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南北六代已经飞翔的时候,世界进入了第六代战斗机的时代。但在中国之外,美国依然停留在第五代,第六代难产了;俄罗斯属于“薛定谔式第五代”,谁都说不清楚是否真达到第五代;欧洲有意跳过第五代,直奔第六代,但实际上可能顶多落脚在五代半。6 `+ ?) e5 M6 ]% ^& \9 l8 ]" O2 ]
8 ~6 Y q) P. ?6 Z' F0 ^
但世界上还有其他国家也在问鼎第五代战斗机:韩国,土耳其,印度。有意思的是,三国都采用相似的气动布局:双发,外倾双垂尾,加莱特进气口。但三国的技术路线和发展思路也有明显的差异。% R) n( r& ^' d3 x
1 @ L- T3 j/ F& J8 {7 h. K韩国KF-21进展最快,已经进行过大量试飞,预期2025年投入量产、2026年开始交付使用。KF-21有单座和双座型,机长16.9米,翼展11.2米,机高4.7米,翼面积46.5平方米,空重11.8吨,正常起飞重量17.2吨,最大起飞重量25.6吨,机内载油6000公斤,作战载荷7.7吨。最大速度M1.81,作战半径1000公里,航渡航程2900公里。采用两台通用电气F414-400涡扇推进,军推57.8kN,加力98.9kN。8 ]/ L% e$ m* r9 f6 M8 z5 F9 y/ I0 C
& G8 `7 Q9 u y3 {7 U2 \
作为比照,波音F-18E也有单座和双座型,机长18.31米,翼展13.62米,机高4.88米,翼面积46.5平方米,空重14.552吨,正常起飞重量21.32吨,最大起飞重量29.937吨,机内燃油6668公斤(单座的E型)和6241公斤(双座的F型),作战载荷8050公斤。最大速度M1.6,作战半径822公里,航渡航程3330公里。同样采用两台F414。不过F-18E/F以及o’o进入生产尾声了,原计划2025年停产,现在推迟到2027年。
' m! @ u! m- u0 V, u1 H# X3 O& T( Y$ o1 J/ \6 ]% U. J+ f
F-18E/F是半隐身设计,采用有限的局部隐身修形。不能当隐身战斗机使用,但雷达反射特征确实降低了。
" H8 D4 ^# {( L7 f$ z$ G
9 R: N* O: Y, t) b* |6 HKF-21可算是进一步隐身化的F-18E/F,但隐身水平还是与F-35或者F-22不能比拟。首先,KF-21没有做到武器内载化,“流星”中程空空导弹在机腹下半埋式挂载,正常出击时,还需要在翼下挂载副油箱。1 s' a! d& b, h8 J# c- l \; A
1 B" Z. f/ R4 l0 |
其次,KF-21在表面细节处理上达不到隐身要求。起落架舱门没有锯齿修形,翼根上表面的附面层排放气道没有网格处理,尾喷管也没有锯齿处理。) v0 s2 g& i0 h
4 ~6 C' t" \$ I3 _
韩国声称KF-21是隐身战斗机。从干净外形状态下的试飞图片看,也确实容易得到隐身战斗机的印象。但这是“自己以为是隐身战斗机的隐身战斗机”。韩国一开始低调地宣称KF-21为4.5代战斗机,现在改口为4.9代。这可能也是世界上唯一宣称为4.9代的战斗机,其他国家只有4.5代、4.5+代、4.5++代战斗机的说法。0 U7 I) A! W8 d' _; J
$ D; _. d. P k( q8 ~. l
说法归说法,战斗力才是重要的。
) P) w2 o0 [+ M- Q0 s
0 l) q) Y1 \* J1 a0 \: @0 a2 V韩国缺乏完整的战斗机及配套设备、武器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所以KF-21大量采用引进技术,只有在引进无门的时候采用国产技术。
7 @( o8 v3 u/ L5 C" u+ s& w8 J) R, s+ W4 d; @
通用电气F414当然是引进的。韩国正在研发“相当于F414”的涡扇发动机,计划在30年代中期用于KF-21 Block 2。Block 2还将具有机内武器舱。KF-21在设计时就考虑了机内武器舱,因为成本控制和技术风险问题,在Block 1上没有采用,留待Block 2才采用。Block 1为空优优化,Block 2将为多用途优化,也就是说,加强空地能力。8 W3 e7 H; l8 E' z5 `' W* ?
