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过犹不及的奇葩——南部94式手枪 [打印本页]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8-1-30 10:35
标题: 过犹不及的奇葩——南部94式手枪
      4 S' c& @5 o$ [  n8 m5 N7 D* @

1 H% y$ \; a" I. h9 u* Z本文刊载在《兵工科技》2017年第21期上,以下是正文:$ Y3 x7 `& b9 Y3 A% y
. x( f9 r% m2 \9 |) C/ L" M% a
0 P3 y, z6 b4 P
     如果说今年中国的暑期档,是属于《战狼2》的。那么在韩国暑期霸屏的,非《军舰岛》莫属。这部一公映就打破韩国单日票房记录的电影,虽说引发了诸多争议,甚至还引起了韩日之间一场不大不小的政治风波,但凭心而论,同样是反映历史上屈辱的一页,该片的制作水准足以让国内诸多神剧汗颜。
0 {% [( C3 F2 z6 x2 b4 r; T; j3 b2 H/ c" B4 L7 ^. {1 d3 X0 j, _- h7 I
精良的制作水准,不仅仅体现在宏大的场面和震憾的特效上,更多的应该体现在对史实的精准把握和合理利用,以及服装、道具的考据上。具体到《军舰岛》,基本找不到服装道具方面的破绽。尤其是在影片结尾那场朝鲜劳工暴动的戏中,主人公李姜煜被求生的欲望激发出无限勇气,一改此前的卑躬屈膝、忍辱偷生,从地上捡起一支造型独特的手枪,奋力向企图将朝鲜劳工赶尽杀绝的日本代理所长射击,令人印象深刻。这支手枪便是日本轻武器研制史上的一朵奇葩——南部94式手枪。: }2 L3 m7 I- X, G9 h# |6 r; p0 u" F
9 B% n% G6 n% B% u5 c

8 R; d1 O# G  F1 }6 b《军舰岛》中,主人公李姜煜刚捡起南部94式,枪就走火了。
1 u( J. ^/ s) L1 ^% c4 T; J0 P0 G' s) |# Z: u! ]: D/ T& N

+ @; p) i' s2 @- b" P《军舰岛》中,主人公李姜煜用南部94式手枪奋起反抗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8-1-30 10:37

# [/ N" F* ^& q6 {- g& ~( w设计背景
: t6 ^0 G( [: x- t1 v) f/ l+ K* ]
2 W1 D+ t' A8 v) f南部94式手枪,是由被吹捧为“日本勃朗宁”的南部麒次郎设计的。南部麟次郎这个名字,现代人已经非常陌生了。但如果翻开此人的“成绩单”,你没准会吓一跳:在步枪方面,此人是有坂38式步枪(即“三八大盖”)真正的设计师。大正3年式和92式重机枪,大正11年式(即“歪把子”)、96式、97式和99式轻机枪,均是此人的作品。他还研发了日本首款冲锋枪——南部百式冲锋枪。在手枪领域,他设计的南部式手枪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列,其中既有中国人熟知的“王八盒子”,亦有在国内鲜见的南部94式手枪。
2 g: _0 S! P1 ^# {
, R6 B9 J3 c1 ?- n. ]1904年,南部麒次郎研发出8×22毫米南部手枪弹。该弹为圆头、平底、铅心、黄铜或白铜被甲弹头。采用无突缘瓶形黄铜弹壳,拉壳钩槽比较窄,底部无标记和压痕,底火为伯尔丹式,全弹长31.24毫米,弹壳长21.41毫米,弹头直径8.13毫米,弹壳颈部直径:8.71毫米,肩部直径10.00毫米,底部直径10.23毫米,底缘直径10.50毫米。全弹重11.5克,弹丸质量6.6克,装药0.32克。使用120毫米长枪管时,枪口初速335米∕秒。枪口动能332焦耳。和世界上同期同档次的手枪弹相比,该弹停止作用较差,但后座力较小,更适合东亚人使用。因此该弹一经问世,即被日本军方定为制式枪弹。南部麒次郎也由此开始研发使用该枪弹的自动手枪。) [+ N( c3 G  J

