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728|回复: 6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英帝国的崛起之七:争夺北美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 08:48:04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 W; w% a- Q- A9 I+ r“法国人在我们北美殖民地的野蛮行径史无前例,本应得到我麾下官兵最无情的报复。幸而不列颠人胸怀高尚的人道主义理想,恪守基督教慈悲为怀的教义。倘若你们对战胜我军依然心存幻想,拒绝以上条款继续顽抗,那么我军将按照惯例执行战争法则,为了粉碎敌人而不择手段。可怜的加拿大人将承受无以复加的耻辱,为了保护父老妻儿奋勇而徒劳地抗争以后,目睹家人在冬季的严寒和饥馑中丧生。”
1 j; D, H2 }2 ]/ Q- B
: U* u7 W  Z* p! s5 k) i3 i--- 詹姆斯·沃尔夫将军《告加拿大人书》(1759年)7 U( a! ^% t0 N. Z: u

! D+ K$ ]5 {3 s8 p # }! J- A9 U+ B$ p7 b' s+ Q% h
1759年2月16日,伦敦大雾弥漫,到处一片白茫茫。傍晚时分,一位腰挎军刀、一身戎装的年轻人昂首阔步走入国务大臣皮特的府邸。此人便是詹姆斯·沃尔夫(James Wolfe),皮特新近任命的英国远征军司令官,第二天便要率军启程,前往北美进攻魁北克。皮特邀请沃尔夫共进晚餐以壮行色,英王掌玺大臣坦普尔(Richard Grenville-Temple)席上作陪。
, P# m2 G* Y/ f7 F3 Y' l
& h" [* Y! h2 j& j* j6 k5 R* o/ {酒过三巡,醺醺然的沃尔夫听着两位重臣的恭维话,想着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前景,不禁心潮澎湃,壮怀激烈,难以抑制胸中的冲动,突然起立拔出指挥刀,以刀柄猛击桌面,然后离席在客厅里走来走去,一面舞动军刀,一面抒发豪情壮志。两位年过半百的阁老早已习惯了上流社会的温文尔雅,那里见过这种阵势,不禁瞠目结舌,面面相觑。沃尔夫撒完了酒疯,鞠躬道别,扬长而去。直到沃尔夫马车的辘辘声消失在夜色里,皮特才回过神来,仰天长叹,对坦普尔说:“上帝啊,我怎么把国家和内阁的命运交给这么一个人!”2 `; {# o7 h$ m% Q& w# w# z

9 w" e- R/ B4 ?& c4 H1 |" w6 P$ R这件事情很快在内阁里传开。纽卡斯尔素来与皮特不和,得知此事乘机在乔治二世面前进谗言,说皮特提拔了一个疯子当将军。乔治二世笑道:“倘若他真的疯了,我希望他去咬我的某些将军们。”' B% h% o, P4 i+ a, \, K
/ m/ P; A2 D& w3 G/ K6 |& K
跨海远征魁北克并不是沃尔夫心仪的差遣。北美战场遥远陌生,危机四伏;英军劳师袭远,困难重重。沃尔夫的体质很弱,疾病缠身,最怕漫长的海上旅程,去年远征路易斯堡时身体几乎垮掉。已过而立之年的沃尔夫开始渴望家庭生活,爱上了巴贝多斯前总督罗瑟尔的女儿凯瑟琳,不久前正式求婚,得到凯瑟琳赠送的一帧肖像,双方已在商量婚期。此时沃尔夫最大的愿望莫过于携着妻子回到肯特郡的家乡,过几年平静的家庭生活。8 C% a: i! R$ u' H! I3 m
$ ~  r- A3 ]9 {  L7 j3 l/ ^; l) u
沃尔夫准备出征,向亲友道别,在忙碌中度过了启程前的最后几天。沃尔夫的父亲年过七旬,母亲身体欠佳,让他很是不安。两位老人也对沃尔夫的跨海远征倍感牵挂,双方都意识到重逢的机会渺茫,此刻颇有生离死别的凄凉。沃尔夫给母亲的信中倾述:“作为职业军人,我不会放过任何一个为国效力的机会,因此将自己投入美洲的战场。我知道海上旅程将威胁我的生命,而我的体质将彻底毁掉。我只祈祷,自己做好准备面对无人能够逃脱的命运,最后的时刻来临时能够保持尊严坦然赴死。”
: T$ r3 \0 Q5 S
, |0 p4 j! b9 c9 L: W5 I沃尔夫的祈祷全都得到了回应。他未能活着回到祖国,而作为“魁北克征服者”载入史册;他的青铜雕像至今矗立在伦敦格林威治公园,接受各国人民的瞻仰;本杰明·韦斯特创作的油画《沃尔夫将军之死》驰名世界,画中将他描绘得如同殉难之后的耶稣;魁北克的陷落葬送了法国的北美殖民地,而加拿大时至今日依然奉英国女王为元首。. |7 h: X" x) H; e$ p8 `1 a
3 |) Q  ~, s, x& W' S! S
3 S6 m* w7 h6 t1 e1 M- H0 f
. r  `9 }8 M# u4 ~. q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20 学识 +2 收起 理由
燕庐敕 + 4
MacArthur + 8
橡树村 + 8 + 2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68#
发表于 2012-11-15 23:51:56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11-13 19:50
3 _, S7 O  h" v. k' \/ e' V中国古书所谓小人“畏威不怀德”,北美殖民地是典型的例子。美国独立战争这段历史,如果仔细去看,很难说 ...
. u" f# D8 ^; I3 v
我之前看保路运动也有这个感觉,就事论事的说保路运动中的清政府没做错什么,事实证明筑路权也的确应该收归国有,倒是很多老百姓在无理取闹,自己集资受骗,损失全要政府赔。

