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主席、总理、老总的学习态度和成绩 [打印本页]

作者: 我不是马甲    时间: 2018-12-3 10:58
标题: 主席、总理、老总的学习态度和成绩
( h' p2 \, C: w2 }% {" D2 I
写完了总理的运气之后,想写写总理的学习。反正也是要写,就把总理、主席、老总的学习都介绍给大家看看。+ O9 B* G9 J; H5 D/ ]" k5 m; [3 s# @

+ ]! y; m* V9 v1 P+ m  ?主席的学习比较偏科是都大家知道的,以下是他自己的话:“(第一师范)这所新学校有许多校规,我赞成的极少。例如,我反对自然科学列为必修课。我想专修社会科学。我对自然科学并不特别感兴趣,我没有好好地去学,所以大多数这些课程我得到的分数很差。我尤其讨厌一门静物写生必修课。我认为这门课极端无聊。我往往想出最简单的东西来画,草草画完就离开教室。记得有一次我画了一条直线,上面加上一个半圆,表示‘半壁见海日’。又有一次,在图画考试时,我画了一个椭圆形就算了事,说这是蛋。结果图画课得了四十分,不及格。幸亏我的社会科学各课得到的分数都很高,这样就扯平了其他课程的坏分数。”& M/ o1 `/ m2 {- a& t) i

4 q& f% h( i' A3 m2 @- j+ F这个给他打40分的图画老师是谭柄锷先生,谭先生主课是教高数,湖南大学成立后写过《微积分》教程,副业才是教图画。还好他没讲主课,按主席他老人家的性格,恐怕会大大的交一张白卷上去。后来主席还是补救了自己的偏科,至少过得去。虽然谭柄锷先生给了主席一个大大的不及格,但是还是很宠溺这个优秀学生的,驱逐张干运动中,谭柄锷先生强烈反对开除主席的学籍。9 A9 D4 h% d* R( p3 |: Q

* r- m, b9 U! q( ~  I3 I6 f; Z其实,当时的一师差不多相当于今天的三本,当然三本也是本,主席他老人家的学籍是本科八班,一师在解放前经过了多次降级,降级的主要原因是缓则出的太多。
# H/ \7 e: Z3 L2 I
, L# `5 P* J! a$ E- @. @9 M主席的名册+ Z4 a# I+ R- q$ d
$ Z2 `8 Q3 i" A+ y9 K

, j; p: Z+ T0 [( V. C总理的学习相比之下就很好了,主席那个本科水分很大,总理这个中学可是实打实的当时全国最好中学之一了,当时叫南开学校。南开入学考试考语数外,当时叫国文、算学、英文。语数没问题,英语他是在铁岭和沈阳学的,基础不好,为此还特意上了补习班。入学以后,代数、化学、速算、书法、作文这几门课都是最强的那几个,而且心算经常比别人笔算还快,是正经的学霸。另外总理的演讲和组织能力也是在中学时候练出来的。后来他麾下的共谍们对学习要求也很高,西南联大的学生地下党一条硬要求就是不许挂科。毕业的时候,他的平均成绩是89.72分,搞了个社团拉进来南开学校三分之一的人。$ J- I. }. Z6 K0 p8 _  n
( X' D) g  s' q3 j1 @4 S
南开中学除了语文和历史,剩下的课程都是全英文授课,因此总理的英文极好,这个底子直到他老年还能派上用场。当时留学欧洲的时候他首选的也是英国,只是英国太贵,才去的法国。回国给他写的介绍信,也是说他英文尤佳。. C  @8 m; a: W+ m

# x2 [! s4 E. g) w& x法语好是因为在法国生活过几年;俄语是他曾经的工作语言;德语一般,能听懂交流一点,去德国的原因是省钱,断续住了一年多;日语生活交流是可以的,毕竟生活了一年多,考大学还是不够,笔试和口试都没过。说各种传言总理外语如何如何,他又不是翻译,虽然现在外交部净是翻译,够用就行了。
/ R4 e7 ?2 }! N# E9 R; H
. N9 V# s5 g' U! z$ R7 ~+ H总理大概这辈子唯一向困难低头就是在日本考大学时期,去日本的路费和生活费是同学于树德给他的300大洋,当时这个苦闷的年轻人曾经借酒浇愁,问题是以他的酒量,怎么喝都不醉,浇什么愁啊,只能举杯消愁愁更愁。, e8 l# i) o4 I

