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4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 蓝色的浪漫:威尼斯(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11:3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水城威尼斯最著名的当然是纵横交错的大小运河。这些并不是人工开凿的运河,而是由原来泥滩岛上的水沟加以整治后演变过来的。运河中最著名的当然是大运河,这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要道,河上公交船和私人汽艇往来穿梭,运货的驳船也是夹杂其间。由于这是人们往来的主要通道,威尼斯名门望族的豪宅自然林立两岸。在维内托就曾谋面的Barbaro家族、Foscari家族、Emo家族、Valmanara家族等在大运河边都有自己的豪宅,有的还不止一处。好些豪宅都有悠久的历史和离奇的故事,比如靠近圣马可广场出口处的厄运之屋Ca Dario,小巧精美,小鸟依人,但历史上这里出过很多离奇的谋杀、自杀和主人家倾家荡产的事情,最近的是菲亚特的前总裁Raul Gardini,1992年在这里自杀了。

出了罗马广场附近的大运河头上,大运河上只有两座桥,较大的一座是Realto桥。这是在原址重建的第四座桥,先前的是木桥,其中有一座在1444年Ferrara家族婚礼的时候,被看热闹的人群压塌的。16世纪时,威尼斯招标,建造石桥。帕拉迪奥、米开朗琪罗、Sansovino等名家都投稿竟标,但最后被名不见经传的Antonio da Ponto得标。这是一座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流行的廊桥,桥上的屋檐下现在开设了很多小店,桥两端连接着更多的小店。这里本来就是大运河两岸的行人要道,善做生意的威尼斯人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快黄金宝地。这里也是大运河岸少有的一段在河边可以走路的地方,这里也是威尼斯的鱼市和菜市。威尼斯没有北美常见的超市,只有一些微型菜点、鱼店、肉店,这里是批发市场。

帕拉迪奥落选的Realto桥方案后来得到异地重生,在英国的Blenheim宫的花园里有一座缩小的桥,在圣彼得堡的Tsaskoye也有一座。Realto桥上是每年五月看传统的威尼斯花船竞赛的最好地方,这是纪念威尼斯海上传统的庆典,所以也叫“海之婚礼”,不要河以化装面具出名的威尼斯狂欢节混淆起来,威尼斯狂欢节其实是1979年为了促进旅游才恢复起来的,不是18世纪的威尼斯狂欢节的不间断延续。

大运河上另一座桥是靠近出口的Academia桥。这是一座木桥,桥上是远望Santa Maria della Salute教堂最好的地方。这座巴罗克教堂在威尼斯的Romanesque教堂中比较另类,是威尼斯人在1630年瘟疫后劫后余生感恩所建,每年11月21日,威尼斯人还是按传统,在大运河上把小船一字排开,人们从浮桥上走进教堂,感恩祈祷。可惜我们去的时候,教堂在大修,脚手架遮得严严实实,十分扫兴。

Academia是威尼斯的美术馆,很多作品来自威尼斯的教堂、修道院和豪宅。这里基本上都是中世纪的威尼斯画派的作品,我们的兴趣不是太大,所以没有进去。离Academia不远的大运河边是Peggy Guggenheim博物馆。Peggy Guggenheim是一个美国富婆,热爱威尼斯,热爱艺术,一生收藏了很多现代派的作品,包括很多毕加索、米罗、康定斯基等现代派大师的作品。博物馆建筑本来是一个大运河边的villa,但是建造了一层之后,就再也没有继续。1949年Peggy Guggenheim买了下来,作为自己的家,后来以此为基础,扩充成为今日的博物馆。可惜我们去的那一天刚好不开,进不去,只好留憾。另一个不开的博物馆是Ca Rezzonico,这是威尼斯大运河边唯一一个对公众开放的villa,可以领略一下当年的奢华,可惜又是不开。

不大有人去但永远开放的是在Trovaso的专造gondola的作坊。Gondola是威尼斯特有的船,两头尖尖,穿梭于威尼斯的大街小巷,当然是水街水巷。Gondola都是黑色的。黑色是用涂敷柏油防腐的缘故,不过当年gondola什么颜色都有,但糜烂奢华、生性好斗的威尼斯人在gondola上互相争斗,常出人命。后来贵族院下令,所有gondola都必须是黑色,不得私自装饰。Gondola至今还是手工建造的,现在威尼斯只有两三个传统的gondola作坊,Trovaso的是最重要的一个。不过这里不对外开放,人们只能隔着水巷从对面观看。不过水巷不宽,可以看得很清楚。“船台”小小的,最多只能同时施工3-4艘gondola,一年只造十来条gondola,大多数时候还是在大修现有的船只。这东西依然是全手工的,难怪要4万欧元一条,顶得上一辆相当高级的轿车了。不过这东西维修工作两很大,每年要大修一次,还要重新上漆,这样可以用10年。划gondola的人称为gongdoleer,他们像开出租汽车的人一样,要自己买船,不从傻乎乎地坐gondola游城的旅游者那里多敲一点钱出来,怎么对得起自己?gondoleer倒不单干,他们在若干热门地点成群结队地等候,但有了客人不是一拥而上,而是有个先来后到,秩序接客。有趣的是,坐gondola的日本人特别多,常常是成群结队地坐,而不是欧美人那样双双对对地坐。

