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h% S- v' O8 n4 |4 d- p
《陷长安》
* D% k2 R3 Y; ?9 G+ Y
8 f* L" i% x! p) C+ t9 |大唐天宝十四年,也就是公元755年,京师长安这座国际性大都市里,如同以往一样沐浴在盛唐阳光里的人们,惊讶地注视着一个风尘仆仆的信使策马狂奔,飞腾的马蹄溅起一片又一片的冰冷泥水……" X2 i- ]: \; ~/ L$ v
: [1 W4 h6 g" L1 T6 ?8 ]" S信使给御宇天下近半个世纪的玄宗老皇帝,带来一个欢欣鼓舞的消息——大唐天子最强大的对手,圣神赞普赤德祖赞刚刚遇弑!% s$ s8 ^5 Z) ?' n
赞普,是吐蕃君主的头衔,《新唐书·吐蕃传》说:“其俗谓雄强曰赞,丈夫曰普,故号君长曰赞普。”杀害这位藏王的,是他的两位主要大臣,吐蕃国内此时已经一片混乱。: I6 u: Z8 M+ N1 i
& _" U2 p7 @! K1 M
在这危机时刻,年仅十三岁的太子赤松德赞继承了吐蕃王位。新赞普与祖先松赞干布颇为相近:他们都是十三岁登基;而父王皆死于臣下谋杀;即位时内忧外患烦恼不断;两人也都有能臣相助。: L& V3 t- n- S) G1 U
3 g5 {& r! P. ~: L1 E4 O: ~
今天布达拉宫广场东北角,四方围墙里静静矗立着一块三面有字的方形石柱,千余年后大部仍可辨识的文字告诉我们,它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为自己的大臣达札路恭所建,记录了后者的盖世功勋。这块达札路恭纪功碑被藏族称为“雪碑”或“外碑”,是现存最早的吐蕃碑记。
& M. X! p% f5 R% G/ I4 W/ M5 X
7 t3 s8 Y/ l; b
; R t# n1 }" Q碑文记载,先王被害后“百姓内政大乱”,少年赤松德赞“濒临危境”。此时达札路恭挺身而出,揭露了叛臣集团阴谋,并帮助年幼的赞普整肃朝纲。这位“忠贞不二、足智多谋、英勇深沉”的大臣一路高升,成为赤松德赞的宰相。
" Y( F3 i: n+ p5 Q
0 `# z! b4 f/ f/ A' b' J1 V; B; a后世藏族史书认为,赤松德赞有一半唐人血统。松赞干布死后,执掌朝政的禄东赞宰相开始向青海甘肃军事扩张,唐蕃关系迅速恶化,最终导致开战,到赤松德赞即位,战争已打了八十五年,双方互有胜负,而最著名的,无疑是名将薛仁贵全军覆灭的大非川之战。
6 Y' j/ h2 i$ ^
+ K9 ]2 ^4 l- i期间也曾有短暂和平,唐蕃也曾仿效先人再次和亲,于是文成公主之后,另一位大唐皇族少女远嫁西藏,她就是金城公主。后世藏族史书认为,金城公主是唐朝皇帝的亲生女儿,但其实如果查阅汉文史籍,就会发现她只是唐中宗的侄孙女兼养女,其父为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孙子李守礼,后者在皇族中以好色著称,竟然生下了六十多个子女。
# J+ B) S0 N; s, r9 I0 Y
& Z: \0 s, @0 V. D新郎则是吐蕃时任赞普赤德祖赞,相传赤松德赞就是两人所生。但随着唐蕃关系再度恶化,金城公主也处境艰难,甚至无法保护自己的儿子——藏族史书写道,小王子刚刚出生,便被装作怀孕的王妃那囊氏抢走,对外宣称是自己生下的儿子,赤德祖赞无法定夺。群臣献计,让两位王妃自己争抢,那囊氏死抓孩子不松,而金城公主担心儿子受伤,主动放手,于是真相大白。这显然是个所罗门王式样的民间传说,不足为凭。0 E) ]/ @ N+ |; I! O9 \. G
; m h) r8 Z/ p( M2 D" V! n1 a3 M
另一个故事说,小王子周岁时,赞普设宴庆祝,让孩子自己去找舅舅。结果,赤松德赞不顾那囊氏家的百般引诱,径直来到汉人大臣们的席位上,这便是著名的“宴前认舅”传奇。 b8 n, U' e" ^9 _* W% i
7 u: C8 s; D- @: g+ q" _( A但学者考证认为,早在赤松德赞出生前三年,金城公主便已经去世,两人不可能是母子。事实上,根据吐蕃史书的记载,他的生母还真是民间故事里那位恶毒的那囊氏,她的家族与吐蕃王室世代联姻,关系极为密切。
) N9 P% M5 j x9 l' m3 M* ^ p4 ~# p1 s b/ O
史载这位怕老婆的赤德祖赞,从小在祖母赤玛蕾太后羽翼下长大,生性软弱。他当政期间,吐蕃全面失利:甘青方向,唐军在哥舒翰指挥下夺取了著名要塞石堡城,被长期侵占的河曲之地也重归大唐,吐蕃不得不退回青海湖西侧防御。高仙芝、封常清则在中亚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唐军不可思议地克服冰川雪峰,翻越帕米尔高原,突袭并占领了吐蕃的长期盟友勃律(今巴控克什米尔),直逼象雄故地。外战失利加速了内部矛盾爆发,反叛势力蠢蠢欲动,赤德祖赞终难逃厄运,少年赤松德赞不得不临危受命。8 n2 W' D0 Z/ d) w8 g; }1 v1 s
