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20|回复: 1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评论] 【网上谈诗】《文森读词品词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05:35: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5-5-1 10:14 编辑

    【山菊按】:文森先生是网上为数不多懂得‘工尺谱’的填词高手,也是位乐于助人帮助后进的老师。山菊初学时得王和老师指引,也曾在他的小教室旁听过一阵子。可惜那时候连平仄都没有理清楚,其它就更懵懂了。最近看到文森先生在论坛细心点评网友词作,征得本人同意,准备边读边搬,往家里收藏,与感兴趣的诗友们分享。

    ----------------------
    文森先生回复摘录:
    ----------------------

    飄搖:在南京你將兩首詞讀給我聽,說想讓我砸一砸,但一路我沒有電腦上不了網,這事我一直記在心中,回到澳洲恰白衣給我電話,說他答應羽飛版主,作一個讀詞品詞的欄目。希望我每週重點評一兩首網上詞人的詞作,或一兩首古代詞人的詞供大家學習賞讀,恰寫好了你的這兩首正準備發給你,暫且一用,先把我一路讀你這兩首詞的感覺貼出來。供你參考,供大家賞讀。

    -------------------------------
    羽飛和白衣兩棣鼓動我作這個欄目,目的是為了讓大家在學習龍榆生《唐宋詞格律》的基礎上對詞體文學從《欽定詞譜》和《詞律》的平仄譜有一個更加深入地瞭解,如何步入詞學門牆之內清代的依句填詞領域尋找捷徑。我計畫從賞析網上諸人詞作入手逐步深入地介紹“依句填詞”方面的方法和要領。

    更希望大家在互動中,提出問題,並在討論中,家互相提高。

    對詞友的詞作的賞析,只是從我的視角看該詞,可能存在不盡人意處,還請大家諒解。正所謂作者可能無此意,讀者未必無此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05:37:26 | 只看该作者

    飄搖兮的《青玉案》:
    渡頭空望當時路,算舊識、知何許。未解輕狂無所惧。春江潮急,暗懷天遠,寂寞由人語。      
    淄塵漸染誰如故,淡蕩溪山共羈旅。剩那飛揚都落去。東風驚夢,亂雲翻柳,偏又瀟瀟雨。


          
    《青玉案》一調取名於東漢張衡的《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緞,何以報之青玉案”一句。賀鑄詞起句:“凌波不過橫塘路”,又名《横塘路》、韓淲詞有:“蘇公堤上西湖路”句,故又名《西湖路》,詞雙調六十七字,前後闕各五仄韻,上去兩聲通押。常格用《太和正音譜》注高平調,即等於今律1=G調高下的羽調式。情感色彩一般趨向於低沉灰暗。當然要抒發婉約旖旎情緒時也可改用宮調,如以《欽定詞譜》的正格賀鑄詞為例,蔣氏九宮譜注為中呂引子,即宮調式,北宋的中呂等於今律1=G:所以賀詞起調:“凌-陽平 波-陰平 不-陰平 過-陰去”53  31 ︱形成以1、3、5為穩定音的宮調三音小組;結束音“雨”字是陽上=1落調在夾鐘。起調畢曲均符合中呂宮的要求。南宋高平調大約=#G,辛棄疾詞起句:“東-陰平 風-陰平 夜-陽去 放-陰去 花千樹”3 3   6 1︱形成的是以6、1、3為穩定音的羽調式,結束音“處=陽去=6”落調在姑洗煞“一”字,辛棄疾詞的文字旋律基本符合高平調的要求。這是《青玉案》一詞對文字旋律起調畢曲的要求。當然今天填詞初學者不必考慮這個問題。

    《青玉案》在詞中屬於中調,兼有小令和慢詞的特性,如賀鑄詞是用小令筆法加以賦化的聯合運用,形成詞的整體架構,上片由:“底-橫塘路”一路借:“芳塵、花月、朱戶”推挽收窄視角向“春”這個“圖”聚焦,即由全局向局部向點推挽,在“春”的細節描寫上運用賦筆深化主題意象:“愁”使之具象化,畫面化──“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但辛棄疾詞是以長調筆法填小令,將主題進一步虛化後外射轉化為理念加深主題意象,上片一路實寫:“一夜魚龍舞”的景象,過片側面虛寫:“婦女頭飾、笑語暗香、眾裡尋人”元夜賞燈的細節後講主觀情緒外化:“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是兩種填寫中調的不同方法。

    飄搖君的詞採用的是賀鑄小令筆法加以賦化的聯合運用,由:“圖-渡頭”借:“舊識、輕狂、春潮”向:“底、遠天”展開視角,聚焦於“點-寂寞”,下篇扣住“寂寞”運用賦筆深化:“溪山共羈旅”這個主題。借出幻將主題具象化,畫面化:“亂雲翻柳,偏又瀟瀟雨”。
            
    作者的生活可能常常處於奔波動盪之中,故提筆將內心漂泊無助的感覺記錄下來之時,頭腦中首先湧現出一幅《溪山行旅》圖,這是宋代范寬的畫作:山頭雜樹茂密,飛瀑從山腰間直流而下,山脚下巨石縱橫,全幅作品在體勢錯綜之中,體現出路上有一支行旅在寂寞的黃昏裡緩緩前行。作者在范寬的畫面基礎上又渲染上更為昏暗的冷色調,突出“羈旅”,呼應典型化後的“表意之象──渡頭”,從而起到收緊全篇結構的作用。

    “渡頭空望當時路,算舊識、知何許”:人在渡口面對茫茫未來之路,釣起“空望”,道出:“算舊識、知何許”從而加強“空”的心靈感受。起拍入夢。

    “未解輕狂無所惧。春江潮急,暗懷天遠,寂寞由人語” :輕狂,放浪輕浮。 宋蘇軾《定風波.感舊》 詞:“薄倖只貪游冶去,何處?垂楊繫馬恣輕狂。”因不解世事,無所畏懼,所以輕狂性格自然流露出來便會常常碰壁。瞭望天地間心有鴻鵠之志,身卻在滾滾紅塵濁浪中,這種無奈與寂寞無人理解,且任人評說吧。

    “淄塵漸染誰如故,淡蕩溪山共羈旅。剩那飛揚都落去”:穿越了滾滾紅塵,經受了世間炎涼,誰還能依然如故呢?不得不以豁達的心情看待人生,就像看楊花飛起飛落,拋家傍路一樣,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東風驚夢,亂雲翻柳,偏又瀟瀟雨”:忽然東風吹醒了我渡頭送別的夢,卻不料放眼現實世界看到的依然是夢中的飛絮,和濛濛細雨?此時是夢耶?醒耶?作者全篇入幻虛寫,以表現清空,一句東風驚夢,轉向實寫收拍,頗有辛棄疾《破陣子》:“可憐白發生”的法度與氣勢。
    “又”字不如用“遇”字,更有夢醒時偶然的真實感,使虛實形成鮮明的對比。

    全詞流暢,主題清晰明確。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05:39:12 | 只看该作者
    -------------------
    补充学习材料:
    -------------------


    青玉案 横塘路(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婉约词》:
    ①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②芳尘去:指美人已去。
    ③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锦瑟:饰有彩纹的瑟。
    ④月台:赏月的平台。 花榭:花木环绕的房子。
    ⑤琐窗:雕绘连琐花纹的窗子。 朱户:朱红的大门。
    ⑥蘅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⑦彩笔:比喻有写作的才华。事见南朝江淹故事。
    ⑧都几许:共有多少。
    ⑨一川:遍地。

    【评解】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抒发作者所感到的“闲愁”。上片写路遇佳人而不知所往的怅惘情景,也含蓄地流露其沉沦下僚、怀才不遇的感慨。下片写因思慕而引起的无限愁思。全词虚写相思之情,实抒悒悒不得志的“闲愁”。立意新奇,能兴起人们无限想象,为当时传诵的名篇。

    【集评】
    周紫芝《竹坡诗话》:贺方回尝作《青玉案》,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罗大经《鹤林玉露》:贺方回有“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盖以三者比愁之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
    沈谦《填词杂说》:“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特善于喻愁,正以琐碎为妙。
    先著、程洪《词洁》:方回《青玉案》词工妙之至,无迹可寻,语句思路亦在目前,而千人万人不能凑拍。
    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叠写三句闲愁,真绝唱!
    刘熙载《艺概》:贺方回《青玉案》词收四句云:“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其末句好处全在“试问”呼起,及与上“一川”二句并用耳。
    王方俊《唐宋词赏析》:贺铸晚年退隐至苏州,并在城外十里处横塘有住所,词人常往来其间。这首词写于此时此地。汉中写路遇一女子,而引起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

