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6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其它] 教育改革的“无限追责”和“无限推责”问题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4 02:35: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教育的成就很大,中国崛起有中国教育的很大功劳,这不用多说。但中国教育也问题很大,成为三座大山之一不是无缘无故的。从幼儿园到研究生,就没有不被吐槽的,最集中的地方在于应试教育,其次是校园安全。

应试教育人人深仇大恨,但说起改革,也是一片“不可不可”。最常见的反对是:这是中国仅剩的还有社会公平的地方,动了就腐败丛生了。

校园安全现在也是大问题了,尤其在中小学。学生课间上厕所都要许可证了,到走廊、操场活动手脚更是万万不可。

这两件事表面上不相关,实际上都与“无限追责”和“无限推责”的共生有关。

高考制度源于科举。科举在历史上起到寒门贵子的阶层流动作用,也起到官僚队伍唯才是用、思维和“规矩”统一规范的作用。科举将“重视教育”融入中国人的基因中。

都说中国人和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重视教育的,但两个族群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中国人重视教育是为了“鲤鱼跳龙门”和“家道恒中兴”,犹太人重视教育则是从辩经开始的。在犹太人被放逐期间,拉比为了保持犹太人的文化和促使族人熟记经书教导,经常组织族人辩经。辩经需要首先强记“塔尔慕德”(犹太人的戒律和释法),然后需要巧言令色。这是犹太人善于做律师的开始。但这是题外话了。

但科举发展到后来,高度程式化了,尤其糟糕的是,成为“揣摩上意”的平台。这是现代高考刷题、猜题而忽视学问实质的开始。

科举之弊后来众所周知,《范进中举》早就是范文了。但直到清朝覆亡,科举制度才寿终正寝,才有了孔乙己。

现在的高考不是科举的简单复活,但受到科举的很深影响。而且影响不仅在于高考、中考,一般课程都受影响,“考不考”成为“学不学”的唯一准则。学校如此,家里也如此。

如果说中学还是知识传授为主,大学应该以思路启迪为主。具体的知识不仅可以查书、上短训班,还固化在大量应用软件里。引经据典忘记了,上网查;提笔忘字了,也有很多办法。真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越来越少。有了问答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后,上网查的深度、宽度、“智能度”再次极大提高。但思路和理解是不能从书里、短训班上、软件里和网上查到的,这才是高等教育的真正目的。但思路和理解也是很难用考试来衡量的。有人提出,教育质量不应该用毕业时对知识存量的掌握来衡量,而应该用毕业后对知识增量的贡献来衡量。深有同感。

民间对高考的心态也与科举时代可比。既深恶痛绝,又捧上神坛。教育当局对此也一清二楚,各种发文如雪片纷飞,各种严令不得以高考为指挥棒、不得搞应试教育,但这实际上是“无限追责”和“无线推责”的博弈。

政策需要可实施的措施和相应的资源配套,否则只是空洞的要求。空洞的要求是最典型的官僚主义。

对于民间也一样。各种怨言、指责很自然,但没有具体、可操作的建议,怨言、指责只是噪声,平白增加所有人的火气,但于事无补。对大小事情要有发言权,首先需要发言,要言之有物,否则就和小孩子哭着喊着要糖吃没有两样。

民间需要保持畅通、公平的上升通道,高考(推而广之,还有公考)具有这样的属性;但也需要避开应试教育的弊端。这就需要不以高考为指挥棒。这样的矛盾交给教育当局,但任何具体改革有一点点导致上升通道不畅通、不公平,立刻就是无限追责,其结果是人头滚滚、血海横流。所以教育当局只有一个又一个地发空头文件,要求这个要求那个,但务虚不务实,责任下推。职能部门只有“领会精神、研究研究”,什么都不做才能什么都不错。

实际上,科举当年也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入死路的。

校园安全是更加直接的“无限追责”导致“无限推责”的例子。学生但凡在校内有任何差池,都会受到家长的无限追责,于是学校回敬以“无限推责”,校内不准自己带饭,课间不准外出玩耍、人人带安全头盔进校……

中国人思维中有很重的结果导向。如果结果不尽如意,那不管你是怎么得来的,尽了多少力,一切都是白搭。但如果阴差阳错、负负得正,结果还是好的,那就没事。然而,好做的事情做掉很多了,剩下的大多是不好做的,做错的概率越来越高。既然如此,少做少错。难怪中央严令不得“不作为”。但作为是显而易见的,不作为反而是难以界定的。不准不作为还真是不好办,严令了又不严格执行,这算不作为吗?

