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27|回复: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 华为该考虑汽车DCS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2-9-21 03:10:4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2-9-24 07:54 编辑
. h7 H7 F; h" E& O6 g3 \/ r: N9 h& h/ t1 z+ H: [
汽车已经高度电子化、数字化了。从发动机到冷暖风,从刹车到车门车窗,某种形式的电子控制无处不在。汽车的可靠性也从机械为主,变到电子系统可靠性占很重要的成分。电子系统当机可以停转发动机、锁死方向盘。即使只是收音机不响,导航不灵,电窗自说自话,也是很恼人的。/ E; X: }. B9 y4 w
( r% s! X+ [9 {" g4 ~. r
数字化比电子化更进一步,将模拟式电子控制变成数字控制,并且具有互联能力。各种大屏显示和娱乐系统更是本质数字化的。
# P, i  h! Z4 Q4 {. V- p
0 M5 a2 |" H" x  W( w# k随着汽车的高度电子化和数字化,汽车电子系统也从零打碎敲的就地控制演进为协调的网络化控制。进入急弯的时候,一侧车轮抓力不够,需要重新分配内外侧的车轮转速和扭力(如果有电子差速器的话),需要对打滑的轮子稍微施加一点刹车,还需要发动机降低出力、降档,可能还需要加强电控转向的力反馈,帮助驾车人感受路面情况。这些都需要协调动作。( w- k6 g1 `" J: w9 K4 r, y
  e1 k6 J; n! D& S; d, |% I
各种电子控制也使得汽车的各方面高度可调。发动机(实际上是变速器)可以在充满运动感的敏锐和省油、舒适的舒缓之间调节,底盘硬度、方向盘的转向手感也是一样。汽车上的各种参数在系统里都有,有些驾车人也希望显示出来,水温、油温、轮胎压力、电压、润滑油液位、冷却液液位等。9 ]) B0 [3 m5 W6 U+ M- A3 G# F

4 |6 @2 B9 h3 S' A这其实反应了高度计算机化控制系统的共同问题:$ z) p4 @$ y# l6 s( }" L( A
& ]. f! _) }1 B" A9 r; N
1、 信息交换/ J  p* t% `. h9 ^9 b! C1 h; ?
2、 信息显示
- K- J  e  b8 Z; Y) k, `6 {3、 控制设定
6 g/ U& b  ?% M5 L& F* ?8 \: m) L7 o  }& `* b) [& c/ {
信息显示和控制设定是人机界面的问题,在汽车大屏(http://www.aswetalk.net/bbs/foru ... read&tid=156211)那里已经谈到了,这里集中于表层之下的控制架构。汽车电子控制的现状和未来其实可以从工业过程控制中找到先例。
' Z2 E! o$ i, o, d4 t; @" O6 @2 Y4 z: A4 T8 M
在工业过程控制的早期,不管是机电、气动还是电子控制,都是就地控制为主。测量仪表、控制器、控制阀都在一起,回路与回路之间各自为战。在汽车上,曾经也是一样。发动机控制只管根据油门输入控制转速,变速器控制只管根据车速和扭力控制换挡,刹车控制只管根据轮胎打滑情况控制转速,电动助力转向只管根据车速和转向角增减力反馈。
- @, ~8 g& P" M7 g; Z' H: J
) ^! H9 F- J6 M' j9 r. \; N% m5 M但在自控水平提高后,控制回路之间要互相协调,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产能、提高质量。比如说,原料口流量增加了,意味着整个下游都将流量增加,可以对加热量、配料量等未雨绸缪了,还需要在时间上匹配好,要在原料口的变化影响到本工段时才恰到好处地动作,过早过晚都是弄巧成拙。但也只有这样的全盘协调控制才能保质保量。汽车上也是一样,如上面的高速过弯的例子。: s# B5 X. @3 @