5 r# u# o1 z7 \, g0 _7 e2 U' Q. M# ]* {1 b
朱老总学习也是很好的,一样是受到老师的格外看重,相比毛周二位上的学校,年长的朱老总还是赶上了科举的最后一班车。老总读了十年私塾,科举刚考人家就关门了,连秀才都没给机会。% c* r$ |$ O% `1 B" O- v" \9 v

' C/ U! b5 P, k) k& ]' f9 ]# M
# `6 d8 x$ s9 }9 s大家眼里的朱德是这个样子的& x. m) I2 I( t( ]
% Q, j3 |( n8 F) I0 s
或者觉得青年时代的朱德是这个样子的) s* I8 i6 J( K0 K

/ i$ j1 C; f1 q$ [6 A4 g6 Y+ n0 V1 U3 L( z
其实陈独秀看到的朱德大概是这个样子的,可能还要更凶悍一点,毕竟是个军阀,难怪陈独秀拒绝了他。上面那张是总理见到的朱德,相差不久,顺眼多了
/ K, E% v; i$ f$ y  i: t
( O, L. X& z! E! S. C. c' [
' `: M( h8 X- }7 _. x' @) B" q老总20岁了才开始接触军事,和毛周二位一样的是,虽然学习刻苦,但是身体锻炼一点都没拉下。主席是野蛮其体魄,总理是习武健身,老总是在学校里体育课经常拿第一,他后来在成都考入的也是四川省高等学堂(后来这学校成了川大)附设体育学堂,没意外出来要去做小学体育教师。毕业后也确实回了仪陇老家做了小学教师,虽然他这个小学只招生12个孩子,他也只呆了一年。一年之后,就跑去考云南讲武堂。朱德这个名字,就是为了考入云南讲武堂临时改的,假冒自己是云南蒙自人,没想到这一改就是名动天下。9 R9 Z$ r" w* W  `- L+ q. H0 q
$ I  C8 Q/ \% u7 `
三人都有的一个共同点是人前不怯场。主席善讲话,能把复杂的道理用很浅显的话讲给大家听;总理善演讲,感染力季强;老总声音洪亮,干脆利索,每当外国领事来参观,朱德和朱培德两人都是点名出列指挥的,朱老总在考入云南讲武堂之前叫朱建德。听着蛮像哥俩的。当时云南道台(那时还没到民国)说讲武堂养了一批小豹子,没想到里面还有一只大老虎。/ X+ P; j, o' \7 w* O: C
; I# o3 N( E1 s2 t: T8 N# [
要说锦鲤,还是要看朱老总的。老总1911年10月30日第一次拿枪打仗,1949年10月1日建国,30多年从士兵到军官,从军官到军阀,从军阀到党员,从一支残兵到红军之父,从红军之父到第一元帅,大小何止百余战,一个枪伤都没有。护国战争期间有一次炮弹打进房间爆炸,全屋子的人都死了,他一点伤都没有,就是溅了一身泥,而且那次敌人围攻他,很多敌人的炮弹打到了自己的队伍里,敌人十几个营,他手底下就六个连,然后敌人被自己打垮了。
2 l: `+ _2 ~. q& l& q! |; K: T) C$ f( @- K5 x1 X: _

