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2-12-1 00:01 |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
本帖最后由 橡树村 于 2012-3-18 03:05 编辑 # @! Z) u* e3 e# j1 \2 ^! ~: I, u
q0 M# Z5 x b# ~" g( u. Y/ Y
英国石油公司BP在2012年一月发布了第二版的2030年世界能源展望。这是继去年之后BP第二次发布能源的中期预测。BP虽然是一家石油公司,但是在能源统计领域还是很有些地位的,每年发布的世界能源消耗和产出数据一直是相关领域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与其它主要机构发布的数据互相呼应,所以BP发布的预测是值得重视的,至少能够代表能源业内对能源前景的一些看法。特别是在这份报告是免费的,对于对能源问题感兴趣的人来讲,可能是免费可以得到的最全面的分析之一了。BP的这份报告可以直接在BP的网站上找到,http://www.bp.com/sectionbodycop ... p;contentId=7068481,今年这次,还有了中文版本,下载地址是http://www.bp.com/liveassets/bp_ ... ook_booklet_chn.pdf。
" |# e2 n! {) ~8 i) Q0 Z" }% M2 `4 }- C* I+ G: Q; ~/ {& O4 Z, [3 a
三月初,我在的学校请到了BP的一位高管来讲解这份报告。直接听报告还是比自己看文件能多得到不少信息的。趁着对这次报告还有印象,分享一下相关信息,顺便对这个展望做一下自己的解读。图片完全来自BP的报告,版权自然还是BP的。
+ M" a% N8 b9 y- r$ z
5 u/ a' l' H3 g1 U, `# g# \. o4 z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能源预测本身是有很多假设的。影响能源生产和消耗的因素非常多,比如全球经济增长形势,人口压力,能源消费强度变化,相关能源政策变化,甚至重大的区域政治事件等等,都会对能源的供需造成影响,而这些众多的因素都是很难准确预测的。这些假设前提的变化,就会导致预测的结果有很大的变化,所以看待一个预测,不能只简单的看其结论是什么,分析其得出相关结论的前提和推理关系,可能更有趣一些。) k* x( v3 x" `7 E! h
]3 ?. t$ W/ L$ J% |先看下BP给出的基本假设+ R8 [' a0 z. `! h1 m/ S
* w, J9 N3 ^2 s4 z! j
1 W/ h V; R) t$ K9 X, @
- Y) g+ e4 V5 x: _# [最基本的假设计是需要确定未来二十年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人口增长速度。BP认为未来的二十年里面,在中低收入经济体的发展推动下,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速会比之前的四十年都高,达到平均每年3.7%的水平。考虑到最近十几年的实际情况,中国和印度为首的发展中国家发展迅速,势头应该仍然可以持续,这个预测应该是合理的。未来二十年世界人口也继续增加,不过预测人口增加速度会继续之前的趋势逐渐放缓。之前的四十年里面全世界人口的增加速度在平均每年1%以上,BP预测这个人口增速在未来二十年会放缓到平均每年0.9%。一般来说经济发展了人口增长率会有下降,这个预测也说的过去。不过这也就意味着,未来的二十年时间,全球新增人口数量是14亿人,达到84亿人口。% A2 n' x/ [4 @) Q1 c
! M8 O O: ~* D' O8 q, f
未来二十年全球的能源利用效率会继续提高,这里的能源效率说的是单位GDP所需要的能耗。BP对未来二十年能源效率的提高预期比较乐观。虽然过去二十年里面能源效率平均每年只提高了1.2%,但是BP认为未来二十年,这个数字可以达到平均每年2%。这是BP考虑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阶段,应对气候变化压力等因素得出来的。这样,BP预测未来二十年一次能源消费增幅从过去二十年的年平均2%放缓至年均1.6%,相应的人均能源消费的平均增速为0.7%,后面这个数字,基本上与过去四十年来的情况差不多。