    以下资料来源未详:
    此词为作者晚年退隐苏州期间的作品。词中明写相思之情,实则借怀思美人抒发自己的苦闷闲愁和迷惘心境。

    上片起首三句化用曹植《 洛神赋》中“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句意,写美人迈着轻盈的步履,正从横塘姗姗远去,美人离去,词人极目远望,只能从见到的一片芳尘之中 ,想象她的美妙姿态 。接下来四句,写美人离去后,深层独处于“月桥花院,琐窗住户 ”的住处 ,虚度青春年华,除一年一度的春光以外 ,无人能至 ,自己当然也无从寄与相思。相惜之情。而词人自己同样幽居独处,对美人的思恋十分殷切。
    下片着重写作者的忧思。过片谓暮云冉冉,舒卷移动 ,正笼罩着长满香草的水边高地,这时 ,词人“ 彩笔新题断肠句。”此句暗用《南史·江淹传》的典故:江淹因得五色笔而才华横溢,妙句纷呈,后梦中见厚笔主人郭璞来讨还 ,“尔后为诗 ,绝无美句,时人谓之才尽。”词人之才不让江淹 ,以生花妙笔题断肠之句,更令人凄楚,这愁苦之情到此已抒写得极为委婉深切,但作者仍继续用江南暮春常见的三种具体物象来烘托浓重的闲愁。先是试问,然后,用三个比喻作答,以景结情,收来全篇。


    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①元夕:阴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
    ②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
    ③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④玉壶:指月亮。
    ⑤鱼龙舞:指舞鱼、龙灯。
    ⑥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指盛妆的妇女。
    ⑦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⑧蓦然:突然,猛然。
    ⑨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评解】
    此词极力渲染元宵节观灯的盛况。先写灯火辉煌、歌舞腾欢的热闹场面。花千树,星如雨,玉壶转,鱼龙舞。满城张灯结彩,盛况空前。接着即写游人车马彻夜游赏的欢乐景象。观灯的人有的乘坐香车宝马而来,也有头插蛾儿、雪柳的女子结伴而来。在倾城狂欢之中,词人却置意于观灯之夜,与意中人密约会晤,久望不至,猛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结尾四句,借“那人”的孤高自赏,表明作者不肯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全词构思新颖,语言工巧,曲折含蓄,余味不尽。

    【集评】
    彭孙遹《金粟词话》:稼轩“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秦、周之佳境也。
    谭献《谭评词辨》:稼轩心胸发其才气,改之而下则扩。起二句赋色瑰异,收处和婉。
    王国维《人间词话》: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玉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唐宋词选析》:人们称赞辛弃疾的豪放沉郁的词作,也赞美他婉约含蓄的词作,这首《青玉案》词就是这后一方面的代表作之一,历来多有美评。它的好,在于创造出了一种境界。

    古代词人写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因此也可以称作是豪杰了。然而究其实际,上阕除了渲染一片热闹的盛况外,并无什么独特之处。作者把火树写成与固定的灯彩,把“星雨”写成流动的烟火。若说好,就好在想象:东风还未催开百花,却先吹放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它不但吹开地上的灯花,而且还从天上吹落了如雨的彩星——燃放的烟火,先冲上云霄,而后自空中而落,好似陨星雨。然后写车马、鼓乐、灯月交辉的人间仙境——“玉壶”,写那民间艺人们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极为繁华热闹,令人目不暇接。其间的“宝”也,“雕”也“凤”也,“玉”也,种种丽字 ,只是为了给那灯宵的气氛来传神来写境,大概那境界本非笔墨所能传写,幸亏还有这些美好的字眼,聊为助意而已。

    上阕,专门写人。作者先从头上写起:这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这些盛装的游女们,行走过程中不停地说笑,在她们走后,只有衣香还在暗中飘散。这些丽者,都非作者意中关切之人,在百千群中只寻找一个——却总是踪影难觅,已经是没有什么希望了。⋯⋯忽然,眼睛一亮,在那一角残灯旁边,分明看见了,是她!是她!没有错,她原来在这冷落的地方,还未归去,似有所待!

    发现那人的一瞬间 ,是人生精神的凝结和升华,是悲喜莫名的感激铭篆,词人竟有如此本领,竟把它变成了笔痕墨影,永志弗灭!—读到末幅煞拍,才恍然大悟:那上阕的灯、月、烟火、笙笛、社舞、交织成的元夕欢腾,那下阕的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的丽人群女,原来都只是为了那一个意中之人而设,而且,倘若无此人,那一切又有什么意义与趣味呢!

    此词原不可讲,一讲便成画蛇,破坏了那万金无价的人生幸福而又辛酸一瞬的美好境界。然而画蛇既成 ,还须添足 :学文者莫忘留意,上阕临末,已出“一夜”二字,这是何故?盖早已为寻他千百度说明了多少时光的苦心痴意,所以到了下阕而出“灯火阑珊 ”,方才前后呼应,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可叹世之评者动辄谓稼轩“豪放 ”,“豪放”,好象将他看作一个粗人壮士之流,岂不是贻误学人吗?
    王静安《人间词话》曾举此词,以为人之成大事业者,必皆经历三个境界,而稼轩此词的境界为第三即终最高境界 。此特借词喻事 ,与文学赏析并无交涉,王先生早已先自表明,吾人在此无劳纠葛。

    从词调来讲,《青玉案》十分别致,它原是双调,上下阕相同 ,只是上阕第二句变成三字一断的叠句,跌宕生姿。下阕则无此断叠,一片三个七字排句,可排比,可变幻,随词人的心意,但排句之势是一气呵成的,单单等到排比完了,才逼出煞拍的警策句。


    点评

    这个材料是俺在网上找来滴:)  发表于 2013-12-27 05:40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00:52: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3-12-27 11:54 编辑

    再品評飄搖兮的《卜算子》:
    人海裡相逢,心底怦然動。就在凝眸一瞬間,卻把愁深種。      
    無奈盡随風,逝去真如夢。偶爾翻開那一章,仍覺絲絲痛。


            
    元高拭詞注:仙呂調。蘇軾詞,因有“缺月掛疏桐”句,故名《缺月掛疏桐》;秦湛詞,因有“極目煙中百尺樓”句,故名《百尺樓》;僧皎詞,因有“目斷楚天遙”句,又名《楚天遙》;無名氏詞,因有:“蹙破眉峰碧”句,又名《眉峰碧》。此詞雙調四十四字,前後段各四句,兩仄韻。

    蘇軾詞的創作高峰期主要在宋神宗和宋哲眾時代,這個時代的仙呂(夷則)起調音高相當於今律1=#G—A之間;當1=#G 時,依河洛通語:
            陰平=3;陰上=2;陰去=1;陰入=3
                                                            中入=1
            陽平=5;陽上=1;陽去=6;陽入=6

         
    蘇詞起調:“缺-中入 月-陽入 掛-陰去 疏-陰平 桐-陽平”形成1 6   1︳3  5 ︳以6、1、3和1、3、5為穩定音的宮羽疊加的三音小組,結束音“冷”字=陽上落調在夷則均既是羽小調的穩定音,也是宮調的穩定音。其他腔韻:靜=陽去,影=陰上;省=陰上全詞腔韻以陰上為主,也就是說蘇軾的全詞以夷則均的羽調為主,中間羽同均下的商調式互犯。《卜算子》一調雖是小令,但文字旋律比較複雜,不易填好。《欽定詞譜》列蘇詞為正格。
          
    飄搖君這首詞以偶然相逢,一見傾心起調,挽住相逢,向動情的細節推衍,將虛化的細節:“凝眸一瞬間”進行白描後,由主觀情感外射出:“愁深種”這個刻骨銘心的愛戀之意。上片從實起虛收中形成由底到圖的架構,全詞意象向“愁”處聚攏。下片向因愛不成而生“愁”的縱深處分兩層遞進,“無奈盡隨風,逝去真如夢”當人不能把握客觀規律時,往往徒乎無奈何,哀嘆個人能力的不足,這是千古詩人內心的共性。錢鐘書先生說過:“設想的未來都是美好的;實施的現實都是痛苦的“,當人面對現實的活,尤其是對失戀那一霎的生活回憶,常常會引發內心的痛苦。車爾尼雪夫斯基說:“美是生活”。詩人通過文字再現震撼心靈的生活都是美的典型,“偶爾翻開那一章,仍覺絲絲痛”當曾經幾度震憾過自己心靈的生活再一次出現在眼前時,這就是一個人生“美”的典型,對內心隱痛的回味,是“生活美”的極致,所以依然是對美的感受。飄搖兮用詩人的情感印證了車爾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的定義。