该用户从未签到

6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09:50:14 | 只看该作者
领班军机 发表于 2012-11-14 07:05
3 J2 }" N7 T; a7 s怎么觉得北美殖民地的民众都是一群贪得无厌不讲道理的无赖,谁要我的钱我就要谁的命,增税要造反,减税也 ...
5 N, T" h5 V; v9 p
中国古书所谓小人“畏威不怀德”,北美殖民地是典型的例子。美国独立战争这段历史,如果仔细去看,很难说清楚哪一边是正义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66#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4 09:44:45 | 只看该作者
MacArthur 发表于 2012-11-10 00:42
, j- y; E4 D& _缴税和顶在胸口上的刺刀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顶住胸膛的刺刀,谁愿意痛痛快快地缴税?
1 S! ^& p% Y, s- B$ Z5 ~
" U. n; M9 c% N2 R对于北美殖民 ...

9 P/ B& b9 X: C大英帝国对待殖民地的态度,至少在早期是相当的宽松,极端地妇人之仁,殖民地省议会可以公开跟英王派遣的总督作对。这也算是特例吧,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哪有这种事情。

该用户从未签到

65#
发表于 2012-11-14 07:05:40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11-7 18:38
3 Z1 ]6 k6 C6 S7. 帝国危机

" a/ T6 G+ f, |2 S; r7 e怎么觉得北美殖民地的民众都是一群贪得无厌不讲道理的无赖,谁要我的钱我就要谁的命,增税要造反,减税也起义。

该用户从未签到

64#
发表于 2012-11-13 04:44:41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11-7 16:38 8 k# h* W! ^9 x6 d- E
7. 帝国危机

7 f6 `% R. r, ?. ?4 l精彩,娓娓道来,抽丝剥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3-1 00:08
  • 签到天数: 2397 天

    [LV.Master]无

    63#
    发表于 2012-11-10 00:42:43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11-8 18:08
    8 f; g9 a9 A# q# w( A没人天生喜欢缴税,英国人喜欢因为在国内就是高税收,已经麻木了,到了殖民地以后税收低了很多,当然高兴 ...

    - s6 B* t2 U. C. T6 P缴税和顶在胸口上的刺刀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没有顶住胸膛的刺刀,谁愿意痛痛快快地缴税?
    $ e/ P. x0 e% {& k! L( P/ `2 M
    ; B! J0 p8 R0 E2 Y6 w9 S; l6 R# _对于北美殖民地英国政府一开始就没有施行起强有力的国家机器进行管制,结果给了这些“野心家”们以可乘之机,所谓“天高皇帝远”者也。。。
    5 Q6 l6 ~) y9 k( b* y  i* ]9 W7 n, }- l" x
    帝国都是这样:在皇帝陛下骑兵一个月所能及的范围之内,无人敢叛乱;超过一个月,就不好说了。。。 更不用说用海船千里迢迢往北美这边运输军队和给养了。。。
    ( Z5 X. z8 M0 z
    # N/ u, B6 v: z( j# \, T

    该用户从未签到

    62#
    发表于 2012-11-9 09:48:03 | 只看该作者
    没有人天生愿意交税,老史这句话说到点子上了。
    ' u# p+ b8 I/ N: M2 {: T, w
    ( T+ l' G) ]; O% c
    7 }. p9 _; _# K# G1 g- w; q

    该用户从未签到

    61#
     楼主| 发表于 2012-11-9 07:08:58 | 只看该作者
    橡树村 发表于 2012-11-9 03:00
    ! p( Z8 I6 l# v( u7 u1 v开拓边疆的殖民者似乎都不喜欢交税,南非的布兰士瓦共和国的布尔人也是连向自己的政府缴税也不愿意的,把 ...

