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晨枫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事热点] 中国需要对人口焦虑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08: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24-1-31 09:26 编辑

中国出生率低迷,人口出现负增长。很多人很焦虑,理由很简单:

1、人口没了,国将不国
2、人口没了,消费也没了,经济发展无从谈起

这些焦虑都有道理,但也不必过度焦虑。

中国现有14.12亿人口,印度已经超过中国,差距可能会继续拉大。让印度去做“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好了,中国只是习惯于这一桂冠而已,并不需要。

中国大概在1980年前后跨过10亿人的关口,在文革时代还是7亿人民的说法,在解放初更是4.5亿人民的说法。在什么时候,中国都不可能“人口没了”,最多只是少点。在4.5亿人口的时候,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在7亿人口的时代,中国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但到10亿人口的时代才强力推行。在14亿人口的时候,中国反而国将不国了?哪怕减少一半,还有7亿,依然谈不上国将不国。

从70年代到现在,中国人口大体加倍,但中国经济突飞猛进,大体增加20倍!换句话说,中国经济肯定不是由人口增长拉动的。



反过来,人口停止增长甚至开始下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另一方面,居民消费肯定是在快速增长的。这不需要数据,回家看看近来的账单就有最直观的认识了。然而,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还在下降,说明中国经济依然不是以消费为主要拉动,从侧面证明了人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相对较弱。



这是需要改变的,中国经济需要转型到消费拉动为主,至少要大大增加消费拉动的比重。但需要的是大大提高人均消费水平,而不是靠人口总量的扩张来拉动消费增长。这也是做得到的。

美国GDP里消费拉动的比重很高,从70年代的60%一级增加到现在的70%一级,趋势还在继续增高。中国只有略超过美国的一半,在37-40%一级。当前美国居民消费总额约为中国的3倍,也就是说,人均约为9-10倍。这当然是巨大的差距,但在2000年前后,美国居民消费总额约为中国的10倍。20年来,差距已经大大缩小了,差距还将进一步缩小,或者说,中国的居民消费还将大幅度增长。这是在几乎与人口增长脱钩的情况下实现的,也将是未来的基本模式。

中国人口的老龄化是一个问题。一般认为,老龄化带来消费能力和欲望的降低,但未必适用于中国的情况。老人固然在餐饮、服装、手机等消费方面欲望较低,在住房、汽车方面更加如此,但体验性消费的需求更高,如旅游、休闲,更大的消费在于养生和医疗卫生。

中国老人(尤其是城市老人)的旅游是一个特殊现象。这一代城市老人很多有不错的退休金,没有住房压力,身体尚好,但年轻时没有条件旅游,现在积压了很大的旅游需求。另一方面,中国老人以同学、同事、邻居、朋友圈为基础的团体旅游是欧美没有的特殊现象,这与人们的边界感、隐私观念的不同有关。现在老人旅游还是以见识性、文化性为主,一次性、非重复性为主;一旦过渡到体验性为主,比如冬天到三亚甚至新马泰、越老柬过冬,夏天到山里或者东北、西北避暑,就形成可观而且可持续的消费。

老人的养生和医疗卫生消费也在增加,这也是拉动总消费的。

中国现在提出要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正是看到了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一旦形成以房养老的认知,将房产价值变现为可支配资金,还将大批中心城区住房释放到流通市场,有利于抑制房地产价格。

在未来20年里,中国人均消费只要上升到美国的一半,就是巨大的经济拉动。释放现有消费能力是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取决于经济转型和人均GDP的提高,靠快递和外卖是不可能提高多少人均GDP的。

中国需要多多的华为、比亚迪、腾讯、阿里,中国已经在路上了。

这才是中国提高消费的正路,而不是普遍发钱。

同时,人口增长停滞甚至有所下降,并不是天塌下来的大事。

年轻人不愿生,这是现实,但未必是可持续的现实。近几十年世界各国各种思潮多得很,不婚不育并不特别,美国人在60年代就有过这样的风潮。研究表明,日韩的恶性中心城市化与低生育有很大关系,大东京、大首尔的人口占比非常不健康,造成巨大的生存压力,直接影响生育意愿。

城市化迅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城乡和地区差别,这是中国进一步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过度的中心城市化,人口向北上广深进一步汇聚,是真理走过了一步,不宜鼓励。在提高生活水平的同时,降低生活压力,正是恢复生育率的关键。

