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73|回复: 29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又想炒作三峡大坝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3 12:57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2 02:15: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微博上出现这么个帖子:http://weibo.com/1718493627/Af5cOCoGU?mod=weibotime  很明显是冲着三峡去的。
      下面是百度来的对鄱阳湖的介绍:
      “鄱阳湖是一个季节性变化巨大的吞吐型湖泊,洪水期与枯水期面积、蓄水量差异悬殊。年内水位变幅在9.79~15.36米,绝对水位变幅达16.69米。每年春夏之交,湖水猛涨,水面迅速扩大,烟波浩渺;但到了冬季,湖水剧降,洲滩裸露,湖面仅剩几条蜿蜒的水道。形成“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景观。
      鄱阳湖多年平均水位12.86米;最高水位22.59米(1998年7月31日),面积达4070平方公里,蓄水量300亿立方米;最低水位5.90米(1963年2月6日),面积仅146平方公里,蓄水量4.5亿立方米。”
      抄帖完毕。


      鄱阳湖口无闸,水位基本上由湖口的长江水位控制,而湖口的水位主要由三峡、洞庭湖、汉江和鄱阳湖本身的来水决定。今年鄱阳湖水位(星子水文站)降到10米以下是10月19日,这一天湖口以下的长江流量大约是(湖口以下有流量数据的是大通水文站,这离湖口相当远中间有不少小河汇入。这里取的是鄱阳湖口以上的九江水文站和鄱阳湖出口湖口水文站的流量相加。)16660立方米/秒。(同一天的大通水文站流量是18100立方米秒)(说到长江的流量都是每天14时整的,下面提到三峡的是日平均流量)
      三峡每年九月一日到十月底是蓄水期,今年十月十九日前几天对下游比自然流量减少大约3000立方米/秒流量,就是比无三峡大坝时减少了3000/(18100+3000)=14%,对鄱阳湖口水位的影响在这个水位是大约一米到一米五。如果今年鄱阳湖水位比多年同期低4米,那么其中两米五与三峡无关,是洞庭湖、汉江和鄱阳湖本身的来水减少所至。
      相比去年同日的水位,星子是12米7,湖口是12米67,同样是有三峡蓄水的影响。
      再前面在三峡蓄水之前的2006年11月22日,星子水文站测得50年来的最低水位:8.14米。  http://www.jxgdw.com/jxgd/news/jxzh/userobject1ai686719.html
      11月1日三峡蓄水结束后到一月一日三峡是平水期,来多少放多少,对鄱阳湖水位的就没有影响。
      鄱阳湖每年最枯水期是一月到三月,无三峡大坝时湖口最低水位低于八米,自三峡蓄水到175米以来,每年从1月1日开始放水,一直到五月底向下游补水一到两千立方米/秒,可以使鄱阳湖口最低水位提高了0.5米以上,非大旱年基本保证湖口水位不低于八米。
      有得必有失,三峡的蓄水使鄱阳湖低水位期提前大约十天到半个月,没有这个损失就不会有一到五月其中一到三月是最枯水位时向下游的补水,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是没有的。但这得是大于失的。一是三峡以下最低流量有所增加,二是得的时候正是春耕需要水而且是一年中水量最小的时候,而且往往是少到影响航行的时段;失的时候是秋天,是农作物需水最少的时候,同时又不是最枯水期,不至于影响航行。
      总之,有了三峡大坝后,不光汛期有防洪作用,枯水期也有补水作用,使最枯水期水量有所增加,付出的代价是少水期有所提前。
      当然三峡的蓄水调度也有很大改进余地,就是加强三峡上游中长期天气预报让蓄水期提前,可以减轻下游枯水期提前的影响,实际上自2010年以来蓄水是从150米开始的(前两年是按设计计划9月一日从145米开始),相比08、09年的原设计相当于提前了二十天到一个月。如果能加强中长期天气预报,还可以提前蓄水二十天到一个月,这样不光可以减少下游(主要是两湖)枯水的提前时间,发电量也可以增加。







    评分

    参与人数 4爱元 +25 学识 +2 收起 理由
    河蚌 + 4
    张王 + 9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张声语 + 4
    橡树村 + 8 + 2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0-12-1 21:07
  • 签到天数: 1 天

    [LV.1]炼气

    沙发
    发表于 2013-10-22 07:30:24 | 只看该作者
    很奇怪么?凡是中国的成就都要黑一下,如果黑不成就不断的黑。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昨天 10:14
  • 签到天数: 2669 天

    [LV.Master]无

    板凳
    发表于 2013-10-22 07:43:42 | 只看该作者
    可否系统讲一下三峡的得失?