4 e2 K' U2 f- d s. O! ]* Z7 w4 G3 u/ p$ F" H/ D q
通过这些假设,未来二十年的一次能源的需求也就可以看出来了。按照每年1.6%的水平,到2030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需要增加39%。6 W8 g: ~5 z2 f5 u# f
; P$ v! G" l" ?4 \+ d- L( {) ~* U4 Q, v7 S% V$ m
5 k6 D6 T" x) N9 k# a- H
BP预测,未来二十年新增的39%的能源消费,几乎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或者按照BP这份报告使用的词汇,非经合组织国家。这个预测也有道理。经合组织国家基本上都是发达国家,人口已经基本维持不变或者变化缓慢,经济规模增速也已经比较慢,能源效率也在逐渐提高,对能源的总体需求变化是比较慢的。预测未来二十年的时间里经合组织国家的能源消费仅会增加4%,平均年增速仅为0.2%,而人均能源消费实际上平均每年下降0.2%。而非经合组织国家仍然处在发展期,仍然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来进行各类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工业化,个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逐渐提高能源消费量。BP给出的非经合组织国家的能源消费年增长为2.7%,人年均增速1.6%。按照这个预测,到2030年非经合组织国家的能源消费所占全球消费的比例会从2010年的54%提高到65%。" L: S( |" x% n$ J2 |- B# |4 s3 M
- y: Q7 c; ^2 Z, V# ?' n4 y% N5 m
下一个预测就会有不少人不喜欢了。BP认为未来二十年里面,能源的结构变化会非常缓慢,天然气和非化石燃料的份额会提高,煤和石油的份额会降低,但是化石能源仍然会是主要的能源来源。未来二十年可再生能源的增速会很快,预期年增幅度达到8.2%,但是因为基数太低,到2030年仍然只占很小的比例。化石能源虽然很多人不喜欢,但是至少在可预期的将来,解决能源需求问题仍然需要依靠化石能源。7 S% C) Y2 R( F0 n" ?& ~% x
- L5 B3 T4 Q( Q; i9 N" B2 u
经合组织国家的能源结构变化要比全球的平均变化幅度大。由于需要的资金和技术门槛,以及相关的政策导向,可再生能源会在经合组织国家得到更充分的发展,会逐渐在运输领域部分替代石油,在发电行业部分替代煤炭。天然气虽然也是化石能源,但是是最清洁的一种,也会取代部分煤炭,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而对于处于发展期的非经合组织国家而言,能消费得起的能源都是好能源,传统的新的所有的渠道都需要利用上,能源本身的经济性相对来讲更加重要一些。在能源价格已经不再廉价逐渐稀缺的年代,利用可以利用的所有能源形势,尽可能的保证低廉的能源价格,对于经济的发展非常重要。: x1 W' p! u7 ], y
4 X5 x5 M! p' y/ p# S
" M3 B; ~5 `/ y0 D; X/ r. |: u# W* `0 F
不过在新增的能源供应里面,可再生能源,核能,水电这些非化石能源加在一起会占到全球增长的34%,这样就超过了天然气在增幅中所占的31%的比例,更高于煤炭和石油在新增份额里面所占的比例,仍然可以显示出能源领域向清洁低碳的替代能源发展的发展方向。BP对于核电的发展仍然充满信心,虽然目前全球的核电发展又一次处于低谷,但是BP仍然认为核电将在未来二十年是非经合组织一些国家解决能源问题的好手段。
& m- I/ v) u) ^8 W0 B9 _0 F p9 F5 A: \* `' V. Y
4 H/ K, r- q1 _2 |. }% U+ y2 T% E0 @! z' Q* }, }
能源消费形式里面,发电的能源消费增长最快,会高于总体能源需求的增长,达到平均每年2.1%。同时发电也是能源来源多元化最充分的领域。毕竟可再生能源绝大多数都只能以电的形式被利用,成为最容易替代化石能源的领域。煤炭仍然会是未来二十年发电能力增长的主力,贡献39%的新增发电量。这个比例比前几十年已经少了不少了。痛恨煤炭的人不少,但是煤炭的总量和价格在短期内仍然具有很强的优势。不过BP预测到了2020-2030年,煤炭的增长会得到抑制,到了那个时候,四分之三的发电增长都会来自非化石能源。; S4 J) |6 S+ q6 f" ^; x
