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 大语言模型也许已经具有相当于中世纪文学的创作潜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8 10:45
  • 签到天数: 227 天

    [LV.7]分神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8-10 17:32: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模型的出现本身就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一个突破,那么反过来看,大型语言模型(LLMs)在文学创作中到底有多大潜力?这个话题不仅涉及技术,还跟固有的文化和创意息息相关。
    - Z9 d4 d/ W: J, F# Z) Z8 I6 [3 w! g) |4 Z2 }; ?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从计算机科学诞生之初,研究者们就在探索如何用机器模拟人类的创造力。随着时间推移,特别是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在这个领域取得了巨大进步。现在,像GPT-4这样的大型语言模型已经能够生成令人惊叹的文本,有时甚至难以与人类创作区分。
    % e  l* t/ @2 ^% m2 v: ]' E( j
    那么,这些模型在文学创作中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研究者们设计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选择了一个关于时间旅行的小说项目,主角是16世纪英格兰乡村的Effie和George。然后,他们让LLM扮演作者的角色,而研究者则充当批评者或导师。
    & P8 n5 p5 Y, i+ V# n3 j7 ]" V# _+ {7 \/ J; K
    实验结果相当有趣。LLM不仅能生成高质量的文本,还能准确理解和响应导师的指导。更令人惊讶的是,当研究者调高模型的"温度"参数(这会增加输出的随机性)时,LLM开始产生新词和非传统的语法结构。这些新词虽然在字典里找不到,但在语境中却十分贴切,展现了模型的创造力。. K. t9 p. T" M

    8 |  P$ b4 m, w+ P/ r  Q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在一个多声部生成的实验中,LLM在没有明确提示的情况下,自发地引入了一个全新的角色 - Margaret。这个角色的出现为故事增添了新的维度,展示了LLM在创意写作中的自主性。0 v+ R5 h: F+ R  @2 t

    & @' B3 x! Y2 Q% j从文学批评的角度来看,LLM的表现也相当出色。它能够始终保持叙事焦点,通过Effie的视角描述16世纪人在21世纪的体验,既保持了角色的真实性,又让读者感同身受。LLM还能创造新的比喻和象征,比如将Effie的内心世界与衣柜的内部空间相比较,既丰富了心理描写,又增添了神秘色彩。
    7 }& [- n' Z) o, f# d: @3 j; K8 V/ C: T( j
    那么,我们该如何评估LLM的创造力呢?研究者提出了四个维度:自主性、新颖性、价值和惊喜。从这些角度来看,LLM确实展现出了相当高的创造力。
    / V  |% s# q! e- O5 W" U3 \/ o) J4 N6 `5 L! J
    有趣的是,研究者还将LLM的创作过程与中世纪的文学生产模式进行了比较。中世纪的创作往往依赖于对古典文本的重新诠释和改编,以及口头传统的集体创作过程。LLM在某种程度上模仿了这一过程,通过分析和学习大量的文本数据,生成新的叙述和创意内容。
    3 q* ^) h; w' h' E6 o7 e6 W. @1 v9 n6 C, Y& x$ B5 {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伦理问题。使用LLM进行创作涉及数据来源的合法性、对创意产业从业者的影响、知识产权和创作归属等复杂问题。我们需要在充分利用技术潜力的同时,也要尊重现有的法律和道德框架。
    ( P$ A4 _8 @, K/ ]1 [& O3 h* |( w1 u
    可以看到的现象是,虽然纯粹的LLM在文学创作中已经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它们可以作为强大的辅助工具,帮助作家探索新的叙事可能性,提供创意启发。但我们也要记住,LLM的创造力源于对大量数据的学习,而非人类的情感和经验。因此,它们应该被视为人类创造力的补充,而非替代品。$ I+ E) i: ]2 U+ |5 T' c! M
    ) x( n0 d7 v3 J) p4 X
    也许未来的多模态大模型(能够处理文本、图像、声音等多种数据类型)才会为创意写作带来更多可能性。想象一下,一个能够同时理解文字、图像和声音的AI,会为我们的创作带来怎样的启发和帮助?总之,AI在创意写作领域的应用正在开启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新时代。作为创作者,我们既要拥抱这些新工具,又要思考如何在人机协作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创造出更精彩的作品。
    ! R( c( t: V4 q. T% T6 ]
    6 Z/ y/ S" E1 Y原文链接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14 学识 +2 收起 理由
    老票 + 14 + 2 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9-19 14:20 , Processed in 0.03737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