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5-29 11:58 |
---|
签到天数: 25 天 [LV.4]金丹
|
这烂尾贴烂了那么才时间。为什么烂?主要是没时间。. S8 a$ j! X$ k6 ?) f& T
8 l0 y) M0 Z' D9 D0 Y到这里,中国的飞机出口,除运十二和加拿大和合作。基本海外又加拿大销售。因为这飞机采用了加拿大的发动机。而新舟60属于政策性的出口,基本不存在有经济价值的行为。而在新舟60的整个项目中,西飞终于有机会对民用飞机做了点尝试。. ~) o" I9 h. P7 `. C) {- J4 a
, T) N1 g* W* k而军机方面,除以前的歼七,强五和教练机K8等飞机外,轰六以及轰五都出口过。轰五主要是援助性质给一批到朝鲜。今天朝鲜仍然在使用,而原则朝鲜的轰五有一批是轰察五。这批飞机一度是朝海航部队使用。现在的卫星地图没看到有关基地该型飞机,估计已经停止使用。而朝鲜目前仍然在使用的IL28轰炸机中,确定大部分是中国的轰五。而朝鲜拥有四十架中国的歼七II,以及十几架歼七E。朝鲜目前仍然存有大量的MIG19,这些飞机应该部分是中国产品。
1 H+ n/ S# |! N3 E' ^. O6 y* G3 y* b9 G+ S
话说,这十年来的战斗机出口。除枭龙已经出口五十余架外,歼七仍然是主要产品。 o& P5 s/ y0 S- P. }4 m, ]. y4 b
( P* j) U- I3 o( O而为什么中国的战斗机出口成问题?原因是什么?
9 s( @5 Z b( C$ x' o0 M* [( Y2 b5 _0 g& m
其实,主要原因是战斗机出口,基本是军事联盟性质的贸易。而除政治原因外。技术原因占极大的一部分原因。9 r% D8 P/ Z: `( e y/ {
1 V. S# Y& |! S3 l2 i, n5 G0 k就比如枭龙战斗机项目出现的尴尬问题上,首先,配套弹药成问题。虽然今天在巴基斯坦服役的枭龙初具战斗机,而这个战斗机对于现在的天空远不够。首先,枭龙的航点系统是中国的产品,这样导致在弹药是必须选择中国的弹药。而关键是中国弹药的种类和性能都远不能满足需要。比如二手的F16战斗机,可以选择欧美的各种智能弹药。而中国的航空弹药产品种类少,而且性能比不上欧美俄产品。这样就制约了该战斗机的销售。
- F8 j6 m" ^3 P+ C
3 H( P* c* i* J& O0 L在九十年代前的中国战斗机,主要产品是强五和歼七。这两型飞机的时代还不是精确指导时代。航电简陋。通过加装第三方设备后可以使用比如AIM9或者法国魔术导弹来满足空战要求。而目前中距空战的成熟,导致红外格斗弹退到第二位。而战斗机的中距空空弹的火控远比格斗弹复杂,通常是和战斗机本身的雷达一体化,而不是和红外弹一样通过一个相对简单的设备就可以控制。
: O2 b0 u+ T$ M
( T3 e$ N1 L6 [/ i2 o7 [9 t而中国的火控雷达水平,仍然水平不高。配搭的中距弹未经战场考验,而且出口的SD10的有关技术来自乌克兰。实际的技术水平属于八九十年代的前苏联技术改进。能不能达到俄罗斯P-77导弹水平还不好说。其它的点或面弹药,种类和水平,都不行。9 d& y! {8 M- I4 f5 `: n
3 o# Z) c* R3 V [比如,你想采购枭龙,那么你希望它可以支持更灵活的使用。但没有优秀的弹药,这你就不得不考虑了。要知道战斗机本身的性能是否出色,还大程度就是武器系统的问题。$ n' d1 E( ] T6 \3 T/ E! _% x
7 ^* q: s1 Z7 r. K; `