0 I: A, M: p  n5 X5 J简单的信息交换不难,可以用连线解决。但信息量一大,还要全面共享,统统一对一连线就不可能了。需要数字化的网络总线,需要共享的数据库。这就是网络化的控制系统,简称DCS。
6 e; e) O3 v9 y' i# A- |% ?' s3 x. G! T! t
DCS把分布在各处的数字控制模块用网络连接起来,一人见大家,大家见一人,信息全向流通,多变量控制空前便利。DCS还用显屏替换了成片的表盘,节约了控制室的面积,提高了操作工的效率。复杂控制其实是人越少越好。一个人掌管全局,左手知道右手要干什么,万事不求人,心到手到。人多了,还要互相之间通报、协调,反而碍事。
3 C0 T) G7 d4 I9 R5 i. _7 R  J$ n
4 p6 Q2 N% H8 f: E: p7 ~9 S) N" l6 \出于降低单一节点失效危险的考虑,DCS一般用分布式数据库。但要是可靠性不是问题,集中式数据库也没有什么不可以。这实际上就是过程控制云了。难怪云计算概念刚出来的时候,干过程控制的人面面相觑,这不就是把我们的分布式数据库集中起来吗?怎么这也成了个事了?
) M4 a: h; D  z4 @" w& L6 Z
/ z0 U8 z& t! q; e% N1 D3 b在汽车上,现在还是就地控制加简单的连线。汽车控制会越来越朝向全局协调控制发展,渐次升级的自主驾驶会加速这一趋势。汽车电子也会向DCS方向发展,各自为战的底盘控制、发动机控制、娱乐系统、舒适-方便功能都成为互相由网络化连接的模块,要求越来越高的大屏显示也成为挂在“汽车DCS”上的显示模块。: P' B+ k3 [0 ~8 M% O$ l

+ {& B' q8 A, T' L5 q! H# z这等于拥有独特操作系统、CPU、GPU、IO管理、总线、分布式数据库的完整IT系统。在工业DCS方面,霍尼韦尔、艾默生、ABB、横河等是主要的DCS厂商。道化学以前一直坚持自制DCS,现在好像也放弃了,毕竟这不是他们的主业,要靠副业跟上行业潮流太累了。
/ a' }/ q2 X5 |5 }0 o4 L$ h9 Y7 g  R
汽车方面也一样,现在还是各家汽车公司在自己干,但很快就会超过一般汽车公司的能力,需要专业的ICT公司介入,比如华为。汽车公司的大屏界面的各种拧实际上反映了对ICT的外行,即使大牌如奔驰、宝马也不能免俗,但是具有更加强烈硅谷背景的特斯拉还对用户友好一点。" _) N, D# G$ A& K& ], t8 X3 h
3 G& Y: w" {: Y) @+ x$ K9 \
这些还是驾车人能看到的拧,“发动机盖之下”的各种拧只有汽车公司的人自己能看到,外界看不到,但不等于不存在。
  P7 r8 Q5 {; Z' A( {& l( ?, p# A$ p6 @; Z! Z' V
独立于汽车公司的通用“汽车DCS”不仅有规模经济的好处,也可多头反馈、帮助产品成熟化,是共赢的事情。通用“汽车DCS”还有助于第三方配件和应用,降低使用者成本。实际上,对于人才流动都是有利的。当然,这是双向的,即便利于别家从你这里挖人,也有利于你从别家挖人。8 T5 ^' L; {/ O; ^  z3 B7 e6 T1 E
) }" A2 ~+ J8 y- F+ b" H: a
汽车公司则可回到传统强项。比如说,电车的三电里,电控不仅是硬件架构,更重要的是软件。通用“汽车DCS”只提供系统级通用软件,好比微软视窗,应用软件还是要靠最终用户的。
; X: Z6 z4 b; _# Y: n8 ~6 r# k& U7 y0 V2 l  X0 P' y- ?
通用的“汽车DCS”还可提供通用的人工智能平台,各汽车公司可以挂自己的算法和传感器组合,但降低基本平台方面的研发和更新压力。工匠的本事是使用工具,太多精力花在造工具上,就得不偿失了。
9 M7 i, N* Q5 _$ Y6 R. E# @0 u. ]9 B, K- v- ~* m$ I, M4 s. _2 C9 T
往更远一点外推,“汽车DCS”或许也可扩展为无人机、无人船、无人卡车的基础平台,它们都有较高的可靠性、实时性、耐环境性、可维护性、可扩展性、后向兼容性要求。这天地就更大了。" f7 E: V9 ^' ]3 ?4 U: F