威尼斯正经造船的地方还是Arsenale,这是在岛东面Castello区的老区里。威尼斯的水巷和老房子到处都是,处处是景,但只有东Castello才留存着原汁原味的威尼斯,人们在黄昏依然聚集在小小的广场上,聊聊东家长西家短,小孩们欢叫着窜到东奔到西,时间好像停滞了,没有PS3,没有iPhone,有的是人情和传统。这里没有豪宅,有的是狭窄的小巷,和更狭窄的小桥。老房子的窗棂好多都破损了,墙皮都剥落了,不知道原来是什么颜色,也不知道窗后有多少故事,但这才是威尼斯,普通人的威尼斯,地上的威尼斯。

Arsenale就在这样的老房子的环抱中。这是一个红砖高墙围住的巨大的水院,周边的工场间环绕着内湖,前后是一个对穿的两个巨大的水门,这是当年新船出航或者老船回来大修进出的地方。从这里,走出了一个强大的威尼斯海军,走出了威尼斯在东地中海上的霸权。Arsenale的前门或许是比圣马可广场更能说明威尼斯当年的盛景。这是一个辉煌但不华丽的红砖建筑,雪白大理石装饰的墙角线,门前的一对精美的大狮子是当年威尼斯海军从雅典城外的皮瑞乌斯(Piraeus)抢来的,旁边还放着几个石狮子和其他异兽,其中一个是从爱琴海上的黛洛斯岛抢来的,原本是守护阿波罗诞生地的圣兽之一。Arsenale在12世纪奠基,15-16世纪达到顶峰,在和土耳其人的战争中,曾一天下水一艘战舰。法国国王亨利三世曾见识过Arsenale的惊人产能,在一顿特别宏大的国宴的功夫,竟然就有一艘战舰配装齐备,准备出航了。今天Arsenale不再造船了,但依然是意大利海军基地,不知道干什么用,但不让参观,据说每年只有特别的那么一两天对外开放。平日里只能在大门外的木桥上窥探威尼斯的当年。里面还能看到身穿神气的雪白海军制服的军官和水兵走来走去,不过外面的墙角下是一个红衣姑娘,坐在那里伤心地哭泣,不知道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威尼斯人开船的本事十分了得,开公交船的船老大就靠舵和发动机,三下五除二地就靠上了码头,也没有多少冲撞,弄得船上和浮码头上人仰马翻,也不需要水手用套缆帮忙。大小运河和lagoon里,常可以看到小孩在开船,后者是父亲在教儿子,或者是儿子送母亲上下班。不知道是传统还是什么原因,基本上看不到女的开船。

另一个很威尼斯的角落是在Cannaregio的犹太人ghetto。这是最早的犹太人ghetto。不知道ghetto这个词怎么翻译,原意是犹太人的聚居地,但这不是因为犹太人自愿聚居在这里,而是由于政治、宗教和经济的压力被迫聚集。威尼斯的政治在传统上相对宽松,但天主教反犹势力已经超过威尼斯所能够抑制的地步了。为了避免当地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冲突,威尼斯规定犹太人全部居住在ghetto里。白天可以出来谋生、走访,晚上必须回去,周围出入的水门关闭,由基督徒的士兵把守。今天这里依然是威尼斯犹太人最主要的聚居地。虽然从拿破仑时代开始,威尼斯犹太人不再必须住在这里,但这里的犹太文化已经根深蒂固,犹太人已经不愿远离了。走在这里,常常看到身穿白衬衣、黑马甲,头戴黑原帽的犹太人,连小孩都是一身犹太人的装束,十分可爱。这里也是犹太人经书研习的中心,碰到很多来自美国的犹太人青年,来到这里研习犹太经书。还碰到一个犹太人老头,对我的大白炮很感兴趣。在问路的时候,和一个犹太人老太太也聊了一会。发现犹太人有一个特点,要是你对犹太人的传统和文化表示一分的兴趣,他们立刻捧上十分的热情。威尼斯的犹太人ghetto绝对是值得多几分兴趣的地方,可惜除了外来的犹太人,很少有人到这里来。