    “人海裡相逢”“裡”字浪費掉了,小令字字須有用,故古人填小令惜字如金一字翻出一意,才能達到曲折三致意的目的,“裡”字是否可改為“又”字,一則形成必然性的生活典型,二則可成為下文“偶然”暗釣的伏筆而突出只因偶然望了你一眼,你的身影終生留在我的腦海,讓我重新想起那一刻,內心會“絲絲痛”到永遠。

    三則起拍改為:“劫-中入 海-陰上 又-陽去 相-陰平 逢-陽平”有利於形成12  6  ︱3 5︱以6、1、3為穩定音的羽小調三音小組,痛=陰去=1,可成為羽小調的穩定音。否則:“人海裡相逢”形不成羽調式,人還有相逢只能形成以6、3為穩定音的羽調式,這樣必要求“痛”字是陽去,才能落調就在仲呂均煞“上”字,如結拍不能改,必在起調五字中安排陽上(或陰去)和陽去字,才能符合文字旋律對起調畢曲的要求,“劫”字中入=1可與“又”字、“相”字形成羽小調的三音列。劫海:苦難之多譬如大海之水。《華嚴經.二》曰:“佛於無邊大劫海,為眾生故求菩提。”人在苦海中兩次相遇,一見傾心,再見傾城,這個“劫和又”字的運用不僅符合了文字旋律的要求,更為:“心動、凝眸、埋愁”作了先聲奪人的鋪墊,使起拍起到領起全篇加強了典型環境對典型性格的襯托作用。
             
    這首詞我試著從文字旋律方面給你指出如何:“依句填詞”。依句填詞到底如何調整四聲,才能使之初步符合《欽定詞譜》的基本要求。

    ========================
    @板筐 :什么是‘河洛通語‘?


    点评

    僧皎詞,因有“目斷楚天遙”句,又名《楚天遙》~~~这个没找到!  发表于 2013-12-28 00:55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00:56:52 | 只看该作者

    --------------------
    补充学习材料:
    --------------------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

    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这两名出笔不凡,渲染出一种孤高出生的境界。接下来的两句,先是点出一位独来独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形象,随即轻灵飞动地由“幽人”而孤鸿,使这两个意象产生对应和契合,让人联想到 :“幽人”那孤高的心境,不正象缥缈若仙的孤鸿之影吗?这两句,既是实写,又通过人、鸟形象的对应、嫁接,极富象征意味和诗意之美地强化了“幽人”的超凡脱俗。

    下阕专写孤鸿遭遇不幸 ,心怀幽恨,惊恐不已,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这里 ,词人以象征手法 ,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技巧。

    这首词的境界,确如黄庭坚所说 :“语意高妙,似非吃烟火食人语,非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尘俗气,孰能至此!”这种高旷洒脱、绝去尘俗的境界,得益于高妙的艺术技巧。作者“以性灵咏物语 ”,取神题外,意中设境,托物寓人;在对孤鸿和月夜环境背景的描写中,选景叙事均简约凝练,空灵飞动,含蓄蕴藉,生动传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卜算子 春情(宋·秦湛)
    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极目烟中百尺楼,人在楼中否。
    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浓于酒。


    评注(点击查看或隐藏评注)

    这首词,当中四句具体写怀人,末二句则在怀人的基础上集中笔力抒发愈遣愈浓的愁情。全词在写景抒情两方面均别具一格,饶有情韵。
    首二句云春透波明,云寒峭花瘦,都是春风中胜景 。“春透水波明”,以水写春,是说春光已透 ,水波澄澈如镜。“寒峭花枝瘦”,是说春寒优在,所见之花有未开者 ,正是乍暖还寒时候 。以“瘦”字形容含苞待放的花枝,颇为生动传神。以上两句一反当时词坛绮靡凄婉 、柔媚香艳的词风,营造出瘦骨凌霜、刚健峭拔的词境。

    三四两句直抒词人心中痛苦的离情。在这春光明媚的时刻,他看到那瘦小的花枝,不禁忽有所思,这种感情渺渺茫茫,甚至有些捉摸不定。也许这瘦小的花枝幻化为他那恋人的倩影,于是他不自觉地极目天涯,想看到恋人曾经居住过的那座高楼。“天涯”,极言其远;“百尺”,极言其高:四字虽很通俗,却展示了一种虚无缥缈的境界 。“人在楼中否”一句,以自言自语的问句,点明所想者是他心目中的那个人,表达了他对分别已久的所恋者无限深厚的情意。

    过片两句紧承前意 ,描写昔日楼中相聚的情景。“四和 ”,香名,亦称四合香。“金凫”,即金鸭,指鸭子形的铜香炉。“双陆”,古代一种博戏的名称,相传是三国时曹植所制。本置骰子两只,到了唐末,加到六只 ,谓之叶子戏 。其法中国已失传,流传至日本,称飞双陆,现尚存。词人回忆当年楼中,四和香的烟缕从鸭子形的铜香炉中缓缓升起,袅袅不绝。他和那个女子正在作双陆这种博戏,女子玩弄双陆的纤纤玉手,使他历久难忘。往日的甜蜜生活,女子的形象特征,词人只是在感情的抒发中顺带说出,自然而又妥贴,这比作专门交代要高明得多。

    结拍两句,化景语为情语,设想奇警,把词人当时矛盾心情极其深刻地揭示出来。此处连用妙喻:衣裳沾有污垢 ,可以洗涤,心灵染有愁情,也说可浣;而借以浣愁者,不是水而是风,浣而愁未去,反而更浓,其浓又恰浓于醇酒,这两句用一个比喻,以后一句加强前一句,使情绪更推进一层;而两句之间,又用两个“情”字构成顶真格,衔接紧密 ,语气连贯,词人的感情似不可遏止 ,倾泻而出 。因此显得不柔媚、不凄婉,与起首所定下的峭健的基调相一致。这样就把它从传统的花间风格区别出来。

    南闲胡仔称秦湛(秦观之子)的词“藕叶清香胜花气 ”,“写景咏物,可谓造微入妙”。这一评语,用以评折此词的艺术特色是十分恰当的。


    眉峰碧/卜算子(宋·无名氏)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只。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05:25:54 | 只看该作者

    淡卷薄霜的《喝火令.暮春 》

    又見絲凝碧,還尋絮著痕。奈何春意已浮塵。簾外乍摇枝影,疑是夢中人。
    易改花顏淡,難教葉色醇。敢詢思量幾分真。莫憶風輕,莫憶夜微醺。莫憶兩情相悦,對月各消魂。


          
    《喝火令》在宋詞中屬於孤調,《全宋詞》裡只錄有黃庭堅:“見晚情如舊。交疏分已深。舞時歌處動人心。煙水數年魂夢。無處可追尋。         昨夜燈前見。重題漢上襟。便愁雲雨又難禁。曉也星稀。曉也月西沈。曉也雁行低度。不會寄芳音”。這一首。《欽定詞譜》中並未著宮調,又因無他詞可校對比較,所以這首詞的宮調也就無從判斷了。到清代陳維崧的《喝火令.偶憶》詞:“架上紅鸚鵡,簾邊玉辟邪。兜娘懶上卓金車。倭堕一窝濃綠未成鴉。     嬈我春吹笛,邀人夜鬬茶。而今庭院隔天涯。記得沿街一樹粉梨花,記得花陰微露幾扇綠窗紗。”和民國李叔同的《喝火令.哀國民心死也》詞:“故國鳴鷤鵒,垂楊有暮鴉。江山如畫日西斜。新月撩人透入碧窗紗。        陌上青青草,樓頭艷艷花。洛陽兒女學琵琶。不管冬青一樹屬誰家。不管冬青樹底影事一些些。”的結拍形成兩疊與宋代的創調詞不同,宋代如:黃庭堅詞下片將:“星月雁行低度”一拍中“星、月、雁”三個實詞具象用“曉也”隔開形成三疊定為正格體例,清代、民國部分詞人把該調結拍改為兩疊視為別調。

    填這個調須注意:
          
    a.結拍疊句的運用,必須一氣流貫,體現文字的主旋律如:

    清代吳蔚光詞:笑說今宵,明月十分圓。笑說今年明月,猶有一回圓。
    清代劉炳照詞:惆悵花開,惆悵月將圓。惆悵無人携手,同倚畫闌看。
    清代顧太清詞:一路瓊瑶,一路没車痕,一路遠山近樹,妝點玉乾坤。
            
    同時為了容易上口,詞人同常愛借重疊詞與起調穩定音的一致性形成主音的重復出現,從而強調主旋律,如黃庭堅詞:

    見-見母先韻
    晚-明母元韻
    情-從母清韻
    如-日母魚韻
    舊-群母尤韻;
    曉-曉母蕭韻
    也-以母麻韻==依雅樂起拍:36  2︱25 3︱對應結拍1 3重複角音;依俗樂起:51  5︱6  2︱對應結拍3 2重複商音。
     
            
    b.上下片對句不能運用同一種對仗形式和節奏,這一點許多人不太注意,如:

    黃庭堅:見晚情如舊。交疏分已深──上片寬對,節奏 2-1-2
            昨夜燈前見。重題漢上襟──下片流水隊,節奏 2-2-1
    陳維崧:架上紅鸚鵡,簾邊玉辟邪──上片工對,節奏2-3
            嬈我春吹笛,邀人夜鬬茶──下片寬對,節奏2-1-2
    顧太清:久别情已熟,交深語更繁──上片錯綜對,節奏2-1-2
            拂面東風冷,漫天春雪翻──下片寬對,節奏2-2-1
      
    c.結句三疊的詞核心主題固定在過片後一拍,兩疊的詞:或在過片後一拍;或在疊句上如:

    顧太清詞:“久别情已熟,交深語更繁。故人留我飲芳樽。已到鴉棲時候,窗影漸黄昏。      拂面東風冷,漫天春雪翻。醉歸不怕城門閉,一路瓊瑶,一路没車痕,一路遠山近樹,妝點玉乾坤。”

    謝章鋌詞:“夢好原无據,愁多夜屢醒。對人無賴遠山青。最是酒闌燈小,膽怯淒清。      河漢三千里,更籌二五聲。幾番憔悴可憐生。為汝焚香,為汝寫心經。為汝素來多病,減算祝雙星。”

    寶廷詞:“衰草連荒垒。寒林繞故關。角聲嗚咽晚風酸。遥見征人無數,曝背古城邊。       朔氣侵金甲,嚴霜冷玉鞍。停鞭一望更淒然。幾點旌旗,幾點夕陽山。幾點頹垣斷壁,掩映暮雲間。”

    清龔元凱詞:“積雨菭如夢,當風柳未絲。黄鸝三請怯褰帷。為道咽寒銅笛,聲澀不堪吹。         風信番番误,年光故故催。好春已過杏花期,可奈新花,不上舊年枝,可奈舊年枝上,又到落花時。”

    清吳藻詞:“放眼壺天隘,當頭璧月圓。玻璃十頃不嫌寬。金管玉簫檀板,齊奏木蘭船。     片石投如矢,層波蕩作圈。明珠散作水晶盤。那得山靈借我,仙掌小如拳。那得虹霓成線,萬颗一齊穿。”

    淡卷薄霜的詞起拍:“又見絲凝碧,還尋絮著痕”由實入虛,入眼所見是碧綠的垂楊柳,所想卻是如今已經銷聲匿跡曾經飄飛的柳絮,由此破暮春這個題目。接著在虛化的基礎上將主觀情感外射投放在在客觀實景“浮塵”上:“奈何春意已浮塵。” 浮塵本意指在空中飛揚或附於器物表面的灰塵,這裡引伸可作時間解,暗接林逋詩:“不厭浮塵擬何了,片心難捨此緣中”之意,將身心都沈浸在“暮春”之中,創有“我”之境。接著反釣“柳絲”表述對暮春的幻覺:“簾外乍摇枝影,疑是夢中人。”筆力遞進一步強調對暮春的深刻印象。
            
    過片咬尾,緊緊扣住“夢中人-春影”,運用半擬人化的描寫:“易改花顏淡,難教叶色醇” 推演出似人非人,似物非物的主題意象:“敢詢思量幾分真”。此刻是夢揶,是醒耶,似乎連作者自己也把握不住了,甚至懷疑自己到底在不在“暮春”這個時空之中,一系列疊句用這種朦朧美感牽動著視覺向落想昇華,看著天上的月亮,甚至不敢相信微風的吹拂,夜色的迷離,情感的陶醉。
            
    全詞由“點-柳絲,向圖-夢中人,向底-風、夜、月、情”一路展開視角,擴景造境都不錯,尤其結局:“對月各消魂”頗有陸游《浪淘沙》:“清淚浥羅巾,各自銷魂”的味道,使婉約情緒達到了一種極致的狀態。
            
    詞只是過片處理欠佳:一則在對句節奏上缺少變化,二則用詞略有不達意處,如:“難教葉色醇”醇:本意指酒味濃厚,引伸作質樸純一解,對葉子來講缺乏形象性。三則不利於提昇核心主題的深刻性與形象性。填好這首詞關鍵在兩個對句的下筆前的設想與處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7 05:25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7#
    发表于 2013-12-31 07:09:38 | 只看该作者


    回秋老师,这应该是河洛雅言吧,就是古代普通话嘛。通语就是通用语,据说西汉有这种说法。这个通语,我想就相当是雅言了。河是黄河,洛是洛水,从长安到洛阳一带的语音大概是宋以前的雅言,那么也就应该是“通语”“国语”之类的了。如今福建、台湾人还是把他们的闽南话叫河洛话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0 收起 理由
    山菊 + 10 涨姿势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1 09:21:14 | 只看该作者
    板筐 发表于 2013-12-30 18:09
    回秋老师,这应该是河洛雅言吧,就是古代普通话嘛。通语就是通用语,据说西汉有这种说法。这个通语,我想 ...

    有意思~~~这么说如今的福建、台湾人还说着类似宋朝的口音,而河洛地区的人民却说着外来语啦?

    谢谢筐师拨冗解答,祝新年好运!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9#
     楼主| 发表于 2014-1-8 05:09:43 | 只看该作者

    梅影依依的《釵頭鳳》
    游絲斷,飛紅亂,一庭揚絮鶯聲懶。時更疊,終須别,似夢枝前,笑嗔誰攝?絕,絕,絕。      
    離亭宴,和詩案,隔年心字磨成片。風嗚咽,盞虛設,歸鳥啼殘,落霞随訣。折,折,折。


            
    《釵頭鳳》一調,《古今詞話》云:政和間,京師妓之姥,曾嫁伶官,常入內教舞,傳禁中詞:“風搖動。雨濛茸。翠條柔弱花頭重。春衫窄。香肌濕。記得年時。共伊曾摘。都如夢。何曾共。可憐孤似釵頭鳳。關山隔。晚雲碧。燕兒來也。又無消息。”以教其妓,初傳名《摘紅英》,殊失其義。不知禁中有“擷芳園”,名《擷芳詞》。因人皆愛其聲,又愛其詞,類唐人所作(即指此詞音樂用下徵音階)。張尚書帥成都,蜀中傳此詞,競唱之,卻於上下片未添疊詞,後陸游入蜀得此調,才在前後段收拍時添上三個重疊詞來加強語氣。後史達祖詞前段添:“憶、憶”兩字,後段添:“得、得”兩字,名《清商怨》,程垓詞名《折紅英》,曾覿詞也名《清商怨》與程垓詞類同,呂渭老詞名《惜分釵》兩字疊韻用平聲,最初無名氏詞中因有:“可憐孤似釵頭鳳”句,故陸游詞後改名《釵頭鳳》,《能改齋漫錄》無名氏詞名《玉瓏璁》。陸游詞詞雙調六十字,前後段各十句,七仄韻,兩個三疊韻,以陸游詞為正格。

    填這首詞須注意以下幾點:
          
    a.此調用韻十分講究換韻方法,從腔韻上形成環繞式的音樂效果,由此反復展開情急調苦的旋律,如上述無名氏的《擷芳詞》:

    撷芳词(唐·无名氏)
    风摇荡,雨濛茸,翠条柔弱花头重。春衫窄,香肌湿,记得年时,共伊曾摘。
    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关山隔,晚云碧,燕儿来也,又无消息。