" J" q1 r. @7 O4 j1 g2 E
在空空导弹方面,除了美国AIM-9X近程弹和AIM-120中程弹外,还能配用英国ASRAAM近程弹、德国IRIS-T近程弹、英法“流星”中程弹。在空地导弹方面,除了美国AGM65“小牛”外,还能配用德国“金牛座”、英法“磺石”、美国“鱼叉”和计划中的韩国自研弹药。
! L! |' V6 _, D
3 ]: Q; h; z/ J' R但在关键的主动电扫雷达、红外光电搜索跟踪(IRST)、光电瞄准和制导、电子干扰方面,美国不准出口相关技术,韩国只有自研。说是自研,也是得到外援的。比如说,雷达研制得到以色列埃尔比特的技术支援。. g! v" j% i8 f7 P1 j7 |
! ]# G S/ A$ i在技术外援方面,韩国得天独厚。美国方面除了禁止出口的项目,差不多有求必应,交钱就行。其他西方国家更加开放,包括具有美国血统的以色列技术。: N/ E' C# J$ J! P
4 T! F8 v/ L* l7 x这是优点也是缺点。优点是起点高,关键技术成熟度高。缺点是外销受到政治限制。比如说,只要美国不批准,KF-21就难以向特定国家出口。但美国批准的出口对象说不定直奔F-35A了,就没有KF-21的事了。所以KF-21需要小心定位,控制进口含量,既要足够先进,又不能抢了F-35A的生意,还需要能拉动韩国航空科技。$ |" v& W& g, M* J
7 r% t0 a3 R# h! v% O必须说,韩国做到了。作为F-16的换代选项,KF-21的作战半径增加了50%,机体寿命提高34%,具有原生的主动电扫雷达、机内电子战系统和先进数据链。# N2 ?# `" P) u: g
7 p, ]% v2 S; |7 ?; l D/ K
KF-21比F-18E/F更轻。同样的两台F414意味着更好的动力性能,包括加速性、高速性和爬升性。同样的翼面积带来更低的翼载,意味着更好的持续机动性。在空战构型下,半埋式外挂的空空导弹比翼下“全裸”要更隐身。
$ ^7 i B9 t7 g' W# D6 f: L( M2 }, t+ s, d9 E6 s
KF-21的双座型已经首飞,这将成为电子战型的基础,也可能成为有人-无人组队作战(MUM-T)的基础。如前所述,Block 2将成为“真正”的隐身战斗机,具有机内武器舱,还计划采用韩国自研的先进涡扇发动机。如果韩国弹射起飞航母计划最终落地,KF-21还将有舰载型。' Z9 N0 b, N% A. f3 u L- |
4 w( R# v7 A. H
KF-21不仅相当舒适地超过F-16,也对F-18E/F有足够的领先。更重要的是,赶上了“准五代”的尾巴。只要不与中美为敌,作为一般国家的空军战斗机,还是够用的。更重要的是,韩国走出了战斗机科技之路的第一步。' q( N- y. P1 o; c% U
, U6 x1 [: l# U( ~4 r, Y
研发和制造KF-21的韩国航宇工业公司(KAI)是1999年建立的,由大宇、三星、现代的航宇分部合组而成。25年来,KAI从引进生产开始(包括德国MBB的Bo-105直升机、洛克希德F-16战斗机等),逐渐转入自主研发。从最早的KT-1涡桨教练机开始,到T-50喷气教练机(及其简易战斗机版的FA-50),再到KF-21,一步一步走过来,成为中等实力国家里成功的典范。
+ b! ]( ?! u$ O' O
: z/ h+ M% T# _% {KAI不盲目追求技术先进,大胆利用引进欧美先进技术的便利,开始形成“经适型现代化”的技术风格,这作为韩国军工的特色,也反映在K2坦克、K9自行榴弹炮上。) o* k8 C4 O1 z* y/ p% K
5 T3 Y; v4 u9 k$ m1 o4 {技术上不完美不要紧,走通战斗机从定位、研发、试飞、投产到技术服务的完整路径,对战斗机科技成体系发展十分重要。当然,这只是第一步,后面的发展还需要持续的投入和完整的科研设施,包括风洞和超算。在战斗机之外,还需要括发动机、航电、材料的配套发展。: X" X/ l) M& `. T