这也不是发钱鼓励能解决的问题。即使是为了生育率,政府也是发不了几个钱的,或者说政府能发的钱与生育成本来说基本上是九牛一毛,于事无补。各国的经验也表明了政府发钱对提高生育率没用。

另一方面,生育是人类本能之一。本能不需要鼓励,只需要释放。不生不育才是违反本能的,违反本能的“理性”和思潮是长久不了的,美国人在80年代就开始在生育和家庭理念上回归传统,当年电影《克莱默夫妇》可算春江之鸭。谁都有个新年愿景,今年要少吃多锻炼,结果还没到农历新年,基本上一风吹了,就是因为少吃、多锻炼也是违反本能的。一样的道理。

更加一般地说,社会是反馈系统,人们的思维和行动随着环境会变,环境也随着人们的思维和行动而变。这是互动的。而且就人类社会而言,是自衡的。也就是说,不会一路无限制走高或者走低,会在互动中稳定在新高或者新低。生育率太高,竞争太激烈,生存条件太糟糕,生育率会自然降下来;生育率太低,日子太好过,多生几个就多生几个,生育率自然会升上去。有人调侃,孩子每晚生一年,高考竞争对手就少了100万,教育、养育压力都会相应降低。在现在,说起来还真有点这么回事。


还有一个问题:移民。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差距拉大,移民流入是必然的。在某种程度上,国内从农村向城市的流动不叫移民,但性质实际上相近。

美国白人出生率也不高,但人口保持增长,总和生育率不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移民的缘故。

移民对美国社会的冲击很大,保守派反移民就是担忧“国将不国”。过去只青睐英国、德国、爱尔兰等地的移民,现在只要是欧洲的都欢迎,但来得最多的还是南美,包括合法和非法的,其次是亚洲。

中国的移民政策非常紧,户口政策也明显的祖遗特征也使得非法移民几乎无法生存。但假以时日,东南亚、中亚移民会开始流入。对中国的人口会是正面影响,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就比较复杂,但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其实有一个比照:军队。

曾经有一个时候,人多势众是军队实力的不二法宝,但现在军事强国都实现精兵政策,各国兵力规模可能是二战结束以来最低的,但战斗力是最强的。人口与经济也可与此相比照,人口好比兵力,战斗力好比经济。

回到前面的问题:中国需要为人口问题焦虑吗?

1、焦虑没用,因为生育是个人的事,国家难有作为。各国的奖励政策除了显示“政府已经努力了”,并无多少作用,说明的就是这一点。

2、不需要焦虑,因为首先不会“人口没了”,再萎缩,也依然是人口大国;其次人口增长或者下降并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因素,该发展还是发展,甚至可能因为人口质量和人均消费能力提高而加速发展,发展乏力了当然就是乏力了,再生孩子依然发展乏力,中国这方面的经验多的是。

评分

参与人数 6爱元 +52 学识 +2 收起 理由
常挨揍 + 10
landlord + 8 谢谢!有你,爱坛更精彩
pcb + 4 涨姿势
老票 + 16 + 2 淡定
johnsonjian + 10

查看全部评分

本帖被以下淘专辑推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4-1-31 14: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johnsonjian 发表于 2024-1-31 00:06
近年来一直强调的强省会战略实际上是大城市化的翻板,不知道最后会走到什么状态 ...

下一波就应该是省里的次级城市了。城市化就是这样一波一波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4-2-1 00: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semtex 发表于 2024-1-31 09:53
人口少一半,就是国家小一半。多清楚啊。

从70年代到现在,国家大了一倍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24-2-1 10: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史节 发表于 2024-1-31 20:19
23-23年人口出生数量的高速下降与人口负增长我认为是几个因素同时叠加的结果,有些是暂时性的,有些是长期 ...

同意疫情影响的分析。

这么看来,2-3年后生育率有所恢复是很有可能的,至少恢复到疫前水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5#
 楼主| 发表于 2024-2-1 22:40:36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值分析 发表于 2024-2-1 01:32
人口的问题是,增长的时候增长的都是年龄小的,(因为出生率降低而产生的)减少的时候减少的也是年龄小的。 ...

你是指年龄构成?