  O1 x& C% o$ e: @! K( O' J( R
. ~% P& @( t& p5 X9 g南部甲型手枪最早的南部式手枪,可将盒形枪套驳接成枪托式,提高有效射程。8 G/ L: A& d" Z5 \7 K7 T2 K0 W
' R) z: ^3 W) [
率先问世的南部甲型手枪握把倾斜角度较大,便于快速指向射击。这个优点被后续所有的南部系列自动手枪继承了下来。南部甲型是类似德制M96的大型战斗手枪。安装枪托后可射击远距离目标。南部乙型手枪是甲型的改进型。南部特式7毫米袖珍手枪主要装备便衣侦察队和特高科。该枪尺寸小,便于隐蔽携带,发射噪音低,无烟无枪口焰,精度与子弹穿透力比战斗手枪略差。用于暗杀时通常使用剧毒弹头。使用普通弹头时杀伤力弱,没命中要害部件很难造成严重伤害。南部式冲锋手枪使用16发大容量弹匣,可安装枪托实施全自动射击。
2 O$ T% h+ M' u1 _  P7 P; r/ ?
! u  k; q4 ?8 }/ X# U+ o
3 L# o8 h& b! w" W& o+ j南部式冲锋手枪7 a8 ]5 f3 ^% G& ^2 u
7 @. v  o# V2 W" n1 q3 ?

