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中国需要用坦克底盘改装步兵战车吗? [打印本页]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8-2-13 10:31
标题: 中国需要用坦克底盘改装步兵战车吗?
            
- n& Q7 `! Y+ N% D; V. ^本文刊载在《世界军事》2017年24期上,以下是正文:
8 X* U1 m- F3 E
: u$ P1 c( A3 P! S- l
, w, m4 J& p/ ]4 Q& C$ ^VN-17重步兵战车
* X8 j9 V( A5 N5 W6 h- Z# w: |
4 V& @$ q7 F# x在8月16日举行的中国“装甲与反装甲日”活动中,采用与VT5轻型坦克相同动力和传动系统的VN17重型步兵战车,引起了广泛关注。二者的底盘通用程度很高,主要区别在于一个动力系统在后,一个动力系统在前。结合此前业已曝光的“59坦克改重型步兵战车”,有许多人认为,这就是国内下一代自用型步兵战车的发展方向。甚至还有人提出,类似于VN17重型步兵战车对中国军队来说防护性能仍嫌不足,应当在96式坦克底盘基础上发展新一代重型步兵战车。7 ^$ \4 B' h$ |

, u% o/ r( ]: S) u& K这种观点是否有道理?笔者以为,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C* l: j. Q- {8 m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8-2-13 10:34

5 L. w  z8 E6 J1 {风格迥异) x* |4 z/ U3 X

$ t* @1 ?/ _# d* u  l7 G* M步兵战车是供步兵机动作战的装甲战斗车辆,主要用于协同坦克作战,其任务是快速机动步兵分队,消灭敌方轻型装甲车辆、步兵反坦克火力点及敌有生力量。
2 I! U, Q4 y6 I, R8 I3 A# E( |# ?+ z
步兵战车概念的兴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东西方两大军事集团紧张对峙,核战争乌云密布欧洲上空的情况下,双方都迫切需要一种可以搭载步兵全天候作战、具有三防能力、能跟随坦克部队迅速通过核沾染区域的新型装甲战斗车辆。为最大限度地利用核突击的效果,新型装甲战斗车辆不仅要将步兵迅速运至战场,而且也必须有一定的攻击能力。其火力必须能压制、消灭1000米内的敌火箭筒手、有生力量和野战工事,必要时可单独抗衡敌装甲车辆。1967年,具有划时代意义的BMP-1步兵战车在红场阅兵式上公开亮相,各国在这一领域迅速跟进。7 ]) Q3 K) e( e: o# ^4 z3 \
7 ^1 h  ?3 V+ g5 T) w
由于作战指导思想、预定作战环境和工业基础的差异,东西方研制的步兵战车风格迥异。战略上长期处于进攻势态,强调大纵深突击的苏联,其研发的BMP系列步兵战车首重火力,次重机动,而且要求有浮渡能力,为此不惜牺牲防护性能和乘员舒适度。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BMP系列步兵战车的各方面性能均水涨船高,但其战斗全重仅从BMP-1的13.3吨、BMP-2的14.6吨,缓慢增长到BMP-3的18.7吨。在动力装置、武器系统大幅增重的情况下,能分配给防护系统的增重就相当有限了。不过在苏联设计师看来,BMP系列步兵战车的低矮外形和优异的机动性能,能有效地减少被敌火力命中的概率,等于间接提高了防护性能。1 w4 j1 G6 t% o6 Q  O. P! D
7 Z& |, J. X) F9 T
和苏联相比,西方各国研制的步兵战车更加注重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的均衡,并着力提高乘坐舒适度,以利于长时间作战。由于西方阵营在冷战时期取战略守势,因此一般不要求步兵战车在未经准备的情况下,具有随时渡过江河的能力。西方步兵战车虽远不及苏制步兵战车那般特点突出,但由于战斗全重明显高于BMP系列(美制M2步兵战车战斗全重22.67吨,英制“武士”步兵战车战斗全重24.5吨,德制“黄鼠狼”步兵战车战斗全重28.2吨),能分配给防护系统的重量也较高,因此防护能力均明显强于BMP系列。, I: [9 ~8 ^# X9 x, |; F5 e% ]

