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1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对联基本知识(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11:1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小渊 于 2011-10-29 11:10 编辑

第一课 对联基本知识



一、对联的起源

对联产生于唐代,因为唐诗。律诗八句中要求中间的颔联(3、4句)和颈联(5、6句)必须对仗,有一定的平仄,和对联要求相似。

例如: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到了明朝,朱元璋特别喜欢对联, “除夕传旨,公卿士庶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朱元璋还微服私访,看见一家阉猪的没有贴对联,就帮着写了一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于是家家户户都贴春联,成了一种习俗。春联的推广,有力地促进了对联的发展。

二、对联的特点

1、上联最后一字仄声,下联平声收尾。
2、上下两联字数相等。
3、对联的句式一般是长短句。即使有少数字数完全相等的联,但阅读节奏也不一样。

例如:峨眉山九老洞有这样一联:

问九老/何处飞来,一片碧云/天影静;
悟三乘/遥空望去,四山明月/佛光多。

三、对联的对仗讲究

~~关于工对与宽对~~

工对有四个基本要求:

(1)、词类必须相当。

就是名词对名词等等。还需要注意:数目、颜色、方位各自成一类,“孤”、“半”等也算数目,此外,词分成若干小类,如天文、时令、地理等。所谓“词类相当”,也包括不同小类不能混对。

来看解缙一联: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
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结构必须相应。  

(3)、节奏必须相同。

例如:

四季/笙歌,尚有/穷民/悲明月;
六桥/花柳,浑无/隙地/种桑麻。

(4)、字数必须相等。

如果不能完全做到以上四点要求,就是宽对。

~~自对与借对~~

(1)自对,就是一句中自成对偶。

如单字对偶:

杜老乾坤今日眼
范公忧乐古人心

此联中:乾与坤、忧与乐都属于自对。

如词对偶:

山水来归,黄蕉/丹荔;
春秋报事,福我/佑民。

上下联的后小句,都是自对。虽然“黄蕉/丹荔”是偏正结构,而“福我/佑民”是动宾结构。但因属于自对,因此整联也就工整了。

(2)借对。所谓借对,就是在用某个词的甲义的同时,又借用乙义来与另一个词相对。

借对分借上与借下两种。借下联的词语以适应上联的,叫借下。

例如:

红白相兼,醉后怎分南北;
青黄不接,贫来尽卖东西。

红白指两种酒。这副联中,下联的“东西”就是在表明物件意思的同时,借其意思来对上联的“南北”。

同理,借上联的词语来对应下联,叫借上。

例如: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副对联的“沧”本意是“寒”的意思,因与“苍”同音,这里便借以表示颜色的“苍”(深绿色)同“蓝”相对。

四、对联的种类

根据上下联在意思上联系的不同,对仗又分为正、反、串三种。

(1)、正对的上下两联,角度不同,意思是互相补充的。

例如: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两联的意思是互为补充的。

(2)、反对,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

例如:

书有未曾经我读,
事无不可对人言。

(3)、串对,又叫流水对,意思是顺连,分别独立出来都没有意义。

例如长沙岳麓山联:

直登云麓三千丈,
来看长沙百万家。

“登”是为了“看”,“看”是“登”的目的。这副对联不过是一句话分成两句说,上下联意思是顺连的。

有一个公认的说法:串对比正对好,但又不及反对。

五、对联忌讳合掌

合掌就是说,上下联是一个意思,合掌比正对还要差很多,大忌!

例如:

布谷声声催懒汉;
子规句句警闲人。

布谷即子规,上下一个意思。

再如:

生意兴隆通四海
财源茂盛达三江

六、无情对

无情对的特征是要求字面对仗愈工整愈好,两边对的内容越隔得远越好。

例如:

三星白兰地  
五月黄梅天

其中字字相对,而且上联指天气,下联指酒名,互不相干,是无情对的典范。

再如:

花已半寻休纵斧
果然一点不相干

每字皆对,意思不相干。

第二课 对联的格律及禁忌


一、汉字的平仄

现在平仄有两套系统,一是以普通话为标准,即今音。二是以《平水韵》为标准,简称为古音。但是,不能混用,就是写一副联,只能用一套标准。

今音(即普通话),第一、二声的称为平声,第三、四声的称为仄声。
古音,现代普通话的第三、四声的依旧为仄声,第一、二声的绝大多数为平声,其中少数是仄声,古代称为“入声”。例如“击、说、积、极、习”在古汉语中均属入声字,入声字的特点是读起来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觉(江南的一些地方方言分别很清楚)。大家可以参考一下相关资料。

