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31|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尚] 再品米斯的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花絮)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8 12:56:12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米斯在自传中说,巴塞罗那的德国馆是他一生中挑战最大的项目。原因有点特别:他自己又是建筑师,又是业主。说是业主,也不全对,因为真正的业主是德国政府。但德国政府找到他的时候,要求只有一句话:设计一个德国馆,要代表德国的风貌。这是魏玛时代,德国希望展现民主、进步、富庶、和平的形象。简言之:一幅立体的国家自画像。

馆内其实没有展品,馆舍本身就是展品。这在现在已经不稀奇,上海世博会的时候,好多展馆都是这样的。但这是1929年(实际上,设计是在1928年开始的)啊,没有这样弄的。

一方面,德国政府没有对米斯有任何限制,完全自由发挥;另一方面,这反而是最难做的,因为从哪里开始都不知道。就好像:“我请你吃饭吧,你来点。”“好啊,想吃什么?”“啊,随便,好吃就行。”你不说喜欢吃什么,还要好吃,这叫我拉你去吃鲁菜、川菜,还是苏菜、粤菜?要不吃素?或者泰餐、秘鲁餐、埃塞俄比亚餐?这样的“随便”其实是最不随便的,最难伺候。

作为展区,面积有限制。西班牙作为东道国,占据了最大、最好的位置,现在的民族宫(Palau Nacional,也叫加泰罗尼亚民族博物馆)居高临下,趴手趴脚,并有攀援而上的长台阶和跌落的喷泉池做门面,德国馆要比气派是没法比的。

米斯也不想遵循常规,弄一个大屋子,里面用长条走廊把一个一个的厅像一串螃蟹一样串起来。从凡尔赛开始,无数欧洲的宫殿都是这个格局。或者用一个中央大厅把各个侧厅贯通起来,这是帕拉迪奥发明的,很多展览大厅就是这个样子的,包括Palau Nacional。比“一串蟹”要生动、活跃一点,但还是不够动态。他要打造一个完整、连续的空间,但是小中见大,步移景易,在不大而且流通的空间里,每一瞥,每次转头,都是一个新的景观,用不断变化的空间效果来讲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没有展品的展厅,建筑本身就是展品,所以米斯用空间的组织引导参观者的人流。巴塞罗那世博会是很大一片地方,山坡上的Palau Nacional下来左拐,往前400米就是Poble Espanyol(西班牙民俗村),德国馆就在转角上的缓坡地上。

米斯用一个低矮的平台把建筑垫起,平台不仅标明了德国馆的边界,也给小小的德国馆增加了体量感,还从缓坡上垫平了基座,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平整场地。但米斯还需要用人流导向制造空间感,否则这个不比一般街角华联超市更大的展厅就一览无余了。整个地块是矩形的,南半是围绕着大水池的小广场,浅浅水底的圆圆卵石与周围刚硬的线条和平直的墙面恰成对比,并由L形背墙半围起来,米色大理石的材质与地面相同,连贯,完整,简洁。北半是建筑,建筑的尽头由灰绿大理石的凹形墙围成小院,内中是小水池。

建筑是简单的矩形,用一组镀铬的十字剖面细柱支撑。整片纯白的平顶好像漂浮在空中的一样,玻璃幕墙轻轻搭上从小院围过来的灰绿大理石墙,玻璃幕墙和灰绿大理石墙都不承重。沉稳、舒展的横线条尽显轻灵、平和、理性与自信。

整片的纯白平顶是重要的建筑元素,全无当时主流的仿古建筑流派的繁琐和装饰。但这其实不是外观暗示的混凝土构造,而是轻型钢结构的,外面糊上一层水泥封起来。当年做不到这样大片而轻型的混凝土单片结构。

还在平台下的广场上,就能通过玻璃幕墙隐约看到室内的雕像、玛瑙墙和影影绰绰的人影。观众从平台一侧的台阶走上去,马上就 180度右转,进入展厅。展厅底端是全高全宽的玻璃墙,纤细、锃亮的铬框和玻璃背后就是灰绿色希腊大理石围成的小水池。但灰绿的大理石墙并不是只围住水池,而是在两端一直延申到下一个建筑元素,在东侧与玻璃墙镶接,在西侧则直接断头,与南段大水池的米色背墙一起形成出口。室内则用一道橙红色的摩洛哥玛瑙墙形成分隔,与灰绿大理石墙、玻璃墙形成层层叠叠的层次感。但玻璃墙和玛瑙墙的两端都是开敞的,容许参观的人流“回流”而不必“逆流”,进一步加强通透感。

为了展现简约,玛瑙墙两侧的全高开口没有无框无门,室内与小水池的出入口也无框无门,直接贯通。西侧出口也只有两块简洁的板体对立,没有任何框和横梁。

小水池与其说是水池,不如说是以水面作为镜面的反光镜,非常浅,但刚好够用作反光池。小水池西侧就是Georg Koble的名为“晨”的Art Deco风格的青铜女像。柔美,阳光,但不妖艳,更不性感。在巴塞罗那浓艳的阳光下,光与影冲撞在一起,刚直的线条和纯净的形体冲撞在一起,与各个抛光表面、如镜的水面交相辉映,衬托出婀娜随性而忘情地沉浸在自我之中的女体,极富绘画感。

对立面则是粉绿的毛玻璃,与南段的大水池在视觉上分隔开,但光线依然蔓延进来,使得室内充满柔和的光亮。对了,因为整个展厅通透、敞亮,室内根本就没有灯,完全是自然光线。