1 x3 e6 |! s9 i$ E7 p, L0 M以上两个步兵战车流派虽风格迥异,但却有个共通之处:即均采用专门研发的底盘,并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一系列衍生车型。专用底盘与同期装备的坦克底盘毫无共通之处。个中缘由,主要是因为坦克和步兵战车在空间利用的要求上截然不同。作为步兵战车,乘员从车尾上下车是最为安全和便捷的,因此要求动力系统前置。这种布局还便于改装成各种变型车辆。而坦克历经几十年发展,动力系统后置是被实战证明最为可取的总体部署方式。当然,BMP-3步兵战车因为车辆重心和水上平衡的问题,迫不得已采取了动力系统后置方案,带来的恶果就是载员上下车极为不便,载员舱空间即便以苏联标准衡量,也极为局促。这是BMP-3步兵战车公认的最大缺陷。
4 E7 U  f7 ]; |7 D( H8 v0 {( N
- B6 x% I" C+ N此外,坦克作为陆军地面主要突击力量,为适应各种恶劣的战场环境进行了不遗余力的强化。这种强化在获得可观的火力、防护力、机动力的同时,不可避免地要付出价格高昂、结构复杂及勤务性能上的代价。而这些代价对于伴随坦克作战的步兵战车来说,未免显得太过奢侈了,因此性价比上并不划算。! X' y# K, P# ^; H/ T, z
2 g; B+ w! X' c. Z* e5 S3 T
不过,凡事皆有例外。譬如说以色列国防军,就非常热衷于将各型坦克改装成重型步兵战车。
6 }: X3 z% o9 J# `; o' \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8-2-13 10:38

4 J& A: C) z, P剑走偏锋6 z  `. ^, |! O* \+ d' y, K7 v* g* y
4 n. W- [/ e) j; [6 Q
: e1 |1 ~7 I$ ]) [3 a# b
在近几次巴以冲突大大出风头“纳格玛肖特”步兵战车也是以色列人用“百人队长”坦克改装的
& B3 Y6 r& ^9 n! S# u/ W& x" t0 E5 ^0 {( k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色列国防军就将要淘汰的“百人队长”式坦克改装成了“纳格玛肖特”重型装甲车。改装工作极为简单:拆除炮塔后,在车体顶部加装小型武器站,可安装大中口径机枪或60毫米迫击炮。车体前部可安装推土铲或扫雷犁,车体侧面加装了4块装甲板。“纳格玛肖特”在参加1982年的黎巴嫩战争时,还在车体上加装了爆炸反应装甲。
, q" a: K8 t8 Z
  |+ s* c2 \3 Q' M! w* l紧随“纳格玛肖特”问世的,是“纳格马洪”和“纳克帕登”重型步兵战车。它们大部分是由“纳格玛肖特”进一步改造而成,也有一部分是由M48型坦克改装而成。如果说“纳格玛肖特”实际上是战斗工兵车的话,“纳格马洪”和“纳克帕登”就是移动的钢铁碉堡。9 e. v/ G2 @, d6 W  s

/ n* F+ B0 k- ]) D  “纳格马洪”在原先坦克战斗室的位置,“垒”起了一座高大粗壮的“炮楼”。“炮楼”顶部是可旋转的小型机枪塔。机枪塔内安装2挺7.62毫米MAG通用机枪。从车体到“炮楼”,到处都加装了附加装甲。其中有不少是爆炸反应装甲。车体前部可加装扫雷装置。改装后,整车高达3.5米,战斗全重约45吨,乘员2人,载员10人。动力装置为AVDS-1790VAC型柴油机,最大功率551.25千瓦,配用CD850-76A1型液力一机械式变速箱,有2个前进档和1个倒档,最大行驶速度仅有40千米/小时。之所以将“纳格马洪”归类为重型步兵战车,是因为其主要使用方式,是步兵龟缩在其中,通过较高的观察位置获得的良好视野和射击条件,执行侦察、监视和反暴乱任务。- A3 T, }0 W  O

