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书剑里的食人魔,兼悼金庸先生 [打印本页]

作者: 京华烟云AMIP    时间: 2018-11-6 11:02
标题: 书剑里的食人魔,兼悼金庸先生
/ m6 ~7 g3 c5 D2 T$ U
  2018,老天爷集中收人,国外霍金、树木希林、星野仙一、小红莓等等,国内李敖、常宝华、单田芳、师胜杰、丁广泉、朱旭、臧天朔、李咏......几天前,九十四岁的金庸先生也与世长辞。
2 |+ z7 I  m8 r0 |$ T: D9 Y; i
4 `, u: o% L4 Q" t/ g  金庸的第一部小说是《书剑恩仇录》,里面有个大反派——乾隆的狗腿子兆惠,他一出场就极其阴险,抢了少数民族的圣物可兰经想要挟人家,而无独有偶,这家伙在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再次以大反派露脸,形象更加穷凶极恶,但在另一部影响颇大的小说——二月河的《乾隆皇帝》里,兆惠却咸鱼翻身,成为用兵如神的爱国名将,看来一千个哈姆雷特所言非虚。
. q6 M' Y. y! E2 {6 o5 A4 A2 h
6 l, l; J+ x* o# B' K  其实,今天的中国人应该感谢兆惠,如果没有他们的努力,现在占国土面积六分之一的新疆,很可能失去相当一部分,甚至全部。1 M6 y) J% o! Z: l3 F' g
4 ~- v5 {- w8 y* U/ z
  兆惠并不姓兆,而是姓乌雅,他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生在一个正黄旗满洲贵族家庭,雍正帝生母孝恭仁皇太后乌雅氏是其奶奶辈。自二十四岁参加工作起,后台坚挺的他就很顺利,七年七次提升,一直做到刑部右侍郎即第二副部长,还挂了正黄旗满洲副都统及镶红旗护军统领头衔,几个职务都是二品大员。% h4 _1 W1 O+ c- t6 e  j! W

& |. b$ M' G5 d2 H5 S6 C) `  不过,相当于司法部和公安部结合体的刑部可不太好混,这里专业性很强,而八旗子弟兆惠对律法审判一窍不通,出了不少洋相,两年后终于捅了大篓子,被革职留任。照这样下去,兆惠很可能做为一个颟顸皇亲而遗人笑柄,但一场战争的爆发,却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3 _+ ?: @  |; t& b! z. f

/ S( {( z6 g2 ]  S% X1 w  当时,清廷讨伐阿坝甘孜藏区交界不服管的大小金川土司,重兵压境却屡屡失利。到1748年,帝国首相、领班军机大臣兼首席大学士讷亲不得不亲自挂帅,其他朝廷大佬自然不能闲着,于是以兵部尚书班第为首,凡是能脱开身的各部堂官们,统统被乾隆撵到前线帮忙,兆惠也以兼管户部侍郎的新身份,协助班第管理大军后勤。
3 t! w/ \; B3 m. T& f0 p# d2 {) X$ I* G
  虽然搞司法纰漏百出,但兆惠似乎是天生的财会兼行政专家,表现得非常出色。比如他计算出战略要地卡撒的军粮不能支撑太久,便将附近的存粮都紧急调运过来以防万一,为后来大军在这里长期扎营打下了物资基础。' K' d( z2 Q, a& ~9 \6 E! w
+ ]+ j  t, M3 D7 _2 k
  与此同时,兆惠也没有忘记中央部委的管理职能,向乾隆反映:咱官军已经烂到根儿,高层除了少数几个将领外,统统都是酒囊饭袋,而底下则更多是吃空饷的,再不整顿可真危险了。皇帝对兆惠的调查报告很重视,要新任总司令认真研究——由于讷亲也束手无策,皇帝再次换帅,派国舅爷、协办大学士傅恒去金川接替。
, n: O: m! ?, \- z# @# f: A1 y5 |) L: a9 F. A
  在宿将岳钟琪斡旋下,第一次金川战争最终以清廷和当地土司各让一步达成和议而草草结束。傅恒、岳钟琪等人纷纷加官进爵,却不包括缺乏战功的兆惠,此后他随班第审计战争中的军费开支情况,不久便被正式调到户部任左侍郎,显然乾隆对其管理能力印象深刻。
1 L* R: o2 G$ J5 N" {  p& j0 J, A, x- p/ b9 Z
  不过与小说不同,兆惠没有活到二十年后的第二次金川战争,他人生最主要的战场,其实是在遥远的新疆。8 G. n- ~5 P8 z# J) X3 t