* d0 p+ ~2 S2 X" {) U) I$ }
$ q4 E1 U5 U& H+ N2 N《建党伟业》这个电影里出现了狙击手朱德,这个纯属电影迎合关注观众的恶趣味。朱德枪法极好,但是护国战争期间他已经带了两个团了,是救火队长的角色,哪儿战线顶不住了,他就带着部队去哪儿顶上。和电影里他的部队被敌人的大炮轰不同,老总当时是带着大炮轰人家的,曾经一次打出过一千发炮弹,估计是把迫击炮等各种都算一块了,但这也很惊人。
: J5 C$ _5 w! E, W2 B- g
- a( H5 y% R! [8 X0 j0 l! _' Q9 W" ^0 j2 V0 x
朱老总是1922年10月才到德国,但是第二年五月德语就可以上大学听课了。他在军事方面的成就太高,以至于掩盖了他的外语天赋。老总的德语俄语都很好,放到今天找份工作也很轻松。. S- p+ ^0 E4 T' a2 B! l
4 u" l5 B& G1 W/ R8 D* t, v
老总在德国一开始去听课的大学可是哥廷根大学,而且是哲学系,这基本上是当时最好的几所大学之一里面最难学的一个系了。那时德语才是国际通用的学术语言。除了哲学,老总还在德国学习军事。他租了一个德国将军的房子,平时就请这个老将军给他讲课,顺便学德语,反正他有钱,当时的德国正好最穷。不过哥廷根大学的优秀校友名录里没有他。7 r$ R- D! B( {" {: c
$ ~" L' `* b7 I! I$ p
说起来按考学而论,老总和少奇的学历是最钢的,老总是留学一年不念了。少奇还曾经是正儿八经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湖南讲武堂的,只是读了半年学校就被解散了,成了失学少年,就这样也比湖南讲武堂的杰出校友彭大将军早六年。$ p' P" r6 N/ y, ^0 U. [1 w4 d5 Z6 i

作者: pcb    时间: 2018-12-3 11:18
马甲的八卦有意思
作者: 看客    时间: 2018-12-3 12:31

作者: ymorries    时间: 2018-12-3 12:55
能做到位置上的人都是精英,不论哪个级别。
作者: 大黑蚊子    时间: 2018-12-3 13:29
总理和老总都是语言天才
7 @, {3 I" \. I: j话说共党队伍里面语言天才极多
作者: duanjian    时间: 2018-12-3 14:07
忙总讲过:
, w- |6 p) O' I8 l9 n5 ^9 @1 C就我接触的正部级以上官员,普遍智力都很高,比我认识的清华,北大,中国科大的长江学者,千人计划的教授们智力高一个档次(绝非胡说八道)。这些正部级官员智力高有三个特点:一是脑子很清楚,善于抓住重点,化繁为简,思考很有结构和层次;二是善于把自己想的东西用简单方法准确表达出来,让外行都能明白;三是极端善于学习,善于总结自己经验,学习别人教训,绝不会犯同样错误。当然他们普遍都能过目不忘(所有正部级以上官员都能很轻松愉快把一万多字的发言稿一字不落背下来,象黄菊只需要读一次,李鹏也只需要读两三次),性格都坚韧不拔,不会轻易认输。
! V  X  Y8 Y. C1 T& I估计这是TG开过一代遗留下来的选拔高级干部的标准。  
作者: 老财迷    时间: 2018-12-3 14:32
“......因此总理的英文极好,......$ K0 h  ^4 H9 [: x0 g7 s
法语好是因为在法国生活过几年;俄语是他曾经的工作语言;德语一般,能听懂交流一点,......;日语生活交流是可以的,毕竟生活了一年多......。说各种传言总理外语如何如何,他又不是翻译,虽然现在外交部净是翻译,够用就行了。”
# g. M. ~. _- h
4 K! v8 V, m& F3 }( S* r---总算在马甲兄这里知道总理的外语水平了。1 L! b+ m' K$ ]) \: e7 t# N. w
但是:* y2 ^. L3 C. m
天,这还不够“如何如何”啊,这是5门外语,本坛学霸多,能这样对付5门外语的估计也没几个。
作者: 响马    时间: 2018-12-3 15:12
本帖最后由 响马 于 2018-12-3 15:17 编辑
& v9 i% D& W( }" C1 P  c# P; U& x' X  o! m
记得韦君谊在《思痛录》里写说过,当年大学里成绩最好的都来搞社会运动了。后来出名的那些大科学家啥的,当初学习都不如他们。- _5 G1 s* R8 p+ R; H+ @0 E) |