    我的观点是,三峡带来了发电,航运,灌溉的好处,但也带来了移民,环境和地质灾害,国防的缺点。对防洪汛期作用不大,可能汛期为保证大坝安全,放水量比入水量还大,会有负面作用。总体上,失大于得。当然,没有深入研究过。

    点评

    98年温家宝忙着抗洪,三峡建成后有两次大于98年的洪水,没烦温家宝。  发表于 2013-10-23 20:53
    我在江边长大,工作,大坝建成后再没为洪水惶恐过。  发表于 2013-10-22 23:03
    我也只是在网上看到的,不太确信,想知道坛里有没有这方面的专家,这里是我最相信的地方。一个侧面的证据是三峡完工时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没出席  发表于 2013-10-22 08:37
    能否提供点支持“我的观点”的数据?  发表于 2013-10-22 08:05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4-16 03:01
  • 签到天数: 192 天

    [LV.7]分神

    地板
    发表于 2013-10-22 09:43:33 | 只看该作者
    哪里啊,这是哪个呼应《Nature》上面的一篇报道呢,上面说鄱阳湖水位因为三峡大坝而严重上升,从而严重影响候鸟过冬的问题。包括什么西伯利亚鹤(就是丹顶鹤了)。然后站出来一堆知道点的,不知道的跟着瞎咋呼的。

    国内的公知也就这点耍儿了。国外没人指点,只好自己去翻垃圾堆。也够可怜的。这都多久了,还在炒这冷饭。

    点评

    多谢指正,原文的配图是张丹顶鹤的。是我没看清楚。  发表于 2013-11-5 03:12
    西伯利亚鹤就是白鹤,鄱阳湖是没有丹顶鹤的。丹顶鹤在江苏盐城有  发表于 2013-11-5 00:39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4-22 12:18
  • 签到天数: 14 天

    [LV.3]辟谷

    5#
    发表于 2013-10-22 11:13:58 | 只看该作者
    三峡争论一直未停呀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021 天

    [LV.Master]无

    6#
    发表于 2013-10-22 22:51:50 | 只看该作者
    对有些人来说:自从有了三峡大坝,中国所有的气候问题、地震问题就都找到原因了。

    点评

    尤其是西南地区!  发表于 2013-11-5 09:55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10-22 23:13:22 | 只看该作者
    请教一个问题:自然江河的流量是怎么测定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3 12:57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20:41:53 | 只看该作者
    Pipilu 发表于 2013-10-22 07:43
    可否系统讲一下三峡的得失?

    我的观点是,三峡带来了发电,航运,灌溉的好处,但也带来了移民,环境和地质 ...