而中航技目前仍然在找战斗机的潜在海外用户以推销FC-21战斗机。但碰到的问题更大。首先,三代的FC-1就是因为发动机,弹药的落后才使得目前销售不畅。新的出口机不管是发动机,航电,弹药都是未知数,那更成问题。
3 [$ C0 I4 U6 b7 v: ]" @" q. {6 @: m6 j% u
中国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首先,系统完善的中国航空工业实际上的效率是个悲剧性的。
( x. w8 e7 }; [" K% T6 C( z, }& Q0 U1 w5 K! e" c
悲剧的原因是根本不形成一个有效率的生产体系,反而相互制约。
9 [; A* [" o5 y8 c% {! B' {. m C& D" x- e
或者中国国内没人想过中国六十多年来的战斗机产业为什么会这样。而单说什么基础差等一些极扯淡的政治口号来掩盖实际问题。苏联在1919年的时候,航空工业也不行。经历苏维埃革命后,人材尽失。到停战后开始引进英国和德国的飞机生产线。而且随后苏联开始了大饥荒和大清洗。在大清洗中,基本上已经成熟的科学人员都遭到了伤害。而到二战期间,苏联新一代的科学人才已经成长。YaK3。IL10等战斗机在战场上的表演证明是苏联的成就。
. a2 A9 o) n" @8 j% [) {- f) v% e1 b; e8 E: c w, v- v( Y
中共建政到现在已经六十余年,前三十年,首先苏联于1950年开始大批培养中国的航空技术留学人员,之后针对性从化工,冶金到机械制造再到飞机设计,完整的体系,从教育到设备再到产品的整套援助。这个援助的红利一直吃到今天。1 c2 e9 @4 L% X& ^
! X6 G2 Y+ X# L$ R. N l而六十多年后的现在,中国航空工业,对比苏联的1949年,差距仍然是巨大的,一是 产能,二是教育,三是学术。
7 I8 t& W7 V0 ]) m& i9 r
0 V$ c$ D) b0 V; u3 g# K从各方面情况来看,中国想成为战斗机市场的一员,还需要很长时间。因为MIG21的时代已经过去。目前已经是信息化时代。目前中国的战斗机从工艺,使用寿命到技术都还停留在MIG21时代。生产,2,项目管理,虽然号称进步,但也没进到那里去。
! t: h# R$ [+ f1 W T- w, n" Z! b- Y0 P0 p
苏联的航空体系是,几大学院,分别主管气动,发动机,材料,电子设备的前詹性探索。设计局则利用学院的研究结果设计产品。工厂的技术人员则完成产品。所以苏联的航空产品的能够在一个水平线上出一批成果。
% v6 g4 v/ a P0 q: _& \6 K4 A' u( s. g$ C& H2 w
而中国的体制是根本不是这样!基本,还是工匠的水平。工厂根据设计所的要求做东西。而设计所则没有前期的学术探索,于是,就算是有钱有项目,那也是空穴来风。而配套的材料等东西,则没法找到,因为其它单位根本没钱没技术做那些东西,于是呼,就悲剧了。4 G. M3 s S( x# E
- t( C; _* t1 ]3 s% P2 c/ S
首先,制约的不但是体制,而且是思想,苏联和中共最不同的是苏联没,有唯物主义科学观这东西。这东西是什么?这东西就是卡尔。马克思不知道,约瑟夫斯大林不知道的,你想都不能想,你想就是 反党反革命。就是这东西,几十年来制约了思想和技术的发展。& ?8 B: V0 ]; g9 l
3 Z, l( R3 P- M% O0 a没有思想,没有想象力,从上到下的惯性体系下,只有看看外国有这样,就做什么了。8 ^1 j Q- ~- a- ^
+ W# D' B+ l1 a) C所以呀,出口战斗机,想竞争,还是洗洗睡吧!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