    重與窄之間,是澄母次商與莊母商音同主音轉換;濕與時(“時”字雖不是韻)之間,是審三和禪三等韻間的轉換;鳳與隔之間,是借主元音的轉換,兩韻間存在五度相生關係;碧與也之間,是幫三和以三等韻間的轉換。
             
    b.有些詞人在三字對句上有意識地運用“重複”“雙聲疊韻”這種修辭手法,加強音樂的線性思維,促使文字旋律產生復調式的韻律美。

    如史達祖詞:
    春愁遠。春夢亂。鳳釵一股輕塵滿。江煙白。江波碧。柳戶清明。燕簾寒食。憶。憶。         
    鶯聲晚。簫聲短。落花不許春拘管。新相識。休相失。翠陌吹衣。畫樓橫笛。得。得。

    如程垓詞:
    桃花暖。楊花亂。可憐朱戶春強半。長記憶。探芳日。笑憑郎肩。殢紅偎碧。惜。惜。惜。      
    春宵短。離腸斷。淚痕長向東風滿。憑青翼。問消息。花謝春歸。幾時來得。憶。憶。憶。

            
    c.四字對句是賦筆加工對或者是流水對,以此宕開詞境:
    如陸游:一懷愁緒,幾年離索……山盟雖在,錦書難托──工對;
    如呂渭老:覷著紅裀。無計遲留……夢短屏深。清夜濃愁──流水對;

          
    d.詞的核心主題在下片七字句:
    陸游詞:
    紅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東風恶,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鮹透;桃花落,閒池閣,山盟虽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劉辰翁詞:
    花朝月,朦朧别。朦朧也勝檐聲咽。親曾說,令人悦。落花情緒,上坟時節。     
    花陰雪,花陰滅。柳風一似秋千掣。晴未決,晴還缺。一番寒食,满村啼鴂。

          
    e.《釵頭風》屬於樂府性質的清商歌詞,至蜀中更加深了下徵音階的楚調色彩,上下片三字對句後的四字對是送拍,疊字處是和聲。故如詞中:“薄、閣、悅、食”等字須唱作斷腔,即使如唐婉詞(實是後人假託):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嘗似鞦韆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妝歡。瞞。瞞。瞞。──用平聲抵齶韻收也需要收勒得住。

    這五點是《釵頭風》一詞的緊要處。

            
    梅影依依的詞起拍進入視角的是東風襲來之景:“游絲斷,飛紅亂”這是暮春的意象,“一庭揚絮鶯聲懶”這又是初春的意象,初讀時會覺得具象凌亂,作者巧妙地運用物候製造錯覺,以表現內心情感的波動,由此創造表意之象“游絲斷”以逆入式強調“時更疊,終須别”在時光流逝中,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似夢枝前,笑嗔誰攝”這一切錯亂的回憶用夢境收攏形成一股潛意識流,過去一切的人生聚會都好像似在夢中,大家折柳贈別,當時喜、怒、哀、樂、敬、懼、愛人之七情,而今誰又能留下印象與蹤跡呢?這不禁令人失望而三嘆:“絕、絕、絕”。《離騷》:“萎絕其何傷兮”《注》:“絕,失落也。”《爾雅.釋木》:“正絕流曰亂。”這裡“絕”可以理解為情緒紊亂之意。
            
    過片借張先詞:“随處是、離亭别宴。紅翠成輪歌未遍。”暗釣出以往聚會之場景轉入虛實交錯的描寫:“離亭宴,和詩案”那時大家分別踐行時,題壁唱和,誰知:“隔年心字磨成片” 心字即心字香。 宋晏小山《臨江仙》詞:“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 明楊慎《詞品·心字香》:“心字羅衣,則謂心字香薰之爾。”故清納蘭《夢江南》詞說:“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片”字可引伸可作微少解,由此看主題意象句:這些聚會已經過去一年,思念與追憶的心思正在逐漸減少之時。忽覺“風嗚咽,盞虛設”暮春的風聲卻又如泣如訴地吹折了楊柳,這時又想起故人的情誼,酒依然是踐行時的酒,此刻又能和誰痛飲一快呢?四顧茫茫無一人,看著天外“歸鳥啼殘”,“落霞”漸漸隱去。聽到的只有柳絲被吹折的聲音,結尾三疊韻繞回起拍。使詞整體結構收緊,加強了詞體內容的向外張力。

    這首詞需要細讀才能讀出作者內心所想──表意之象與主題意象之間一氣貫通的關係。作者全詞自始至終死死扣住一個核心意象“折柳贈別”來表述對朋友的情感。從內容而言是一首不錯的詞。但從歷代詞人填此調約定俗成的規範來看,這首詞在字句處理上細膩處還略欠斟酌。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02:45:13 | 只看该作者

    【网上谈词】《文森读词品词集》


    梅影依依的《八声甘州·春江花月夜感懷》
    望流波携影度江天,舟棹共粼粼。探東坡詞筆,江淹别賦,何處封存?
    自是年年柳岸,孤倚對霜銀。縱有相思句,難綴成文。

    已惯眉峰長鎖,悵夢魂遥隔,辜負三春。奈梢頭冰魄,一散總無痕。
    念家山、閨中密友,問星橋、可記舊時人?微風起、落花浮水,淡了紅塵。


          
    《碧雞漫志‧甘州》,注仙呂調,有曲破,有八聲,有慢,有令。(按,此調前後段共八韻,陰陽分隔,故名《八聲》,乃慢詞也。所謂慢詞即是不規則的犯調詞,《禮記.樂記》云:“鄭衛之音,亂世之音也,比於慢矣。”注:最初鄭衛民間音樂運用純律時,缺乏半音轉換旋律只好在歌曲結尾另作送拍變調,與主旋律形成對比,稱之為“亂”這與《甘州遍》之曲破,《甘州子》之令詞不同。)《樂章集》亦注仙呂調。周密詞名《甘州》;張炎詞因柳詞有“對蕭蕭暮雨灑江天”句,更名《蕭蕭雨》;白樸詞,名《宴瑤池》。

    柳永詞雙調九十七字,前後段各九句,四平韻《欽定詞譜》列為正格。柳永《樂章詞》注為仙呂調,所謂仙呂調就是夷則均中的羽調式,但是唐宋人常把中呂煞六字(夾鐘)和仙呂煞上字(夷則)搞混淆,這是因為清商樂與燕樂的宮音相差一個大四度,且兩律在隋代已經合流,在雅樂基礎框架內,對燕樂而言是調起中呂,對清商樂而言是調起仙呂(王躍華《中國傳統音樂樂譜學》p191-195)。如柳永將唐樂轉化為宋代音樂調起燕樂,當是在夾鐘(中呂調)柳永依舊習雖注為清商樂的仙呂調,實際行腔是燕樂的中呂調:“宋元祐時代黃鐘在#C-D間,所以夾鐘在1=E-F間,依河洛通語這時:
           陰平=4;陰上=3;陰去=2;陰入=4 0
                                                    --中入=2 0
           陽平=6;陽上=2;陽去=b7;陽入= b7 0(或6)

    柳永詞:“對-陰去 瀟瀟-陰平 暮-陽去 雨-陽上  灑江天……愁-陽平”起調 2 44 6 5︱形成以6、2為穩定音的窄羽式三音列,詞結拍煞“愁陽平”字=6落調在黃鐘大呂間煞“六“字正是依燕樂四聲行腔的:中呂調。

            
    填此調須注意以下五點
          
    a. 過片:張炎引述《樂府指迷》指出過片:“過處多是自敘,若才高者,方能發起別意,然不可太野,走了原意。”《八聲甘州》最能體現張炎的這個主張,才高者方能發起別意,別開一面。也就是說在上片作者已將第一層意思道盡,須轉出新意向主題意象更深一層遞進,給人異軍突起,將上下片置於兩個平面內,用詞的主題和表意之象間的共性與別開新意形成的過片構築一個立體審美空間,過片作為兩個平面的聯通線,刻化典型情緒,這是《八聲甘州》的第一個難填之點;
            
    b.《八聲甘州》要在上片結拍將主題意象推出,使上片表意之象和心象組成一個完整的二維坐標,形成第一層核心,才便於過片發起別意。
            
    c.第七韻拍需用賦筆展開下片對主題內容細節的描寫,這是此調的第二個難點。此拍宋人多:“●○○、⊙●⊙●,●◎○、⊙●●○△”自張炎“望涓涓一水隱芙蓉”開始,變為:“●○●、⊙●⊙●,●◎○、⊙●●○△”。清代蔣春霖等詞人多用張炎這一體。
            
    d. 主題在第六韻拍,一般是以實寫作支撐,與落想形成第二層面。
            
    e.第二韻拍須以一字領起鼎足對或三個流水句。(以上節選自《詞林探賾》第六章)

