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倚楼三弄西风急,不觉梅花大半空——围城人物谱之李梅亭 [打印本页]

作者: xiejin77    时间: 2018-2-12 09:33
标题: 倚楼三弄西风急,不觉梅花大半空——围城人物谱之李梅亭
倚楼三弄西风急,不觉梅花大半空——围城人物谱之李梅亭* l0 O4 L: a' C' i6 E
, S& `) a, s0 c, C0 P
好长时间没有继续围城人物谱,近来偶尔翻笔记,看到了当时专门找来的关于李梅亭的素材才又想起这个系列。于是那就接着写吧,反正上次漏出来的一点有趣的东西也还在,这次可以搞出来给大家看看。 先不说李梅亭这个人的事情,我就只问一下对于两宋文学史比较熟悉的人我都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名字。从钱老的宋诗选注看起来,钱老对于两宋文人是宗师级的研究人物,但是他起得的这个名字给了一个至少从小说看起来猥琐、自私和卑鄙的小人该是怎样的一种心态。南宋末期的骈体文大家李刘,号梅亭;这并不是一个偏僻的文人字号,人也不是一个籍籍无名的小人物。) }4 t; `  ^) P

6 J1 }* L+ t+ e4 C李刘,字公甫,号梅亭,崇仁(今属江西)人。宁宗嘉定元年(一二○八)进士(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一八)。为宁乡主簿,入曹彦约幕府。董居谊帅蜀,辟为属官。秩满,南还为两浙运干,复通判武冈军,历知荣州、眉州,除成都运判,帅成都,守本路提点刑狱、都大茶马。召除中书舍人、崇政殿说书、起居舍人。卒年七十一。有《诗文类稿》、《续类稿》,均佚,今存《四六标准》四十卷。事见《道园学古录》卷三三《李梅亭续类稿序》,明弘治《抚州府志》卷二二、《宋史翼》卷二九有传。 李刘诗,据《全芳备祖》、《前贤小集拾遗》等书所录,编为一卷。李刘是宋代最用力于四六的文人。他的四六作品多达1100多篇,名作也多,在当时享有盛名,如《贺丞相明堂庆寿并册皇后礼成平淮寇奏捷启》中的一节:“南方之强欤,北方之强欤,风移俗易;东夷之人也,西夷之人也,气夺胆寒。风声鹤唳,不但平淮;雪夜鹅鸣,更观擒蔡。信君子不战,战必胜;知人臣无将,将则诛。”此启是祝贺平定叛将李全的,典故成语运用得十分贴切,对仗工巧而又稳妥,风格也比较典重浑成。(高教版《中国文学史》第三卷)5 ?* |, V# D- m- K; `
对着这样的一个人物,借了他的字号给围城里的人物。大家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腹黑一下钱老的用心了。1 Q4 n; }; g% c) g
1 N' N7 b) V& ~0 _4 W& I
李梅亭在围城里是在方鸿渐的旅途和三闾大学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大家统一的印象是猥琐,好色、卑鄙和贪小便宜。围城里主要描述的李梅亭事迹如下:
$ M7 d: w4 V7 C1 ~' S
+ v  S% j2 H' H1 ]+ ^抢买船票( ?; B$ E, T* ?; Q  O/ {* N( U  E
名片风头被赵辛楣所抢
$ J- w0 |) ^" {4 r发现铁箱的卡片和西药* Z& h+ Q2 _+ p1 f# b) N# n  y# ~
交际王美玉试图解决车票+ g0 l6 ]# e8 T
勾搭寡妇不成
( L8 h4 y7 ]7 T) r旅途路线的争执
1 P# O  o& {+ }, ~* E与汪处厚的系主任之争
) b- L/ f  Y& V任教导长推广导师制
1 G; b" u+ H/ x- U主要的事迹就是这八项,细看起来似乎都是些琐事。但是这些事迹随着情节而递进,一步一步的将李梅亭这样一个典型的民国时期的混子文痞形象描绘出来。我上一篇文章为高松年颇说了一些翻案的微词,也得到了不少义正词严的鄙视。俺这是笔墨游戏文字,一家之言,看官有所批评也是情理之事。但是这李梅亭俺却再没有翻案之心。只是想剖析一下有趣的心态而已。
( Y8 B) h1 p  `1 {. J2 G3 o8 W % q. c. C' S. n. |. Q
0 G/ V2 V1 s3 w9 s; @" T; H
按时间顺序来吧,抢买船票时的李梅亭也是甫一亮相的李梅亭。打扮呢倒还有些气质,黑呢西装外套,黑晶眼镜,神情傲兀。可是此时谁又知道黑晶眼镜之后是一双白多黑少的所谓淫邪之眼,盛夏也不肯脱得黑呢西服外套却又颇有些套中人的感觉。而抢买船票的行为,其实在后来辛楣与鸿渐推论的时候,似乎也只是为了省钱而不丢面子。辛楣愤愤不平的是李梅亭拿这个来换感激。不过这个场景也还只不过是人之常情。仅及于此的话李梅亭也不过只是个死要面子的小知识分子。5 T2 N4 u# Q: ]