% a& R" F% v( ~  Z0 I* i2 Z查了一下原话,是她女儿在后记里写的。
( I( d) \$ f" k+ ]( t& W$ U  M( C$ L2 C$ R7 k% g
这位唐先生告诉母亲和我,他在美国曾遇到很多位华裔美国教授。不少人是当年清华北大的学生。一位教授告诉他,他们当时在学校充其量只算二流的学生,真正一流的,在学校拔尖的全部投奔了共产党。而且当下点出几个人来,说是这些人如果来美国发展,那一定会有辉煌成就。唐先生走后,母亲和我谈了很久,她谈到她的父亲──我那曾经第一批东渡扶桑留学日本,参加过孙中山革命的外祖父。他坚持认为他的这个长女是栋梁之才,一定要送母亲赴美深造。这机会被母亲弃之如敝屣,她义无反顾奔向了延安。谈到我父亲在清华历史系读书时就立志写中国社会发展史,而且已经列了研究计划,写出了若干篇章,但为了跟随共产党抗日救国,他“已悔名山不朽业,志坚意决报邦家”;谈到他们的许多“一二.九”老同学,早年牺牲的黄诚、王文彬、纪毓秀,还有“文革”中被逼自杀的孙兰(韦毓梅)──那个被母亲称为“我们的阿平”的敌占区红衣女县长。最后母亲竟唱起了当年的《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作者: 看客    时间: 2018-12-3 15:52
朱老总受过一次枪伤,应该不难查到。8 X" x, t. i, j
说他没受过伤大概是史沫特莱的文字给人印象太深,我也一直这么以为。后来有一次萨苏不经意间提到朱总受过伤,我还曾指出来,不料老萨一口咬定受过伤没错,并且给了线索。后来一查确实有那么回事,并不难查,应该就在他去找李大钊之前。
作者: 雨楼    时间: 2018-12-3 15:54
有坑。讲武堂六年后重开了?
作者: testjhy    时间: 2018-12-3 17:24
一师最差也是现在三本无法相比的,那时只要能认真办学的都不会太差,因为中国那时正规的中高等教育可怜得狠,再说一个杨昌济在那儿教过课,三本学校可能吗?
作者: alan123    时间: 2018-12-3 21:37
您的文章还是让我多知道了一些历史资料。另外,如您方便,能否给出出处?我觉得会更严谨一些。当然,会降低写作的快感。世间哪得双全事,不负君王不负卿。
作者: alan123    时间: 2018-12-3 21:45
testjhy 发表于 2018-12-3 17:24# V/ r4 g- b; }4 N7 b8 q5 s+ _
一师最差也是现在三本无法相比的,那时只要能认真办学的都不会太差,因为中国那时正规的中高等教育可怜得狠 ...
7 I; g; n# L, W% u( S
这点饿,我还是赞同马甲大的说法。那时候,高中生都能算知识分子了。
作者: 阿忙    时间: 2018-12-3 22:17
中国传统的读书高文化里,轻视了管理人和事的能力,虽然这二者很多时候是重合的,比如楼主说的这几位,但还是有不少并不重合的部分,这才让很多落地秀才变成了草莽英雄。
作者: 五月    时间: 2018-12-3 22:17
duanjian 发表于 2018-12-3 14:074 Z0 f' m) K3 b/ G" R) H( t
忙总讲过:$ J6 N9 J& _% W1 i4 w7 p
就我接触的正部级以上官员,普遍智力都很高,比我认识的清华,北大,中国科大的长江学者,千人 ...
& }4 n5 A: _' m- n
$ X/ Z( C9 w7 Q5 {
这就胡扯的没边儿了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8-12-3 22:28
朱老总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坚定。南昌起义的时候,那些叱咤风云的大人物都开溜了,唯有朱德坚持到了最后。并且拢住了队伍,带上了井冈山。
& k7 w* k2 h  ]' }: y1 M 9 u* I( @+ w" A4 T2 c. i- G* X# U1 ^