          

    梅影依依的詞:起拍由視角所及以“望”領起月下蕩舟場景的實寫:“流波携影度江天,舟棹共粼粼”月色與江水長天一色,小舟孤棹攪碎了江心月,波光粼粼,一幅天然美景呈現在眼前。這時詞人不禁想起:“探”尋“東坡詞筆,江淹别賦”暗暗想起蘇軾《前赤壁賦》:“寄蜉蝣與天地,渺滄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須臾,羡长江之無窮;挟飛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長終”和江淹《別賦》:“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知離夢之踯躅,意别魂之飛揚。”,接著“何處封存”--反問一句同是水天空闊的月光下,蘇軾江淹的這些情感意緒封存在甚麽地方呢?“自是年年柳岸,孤倚對霜銀”反而從此,年年楊柳岸曉風殘月,獨對月光殘照。“縱有相思句,難綴成文”這時縱有相思千萬句,也難連結成蘇東坡江文通那樣的美文。發出他們那樣的同感。
      
    過片:“已惯眉峰長鎖”緊承相思進行推挽,習慣了默默思索,“悵夢魂遥隔,辜負三春”悵然而嘆自己的悟性居然與蘇軾江淹猶如魂夢相隔,辜負了對三春美景的欣賞。自己看到的只是:“奈梢頭冰魄,一散總無痕”。詞人用“奈”字將語氣一轉說楊柳梢頭月光散去一痕不留。這時唯有望天發問:“念家山、閨中密友,問星橋、可記舊時人”了。當:“微風起”、落花浮在水面上,沖淡了俗世的繁華熱鬧。
          
    全詞以“由底到圖”為主穿插“虛實結構”,通過古今人物對同一景色的對比感受表述了自己在飄零的生活旅程中潔身自好的淡雅性格。

    詞不足處在:
    1.過片的運用上未能別開一面為主題內容:“奈梢頭冰魄,一散總無痕──縱有相思句,難綴成文──念家山、閨中密友,問星橋、可記舊時人”開創出更為廣闊的情感空間;

    2.八個平聲腔韻七個是陽平,尤其上片四韻都是陽平,這樣腔調低啞,不利於情感的提起。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3-12 02:59:56 | 只看该作者
    星淡竹風的《暗香·題秋》
    流紅沉碧。問幾分占去,那時春色?昨夜菊花,一縷幽香漫盈積。
    休道西風漸冷,温柔處、錦霞頻織。更覆遍、葉葉心心,凝指說琴瑟。   

    尋覓。雁消息。寄月影數重,玉露千滴。舊箋讀濕,應是軒窗染冰魄。
    憔悴秋波岸柳,誰記取、纏綿痕跡?向天涯、長看那,淡雲脈脈。


    據說《暗香》這個詞牌子是姜夔應告老還鄉的范成大邀請,往訪吴縣(今蘇州石湖)的范村時,賞梅遊覽後創作的。《暗香》、《疏影》是兩首連為一體的詞曲,是借詠梅花,來抒寫內心對蒙塵二帝的情感而獻給范成大的自度曲,屬於仙呂宮。范成大很喜歡,特將侍女小紅相贈,姜夔把小紅引為知己,兩人坐船回家,路過垂虹橋時,姜夔吹起洞簫,小紅輕輕唱和這兩首詞,在簫聲與歌聲中,小船載著他们駛過姜夔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旅程。姜夔當時曾放下了個人內心求索的痛苦,為此作了《過垂虹》一詩:“自作新詞韻最嬌,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松陵渡,回首煙波十四橋。”

    這兩首詞是中國傳統音樂三律共曲的開始,從此使中國傳統音樂的犯調脫離了同主音轉調的模式,在宋代以雅樂為主的旋律框架內形成了守調頭式的轉調,即姜夔所說:“凡曲言犯者,謂以宫犯商、商犯宫之類,如道調宫“上”字住,雙調亦“上”字住,所住字同,故道調曲中犯雙調,或於雙調曲中犯道調,其他準此。”這是住字(煞聲)相同的犯調。張炎以此調詠荷花,便更名《紅情》。姜夔詞是雙調九十七字,前段九句五仄韻,後段十句七仄韻:

    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
    何遜而今漸老。都忘卻、春風詞筆。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
          
    江國。正寂寂。歎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樽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
    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周邦彥、姜夔、吳文英等人都是精通音樂,又是有很高文學造詣的詞人。他們依據新歌詞所創作的曲子大多是吳聲歌曲,如大石調《玲瓏四犯.穠李夭桃》、仙呂調《暗香》、《疏影》、《霜花腴.翠微路窄》等;清代吳聲是以徵聲爲主向角羽兩聲展開音樂旋律的歌曲,需要形成653、512這樣的穩定音級,有利於表現纏綿幽婉的情緒。清人用吳聲和吳方言分析上述宋詞時,因清樂律吳聲歌曲的起調高度大部分在1=D;此時吴方言四聲陰陽:陰去=53 12;陽平=34;陽上=65 61 三字主音均圍繞著的正是以“5”為主向6、3展開的穩定音級。這就是清代詞人“依句填詞”分析周邦彥等持吳方言詞人的自度曲時,他們為甚在聲律走向上總愛強調字聲中的上去、去上等四聲結構的原因了(詳見《倚聲探源》上編)。

    姜夔詞仙呂宮以南宋律相當於今律1=bB:“舊-陽去 時-陽平 月-陽入 色-陰入”起調依四聲形成43 41︳這樣的起調三音小組,但實際樂譜是6 3(。) 2(。) 1(。) ︳(按:姜夔半字譜:么ムリス=工尺譜:上六凡工)這就是簡單的“依字行腔”與經過潤腔處理後的“依字行腔”兩者之間的區別。詞在“眼”上起調所對應字的音高是不變的,所以“時、色”兩字與譜字完全相同,第一字是可變音,第三字依前後字關係略作調整。關鍵字的音與譜字形成了相對應的關係。穩定音為1、3形成宮調式三音小組,樂曲與詞的結束音都落在“得-陰入=1”字上,落調則在夷則均,煞“工”字,這正是仙呂宮,文詞與樂譜有著很明確的對應關係,這種關係體現的正是中國傳統音樂“樂從文,以文化樂,依字行腔”的典型特徵。

    這個詞牌是音樂性很強的詞,所以依句填此調時須注意以下幾點:

    a.起調畢曲的文詞要合乎仙呂宮的要求,如果將詞整體轉調,如李清照《轉調滿庭芳》或者如姜夔《念奴嬌》過腔為《湘月》,須作宮調轉變的說明。否則讀者賞析新詞時,會從仙呂宮角度品讀詞作的文字旋律,發生誤解,產生錯律之感。

    b.兩字過片處:“江國”是全詞的核心與主旨所在處。全詞的一切具象均由此生發開來,展開運思,所以過片是思維之源頭,當精心安排。

    c.主題意象在第七拍:“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與表意之象“月色”-核心主旨“江國”連成一個主線脈絡推出落想。

    d.全詞要以虛寫為主,以體現詠物詞的“清空”手法。

    e.詞的首拍腔韻的音高必須與全詞結束一拍腔韻的音高一致,以體現文字旋律音樂性的完整性。

    f.這首詞“依樂填詞”涉及三律同曲,比較複雜,但是到清人“依句填詞”用入聲韻時,要以陰入為主體現仙呂宮的文字旋律走向,並多摻雜陰陽變化,用上去韻以陰上為主多形成上去交錯,以達到腔韻的靈動多變。


          
    我們看看星淡竹風題為“秋”的詞:

    起拍:“流紅沉碧。問幾分占去,那時春色”“紅”字陽平,“碧”字陰平,與姜夔詞起調形成的三音小組要求一致。詞首先進入視角的是:“落花隨流水而去”破題秋這個題目。“問幾分”用三字領起,這與姜夔“算幾番”如出一轍,姜夔詞在這裡也是三字領,而非一字領,這從樂譜的節奏可以看出來。作者起拍實寫秋天的來臨,春紅的姿色已經開始有幾分被秋天佔據。於是入幻虛寫:“昨夜菊花,一縷幽香漫盈積”內心依然感到另有一種勝過春花的香氣正沁入心脾。“休道西風漸冷,温柔處、錦霞頻織。”所以,作者用直觀感覺告訴讀者秋天並不是人們想象的那樣蕭瑟,淒涼。它也有春天一樣的溫柔,那就是菊花織成的錦繡如霞的美景給人的錯覺。“更覆遍、葉葉心心,凝指說琴瑟。”李清照《添字丑奴兒》:“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满中庭;陰满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餘情。”菊花的燦爛色彩覆蓋了幽綠的初秋,就仿佛一切歲月流失的情感一時都被光輝的表象所掩蓋。白居易在《夜箏》詩中說:“弦凝指咽聲停處,别有深情一萬重”凝指:徐緩的指法即慢捻。《文選》謝脁《鼓吹曲》:“凝笳翼高蓋,疊鼓送華輈。”言外之意:菊花一時覆蓋了秋天的本來面貌,我在琴弦上將真正的秋天慢慢說出來告訴大家。
          