* ^, Z& d3 |  \3 B5 x9 aDCS包括操作系统、总线标准、分布式数据库标准、通信协议标准等,具体的控制、传感器模块倒是可以开放给友商研发和制造。
" `! I% G) w; W+ i1 F8 }# c/ _; B( p9 W) H( ~, N/ \, ]$ P
华为有底子,有实力,在国际上参加过Open DCS(那是前两年的事了,现在不知道是否还在里面),本身不造车,是牵头的理想厂家。华为已经在做车机了,不过好像是专注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方面。这些很重要,但“汽车DCS”更底层,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只是汽车DCS的高层模块。华为该考虑了。* e( f& l# j0 ?8 j

1 n( z: n! K$ |1 y4 F华为的鸿蒙是新的微内核操作系统,比微软这样宏内核操作系统更加适合需要灵活拓展的实时场景。华为的光纤通信技术强大,总线和分布式数据库不知道怎么样,但那不是前沿技术,攻克不难。- ?& x) X- I3 }& T  V- G

0 J* Q* y2 b9 \华为最大的困难是因为政治原因难以打进欧美市场,带在中国和一带一路没有问题。这就是足够大的市场了。中国汽车(或者使用中国技术的汽车)在短期内大规模打进欧美市场本来就不现实。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28 收起 理由
常挨揍 + 10
landlord + 12 涨姿势
MacArthur + 6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2-8 10:08
  • 签到天数: 2 天

    [LV.1]炼气

    沙发
    发表于 2022-9-21 07:57:27 | 只看该作者
    感觉这种通用平台最大的障碍还是责任问题。现在用户指责车厂的软件有bug,以后车厂也可以指责平台的驱动没写好,那就更热闹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22-9-21 08:09:02 | 只看该作者
    . t+ Q9 M1 e* I/ E# }
    1 G+ S3 W, n3 e5 N4 j
    华为都在做。主贴讨论的内容,最强的竞争对手应该是德国的博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22-9-21 08:40:10 | 只看该作者
    只要是华为进入的Industry,华为一定会做出全栈/全景图,然后打开每个细分领域再画全栈/全景图,标出技术点,主要技术拥有者,TAM,需要投入的人财物,回报周期等等。有长期利润的一定会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22-9-21 09:26:08 | 只看该作者
    沉宝 发表于 2022-9-20 18:09
    % F0 Q9 @5 L: K2 e' [. l华为都在做。主贴讨论的内容,最强的竞争对手应该是德国的博世。
    & u9 Q* k* z9 w
    这还是面向电车和智能驾驶,较少考虑超越油车和插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发表于 2022-9-21 10:56:39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没写完?我看到的最后一句是“华为的鸿蒙是新的微内核操作系统,比”) t$ y' q( ^( V6 [! O4 J0 q

    点评

    写完了  发表于 2022-9-22 00:0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22-9-21 13:11:34 | 只看该作者
    牛腰 发表于 2022-9-20 20:56- \: j: V! ^$ [: R
    是不是没写完?我看到的最后一句是“华为的鸿蒙是新的微内核操作系统,比”3 o5 Z  `# _$ ~
    ...

    % N  z4 v# G/ ^6 @1 F0 y- e: @' [真是,写一半有事支开了,明天写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5-24 19:26 , Processed in 0.03826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