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88|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杂谈] 台湾看沙利文新讲话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3-5-20 10: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地缘政治至上 美国陷全球于动荡

来源:台湾中时新闻网

作者:尹启铭

美国国安顾问苏利文上月27日在布鲁金斯学院做了一次大约半小时的演讲,畅谈美国新的国际经济政策,解释拜登政府的策略是要因应美国所面对的核心挑战。此次演讲内容虽经多家媒体摘要报道,但多忽略了其重要性,因为它完整阐述了拜登政府新国际经济政策的理念和方向,可预知其未来经济政策与措施的走向。


演讲中,苏利文首先指出美国正面临四项基本挑战,一是美国的工业基地已经空洞化,使美国充满活力的公共投资消逝了,取而代之的是减税、替代公共作为的私有化、贸易自由化,这些都发生在经济政策上过度简化市场可以有效率的分配资本的假设。

其次是美国正处于一个被地缘政治与安全定义的新环境。过去数十年,许多国际经济政策是建立在经济整合将使各国更负责任与更开放、全球秩序更和平与更合作的基本假设,但事实并非如此,经济整合并未停止中国大陆扩充其在区域的军事野心,与阻止俄罗斯入侵乌克兰。

第三是美国正面对气候危机加速,迫切需要符合正义及有效的能源转型。最后是美国正面对成长带来的利益分配不均,以及其对民主的伤害。


面对这些挑战,拜登政府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三大“建立”(To build):建立生产与创新能量、建立能承受天灾与地缘政治震荡的韧性、建立能确保美国中产阶级与全球工作者有更大机会的包容性。

依据以上思维,拜登政府在作法上采取五大步骤,包括:选定特定产业部门并以现代美国产业策略建立基础、与盟友合作建立能量、韧性与包容性、聚焦当前核心挑战所需的创新的新国际经济伙伴关系、以不同中国大陆一带一路的方式将数兆美元导入新兴经济体、以“小院高墙”(缩小范围全面防堵)的方法保护美国基础性的科技。

综观苏利文所高举的新国际经济政策,虽主要环绕在国安、产业、气候、中产阶级、新兴经济体等主题,但依其轴心,则可称之为地缘政治取向的经济政策,细读其内容可以发现充满了谬误、矛盾与自私。

例如去年美国财长耶伦在大西洋理事会的演讲中宣布,拜登政府将以“友岸”政策因应全球经济争端,她说:“我们不容许有国家运用其在重要原材料、技术或产品的市场地位伤害我们的经济,或者实施不被欢迎的地缘政治优势”。但是美国自己却运用其在半导体技术、设备、软体等的市场地位要求各国,凡使用到美国前述要素的产品皆不准出口到中国大陆等国家,扩大实施其地缘政治优势。

至于友岸,更可以看到美国的师心自用。美国运用《晶片法案》提供大规模补贴,吸引投资半导体制造;藉《降低通膨法案》提供高额税抵优惠给符合本土自制率规定的新能源汽车;以“购买美国货”(Buy American)的规定提高联邦采购国产货品等,皆是在实践“美国优先”的政策,排除盟友利益,彻底显示其根本是以牺牲别人来成就自己的利益。

而为了推销其现代新国际经济政策,拜登政府更夸大其工业基地空洞化的事实。2010年美国制造部门出口占全球9.4%,至2018年美中贸易战加温前夕,该出口比重仅微幅降为9.0%,2010~2018年出口尚成长25%。相较台湾,同期间台湾制造部门出口占全球比重从2.5%降为2.3%,台湾是否也要大喊产业空洞化?

美国新国际经济政策最大的问题是违反经济运行的道理,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其“地缘政治至上”的干预破坏全球化,对全球经济成长、新兴经济体和工作机会带来伤害。国际货币基金曾推估:去全球化对外国直接投资与金融稳定带来负面冲击。欧洲中央银行总裁拉加德警告说:全球经济破碎化将造成贸易减少、产出降低及高通膨。美国新的国际经济政策,无疑地,只会带来全球的动荡和经济危机。

(作者为台湾前经建会主委、前经济部长)

============

台湾还是有明白人啊。

评分

参与人数 2爱元 +20 收起 理由
常挨揍 + 10
老票 + 10

查看全部评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3-5-21 23:1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财迷 发表于 2023-5-21 09:02
美国国会5月15日发布《中国海军的现代化: 对美国海军能力的影响》报告。
https://crsreports.congress.gov ...

好长。我来看看。估计老生常谈居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1 11:34 , Processed in 0.039077 second(s), 22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