    過片“尋覓”兩字如是核心主旨,作者在“尋覓甚麽才是真正秋天的特色呢”。“流水逐紅沉碧潭,菊花錦繡掩山嵐”這都不是秋天的本質特點。“雁消息”當是秋天到來的真正消息。“寄月影數重,玉露千滴”是秋天的本色。“舊箋讀濕,應是軒窗染冰魄”把舊詩的書信拿出來一讀百感交集。馬致遠《壽陽曲》說:“雲籠月,風弄鐵,兩般兒助人淒切。剔銀燈欲將心事寫,長吁氣一聲吹滅。”當獨對窗外秋月高懸,回憶著淒涼往事,不禁潸然而淚下是秋天人的心境,心上的秋天便是愁。“憔悴秋波岸柳,誰記取、纏綿痕跡”秋天的山水樹木正仿佛是女人的眉眼容貌老去之時,誰還能夠回憶起她嫵媚纏綿,風情萬種的過去呢?“向天涯、長看那,淡雲脉脉” 這時唯有放開心胸望著淡淡的浮雲自己安慰自己了,縱有千般柔情已是不堪回首,青春不再。全詞以虛寫為主體現了詠物詞的“清空”技巧的運用,詞體結構以映襯為主,在先揚後抑的對比中突出主題意象:“憔悴秋波岸柳,誰記取、纏綿痕跡”這賦秋實是賦秋天那樣的人。下片以“尋覓”為核心,分層寫真實的秋天和秋天那樣的人,筆法類似清代周濟的《渡江雲.柳絮》下片層次分明。
          
    全詞在聲韻運用上略存在一些不足:
    1.結拍的腔韻“脈”字可惜是陽入,相當於“4”這在音樂中等於是一個非完全終止音,給人詞曲未結束之感。
    2.全詞用韻:“碧-陰入、色-陰入、積-陰入、織-陰入、瑟-陰入、覓-陽入、息-陰入、滴-陽入、濕-陰入、魄-中入、跡-陰入、脈-陽入”上片一色陰入,致使文字旋律缺乏高低起伏的對比感。一般詞可以不談聲韻問題,但《暗香》是有姜夔樂譜存在的詞,我們從“依句填詞”角度簡單分析了一下作者此詞腔韻的運用,好讓大家在縱向與橫向分析和比較中逐漸看清楚自己詞作應該進一步鞏固那些優點,與宋詞本體之間又存在那些差距,以便在今後創作中有意識的運用一些技巧提高自己作品的水平。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8-9-19 04:17
  • 签到天数: 311 天

    [LV.8]合体

    12#
    发表于 2014-3-12 09:53:54 | 只看该作者
    山菊 发表于 2014-3-12 02:59
    星淡竹風的《暗香·題秋》
    流紅沉碧。問幾分占去,那時春色?昨夜菊花,一縷幽香漫盈積。
    休道西風漸冷,温 ...

    我说菊老师,您倒是慢点儿贴啊,一篇一篇地贴,也好让大家消化消化,然后在讨论下心得体会啥的,这一下子贴那么多,看得俺们这着急上火劲儿的

    不清楚正宗诗人是肿么填词的,俺都是先想好了最后一句,然后对着韵书找韵脚字,把感兴趣的韵脚字都抄下来,然后再对着这些字琢磨词儿,一句一句从后往前填。俺的理论依据是,下阕永远比上阕重要,最后一句永远比其他句子重要,最后一句等于画龙点睛,决定了整首词的格调与内涵,当然,有时也从中间开始,但往往效果不理想。

    根据最后一句找合适的词谱,比如最后一句的韵脚是仄声就找仄声韵的词谱,是几个字就找最后一句是几个字的词谱,这种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讲,不容易在韵脚平仄上出问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03:32:50 | 只看该作者
    平沙落雁 发表于 2014-3-11 20:53
    我说菊老师,您倒是慢点儿贴啊,一篇一篇地贴,也好让大家消化消化,然后在讨论下心得体会啥的,这一下子 ...

    哈哈~~~我这还不够慢么?

    你抬头看看主楼日期~~~去年就开的帖子呢

    这是我自己的读书方法~~~这种文章,捧在手里我肯定没读几个字就开始打瞌睡了。这样一边排版一边读,好歹还能读进去。虽然不能全懂,理解多少算多少,几年后回头,说不定就会多领会一些呢:)

    我贴在小轩的文章都是为自己方便的,如果有其他朋友也感兴趣,就是意外的惊喜了!

    记得平沙写过读《诗经》的体会,那时候我也不能全懂。何不搬来小轩存一份,我也好复习一下?!

    点评

    那个是抄的抄的,随便找本诗经解毒就行  发表于 2014-3-13 10:36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29 05:31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分神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03:24: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4-3-26 14:26 编辑

    星淡竹風的《摸魚子.香椿》
    小序:北國春遲遲。忽柳絮飛白,椿芽吐紫。時近親人忌日,心中隱痛,涂鴉。

    看春凋、漸零花訊,新芽團簇能幾。南圓柳絮穿扉牖,悄訴浅青濃紫。
    香正積。曾記得、餐中些許温馨事。擎枝雲際。任皴裂肌膚,稀疏鬢髮,蕭瑟西風裡。         

    經年去,無奈情連羽翅,送飛膝下之子。清風細雨叮嚀又,莫與樗林相委。
    回首是,尋夢處、念來三萬春秋矣!傾樽還酹。數點點朱顏,分分翠色,簾外雨聲碎。


    《摸魚兒》此調屬於唐教坊曲,源於江南歌詠捕魚的民歌,本出於荊楚清商樂歌謠範疇,是清商樂中的吳聲、楚調,故均講究送拍,這是跟前邊講的幾個詞調不同之處,所謂送拍要求“事彰前史”,將主題意象推向更高境界,賦予強烈地寄托之意。《摸魚兒》在最初時類似《竹枝詞》和《甘州子》,只是民謠令詞類的小調故又叫《摸魚子》;至晁補之衍變為慢詞,始有犯調成分融入,其有“買陂塘,旋栽楊柳”句,便更名《買陂塘》,又名《陂塘柳》,或名《邁陂塘》;辛弃疾曾賦怪石詞,又名《山鬼謠》;李冶賦并蒂蓮詞,有“請君試聽雙蕖怨”句,又名《雙蕖怨》。在元代楊元朝輯,清柳如是校對的《樂府新編》裡,該詞注為商調。以晁補之詞一百一十六字,雙調前片十句六仄韻,後片十一句七仄韻為正格。辛棄疾詞起拍用韻、張炎詞起拍過片均用韻。三首詞都被後人視為填詞的正格。如辛棄疾: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見說到,天涯芳草迷歸路,怨春不語。算只有殷勤,畫闌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娥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我們對晁補之、辛棄疾、張炎三首詞的結構進行觀察,發現有驚人的一致處。主題意象都在結拍之前的四字句,核心主題都在第五拍六字句處發力,收拍作落想。

    從宋代創調開始至清代晚期,《摸魚兒》的結構佈局都是固定的,欲填好這首詞,只要能夠把文字框架掌握好了自然會得心應手。

    此外填這個調還須注意:
    a.《摸魚子》的結構主題、心象、落想的位置都是固定的,表意之象位置多是靈活多變的;
    b. 因《摸魚子》出於荊楚清商樂中的吳聲、楚調均講究送拍,送拍須彰顯前史,必須寓意深刻,這就給詞的落想提出了一個較高的審美要求,據說辛棄疾的送拍:“休去倚危闌,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宋孝宗(宋高宗的養子)看了頗為不高興,認為辛棄疾刻意諷刺他的正統地位不會長久。原因就在大家已經約定俗成習慣到這裡一定運用《詩經》的美刺之法一路向上勸喻世人達到提昇主題意境的目的。事彰前史,到清代詞人,尤其常州派多以微言大義,興發感動作《公羊》之筆法。
    c.因送拍具有獨立性,所以詞到送拍前需要驟然收住,這裡就需要講究聲韻的運用,一般用去上兩聲組成音節折起,《中原音韻》總結:“上去而去上、去上而上去者,諺云‘鈕折嗓子’是也”。當去上兩聲合用以上聲結,聲最易折斷,給人收勒之感,然後才能緩緩送出尾拍,清商樂就是巧妙地運用了聲韻中的這個特點,使送拍具備獨立性產生“事彰前史”的音樂效果。
    d.一般在上下片第三、七兩拍需要加快語速,一氣流貫直到送拍,似縱馬收韁,戛然而止。