, Q/ d; k( f5 ~( x" ^% Q
2 w5 X: f' f2 G8 [+ c; B) U" q南部式甲型自动手枪
8 m* }+ r' X2 y+ {" ?- s0 X3 J$ e9 t& [& q4 r( }/ q) s
以上四款南部式手枪装备数量均不多。真正广泛装备日军的,是南部14式。该枪于日本大正14年,即1925年定型,因此又称为大正14式手枪。这款被中国人篾称为“王八盒子”的手枪,近些年来在网络上被贬得一无是处。但抛开民族感情因素和个人好恶,客观地审视,你会发现此枪总体性能在世界同时代同类型手枪中属于中规中矩,但有一些优点是相当突出的。握枪时,南部14式的质心在使用者虎口处略靠下一些的地方,加之握把倾角高达120度,因此该枪的指向性极好。在仓卒射击时精度不低于同时代任何一款战斗手枪。在异常惨烈的太平洋岛屿攻防战中,为抵消美军技术和火力优势,困兽犹斗的日军惯长于在夜间发动“玉碎”冲锋。美军在总结实战经验后,认为对付日军夜袭的最佳武器,恰恰就是现代中国人“看不上”的南部14式手枪。主要原因就是该枪指向性能特别出色。而8毫米南部手枪弹虽说威力偏弱,但用南部14式发射时,枪口动能也有353焦尔,在其50米的有效射程内,停止作用是足够了。偏弱的威力,让其在击中人体后不易贯通。即便贯通,也无足够能量造成二次杀伤,可在夜间混战时避免误伤。
; L  h( B8 u, X3 ?1 q2 n% E. L& O! X" O* m" D
当然,有优点并不意味着没有缺点。南部14式是一款“两头冒尖”、优点和缺点都很突出的手枪。过大的体积和重量,就是其主要缺点之一。该枪全枪长227毫米,装满弹匣后重达0.9千克。该枪配用的皮质枪套长240毫米,宽190毫米,而且要在枪套内放入备用弹药和备用击针,因此枪套相当厚实。完全可以想像,如此庞大笨重的手枪携行在身材矮小的日军官兵身上,是何等的累赘。而该枪采用的设计,必须做到严格保养才能保证可靠性,否则容易出现走火与卡弹现象。对于坦克兵、汽车兵、航空兵等兵种而言,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做这些?因此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日本军方提出,要为非直接地面战斗人员研发一款自卫手枪。8 O$ \# f; @" u
, `- O1 N  b8 d, z2 v* }, e8 U2 V
这个“光荣”的任务,自然落到了日本轻武器界首屈一指的“大师”——南部麟次郎身上。南部94式手枪由此应运而生。
4 p) j9 G+ Z" C# i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8-1-30 10:39
) B- U9 ^; P5 m8 _2 l6 L
过犹不及
3 H4 X5 ?! U, U: ]
! I; N1 _$ b( @. q7 z5 W5 v& v, H1 C和战斗手枪不同,自卫手枪使用概率极低。绝大多数场合下,开火距离仅有数米,最多不过十余米,因此对弹容量和威力要求不高。但另一方面,却要求出枪迅速,不必平日里苦练枪法也能大概率击中近距离人体目标,而且尽可能不需要过多的保养维护。此外,由于自卫手枪很大程度上是给使用者壮胆和应急之用,其在各国装备体系中的地位低下,因此要求尽可能廉价。尤其对于国力并不算强盛的日本来说,对这最后一点尤为看重。
& {; A- F7 |" _# a. p& O& R4 A" \" m2 j
南部麟次郎于1934年最终完成了自卫手枪的设计。因为1934年是日本神武纪元2594年,故命名为南部94式手枪。该枪枪全长187毫米,枪管长96毫米,全枪重765克,枪口初速305米∕秒,弹匣容量6发。
1 ?" M, E4 ^8 g/ [' S1 S* O
) J9 I9 i$ l* o8 ?$ ]7 b# z6 c - _% }* @8 y8 V3 \& \# f2 Y9 O
1938年出品的南部94式
5 b  @& y. o% ?* D% Z4 L% Q" x0 O* d8 \/ h' S- e: S' N
在自动方式上,南部94式延用了南部14式枪管短后坐的自动方式,但却把后者的击针平移式击发方式,改成了击锤回转式。
0 ?/ x5 t) `1 }' c  I& c* i5 `! v% g% W9 Q( V0 c0 M
击锤回转式的击发机件通常由击锤、击锤簧、击针、回针簧等构成。击针平移式的击发机件则只由击针体和击针簧这两部分构成。看起来,后者的零件更少。但实际上,击锤回转式的击针只负责击打枪弹底火,其待发阻止由击锤负责。而击针平移式的击针却要承担击锤回转式由击锤承担的待发阻止功能。因此,击针平移式的击针就不能象击锤回转式的击针那样只是简单的一根钢针而已,它还要具有能够担负阻止功能的待发凸榫,其几何形状要复杂得多。而且因所处部位的限制,其体积又还不能过于粗大。这就对加工工艺与材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由于击锤回转式的能量储备与击针待发分别由击锤簧与回针簧两部分担任,其对两根弹簧的要求相对简单。而击针平移式只有一个击针簧,它既要承担击针的待发,又要负责储备击针能量,其疲劳程度以及对寿命的影响也就可想而知了。
( y$ |) I0 r( e7 w/ M0 |9 X5 W' o" T- H, N9 [4 V
' e, [6 B4 J9 G$ R# n
1941年生产的南部94式加工工艺尚好3 h' i/ G/ ^, O: R
2 M4 `6 [8 m; F. O1 p: Y' b3 |
因此,采用击锤回转式的手枪,其优点是对击针与击针簧的材质与加工要求低,可靠性强,缺点是外露的击锤容易勾挂衣物影响抽枪。采用击针平移式的手枪优点是外观平滑,但对击针与击针簧的材质与加工要求相对苛刻,可靠性也不如击锤回转式。从这一点来说,南部94式改用击锤回转的击发方式,是利大于弊。为尽可能降低外露击锤勾挂衣物的概率,该枪的击锤被设计成了单动内置式。
1 k, Q! K/ X; Q9 X8 y- q5 p8 q- L) `" H& b  {) u
任何设计师入行的时间一长,便会形成自己设计习惯,或曰设计风格。南部麟次郎也不例外。在设计南部94式时,他将南部14式的弹匣不到位保险,以及击发联杆通通移植了过来。只不过,为了尽可能减少加工工时,降低造价,设计式作了个“变通”——将原本内置式、上下动作的击发联杆,改成了外置式、左右动作。为此,南部94式枪身左侧被铣出了一条凹槽,当击锤被压倒时,这条凹槽就卡在了击发联杆末端的阻铁上(南部14式是击针上的凸笋卡在阻铁上)。当扣动扳机时,击发联杆向左移动,阻铁解脱,击锤向前击打撞针。
% C8 R+ Y$ o# T0 S4 t( D' s. Z  G( N. X. M7 w( H; K
! i( I2 ^1 K+ {0 @; ]2 a
1944年生产的南部94式,表面工艺惨不忍睹。
7 A% f6 T' C) p+ e5 Q$ ^" J, ^4 k" c% D* Y5 A' K& s9 |, I
在自卫手枪上追求降低工时和造价,本无可厚非,但凡事过犹不及。在这个问题上,每每以“工匠精神”自诩的日本人,往往会钻牛角尖走极端。南部94式手枪的主要缺点,基本都源自这根外露的击发联杆上。因为追求轻薄短小,击发联杆被设计得相当单薄,受到撞击或射击产生的震动时,极易变形移位。而击锤上的凹槽又很浅,击发联杆稍有变形,就有可能卡不住阻铁,从而造成哑火。此外,子弹上膛后,如果手枪跌落,或受到撞击、挤压,暴露在外的击发联杆极易产生左右位移,从而使击锤解脱,造成走火。在《军舰岛》中,主人公李姜煜刚捡起南部94式,就因对该枪不熟悉,无意间触碰到击发联杆导致走火,不但吓了自己一大跳,也引起了日本代理所长的注意,直接导致了李姜煜中弹负伤。这个桥段,将南部94式易走火的缺陷表现得淋漓尽致。7 o) T1 g+ y% G6 ~' C