: v( n+ d  v: k( z4 b$ T, c+ A清初,整个新疆及今天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的大片中亚土地,都在准噶尔汗国控制下,它北与沙皇俄国接壤,南和外蒙古相邻,西部毗临伊朗高原,向东逼近河西走廊,幅员达五百万平方公里左右,其居民多为突厥或波斯语系穆斯林,而统治集团则是以准噶尔人为首的卫拉特蒙古人。做为清帝国前期的最大边患,准噶尔曾多次入侵,最远曾杀到距北京仅七百里的张北坝上草原。双方从新疆、内蒙、外蒙一直打到青藏高原,彼此都损失惨重,到了雍正末年终于停战。
! p1 A/ B+ M5 v2 U- U" a
' P$ `* ~9 @) D0 G) p  十八世纪中叶,准噶尔陷入内乱,贵族阿睦尔撒纳争权失利,愤而投奔清朝。公元1755年,在他带路下,五万清军南北并进,进展出奇顺利,仅仅不到一百天时间便杀入都城伊犁,这个让康雍乾三代如鲠在喉的“最后的游牧帝国”轰然倒塌。战争中,兆惠协理军务并总管后勤,因功封定边右副将军及一等武毅伯。
5 W2 n* K' i: V( q( [
0 ?1 S6 w; ^  y, j6 b; E  战后,乾隆将准噶尔一分为四,一心想当准噶尔汗的阿睦尔撒纳大为不满,遂借进京朝觐机会溜走,树起反旗自立为汗。当时由于补给困难,清军大部队已经撤离,一片混乱中,兆惠的老上级班第只能指挥剩下的五百人马且战且退,最后被叛军重重包围,不愿被俘的班第自刎殉国。继任总司令策楞一开始倒是打了几个胜仗,不过就在形势大好时,他却稀里糊涂摆个大乌龙,彻底葬送了前程。
1 x% c, @/ W. B1 C) p3 h- W! Z  m; o3 F9 G
  在没有调查清楚的情况下,这位清军主帅就贸然上奏说已擒获阿睦尔撒纳,欣喜万分的皇帝专门举行盛典向祖先献祭,重赏策楞并晋封一等公爵。但很快,这个消息就被证明是假的,丢了面子的乾隆勃然大怒,不久便找碴将策楞革职拿问。可就在进京路上,押解队伍不幸碰上了准噶尔人,倒霉的策楞就在囚车中被杀。
% Y* R$ q% v5 t( U
, {6 G# V7 E" g/ p% d  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以定边将军兆惠为新主帅的清朝大军彻底平定了准噶尔人的反抗,阿睦尔撒纳逃亡俄国,不久病死。对桀骜不驯的准噶尔人,乾隆恨之入骨,按照皇帝“总以严行剿杀为要”的指示,兆惠指挥清军对准噶尔人进行了系统性大屠杀,最后“数千里内遂无一人”。" L; [, K) _" l: S
) y% E3 C+ y+ b% H9 D
  根据清人留下的零星记载,景象可谓惨绝人寰。清军分成多支搜索队,纵横交错展开拉网式排查,见一个杀一个,每个网格内的准噶尔人都绝无活命机会,伊犁草原人头滚滚,赛里木湖血色弥天,土地被分解的人体膏腴得暗红肥沃,鲜花也因人血的渲染而越发妖艳...... 靠着这种残酷决绝的方式,兆惠终于彻底解决了困扰清帝国六十余年的准噶尔问题。; g0 ]2 k3 F  u8 q) y

7 _; p. i( N. `( |  清人统计,准噶尔人有一半以上死于直接屠杀,三成人死于瘟疫等疾病,只有两成左右设法逃离了修罗场。也就是说,除了早已投降并被安置在内地的少数人,以及逃亡俄罗斯和哈萨克的另一些,在清军挥舞的屠刀下,这个曾称霸中亚的强大族群被整体灭绝了,从此“准噶尔”仅仅是一个地名。+ y0 e" n2 I( [, w" i% `# D) x