作者: 侧翼    时间: 2018-12-3 22:30
第一师范的文科水平,恐怕是现如今的北大本科也不能比拟。
2 c' u6 E% p: m. g) m+ ]7 w* u9 K那时候是少而精,教师队伍更是精中之精。
9 ]& Q. l; I8 l. r1 U: {4 I& L老毛的岳父就在一师任教,杨的水平,现如今的北大文科教师,几人能比啊?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8-12-3 23:44
duanjian 发表于 2018-12-3 01:07
/ ]: C3 }; l, z  ~2 D忙总讲过:
$ `" F8 z) t+ E# z: k就我接触的正部级以上官员,普遍智力都很高,比我认识的清华,北大,中国科大的长江学者,千人 ...

: T- b6 ?- n" `8 N) \7 V或者反过来说:水平高的才能被提拔到那个位置上。。。/ J# i- T* L5 w0 U

3 v6 m0 E, q  \“天下英雄尽入吾斛中矣”,科举制度仍然是有效的么。。。 $ }' d$ k7 Z- A9 P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8-12-4 11:13
testjhy 发表于 2018-12-3 04:243 m  o/ Q1 ~( G
一师最差也是现在三本无法相比的,那时只要能认真办学的都不会太差,因为中国那时正规的中高等教育可怜得狠 ...
5 \: `1 o0 q1 q, L* @4 K
这个要看科目了,要是文科的话肯定是,那时候的老师基本上都是科举出身,中国文化的掌握不是现在能比的,起码不需要白话文版的资治通鉴。但是理工科就算了,有不少的所谓大学,其水平也就是现在的高中罢了。这里的关键在于资金和师资。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8-12-4 11:18
侧翼 发表于 2018-12-3 09:30
. q& ^7 J$ L- P* y( A( P% e第一师范的文科水平,恐怕是现如今的北大本科也不能比拟。$ h4 ~) t$ \7 h: @* b, ?
那时候是少而精,教师队伍更是精中之精。6 N2 G; l. r9 z- C4 d  v
老毛的 ...

  Z% k; `1 }$ k7 w  F9 ]- j不是少而精,而是古文底子。当时废科举不久,很多文人都是废科举以前打下的古文基础,因此古文不是问题。现在的古文纯属语文的一部分,用来做官和用来凑分,而且还只是一门课的一小部分,动力是截然不同的。
8 o0 Y3 T. x: x2 u; P  N; j- B
3 ~& _( r6 x5 W但是文科的其它部分,民国就不要跟现在去比了。
6 F2 s/ x/ [; B
5 W# A. F  d0 o) z. d$ ~现在不要说普通文科,历史系研究生居然会要求白话文版的资治通鉴,简直是笑话了。中国的二十六史,其古文水平相当一般,也就是相当接近于白话文了,在古文观止或者历代文选里面都算是很浅显的文字了。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8-12-4 11:19
MacArthur 发表于 2018-12-3 10:44
; Y$ C* U4 U+ M5 I或者反过来说:水平高的才能被提拔到那个位置上。。。
' p! `! M0 \. z9 c! ]* g" @- X7 S9 o9 S% Y2 V
“天下英雄尽入吾斛中矣”,科举制度仍然是有效的 ...

. p% X. N- t6 u所以我说中国一直是官本位国家嘛。
作者: 我不是马甲    时间: 2018-12-4 12:19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8-12-4 11:18
# B* h7 A. h- Y' z+ x9 i不是少而精,而是古文底子。当时废科举不久,很多文人都是废科举以前打下的古文基础,因此古文不是问题。 ...

2 O& A5 s, t* ]+ C  g汉书还是很折磨人的,真是流着汗看书。
作者: 我不是马甲    时间: 2018-12-4 12:42
alan123 发表于 2018-12-3 21:37
1 c, v6 ~$ N# f您的文章还是让我多知道了一些历史资料。另外,如您方便,能否给出出处?我觉得会更严谨一些。当然,会降低 ...