% b% Z; p# ~: j7 @; t' Q
4 E5 N' F) T0 u, W8 M/ e“纳格帕登”步兵战车这是以色列人用“百人队长”坦克改装的
! w8 h% p3 U2 J& I( i; a- @7 N1 t: d  d
    “纳克帕登”重型步兵战车是“纳格马洪”的防护强化版,战斗全重达到了50吨级。不仅各处的装甲更厚,车底部还加装了防雷装甲。由于战斗全重增加,动力装置也换装为“梅卡瓦”1坦克上的AVDS-1790-6A型柴油机,最大功率为661.5千瓦。行动部分也换装了扭杆一液气混合式悬挂装置。
2 F5 A$ I# R6 w7 r4 G: S
. j( t( J3 u+ \* F从1988年开始,以色列将缴获的400余辆苏制T-54∕55坦克,改装成了“阿奇扎里特”重型步兵战车。具体来说,是拆除了炮塔,加高了车体,在车顶加装了5个舱门和顶置武器平台。发动机舱仍然后置,但动力系统换成了467千瓦底特律8V-71TTA型柴油机和阿里森XTG-411-4型自动变速箱。在发动舱右侧和右侧车体装甲之间,开了个非常狭窄的、蚌壳结构的后门,供载员上车之重。, W  H9 Y: d2 }
* v/ w2 f# \6 p; q* ^% C& g; @5 x
6 j" v7 c1 ]  b# w
战斗状态“阿奇扎里特”重型步兵战车$ ]3 P. F, H4 H6 B8 x5 @# V" M% b

& A! i% F- W3 tT-54∕55坦克在卸去动力传动部件和炮塔以后只有27吨重,而经过改装后的“阿奇扎里特”重量竟达44吨。多出来的重量绝大部分都于增强防护:车首增加的复合装甲块,抗击穿甲弹攻击时相当于200毫米均质钢装甲。车体两侧加装的TOGA装甲板与车体主装甲间留有很大间隔。如此改装后,“阿奇扎里特”侧面足以扛住M72、RPG7等中东地区常见火箭筒的攻击。此外,在发动机舱外还加装了格栅装甲。在火力方面,“阿奇扎里特”车顶最多可安装4挺7.62毫米MAG通用机枪和1门60毫米迫击炮,必要时还可加装自动榴弹发射器和大口径机枪。其中,安装在顶置武器平台上的机枪,可在车内通过潜望镜遥控射击。武器操作手配有微光夜视仪,因此该车具有夜战能力。
1 A# T& m  G, d6 u
) P5 i! O& a& f9 |
9 K& X" G$ I( N4 g5 a/ ]以军“雌虎”重型步兵战车
' \, L' ]9 \; ^) P4 h4 D/ Z# Q4 N5 `; K! k
进入新世纪后,以军又把行将退役的“梅卡瓦”1坦克改装成重达62吨的“雌虎”重型步兵战车。由于该型坦克的动力一传动装置前置,还开有尾门,因此改装相对简单:拆除炮塔和火炮,车体顶部加装“卡特拉尼特”遥控武器站。可选装大中口径机枪、40毫米榴弹发射器或30毫米机关炮,辅助武器为1门60毫米迫击炮。载员室增加了独立式折叠桌椅,尾门加大了尺寸,更便于载员上下车。在防护方面,车顶、车首和车底部都加装了附加装甲。车顶安装了“战利品”主动防护系统。还有未经证实的消息称,车体侧面可能装有电磁装甲套件。此外,“雌虎”车内移植了“梅卡瓦”4坦克的战场管理系统。4台非制冷热成像仪中,3台部署在前方,1台布置在车后部,为车载乘员提供了360°昼夜态势感知能力。根据以军在加沙地带作战的经验,步兵战车乘员经常需要在车内持续待上24小时,因此“雌虎”车内还专门配置了一个小卫生间。
/ s/ W; r( T% O. T6 ]# l; H( R: O- L& y1 q: a