" _- S# J$ E6 K w; M% o
' N; }% P5 n! r+ u8 d% W
+ V# [3 }& h; P% M) _
工业消耗仍然是能源消费的主要增长点,但是运输行业的能源消费增长会比较慢。这里面,经合组织国家的交通能源需求会降低。运输行业消耗的主要能源形式仍然会是石油。石油的产量增长受到资源自身的限制,增速是所有资源形式里面最慢的,价格会继续保持高位,被逐渐替代已经是必然趋势。预期在运输消耗能源的增长量中,生物燃料能占到23%,天然气13%,电力2%。
8 ~0 q% N: E$ S
3 M& Q# e0 w0 Q& A; {. B6 f& l
* @. C( ?' d/ v2 a
$ X* A! D) R2 Q sBP认为世界各国的能源强度会继续长期趋同的趋势,就是单位GDP的能源消耗量的长期变化趋势都是会逐渐下降,世界各个不同经济体的能源强度最终达到基本一致。这里面的解释是因为全球化本身的发展,能源贸易壁垒被打破,使得能源的分配更加合理;节能的新技术可以迅速在全球普及,使得能源利用手段,能量使用效率逐渐趋同;全球化也导致世界各地人们的消费模式逐渐趋同,对能源的需求也就也有趋同的趋势。这个进程与城市化的进程也相符,城市化以后,世界各地人们的生活模式逐渐趋于一致,具有趋同性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讲解这个概念的时候,主讲人说在上海吃的中午饭会和在南非吃的一样,我心说,国内的饭多好吃呀!南非这边午饭无聊到家了,天天为了吃啥最不影响心情发愁! T2 g5 _, q: W: U
7 D7 T @8 C% i) n7 X9 ^% ? L
三个化石能源也显示了所占份额的趋同。这里面的规律就是石油在能源供应里面占据的份额继续下降,但是煤炭会继续过去十年的上升势头,到了2020年以后所占比例才会下降。天然气会继续上升。可以说,现在在天然气行业的,机会多多!当然增速最快的还是可再生能源领域。
6 t+ y! N4 d- r7 d4 ~6 W& Y7 v4 y# P( K' r
* B5 A6 r% c4 H5 A5 Q/ q
# y/ f' t* ~1 C! O2 e8 k6 y* k* G- X# |) @7 S' B5 c
BP预测到2030年,世界液体燃料需求将达到每天1.03亿桶,比现在的每天0.87亿桶规模高出每天1600万桶。这个增长全部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实际上,因为经合组织国家的液体燃料需求将会每天下降600万桶,非经合组织国家的液体燃料需求实际上会增加每天2200万桶。这里面,中国占了非经合组织国家增长份额的三分之一强,增加幅度达到每天800万桶。印度新增每天350万桶的消费量,中东虽然是产油国,但是能源消费也会有大幅度上升,每天增加400万桶消费,印度和中东加在一起也占了三分之一,整个亚洲几乎包揽了全球新增液体燃料消费的三分之二。到2014年,非经合组织国家的液体燃料消耗总量就将要超过经合组织国家的液体燃料消耗总量。到2030年的时候,非经合组织国家的液体燃料消费会达到每天6300万桶,是1990年的时候液体燃料消费总量的2.5倍,超过届时经合组织国家每天4050万桶的消费量将近一半。) }! K5 r& I6 J6 g8 ^, Z5 S) l
) b9 i. [0 n9 V1 L* \3 T# N
和一些预测不同,BP认为这个增加幅度的液体燃料是可以被生产出来的,传说了很久的石油峰,仅仅是廉价石油供应的石油峰。随着液体燃料价格高启,全球液体燃料产量会继续增加。当然也同样因为液体燃料价格会继续维持高位,各种替代液体燃料也都具有了经济性,液体燃料的来源会逐渐摆脱单一石油来源的情景。
Z9 [7 c+ h4 j5 g" [" w1 T$ K2 K& l: l0 R
, I w0 Q. g: n+ u' ?6 L" Q7 \4 [; x