有意思的是,小小的展厅里,纯白的屋顶,米色带细纹理的大理石地面,橙红色带粗大强烈纹理的摩洛哥玛瑙墙面,灰绿色希腊大理石围墙,镜面一样的小水池,银光闪闪的铬框,透明的玻璃,加上青铜女像,每一个角度都是不同的材质和构图,好像画框或者背景一样,衬托出不同角度的雕像,竟然有点苏州园林那种小中见大、步移景易的意趣。米斯或许听都没有听说过苏州园林,但美是普世的。

在小小的空间里,米斯创造了开放、自由的平面,通过透明的玻璃、外挑的整片屋顶和从室内到室外不间断的米色大理石地面,达到了室内空间与室外的流通。参观的人流自然地从室内流到室外,又自然地从室外流动回室内。

在橙红色玛瑙的墙的另一侧,平台与缓坡在建筑的另一侧融合,自然地把观众导出展厅,引向通往Poble Espanyol的小径。至此,观众在步移景易中完成了Z字形的参观路线,在小小的、简约的、纯净的螺丝壳里,体验了米斯恢宏的道场。

德国美术史家和考古学家约翰·约希姆·温克尔曼认为,艺术应该展示“高贵的纯净和沉着的恢宏”。与追求动感、张力、扭曲的浪漫主义相比,美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推崇的正是这种美学理念。米斯则是相当于现代建筑中的新古典主义,与现今流行的强调动感、张力、扭曲的后现代建筑恰成对比。

不过米斯开创的现代主义又称功能主义,最主要的原则就是“形式服从功能”,摒弃一切无用的纯形式的装饰和表现。作为现代主义建筑最重要的里程碑,巴塞罗那德国馆恰好是纯形式的,除了好看和“镇观众一把”,没有实质性的功能。这或许是历史的小小玩笑。

在《走向包豪斯》(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76528)里提到过,如果说格罗皮乌斯算现代建筑的思想家卢梭的话,那米斯就是攻城略地的统帅拿破仑。作为实干家,米斯可是真实干。在设计过程中,他找遍了德国各地,确认德国缺乏足够亮丽的石料,于是选定希腊大理石和摩洛哥玛瑙。米斯在石料店里看中一块大料,需要弄一块样品打磨抛光,才能确认玛瑙的色泽和纹理符合要求。玛瑙很脆,切割不好而导致碎裂的话,一大块料就废了。店里的伙计正在犯愁,米斯要来一把锤子。伙计大惊失色,“不行,不行,绝对不行。”从小跟石匠父亲干活的米斯也不多话,看准了,从中间稳狠准地一锤子下去,干脆利落地敲裂,崩下来的石片巴掌大,店小二心悦诚服地拿去打磨了,米斯也当场决定:就是它了。

德国馆是为巴塞罗那世博会而建造的。就像所有世博会一样,主办国的主馆通常是永久性建筑,参展国的展厅则是临时建筑,世博会结束后就拆除了。米斯的德国馆太惊艳了,所以拆的时候,把所有构件都保留了下来,准备以后有机会择地复建。但一来二去,沧海桑田,构件竟然弄丢了。

1983-86年,西班牙建筑师Cristian Cirici,Ignasi de Solà-Morales和Fernando Ramos根据米斯的原设计和档案照片,在原址复建了米斯的里程碑建筑,这就是如今绝大多数图片中的巴塞罗那德国馆。他们尽最大可能精确复现原貌,但有人考据,还是有一些细节与原建筑不符,比如原建筑绿色玻璃幕墙的颜色更深,但玛瑙墙的颜色更浅,而且没有上下镜像对称的纹理。米斯可能没有条件考究到纹理对称,但玻璃和玛瑙的颜色可能就死无对证了。从黑白照片上是不可能还原出真实色彩的,光线、滤色镜和冲印都可能造成不同的深浅和对比。

在南端大水池的尽端有一个小小的副厅,当年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现在是小书店,兼卖纪念品。在这里碰到两个中国人,随便问起是不是学建筑的。也就是友好搭讪,本意是问是不是搞建筑这一行的,就像是不是学中文的、学计算机的一样。结果两人一沉吟,一字一顿地回答说:我们不是学建筑的,我们是教建筑的。呃,在这个地方,还敢这么说,就好像跑到曹雪芹故居里对旁人说,我们是教中文的。在想什么呢?


德国馆当时的盛景,门前广场上的立柱现在已经没有了,只是一大片广场


开幕时的盛况


当年留下来的内部照片之一,这样的简约主义在新古典主义盛行的1929年是惊世骇俗的


这是Palau Nacional,这才是当年的主流建筑风格。中国人喜欢把这样的建筑称作古典建筑,其实这和30年代在中国流行过的大屋顶、瓜皮帽是一个性质,都是向后看的仿古风格,既非真正的古典,更是远离现代



有人认为,现在的玛瑙墙的色泽比原建筑更深,但这不好说,黑白照片的真实色彩是不可能还原的,印象因素太多了,但纹理不同是肯定的。米斯那时可能没有条件做到镜像纹理对称,也可能是故意的,但必须说,现在的处理更有震撼力,这个改动不算破坏原作

更多的德国馆图片请见:再品米斯的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8 收起 理由
mezhan + 2
colin1992 + 6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20-3-8 17:23
  • 签到天数: 94 天

    [LV.6]出窍

    沙发
    发表于 2019-11-29 16:45:24 | 只看该作者
    超越时代的设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9-11-29 22:42:07 | 只看该作者

    绝对的!所有历史上世博会建筑中,留下来的很多,但只有埃菲尔铁塔和这个德国馆是真正传世的,只有德国馆是当年没有完全意识到价值,拆了,然后精确重建的。

    点评

    涨姿势: 5.0
    涨姿势: 5
      发表于 2019-11-30 04:2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5-1-5 07:26 , Processed in 0.039970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