不错,增长时老龄化较低,降低时有老龄化的双重打击,但这是过渡性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6#
 楼主| 发表于 2024-2-1 22:45:21 | 显示全部楼层
semtex 发表于 2024-2-1 08:27
男女对立确实是网上热门话题。不知道现实怎么样。我觉着很难抵得过生理需求。

好消息也有,房价友好多了, ...

这个就没法雾里看花了,只有到年轻人里实地调查。感觉上婚姻率可能下降,但恋爱率应该不降反增,因为恋爱不一定导致婚姻,“谈谈玩玩”的门槛低了。这未必是坏事,容易恋爱、好合好散是社会观念现代化的一部分。

间接地看,电视剧里甜宠剧依然大行其道,魔幻、剧情、武打、警匪剧里也少不了爱情线,“纯男人”、“纯女人”剧并不受欢迎,说明想谈恋爱的人还是大有人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7#
 楼主| 发表于 2024-2-1 22:50:16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余的鱼 发表于 2024-2-1 04:59
个人觉得现在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国内的性别对立已经被煽动的挺严重的了,田园女拳的破坏力导致很多个人或者 ...

这可能是网上echo chamber效应放大后的感觉。

从甜宠剧依然大行其道来看,即使魔幻、剧情、武打、警匪剧里也少不了爱情线,估计想谈恋爱的人还是主导。是否走到婚姻有太多世俗因素牵制。这不光是田园女权的影响,也是对现代家庭责任和个人幸福感的反思。按照西方走过来的轨迹,这样的思潮后会回归传统。另外,恋爱必须结婚、婚前性史这样的老观念也确实与时代违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8#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01: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moletronic 发表于 2024-2-1 11:03
正好国内在闹猴子欺猫,俺开个脑洞,把养猫狗跟生孩子联系起来,只有生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才允许养猫狗。 ...

这个脑洞有点大。还是先把流浪猫狗管起来吧,这些是真实的健康危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9#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03: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moletronic 发表于 2024-2-1 11:55
为啥开这脑洞,因为俺在米国这边认识的剩女们都养猫狗。。。

这倒是,女的养猫养狗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0#
 楼主| 发表于 2024-2-12 01: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哈瑞 发表于 2024-2-11 10:29
还有一种说法是:一个孙子将来要养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和孙媳妇及自己的下一代八个人,不堪重负。

谁 ...

一点没错。

这种煽动焦虑都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假定其他人统统需要一个人供养而没有任何自养能力是荒唐的,顶多是高度极端的可能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1#
 楼主| 发表于 2024-2-12 07:3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松叶牡丹 发表于 2024-2-11 17:11
同觉得不需要焦虑。光看出生率不看人口基数个人认为太片面了。
人口断崖式减少,主要两个方面有影响:劳动 ...

其实“人口断崖式下降”是个哗众取宠的说法。14亿人口的基数,要断崖,怎么地也得一年几千万?一年1400万都只有1%啊,这是断的什么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2#
 楼主| 发表于 2024-2-12 07:31:47 | 显示全部楼层
semtex 发表于 2024-2-11 14:46
这个有点不食肉糜了。年纪大,钱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尤其现在,是比较小的。
比如年纪大,怎么看病呢?挂 ...

老人会玩手机的不少,大部分老人家里有孩子的,孤老到医院也有大量义工帮忙。这个问题可能更多是理论上的,而不是实际上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3#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03: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tangotango 发表于 2024-2-13 22:59
没啥值得焦虑的。人口大幅减少才能减少35岁被优化现象,房地产价格下降在GDP中比重降低才能让年轻 ...

有说法中国快递小哥人数高达8000万。估计都在20-30岁之间。按照人口比例推算,这“牵动”至少3亿人口。换句话说,如果这一块人口突然消失了,中国人网购、外卖坍塌了,但其他方面影响没有那么大。这就一下子从14亿下降到10亿了。内卷肯定下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4#
 楼主| 发表于 2024-2-15 03: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潜水员 发表于 2024-2-14 08:46
只要不搞移民我就不怎么焦虑。从北美到西欧为了缓解劳动力不足搞移民,现在闹得一地鸡毛,足以引以为戒。更 ...

中国的移民问题主要不会来自合法移民,文化传统和民间抵制太大。但非法移民的威胁不可低估。与周边国家落差大了,想拦都拦不住。太远的还不必担心,但东南亚、中亚需要担心,甚至俄罗斯、东欧都可能,朝鲜就不用多说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6 18:10 , Processed in 0.043747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