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8-6-27 14:41 |
---|
签到天数: 13 天 [LV.3]辟谷
|
本帖最后由 万里风中虎 于 2014-6-9 17:45 编辑
0 n2 K) C. f/ {9 B, G% o9 \* @9 z7 `) B
4月风险预期中看到了出口的乐观因素,现在这个因素得到了5月份出口数据的支持。
; T9 X2 W3 L+ C) k& U" O' ^( s- T1 g+ N+ ~5 Y
5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5%——外贸正由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高- @) Y3 e6 i* a
: S$ o u/ q8 U# Q 经济日报记者 顾 阳, \& V+ D& i' V2 I
/ C5 b- G3 p: ^: x" W% t, |6 d0 y
![]()
2 m3 }- X' a6 r+ N+ S8 J: I
# }, K, Q( u: u/ x7 E/ K- u+ ? ~ ○ 我国外贸结构呈现出持续优化的特征。前5个月,一般贸易进出口5.66万亿元,增长5.1%,较去年同期提升3.8个百分点
5 c2 k# ~( K5 ?, e* D+ |; L ○ 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外贸区域布局更趋协调。前5个月,对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进出口均保持增长! d% J7 c+ T% b* w4 w# {1 K6 v$ m
○ 中西部地区出口保持快速增长。云南、陕西、甘肃、重庆和广西5省区市,前5个月出口增速分别达到52.6%、46.8%、42.4%、41.9%和41%
6 w% {2 Z. S6 _& R( h% b9 T 海关总署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2.18万亿元,外贸增速由前4个月的下降3.1%转为增长1.5%。其中,出口1.2万亿元,由前4个月的下降4.8%转为增长5.4%;进口0.98万亿元,下降2.9%;贸易顺差2204亿元,扩大70.3%
- q4 g( q1 Q5 E( \7 L3 `2 |
' j- x. s# a4 W2 z 今年前5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10.3万亿元,同比下降2.2%。其中,出口5.4万亿元、进口4.9万亿元,分别下降2.7%和1.6%,累计顺差4366亿元,收窄13.6%。. P/ P- r! M" V6 _5 u" Z9 g) Z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郑跃声表示,从中长期来看,我国外贸形势依然比较严峻,下行压力较大,完成今年外贸增长7.5%的目标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0 H, ^; U! H4 S, q# ?1 `* I* N1 e 在商务部研究院外贸所所长李健看来,5月出口增幅基本符合预期,这与今年以来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回暖,以及我国一系列促外贸稳增长政策有关,“再加上前4个月人民币持续单向贬值、剔除对港贸易导致对比基数偏高等因素,预计下半年出口有望保持7%甚至更高的增幅”。
. N+ ?4 s. V! O, Y/ @9 A$ p0 t 与数字的波动相比,更值得关注的是贸易结构上的积极变化。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外贸结构呈现出持续优化的特征。其中,一般贸易进出口5.66万亿元,增长5.1%,占我国外贸总值的55%,较去年同期提升3.8个百分点;同期,加工贸易进出口3.25万亿元,下降5.3%,占外贸总值的31.6%,较去年同期下滑1个百分点。: d+ V% {3 P9 c% Z5 O
与此同时,我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贸易保持稳步增长的同时,外贸区域布局更趋协调。前5个月,除对港贸易下降外,我对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进出口均保持增长。其中,中欧双边贸易总值1.48万亿元,增长达9.1%。
9 d" b. [* R n% E7 [3 h9 a 从区域分布看,云南、陕西、甘肃、重庆和广西等中西部地区出口则保持快速增长,上述省份的出口增速分别达到了52.6%、46.8%、42.4%、41.9%和41%。
* r- J% E* e5 `* l) U3 H! w0 L4 h/ J 随着国家稳外贸增长政策的落实,下半年进口预计会逐步回升并趋于正常。5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8%,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这是该指数连续3个月回升并创年内新高。海关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2.3,较4月份提升了0.4,已连续3个月走强,预示着未来2至3个月我国出口将继续好转。( i! y- a8 B! [: |) m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已经进入由规模扩张迈向质量提高的新阶段,在稳定贸易规模的同时,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成为迫切任务。
% Y8 P; Q; _7 }- \! g% ^
; \0 [. ]5 i0 X
/ D, Q) `1 `" a/ U i从以上数据看,出口持续向好是建立在生产比较稳定的基础上的。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增长有所谓的三驾马车之说:消费,外贸和投资。7 }8 ?4 f' B. x- j9 [
6 W3 L) s/ Z: b4 ^+ H1 C6 k这三驾马车其实是很不一样的。首先,消费其实是个循环定义问题,也就是内生问题。消费不仅刺激经济增长,也受制于增长。要刺激消费靠得是短暂的政策,这是不会对长期消费趋向产生影响的。而医疗教育等制度因素不可能有大的改变,所以消费发生重大改善的可能性不大。同时,城镇化的结果是个人储蓄大幅度凝固在房地产上了,使得整体的消费趋向逐年下降。" F! ?% x1 s6 ~; p
" \# S- T1 `8 R: Z5 v1 P第二,中国模式其实就是固定资产投资加金融垄断。投资是可以短暂提升本土需求,可是现在还债还得厉害,近期也不太可能打基建的主意了。1 Q3 h+ i& j8 g( U) R: Q, L
1 {3 q6 a4 E. H$ d* |% X
最后就剩下这个外贸,还好美国复苏很有希望,英国的消费指数和生产指数都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欧洲在逐步恢复。这些地区的需求推动了外贸。同时中国的房地产投资的趋势是去泡沫化,中粮地产拿的地都砸手里了,每平米不卖到7万是回不了本的。所以资金又开始流回了生产行业。
. M! b0 h* T9 U* Q! ~: i! N5 g5 z4 h$ P! A% M
所以,现在的乐观因素还是来自于欧美复苏比较乐观,只是表现在中西部地区高涨的出口上。我们期待更多的放松消费和投资的长期制度改革。
3 }/ @: g( Z) V; h. a/ ^) A; @& F" F- w, t8 K5 r: V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