章  韩晓平

这个调子和柴给我看得很像。国土资源部出品么。

最近十几年天然气产量中国增量不比美国少太多,与原来相比增加好几倍,这还嫌慢,纯粹属于找茬了。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6 00:15
橡树村 发表于 2015-3-5 10:03
这个调子和柴给我看得很像。国土资源部出品么。

最近十几年天然气产量中国增量不比美国少太多,与原来相 ...


韩晓平这个人我第一次认识就是在爱坛,是去年和大家讨论油价下跌的时候知道的,因为我说本次油价下跌主要就是供求导致的。有网友主张阴谋论,为了反驳我,给我看了韩晓平的文章,然后说他是国家能源网的首席咨询师什么的。我还跟人家调侃说我是世界爱吱声论坛首席哈哈。

后来对他感兴趣了查了下才知道原来他是经常上CCTV访谈节目的,如果你的信息和我这里给的很类似,那就全对了。因为韩晓平就是CCTV御用的能源专家。

这个人说的很多东西我不是很同意,但他的背景如此,我觉得我应该尊重他这个人以及观点。觉得他应该对上层路线比我清楚多了。

但是纯技术层面考虑,我觉得他可能不是做技术的出身,甚至都没做过行业的管理,他的很多话太大了,不像是有基层经验的人。。。

具体背景我倒很想知道。

突然想起了张召忠
作者: 橡树村    时间: 2015-3-6 01:08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6 00:15
韩晓平这个人我第一次认识就是在爱坛,是去年和大家讨论油价下跌的时候知道的,有网友为了反驳我,给我看 ...

他应该是反映了高层的一些观点的,不过应该只是某一派的观点。
作者: 四处乱晃    时间: 2015-3-6 01:25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5 23:04
解放中石油就是解放生产力
11月11日, 2013  原创文章  韩晓平
直到壳牌在与中石油合作的四川区块打出日产43万方的高产井,

这个消息第一次听说。日产43万方? 至少我在壳牌的朋友从没说过有这个产量。
作者: 四处乱晃    时间: 2015-3-6 01:36
不爱吱声 发表于 2015-3-6 01:32
我也不知道。

这人的博客我找到了,发现片子中的观点,大多与他的博客文章重合。

机电出身的能源专家?难怪觉得不靠谱。
作者: 不爱吱声    时间: 2015-3-6 01:44
Sichuluanhuang 发表于 2015-3-5 11:36
机电出身的能源专家?难怪觉得不靠谱。


帖子删除了,觉得人肉不太好,哈哈,大家感兴趣自己去看能源网就好了。

不查不知道,我现在才意识到,以前看到的很多国内的信息其实都是来自于这样一家非官方的网站。

国家官方国土资源部的网站(http://www.mlr.gov.cn/kczygl/)什么有用的信息都没有。

看看美国的国家能源信息网,http://www.eia.gov/,我想分析中国的能源状况,我一直都是靠美国网站的信息来分析。

我X!吵吵改制改制,连个像样的官方信息渠道都没有,改了也白改,真想骂政府。这种状况不改变,永远成不了事。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