# M! d/ D6 p! j* T$ {7 C8 }; S第五代战斗机因为需要机内武器舱,已经“迫使”战斗机的尺寸和起飞重量大大增加,“中型五代”的F-35的最大起飞重量与“重型四代”的F-15相当,使得战斗机的复杂程度和成本显著增高。六代机的重量和成本问题更大,美国空军搁置发展已久的NGAD就是因为这样的问题。
) R7 v) x1 v9 @, r \! B) N4 `, S8 c8 M" c# q3 C2 i Z4 M
韩国明智地没有一头扎进“真正的五代机”的研发里,但在六代机已经飞起来的现在,继续跟进世界前沿(这一次是在中国)是需要付出极大代价和定力的。作为中等实力国家,韩国是否有能力持之以恒,还有待观察。
$ Q0 E( U% Q5 w: B" D7 ]5 n
! z) X( V/ }' [土耳其也是雄心勃勃的国家。与韩国一样,也有意发展独立完整的战斗机工业。土耳其因为引进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而被美国禁运F-35A战斗机,已经交付但尚且留在美国用于训练的两架也被扣下,迫使土耳其加速转向独立自主的战斗机研制。
3 k6 }9 x$ q4 x4 P# V6 ]" r; z9 }; e& H- a% h
与KAI十分相似,土耳其航宇工业(TAI)也从引进制造开始,产品包括“黑鹰”直升机、F-16战斗机,然后转入自主研发的涡桨教练机、喷气式教练机,现在开始研发名为“可汗”的第五代战斗机。3 _6 \9 B A0 f: {7 ?, `# ]# K7 A
' H; V- E+ \ S+ `
“可汗”并没有可以确认的技术参数,坊间估计长度为21米,翼展14米,机高5米,翼面积60平方米,空重14.15吨,正常起飞重量27.2吨,机内燃油8吨,用2台通用电气F110-129涡扇推进,军推76.3kN,加力131kN。最大速度M1.8,升限16764米,最大过载为9g。* u7 y# G. X( Z! f0 q& d2 h$ E
2 p7 ~, [+ ^) @( s显然这是比KF-21起点更高的战斗机,更大更重,也更隐身,采用机内武器舱,在机体表面的隐身处理方面也比KF-21更加精细。但“可汗”的前路也将比KF-21更加坎坷。
A( D$ _( D! z z( N+ @4 V- \! I& F* ^% B/ c$ y
都是以自主战斗机工业为目标,但土耳其的动力与韩国不同。韩国航空工业是要在美国保护伞下开一片自留地,种点小菜贴补家用。韩国军工是美国军工的延伸多于竞争。在战略定位上就不追求独立于美国发展,独立发展的商业考虑多于国家安全考虑。
2 e5 [ z$ Y7 p( x9 d0 a8 p) ~9 [; E2 p( G! K+ J, O; a0 g
土耳其则不同,“可汗”计划启动于2010年,但研发进程受到美土关系的影响。土耳其执意选用俄罗斯S400防空导弹后,F-35A被美国禁运。曾经有一段时间,土耳其F-16的供应链都在阴影之下。
7 u, k3 O+ f! I9 k* e
t! n3 n4 g; u& w" v/ d# O在计划早期,土耳其和韩国一样,考虑过单发、双发、鸭式方案,也聚焦在中型战斗机,一度选定欧洲的EJ200涡扇为推进动力。EJ200与F414同级。这就是说,起飞重量与KF-21也将同级。# c* @, D+ R! |3 `5 ^) K
" x1 l# c/ V6 i: O6 x9 W但双中推也决定了性能和起飞重量上限。土耳其的心气很高,原计划用F-35A替换F-16。美国禁运之后,而且在意识到F-35A的种种不足之后,土耳其需要尽可能接近F-22的“真五代机”。这就是“可汗”,采用两台通用电气F110涡扇推进。但这也是更加漫长、艰难的路。
2 Q3 G3 @3 ^* S
" f( |+ K- u: Y0 T; _0 f土耳其F-16是F110推进的,所以在国内组装F-16的同时,还有国内组装的F110。F414、EJ200都是中推,F110是大推,生来就是用于推动重型战斗机的,为“土耳其F-22”创造了条件。+ ~5 P/ L( u; [6 j( Y# h4 _8 Z
2 c7 ^. _% V0 P% |4 U
