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176|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化科技] 聊聊传统文化(一)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3 02:20: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请为我唱一首出塞曲
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
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
我心中的大好河山
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
谁说出塞歌的调子太悲凉
如果你不爱听
那是因为
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
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
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
想着黄河岸啊阴山旁
英雄骑马壮
骑马荣归故乡

  前段时间看到大家在谈传统文化,就想到很喜欢的这首歌,“出塞曲”——尤其喜欢里面的两句词: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
  这首歌应该是蔡琴首唱,我却更喜欢张清芳的版本。
  其实张清芳的版本因为声线问题少些沧桑感,但我听的时候是在收音机里,还是信号不太好的收音机,于是在电波嘈杂声中,缺点补足。
  自然,最主要还是席慕容的词好,唱反而是配角。

  其实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其他什么文化,如果里面没有自己喜欢的东西,自然就没感觉。  
  就像我宁肯吃街边儿尾气灰尘里不干不净十有八九是地沟油做的煎饼果子,也不喜欢吃干干净净貌似更有保障的开封菜麦当劳之类。没什么别的原因,就是因为喜欢与不喜欢。同样,记得前些年有位国足洋教练,据说中午麦当劳晚上开封菜,第二天再换过来,也不愿意品尝中华美食,无它,就是不喜欢。
  而这个喜欢与否,纯粹个人感觉,别人是强迫不了的。
  当然,不喜欢也许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了解以后不喜欢,那是口味问题,没办法。一种是根本不了解,就以为自己不喜欢,又因为误会而拒绝了解,那就比较可惜了。假如有机会了解的话,也许会感叹“啊,原来这么好啊,我现在才明白,早知道就好了”——我个人对传统文化,就是这样的感觉。

  ——联想起多年前的一部电影,汤姆汉克斯演一个经纪人带领一个乐队从默默无闻到成功的故事,里面的女主角,是我喜欢的类型。
  女主角跟男主角经历波折终于深情拥吻,女主角食髓知味,叹道:早就该这样了。
  而我真正开始了解传统文化之时,也是同样的感叹:早就该学习了,早明白这些该多好啊。
  可惜,遇到好老师太晚。


  其实,我们为什么会讨论要不要学习传统文化,这个问题本身就比较吊诡。
  所有的文化,都可以不学习,都可以当它不存在,文化不会影响你穿衣吃饭,人只要吃饱穿暖就能活着。
  如果没有思想感情人格等等,跟动物甚至植物一样,人类社会就没那么多麻烦了。
  如果人只满足于活着,那文化是没什么意义,就像人如果只探讨动物本能,那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活就活了,死就死了,动物是不会也不需要思考生死问题的,只有人类才那么有病想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我们不喜欢,或者说不那么喜欢,只是因为我们觉得那玩意儿跟我们没关系——一般来说,我们只关心跟我们自己有关系的事物——其实,传统文化里的内容,真是跟我们息息相关,说的都是“言下之意”,直接相关的东西。如果我们觉得没关系,或者是因为我们没机会了解,或者眼前还没关系,机缘没到。
  比较典型的传统文化,如果从人生观世界观入手,核心其实就那么几本书——古人比较慎重,自己觉得不靠谱就不写书,觉得不靠谱也不流传,所以传下来的,几本书都是好东西——周易、黄帝内经,老子庄子列子,四书五经,能多少了解一下这些书,对传统文化的把握也就差不多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4-20 00:14
  • 签到天数: 15 天

    [LV.4]金丹

    沙发
    发表于 2011-12-13 08:09:1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蚌 于 2011-12-13 08:20 编辑

          如果把《圣经》翻看一下,就知道,其实《圣经》=《二十四史》+《四书五经》,只是中国的《圣经》里面没有神,中国的战史里也没有“我主耶和华将敌人交与我手,任我杀戮”之类的诱惑之语,读起中国的历史,只能感到世道艰难,如履薄冰,稍有不慎就会万劫不复,只会感到天道虽然循环,报应却不会不爽。所以,中华文化的精髓就是在这种忍辱负重中发展起来的,这远比《圣经》中“七个丰年后跟着七个灾年”要生动的多。
          当然,这样的文化并不适合民间,民间总应该是生活乐观的,因此在历史之上又有了无数的衍生品,则是评书、戏曲、诗歌甚至佛教。这些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将中国的历史形象化,记录了无数事迹,从《文昭关》到《铡美案》,从《说唐》到《窦尔墩》,虽然已经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改的面目全非,但善还是善,恶还是恶,而且最深的主题就是善有善恶终有报。
          所以,我觉得不存在学不学习中国文化的问题,只要你还在中国的市井间生活,就在不停的学习中国文化,不知道宋朝历史,可以听《杨家将》《岳飞传》,不知道《战国策》,可以看《赵世孤儿》,不知道唐史,可以读《将进酒》《兵车行》。
          只有那种以市井文化为恶俗的人,将八个月大的孩子送到外国人的看护所里希望改变孩子母语的人,才会成为真正的白心黄皮的“香蕉人”。

    点评

    礼失求诸于野,扎根于民间的文化,是不会真正消亡的。  发表于 2011-12-13 17:34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1-12-13 09:21: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梦晓半生 于 2011-12-13 09:21 编辑

    说的在理,文化是否能够流传下来,首先是否仍然受到喜欢,大多数人不过是从最简单最世俗(比如小吃)开始的,谈什么周易远远过早,中间有太多东西可学,从简单的三国演(甚至金庸)等小说,慢慢深入到艰难困涩的,看悟性也看到底有多少缘分,何必强求。

    点评

    微风老兄所以是个酒肉道士,西西。  发表于 2011-12-14 00:24
    说的好,雅文化俗文化,是一体两面:)  发表于 2011-12-13 17:35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1-26 20:50
  • 签到天数: 575 天

    [LV.9]渡劫

    地板
    发表于 2011-12-13 10:22:12 | 只看该作者
    早了解未必就好,如同一个人选择饮食,成人的口味孩子未必能接受,等脾胃健全了,吃起来就有选择了,也不大容易吃坏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9-4-23 23:43
  • 签到天数: 25 天

    [LV.4]金丹

    5#
    发表于 2011-12-14 04:48:3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黑JK 于 2011-12-14 04:50 编辑

    社会进程的速度加快~功利性~浮躁性~多样性~本身是对自我的不确定,其实乱花渐欲迷人眼,只因身在此山中.寻求价值的道路上,传统文化~ 博大精深,久而弥香,你见或不见,就在那里,历史底蕴使然.借鉴或传承才是我等必经之路.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13 18:28 , Processed in 0.03685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