; Q' a3 r9 |$ \7 i2 V1 @“雌虎”后部特写, _+ `% O0 I& s/ Q

1 G8 L9 S% x. Q
# S6 C2 k5 c: r+ O* g9 C“雌虎”重型步兵战车乘员舱. j; C/ P( E; P- ^9 P6 d
2 H/ U( q8 t0 U" I$ `
; v! j% h( R6 P2 y0 O$ L' p
“雌虎”重型步兵战车后部
0 s; s& h1 j. q# |. w8 t( A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8-2-13 10:41
  J# I* q) C4 l+ u  o: J
应者廖廖! M/ ^$ E# ?& y5 Q
# M' A8 d  J% h- S9 x
乍一看,以色列用坦克改装出的重型步兵战车型号、数量还真不少。作为当今世界上实战经验最丰富的军队之一,以军根据实战反馈在装备技术发展上的取舍,一直以来都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按说应该引领一股世界步兵战车发展“新潮流”才对。但细一瞧,三十余年来,世界上其他跟进者却屈指可数。
- S" b$ A5 ^3 d) j2 M! D! n0 i# G9 d6 ^! M
5 k- n3 A4 E, U6 K! o' x7 A/ @+ z
“美洲狮”是目前为数不多的重步战,但是昂贵的价格是很多国家不敢想的。
, k* Q2 {* r  C/ Q7 \8 L
1 \; `* ?3 B  W% ?8 m: v4 a冷战结束后,美军并未发展新型履带式步兵战车,而将精力都集中在发展基于信息战、网络中心战的“斯特瑞克”轮式装甲车族上。英、法两国地面常规力量全面萎缩,步兵战车领域更是原地踏步。德国倒是研发出了旨在替换“黄鼠狼”的“美洲狮”步兵战车。该车根据防护等级的不同,战斗全重在31.5吨至43吨间波动,但仍是基于传统的设计理念,其专用底盘与坦克毫无共通之处。新加坡研发的新一代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英文缩写NGAFV),设计理念与“美洲狮”步兵战车相似,是一种基本防护全重30吨级,披挂最高等级全防护装甲后战斗全重接近40吨的重型步兵战车。" ]" i( I' B3 b) v7 K
# X; ~+ f" c1 s3 ^
如此算来,世界上新研发的履带式步兵战车中,采用坦克底盘发展而来的,就只有中国的VN17和俄罗斯的T-15了。不过,中国的VN17重型步兵战车是基于VT-5型外贸轻型坦克底盘发展而来。而VT-5因其采用的全液气悬挂方案不能满足中国军方对高原复杂地形下的可靠性要求,因而在新一代轻型坦克选型中落败,只能转为外贸产品。因此VN17也绝无可能进入中国军队服役。
3 ]5 b* d; K- j1 q. \( x# @6 O' K2 F1 p" e& O/ O& d# K6 }+ `& F

) D/ d6 ]6 m8 _7 |) q: N; W% p7 tT-15重型步兵战车2 h$ a0 F. U6 G6 i3 f9 _2 m( m" a& m

1 f- T2 W4 _, W" P4 f6 q& b! I至于俄罗斯在在2015年的“胜利日”阅兵式上展示的T-15重型步兵战车,据估算其基本重量应该在40吨以上,披挂全套附加装甲后,战斗全重可能达到50吨以上。不过,当年同时展示的T-14“阿玛塔”主战坦克采用了全新的设计理念,设计风险很大。从阅兵式上展示的样车看,其系统完成度并不高。更像是为了撑门面,而将原型车,甚至是概念车直接驶上了红场。从那时至今的两年多时间里,T-14“阿玛塔”非但没能像当初俄方高调宣传的那样很快服役,而且从俄罗斯又开始下大力气在T-90身上“挖掘潜力”看,“阿玛塔”肯定遇到了短期内无法解决的技术难题。受此拖累,基于T-14“阿玛塔”底盘发展而来的T-15步兵战车服役前景并不乐观。
$ V) f( j9 ^  L9 J
+ s  `% g7 [3 V* @: D9 {
$ d) b. I. Q5 c- E/ G) z库尔干人-25特别注重侧向防护性。
0 H1 l) l& R2 [/ h5 s  G! H% g8 k/ n& Y
  e  G/ V) g: K# A值得注意的是,当年与T-15同时亮相的,还有一款基于中型履带式战车通用平台发展而来的库尔干人-25步兵战车。这款步兵战车拥有和T-15相同的无人顶置炮塔,但却拥有后者所没有的喷水推进装置。这表明看似“壮硕厚实”的库尔干人-25不过是“虚胖”而已,其战斗全重不大可能超过25吨。总体而言,这仍是一款基于苏俄传统设计理念的步兵战车。不过,从“库尔干人-25”这个称谓来看,它很可能与T-15一样,均是俄陆军下一代履带式步兵战车的竞标车型。( W& e4 j6 ]" T% j7 a+ ~
; m) Z' q! |8 n, \: d+ E- a& q; w0 d' L
为什么世界上只有中俄两家尝试用新型坦克底盘研发重型步兵战车?而且这种尝试看起来也不够坚定不移,有着浓郁技术探索的味道呢?笔者以为,以坦克底盘为基础发展重型步兵战车,除了前述缺点和不足外,其使用定位也是个很大的问题。! W/ i. z) |/ d; t3 `

) ^* v1 o- l' V$ L如果仔细琢磨一下以军的做法,便不难发现,它们用行将退役的旧坦克改装而成的重型步兵战车,无一例外都是防护力空前提高、机动性却孱弱不堪,火力更是贫乏的“畸形乌龟”。这样的“畸形乌龟”如果投入到高强度的正规战场上,只能是被动挨打的“活靶子”。即便“龟壳”再厚,在长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和重型反坦克导弹面前,也断无凿不开之理。9 L# P( J4 I$ u; }. p$ Q4 O

