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慵懒 2019-4-30 09:37 |
|---|
签到天数: 532 天 [LV.9]渡劫
|
本帖最后由 就爱抬杠 于 2013-11-25 19:33 编辑
" ?4 H, ^- Y' O$ u. O
) R3 s w8 b& U# P+ i4 Y6 i湖南的儒生曾静,指使他的弟子张熙到四川上书川陕总督岳钟琪,认为岳钟琪是岳飞的后代,能够挑头出来反清。岳虚以委蛇,套出实情报告雍正。一干人等都被捉到北京。
4 T L$ N+ ~3 J& z% w( {% P: V& l9 U3 Y% p% T7 x; _
故事的开头并不出奇,但后续的发展却有些出人意料。雍正接到岳钟琪上交的曾静书信后,对其中的内容大为震怒。信中说,雍正弑父篡取皇位;圈禁兄弟,侮辱母后及诸母妃,又强据诸阿哥的妃嫔为己有;还说雍正贪财酗酒。
' v" B+ L1 M! B. l: M8 J
( t+ N8 E. Z: h雍正考虑,虽说一般百姓不会相信这些荒诞怪异之事,但也难保有人听到这些流言会受影响,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公开,既公开曾静的书信,也把自己的驳斥一一公开。第一步就是谕令北京城内文武百官,在紫禁城乾清门下聆听朗读曾静书信和自己的驳斥。
- q F3 A' D/ P9 f& U( K) q9 S+ R
8 |8 f6 n/ p6 B- c; u" z3 C同时,雍正下令追究谣言来源。曾静供出他是从一个自称叫王澎听到的这些故事,这个王澎还说自己是雍正十四弟的老师,这个解释很符合雍正的胃口。但这个王澎却始终无法找到。曾静的很多观点还来自吕留良及吕的弟子。雍正的办法则是三天两头公布他们的谣言,并发上谕加以驳斥。
. G- V6 c7 ? K' S7 U
9 c( L0 U, d6 Q: V1 P8 U0 p问题是光驳斥谣言也不是办法,雍正还想让曾静心悦诚服。雍正不仅对曾静进行了宽大处理,释放了他的老母和幼子,还把相关的奏折和文件原稿都拿给曾静。这里的“相关”范围之广令人瞠目。例如曾静说雍正嗜杀成性,雍正居然找了分属六个省的最终由自己审结的案子给曾静看,以证明自己是如何宽大为怀。
5 O |6 v2 E J) H# B+ B3 z1 z: w/ q8 t1 E! E' d" K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雍正显然更在意谣言的来源,而非传谣的曾静本身。所以雍正决定赦免曾静,并颁旨要求自己的子孙不得再追究曾静与张熙。% a% e: F4 d7 R. r3 M+ d
' g9 M+ z- Y d0 j5 E% f5 z V辟谣的最好方法当然是谣言制造者现身说法。雍正把事情的整个经过编成一本五百多页的书,这就是有名的“大义觉迷录”。这本书包括曾静的谣言,雍正的问话和曾静的答复,以及雍正多次解释和批驳的上谕。为了让全国都了解这一过程,雍正下令把书发到每县每乡每学,光台湾就发了几千部。. \( W3 ?. T' S7 d5 y
. V5 m+ L0 k8 z) g8 C) I0 T
曾静原来不过就是个腐儒罢了,有一些复古的想法,知道一些道听途说的谣言,如今他这居然有了这么多的读者,真是史上难有的奇遇。 a1 d S$ S' G: l9 t8 j4 h
4 k- [( _9 Z$ B3 Z1 ]7 S
光发书还不行,雍正还下令派一些庶吉士以及曾静和张熙四处宣导“大义觉迷录”。原本只在小范围内流传的谣言,这下终于全国人民都知道了。
) Z3 S, C3 s& m3 h/ T
% W" C4 |: H4 o6 R4 O0 ]乾隆对这个问题看得很清楚,上台才一个月,就下令把“大义觉迷录”作为禁书全部收回,曾静和张熙治罪。至于雍正明令自己子孙不能对此二人治罪的谕旨,乾隆解释说,雍正当年治了吕留良的罪而放过曾静,是因为吕留良诽谤康熙而曾静只诽谤了雍正自己;所以轮到他也可以同样办理。$ A2 `3 {3 r8 d' E5 x$ P: l
1 g) { f( B5 ^0 ]
辟谣的认为把事实和道理讲清楚,并晓谕天下,就可以让人人明了事实;没想到普罗大众只关心八卦,没人关心真相。后来的想明白了这个道理,索性把书收回,把人杀掉,没想到又让大众们觉得肯定是确有其事,否则怎会如此心虚?, o& p: V4 Q2 m( [8 Y4 Z' E+ }
" j9 W1 \/ a) D" R8 e. N' ~/ h有没有央视的时代,道理都是一样:认真你就输了。2 _" [+ |# {& ]8 R3 m2 @- q }5 N+ W9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