BP预测能够为这么大幅度的增幅做出最大贡献的是欧佩克国家。预计所需要的每天1600万桶新增净产能里面,欧佩克国家就可以增加每天1200万桶。欧佩克里面,新增产能最重要的包括三大块,一个是天然气开发过程中凝结的液体产品,传统上这部分组分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预计随着技术经济问题的好转,会逐渐成为一个重要的液体燃料来源,增加每天400万桶的供应量;一个是沙特的产量仍然有潜力可挖,可以再增加每天300万桶;再一个就是伊拉克产能的恢复,能够比现在的产能翻一番达到每天600万桶,增幅是每天300万桶。这也就意味着未来二十年欧佩克在全世界原油供应中所占的分量越来越大,预测到2030,欧佩克组织在全球液体燃料供应中将达到七成。& N/ \* V, {0 [/ l- K, u3 A
* k( s" _# n7 Z6 @# n4 V但是在欧佩克国家之外,传统石油的生产能力会下降,弥补这个空缺的,BP认为是加拿大的油砂,巴西的深海石油开采,美国的页岩油,以及生物燃料。预期加拿大油砂能够增加每天220万桶产量,巴西深水石油增加每天200万桶,美国页岩油会提供每天220万桶。此外生物燃料会解决每天350万桶的液体燃料供应,其中生物燃料发展最好的美国和巴西占了一半。. w. q9 M( T: L$ }' s
: }4 I1 d5 e2 C4 }. Q R' `
也就是说,BP预测欧佩克国家之外的新增液体燃料生产能力,基本上都来自美洲。特意问了为什么没有考虑中国的深海油田、页岩油以及生物燃料的增加。回答是生物燃料领域,中国仍然需要以粮食为主,人口压力大,很难在生物燃料生产领域有很大的贡献,这个解释还算可以接受。在深海油田以及页岩油领域,认为中国自身的经济模式和能源政策会限制这两个行业的发展,所以BP对2030年这两个领域来自中国的产能并不抱乐观态度。希望中国自身的努力可以让BP改变这个看法。1 ~$ s0 H u3 A
( {+ a- y1 y0 H$ v7 `
' ]+ t) Y1 g3 C% h$ Y! O/ w
' g9 C9 B$ F5 ?' |
# W' A7 e7 v; y o$ X" }$ @
液体燃料不能只开采,还需要炼制。在炼油加工领域,预计增加的每天900万桶炼油加工能力。因为传统液体燃料的消费增长绝大多数来自中国,预测中国需要新增炼油能力每天700万桶。中国现在采取炼油产品基本自给的策略,估计在未来的二十年的时间,这个政策并不会有多大的变化,那么,在中国之外增加炼油能力的动力并不强。
; N8 Z- i* _- u5 N7 s4 U3 i8 }; \) J! i/ c2 |* L% @9 `, ~
8 t9 |. s3 k) o" \( y
* J% y+ U5 S& m' x, Y7 m! P: w
天然气是未来二十年化石能源增加的主要来源,平均年增速会达到2.1%,其中80%的增长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特别是亚洲的非经合组织,达到每年4.6%,中东的增幅也达到每年3.7%。对中国的天然气需求预期则达到了平均每年7.6%,使得中国到2030年的消费量达到每天460亿立方英尺,也就是每天13亿立方米。这就意味着中国在全球天然气需求增长中占到23%的份额,天然气在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所占的比例也会从4%增加到9.5%。这个预测与中国目前的能源战略基本相符。
) Q4 O8 a: Z" \% o! }
- o8 L5 {: C5 C4 D. M4 R$ M
5 a# U6 z+ D; [, ~6 F; q9 o0 w6 S' y \/ q
3 I; |0 W3 D# n0 F9 u' e有这么大幅度的天然气需求增长,就需要有这么大幅度的供应增长。天然气供应增长将主要来自中东和前苏联国家,分别占了新增供应量的26%和19%。澳洲、美国、中国的天然气供应也会大幅度增加,各占到增量的11-12%。中国的天然气生产年增速幅度会达到6.1%,除了传统的天然气资源外,页岩气和煤层气的开发也会成为中国的重点,加在一起占了中国新增天然气生产能力的将近一半,46%。但是中国自己的产量增加幅度仍然低于消费增加幅度,必然需要增加进口份额。BP不认为在2020年前欧洲会开始这些非常规天然气的开采,也会继续增加天然气的进口幅度,也就是说,中国需要继续和欧洲抢夺位于两者中间的中东和前苏联国家的天然气资源。而北美则因为页岩气和煤层气的大规模开发,天然气基本上可以自给,甚至有可能实现2030年天然气净出口。
! l+ r. H$ [9 K' Z7 ], m; \3 L+ T) D9 |9 ~& _
b3 m/ t4 ^( |+ D4 K. c* t7 q& Z' F8 P