    这个么,看看下面这张图应该能说明问题。

    流量是日平均值,所以把12年入库(就是无大坝时的自然流量)最高峰的71200立方米/秒给平均到七万以下了。
      汛期的流量不是个恒定值,三峡段低的时候一万五到两万多,比较高的时候三万到四万,洪水来时超五万,历史上有记载的最高值是11万多。
      三峡往下到洞庭湖上面的监利段,没有大的河流输入,流量基本上是三峡出库后经葛洲坝均衡后的日均流量(大型水电站因为要调峰,一日中各时段放水量变化相当大,所以下游都有个坝用以均衡水量)。这一段处于江汉平原,防洪相当吃紧。经多年的施工,这段基础防洪标准基本在五万流量,就是在这个流量以下不需要大量人力上堤抗洪。(上面这数是大概值)
      超过这个流量就需要千军万马上堤抗洪,需要在大堤上再修筑临时子堤。但临时子堤的高度也是有限的,最高的极限大约在6万3。九八年洪水峰值63200,温冒了相当大的风险决定不动用分洪区,总算抗过去了。
      三峡大坝全部建成后,最大的洪峰在2012年,峰值71200,远高于98年。如果没有三峡大坝就必定要动用荆江分洪区,上百万人要撤离。因为有三峡削峰,三峡以下最大流量4万5,都不需要人上堤抗洪。三峡建成后包括2012年有两次洪峰超过98年,另一次是6万9,你听说过这两次抗洪吗?
      三峡最大的作用就在此,削峰。如果三峡下游发大洪水,在三峡能承受的情况下也可以减少放水帮助下游。
      但三峡221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看上去不少,但与此段年径流量五千亿相比只不过相当于一只小盆,所以不能指望三峡一劳永逸解决洪水问题,只能是削去不是极大的洪水(千年一遇以下)。遇到长时间6万以上把三峡灌满就无能为力了,这时就需要动用下游的分洪区。如果到万年一遇,动用分洪区也不行,那三峡就只能来多少放多少保证大坝自身的安全。这就是网上流传百年一遇变到千年万年的来历。
      污染不是水库造成的,有没有水库各城市本来就应该治理。以前污水直排长江,江水的自净能力很大部分是冲散稀释不是消除,水库流速减小只是减少了冲散的能力,这可以用本来就该进行的治理解决。只要污染源头解决了就没有水库污染问题,千岛湖实际上是新安江水库,农夫山泉还有点甜。今年夏天我到衢州的九龙湖去玩了玩,这也是个水库,水质极佳。
      至于地质灾害,根源在江水下切造成江岸陡峭,江河下游比较平缓的河段除了少量的崩岸外就听不到什么地质灾害。水库建成消除了这个根源,库水浸泡只是触发原有的地质隐患。所有的水库引发地质灾害都集中在蓄水后的头三五年,五到十年后隐患大多被触发后就进入稳定期。中国老水库很多,基本上听不到哪发生地质灾害。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6 学识 +3 收起 理由
    橡树村 + 6 + 3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3 12:57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20:49:43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3-10-22 23:13
    请教一个问题:自然江河的流量是怎么测定的?

    这要问搞水文的人,咱们虽然是河还不能确定谁是干这个的。
    不过我猜:水文站处的河床断面是预先测好的,每个测时要测水位、流速,大河还要测多个点的流速,这就可以算出流量。
    当然精度不可能很高,估计小于百分之五就很不错了,工程上这个精度应该也够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发表于 2013-10-23 20:55:59 | 只看该作者
    njyd 发表于 2013-10-23 06:49
    这要问搞水文的人,咱们虽然是河还不能确定谁是干这个的。
    不过我猜:水文站处的河床断面是预先测好的, ...

    就是啊。这河流的流速分布不均匀,很多地方根本不是层流而是湍流,河床截面形状复杂,精确测量不容易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0-24 22:29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11#
    发表于 2013-11-4 19:00:27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13-10-23 20:55
    就是啊。这河流的流速分布不均匀,很多地方根本不是层流而是湍流,河床截面形状复杂,精确测量不容易呢。 ...

    国家水文站基本已经采用ADCP测流技术。
    原理见http://www.hwswj.gov.cn/swjcms/html/71/295/2010-11-2/36657.html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8-12-12 19:43
  • 签到天数: 69 天

    [LV.6]出窍

    12#
    发表于 2013-11-4 20:02:04 | 只看该作者
    吵了好多年了,潘阳湖、洞庭湖一道冬天水位就很低。
  • TA的每日心情

    2024-2-11 13:31
  • 签到天数: 141 天

    [LV.7]分神

    13#
    发表于 2013-11-4 20:48:05 | 只看该作者
    我个人认为三峡工程的立项还是有点问题。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我们都希望项目的结果是可控的。而三峡大坝最大的问题就是在于它的不可控性。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水电工程,在修建它之前,在工程学上和对应的科学技术上并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像它这种规模的工程,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没有几十年一百年的运行和监测,是无法下结论的。就像福岛核电站一样,没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挺好,什么技术都很成熟,很完备,一旦真正出现了不可控的情况,才发现这也是问题那也是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发表于 2013-11-4 21:59:55 | 只看该作者
    水工 发表于 2013-11-4 05:00
    国家水文站基本已经采用ADCP测流技术。
    原理见http://www.hwswj.gov.cn/swjcms/html/71/295/2010-11-2/36 ...