7 n9 h0 [! z1 I, A' P  可就在准噶尔人彻底从北疆消失的同时,南疆又爆发了大小和卓之乱。大小和卓兄弟是喀什穆斯林首领玛罕木特的儿子,此前在准噶尔做人质,汗国灭亡后被清军释放。阿睦尔撒纳之乱时,他们利用巨大的权力真空趁机起事,一时间几十万人群起响应,天山以南几乎全部陷落。
% O% G3 f) u$ m7 ?8 m) I7 I: F( @. Q) x! h# t" ]
  这场叛乱起初没有引起清廷足够重视,当收到兆惠要求全力镇压的奏章后,乾隆大为光火,训斥他不知轻重缓急,要紧盯阿睦尔撒纳,先别管那哥俩。其实,皇帝根本不相信和卓会谋反,因为他们刚刚进贡了大量礼物,乾隆十分满意,认为两人“意甚诚笃”。于是,兆惠不得不把本来就十分紧张的兵力调往北疆,南疆几乎不设防。
+ A6 X( j, q! C5 h1 H+ A: k/ c. `
  等到阿睦尔撒纳败亡,南疆局势已不可收拾,重要城市差不多都被叛军占领,大小和卓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宗教政权,实施残酷严苛的教法统治。刚刚班师的清军总司令兆惠不得不努力收拾残局,而如果没有他的坚持不懈,清军很可能就被赶出新疆了。
( @& ?1 [) h2 P: R# c3 U' |/ ?
  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农历十月,兆惠带领千名轻骑突击敌腹地,不料渡河时桥梁突然断裂,只能率先过去的一小半骑兵且战且走,终于在黑水营(在今喀什地区莎车县)被叛军主力重重包围,多名将领战死,兆惠本人也灰头土脸一身是伤,清军不得不死守待援。+ M  C( s6 c0 ?7 k1 b

  `! c' y$ J* ^  g9 E1 X& q  按照后来乾隆的说法,己方是以四百敌三万,但也有人认为虽众寡悬殊,不过比例没那么邪乎。靖逆将军纳木札尔等几路人马闻讯紧急出动,企图营救自己的主帅,但都被击退,援军损失惨重,连纳木札尔也阵亡了。
% g4 T" `# I$ [" F. e$ |# l) i7 A: j* D3 |5 C
  不久,兆惠等人弹尽粮绝,只能挖出对方射来的铅弹二次利用打回去,连马鞍子上的皮革都吃光了,但他们仍顽强坚持,杀伤敌人众多。大小和卓不得不在清军战壕外又垒了一道工事,企图把他们困死饿死。  k  b" Y3 ]2 T) Z7 A4 E/ K8 ]
# ^, C9 T9 }! [. s
  据说就在这危急关头,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兆惠后来给乾隆报告说,部队挖地找东西吃,竟然挖出了不知是谁埋下的几百石粮食,而更为神奇的是,他们随处掘井就涌出了水,就这样又挺了几十天。2 a5 t/ z/ r: g- g- y

' ]) i; }. B6 m& k: ]/ w3 v+ K& w3 Q  随着时间越来越久,清军挖出的那点粮食逐渐消耗殆尽,而马匹骆驼这些牲畜也要吃光了。清人笔记写道,粮食看来是没指望了,饿红了眼的清军于是打起人的主意,他们突然杀出来,捉住一批俘虏,不是押往牢房,而是带向厨房。这些倒霉蛋无一例外都成了饥饿官兵的盘中餐。尝到甜头后,他们一发不可收,时不时就要出击一下,都抓回几个人解馋。% h  f+ u/ [# j, ]( `