/ J$ z. u/ q' Q) ^. |1 Y和赵辛楣在一起用西装和名片骗车票的故事也很有意思。在这个场景里似乎李梅亭也并没有那么讨厌。相反对于赵辛楣的华服抢了他名片上的身份愤愤不平的感觉还很有点可爱。李梅亭此时的表现很想一个试图炫耀自己玩具的孩子,却被别人抢走风头一般。个人看来还有些纯朴的天真。当然这其中值得一说的就是那副汲古阁版的印刷华贵的片子,上面预印了即将获得的头衔。后面在李梅亭争夺系主任失败的消息传来之后,好像方鸿渐还不无揶揄的提到可惜了这些片子。这些片子依然是李先生的面子,片子上的头衔就好像是面子的大小。而片子的精美程度也必须随着面子的大小而提升。如此这般的读书人的虚荣似乎是自古而然的。作为一个预备中文系主任和前党部秘书,这点儿德性也应该是李梅亭的标配。  Z5 Q3 Y1 Z" c7 `
) v  w" e) Y  E4 v
旅途中最经常被方鸿渐们拿来调侃的就是李梅亭的大箱子。这个大箱子放在小小的摆渡船的时候被形容为人脸上一个不太合乎比例的大鼻子。这个设计的场景非常的有画面感,总是让我想起杰拉尔·热帕迪约。但是这个大箱子在情节里的最好的应用是在李教授打开它的时候。箱子的上半部是文学卡片,下半部是紧俏的西药。打开这箱子的情节也甚为巧妙,箱子久别重逢上。一圈人都好奇这个箱子的内容,尤其是方鸿渐明显是不怀好意的撺掇李梅亭检查检查……其实这个箱子也像是钱老对于李梅亭形象的一个隐喻。虽然书中借赵辛楣的嘴刻薄地说:“有了上半箱的卡片,中国书烧完了,李先生一个人可以教中国文学;有了下半箱的药,中国人全病死了,李先生还可以活着”。但是对于李梅亭的隐喻却并不仅仅是这些意思。文学卡片对于李梅亭来说的是谋生工具,这对于一个市侩的小知识分子来说就是农民的锄头,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放弃的。西药对于李梅亭来说是奇货可居的投机物。在走向一个陌生的环境的时候,李梅亭这样带着锄头、准备好可居的奇货准备大捞一把的行为似乎也是非常正常。君不见,哪怕是千古一张利嘴的鲁迅先生也不得不承认“愿天下的人都死掉,只剩下他自己和一个好看的姑娘,还有一个卖大饼的”这样的志向虽然看起来离奇,但也是“照顾得非常周到的”。
4 ]% m  c' Q* h3 R1 D& K2 o ( k* _  e9 B" a; L

, g8 p8 V. I% y5 P而其后的交际王美玉来获得车票和勾搭寡妇的行为似乎也有些合理性。当然电视剧里的葛优演起这两幕实在是让人感觉是本色出演。这也直接导致后来看非诚勿扰的时候我还是重点关注黎叔那个白多黑少淫邪之相的眼神。从李梅亭的身份出发,作为一个前任县党部秘书,熟悉这一套风月场合的规矩似乎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只是勾搭那个寡妇而被寡妇的随身仆人欺侮就很有些活该的意思了。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去解开之前留下的一个扣子,李梅亭对顾尔谦低声说的那个《扶小娘儿过桥》的八股文我还真的找到了。而且写这篇文字的还是一个文化名人————缪艮。此人出生在杭州,是清末广东名士。更为离谱的是缪艮也就是缪莲仙居然是我颇为喜欢的粤语词《客途秋恨》的作者。3 \& s3 L6 x! ?9 E# p. [
0 p! P' Q/ |. c( y5 E1 o1 {