    6 Q" {0 J% P$ U* V6 P" \没人天生喜欢缴税,英国人喜欢因为在国内就是高税收,已经麻木了,到了殖民地以后税收低了很多,当然高兴。北美殖民地的抗税问题,纯粹是惯出来的,如果从一开始殖民地和本土就保持税收一致,根本不会有这样的问题。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2-1 00:01
  • 签到天数: 2488 天

    [LV.Master]无

    60#
    发表于 2012-11-9 03:00:36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11-8 08:38 2 R% C4 [# Y& {) b  f, d
    7. 帝国危机
    - e6 j7 }& f6 B7 f/ t9 s3 {9 E
    开拓边疆的殖民者似乎都不喜欢交税,南非的布兰士瓦共和国的布尔人也是连向自己的政府缴税也不愿意的,把政府弄得揭不开锅,轻易被英国吞并,不过随后又独立。还好很快发现了金子,来了愿意缴税的英国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59#
     楼主| 发表于 2012-11-8 08:38:19 | 只看该作者

    & N! y/ f: V0 f0 y4 J$ W* F* S: S! L7. 帝国危机% F/ c: d' B& e, z8 h3 U

    # X! w* a- q- F$ }$ r9 \  n. V8 C6 t' V/ I. Z; _4 r  q* `
    1763年2月,英法签订《巴黎条约》,正式结束七年战争。法国的北美殖民地大部分割让给英国,只剩下路易斯安娜。这个条约姗姗来迟,北美战事早已结束,法国势力两年前就撤出了加拿大和密西西比河流域的广袤土地。
    % ?0 _* U. q& _9 T 1 D: X! v# b3 Z
    对于胜利果实的分享,殖民地和英国政府有着截然不同的主张。法国人刚刚离开俄亥俄河谷,弗吉尼亚和宾夕法尼亚的殖民者便蜂拥而至,大搞圈地运动。皮特堡指挥官布凯特(Henry Bouquet)螳臂挡车竭力拦阻,得到了北方五省印第安事务总监约翰逊的支持。约翰逊多次写信给枢密院贸易理事会,汇报殖民者侵占印第安人土地的行径。约翰逊认为,对印第安人土地的购买必须严加控制,前提条件是对方心甘情愿。5 [% A- p4 P2 z* E
    % @0 m/ [5 P2 ?
    贸易理事会听取了约翰逊的意见,于1761年12月颁布政令,收回各省总督批准土地的权力,凡是涉及印第安权利的土地买卖,必须由贸易理事会特批,否则即为非法圈地。无奈北美洲山高皇帝远,殖民者对土地的渴求无比强烈,枢密院的贵族老爷们以为一纸文书就能力挽狂澜,实在是天真烂漫。殖民者侵占印第安人土地的行径屡禁不止,愈演愈烈,终于激起了北美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印第安暴动,史称“庞蒂亚克战争”(Pontiac's War)。7 u; x" p8 p- l9 R

    0 K) Z9 T/ }2 v2 v0 I6 d* C1763年5月。渥太华部落酋长庞蒂亚克领导十几个印第安部落揭竿而起,四处袭击殖民者居住点和英军驻扎的堡垒,几个月之内攻克八座堡垒,杀死和俘虏五百英军士兵和两千多殖民者。庞蒂亚克战争迫使英国政府检讨政策失误,召回深受印第安人憎恨的北美英军总司令阿姆赫斯特。继任总司令盖奇(Thomas Gage)对约翰逊言听计从,军事和外交双管齐下。英军策划两次远征打击庞蒂亚克的大后方;约翰逊利用自己在易洛魁联盟的威望分化瓦解印第安阵营。进入1764年,战局开始扭转,约翰逊立刻同庞蒂亚克展开接触,最终劝说他签订和平协议。
    6 `( Q4 J- V( r- w 3 K, g. B! @6 e& F7 _3 |3 F
    与此同时,伦敦当局也痛切体会到北美殖民地的桀骜不驯,不得不以雷霆手段制止“西进运动”。1763年10月,英王乔治三世颁布《1763年公告》(Royal Proclamation of 1763),正式划定一条大致沿阿巴拉契亚山脉走向的边界,边界以西为法定印第安保留地,殖民者无权定居。英国将在西部边疆驻军十五个团大约7,500官兵,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执行《1763年公告》,遣返已经在边界以西定居的殖民者,阻止更多的殖民者越过边界。英国政府将在北美殖民地征税以筹集驻军的军费。$ i; p- X/ w( i
    ; l4 Z& w/ d% y( s. u1 e
    1 k" s$ o& t9 p) ^( m2 w4 ]/ p9 D
    庞蒂亚克战争的场景' F6 s: V( A/ n# Y! O) ?' ?