7 G: i  T7 u0 ]0 z7 U  a. O  如此,兆惠的小部队与敌人相持了整整三个月。除夕新年夜,将领们聚一起烤火,他们掰着手指头数剩下的军粮,断定再过十天就只能去阎王爷那里相聚了。一位将军素来抠门,此时却突然说,当初部队过酒泉时,收到不少劳军点心,我一直舍不得吃,现在还剩下点儿,今天咱们吃了吧!人肉吃吐了的众将大喜过望,趁机大快朵颐,等临散伙时才突然明白——就连这个吝啬家伙都不留余粮,看来是真到鬼门关了,不由得潸然泪下。
# T- l& y  d: |4 N( A! n$ s+ k9 h! R* x9 v1 a+ Y2 C7 O/ D
  就在行将崩溃之际,副帅富徳等部援兵终于杀到,内外夹攻下,叛军不得不解围撤退,兆惠等人幸运地活着回到阿克苏大营,这就是史上著名的“黑水营之围”,历时长达百日。
, k  Z3 S6 _6 Z3 s8 @2 g7 `3 T5 C! Q. ~; j, U
  黑水营可以说是这场战争中的斯大林格勒,如果兆惠失败,那么南疆甚至整个新疆都可能不复清帝国所有。战后,乾隆亲自撰写了一篇名为《黑水行》的诗歌来记述此役,对兆惠极尽赞美。
7 m8 U* i% ]8 X# _. L; s, j
. n0 }& k# O1 h" T/ Y% x  清军从此士气大振,黑水营之围半年后,大小和卓之乱终于被兆惠彻底平定,皇帝为自己的远征军总司令举行了盛大凯旋式,兆惠遂以一等武毅谋勇公、户部尚书的身份入阁,成为助理宰相即协办大学士。
: `$ O+ n6 u' e0 H0 K8 @
. ~6 B" ?6 G  b! W1 I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清人写道,为了体现皇恩浩荡及对兆惠的重视,乾隆竟让这位满洲将军担任了科举最高级考试即殿试的阅卷大臣。皇帝还悄悄指点他秘诀——“圈多即佳卷”,原来,成绩好的考卷上会有各阅卷大臣的圈点,兆惠只要数一下圈数就成了。' F/ y* F4 x. ~7 A: o9 L/ b
, p& L) O  m" r& j
  不过如果仔细研究,便会发现这个故事其实很有问题。因为兆惠本非军人,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军机处做笔帖式,即旗人高官们的秘书或文书,主要任务是撰写公文,还要负责满汉双语的互译,因此汉语文起码不会太差。当然,他不懂科举专用的八股文,品不出考卷好坏也确有可能。
5 t8 w' L. C9 a
7 h# s& u/ D. p+ g2 n  顺便说一句,《书剑》里的香香公主,源于民间故事的香妃。传说香妃是小和卓的妻子,被兆惠擒获送给乾隆,但她一心想着报仇,最终被太后赐死以绝后患,身后归葬故乡,喀什至今有香妃墓。
3 p/ J* |3 E& ]3 m5 H7 ^
  }# x! T" Q7 U4 f  但其实,与残酷处置准噶尔人不同,乾隆对信仰伊斯兰教的新疆各“回部”采取了怀柔政策,即使对和卓家族也没有斩尽杀绝,反而给他们封官许愿。为了统战拉关系,皇帝甚至将大小和卓的一位堂姐妹纳入皇宫,后来封为容妃,据说她体有异香,民间便成了香妃,她的亲属们也被调到北京居住。相传,今天西长安街上中南海的门楼,以前叫宝月楼,就是乾隆为香妃所建,当年附近还建有清真寺。$ |3 O0 ^: a9 r0 Q# V  j
  Y9 @* U9 b& |9 h( y3 V. d
  于是,我们的香妃娘娘并没受尽容嬷嬷折磨,她在宫里平安度过了二十八个年头,五十五岁时病死,陪葬于乾隆的裕陵。至于喀什香妃墓,正式称谓是阿帕克和卓麻扎,本为历代和卓家族陵园,里面除了和卓们的坟墓,还有经学院、清真寺等一系列宗教建筑,它不但是南疆穆斯林圣地,也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张格尔之乱、阿古柏之乱等事件里,频频出现它的身影。  d, J# O: r6 g5 f5 }4 g6 M
. i- }7 Y) a' g
  乾隆二十九年农历十一月,新疆的征服者兆惠在北京病逝,享年五十七岁,死后备极哀荣,追封太保,谥号文襄,皇帝亲临祭奠。到了嘉庆元年,他又“配享太庙”,取得了与主人乾隆一起在地下享用祭品的资格。) P/ j9 V  @% l! x
1 H. M% t& y2 q* }* Y  m
  逝者如斯。
' k( P& F/ ?4 s( q$ E. q* A6 e1 |- d
——微信公众号“京华小屋”,欢迎关注——
7 z5 ^& q' @3 y4 `

