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44|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旅游] 环球航行纪事2012-锦绣山河如诗如画•新西兰印象(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11:42:11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漂呀漂 于 2013-3-23 10:53 编辑

格雷茅斯(Greymouth)
 上篇说到乘观光列车横跨南岛来到了格雷茅斯。 
 因为考虑是单向旅途,前面几天一直是乘公共汽车。每天背着包东跑西颠的,还要受公车的时间限制,既辛苦又不方便,也便宜不了几个钱。坚持到了格雷茅斯,正赶上大雨,实在是忍无可忍了,就决定租车自驾了。好在新西兰的租车公司允许异地还车,只是有一笔附加费。如果季节和地点赶巧了,也有租车公司几乎免费让你把车开过去的时候。我们那时没赶上这个便宜,情急之下随便从车站的广告频幕上找了一家就租了。车站里有众多商家的广告频幕并配有内线直播电话(下图),大大方便了没有手机的游客。

 格雷茅斯是个小城,似乎没有什么看头。不过作为南岛西部的交通枢纽,也有不少游人在此过渡。城里也有不少背包客旅馆,按照《孤独的星球》(Lonely Planet)的推荐,就直奔这家名为“地球村”(Global Village)的小店来了。
 “地球村”果然名不虚传。虽然不大,但是干净漂亮,装饰风格独具匠心。浓墨重彩,色艳而不俗。摆件壁挂,样多而不乱。非洲风的格调,有狂野的奔放,有细腻的温馨。在阴雨湿冷的天气里,刚踏进门,就被这样的氛围感染,心里升起一股暖意。双人间每晚新币$69。没有带洗手间的套间,是个小小的不便。不过比起旅馆高质量的设施和服务,大可不必计较了。
 在格雷茅斯北面不远的Barrytown有一户依山傍水的人家。丈夫斯蒂芬(Steven)和妻子罗宾(Robyn)九年前买下了这块有着几亩地的小农场,并不是为了务农,只为这绝佳的景色,僻静的环境。这地方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出门打工不慎方便。为了生存,斯蒂芬想到了教客人制刀这个能产生进项的主意。八年多来,这夫妻俩每周六天在自家的后院开班,收费教学员制刀,当日结业。
 老公知道这事儿后欣喜异常,摩拳擦掌地就报了名(因受每日学员人数的限制,要提前预约)。俺对此不屑一顾,铁匠铺子见多了,不稀罕。一百三十新币呵,值吗?(最近好像是一百五十了)。为了打发我,老公就为我在稍远一点的Hotitika的玉器加工日班报了名。他做他的刀,我磨我的玉,互不干涉,各得其所。可惜头天晚上收到邮件说玉器班那天停课,我就只好跟他去了刀班旁观,也充当了一回全职狗仔,噼噼啪啪地给他和其他学员拍了无数的照片(下图)。

 这天真是没白去。从早上九点半开始,直到下午五点钟结束,虽然紧张忙碌,斯蒂芬以他独特的幽默,引导着十一位学员,按部就班地完成每一个细节,后院里充满了欢声笑语。从一根锈迹斑斑的铸铁条到一把锃光闪亮的刀,经历了锻造,打磨,抛光,锯木,粘柄,镶嵌等等工序,完全是学员们亲手完成,斯蒂芬做质量把关,帮着做些关键的小调整。据他说世上的制刀班倒是不少,多是三天一期。他这是唯一的制刀日班。因为地处主要交通干道六号公路旁边,吸引了很多路过的游客。目前为止,已经制出一万八千多把了。
 下图是当天的战果,十一把崭新的短刀。刀下方摆的是做刀的原材料:一根黑乎乎的铸铁条,一块从百年老屋拆下的木板做刀柄(这种树已经禁止砍伐,这也是废物利用了)。那黄色的金属片是铜,镶在刀柄的前方那小方块就是。那条细细的黄铜棍是刀柄上的钉。这么几样不起眼的东西,几个小时后就成了漂亮的短刀。左手第一把是老公的杰作,美得他眉飞色舞地到处显摆。

 午餐休息的时候,在女主人罗宾的带领下,大家玩儿飞镖(下图左),嬉小马(下图右)。

 之后再来个刺激的:荡秋千(下图)。这套自制的设备就是木凳被绳子吊在两根巨高的木桩上。木凳上拴了根长绳,几个人拉住长绳的尽头向后方紧跑,使木凳升至可能的最高,然后喊着号子猛一松手,让自然定律左右木凳坠落的轨迹。因为吊凳的绳子长又软,由最高点下落的时候并不是沿等同的半径画圆,高空中绳子抖动松弛的瞬间,顿时感到失重的无依无靠,心跳错拍。眼前是大海的波涛,耳畔是风声飕飕,心随着秋千飞舞。那份刺激,那份过瘾,那份快乐,如时空穿越,回到那无邪的孩童时代。

 这天很普通,原始的铁匠工艺,朴实的乡野氛围,自然的海边风景。这天很享受,享受无华的质朴,享受真诚的快乐,没心没肺地同萍水相逢的人一起分享。
 一百三十新币得一把质量并不高的刀,似乎冤大头了。但这一整天的参与过程让每个人都发自肺腑地觉得这太物有所值了。

佛朗茨•约瑟夫冰川(Franz Joseph Glacier)