' k2 N3 m4 n' R( ~( t6 l4 e/ E2 M8 ~- }
2 X" O0 Q& ^9 f“阿奇扎里特”是以色列利用在中东战争中缴获以及后来“廉价收购”的大量T-54 55坦克底盘改装而的重型装甲步兵战车$ C/ y2 ^) ^0 Z4 ?" m2 m

0 k/ j. l1 d% G* O" N% H* z素来以精明闻名于世的犹太人之所以坚持这么做,是因为自1982年黎巴嫩战事结束之后,以色列与其阿拉伯宿敌之间爆发大规模地面战争的可能性已微乎其微。而“哈马斯”这类激进组织的威胁却与日俱增。以色列陆军的主要任务,由正规战变成了治安战。治安战的特点,一是对手武器装备孱弱,RPG-7火箭筒就算重型武器了。二是对手组织涣散,打不出像样的战术配合。三是战线不明显,战斗打响前鲜有征召。前一秒钟前还看似人畜无害的“路人”,没准会突然从长袍下抽出一枝AK47朝正在值勤的以军士兵开火。在这样的作战环境下,以军改装的那些“畸形乌龟”正好大派用场。其厚实的装甲,能最大限度减少以军伤亡(这对人口稀少的以色列来说,尤为重要)。车载机枪和迫击炮曲直结合,足以对付相距甚近的武装分子。既然在城镇里既无可能,亦无必要“飚车”,因此“畸形乌龟”机动性能差的毛病便无伤大雅。8 f( [/ U$ \5 A" f8 M  n8 P# [

  T1 w; d7 D6 M! b$ z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以军拿来改装步兵战车的坦克,无一例外是行将退役或性能严重落后于时代的,属于典型的废物利用。在这方面,以色列从来没打过正值“壮年”的现役主力坦克的主意。可见,在武器的效费比这个问题上,犹太人还是有清醒认识的。' {0 M' I! f) c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8-2-13 10:43
* D, J, j- i8 X' R
路在何方
1 b9 ^( G/ m/ u/ \- I$ a) q5 V4 I
说完“坦克底盘改装步兵战车”的来龙去脉,兴许有人会觉得,虽说VN17是外贸产品,但在国产新轻坦底盘基础上研发重型步兵战车的可能性仍然存在。在这个问题上,笔者以为当首先分析中国陆军的现实需求。9 d$ c/ q3 N' M5 |! }+ @8 I8 N
4 A$ e8 L5 p% z) a" _- K
可以肯定的是,在当今世界大环境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军力的飞速发展,中国周边爆发大规模地面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但发生短促激烈的局部战争或地区冲突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不过,无论是在东北方向的崇山峻岭,还是在西南的莽莽丛林、西面地形崎岖的冰雪高原,亦或是东南方向地形支离破裂的海岛,地形和环境因素极大地制约了重型装甲车辆的使用。因此国产下一代重型步兵战车的所谓“重型”,只是相对于既有列装型号而言,与以色列那些动辙四、五十吨,甚至超过六十吨的“畸形乌龟”不可同日而语。/ z% e0 j  t& m4 j0 {! X) R
" H/ C6 Q8 r, M' G$ F
( r8 Z8 I. c' Y) T: z
04A是我国陆军的主力步战,与前型相比防护性能大大提高。2 t+ ?+ T" F- n. e# p4 P- `+ U! n

" v$ z& R$ T( x9 G/ E由于陆军规模的缩小及“全疆域作战”要求的提出,对国产下一代重型步兵战车战略、战役机动性,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国产下一代重型步兵战车一定是类似于“美洲狮”和NGAFV那样的,具有不同防护等级的装甲车辆。从国产新轻坦所取得的技术进步看,国产下一代重型步兵战车在基础装甲外披挂复合装甲,再在复合装甲外加装FY系列爆炸反应装甲,从而获得远较ZBD-04A更高的防穿甲、防破甲能力,是顺理成章之事。
8 I8 D3 v7 C6 J5 s
. H- e/ z6 ]) o4 V- b) y0 A不过,由于步兵战车需要较大的载员舱,以及为方便步兵上下车采用发动机前置布局,这就注定在同等吨位和防护技术下,步兵战车的防护不可能超过主战坦克。主战坦克尚且不可能在飞速发展的反坦克武器面前做到“刀枪不入”,就更别说步兵战车了。武器设计讲究协调和取舍。如果单纯“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加水”,最后弄出来的只能是像二战末期“鼠”式坦克那样重达177吨的怪物。这样违反科学规律的怪物即使真被造出来,也只能是战场上的“废柴”。9 ^/ _4 e# p8 I2 p- R