    , R; n3 e: A! a; g  T
    : P) |- J, E* v4 A1763年公告界限
    . d6 W* G9 U, J

    7 C7 W# l+ g2 l《1763年公告》的法律效力持续到今天,一直都是加拿大印第安人维护权益的重要依据。然而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公告》的政治意义远远高过实际效果,因为英国驻军根本无法阻止殖民者对数百公里边界线的渗透。二十年前弗吉尼亚移民就定居俄亥俄谷地,庞蒂亚克战争爆发以后被迫逃离,现在和平终于降临,他们正要重返家园,却遭到英军的阻拦。这些人根本无视英王的三令五申,翻山越岭绕过英军的关卡,陆续回到俄亥俄谷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1765年以后,越来越多的新移民涌入俄亥俄谷地,个个手握火枪誓死保卫家园,让英军一筹莫展。0 R! r4 W' A/ M1 }
    8 E2 |) a4 @: ?
    积极参与西部土地开发的权贵富豪们对《1763年公告》早有深刻认识。1767年,华盛顿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我建议您在英王的边界以西尽量获取最有价值的土地。虽然眼下《公告》禁止在那边定居,我认为这只是暂时的权宜之策,为了让印第安人的头脑冷静下来。只要印第安人同意买卖他们的土地,《公告》几年之内就会撤销。现在就要开始猎取有价值的土地并作有效标识,这个机会倘若错过将不会再来。如果您打算费心去搜寻土地,我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一旦时机成熟便将土地转让登记生效。” 华盛顿的判断相当准确,1768年以后北美殖民当局同印第安部落签订一系列条约,获得英国政府的批准,逐步将《公告》边界向西推移。
    $ W7 n7 Z' t  V$ R+ n - W8 t1 F& W( H; ~+ n6 p, V
    最终成为美国独立战争导火索的,却是英国政府在北美驻军和征税的举措。150年以来北美殖民地几乎没有常驻过皇家陆军,现在终于打跑了法国人,安抚了印第安人,英王却派驻一支庞大的正规军,而且要殖民地自掏腰包养活这支军队。这是意欲何为?至于征税,则是违反了英国子民的基本民权 - 没有代表不能征税。既然下议院没有一个议员选自北美,议会就无权向北美殖民地征税。这个立场显然过于强硬,常驻伦敦为北美游说的本杰明·富兰克林修改了殖民地的主张。他表示征税内外有别,英国议会有权征收诸如关税等外部税,而只有各省议会有权征收诸如销售、印花等内部税。
      j. O; M/ f( t( o9 J3 E) ]( F
    2 ]$ u- [4 l+ i北美殖民地喧嚣的抗议声着实让英国政府感到无以理喻。七年战争喂肥了殖民地,英国和北美之间的海上贸易从1755年的45万吨猛增到1763年的56万吨,奴隶贸易则增长了一倍。英国在北美的几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数万陆海军官兵对后勤补给的庞大需求,给殖民地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北美各省的富商巨贾大发战争财,不但通过供应英军牟取暴利,还暗地里高价卖粮食给法国人。战争期间英国政府也没有亏待过殖民地。1756年英王乔治二世要求议会拨款,补偿北美各省承担的军费。议会说到做到,总共支付一百万英镑,相当于北美各省军费总额的三分之一。
    " J5 ^9 O) Q3 {, ^4 T
    ( i( m4 X# g, s6 r5 [# v. i七年战争耗尽了英国的财力。战前英国国债为七千二百万英镑,战后猛增至一亿两千万英镑,每年的利息就高达四百四十万英镑,而英国每年的财政收入大约为八百万英镑。新上任的英国首相格兰维尔(George Grenville)为了解决财政困境,只有增税一条路。然而英国国内的人均税赋已经高居欧洲首位,有产阶级的负担尤其沉重。土地税往往高达20%;几乎所有的生活用品诸如布匹、纸张、食糖、烟草、啤酒等等都课税25%;拥有房产的人不但缴纳房产税,还要为每一扇窗户单独缴税;如果他不堪重负,乘坐马车外出透气,却未必能够散心,因为他知道马车也是要缴税的。1 b" }2 v. a% s) \0 e: ~" A( `

