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n. J6 g1 h; }4 z# V% \4 [元朝残余势力节节败退,但他们仍控制着蒙古高原及一些边远省份,与明朝军队展开惨烈的拉锯战。云南便是其中之一,传统上,省内有三股政治势力,一是代表中央政权的行省,二是封藩于此的蒙古王公,三是各地少数民族土官。$ S. p+ z7 `, k+ L, V
$ G" F# X& i# i3 _
当时云南省政府即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事实上已土崩瓦解,蒙古军中尚可一战的是拥有自己武装的藩王。梁王把匝剌瓦尔密是元世祖第五子云南王忽哥赤后裔,忽哥赤王族世代镇守云南,可以说是帝国的西南屏障,后世《说岳》中被岳飞枪挑的那个“世守云南”的小梁王,很可能就是受其影响。 7 I& O, R( v, @, V9 E D8 } + u8 R+ K" M/ a. y! |元惠宗退回草原后,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多次拒绝明朝劝降,仍每年尽臣子本分,派使者千里迢迢前去漠北觐见,可谓忠心耿耿。因此尽管是以明朝为正统的《明史》,对这位藩王也不乏赞美,“顺帝北去,大都不守,中国无元尺寸地,而王守云南自若,岁遣使自塞外达元帝行在,执臣节如故”。- [. p2 i3 R4 {
# K4 O$ ?. i+ [
几次劝降无果后,明太祖对和平手段也死了心,终于决定,以战争一劳永逸地解决云南问题。公元1381年秋天,南征大军终于组建完毕,步骑兵总数达三十万之多,由一批百战名将率军出征——主帅征南将军为颖国公傅友德,其副手则是左副将军蓝玉和右副将军沐英。" h( G! @' T! v7 X+ e$ z
, r! M+ c* e8 n* `尽管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对元朝坚贞不贰,但胜利却不能只凭忠诚,这位王爷的指挥能力实在无法令人恭维,对手下更是疑心重重,直至引发了一场流传千古的爱情悲剧,民国时又激发了郭沫若的灵感,历史剧《孔雀胆》因此诞生。: u% J6 C8 k5 m% K0 Y i( i
1 U- w2 b# Q+ @7 W& J! k9 h这还要元末乱世说起。当时烽烟四起,盘踞四川的红巾军明玉珍部对云南虎视眈眈。当时在云南省,除了梁王率领的蒙古兵外,元朝还有一支强大势力,那就是著名的大理段氏。+ y( N, Z4 t" `9 E
% q& n* m) G$ {9 Q" D大理亡国后,其王族受到优待,末代王段兴智被蒙哥汗封为大理总管,仍管理大理国故土,从此该职便由段家世袭,前后共传十三任,还做过平章政事即省长。段家事实上保持着半独立地位,几可与驻节鄯阐(今昆明)的梁王分庭抗礼,双方为争地盘发生多次军事冲突,互有胜负,元朝中央则照例和稀泥,最后商定以楚雄州牟定为界,以南归梁王,以北归段氏。6 e6 \" }7 @' v/ S }+ t
7 x2 H! j% Q6 J8 {7 R+ A7 p明玉珍杀来后,梁王不敌,不得不逃奔楚雄,鄯阐失守。为了笼络时任大理总管的段功(又名段得功),梁王将女儿嫁给了他,希望能依靠大理兵力对抗敌人。段功果然不负众望,率部击败入侵的红巾军,成功收复鄯阐,他本人也声名远扬,“威望大著于西南”,受封平章政事。 & R5 v c5 K9 R4 @ ! n2 J$ i& v) l6 ~( x据说这位嫁到大理的郡主是个著名美女,被蒙古人称为“押不芦花”,意思是能起死回生的美丽仙草。婚后夫妻两人的感情相当好,但乐极生悲,似乎印证了“红颜祸水”这句烂俗的话,郡主最后却给丈夫带来了灭顶之灾——大敌退去后,梁王却突然发现这位女婿能量巨大,乱世中如果他想推翻自己取而代之的话似乎轻而易举。手下也乘机进谗言,说段郡马“有吞金马、咽碧鸡之心”,寝食难安的王爷逐渐动了杀机,于是打起了女儿主意。 ' b! K3 }; A2 s; S7 l* {) N 7 u4 _+ W9 ^6 X+ Z梁王招郡主密谈,希望她用剧毒孔雀胆结果段功的性命,以保父亲王位,但被琴瑟和谐的女儿含泪拒绝。当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妻子对丈夫悄悄说了这事,劝他带着自己赶紧逃回大理。但段功却根本不信,认为凭借自己这么大的功劳和这么强的实力,梁王不可能也不敢对他怎么样,就这样,郡主“三谏之,终不听”。 ) h! \+ B' @* M* _/ @8 t* B: Z: |- a7 S4 m c {/ y. \6 G