作者: xiejin77    时间: 2018-11-6 11:26
二月河小说里的帝国双璧,兆惠和海兰察。兆惠是食人魔,海兰察是色情狂。
6 S+ l+ T9 B/ t3 X2 O
. B0 l% T0 ^- U! N8 ^% f不过好像这已经是清朝最后的名将辉煌了。在兆惠海兰察之后的名将,就要数到嘉道年间二杨侯了。6 |; s: \* Z) J$ O1 r; l
0 @$ F! B0 Q  ^7 y; a
而且作为武侠小说的早期名家之一的赵焕亭的《奇侠精忠传》的主角便是这二杨,杨遇春和杨芳。虽然杨芳晚节不保,在虎门销烟之后的广州面对英国人摆了马桶阵。但是这二杨总体说起来,还真的是海兰察、兆惠之后的大清唯二的名将了。
作者: 将进酒    时间: 2018-11-6 11:41
从保持战略意志与恒心的角度说,清朝是唐之后高台跳水的底部反弹,至少胜过宋明几条街,尤其是宋。
作者: 京华烟云AMIP    时间: 2018-11-6 14:49
xiejin77 发表于 2018-11-6 11:26" c+ ~9 E0 F& P+ c7 T* Q% o
二月河小说里的帝国双璧,兆惠和海兰察。兆惠是食人魔,海兰察是色情狂。
4 e5 _' {8 D" H4 X; M4 A5 i
( C. L+ X: C, d$ x/ j不过好像这已经是清朝最后的名将 ...
- e0 `/ q' M& x# U* A; l
鸦片战争前名将不止二杨,比如额勒登保、德楞泰等,只不过他们都不是汉人,后世不大看得上,因此也不怎么出名。
作者: xiejin77    时间: 2018-11-6 16:30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8-11-6 14:49: p; J1 X. I) H" A, V
鸦片战争前名将不止二杨,比如额勒登保、德楞泰等,只不过他们都不是汉人,后世不大看得上,因此也不怎么 ...

7 @6 ?9 O& r1 Q& \0 R嘿嘿,炸出大鱼来了。等着京华兄蒸包子吧
作者: 京华烟云AMIP    时间: 2018-11-7 08:57
xiejin77 发表于 2018-11-6 16:30- P  N" W, _  @! m4 p# v- t  b) b
嘿嘿,炸出大鱼来了。等着京华兄蒸包子吧
5 Y+ b: s& E- @0 X
也没啥可蒸的,其实从三藩之乱到太平天国和同治回乱之间,清朝最大规模的战争并不是准噶尔,也不是什么十大武功,张格尔之乱什么的更排不上号,而是乾隆末到嘉庆前期的白莲教暴动,清朝花了上亿两银子,比金川战争还多,额勒登保、德楞泰都是镇压白莲教的干将,只不过战斗既散又多缺乏大决战的主题,且是完全的内战,因此后世很少提及。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8-11-7 09:35
金庸小说中的历史事件与人物是需要倒过来读的。我一直在琢磨着,这厮对汉人得有多仇恨啊。
/ r* E$ g: a( f$ h( Z' I. |! T3 J! z# X: t+ d! ?2 [+ D3 x# _
上大学的时候第一次读他的小说,感动得不行。后来看明白这点,极端憎恶。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8-11-7 09:36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8-11-6 19:57% W' r! P4 z8 t0 N" O
也没啥可蒸的,其实从三藩之乱到太平天国和同治回乱之间,清朝最大规模的战争并不是准噶尔,也不是什么十 ...

' H$ w" f) [8 P) T/ U7 A1 t关键是镇压白莲教没有亮点可以被后人发挥。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8-11-7 09:38
将进酒 发表于 2018-11-5 22:41
/ u/ f: J- B) c% V从保持战略意志与恒心的角度说,清朝是唐之后高台跳水的底部反弹,至少胜过宋明几条街,尤其是宋。 ...

. z' Q" d1 R1 N- Q% }/ H9 t0 G! {, l4 f不是那么讲的,对手级别是完全不同的。宋的对手,辽、金、蒙元,没有一个比宋弱的。而清的西北敌人,只是清西北势力战术上的对手,根本达不到战略级别,更不要说国力对比了。
作者: xiejin77    时间: 2018-11-7 09:49
京华烟云AMIP 发表于 2018-11-7 08:578 C4 C; h* J0 X; L
也没啥可蒸的,其实从三藩之乱到太平天国和同治回乱之间,清朝最大规模的战争并不是准噶尔,也不是什么十 ...