; [" [% f8 v* y
可就在新王登基的那一年,好运却从天而降,吐蕃面临的外界压力竟瞬间消失,最可怕的敌人——如日中天的大唐突然总崩盘,安史之乱爆发了!河陇与西域的唐军不得不内调平叛,大片疆域无人守卫,顿成国防真空。而包括哥舒高封在内,唐朝整整一代名将多在平叛战争中喋血殒命,直令后人扼腕叹息。% I9 ~3 w+ V; S g/ U( c
# E& [+ ^2 P$ C8 D; F0 C天予不取,必受其祸,吐蕃迅速抓住了这天赐良机,宰相达札路恭亲自挂帅,铁骑横扫青海与甘肃四川交界,径直突入丝绸之路的生命线河西走廊。纪功碑文写道,唐朝州郡城纷纷沦陷,大批战利品源源不断送回西藏,恐惧的孝感皇帝(即肃宗)不得不答应向吐蕃纳贡。
- _+ b" u0 f0 V# }1 y9 P. S$ R& X而唐史中却无向吐蕃纳贡的记载。学者研究认为,唐肃宗当年为尽快平定叛乱,曾请求吐蕃出兵协助,并承诺支付报酬,大概为每年一万匹彩缎,吐蕃人将其理解为岁贡。
5 ~, N- {: K' h# i1 q( x' M' t" V4 J& o
到公元763年,达札路恭的武功达到顶峰。当时唐蕃再次爆发冲突,新即位的代宗皇帝拒绝向吐蕃提供财物,他认为那只是一次性酬劳,并非常例。在“洞悉唐廷政情”的达札路恭强烈提议下,犹豫不决的赤松德赞终于下定决心,以唐帝违背诺言为由大举入侵,目标直指大唐帝国的首都长安,远征军主帅自然又是达札路恭。
" @' t% _, y& z U7 _
' E1 u P. J; q6 f" [+ @汉地史书哀叹道,达札路恭率大军连战连捷——“吐蕃大寇河、陇,陷我秦、成、渭三州,入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等州,盗有陇右之地”,也就是从青海甘肃直到陕西中部,全部沦陷敌手。而纪功碑则赞曰,达札路恭“精娴弓马战阵,所出计谋,均操胜算”。
( r& ^% g1 {$ y: x& j! Y8 ^/ P2 Q6 c2 W7 F$ s- x
这里要多说一下,唐人史料中并没有达札路恭这个名字,他被称为“马重英”,唐人对这位吐蕃宰相极为忌惮,呼之为“大酋”,美国语言学会会长、著名的华人语言学家李方桂第一个确认了二者其实是同一人。
1 u w( L: c0 E* Q/ n
8 l' r. Z: Y" Q在唐朝奸细指引下,吐蕃军团继续狂飙东进。同年阴历十月,一个震惊亚洲的消息传开——如梦似幻的国际化大都市长安,竟被野蛮的吐蕃人攻陷!
) g( u2 |. t' m, c不仅如此,达札路恭还扶持了一个傀儡皇帝,这厮乃金城公主的弟弟(一说侄子)广武王李承宏,论亲戚算是吐蕃赞普的舅舅(或表兄弟)。史载傀儡皇帝在达札路恭指使下,改元大赦,分封百官,像模像样地过起了家家。
1 f2 k$ z) p9 @, j& a6 v7 d& ^0 ^9 e8 f
城破前,唐代宗仓皇逃往陕州(今河南三门峡)避难。后人多将这次劫难归咎于皇帝刚愎自用,没有采纳名将郭子仪加强防御的意见,反而听信宦官谗言调走守军参加内战,导致陕西防务空虚所致。而代宗见到郭子仪的第一句话,便是“朕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X# m+ N/ B; R! R
. v1 j6 {) r! q$ V$ ]2 d2 s n! K) M
虽然在高温、瘟疫以及唐朝游击队的袭扰下,吐蕃最后不得不从长安撤军,但临走时他们将城内抢劫一空,熊熊大火。更为恶劣的是,吐蕃军团摧毁了历代修建的水利灌溉系统,导致关中平原再也不能自给自足,长安从此逐渐衰落。# d) M9 N9 W4 h2 g" V
. T8 P, a+ X8 [
学者推测,达札路恭纪功碑很可能就树立于他从唐朝班师之后的几年间,这也是他最风光的时候。纪功碑是赤松德赞为达札路恭所立,其内容其实可以看做赞普与宰相之间的一个合同。8 M6 h1 S& U- Q
& [4 x( ] j# |9 G9 p+ H: m, G I. q$ c0 H7 W
赞普在碑文中向达札路恭承诺,王室将永远照顾他的子孙,委任他们官职,并给出了具体级别和任职地点;只要不犯下谋反大罪,其后裔犯下任何过错都不会被处死,如果犯法则罪减一等;子孙如果绝嗣,王室绝不会没收家族财产,而是以其近亲继承;他的家族财产既不会被没收,也不会被削减,更不会被转给别人,等等。赞普最后甚至表示,即使谋反属实,也只惩罚犯罪者本人,并不牵连兄弟子侄,就连犯人自己,也不会被处死。
# D4 e2 @5 a( Z5 C5 `' G- Z( i. C# ]4 F# q; C" U" {
谁能想到仅仅几年之后,碑主人的命运竟急转直下,甚至沦为被流放的囚徒。其实,这从纪功碑文里可初见端倪——题记中,他已经由大相(首相)改任内大相(内务大臣),虽仍为宰相之一,但地位却下降了,赞普很可能已经对他不满。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