      F6 Q4 n2 u9 O% }* \! O! v北美殖民地犹如世外桃源,对英国本土的沉重税负根本没有概念。各省议会征税标准不一,但人均税负大概只有英国本土的2%-4%。英国议会对北美征税的数额也绝非难以承受。按照南卡罗莱纳总督格兰(James Glen)1751年的估算,北美殖民地单个家庭平均年收入是十六英镑。激起民怨沸腾的糖税和印花税两项,预计岁入只有十万英镑,分摊到每个人头上大约为一先令。相比之下,英国在北美的军费和行政费用总计每年三十五万英镑,绝大部分依然需要英国政府承担。* V3 z( C6 N/ C  ]/ e; f

    & z  P" L9 ~' h* g4 b% H4 ^1765年10月,来自北美九省的二十七名代表聚集纽约,召开了“印花税大会”。大会重申“没有代表不能征税”的原则,向英国议会和英王乔治三世同时递交一份请愿书。与此同时,北美各地抗议活动此起彼伏,和平示威很快演变为暴乱,税收官员遭到袭击,住所遭到洗劫。北美商人自发抵制英国进口商品,很快导致英国海外贸易的瘫痪。格兰维尔被迫辞职,罗金汉侯爵(Rockingham)继任首相,不久便在下议院提出撤销印花税的议案。
    2 I8 I8 T9 l( W! |1 J9 G& C- J
    3 T- [8 |5 ?6 ^4 \下议院的数次大辩论中,双方代表激烈交锋,言辞异常火爆。几年前卸任首相之职的皮特再次扮演反对党领袖的角色,明确支持北美殖民地的立场,认为英国议会无权征税。国库大臣汤圣德(Charles Townshend)质问道:“那些美洲人,我们悉心扶植的孩子,在我们的溺爱滋润下、武力保护下成长得肥硕强壮,竟然不愿出力减轻一点我们承受的重担?”! K  o' S% B. Q& K( ?% V  f" |

    ; [# s3 }8 K6 i% x. D% l  M身处峰顶浪尖的格兰维尔也向下议院表达了自己的态度:“保护和顺从是相互的。大英帝国保护美利坚,美利坚就理应顺从。倘若不是如此,请告诉我美洲人何时赢得了自由和解放? 当需要这个王国的保护时,他们总是毫不犹豫地提出要求,而这个王国也总是充分满足他们的要求。这个国家为了保护他们而承担了庞大的债务,现在请他们贡献一小部分经费,而这费用全是用在他们身上的,他们却抵制你们的权威,侮辱你们的官员,甚至公然暴乱。” . J0 X* B  \; a2 _$ G$ u! h- v# D
    # q, P& k2 V- p0 M
    作为支持北美派系骨干的议员巴雷(Issac Barre)强有力地反驳了汤圣德的质问:“他们是你们悉心扶植起来的?错了!他们因为你们的压迫而逃到北美荒无人烟的地方扎根。他们被你们的溺爱滋润?错了!他们是在你们的漠不关心下成长起来的。而你们一旦开始关心他们,就派遣官员监视他们的自由,诬告他们的作为,掠夺他们的财富。” 这一番富有煽动性的演说深得北美殖民地的共鸣,却丝毫无助于消除双方的分歧。
    9 L: e2 T1 Q  ]5 L% y8 O, G$ A7 N / u- s: x0 _4 d
    英国下议院经过长达两个月的激烈辩论,终于在1766年2月22日投票通过了撤销印花税的议案。乔治三世怒不可遏,非常不情愿地签署了法案,但推动下议院通过一项声明,重申英国议会对殖民地拥有至高无上的立法权,其中包括征税的权力。这项法案几乎得到下议院的全票通过,只有皮特等三、四个人投了反对票。0 q0 w. U3 F3 M