未来二十年全球的煤炭生产将继续增加。经合组织国家的煤炭消耗目前的趋势是基本平稳略有下降,预期将继续下降,年下降幅度1.1%。除了中国和印度之外的其他非经合组织国家煤炭消耗量会略有增加但是增幅不大。世界煤炭需求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预测中国在2020年以前会继续维持煤炭消费的高速增长,到2020年后煤炭消费增速会停滞,到时候虽然印度会继续增加煤炭消费,但是增加幅度将很难与中国曾经实现的增幅相比,所以预计到2020-2030年,煤炭消费增幅仅为年均0.5%。到2030年,新增的煤炭消费里面中国一家占了三分之二,中国的煤炭消费所占全球煤炭消费的比例也会从48%增加到53%。印度到2020-2030年会成为煤炭消费增加的主要动力,在全球煤炭消费中的份额会从目前的8%增加到14%。中印两国的煤炭消费增长一部分会从增加国内煤炭产量来解决,也会严重影响国际煤炭贸易的分布。鉴于世界其他地方煤炭消费增长乏力,中国有可能可以净进口煤炭弥补自己生产能力不足。4 j9 Q; O" n+ o) d7 H
1 I) n. q1 o4 |, K$ k) Y% D; _
% e4 A {% W" M% D& d
1 r4 f' X6 i0 |* B
& _1 v! ]0 A! Q v非化石能源领域,经合组织国家与非经合组织国家的增幅都会很高。预测经合组织国家年平均增速2%,而非经合组织国家则达到平均每年5.1%的增幅。发展的侧重点会有区别。经合组织国家增长会集中在可再生能源发电行业,水电因为基本开发饱和发展会很缓慢,核电则因为日本福岛的事故会降低发展。预计到2020年,经合组织国家的核电发电能力才能恢复到福岛事故前的水平,随后的增幅也不会大。而非经合组织国家里面,各种非化石能源领域都会有高速增长。预测核电的增长来自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大规模核电计划,未来二十年里面会达到每年7.8%的增幅。
+ T, W& [' C- a" q) W
9 }; u8 y6 m& `8 C. c: V9 M* V% K
! h% O0 u: _3 S9 |0 i! S( ^
0 |+ n' Q$ @5 o2 w ^* J' x5 M可再生资源到2030年会占到全球发电量的11%,其中欧盟可以达到26%。到2020年后,美国和中国会成为最大的可再生资源的发展动力。2030年之前,非经合组织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量会超过经合组织国家。在运输燃料领域,可再生能源会有增加但是增幅有限。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会贡献7%的运输用燃料,这里面主要增加值来自巴西和美国。% A7 x9 d/ {+ ^, {1 |
1 W- B) L" u, q- P! b7 h
7 |0 x$ D- t' P3 m- w1 W# N+ U2 z) \3 W/ n+ q3 e
8 |, I2 o# e% N. ]) }9 r/ y
2 T+ E4 Q+ o! m: i( f1 L8 Q可以看出来在未来二十年,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里面,中国和印度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预计到2030年,中国和印度分别是世界上最大和第三位的经济体和能源消费国,两国的人口,GDP和能源需求综合会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强。中印两国加在一起,贡献了未来二十年全球全部的煤炭消费增长,94%的石油需求净增长,30%的天然气需求净增长,以及48%的非化石燃料需求净增长。也因为如此重要,中国的高速能源需求模式是否会继续,印度是否会重复中国的道路也就成了预测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E8 B5 |3 x) Q
0 O1 A4 |. `/ B* h# h$ T" W8 E1 U. W9 L# L% V
BP预测中国的能源消耗增速将会放缓,这个基本上符合其他工业化国家的历史经验。1 Z: y$ Z% r; B5 W: K# U% L1 `
8 p0 l$ B4 ^0 c& g/ ?9 t8 x% C% F9 L: P/ w) U
; a( H' i; x ?