需要的,还是鼓励作为,而不是不准不作为。

需要重视起过程。结果很重要,过程同样重要。如果在过程中做到尽责,应该容许犯错,而不是“无限追责”。

比如说,高考肯定是需要的,高考改革也是需要的。如何改革,出台方案,全民讨论,修改方案,再次讨论,最后立法表决,这就是尽责过程。还会出错吗?有可能,但大家一起担负,吸取教训,然后一起再上征程,再次前进。

校园安全、校园餐饮和其他问题也一样,需要明确职责范围,重视尽责,而不是无限追责,避免必然随之而来的无限推责。

评分

参与人数 5爱元 +44 学识 +2 收起 理由
johnsonjian + 10
老票 + 16 + 2
landlord + 1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孟词宗 + 2 谢谢分享
pcb + 4 谢谢分享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23-11-14 03:38:2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孟词宗 于 2023-11-14 03:40 编辑

司机这段话过于理想化了:
如果说中学还是知识传授为主,大学应该以思路启迪为主。具体的知识不仅可以查书、上短训班,还固化在大量应用软件里。引经据典忘记了,上网查;提笔忘字了,也有很多办法。真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越来越少。有了问答式人工智能大模型后,上网查的深度、宽度、“智能度”再次极大提高。但思路和理解是不能从书里、短训班上、软件里和网上查到的,这才是高等教育的真正目的。但思路和理解也是很难用考试来衡量的。有人提出,教育质量不应该用毕业时对知识存量的掌握来衡量,而应该用毕业后对知识增量的贡献来衡量。深有同感。


这段话看似美好,但实际是对历年学校苦学的抱怨。这种教育模式美国就在搞。结果就是小学生直到大学生上算术课弄个四则运算都要用计算器。的确,知识储备看似不重要,思路和理解更重要。那么如果没了计算器连99表都不会背,对于更高的数学会有什么思路和理解?

缺乏的知识的确可以问 AI,搜网络。但没有基本的知识,能问出什么水平的问题呢?让一个文科生来搜索怎样才能实现常温核聚变行吗?或者让一个文科生来问 AI 怎么解决统一场论行吗?而牢固的知识基础是如何打下的?除了苦读还是苦读。搞快乐教育是美帝的新愚民政策。搞启发教育则必须建立在学生都是精英的基础上。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人类不需要学习储备任何知识,全都依靠 AI,那么人类离开灭亡也就不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3-11-14 03:44:50 | 只看该作者
孟词宗 发表于 2023-11-13 13:38
司机这段话过于理想化了:

这段话看似美好,但实际是对历年学校苦学的抱怨。这种教育模式美国就在搞。结果 ...

走极端不是好习惯。没人否认知识的重要,只是要减少死记硬背。没有基本的知识,思路启迪都无从谈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发表于 2023-11-14 04:14:34 | 只看该作者
晨枫 发表于 2023-11-14 03:44
走极端不是好习惯。没人否认知识的重要,只是要减少死记硬背。没有基本的知识,思路启迪都无从谈起。 ...

这里的问题就是“死记硬背”的定义是啥?或者说,什么程度的知识需要“死记硬背”?什么程度的知识可以放狗搜或者问狗屁通?

美国除了少数精英学校,对于“不死记硬背”的定义就是数学可以随便用计算器或电脑,写作业可以用 AI。那么教出来的学生是啥质量?美国这些年在理工方面退化严重,甚至直接影响到选举。共和党宣称自己会赢得选举是因为城市是蓝的,其他乡下地方都是红的。这种无视统计定理的歪理居然没有一个老美怀疑,连民主党都不能从数学角度反驳。这不是愚民教育的反噬还是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2-22 12:02 , Processed in 0.049205 second(s), 2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