    1 L* F1 c+ v* U两年以后,国库大臣汤圣德再次试图对北美殖民地征税。他遵循富兰克林的法理分析,避开遭人非议的内部税,只增加了几项关税。为了安抚北美殖民地,汤圣德将消费量最大的商品 - 茶的进口税从每磅一先令减至三便士。“汤圣德税法”再次激起众怒,日后成为美国国父之一的迪肯森(John Dickinson)撰写十二篇论文,否定富兰克林的法理分析,认为税收没有内外之别,英国议会对北美任何形式的征税都属于违宪行为。抗议示威和抵制进口的活动再次席卷北美,十三省议会纷纷向英王递交请愿书。1770年,诺斯伯爵(Frederick North)领衔组阁,再次屈从于北美殖民地的抗议,撤销了新增的关税。/ f" r, E* L1 V

    8 [; _5 m' s) W8 r" N2 u! |8 b  ?1773年12月16日爆发了众所周知的“波士顿倾茶事件”,这一天东印度公司商船“达特茅斯号”装载的342箱茶叶被一群暴民倒入海中。后人大多以为这是波士顿商人抗议进口关税上涨的极端举措。事实远非如此,新英格兰的茶叶价格正处于史无前例的低谷。这批茶叶免税离开英国港口,进入波士顿港口时只缴纳了每磅三便士的进口税。所谓“波士顿茶党”并非愤怒的消费者,而是腰缠万贯的走私犯;制造事端的原因绝非为民请命,而是东印度公司进口的低价茶叶断了他们的财路。时评有云:“后人难免感到不可思议,这场革命的起因居然是英国议会将每磅茶叶一先令的关税减为三便士,而美国史书斥之为比巫术更邪恶、更无耻的行径。”8 \' U8 Z, Q/ ^3 {

      @7 v2 }. ]6 s( ]0 V( | / g7 m$ J  U6 }5 s6 B8 o) Z6 P
    波士顿倾茶事件

    % n# ~4 f+ c! `7 g$ \  K
    : g" b/ q& C6 C面对北美殖民地无以理喻的挑衅,英国下议院忍无可忍,决定争锋相对。1774年1月,议会通过一系列法案严惩马萨诸塞省,史称“强制法案”(Coercive Acts),期望能够敲山震虎,以儆效尤。7月间,议会再下杀手,通过《魁北克法案》,将俄亥俄河以北、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袤土地划归魁北克省管辖。宾夕法尼亚、纽约、弗吉尼亚、马萨诸塞等省的土地投机商们惊骇地发现自己的投资全部打了水漂。这个法案将北美殖民地的一批权贵富豪推向了对立面。. Q2 _7 L8 e7 B$ {+ \7 w6 y" S
    2 X# @: J1 i# q: ~" e
    事实证明强制法案是诺斯内阁最致命的失算,激起了北美殖民地的同仇敌忾。1774年9月5日,来自北美十二省的代表齐聚费城,召开第一次大陆会议。9月18日,大陆会议通过“萨福克决议”,号召抵制英国贸易,动员各省民兵,直至英国议会撤销强制法案。英国还以颜色,北美总司令盖奇奉命在波士顿集结英军九个团四千官兵,开始追缴马萨诸塞民兵的武器弹药。
    9 T4 t  ]% d5 [
    3 M5 m) p" C' {% ^) \6 J' M北美局势不可逆转地滑行战争的轨道,双方的有识之士还在做最后的努力,避免大英帝国的分裂。年过花甲的皮特依然是北美殖民地最坚定的支持者,他在1774年12月同富兰克林的会谈中表示:“大陆会议表现出令人钦佩的节制、自律、和智慧,我以为这是自从希腊罗马最有德行的时代以来,政治家最高尚的集会。”1775年2月,皮特在下议院提出议案,撤销强制法案,召回英国驻军,承认北美各省征税的权力,要求大陆会议派代表出席下议院等等,换取北美殖民地对英国议会立法权的尊重。
    * k$ G5 d9 W) Y0 U* ~2 R- w" T
    + F5 \1 O1 z" s2 H皮特的提案遭到下议院否决,双方达成妥协的最后一线希望就此消失。两个月之后,列克星敦一声枪响,美国独立战争正式爆发。一年以后,北美十三省宣布独立,创建美利坚合众国。3 r; i# k, E" y, R3 A* {

    ( `" G; Q+ \2 H6 l  u& h* u
    & J  h* C1 v9 {+ [大陆会议宣布独立

    ; A2 o1 k; D+ }% Z: k3 x% r 0 [+ ?* B* b! m( ~1 V8 c
    战争之初,绝大多数英国人不认为北美殖民地有丝毫的胜算,毕竟双方的实力差了好几个档次。然而这场战争很快演变为英国无法取胜的环球角逐。路易十六对七年战争的失败一直耿耿于怀,如今看到英国人后院起火,焉能袖手旁观。1778年2月,法国正式与美国结盟,向英国宣战。次年,西班牙和荷兰相继加入法国阵营,开始攻击直布罗陀和加勒比海的英国殖民地。这场战争英国没有欧陆盟友牵扯法国的精力,不得不多线作战,左支右绌,分身乏术。+ T6 l6 a( _0 M. W