    除上述四個特點外,《摸魚子》屬於符合商調音樂的文詞。但是商調在中國傳統音樂中不是泛指以“2”作結束音的音樂旋律,而是專指夷則均下律應無射,煞“凡”字的“林鐘商”。晁補之生活的北宋中期詞人一般習用皇祐律,夷則的宮音高度相當今律1=bD2,晁補之詞調起夷則:“買陽上陂陰平塘陽平”形成:5  62|以2、5、6為穩定音的商調式三音列,“暮陽去”音高相當於“2”落調在無射煞聲是“下凡”字。從晁補之詞表現的內容看也與商調中性的情感色彩相符,但是到辛棄疾,張炎一則音律系統與北宋不同,二則在辛棄疾,張炎生活的時代已是國家多難之秋,詞的感情色彩已不適於用中性色彩的商調式表現,南宋使用崇寧律,夷則音高相當於今律1=#A(bB),辛棄疾詞調起:“更陰去能陽平消陰平”形成:6  3(。)1(。)|以6、3為穩定音的羽調式三音列,結束音“處陰去”是“6”落調在仲呂煞“上”字,在夷則均下的四調,煞“上”字的是仙呂調。張炎調起:“愛陰去吾陽平盧陽平”形成:6  3(。)3(。)|以6、3為穩定音的羽調式三音列,結束音“頂陰上”音高“6-b7”間,落調在仲呂-蕤賓間,煞“高上”字,也是夷則均的仙呂調。所謂仙呂調就是夷則均裡的羽調式,相當於今律下1=bB,以“6”結束的旋律。羽調式感情色彩低沉悲壯,這種旋律正好適合張炎、辛棄疾文詞內容憂家國之恨的感情基調。由此看辛棄疾和張炎依據文詞內容作了轉調處理,使文字旋律與音樂旋律的行進走向達到了一致。從“依句填詞”的角度來說:《摸魚子》起調時,仄聲只要避免運用陰入,兩個平聲陰陽當然能錯開最好,這正如清代黃周星在《制曲枝語》中對“依句填詞”時,對四聲陰陽作的初步總結說的:“三仄更須分上去,兩平還要辨陰陽”一樣。不能避時也可如張炎一樣,最好起調畢曲都用不同聲調的字。其實對於“依句填詞”而言,如何使文詞與音樂旋律能貼切配合?就兩句話:一是在可平可仄處下功夫,依據文詞情感合理運用平仄律;二是起調畢曲須辨明漢語四聲陰陽,使陰陽四聲交錯;漢字聲、韻、調相同的不要三個字以上連續使用,並注意結束音對四聲陰陽的要求。這兩點是對黃周星所言,在具體填詞運用時,所作的解釋,能做到這兩點就不必擔心所填詞文字旋律合不合詞體樂律的問題了。這個簡單道理,是許多詞人研究終生,弄清楚了四聲陰陽的音高後才悟到的。

    我們看看星淡竹風的香椿詞:香椿被稱為“樹上蔬菜”,每年春季谷雨前後發出嫩芽,作者起拍正面實寫:“看春凋”指出進入視角的物候是孟春,是煙花三月下揚州的時節,這時“漸零花訊”飛花如夢,香椿的“新芽團簇”略有幾許綠色翠盈枝頭。“南園” 是明代宰相王文肅(字錫爵)所营建,在太倉主要建有“繡雪堂”、“潭影軒”、“香濤閣”諸名勝,是他處理政務和種梅養菊之處,這裡作者借指一切園林。當柳絮穿過院落幽窗時,香椿似乎在“悄悄訴說著自己淺青濃紫的容貌。”“香正積”香椿嫩芽正不斷的成長聚集。採摘後還“曾記得”、合家用餐時的些許温馨往事。當冬季來臨時:香椿:“擎枝雲際。任皴裂肌膚,稀疏鬢髮,蕭瑟西風裡”甘願忍受嚴寒侵襲以待來年再發新枝,作者以此暗示人物性格與植物秉性的交融,表面賦物實在賦物那樣的人,將寄托自然融入詞中。      
          
    過片轉換視角的時空用虛寫“經年去”,“無奈情連羽翅”香椿是對羽狀複葉植物,可以多次採集,其種子橢圓形一端帶膜質長羽,故說:“送飛膝下之子”“清風細雨叮嚀又,莫與樗林相委”作者採用擬人化描寫,從香椿芽地採集向第三維擴展主題存在與發展的空間,香椿又稱橓樹因其長壽,後來多用来形容高齡長者。中國傳統詞彙中常以香椿樹指父親,萱草指母親;樗林又名臭椿因材質不堅多喻為無用之材。由此暗示長輩對後輩成長的希望與交遊要謹慎的囑托。“回首是,尋夢處、念來三萬春秋矣。”回頭所見的椿樹,正是千萬年來人生尋覓的理想所在──前輩走過的路與成長經歷,就是後輩的榜樣。不禁想“傾樽還酹”:即把一杯酒澆在地上以此祝椿樹更加長壽,再將寄托遞進一步,道出內心的主題意象。“數點點朱顏,分分翠色,簾外雨聲碎”送拍繞回“看春凋”處,出幻實寫簾外的椿樹紫紅的嫩芽,清晰的翠葉正在經受春雨的洗滌。全詞以形象的語言和具象展示出對長輩呵護的敬愛之心,將寄托分層溶入形成藝術思維的一條主線:首先挽起“新芽團簇”展開對“送飛膝下之子”的賦化描寫,“莫與樗林相委”這是千萬年來人生的理想,但願我們的理想能夠在風吹雨打,嚴寒相逼中實現,遠離污濁的紅塵世界使身心在成長中得到春雨的洗禮。

    不足之處1.是小序的運用,詞的序言要求有較高的古文基礎,不能半文半白,必須簡捷精煉,為主題作備份。比如“塗鴉”一詞指幼兒不懂事,亂塗詩書,墨色如鴉。語本唐盧仝《示添丁》詩:“忽來案上翻墨計,塗抹詩書如老鴉”,雖有自謙之意,但於詞主題相悖,講到親人忌日,過去是用莊嚴肅穆的吉禮的,序中用塗鴉一說無形中內含了有大不敬之意。如必須寫序,可改為:“北國今春遲,柳絮飛白之際;椿芽正吐紫,親人忌日之期,心有慼慼焉,感物傷人而賦香椿。”2.全詞結束時的“送拍”當“事彰前史”也就是說要借一花一木,一景一物推出境界較高的落想,具有警世作用方可,所以上片送拍好過下片,這就有些頭重腳輕之感。略加修飾就是一首好詞,詠物詞不易作,但在尋找人與物的共性過程中,作者選擇了正確視角。

    ---------------
    补充学习材料:
    ---------------
    摸鱼儿 东皋寓居(宋·晁补之)  
    买陂塘、旋栽杨柳,依稀淮岸江浦。东皋嘉雨新痕涨,沙觜鸥来鹭聚。
    堪爱处。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无人独舞。任翠幄张天,柔茵藉地,酒尽未能去。 

    青绫被,莫忆金闺故步。儒冠曾把身误。弓刀千骑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
    君试觑。满青镜、星星鬓影今如许。功名浪语。便似得班超,封侯万里,归计恐迟春。


    摸鱼儿 高爱山隐居(宋·张炎)  
    爱吾庐、傍湖千顷,苍茫一片清润。晴岚暖翠融融处,花影倒窥天镜。
    沙浦迥。看野水涵波,隔柳横孤艇。眠鸥未醒。甚占得莼乡,都无人见,斜照起春暝。 

    还重省。岂料山中秦晋。桃源今度难认。林间即是长生路,一笑元非捷径。
    深更静。待散发吹箫,跨鹤天风冷。凭高露饮。正碧落尘空,光摇半壁,月在万松顶。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9 22:57 , Processed in 0.053324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