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爱吱声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33|回复: 5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事热点] 从两则新闻想到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5 22: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纠正一下,外资银行早在2007年就可以在中国内地经营零售银行业务了。但除了汇丰、花旗、渣打等少数几家历史上和中国渊源比较深的外资银行,因为舍得投入扩建网点,其他大多数外资银行在零售银行业务方面都举步维艰,其中还有几家最后索性卖掉了持续亏损的内地零售银行业务。老实说,像苹果这样的企业至少在技术和设计上尚有一些自己的独门秘器可以在市场中觅得一席之地,银行这种纯靠资本规模赚钱的行当,外资银行在中资银行面前真的没有任何优势。

该用户从未签到

沙发
发表于 2013-12-25 23: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晨枫 发表于 2013-12-25 22:45
外资的零售银行为什么举步维艰呢?扩建网点想来不是问题,只要网点能盈利。肯德基、麦当劳、星巴克不是拼 ...

对于外资来说,限制因素还是挺多的:
1、资本因素。根据中国法律,每个银行营业网点都有最低的营运资本要求,对外资行来说,一个网点需要拨配的资本金大概在1亿人民币左右。以内地网点最多的汇丰银行为例,目前大概有160个网点,所以要个百来亿的实收资本不算过分吧。但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很多外资母行并没有那么多的闲置资金可以拿到中国来投资,所以网点规模自然也上不去。相反,人家还指望之前在内地的投资能尽快脱手回收资金以充实母行的资本金呢,如美银卖建行、汇丰卖平安等。
2、即使网点多如汇丰,以中国之大,160个网点就像投入大海一样,翻不起多少涟漪。目前也最多在内地一线城市的闹市区争取曝光率吧。别说是和宇宙大行竞争零售业务,和民生、兴业这样的股份制银行都有很大差距。业务规模最多向大型城市商业银行看齐,但人家起码还有自己的城市做根据地,发发养老金之类的基本业务,外资银行可没有这样的国民待遇。
3、营运成本。在内地办银行虽说倒闭的风险不大,但维持一个网点的成本还是不能忽视的。租金支出和人员费用占了大头,每个月一百万总是打底的。而中国监管机构对安保的要求又特别高,这样又是一笔额外的装修、设备和人员支出。
4、政策因素。虽说零售业务在总体上对外资开放了,但申请新开网点还是要征得监管机构的批准的。这样的话,开不开网点就不只是银行单方面的作为了,还要看监管的脸色。两国关系平稳,网点开办就顺利些;如果不稳定,人家处于审慎监管的考量,拖个一年半载也是情有可原的。但是在考察期,租金和人员费用一样不能少,这个也很麻烦哪。

该用户从未签到

板凳
发表于 2013-12-25 23: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晨枫 发表于 2013-12-25 23:08
涨知识了。那外资银行能参与中国的政府融资吗,比如地方建设?中国银行继续赚大钱的主要差别在哪里呢? ...

如果中国政府去境外发债融资的话(含香港),这个外资银行肯定会参与的,不过这已经不是零售银行的范畴了。在内地的话,因为很少有外资行有证券承销的资质,应该参与不多。即使是地方融资平台,外资行也比较自律,尽量不参与。当然如果一个项目有政府的强力支持,外资行作为债权人也乐观其成,但他们评价项目的风险收益也主要是基于项目自身的经营状况,政府支持算是锦上添花的东西,这大概是中外资行比较大的差别。

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网站错误报告|爱吱声   

GMT+8, 2024-6-1 20:33 , Processed in 0.035131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