  ~! s9 Y' r' i( V/ L+ c* ]扶小娘儿过桥
* \* ^1 {& J8 |1 [# z& Q. Z6 X- x! p' |. ^
有不惮扶持之力者,其爱惜也深矣。[破题]6 H4 ]4 A7 @7 @. ?* Q: I0 n

; w8 ?0 D2 i& e! s% S, r+ C' A8 p9 ?夫以小娘儿过桥,则竟过矣,而爱惜者恐其不能过此桥也,故扶之。[承题], c/ |7 [: n+ h
  D5 P; }3 [9 W+ U3 @  R- z( _
《礼》曰:男女授受不亲。以故男子由左,妇女由右,所以别嫌疑也。曾未有女子之身而赖男子以维持者。[起讲]& D: d5 w" L/ e' e0 |# D2 t, ?5 r
: O; K, j0 [) z# R' {
有之,阙惟小娘是。[领题]0 `7 r4 L- t6 L6 S2 y- {

7 z/ f# f3 y) t" G2 S, a( P/ m4 Z想其冶容诲淫也,送往迎来,每不惜相携以素手;肩可比也,臂可交也,而翠袖殷勤,曲尽绸缪之态。 想其舍己从人也,采兰赠芍,亦尝见于城隅;垣可乘也,唐可采也,而弓鞋滑腻,敢辞多露之行?[起二比]& }& D4 o% }6 }/ R& B# w: r
% U$ a" M4 b0 w; A4 D
乃无何而过桥焉。[应出题,略。过接语]
8 U4 O5 e3 W, C9 g6 j: c1 B, n) D/ z
2 p1 y7 J4 ^1 u) h* Q* Q轻折柳腰,似将危而将仆;缓舒莲瓣,方且住而且行。[两小股]
/ U- X  E1 \& {5 @8 K
0 P7 D0 M; @) n5 G3 ?% {* M! y8 j4 b小娘于此,非竟不能过桥也,而斯时已有扶之者。[过接]3 V6 [& C! t# X( M3 ?
  j: u* l' @0 n, \, L
扶之而拾级聚足,似可连步以登矣,独不思我之为彼驱策者何为者也?而若人不顾矣。若曰张良之进履也,世且称为贤焉,彼方固辱而得荣,吾岂因荣而反辱?推此志也,直欲以身为杖藜可尔。 扶之携手同行,似可与子偕老矣,独不思我之相与扶持者何等人也?而若人不顾矣。若曰尾生之守约也,群且目为信焉,彼犹泛滥于洪波,吾尚徘徊于彼岸?推此志也,竟欲以身为驴背可尔。[中二股]" k* K- ]' K3 a

: m2 X! Y. B' d+ e6 i! `4 h/ W7 ~由是而小娘愈不能过此桥矣![过接]  v  W" B* A. d8 k6 K! X

$ \2 i- M4 q# d/ |0 F; V( }捧腹颦眉,无恨娉婷之状;怯风畏日,几多妖冶之形。[两小股]
/ C6 T9 A3 ]( y+ M) p5 G9 e- @1 B* H  ?. t; H3 A
而扶之者方思一己相偎抱焉耳,而珍惜宁有止乎!由是而若人乃日望有小娘过桥矣。扬扬得意,卖潇洒于当涂;诩诩自务,侈风流于众目。而为小娘者,又思以坦途尽为桥焉耳,而赍恨反无穷矣。此也之所以钟情于花巷柳街而不知止者也。一旦空乏其身,饿其体肤,虽欲凸肚过桥也不可得矣。是以谨小慎微者,无宁捧了卵子过桥也。[收结]# k/ o6 F+ A1 I8 f" p0 p$ E
此文乃缪艮(莲仙)《文章游戏初编》收载者,转录自《中国典籍与文化》(95年第4期)王鹤龄《有趣的〈扶小娘儿过桥〉》。此篇寓谐于庄,幽默诙谐,如以《孟子》语讥嫖客,以《诗经》语讥扶持者,可堪解颐,虽非“代圣贤立言”,亦可谓善刻画矣。5 `2 A6 p1 H& a8 ^$ ^7 u+ ?5 J2 c  y