威尼斯还有很多幽深的角落,为大多数游人所忽略。马可波罗是威尼斯最著名的儿子。马可波罗远游中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中世纪欧洲对中国的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受马可波罗。马可波罗的出生地也在Cannaregio,离Realto桥不远。这是一户大户人家,家族的房子占据两个小院。1272年,18岁的马可波罗踏上远航,最后到达了忽必烈的元大都,一呆就是近20年。1295年回到威尼斯,1298年在热那亚的战争中被俘,在监狱里著述了《马可波罗游记》,立刻引起巨大的轰动。不过当年威尼斯人不相信马可波罗的天方夜谭,嘲笑他的故事为“百万大牛皮”,马可波罗被称谓“吹牛马可”(Marco Il Milione),他家的两个小院也因此被称为“大吹牛院”和“小吹牛院”(Corte Prima del Milione和Corte Seconda del Milione)。

威尼斯还有很多“大学”(Scoula Grande),当年是宗教或艺术学校,现在大多成为博物馆,但Castello的Scoula Grande di San Marco现在成为医院。这是一座很特别的巴罗克建筑,门前的广场不很大,所以建筑的开间有限,进深更加有限。但建筑师天才地用富于透视效果的壁画制造出进深,不对称的立面也通过想象的空间制造出连绵的天际线的效果。在电影《Italian Job》里,黑人爆炸手和光头飞车党在作案前碰头出发开船的地方就是这里。同在Castello的Santa Maria dei Miracoli是一个耶稣会的小教堂,不大,但极端精巧,像一个精致的蛋糕一样。平面是简单的矩形,但用各种彩色大理石镶拼出复杂、美丽的图案,凸现了耶稣会在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后,在天主教世界里充当反改革先锋的劲头。天主教反改革运动也承认中世纪天主教会的呆滞和腐败,但拒绝新教的改革,而是一头扎进原教旨的教义。在建筑上,以耶稣会为急先锋反改革派的教堂严守传统的Romanesque形制,但极力采用彩色大理石和精美的壁画,以对抗“离经叛道”的哥特式和新兴的巴洛克教堂对“道心不坚”的信众的诱惑。Miracoli小教堂现在是威尼斯人结婚的最热门去处。

但威尼斯的灵魂不在于豪华的府邸或者教堂,不在于熙熙攘攘的大运河,而在于曲折幽深的水巷,在于高耸而相对而立的老宅。倘佯在400多座小桥上,穿行于100多公里的水巷间,你可以感受到威尼斯渗入毛孔中。要是熟门熟路的话,不大的威尼斯从一头穿到另一头不超过40分钟,但为什么要那么匆忙呢?把脚步放满一点,对吵吵嚷嚷的旅游者宽容一点,深巷中的每一片阴影,水边墙基的每一片青苔,都是诗意,而诗是不能当快餐一样囫囵吞下的。

离开威尼斯,下面去哪呢?这是一个问题。嗯,这也不是问题。威尼斯靠海,下一步当然是往海里走。嗯,也就是坐邮轮(cruise ship)去“哐哐”啦。牛老婆很逗,有时候故意把逛逛说成“哐哐”,所以我们现在就“哐哐”了。

我们坐的是Holland America的Zuiderdam。在东地中海里开航线的邮轮公司很多,选中Holland America是因为他们的路线合我们的胃口。这是我们第一次坐邮轮,据说选对了,Holland America和Princess算比较好的,Oceana就太豪华了,价钱比Holland America要贵至少50%,Carnival要便宜,但是据说比较cheap。我们就坐了这一个,也没有比较,都是听说而已。

威尼斯现在是东地中海的邮轮的主要出发地之一,另外一个是罗马,实际上是Civitavvechia,离罗马有80公里。伊斯坦布尔和雅典也有一些邮轮作为起点,但不多。威尼斯的邮轮码头在Dorsoduro和Canaregio的角落上,很大,离罗马广场不远,可以同时停靠4-6艘巨型邮轮。我们去的时候,有3艘停靠着,有我们要坐的Holland America的Zuiderdam,有一艘Crystal的船,但意外的是,Cunard的Queen Victoria也在。Cunard是大西洋上航运的先驱,在蒸汽船时代就往返于大西洋两岸,后来才有“白星”,才有“泰坦尼克”。现在Cunard已经不再跑定期邮船了,也做邮轮生意,其主力船只就是一系列女王号,最有名的是刚退役的“伊丽莎白二世女王”号,还有新的“玛丽女王”号,还有的就是这艘“维多利亚女王”号。Cunard还是气派不减当年,大家都是邮轮,但Cunard在威尼斯有自己的交通船,有自己的时间,而别人都要坐公交船。

