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衰 2019-4-22 06:37 |
---|
签到天数: 488 天 [LV.9]渡劫
|
沙发
楼主 |
发表于 2018-3-19 08:21:02
|
只看该作者
I" z# ~$ ~- [, O8 i4 E2 c
9 b: J6 a' U: i' j在R-77已入役的情况下,苏30SM仍挂载R-27
1 Q, X! H: j8 I* u. W! C0 u @/ ]6 P5 \$ n* e2 o2 U' h, Q
枝繁叶茂- ^' z6 p+ y4 `# v
3 U( O/ I5 N- ?% E5 y经过三十余年发展,R-27已发展成一个庞大的中程空空导弹家族。如果按制导方式分,可分为R(半主动雷达制导型)、T(红外制导型)、A(主动雷达制导型)这三个系列。在冷战时期率先问世,并行发展的,是R和T两个系列。
# P% f- A) g' @
: J' W$ U# m8 o4 h6 p其中R系列又可细分为R-27R(基本型)、R-27RM(在基本型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各种改进型号的统称,内又可分为若干子型号)、R-27RE(增程型)、R-27EM(在增程型基础上的改进型,至少包含3个衍生型号)。. A) x! \' I: e9 Y# v
: j: O- m& N Z4 rT系列分为R-27T(基本型)、R-27TM(在基本型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各种改进型号的统称,内又可分为若干子型号)、R-27TE(增程型)。& C$ E! J# Q* J+ X ^! k. k
: H, }* z# Y0 DA系列的研发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是在R-77技术成熟前,俄方应一些国家挖掘R-27潜力,提升苏-27SK作战效能的要求而开发的,算是在“正宗”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堪用前,能“顶一阵子”的过渡型号。A系列同样包括基本型R-27A和增程型R-27AE。
- y! v2 o; l# f4 Q9 t, ]9 [. T( @5 h/ K6 T" s2 J, T
! [ j0 R0 ^; [驻叙俄空天军苏30SM带R-27着陆
& r% I/ h" Z7 t7 }: {. ~
2 x0 I. K$ Q; N) s& r0 \因为研发较晚,以及过渡产品的性质,因此平时我们所讨论的R-27,通常只包含R和T这两个系列。研发中程空对空导弹时,并行发展雷达制导、红外制导两个亚型,这是苏联的首创,并从早期的R-8(北约编号AA-3,绰号“阿纳布)、R-23∕24(北约编号AA-7,绰号“尖顶”),一直延续到R27的通行做法。这么做的初衷,是早期的雷达半主动制导导弹在实际使用中受到各方面条件制约,战场实际效能和靶场表现大相径庭。加之苏方认为,因为客观存在的电子技术差距,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已方雷达型中距弹效能下降得将比对手同类型武器更快。% k- Z7 L6 n9 }& L/ B0 _9 t
+ f3 W" x9 r" F6 Z: D7 Q3 i. {应该说,这是苏联方面看到了美制AIM-7“麻雀”中距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在越南战场上的拙劣表现后,又根据已方微电子技术落后于西方、短期内无望赶上的事实,立足于现有条件,在技术上另辟蹊径的创新思维,即便是放到今天,仍然值得借鉴。就连一贯特立独行,喜欢在武器设计方面标新立异的法国人,若干年后在研发“米卡”导弹时,亦借鉴了这一思路,说明它确有独到之处。那种凡事以美国马首是瞻,凡与美国不同的技术路线都是落后的旁门左道的思维定势,完全没有考虑到国情不同、技术基础差距和具体性目标,是一种形而上学的错误思维。
/ d9 g% t' O+ e2 P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