; c" S1 z. b0 q5 r. r要知道,防护是个综合性概念。增厚装甲,让装甲车辆更“扛揍”,固然是途径之一,但开发主动防御系统,已成为装甲车辆发展的新趋势,因为它可以让装甲车辆付出较小重量代价的情况下,获得更高的防护能力。再说,战场上保存自己的最根本方法是消灭敌人。我军未来的重型步兵战车在配备带数据链的战场管理系统后,可融入作战网络,具备与不同军兵种平台之间进行信息交换的能力,成为“网络中心战”、“联合火力战”的一个火力输出节点。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体系作战的合力。因此在其各项性能中,信息化能力是压倒一切。完全没有必要本末倒置。
" |9 B5 C; N% @! h$ U* V$ L* H
# t$ X( J+ q0 `) u" O
+ h0 H+ q) _2 M* ?0 e3 A* `, x; r中国曾在珠海航展上推出用59式坦克底盘改装而成的外贸重型步兵战车
' B1 n+ s+ v3 @* R8 I  w; d' g! N3 V  t
有人认为,从近二十年来的世界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看,城市作战已成为军队主要作战样式。中国陆军也必须下大力气做好城市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因此效法以军经验仍然是可取的。中国曾在珠海航展上推出在59式坦克基础上改装而来的外销重型步兵战车,亦是持此观点人士的重要依据。但不要忘了,那些所谓的城市战,严格来说多属于“城市治安战”,只有格罗兹尼之战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攻防战。而在这一战中俄军战术不当,失去协同,是遭受惨重损失的主要原因。在对手拥有强大火力和良好战术组织的情况下,即便装甲厚实如T-80坦克,一样被对手摧毁,换上以军那些“畸形乌龟”,结果也一样。
3 F% D& O* @) h$ R+ p6 t( R; J$ ~7 Y; S* h4 o7 P9 V
笔者以为,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中国陆军与对手打一场类似于斯大林格勒那样惨烈的城市攻防战的可能性并不存在。因为组织城市攻防战,需要坚决的抵抗意志和强有力的组织体系。中国只有可能在未来统一国家的进程中,才有兵临对手城下的可能。因为综合实力对比悬殊,真到了那时,对手本就孱弱的意志恐怕早就土崩瓦解了,哪里还有不惜把自己家乡打成一堆瓦砾的勇气?
2 D9 M0 X5 i: ]3 L
& F/ S* s$ r1 j  ~0 n; j至于城市治安战,中国军队没有到遥远的异国他乡当占领军的可能性。即便是未来统一后的善后处置,也是“三分军事,七分政治”,岂是单单靠增厚战车装甲就能解决的?君不见解放初期,数百万匪患短短数年间便被荡平,靠的是争取民心,建立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催毁匪患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在政策攻势的同时辅以军事打击,这样才事半功倍。
" l/ S$ z, h5 v2 U8 Q
; I5 {8 e( b2 Y. U. _2 p- a6 ]因此笔者认为,国产下一代重型步兵战车毫无必要像以色列那样在追求防护的问题上走极端。
5 c1 C9 p0 R- n* D
作者: 小米粒    时间: 2018-2-13 23:02
对外投送,是中国10年后面对问题!   镁粉们就是这么考量滴!
作者: cloudian    时间: 2018-2-13 23:25
以后就放放无人机,这里下个蛋,那里下个蛋就好了……
作者: 小书童    时间: 2018-2-15 22:55
忘情 发表于 2018-2-13 10:438 v: s3 o9 k8 b/ |! B; G
路在何方( C3 @5 v$ ]2 t0 a) ^: V3 e
: l) w! f, O4 k# e7 M. g/ o* g
说完“坦克底盘改装步兵战车”的来龙去脉,兴许有人会觉得,虽说VN17是外贸产品,但在国产新轻 ...

$ F) `" Y& h, J+ E作为坦克随行载具,也应该配合坦克作战* e# z: C$ z; i" u# c/ V# }- A
多带迫击炮和自导炮弹随行% I* V7 E$ N; i4 b3 E+ d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