    9 C4 d+ Z' {8 v; R. M雪上加霜的是英国朝野普遍缺乏斗志,同情北美殖民地的人不在少数。辉格党领袖福克斯(Charles James Fox)公然身穿北美大陆军的蓝白双色制服招摇过市,以宣扬他的不同政见;著名政论家布尔克(Edmund Burke)认为:“仅靠使用武力只能平叛一时,而不能消除反复平叛的必要性。倘若一个国家需要永不停息的征服,则无法有效管理。”对于英国权贵来说,和印第安人和法国人作战是一回事,和同文同种的美国人作战则是另外一回事,这场战争无异于手足相残的内战。魁北克省总督卡尔顿(Sir Guy Carleton)这样解释他对革命者的宽大政策:“既然强迫他们承认我们是亲兄弟的努力徒劳无功,还不如放了他们,将来还能以堂兄弟相称。” 英军总司令豪(William Howe)在长岛战役里将华盛顿的大军围困在布鲁克林高地,却阻止部下发动总攻,而是坐视大陆军跨海撤入曼哈顿。豪事后自辩,进攻被包围的美国人是“非常轻率的做法,甚至是一种犯罪行为。” . ?# f% Q4 G) L% r. y0 f# N! N
    ! v0 i+ S' Q. y( w! ~4 j
    1881年9月,英军总司令康华利斯被拉法耶特率领的法军和华盛顿率领的大陆军围困在弗吉尼亚的约克镇,坚守一个多月以后被迫投降。法军在约克镇战役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年仅24岁的拉法耶特成为美国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此时英国政府已经消耗了一亿英镑的军费,不得不接受美国独立的既成事实。1883年,交战各方签订《巴黎条约》,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结束。
    2 X6 `. e' r+ U  t
    ! Y) |) m( }) e6 f& P* t* X. N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北美十三省为了抗税而起义,建国以后联邦财政入不敷出,却不得不诉诸于苛捐杂税。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1789关税法》,对进口货物征收5%-10%的关税。1791年,联邦政府开始对烈酒征收每加仑6%-18%的增值税,预计总额为两百万美元。该法案很快激起全国各地的抗税风潮,最后发展为武装暴动,史称“威士忌叛乱”(Whiskey Rebellion),联邦政府被迫动员13,000民兵前往各地弹压。1798年,联邦政府为了应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而大规模扩军,向拥有不动产和奴隶的人征税,再次激起大规模武装抗税,史称“弗雷斯叛乱”(Fries' Rebellion)。
    " B0 S% q$ n$ ^! a/ R' W* A( L; C/ \

    4 R. }. w; F. q  @6 I7 l% Y0 U1 X华盛顿检阅镇压“威士忌叛乱”的民兵
    0 c3 O2 y, l5 d
    , R( F9 l( c; I- \4 Y
    欧洲评论家普遍认为,北美十三省殖民地的丢失标志着英国走向衰落的开端,将有越来越多的殖民地逃脱不列颠的桎梏,最终导致大英帝国的土崩瓦解。奥地利的列奥波德大公宣称,今后英国在欧洲政治天平上的份量不会超过丹麦和瑞典。美国独立战争之后英国内政的诸多乱象似乎证明了这种看法。短命的谢博恩内阁相互攻讦,内讧不断,几个月以后便告垮台。辉格党领袖福克斯、罗金汉联合前首相诺斯共同组阁,新内阁拥有下议院的支持,却无法赢得英王的青睐。乔治三世极端憎恶张牙舞爪的福克斯,积极谋划颠覆新内阁。这种公然违宪的行径似乎昭示了英国政治体制的分崩离析。# P5 n  t7 V1 g4 H2 |) \- o2 N; `
    1 |5 r# \9 ^* `8 o7 c5 a/ t% [
    1783年底,乔治三世邀请前首相皮特的儿子、年仅二十四岁的小皮特(William Pitt the Younger)领衔内阁,震惊朝野。小皮特政府成立没几天,便遭遇下议院的不信任投票,按照规矩理应辞职。然而小皮特迈出了史无前例的一步 - 他拒绝辞职,并赢得了乔治三世和上议院的支持。本来就摇摇欲坠的英国政治构架,如今现出巨大无比的一道裂纹。
    + ?& q" g3 _$ v: E/ F+ w/ S
    7 O# j$ f& Q4 M: c4 L. `9 V  K1784年4月,英国在宪政危机的乌云笼罩下举行大选。大英帝国的生死存亡悬于一线。0 A9 y9 Z' B3 i, J