; [' o3 v2 t, _BP不认为印度会重复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和印度都处在工业化阶段,但是两国的工业化进程会完全不同。历史的经验是,一个经济体在工业化进程中,能源强度都会提高,然后随着工业比重逐渐下降,经济向服务行业转型,能源强度会逐渐降低。全世界主要工业国家的发展过程都表明了这个趋势,中国的印度应该也不会例外。但是中印两国的工业化起点完全不同。中国的工业化起点要高很多,而印度则不可能达到中国的工业化水平,也导致印度的能源强度会一直低于中国的水平。把二十个主要工业国家的发展过程与中印两国的发展过程比较,可以看出中国会处于工业化程度比较高的一端,即使经济大规模向服务业转型,自身的工业比例仍然不会很低,而印度的工业化水平较低,预期也不会达到中国的工业化程度,处于工业化程度较低的一端。不过这个预测,可能影响的因素太多,只能算是表达一种看法吧。1 F, N$ ]$ }; m3 ~6 a: l
! t2 a& ^; d+ V) j
讲报告的人举了一个例子,说城镇化,一个人从低能耗的农村到了城市里。在中国,这个人有更大的可能在工业领域找到一份工作,那么这份工作岗位本身就会消耗比较多的能量。这个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几年的时间就会开始模仿城市人的高能耗的生活,用上各种电器,严重依赖能源提供的交通工具,无论是公共的还是个人的,这些都会增加这个人的能耗。而在印度呢,一个人从低能耗的农村到了城市,住的是仍然低能耗的贫民窟,更大的可能会在某个低端服务领域找到位置,工作增加的能量消费有限。而在印度,这个人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过得上城市中产的高能耗生活,绝大多数人只能继续在底层,想消费能源也消费不起,所以印度的人均耗能水平不会超过中国。BP预测到2030年,印度的能源消费量也只会达到现在中国目前消费量的一半,人均收入则与中国目前水平相当。+ H; r- _" _2 ]+ W
5 @. P0 I u; x$ k/ t3 _
7 z' p) x- Q( d* `( A
7 w1 s2 \" L; v; B+ ]不过BP预测印度的汽车千人保有量增加幅度会超过中国。这当然与印度目前的汽车保有量比较低有关。预测二十年内,印度的千人汽车保有量从20辆增加到65辆,年平均增幅6.7%,中国则从千人50辆增加到140辆,年均增幅5.7%。中国汽车保有量增长预计会放缓的估计,依据是中国会采取减少进口石油依存度的政策,以及解决交通拥堵的措施而限制车辆数量的快速增长,比如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就是一个合理的措施。还有一点就是收入分配失衡也会导致汽车保有量增速遇到门槛。
. r R0 v7 P1 O7 M. e g
* _1 _- T9 [$ c0 R k! M6 q: q. `- r8 L5 U
7 U0 _- B2 u8 R9 f( p* i1 n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汽车数量增加会使得全球汽车数量从目前的10亿辆增加到16亿辆。考虑到燃料效率的提高,交通运输行业的能源消费增长预期仅为26%,平均每年增加1.2%。比较过去二十年每年1.9%的增幅,这个数字比较乐观,不过考虑到高油价以及碳排压力,这个增长幅度还是可能的。石油仍然会是交通燃料能源消费的主力。这也意味着汽车的燃油经济性需要很大幅度的提高。预计二十年内,同样量的燃油会比现在多跑出一倍的距离。
% B& O. o" | E+ I7 b+ t0 L: G: G; F, b1 H& N* J2 Y6 d
0 w; _! P# |3 }( i4 Q2 z$ i. t. p0 j& n