 从格雷茅斯顺六号公路向南开一百多公里,就到了佛朗茨•约瑟夫冰川了。再往前二十公里,还有一个叫福克斯的冰川(Fox Glacier)。这两个冰川与众不同的特点是下游终止地势在海拔三百米以下,被温带雨林(temperate rainforest)包围。另一独特之处是由于天气的变化,它们的进退相当明显。据说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几十年时间里,冰川不停地退缩了好几公里。1984年后开始了前伸的过程,最快的时候达到了每日七十厘米呢。
 小城主要为旅游业而存在,一条小街两旁除了餐馆就是旅游服务商店。看到有家直升机观光的项目,可以在冰川顶部停留,就报了名(咱老胳膊老腿儿的,爬雪山就免了吧)。
山下还是郁郁葱葱(下图),

转眼便是冰封的世界(下图)。

山上更是雪皑皑的风光了(下图)。

 四座的直升机飞得不高,很稳。冰川顶部没有其他人,天很蓝,雪很白,空气很清凉。在厚厚的雪毯上跳,跑,扔雪球,爽到家了。

 徒步进冰川也是一种玩儿法。只是一定要有当地导游才安全,因为有些地段随时可能冰崩塌陷。
 我们沿河道往里走了一段,去看冰川的终点。下两图是沿途的景色。


 瞧,这就是冰川的终点了(下图)。因为曾经发生过冰层塌陷死人的事故,所以外围拉了警戒线,提醒游人不得靠近。咱们胆儿小,没敢越雷池半步,远远地拍了照。效果差很多,其实实地看还是很大很壮观的。


皮克顿(Picton)
 离开冰川后一路往北,几个小时的车程后就到了南岛北部的小城皮克顿。下图是皮克顿的临水一景。

 从冰天雪地的南部冰川到生机盎然的北部葡萄园只有区区几个小时之遥,一路开车亲历景物的改观色彩的变换,实在是惊喜无穷。
 从蜿蜒的沿海公路(下图)

到遍地是牛羊的乡村(下图),

田园景象随处可见(下图)。

 皮克顿城不大,人口不足三千。因为这里有直通位于北岛的首都惠灵顿的渡轮,所以有不少过路客在此逗留。
 背包客旅馆也有几家。就因为一家坟地边上名为“墓碑”的被《孤独的星球》特别推荐,咱就奔着去了。好嘛,名不虚传呵。连大门都做成棺材形状,店名下面还有“安息”的字样。英文里“安息”也不一定就对死者说的,也有好好睡吧的意思,巧用在这里,博得所有住店旅客的会心一笑。 

 这家旅馆是档次稍高的背包客旅馆,英文是Flashy Backpackers。我们要了个公寓式套房,一室一厅一厨一卫(下图)。里面生活用具应有尽有,干净整洁,十分舒适。每晚才八十一新币。

 下图是从套房的阳台上拍的城中心景色。

 第二天开车去兜风,路边的葡萄园一望无际,果实累累(下图)。

 下图中的这个大家伙是摘葡萄车,宽度同葡萄垄的间距相当,开进地里可以左右开弓采摘。

 进了路边的一家葡萄园店铺去品酒,红白葡萄酒各有一溜清单,每类各有十几款不同名堂的品牌供免费品饮。自知不胜酒力,在店家的推荐下,只试了三种,惊喜地发现一种白葡萄酒不仅果香甘醇,还有清爽圆润的口感,当即买下。

 第三天一早还了车,背上包,搭乘去北岛惠灵顿的渡轮(下图),继续我们北上的旅途。

评分

参与人数 1爱元 +4 收起 理由
燕庐敕 + 4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 TA的每日心情

    2020-11-20 06:24
  • 签到天数: 1618 天

    [LV.Master]无

    沙发
    发表于 2013-3-23 15:58:53 | 只看该作者
    因为南岛和北岛有一点点交错,很奇妙的是皮克顿事实上比惠灵顿更靠北。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20-11-11 02:35
  • 签到天数: 255 天

    [LV.8]合体

    板凳
    发表于 2013-3-23 17:30:59 | 只看该作者
    那刀柄的木头应该是新西兰红松吧。非常漂亮的一种木头。
  • TA的每日心情

    2019-4-22 22:20
  • 签到天数: 252 天

    [LV.8]合体

    地板
    发表于 2013-3-23 17:50:35 | 只看该作者
    玩儿的真好!加油!

    点评

    谢啦。后面还有好玩儿的呢。  发表于 2013-3-23 23:00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2:55:32 | 只看该作者
    燕庐敕 发表于 2013-3-23 02:58
    因为南岛和北岛有一点点交错,很奇妙的是皮克顿事实上比惠灵顿更靠北。

    是啊,很有意思。那片地方有很多的小岛,很漂亮的海景。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13-3-23 22:59:35 | 只看该作者
    云飞 发表于 2013-3-23 04:30
    那刀柄的木头应该是新西兰红松吧。非常漂亮的一种木头。

    忘记它的英文名字了。只知道已经被国家重点保护了。斯蒂芬说家里的存货用完了就得找别的料了,反正都是拆旧房的废料,肯定不会用新木料的。当地人的环保意识还是挺强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发表于 2013-3-24 05:54:20 | 只看该作者
    漂呀漂 发表于 2013-3-23 22:59
    忘记它的英文名字了。只知道已经被国家重点保护了。斯蒂芬说家里的存货用完了就得找别的料了,反正都是拆 ...

    那种木头叫RIMU,很硬,生长缓慢。以前被大量砍伐,搞得快绝种了。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11-24 00:23 , Processed in 0.053578 second(s), 2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