Zuiderdam是Holland America的Dam Ships中的一艘,四艘姐妹船,另外三艘是Oosterdam,Noordam,Westerdam,是以荷兰文中的东南西北命名的,Zuiderdam是南。Zuiderdam排水量82000吨,2002年下水,是四姐妹中的第一艘,都是意大利Finccantieri公司在Maghera的船厂建造的,就和威尼斯一水之隔,在大陆这边。Holland America是荷兰的公司,当年专跑北美航线,现在也专做北美人的旅游生意,即使是欧洲的航线,美国游客也占大多数,尤其是犹太人,船上到处看到戴小帽的犹太人,不戴小帽的我们就认不出来了。除了美国人,加拿大人、英国人、澳大利亚人、新西兰人,总之,英语国家的人,加起来占绝大多数。在奥地利、德国、瑞士、意大利三个星期之后,突然碰到英语作为“工作语言”的环境,还真有点恍惚呢。

船在下午4点离岸。令人惊叹的是,8万多吨的大船,没有任何拖轮的帮忙,完全靠自己的动力离岸,掉头,然后徐徐驶出。回来后查了一下才发现,Zuiderdam用的是柴电推进,螺旋桨又电力驱动,而整个驱动装置装在船尾的吊舱里,可以转动。难怪动作这么灵活。

船不是直接向大海开走,而是穿过Dorsoduro和Giudecca之间的水道,绕威尼斯半圈,经过圣马可广场,然后炫耀地驶向大海。

说她炫耀,一点不假。威尼斯是建造在泥滩上的城市,地面勉强比水面高。威尼斯的房子最高不过5、6层楼,虽然钟塔和教堂的圆顶要高一些。但8万多吨的Zuiderdam的主甲板就和威尼斯的平均房顶差不多高,顶甲板就比威尼斯高出一大截了。居高临下,看着这徐徐收起的浮动的画卷,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好像坐在直升机上看威尼斯一样。

游客们自然都拥在各层甲板上,贪婪地向威尼斯抛送最后的媚眼。岸上的人们热情地挥手,公交船、游艇和过往船只上的人们也热情地挥手致意,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时刻。

渐渐地,土红色的瓦顶退却了,直立的或者倾斜的钟塔成了剪影,Arsenale的水城融合进了远方的地平线,东Castello和Lido也融合进远近大小有人无人的岛屿,我们真的起航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8 收起 理由
老票 + 8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2-5-23 11:58:14 | 只看该作者
    晨主席在威尼斯。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0:06
  • 签到天数: 520 天

    [LV.9]渡劫

    板凳
    发表于 2012-5-23 17:17:42 | 只看该作者
    刚好要请教呢~  关于坐邮轮去旅游,一点经验也没有,明年想尝试一下。

    1、睡眠质量如何? 这个我最关心;  夜里会不会也是摇摇晃晃?
    2、嘈杂程度?
    3、饮食条件?
    4、船上呆几天的日子,会不会有点闷?

    多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20:37:40 | 只看该作者
    老票 发表于 2012-5-23 03:17
    刚好要请教呢~  关于坐邮轮去旅游,一点经验也没有,明年想尝试一下。

    1、睡眠质量如何? 这个我最关心;  ...

    我们坐的是Holland America的Zeiderdam,80000吨,不摇晃,噪声也很小,只有均匀的嗡嗡声,不比大城市主要街道旁高楼上关窗睡觉更吵。Holland America的饮食是很不错的,星级饭店水平。除了正规饭店(包的,但要预约定时),还有buffet,但buffet就是buffet啦。船的行程很重要,最好是每天靠一个什么地方,可以上去玩玩的。要是海上一漂就是好几天不靠岸,那可能会有点闷。不过船上活动很多,地方也很大,相当于一个旅游城市的商业区,健身、购物、看电影、赌博、吃喝,五毒俱全,一般人船上十天不会感到闷,二十天以上就可能想上岸了。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2-2 01:22
  • 签到天数: 1260 天

    [LV.10]大乘

    5#
    发表于 2012-5-25 04:36:39 | 只看该作者
    今天在一本书上看到,威尼斯的运河,居然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4 08:15 , Processed in 0.04279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