这样的字只有300个左右,常用的也就几十个。

二、对联格律

(1)五言格律。平仄的要求是一、三不讲究,二、四要讲究。

1、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例如: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2、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五言一下参照五言,从后向前,例如:力==心;马力==人心;知马力==见人心……

(2)六言联格律。 平仄的要求是一、三、五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六分明。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例如:五月飞花乱舞===三更雷雨横行.  

(3)七言联格律。 平仄的要求是一、三、五不论,可以活用,二、四、六分明。

1、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例如:一双雁影沉霄汉==几点渔灯映晚江。

2、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例如:檐下孤飞蝙蝠晚===天边乱起暮云深。

(4)八言以上往往都是组合。九言联,一般是4+5或者5+4。十言联一般是4+6或者5+5等等。

一定要注意:以上所说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遇到对联的禁忌时,就不行了。

(5)句脚平仄规则

当一副对联中的上联和下联,有若干句时,每一分句的最后一个字(简称为句脚)的平仄安排也要讲究,一般是按照马蹄韵为准的。句脚的平仄如下 :(下联的没有列出与上联正好相反,平○仄●)
  
  两句:○,●   
  三句:○,○,●   
  四句:●,○,○,●   
  五句:●,●,○,○,●  
  六句:○,●,●,○,○,●   
  七句:○,○,●,●,○,○,●   
  八句:●,○,○,●,●,○,○,●  

(6)对联的禁忌

1.忌上重下轻
如:大江流日夜==小店卖东西。下联弱了些

2.忌乱脚
上联最后一字应是仄声;下联必须平声收尾。

例:党恩比海深==人心向阳红

3.忌三平尾或三仄尾

下联最末三个字,不可以都是平声。一般上联最后三字也不能都是仄。

如:一年春作首==万事公为先。
也忌上联末三仄尾。

4.忌孤平和孤仄

下联当中除句脚是平声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叫孤平句。

吾人总在雨雾中,除“中”外只有“人”是平声,就是孤平。此时135不论应该收到限制。

一句中只有一个仄声字,叫“孤仄”。如:无风才来长江雨,即是孤仄。

5.忌上下联重字(之乎者也之类虚词可以),特殊可以。

例如:逃笼之鸟==漏网之鱼

例如:
XX月XX梅X
XX梅XX月X

这样双双重了可以。

第二课完。初级教程就这些,适合初学者,高手请飘过~~

沙发
发表于 2011-10-29 12:44:28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顺致周末愉快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9 12:58:46 | 只看该作者
葭蕙 发表于 2011-10-29 12:44
学习了,顺致周末愉快

谢谢
地板
发表于 2011-10-31 01:32:32 | 只看该作者
学习中。
小渊老师,提一个问题。
上面说“反对,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
这里怎么叫“反”呢?
书有未曾经我读,
事无不可对人言。
中,有/无 可以称为反,但 书/事 是名词,并没有反的意思。
还有,
这里相互映衬,是不是也表明上下联说的会是不同的事物?
如此,把它们放到律诗中会不会有些突兀?
5#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07:39:13 | 只看该作者
guagua 发表于 2011-10-31 01:32
学习中。
小渊老师,提一个问题。
上面说“反对,是上下两联,一正一反,意思互相映衬。”

这个应该是针对整体而言,一个句子从正面去说,一个句子从反面去说。
比如,有人说:烟可以三天不抽,书不可以一天不读。它用上句来衬托下句的重要。你说的这个对联,上联就是衬托下联的。
对联跟律诗还是不完全一样的,有的句子很美,可以用到诗中,有的句子就不行。我觉得这句不好用到诗中。
但是对联的基本知识以及造句能力有了,绝对对写诗有很大的益处。

点评

您太客气了,能来赏光,小渊就非常开心了。  发表于 2011-10-31 12:53
谢谢老师。  发表于 2011-10-31 10:39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6 13:17 , Processed in 0.039392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