% v4 k# f5 j) J8 m* E/ f镇压白莲教正好就是武侠或者剑侠小说的舞台,正向是侠义公案,反向是驱胡鞑虏。
& P) b7 @2 Q4 r5 D" m! N4 K" a" W$ u4 J$ T( D( N
京华兄的公众号早已关注,包子吃不够啊
作者: NKVD    时间: 2018-11-7 09:50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8-11-7 09:384 ^$ ^- [' |% o8 c, o, J& }. M" {
不是那么讲的,对手级别是完全不同的。宋的对手,辽、金、蒙元,没有一个比宋弱的。而清的西北敌人,只是 ...
$ M8 Y* q  D- w  F  x. H
明朝其实不弱的  明初的那一拨人很猛 把蒙古人彻底赶出去 还十征漠北 算汉民族少有的猛人了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8-11-7 09:53
NKVD 发表于 2018-11-6 20:50: a" R) V8 a0 z
明朝其实不弱的  明初的那一拨人很猛 把蒙古人彻底赶出去 还十征漠北 算汉民族少有的猛人了 ...
* |) i+ k) Z4 G
那是明初,但是后来长期对蒙古处于劣势,这里的转折点就是英宗朝的土门之变。而到了嘉靖朝甚至被人家打到京城外了。
作者: NKVD    时间: 2018-11-7 10:09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8-11-7 09:53- ?$ o2 l& }/ ]
那是明初,但是后来长期对蒙古处于劣势,这里的转折点就是英宗朝的土门之变。而到了嘉靖朝甚至被人家打到 ...

3 v8 D* D6 q2 I- n明朝前后对比的确少有的大落差。前面打出了汉民族少有的高光战绩,后面“天子守国门”吊死在煤山。。。
作者: 将进酒    时间: 2018-11-7 10:42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8-11-7 09:38
: d: t' Z% L; L; j7 r8 t不是那么讲的,对手级别是完全不同的。宋的对手,辽、金、蒙元,没有一个比宋弱的。而清的西北敌人,只是 ...
! x* [1 n* \8 e# |' i! N
挑一个宋建国时最强的辽来说,比宋不弱在哪呢?就是契丹会锻铁了?更何况之后的西夏,你不能说比宋还强吧。金初起也是一样,基础薄弱就是靠一口气撑着,岳家军反攻时金人战斗意志比靖康时已经惊人的腐蚀了。& j; ]/ O: D& n0 q5 q0 L

: W6 [6 I0 ]3 F3 I! `再对比明初西北在哈密受挫退缩之后再无进取之心,这恒心意志差得远了,当然比宋还是强,万历三大征在北宋哪一个都会要了半条命。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8-11-7 10:54
将进酒 发表于 2018-11-6 21:42# q% G0 p* P2 r( _3 z6 I$ j2 u/ r( I
挑一个宋建国时最强的辽来说,比宋不弱在哪呢?就是契丹会锻铁了?更何况之后的西夏,你不能说比宋还强吧 ...
2 l* t5 _* l' N6 \2 m% a; h7 P' Y! a
单开一贴吧,不要歪楼太远。
作者: hellotojinge    时间: 2018-12-2 11:55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8-11-7 09:38
. _6 F) d$ ~7 i, U! {! K8 w不是那么讲的,对手级别是完全不同的。宋的对手,辽、金、蒙元,没有一个比宋弱的。而清的西北敌人,只是 ...

5 M) F  x( f( I# B正是因为清朝与准格尔的拼死角斗,所以准格尔才没有成长为契丹、蒙古的这样的战略级别对手。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8-12-2 19:39
hellotojinge 发表于 2018-12-1 22:55% |% `# E; L# ?2 T/ J3 W
正是因为清朝与准格尔的拼死角斗,所以准格尔才没有成长为契丹、蒙古的这样的战略级别对手。 ...

6 @) |/ m+ }, Z1 O它那个资源也成不了战略对手,只不过是因为地理位置才能多存在那么多年而已。当年的成吉思汗能够成事,不仅仅是他自己如何,而且更关键的是对手都在衰落期或者不适应他。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