    " ~2 i8 }5 y7 G6 Q- [, M. T

    评分

    参与人数 3爱元 +22 学识 +7 收起 理由
    MacArthur + 10 + 3
    橡树村 + 8 + 4
    燕庐敕 + 4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58#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0:50:18 | 只看该作者
    道可道 发表于 2012-11-1 02:45 ; A: u: {' F9 r7 h9 C
    美国各州分权,历史上就有缘由啊。看来是地理位置太好,不需要面对外敌,可以承担得起分权造成的效率低下 ...

    1 h) ?$ E3 Y  t; d( X5 N) U7 I" Y7 J美国各州的分权始于殖民地时期,各省议会的决议,英王任命的总督都无权干涉,这是英国政治的特征。所以美国民主表面上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内涵都是英国的传统。

    该用户从未签到

    57#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10:42:42 | 只看该作者
    我们的田野 发表于 2012-10-31 17:19 0 W' B# p8 e4 M: q" I
    老少皮特是葡萄大大敬仰的典范,不求流星之辉煌,只求基业之长青,之于英国而非法国执5000万级别经济大循环 ...
    " u0 |5 f% q( A# v
    小皮特是空前绝后的传奇人物啊,二十四岁入相,一当就是十七年,我后面会写到他。

    点评

    期待书写传奇……  发表于 2012-11-3 14:04

    该用户从未签到

    56#
    发表于 2012-11-1 02:49:14 | 只看该作者
    Dracula 发表于 2012-10-26 03:19 : d; A1 W( e( P3 A* w% m
    如果你的文章只是攻击华盛顿参与土地投机,我也不会有什么异议。我不喜欢这篇文章在于,凡是需要对华盛顿 ...

    ) r: N) x8 H. R% l$ C" W" V欢迎发表另一方意见,不过,可以注意措辞,以讨论为主啊,二位都是有知识的人士,我等不才,望多多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55#
    发表于 2012-11-1 02:45:27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10-18 16:11 4 G+ q4 \5 Z3 r2 Z" g" z- H% z$ ~  ^
    3. 殖民者华盛顿

    " C) K  B" t3 Z: ^9 F2 n美国各州分权,历史上就有缘由啊。看来是地理位置太好,不需要面对外敌,可以承担得起分权造成的效率低下,地球上其他国家应该无法仿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7-16 13:59
  • 签到天数: 1079 天

    [LV.10]大乘

    54#
    发表于 2012-10-31 21:37:26 | 只看该作者
    威廉·豪中校索性带领部下手足并用攀援而上,轻易驱散了守卫崖顶的法国民兵。
    . o* U) c/ F; G0 N$ {" ^1 Y2 x* Z
    5 v7 ]" U* I) D+ t4 P9 b9 K& e. x都是角儿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
    发表于 2012-10-31 19:32:26 | 只看该作者
    沃尔夫之死原来如此啊!
    1 n# }& H5 G5 j. A0 u5 }
    : ^% @; E9 J, e9 X* w$ B/ @, i9 ~( E1 v# i

    该用户从未签到

    52#
    发表于 2012-10-31 17:19:04 | 只看该作者
    老少皮特是葡萄大大敬仰的典范,不求流星之辉煌,只求基业之长青,之于英国而非法国执5000万级别经济大循环之牛耳,功莫大焉!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0-9-6 18:36
  • 签到天数: 675 天

    [LV.9]渡劫

    51#
    发表于 2012-10-31 16:00:44 | 只看该作者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22-1-24 05:41
  • 签到天数: 1013 天

    [LV.10]大乘

    50#
    发表于 2012-10-31 09:02:43 | 只看该作者
    史鉴 发表于 2012-10-26 03:26 8 `, ]- _* Y# {. H
    这个很难讲,也许跟西方政治制度的演变有关,现在的制约与平衡发展得相当完善,政治人物彼此盯得非常紧, ...

    0 y, r5 D+ ]% h因为现在是充分竞争的年代吧 新城代谢也快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5 22:42 , Processed in 0.086267 second(s), 3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