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履虎尾 于 2011-4-29 22:49 编辑
S! C! t: X4 C3 y, i% M( O' p: N. ?) ^1 o
初级社成立后,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很费了一番周折。俗话说,“有的那个啥的税多,有的那个啥的会多”。合作社社长三天两头的开会,当社长不在家的时候,社里的生产怎么办呢?于是乎,关东农村就把过去的那一套,换汤不换药地照搬过来,由生产队长(即原来的初级社长)任命一个“打头的”,给以生产组长的头衔,带领社员进行生产活动。生产队长同生产组长的关系,跟过去的东家同打头的之间的关系,几乎就是一回事儿。
! |. {& O0 A" |' r* i$ V# Q4 K 在生产队官员中,队长是生产队法人代表,相当于国家元首;贫协主席是议会领袖,兼管监察;妇女主任是半边天头目;民兵排长,是基干民兵头目,为最高军事统帅;会计,是计经委主任兼财政部长,掌财权。以上五人,是为干部,即队一级官员也。
0 m1 l" ]8 Q H; ^$ t8 j 打头的,由队长任命,直接向队长负责。虽然不称为“官”,但权力极大。除队长外,其他官员根本不被生产组长放在眼里。 在东北农村,官儿好当,而打头的即生产组长却实在的不好当。何以也?这是因为,当官儿的,只要嘴皮子能上得去就行了,能说会道是唯一的条件。而打头的呢,却需要一身实实在在的本事。又因为,农村里的“能人”实在太多了。而这些能人的眼睛呢,都盯着“打头的”这一宝座也。譬如说小能人继林,一直眼红 “打头的” 三叔的这一位置,欲取而代之也。
4 ]' Z, ^# x6 y. a5 U: i 三叔又凭什么做打头的呢,打头的又那么好当吗?做打头的,既要武艺高强,又要智谋出众,必须文武双全;既要象关云之长那样能耍大刀,又要如诸葛之亮这般会摇鹅毛扇。
* g9 H2 `( u* [- w 武艺高强,田里地里一把手,场上场下全精通,你行吗?呵呵——就算你能行,也不过是一勇之夫,有勇无谋也。须知“将在谋而不在勇也”,全凭匹夫之勇,你还差得远呐! ' J% ]1 b1 H+ L* C c
想当打头的,首先,你必须上知天文,知天时。俺问你,这满天的星斗,你认得全吗?二十四节气,你记得准吗? 4 ?3 m9 ^; g4 C7 I* O" C, R" p# h- K
那一次,县里电影队来俺队慰问演出放电影,正片《南征北战》之前有个加演,就是动画短片《半夜鸡叫》。继林素青等小青年看得很过瘾,一个劲的拍巴掌喝彩,痛骂地主周扒皮。
; h. f4 m& f; I; s' ~) S& [0 P 三叔被他们吵的电影看不舒坦,忍无可忍,在他俩的身后骂了起来:“胡沟八咧,你们叫唤个JB?这是电影,哄人呢知不知道?你半夜学鸡叫公鸡就跟着你一块儿打鸣啦?等一会儿你回家上鸡窝跟前儿去学学试试,听听你们家的老公鸡跟着你叫不!再说了,刘打头的连时辰也不会看呐!唬谁呢?除非周扒皮弄块黑布,把天给遮住了,可哪来那么大的黑布啊?打头的要是连时辰都不会看,当什么打头的啊?回家抱孩子去吧!” ; t9 f$ Z# o" V7 u, A& z
对呀!黄道赤道,三垣二十八宿,满天的星辰,都在打头的肚子里。当然,星星的名称呢,可能跟咱们看的书本上的有所不同。这么说吧,也不管什么是季节,也不管是三更四更,打头的躺在炕上,向窗户外头一望,只要不是阴天,能看见几颗星星,他立马就知道是啥时辰了。 4 `. |$ [0 B$ b3 U
早头,关东乡下人,或多或少的,都认识几颗星星。哪象现在,天还没黑呢,路灯,霓虹灯就全亮了,想看星星也看不见啊。家里边呢,又是电视,又是VCD的,谁还有心看天空瞧星星啊。问一问现在小年轻的,什么叫“东有启明,西有长庚;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呀?什么叫“嘒彼小星,三五在东”呀?别问了,一问三不知!前年,二流虎尾们要看什么流星雨,半夜三更的,全跑到操场上,爬到顶楼上去了。那个喊啊,叫啊,吵得一流虎尾一夜没睡好。这不是“蜀犬吠日,少见多怪”吗?这是一。 7 `% A# L6 o5 O! a3 `' X
其次, 打头的,又必须下晓地理。 1 |# J$ f) u2 S& A. G
抓起一把土来, 打头的就知道这块地上适合种什么庄稼,是高粮玉米呀,还是小麦大豆。能种什么,不能种什么,有多大的产量,该上什么肥料,今年种什么了,明年又该种什么。打头的随口道来,头头是道,你只有点头答应,五体投地的份儿,哪里容得你插得进嘴去!