    明白了,用多普勒原理。要是水特别清,流速特别缓,可能测量误差就要大一点了。不过长江、黄河没有这样的问题,哈哈。

    该用户从未签到

    15#
    发表于 2013-11-5 01:16:16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王小棉她妈 于 2013-11-5 01:19 编辑
    mark 发表于 2013-11-4 20:48
    我个人认为三峡工程的立项还是有点问题。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我们都希望项目的结果是可控的。而三峡大坝 ...


    算一下没有三峡发电华东华中九省会怎么样就好了。
    早年热议还不是因为没钱,就像央视曾经像模像样讨论给不给中学生带手机一样。现在谁还会讨论这脑残问题?
    现在一起开工几个三峡都不当回事儿,雅鲁藏布江也要修水电站了--以前可是无人区。
    水电最环保,同样装机核电煤电哪个都更有害这咋没人提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16#
    发表于 2013-11-5 01:20:34 | 只看该作者
    王小棉她妈 发表于 2013-11-5 01:16
    算一下没有三峡发电华东华中九省会怎么样就好了。
    早年热议还不是因为没钱,就像央视曾经像模像样讨论给 ...

    反正主要矛盾是要电,要不然咋个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3 12:57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17#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07:18 | 只看该作者
    王小棉她妈 发表于 2013-11-5 01:20
    反正主要矛盾是要电,要不然咋个整?

    建设三峡,第一个目的是防洪。至少三峡建成后来过两次超过98年的洪峰,如果没有三峡就得动用荆江分洪区,分洪区内上百万人要避难,98年时已经把里面人撤走了。有了三峡这两次洪峰平安渡过,都不需要千军万马上堤抗洪。
      第二个目的是改善航运,三峡大坝建成前整个三峡段有二十几个绞滩站,用于把马力小的船往上游拉,现在全撤销了。现在过坝船舶总吨位是建三峡之前的十倍以上,当然这也有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看起来三峡船闸设计的小了,如果垂直升船机建成后还不够用的话,很可能要想法建第二船闸了。从地图上看有地方,只是不知道是否被地下电厂占了。
      第三个才是发电,光电费就足以还贷,另外水电属清洁能源,对减排作用极大。
      暂时还没有引水要求,不过以后可能要用三峡水库往汉江引水,以补充南水北调中线调走的水。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5-3 12:57
  • 签到天数: 1085 天

    [LV.10]大乘

    18#
     楼主| 发表于 2013-11-5 23:17:16 | 只看该作者
    mark 发表于 2013-11-4 20:48
    我个人认为三峡工程的立项还是有点问题。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我们都希望项目的结果是可控的。而三峡大坝 ...

    三峡只是装机容量(还不等于发电量)世界第一,蓄水量只能排第三,坝高更要往后排。
    风险么从五十年代研究到九十年代,与核电站不一样,我看只要能控制住垮坝(包括自然和战争)的危险,其他没什么可担心的。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0 16:37
  • 签到天数: 1067 天

    [LV.10]大乘

    19#
    发表于 2013-11-5 23:23:23 | 只看该作者
    mark 发表于 2013-11-4 20:48
    我个人认为三峡工程的立项还是有点问题。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说,我们都希望项目的结果是可控的。而三峡大坝 ...

    其实这话反过来说也成立,没有几十年上百年的运行和监测你怎么确定不建大坝的结论是正确的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20#
    发表于 2013-11-6 09:57:42 | 只看该作者
    见过最离谱的说法是 龙脉``

    点评

    我所在的城市修地铁也有扯龙脉的问题,让人无语。  发表于 2013-11-7 08:43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3 11:04 , Processed in 0.068729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