) `& F) |0 G! S; n这都是官方传记里的,不同版本和作者的基本都有,没什么特殊的地方,就懒得列出了。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8-12-4 12:59
侧翼 发表于 2018-12-3 22:30% [* A) i9 N( L! r9 `$ }
第一师范的文科水平,恐怕是现如今的北大本科也不能比拟。2 \/ J' q# c' R1 e& C
那时候是少而精,教师队伍更是精中之精。
5 r# H7 ~+ n& m$ [/ ~老毛的 ...
( B. O! ]' l% o5 R+ S
论学术水平(人文社科、自然科学都算),我认为普通211的博士可以吊打民国几乎所有教授、学者。硕士放到民国大学,就是一流教授。* Q9 ^+ j9 M5 J, J  ]

1 L, I" M# o3 d8 w3 i, x! @( w/ L当然,古文研究除外。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8-12-4 13:08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8-12-4 11:18
; z9 S8 Z; n& {5 f& Q0 \+ v% O不是少而精,而是古文底子。当时废科举不久,很多文人都是废科举以前打下的古文基础,因此古文不是问题。 ...
9 m, B! h% B! N& V: a
不会吧,我也就高中学了点文言文。资治通鉴比二十五史白话很多,除了一些不常见的官职、专有名词等,只要不咬文嚼字,理解没难度。二十五史略难一点,大概意思还是能理解,至少比我做英语考研阅读理解时要更准确一些。2 Y8 g! `7 |% y0 F
中国古代史历史研究生一般都修《古代汉语》(王力版),古文水平应该不会很差。
作者: 淡淡微风    时间: 2018-12-4 15:56
哥廷根有朱德故居,门口钉了个小牌子,我估计一般的优秀校友应该没这待遇。
1 F4 w% w4 y1 F/ [! U( M5 \之所以没有在名录里,很可能是朱老总没有毕业。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8-12-4 16:29
zilewang 发表于 2018-12-4 00:08! G! u) D! I: q8 t0 [
不会吧,我也就高中学了点文言文。资治通鉴比二十五史白话很多,除了一些不常见的官职、专有名词等,只要 ...
  A, J( M4 o2 H# ]. x% R
道理对,问题是现在的孩子有几个肯吃苦的。以前科举是为了做官,因此读古文仿照古人说话是不得不为之,认了。现在读历史研究生的有几个出来还做这行的?对付事的有几个肯认真的?动机不一样,投入也不会一样的。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8-12-4 16:30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8-12-3 23:19
6 |7 C+ u" m' N, P2 g6 }汉书还是很折磨人的,真是流着汗看书。
# j- @3 N( I+ |
没觉得汉书难读,也许是我只是读书而已,不做学术研究。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8-12-4 18:02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8-12-4 16:29
7 R, E+ x& M5 X道理对,问题是现在的孩子有几个肯吃苦的。以前科举是为了做官,因此读古文仿照古人说话是不得不为之,认 ...
2 j  B  ^) t0 x; z. b
老兵做为资源的超级历史爱好者,是不是被那个做码农的历史研究生弄的很郁闷?
  w) H6 u, d8 j! t0 R- n2 D5 L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8-12-4 19:08
zilewang 发表于 2018-12-4 05:022 _2 B9 j  i: `1 m3 A' A7 e
老兵做为资源的超级历史爱好者,是不是被那个做码农的历史研究生弄的很郁闷?7 N8 L; z: `: e2 Q  \
...
& g7 j1 S0 c5 {/ P& w9 X" W
谈不上郁闷,而是无奈。历史这东西,作为业余爱好很好,作为职业就算了,不来钱啊。钱当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则万万不能,这点在哪里都一样。
! F$ D' G' T7 C
4 r. b3 Y7 y( D做码农的历史研究生还算是好的呢,至少码农在年轻的时候还能来钱。我还见过后来干别的的前历史研究生呢,聊起来历史是彻底的雏儿、
作者: 伯威    时间: 2018-12-5 09:43
“缓则”
作者: 青青的蓝    时间: 2018-12-5 14:52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8-12-4 19:08
8 O! m% t. w, }# {谈不上郁闷,而是无奈。历史这东西,作为业余爱好很好,作为职业就算了,不来钱啊。钱当然不是万能的,但 ...