/ `: X& s0 b! e) J; K: G- @7 n缪莲仙此文写的也颇有风致。以标准的八股文格式,引《礼记》的圣人之言;描述的却是酸腐文人的一段旖旎情思。文字上看,确乎也是风流而不下流;最后一段收结又颇有些教育意味。也算是奇文一篇。7 {4 T. y9 J9 n; i7 |

2 k& j, o5 i" ]6 N2 F* V仔细想来,似乎李梅亭勾搭寡妇和交际王美玉的事迹。以这个扶小娘儿过桥的文字角度看起来。固然荒诞,但却也很能突出李梅亭这种文人好色却又无胆;无赖然而却又颇有些文字之才的特点。只是这种好色和方鸿渐对鲍小姐的勾引对比来说显得有些低贱而已。" ?! U# f/ ~. s* V. H
7 W7 L! f- W$ K1 W& D" J
最后的事迹其实也就是李梅亭的权力斗争史。两件事情,与汪处厚争文学系主任和以教导长的身份推广导师制。二者表面看起来对于李梅亭自身来说是一胜一负,一比一平。但是从一个颇有些权力欲的文人表现来说,李梅亭还是和汪处厚这种老官僚颇有差距,明显不是一个层次上的较量。李梅亭抢中国文学系主任,碰上汪处厚这种老谋深算官僚,肯定是一点儿胜机都没有。汪处厚的先入为大和笼络人心的手段,远比眼珠子白多黑少的李梅亭大气的多。而李梅亭做教导长固然风光却也是颇众怒的。知识分子多的地方,这种角色难免会被私下里鄙视。所以说李梅亭的权力游戏玩的并不好,表面上看起来胜负参半,其实却是一败涂地。* c- I8 m: `$ n% \
* \3 ^5 K$ z6 ]* U% D  E1 n
8 B4 o  G# {5 K, {+ _
最后再说说李梅亭的本行。老实说,作为一个中国文学系的老师,李梅亭似乎还是颇有些造诣的。说句不太客气的话,从学生上课的反应和表现来说,他至少要比方鸿渐强。这一点方鸿渐自己也承认,而且还很是嫉妒。试想一下,当年可以在三闾大学(国立师范)这样的地方和大学生谈笑风生的中文系教授,活到现在的话那都是宗师级别的人物。一旦仙逝是要享受余光中一般的待遇的。更不用说以余光中的资历有可能还是他的弟子。抛开私德,单看学术能力,那上半箱子的卡片整理和课堂里欢笑不断的场景,李梅亭作为教授的能力要远强于教了一个学期,学生越跑越多最后不得不点名的方鸿渐。; V& O8 K+ U( b5 B9 J/ Z+ _

4 m' \5 |. _4 j4 a, C所以说,世界是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描述他的人。知乎上有问题是三闾大学里谁最阴险?如果回答是李梅亭的话,那么说明至少他还没有看懂。在钱老的笔下,李梅亭是真小人,但是却也并不特别的阴险和虚伪。而如果剥除掉围城的方鸿渐视角来看的话,其实李梅亭也只是一个好色无胆,略有才具的民国文人。这样的人应该是一个时期普遍存在的小人物典型而已。说不上褒贬臧否,也就只是存在在民国那个时期的文人众生相之一。5 e7 p1 O' K+ u  h# c
5 \. o- U7 d( I+ F5 I( |3 ^
再说一下题目吧。作为题目的这两句正是正史上李刘的一首绝句的结语。全诗如下:, x. M" u& @' Q2 G1 P
闻笛(宋·李刘) & m% n3 |) }( q7 S
何处桓伊酒力雄,分明嚼徵更含宫。
0 i7 s; s  K2 ~ 倚楼三弄西风急,不觉梅花大半空。
5 m( q% D% X5 S& c6 m  ^5 [: H# m4 Z& R& S9 P# Y+ m+ K; ^+ l
    桓伊其人颇有传奇色彩,武能佐谢安打胜淝水之战,文能吹笛制曲流传千古的梅花三弄。李刘以此人言志,也算是颇有抱负。想想以此人来命名一个围城中的真小人,也确实是钱老的一个玩笑吧。
作者: cloudian    时间: 2018-2-13 23:17
好文好文,有意思呢。
作者: jellobean    时间: 2018-2-14 05:03
葛优还有头发呢
作者: jellobean    时间: 2018-2-14 09:14
活到现在的话那都是宗师级别的人物
- B! j' @# X) V/ V
作者: 西楼客    时间: 2018-2-14 11:32
宅心仁厚,福泽绵长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