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科技] 转载桃李堂 - 博弈与合作,展望未来十五年(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20:10
  • 签到天数: 2848 天

    [LV.Master]无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9 22:5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博弈与合作,展望未来十五年(三)


    (续上回)因此,如果能够降低战争成本,用更小代价换取对手的消耗,就成了美军下一步的重点发展方向。

    未来,一定是“智能为王”的低成本机器战争

    06---智能为王,机器战争

    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在过去30年间,孕育出信息化战争这一全新战争形态。从传统战争主要追求“以多打少”,进一步发展出追求“以快打慢”和“以精打粗”。

    或者也可以就用美军的提法---从努力获取信息优势,到决策优势再到行动优势,其集大成者就是“网络中心战”。

    海湾战争给中国政军界带来了极大的冲击,造成一定人员的两极分化。

    一部分人被彻底吓倒,觉得“美国人不可战胜”,认为我们无论如何都追不上和美国之间的差距。再进而推论,答案自然是制度优势,然后他们就开始了“皿煮和柿油”的追求之路,不少人中毒很深,很难救治。

    另一部分人则是知耻后勇,开始卧薪尝胆,拼命硬干,正视中美之间的军事发展差距。开始了努力发展自身军事理论、技术和装备的追求之路,不少人筚路蓝缕、披荆斩棘,奋斗半生。

    乔良和王湘穗属于后者,他们几乎最早从海湾战争的冲击中清醒过来,正所谓位卑未敢忘忧国,两人怀着极大的忧患意识,开始了新作战理论的探究。

    经过多次思想碰撞,二人合写出了《超限战》这本薄薄的小书,探寻了小国弱国面对压倒性非对称优势大国强国时,最无奈和最后的反击方法。

    直到今天,《超限战》仍然是美军必研究的军事理论,在中国历代军事著作中,大概只有《孙子兵法》、《毛泽东军事理论》和《超限战》享受到被对手的这种重视。



    以堂主的愚见:《超限战》理论并不适用于中国——至少不适用于当代中国。

    原因很简单,按照超限战理论,弱小国将采取一切“超出传统限制”的手段对强敌发起攻击。对于拥核的五常来说,美国和中国自己都不会冒发生全面核战争的危险。

    美国不会把中国逼到最后的死角,中国也不会运用超限手段反击。所以像北约轰炸南联盟大使馆事件,最终也是采用了政治妥协。

    如果森林里的其他动物们,指望狮子和老虎(哪怕是虚弱的老虎)打生打死,甚至不惜使出一切超越常规限制的手段来,只能等来失望。

    因为,狮子和老虎历史上曾经打生打死过,虽然那时候老虎的爪牙还没长齐,但结果是两边都留下了深深的伤口。经此一役后,那是第一役,应该也是最后一役。除非某一方拿到了跨文明等级的大杀器,比如智子、二向箔之类。

    这就是政治!!!

    军事永远只能是政治的附属。

    因此,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哪怕是现在),《超限战》在国内军内反响高层和专业学术机构中反响平平。甚至某种程度上还受到有意无意的压制。毕竟,一把出必见生死、伤人伤己的利器,通常是被束之高阁的,甚至为了抚平对手的疑虑,还要故意冷落。

    不过,《超限战》的价值很高。这是因为:一方面,给敌人看到一种鱼死网破的最后手段,是极有力的威慑。另一方面,虽然我们不能用,但有些弱国小国可以用。

    这就好比成年人不能故意用指甲去挠孩子,而孩子却可以在受到成年人的威胁和攻击后,用指甲去挠成年人,甚至用牙齿去咬,可以超出任何限制。从道义公平上讲,这无可指责。

    于是,《超限战》理论为弱小国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反击手段,美国人再强,也不可能胆敢反人类地去尝试灭绝弱小国家的种族。

    911事件后,美国人发现,这次攻击事件非常符合超限战的理论,所以更是如临大敌地看待这本著作。

    出于大家应该能理解的政治考量,和上面分析的原因,我们这一方就进一步淡化了此书的影响,两位作者差点先后离开体制。当然,其实还是给了一些悄悄的鼓励的,要不然乔良也不会晋升为少将。




