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lianpb 于 2012-4-8 14:54 编辑
/ _4 y' p1 n. d' z
, J( p+ ]2 j( G求摆脱游学生:)
/ K% w+ ?4 j1 n! _# q朱东润的张居正大传,取材正史(张居正文集,明实录,和与居正同时代人的奏章以及为居正写的传记),不纳野史,用笔老道堪称传记典范。
# r% j* s X2 B: s9 f居正幼慧,被顾辚强迫耽误3年举子,使其经受磨练3 X; |# ]9 @7 D! X
翰林期间结纳徐阶,交好严嵩高拱,当过国子监的副校长主持过科举,门生众多$ p2 R7 c( c& v7 E* Z
在假意迎合严嵩时,暗含不满,意促徐阶与严嵩正面交锋,徐阶不同意依然做他的水磨工夫,等待时机
5 t& v9 s4 }3 P7 w1 C居正遂告假返乡,游历江南,考察百姓疾苦,这个使他充分了解时弊,找到以后改良的着力点* b- l, S j: m; t2 B. t
" K& m5 k+ x# P9 J- \+ B/ s- G0 w
3年徐阶终于等来了机会,借打压世蕃搞倒严嵩,调居正入京给太子(未来的隆庆帝)教书,以作为进阁之阶, ~2 w' j1 q4 g5 U" C8 B, \
# t( z" w# p) X% \6 m而后徐阶致仕,居正和冯保联手扳倒高拱,居正遂摄而当国,10年* S5 T; V# y3 M
2 c& w' d! ?# n1 j7 K l+ U张居正在前25年的官宦生涯中,从年少气盛逐步修炼的老辣持重,对权臣深相结纳,也建立了自己的门生故吏班底。虽然居正曾悔恨自己未曾在地方任职,不理解地方的曲直,但最终凭借自己的细心谨慎,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和谦逊听取能人的进谏,已能做到明见万里了。
2 j/ M" m: K* t" Y
, v4 N6 @/ ^# T# D& X1 m# O- y! ~居正当国十年的改良,核心是富国强兵,也就是增加中央财政收入,巩固国防
5 B' g& z+ q; |/ T. U2 v! E0 a8 K! [+ _9 R2 U
对内廷,结纳冯保,经常贿赂冯保,对万历适当的放松(369上课,这个学生多么幸福),尊崇李妃的地位,取得李妃的支持5 Q$ ^$ S- U8 L. ^
当然居正对少年万历有时也不免严厉,大人对小孩那种,在万历心里种下了很严肃的印象
0 ~: x- } O/ e; E* C) T) A3 O) t, Y/ F9 S
对外,居正名居首辅,实为摄政; Z- z' q4 o) ?! Y" D ]
最核心的改良就是考成法,六科督六部,内阁管六科,加强官僚的行政效率,明确权责
1 M4 }1 F/ Y, o I& B" r$ v重用门生故吏,和其他具有实干精神的贤能之士(潘季驯戚继光)
2 I4 s0 m: q \& T" O% ?这是一切改良的基础- B( \9 B$ I9 r; p; |9 _
: k1 W' N! J5 k
而后推行财税政策,最核心的是丈量清查土地,打击了豪强地主,增加了近一倍的财政收入. x4 R9 B# \' v+ V
一条鞭法,类似后世的摊丁入亩,适当了减轻民众负担,效果不是很明显$ v2 d) M5 q' d* e
不过总体来说居正的财税改良,在当时增加了财政收入,但并不彻底,没有取得实质的成功% x' d( Y' F( y8 b3 Y! r6 b* j4 |
明朝的亲贵和士子阶层是不用纳税的,这个阶层所控制的土地近全国的一半,对这个阶层不打压,不控制,不可能根本改良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居正在这方面进展很小,仅仅打击了一个辽王。对于地方上的老举子,阻力太大,并没有成行
; ?: A3 d. A0 q8 @" {% e% a* z6 ~3 \0 i8 w2 ]
在不彻底的改良财税之后,中央增加一倍财政收入,朝廷有条件解决边患问题了" u$ a* @% }. U k: d
这里居正主要是巩固了前朝的国防政策,重用了戚继光李成梁等,在宣化蓟州辽东,布下了完整了防守体系
/ v+ ]: h4 y( y8 o对北方三镇,特别是蓟州和辽东,要钱给钱,要粮给粮。选贤用能,充分放权,尽力减少他们的任何负担0 B+ z. I6 C' S8 P
当国十年蒙古边患基本扫清,女真也遭到成粱的严重打击,边境基本安宁
7 U! E, G. d' x- C) {6 X4 L/ U
: n- C& j+ H8 v总结,在表面上居正10年是成功的,但他人亡政息,政策没有可持续性,他建立的班底甚至有人都不理解他的严苛,他活着可以维持,他死了就没人按照他的政策走下去。帝国的根本问题也没有解决,仅仅是修补了当时的几个漏洞,下一阵大风来了之后,大明帝国还是风雨飘摇
, M0 ]/ S( z7 h' w7 \! \1 s) C: Z `! x4 h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