但F110也是美国的,所以土耳其还在与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合作研制同级的涡扇发动机,知识产权将归土耳其所有。只要英国政府不出手阻止,罗尔斯-罗伊斯会乐意从命。罗尔斯-罗伊斯的产品谱系里只有中推(EJ200),没有大推。罗尔斯-罗伊斯乐见土耳其出资帮助练手,为最终研制英意日“第六代战斗机”(GCAP)研制发动机铺路。土耳其也获得足够先进而且独立于美国的战斗机涡扇技术。双赢。2 k) i% i6 r- G; s
8 p S4 s! z L现代土耳其是泛伊斯兰主义、泛突厥主义、泛阿拉伯主义三体合一,在政治上与美欧离心离德。土耳其对北约和西方意识形态的忠诚度屡屡受到欧美质疑,土耳其的欧盟资格则“考察”了几十年依然批不下来。欧美的政治压力没能迫使土耳其放弃埃尔多安,反而使得埃尔多安决心在尽量“榨取”西方体系的好处时,走独立自主的路。
; ?( q5 o& B! K3 `
: W7 p2 p- f' F& W6 @5 ]3 p土耳其战斗机其实有不错的起点。通用电气F110是比普拉特-惠特尼F100更先进的涡扇,在土耳其还是F-35计划成员的时代,TAI就建立了复材机体制造设施,本来计划用于欧洲组装的F-35,现在成为“可汗”的机体制造设施。% q. w$ b- I9 z9 }( Y
/ t6 l5 \# t( _2 P% C土耳其还启动了雄心勃勃的航电研发,“可汗”将装备土耳其自研的氮化镓主动相控阵雷达、电子战系统、光电系统(包括IRST、EOTS和DAS)、一体化通信导航敌我识别系统、大屏显示、头盔显示等,以及与土耳其已经初具规模的无人机组队作战的MUM-T技术。$ b, k' \, o0 B+ N* g
0 ^9 Y, r0 [3 O; ^“可汗”原计划在2025年完成第一架飞机的组转,在2026年首飞。实际首飞提前了,在2024年2月21日进行。但首飞后,没有进一步试飞的消息。按计划,批量交付在2030-33年期间开始,土耳其自研的涡扇发动机应该在2029-30年间开始装机试飞。
1 j6 D+ d! s; T: b; m) q' a" m6 `7 w+ P" u
“可汗”是可贵的第一步,但只是第一步,也还存在太多不定因素,尤其是发动机和航电。土耳其如果缺乏从材料、气动到热工、电子的全面基础研究和测试设施,长期不懈的投资,大量生产以形成可持续的商业循环,“可汗”在理想情况下也可能只长成独苗,而不是森林。0 k' D: J8 }, @4 \0 o: P
% ^/ t- `5 |( Z* p3 \$ C( `2 _1 T! w0 O
印度的“先进中型战斗机”(AMCA)则是完全不同的问题。AMCA也是2010年提出的,最初是作为FGFA平行计划提出的,FGFA是印度航空工业公司(HAL)参与苏-57计划的印度名称,合作计划要求苏霍伊研发基本的单座型,HAL研发双座型。后来合作破裂,HAL退出。
- Y& L& U5 I/ N# V$ f0 m
' C0 B; E1 y8 [但AMCA并未因此得到加速,在一轮又一轮PPT和航展模型之后,现在计划2028年首飞,2036年量产交付。
3 Z& z, V; T1 M& y- |( Y+ {/ Y# C. ?4 j; b/ i9 g
美国时不时提出愿意提供F-35A,但印度不糊涂:且不说很多政治军事条件,高度软件化的F-35A在设计上就留下巨大的数字后门,美国可以一键停飞。在特朗普“脱欧”炸弹一个接一个炸响的现在,欧洲已经感觉到这个后门的可怕了。丹麦要想用F-35A去保卫格林兰的时候,就赫然发现这是自取屈辱。印度自诩独立自主,未必敢买F-35A。+ @. }: k# o% f" D+ W# g
3 a+ q: a3 B4 U$ z俄罗斯提出让印度引进生产苏-57。苏-57机动性爆棚,但隐身和信息化不足。印度的重复引进经验也说明靠引进建立自主航空工业不可行,最终还是要自主研发。印度还意图在最初批量使用F414后,后续飞机用印度国产的“卡维利”涡扇改进型,要求达到F414的水平。. c1 S! {1 _6 @
; }3 ]% ~0 @ ~问题是印度计划缺乏明确的定位,既不是以低风险、低成本为基调的KF-21路线,又不是高水平、高自主的“可汗”路线,而是作为“有声有色大国的名片”。这使得AMCA(以及一众印度先进军工项目)里“虚”的太多,“实”的太少。