    扯远一点的话,这也是戴旭虽然在一些军事论坛上受到网友热追,却在体制内不受很多人待见的一个原因。

    其实这很好理解。例如,当年麦克阿瑟在朝鲜失利后也发表了一些从政治上看显得过激的言论,虽然从美军利益角度看,也许还是很有道理的,但从国际政治角度看,决定他必然黯淡下场(且不讨论美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和个人恩怨)。无他,政治不正确而已。

    类似的,戴也在基层拥有一定的影响力,这里不讨论戴的理论水平,只是从政治角度分析,设想他是在二战前的日本,结果会怎样?可中国自宋以来,就基本不可能再走唐末五代的老路,没有那种土壤了。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已经很受到优容了。

    不知道大家会如何看上面这段哈,不管感情上如何,或憎或爱,可现实就是如此。

    同样,在我们的对手那边,也不乏有爱国情怀和真知灼见的清醒者。

    面对中国不断地在军事上提升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在经济上加速产业升级和补短板的步伐,一部分美国精英也心急如焚。

    微电子领域的摩尔定律已经失效,可控核聚变永远还有50年,量子计算的实用化遥遥无期,怎么在本世纪继续领先100年?现在唯一可以期待的,就只有人工智能技术了。

    对于中方来说,以前我们在各个领域都是一直瞄准美国人的背影跟跑,跑着跑着,突然发现,在很少数方向上,前面居然没有人了,在很多方向上,已经和美国人只差一个身位了,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从1919年我们引进德先生和赛先生以来,永远在追赶,现在到了自己要独立选择方向甚至领跑的时候,真的还有点小紧张呢。这真可以称的上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2035年军事远景规划方面,目前,要回答的问题是:信息化战争、网络中心战之后,下一代战争形态是什么?

    如前所述,只差一个或几个身位的中美双方,不约而同地给出了“智能化战争”和“多域(陆、海、空、天、网络、电磁等等)联合作战”的答案。

    回顾本节开头,传统战争追求“以多打少”,信息化战争时代额外追求“以快打慢”、“以精打粗”,智能化战争时代,在继续大力发展前述追求外,可能就要进一步追求“以智打愚”和“以贱打贵”了。

    所谓“以智打愚”,就是用海量大数据 + 强计算能力 + 人工智能来对指挥作战的核心要素和过程赋能。

    一方要靠大量人力堆砌,从海量数据中筛选及融合有价值的情报;另一方却只需要少数人,对机器智能自动计算出的可能方案,进行选择判断即可。

    一方绞尽脑汁设计作战方案,还因无法把握对手的应对而惴惴不安;另一方却早已由机器智能自动生成并推演了无数方案,以及对手可能的应对,向指挥员推荐了优选结果。

    一方要靠人轮流值守完成重要岗位的战备值班,还经常因人的疲惫或疏忽遗漏重要情况;另一方的机器智能永不疲倦地睁大眼睛从不遗漏。

    一方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由人执行应急预案,至少需要10到30分钟才能做出有效应对;另一方由无人作战平台做出自动反应,在10几秒内做出有效行动。

    一方的作战飞机和优秀飞行员,随着战争持续不断消耗,哪怕敌我战备损比是1:100,总经不起时间的流逝;另一方的低成本无人机却可以用100:1的比例换取敌人的飞行员和战机损伤。

    如此等等…………





    众所周知,大国相持之下,决定战争胜负的最终往往是经济实力的对比。哪一方的机器智能性能更好、成本更低,也许就能笑到最后。

    更有甚者,也许军事智能水平高的一方,早早就渗透潜伏进对手的信息体系之内,战争还没打响,就兵不血刃地瓦解了对手更“笨”一些的智能化武器装备,根本就不用等到双方长期相持。

    也许未来有一天,一个国家的老百姓还没有感觉到任何战争真正爆发的迹象,政府就突然宣布了战争失败的结果,我们当然都不会希望这个国家是中国。

    正是因为中美都看到了智能化军事时代的巨大前景和威力,所以,两方都在大力投入,几乎全方位地进行布局研究。在这些布局中,有一个共同的重大时间节点,那就是——2035年。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10 学识 +5 收起 理由
    常挨揍 + 8
    脊梁硬 + 2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齐若散 + 5

    查看全部评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75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9-5-30 01:14:35 | 只看该作者
    好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16 12:55 , Processed in 0.035935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