燃油经济性的提高也是通过多个渠道实现的。汽车内燃机的效率会进一步提高,车辆小型化,轻量化,起停技术的应用等等都会降低传统燃油汽车的油耗,而混合动力车的普及会进一步降低油耗。预测到2030年传统的乘用车会从目前新车的市场份额的几乎100%下降到仅有三分之一,空下来的市场空间主要被各种形式的混合动力车弥补。BP预期包括插入式电动力在内的电驱动汽车的市场增速会比较快,但是到2030年,仍然只会占据8%的新车市场,在所有上路的车辆里面只占到4%。这与目前电池技术的成熟程度有关,目前人们已经习惯的行驶里程会使电驱动车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BP预测在电驱动汽车里面,插入式的混合动力电动车因为可以使用汽油来弥补航程的不足,市场表现也会优于全电车。重型商用车也是一个运输业能耗大户,实际上预测重型商用车的增长会快于民用小汽车的增长,但是因为重型商用车的车辆寿命长,其混合动力化所需要的时间要长很多,慢得多。
2 [& b7 h3 \* H" [# w* W/ C) c+ Y
7 h% @& i6 w' `4 `% c
3 W7 _6 |+ u, w5 P. C4 w8 U z
BP的预测与去年的相比,大幅度调高了北美的能源产量,所以就有一个很重要的结论:2030年北美可能实现能源自给。预测中的2030年北美能源自给是通过两个途径实现的。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发展成熟,能量效率提高,北美地区对能源的需求开始下降;另一方面是多种非传统能源资源的开采提高了北美自身的能源供应。一增一减,就导致2030年北美有可能实现能源独立。对于美国而言,到2030年,液体燃料仍然有32%需要通过进口弥补,但是这个来源完全可以由加拿大提供,由巴西的燃料乙醇来补充,而天然气和煤炭美国到2030年都可能出口。基本上可以说美国能源独立的梦想有不小的可能在未来二十年实现。美国长期以来在维持能源安全上一直下了很大的功夫,很多时候全球战略都为其能源供应安全服务。奥巴马这几天在twitter上还很为自己任内能源对外依存度降低而自豪。可想而知,这个变化对美国未来的外交政策可能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对全球的政治局势也会有重大影响。
/ @. Q5 l$ O! R% Y' N% Z Z4 Z: D' q* P6 o+ m8 O, X; A/ f
, e0 j9 S/ r: w; y6 E! ~; |) ]/ N
" t) W% T" Z5 m7 a. f& d* I% B
# ]& ]0 E2 M8 c与此相反的,就是欧洲和亚洲的能源失衡进一步恶化。欧盟自身的能源资源开采都已经进入晚期,进口依存度会继续增加。到2030年,欧盟57%的煤炭,94%的石油以及80%的天然气都需要进口,主要能源来源将是前苏联,中东以及非洲。而与欧盟在世界能源市场争夺能源的,主要就是亚洲。其中中国到2030年42%的天然气,80%的石油以及6%的煤炭可能需要进口,而印度也需要进口所需要的47%的天然气,91%的石油和40%的煤炭。这些情况对于未来整个国际政治局面都会有很大的影响。BP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中国替代能源的开发速度,中国要避免出现如此大的对外依存度,那么非常规能源的开发就需要加快力度进度。4 t; t! U9 C7 m! |% [+ R* P8 N8 Y
9 V* [) _8 h8 B$ b& a2 _4 s9 i6 a# F2 d4 o
* j# `; w$ \9 R. L1 `
. o4 \' _( p6 z% L/ P4 Z c, ABP认为自己给出的是一个最可能出现的情景。在这个情景下,应对气候变化的形势就很不乐观了。这个情景给出的全球碳排放量到2030年仍然将增加28%,比把大气温室气体含量控制到折合二氧化碳450ppm所需要的情景高出不少。即使是更加严格的政策来应对气候变化,BP认为实现450ppm的控制目标也并不乐观。当然报告里面并没有排除实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问题的关键还是世界各国是否愿意承担减排带来的成本,以及究竟由谁来承担多少成本的问题,这里面,就要各国政要去继续扯皮了。
2 Z) |& ? H/ A, O. M" |/ n6 {) o* T. i$ y1 D- B
3 e1 f: v9 n6 O/ Z6 X6 |
5 \' f* U9 y7 L" n/ C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