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58|回复: 2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俄航空合作走上新路?【《航空知识》用稿】

   关闭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7-7-3 15:36
  • 签到天数: 90 天

    [LV.6]出窍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23: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路人癸 于 2011-11-24 23:19 编辑

    [上个月在《航空知识》杂志社做实习编辑,虽然人没有留下,但是给杂志社写的两篇文章居然都登在了航知12期上。这是其中一篇时评,虽然已经有点晚了,不过还是扔上来骗点花。
    ps:赫然同学&葛教授etc,这就是那“一下两个”中的一个。失望了吧 咱可是好孩子~]

            2011年10月11日至12日,极有可能成为下一届俄罗斯总统的俄罗斯总理弗·普京对我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并参加了10月11日在北京举行了中俄总理第16次定期会晤。访问期间,中俄两国签订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俄罗斯联邦政府关于经济现代化领域合作备忘录》在内的一系列深化双边关系的文件,并签署了价值70多亿美元的合同。这份《备忘录》类似之前俄欧签署的“现代化合作伙伴计划”,根据这一备忘录,中国和俄罗斯将成为对方成为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伙伴,双方将在多个领域展开双向的技术交流。
            作为中俄两国传统的合作重点,在中俄本次总理会晤发表的公报中专门提到,双方将“深化航空、航天领域长期合作”。俄罗斯副总理茹科夫在之前曾经表示,研制生产宽体远程飞机和重型直升机将是双方联合实施的重要项目之一。而普京在访华期间接受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时强调,经济关系多元化,包括在航天、飞机制造和造船领域的合作项目,这些都会给两国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他还提到:“仅研制宽体客机就会对俄罗斯和中国产生巨大的效益。”
            中国和俄罗斯(苏联)在航空领域合作拥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抗战期间,中国政府就曾经从苏联获得伊-15、伊-16等战机用于对日作战。新中国成立后,从苏联引进技术装备进行消化吸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产化和创新一直是人民空军的发展历程里的主旋律,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米格-15、歼5(米格-17),歼6(米格-16)、歼7(米格-21)一直到八九十年代苏-27(歼11)等。虽然这种模式下,一穷二白、几乎完全没有工业基础的中国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并且获得了许多技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合作始终没有摆脱“北京出钱,莫斯科出枪”的模式。
            但是,这一次的合作将可能开启不同于以往的合作模式。事实上,在民航机,尤其是宽体客机的领域内,俄罗斯并不比中国拥有特别多的优势。俄罗斯(苏联)历史上的客机基本上都是以窄体客机为主,俄罗斯在宽体客机方面也缺乏比较成熟的技术和经验。俄罗斯(苏联)时代的宽体客机基本只有伊尔-86及其改型伊尔-96,但是由于国际航空市场格局变化使得这两种客机本身就已经有些生不逢时因而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举步维艰,而且它们也继承了苏联时代的民航客机一贯存在着噪音大、工艺粗糙、电子设备差等问题。更糟糕的是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自己的航空工业体系也遭到了巨大的冲击,俄罗斯的民用航空工业已经逐步衰落。不仅给老旧飞机的更新升级难以进行,研制生产装配新的型号更是难上加难。由于老旧而事故频发,苏联时代设计制造的民航客机不仅已经基本退出了中国市场,甚至许多俄罗斯航空公司也更愿意购买外国的客机而不是本国的伊尔或者图波列夫。虽然近年俄罗斯开始重新重视民用航空工业的发展并采取了若干措施,但是并非立竿见影。以苏霍伊研制的SSJ-100支线客机为例,这一项目可称为苏联解体后最为重要的民航项目,但是这种飞机上的很多装备,包括电子设备、起落架、模拟器等都是由西方公司提供,和中国研制ARJ-21的进度差别不是太大。更重要的是,中国近年来一直持续在航空航天领域加大投入,无论是在人才还是资源方面,中国的后劲都远远胜于俄罗斯。因此,未来在航空领域,中国将不仅局限于从俄罗斯购买技术和装备,而是将成为俄罗斯民航客机研制领域的伙伴,甚至有可能在未来出现中国向俄罗斯出售技术和装备的情况。
            其实这一趋势在中俄贸易中已经体现出来。现在中国已经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两国贸易额将突破700亿美元。但是让俄罗斯尴尬的是,在对华出口中原材料占有绝大部分比重,而中国反而是在向俄罗斯大量出口机电、电子产品。俄罗斯虽然有苏联时代的巨大技术积累,但是这种积累很难转化为现实的生产能力。和中国在航空领域展开合作对俄罗斯民航工业本身的发展也是有利的。
            现在的问题是,这种趋势和意向究竟有多大可能性转变为现实?在中俄(苏)两国航空工业合作的历史上,两国的合作关系受到政治关系的影响太大,如果两国关系一旦出现风吹草动,那么这种技术支持将很容易被“卡”。上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两国在一系列政治问题上不可调和的争论,苏联全面停止了对华援助项目。而作为合作援助项目之一,中国从苏联引进米格-21的项目在资料在尚未交齐的情况下就被迫终止。此后双方的交恶更导致了两国军事和其他方面贸易的全面中断。
            不仅如此,即使没有大的政治风波,两国之间的经贸协议究竟能否执行,能履行到多大程度,都依然是有待观察的。就以这次普京访华的项目为例,中钢集团吉林机电设备有限公司与“契克苏”股份有限公司签署的合作意向协议是本次总理定期会晤公报中提到的协议之一,作为协议的一部分,中方应为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炼铁厂建造锅炉,但是据俄新社消息,10月12日克拉斯诺亚尔斯克边疆区行政长官库兹涅佐夫下令禁止这一项目,理由是可能对环境构成威胁。由此可见,双方政府的意向要转换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样的阻力在两国航空合作中是否会遇到仍然是个未知数。
            尽管如此,这一趋势在中俄两国航空工业,乃至两国贸易合作领域仍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至于这种变化究竟会不会带来两国地位的改变,让我们拭目以待。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7-7-3 15:36
  • 签到天数: 90 天

    [LV.6]出窍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9: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赫然 发表于 2011-11-25 00:54
    后生可畏可喜可贺。

    也不要辜负偶们的期望呦。
    也不要辜负偶们的期望呦。




    备忘录现在只是在公报里提到,全文貌似还没得看。其实我也感觉,这个表态更多是表面功夫,和俄罗斯在民用航空方面合作还不如去找巴西呢。

    第一次写时评,大家多多包涵~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7-7-3 15:36
  • 签到天数: 90 天

    [LV.6]出窍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14:44:12 | 显示全部楼层
    草蜢 发表于 2011-11-25 13:17
    8错!

    路同学对罗斯的兴趣咋培养起来滴?学俄语滴?

    老兄客气了~俺不是学俄语的,最初也没啥原因,但是后来就觉得得中俄两国历史道路很有些相似的地方,中国很多东西可以从俄罗斯借鉴,所以对俄罗斯就更加留心了。

    其实我也觉得,未来的俄罗斯最多也就是个大嗓门的加拿大~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7-7-3 15:36
  • 签到天数: 90 天

    [LV.6]出窍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15:5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假如十八 发表于 2011-11-25 15:44
    俺觉得不会,帝国雄心就是帝国雄心,做过老二的,即时生产力下降了心态也还是不同的,不仅仅是大嗓门 ...

    但是即使有大国的心态,没有大国的能力也就兴不起什么大浪——大波波就是例子

    点评

    老毛子的没落只是暂时的  发表于 2011-11-25 18:41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5-30 15:43 , Processed in 0.03836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