3 A/ f. b) U7 J. W" ?2 r 绕着一块地走一圈,打头的就知道这块地的面积是多少。今天,大家都学了几何代数,可在早头儿那阵子,有几个人会算啊?而且,方方正正的还好算,不规则的图形你会算吗?老老年儿的土地测量稀里糊涂,有的呢,八分地被量成了一亩;有的呢,“大照”上明明写的是一亩,而实际上足有一亩二三分。你想想,这一里一外,该差出多少去。早头儿时候,爆发户置田买地,败家子儿典园子卖地,都得去找打头的,请打头的帮个忙,免得吃亏。而打头的呢,两头落人情,两头得好处。
H2 q. U E X) _+ T 第三,打头的,还得中明人情世故。 9 m7 O! u0 U! J8 z, A+ W
方圆十里八村的,有多少人家,有多少姓,谁家有几个亲戚朋友,打头的全都一清二楚。也没见三叔出过多少次门,可他怎么什么都知道呢? ( i$ `+ x$ Z0 o& |; x' \
……正铲着地,前面路上过来了行人,打头的三叔停住锄头,扬起笑脸,说话了:“走道的,上哪堡子啊?”
) o3 ^2 w/ ?5 [5 O1 V( B# } 路上行人回答后,打头的三叔又问了:“谁家的且呀?”(俺们关东管客人叫“且”,QIE,上声。) % c% a, }8 [8 a8 b* Z8 a
路上行人回答后,打头的三叔又问了:“是啥亲戚呀?”
8 l- n8 m/ H4 z* U1 [2 {% I0 W5 j" d 等路上行人第三次回答后,三叔已经完全弄清楚了对方的身份,于是,互相点上一支烟,家常话就大唠而特唠了起来。这时候,三叔身后的全体社员(包括俺等插队青年),全都停下锄头,下巴颏子支在锄把子头上,傻呵呵笑眯眯地听了起来。俺等边听边想,这三叔咋这么鬼,怎么啥都知道!又想道,多唠一会儿啊,俺好多歇一会儿,唠得时间越长越好。 $ q8 `: ?( J# a* }/ y
村里出了红白大事情,又是打头的三叔大出风头的机会。生孩子、娶媳妇这些红事情就不说了,这是女人家的事,大老爷们儿不跟着掺和。出了白事情,全靠打头的三叔来指挥一切。要连夜伐木打棺材,新板子潮乎乎的,死沉死沉的;棺材打好了,入殓了,钉上了,棺材两边还要用四根粗木加固;加固后,还得在棺材上面栓上两跟横木,用来绑抬棺的木杠子。算下来,连棺材代树干,足有三四千斤重。 : h/ j$ E" P$ f# M. @8 z
棺材两边一边八根木杠子,各用十六个人来抬。准备起棺了,三十二个棒小伙子分别站在棺木两边,一边十六个。两边的人就象跑百米听枪声一样,都想抢先那么半步把杠子抬起来。要知道,只要晚眨巴眼那么一会儿,几百斤、上千斤的分量就滑过来了。抬棺可是重活儿,丧主家的那两碗高梁米红豆干饭可不是那么容易吃的。 : F' I j0 D! a4 m: m# `: W& S
怎样的尽量让两边的人同时抬起杠子来呢?这就是三叔的本事了。由于指挥不得当而翻棺伤人的事,不是没有先例的。三叔凭借他的权威和指挥艺术,总是能尽可能公平地指挥大家把棺材抬起来,再平稳地抬出门,最后,顺利地送到地头去。 1 F7 h0 u0 i( \- {
怎么样,“打头的”不简单吧?你捉摸捉摸,换了你行不? 9 L- i U3 Q- D3 P* B8 S G
对打头的要求得这么高,是不是算工分儿的时候,比别人高出一点儿呢?不是,打头的跟别的头等劳动力一样,一天十分儿,一点儿也不多拿。你会说,靠!那谁干啊!打头的算个啥,又算不上干部,请我做我还不做呢。呵呵——得了吧,拉倒吧!用外国话说,你是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用中国话说呢?你呀,你是“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
( |: ^! s/ a0 l7 E- R/ s 佛争一拄香,人争一口气。关东乡下的能人争什么啊,争当打头的呗。譬如继林,就是打头的三叔的威胁最大的竞争者,一直跟三叔标着劲儿。后来,同学来信说,三叔年纪大了,刚准备让位,继林美滋滋的刚要接印——靠!分田到人,包产到户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