' b6 i1 O5 {$ {* y$ q& ~; i
# m0 D' ~8 A5 Z0 H1 S印度先进军工项目还有“计划性”太多、“兑现性”太少的问题。但即使按计划,AMCA Mk1(用F414)在2036年服役,中国六代机已经服役了;比照“光辉”Mk1到Mk2的发展路径,使用印度发动机的AMCA Mk2要2050年了,那时可能中国七代机都面世了。
F/ S/ ~& | ]4 E' k" y/ f5 q
- d* H U2 M( L4 m& F. D9 qAMCA还是单座、双发、双垂尾布局,最初要求最大起飞重量在20吨级,后来增加到25吨级,也就是说,与KF-21十分相近。
$ b: G% }' K- [" D& Y8 y, n
) G% @! s5 {$ m. ^根据现阶段数据,机长17.6米,翼展11.13米,机高4.5米,翼面积55平方米,空重12吨,正常起飞重量18吨,最大起飞重量25吨,燃油重量6500公斤,作战载荷7吨,其中包括1.5吨机内挂载。采用两台F414(Mk2换用国产“卡维利”发展型)推进,最大速度M2.15,作战半径1620公里,航渡航程5324公里,实用升限20000米。; \8 _' j+ @( K' i* u
7 O% z$ r0 [' r* B
显然,AMCA在气动布局基本相同、结构和材料技术没有本质区别、发动机相同的情况下,要求达到比KF-21更快的速度,更大的航程,还要有机内携带武器的能力,计划要求达到的设计和制造水平大大高于KF-21。
. b: T" q% H- N' b
; u. S' P% T+ r6 W4 ~/ R好在计划只是计划,在没有落地之前,计划总是可以修改的。AMCA最大的问题不是最终的计划目标,而是要首先飞起来。6 ] [: H: i, d" D s1 D
% d" u# x$ [+ S与韩国和土耳其不同,印度航空工业不是刚从引进制造转向自主研发的,“光辉”本来就是要成为起飞的跳板。问题是没有跳起来,AMCA只有接着跳。与韩国和土耳其相同的是,印度同样缺乏基础科研和测试设施,缺乏战斗机科技的可持续性。更大的问题是:印度的发展道路缺乏需求拉动,也缺乏技术推动。. x. q9 Y& H$ O' }: F
6 v& B1 _9 Z+ d) i/ S1 P
需求拉动不仅要有需求存在,还要有可实现性,包括从自建科技基础做起;技术推动不仅要有可用技术,还要有真实需求存在。印度空军的真实需求是顶住歼-20和六代机,AMCA做不到。印度缺乏自主技术技术,还把AMCA的技术要求定得不切实际地高,这是缺乏自知之明。' s, m1 O$ u" _; v: z
3 x1 r; n. o3 O: E: ]由项目带动科研是中国也走过的路。在缺乏基础、需求急迫的时候,这是必由之路,但不是长久之路。在“跳板项目”初见成效的时候,必须将围绕项目的科研转化为长线科研,在实践中建立完整的研发和测试体系,为跃上下一个台阶铺路。3 t8 O5 M* v1 A# e5 K
: k! H; W8 n0 c* h) l( ^
中国通过歼-10的研发和歼-11的改进生产,走完了这条路,马上迭代到歼-20、歼-35和南北六代,走入了战斗机世界的自由王国。这也不光是研发的问题,还必须有足够的产量,既形成有益的投资-回报循环,也在制造和使用实践中持续改进。韩国、土耳其、印度还没有走完第一段,但国力是否能支持可持续的后续之路,是个很大的问题。尤其是三国都计划转向国产高性能涡扇。中国经验表明,发动机是比战斗机更加艰难的路。
* p, W5 w! ?0 d$ F5 q+ [0 ~; t3 U4 p) a- u# O) w
中国战斗机的起飞之路是与中国崛起同步的,得到迅速壮大的综合国力和整体科技水平的支撑。“中国行,我也行”是有用的励志,缺乏实力基础的励志就成唯心主义了。不管是韩国、土耳其还是印度,第五代战斗机不止研发和投产特定战斗机的问题,而是可持续的战斗机科技发展的问题,最终则是国力崛起的问题。做不到这一点,就是“中国行,你不行”。
' X% s4 {# F ]. P7 [( x6 l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