到了第二天,梁王邀请郡马一起去寺院拜佛,到了通济桥(在今天昆明凑水河上)时,突然伏兵四起,段功当场被杀。得知噩耗,郡主痛哭失声,发誓即使到了黄泉之下也绝不辜负丈夫的情意。终于有一天,她躲过了父亲的监视,毅然吞下了那枚本来送给丈夫的剧毒孔雀胆……( f" X7 M$ ~" I# T0 C
' e2 f% T. b; H) ^$ k7 E3 m4 t
这个爱情悲剧最早被记载在明朝一本笔记小说《滇载记》上,里面还牵扯到段功的原配夫人高氏、大理官员杨渊海等其他人物,尽管有所夸张演绎,但梁王因猜疑而杀死女婿段功这件事,本身应该是真实发生过的,因此在官方正史比如《明史》中也有相关记载。到了抗战时期,郭沫若依据以上素材创作了历史剧《孔雀胆》,无疑是劝诫国民政府不要效仿当年的梁王,大敌当前却做出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g; d1 u) z$ a0 V8 _+ N- B0 q3 ^% z
( j" e6 O0 p8 f! k
段功无辜被杀,不仅让各地官员寒心,大理与梁王这两支元朝在云南最强大的军事力量更是彻底成了死敌,蒙古兵七次进攻大理都被击退,最后不得不讲和,双方再次休战,以洱海金鸡庙为界。 : U0 A" N! w& U s$ n5 N5 K4 \0 v ! `( w3 u: Q! D2 r到了1368年,红巾军再次犯境,基于共同利益,梁王和大理暂时联手将其击退,但双方仍然关系冷淡,而大理虽然与新建的明朝眉来眼去,表面仍尊奉元朝正朔。 2 P8 o8 u- c( D8 l 8 z$ F7 w# v3 T3 B; ^: y/ i0 a明朝远征大军杀来后,梁王只好厚着脸皮派人向大理借兵,被后者咬牙切齿地拒绝,段功的儿子段宝甚至宣称只有当“金马山换作点苍山,昆明池改作西洱河”时才会出兵。9 T: J* N* x+ M& s/ d5 F
! r# a7 F7 ?+ V8 b; O大兵压境之下,人们都清楚这位忠诚无比但颟顸猜忌的梁王大限已到,他手下的土司们更是惶惶不可终日。识时务者为俊杰,丽江土司阿甲阿得率先改换门庭并受到明军优待,其他少数民族首领见状纷纷仿效,元朝在云南各地的统治如多米诺骨牌一样瘫倒。7 g. B2 g& t, r i
9 o% Y# m D3 Y- n9 ^/ E R众叛亲离的梁王已无力回天,1382年初,昆明终于失守。对这位蒙元忠臣的最后时刻,《明史》记载得颇为惨烈——他焚衣溺妻,了无牵挂后与手下从容自杀: / O9 \# x; ], N2 w! s2 P% N ^9 j9 _, e H# P" Y
“王知事不可为,走普宁州之忽纳砦,焚其龙衣,驱妻子赴滇池死。遂与左丞达的、右丞驴儿夜入草舍,俱自经。” 4 d; M y5 J" ?+ v8 c- K+ O9 t2 }6 i' e* t8 f/ |
尽管《明史》叹息道,元朝灭亡之时,“其亲籓死事最烈者,有云南梁王!”还称赞他具备了《诗经》中所说“其仪一兮,心如结兮”的美德,但我们也禁不住要问一句,早知今日四面楚歌,当初何必自毁长城? # j! Z6 v7 _5 Y2 \' U" J* {# \9 L8 G- a5 q& X% U7 I
就在梁王自杀的同一年,统治大理四个多世纪的段氏王族也走到尽头——蓝玉、沐英率明军攻陷大理,末代总管段世(段功之子、段宝之弟,另一说末代总管为段宝之子段明)被俘,王族子孙被押往南京,“段氏世土,至此而绝”。! X+ {/ z5 q8 i$ z6 a9 z5 E# R2 t
$ R. f" L- U" y1 q( B; X
% {; U3 K+ C4 `% H) o$ h8 T6 |+ s9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