# W3 w1 {  q7 b1 R' @. p  F8 F4 |过去确实不来钱,但也在发展变化。比如“这才是战争”、“民国请卸妆”等新媒体,已经崭露头角。黄河、忘情、老拙等都已加入了,老兵不妨考虑一下
作者: lorry    时间: 2018-12-5 15:48
我不是马甲 发表于 2018-12-4 12:19
% U- U$ {, O0 l汉书还是很折磨人的,真是流着汗看书。
$ `6 t& f& P. V5 j* ?4 m$ E
汉书不是可以下酒吗?
作者: leebar    时间: 2018-12-5 17:14
猫元帅 发表于 2018-12-3 22:28
3 J) w6 y8 i* }+ v朱老总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坚定。南昌起义的时候,那些叱咤风云的大人物都开溜了,唯有朱德坚持到了最后。并 ...

( F5 D, |" P2 @7 `和他同期或者稍后加入的高层,真正开溜的好像没几个吧,绝大多数是牺牲了。
作者: 阿迪    时间: 2018-12-5 20:12
青青的蓝 发表于 2018-12-5 14:52
# H' u; |4 t9 q! y4 R过去确实不来钱,但也在发展变化。比如“这才是战争”、“民国请卸妆”等新媒体,已经崭露头角。黄河、忘 ...

0 h5 I; Y8 r, |1 G8 {; N4 t民国请卸妆公众号好像已经没有文章了,不知道是不是转移了?
作者: 青青的蓝    时间: 2018-12-6 11:04
阿迪 发表于 2018-12-5 20:12, \) \6 K9 `" v$ @' o* ~
民国请卸妆公众号好像已经没有文章了,不知道是不是转移了?

) Q, @% a3 w0 B4 b) a8 {$ s没有吧,昨天还在发新文章
作者: 伯威    时间: 2018-12-6 12:13
leebar 发表于 2018-12-5 17:14
" X2 u5 k5 `3 `7 b$ p& |和他同期或者稍后加入的高层,真正开溜的好像没几个吧,绝大多数是牺牲了。 ...

% u3 {$ G2 i+ @' m( E' H他指的应该是伍豪这帮人,反而是地位并不高的朱老总坚持到了最后。
作者: qqq1    时间: 2018-12-10 15:12
少奇还曾经是正儿八经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湖南讲武堂......
: {9 F' x4 j5 |" A0 N4 n. E, j, E9 o; W3 \  r* O; I
不过修养同学后来是在白区和党建上出成绩吧……
0 m8 z1 T0 t, \% Y  P9 @所以最近他儿子出的书,我怎么看标题怎么别扭……
作者: 燕庐敕    时间: 2018-12-10 16:28
qqq1 发表于 2018-12-10 15:12
1 U& M% p  {& ?1 @0 a少奇还曾经是正儿八经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湖南讲武堂......
' N8 M& N3 R; h0 c( G
, B: U6 k8 U7 `不过修养同学后来是在白区和党建上出成绩吧…… ...
9 c- q* c8 V2 W1 C) ?. r
反正他在新四军那段,叶飞他们几个后来都不怎么敢听听他的。
作者: 一瞬无尽    时间: 2018-12-10 21:39
燕庐敕 发表于 2018-12-10 16:28
& o$ ~2 ]0 Y1 [, O/ q反正他在新四军那段,叶飞他们几个后来都不怎么敢听听他的。
, V2 H& ]/ U. o& C% P  q
当初王外马甲写的:刘少奇给出了个中心开花的点子,叶飞在中心,结果请的山东八路遇到扫荡了没来,其他几路也有状况,叶飞差点坐蜡......! W2 @( m  b9 z- f! g2 a
后来黄桥决战,这个路数还是刘少奇那路数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