* d& B- C# H; x$ }此外,为降低工时和造价,南部麟次郎还将南部94枪一些形状、结构复杂的零件,分解成几个单独的零件。除弹匣外,就没有一个组合部件了。仅那单薄的套筒,就由5个零件组成。如此设计,增加了分解组装的难度倒也罢了,因为自卫手枪毕竟不要求经常维护保养,可击发联杆和扳机不是一个组合部件,问题就大了。因为南部94式的击发联杆和扳机是相互作用,却完全分离的两个零件,因此该枪的手动保险锁住了扳机却锁不住联杆,膛内有弹时极易走火,完全形同虚设。为此,在该枪的保养使用说明书里,特别强调此枪不宜带弹携行,最好在使用前才推弹上膛,以确保安全。这个奇葩地规定,无疑极大降低了使用者临阵的反应速度。对于自卫手枪来说,是一大败笔,但也确系无奈之举。
0 b6 ^$ C/ n8 |/ q$ _
8 f: }- o6 r! m4 k9 C( {% i3 k, L5 d除了这致命的易哑火和易走火问题,因为要降低加工难度,南部94式设计得不够紧凑,外观上呈现出一副“细脖、大肚、小短腿”的难看模样。枪管轴线过高,让全枪重心升高了不少,全枪重心在持握者虎口处上方。这种情况,对于主要用于应急、来不及抬枪细细瞄准的自卫手枪来说,算不上什么大碍。可要是到了需要精确瞄准的场合,枪手感觉抬枪明显比南部14式更吃力,虽说前者全枪重明显低于后者。7 s  ?5 _: c9 j6 w

+ e# w+ g9 n1 f8 x( r此外,与该枪配套的枪套也是从南部14式的枪套简化而来。虽然简化后,枪套翻盖上只有一个挂扣,但其中穿插的皮横档,让抽枪速度依然差强人意。到二战末期,由于资源枯竭,南部94式的枪套由皮制改为帆布制。4 K/ I$ b+ ]( ~% p& Z- C

作者: 忘情    时间: 2018-1-30 10:40
本帖最后由 忘情 于 2018-1-30 10:52 编辑
) e+ W  Q! Q; G
7 S/ r) Y; `+ U8 E特立独行
% W! M' ~$ E# K$ R; c, y: A. Y  n% C5 i9 s& ~9 D
南部94式这样的手枪,要搁在其他国家,恐怕根本没法定型。就算造出来,军方也根本看不上眼。但南部94式不仅于1934年设计定型了,而且从1937年至战败投降,共生产了72000支之多,期间还批量出口泰国。
* d$ \& k# [# W  Q+ V. u; }" h) n8 _& r7 G( o

9 B. G. I2 \+ G+ J+ [" ~1941年生产的南部94式枪身特写* x* Y  |6 p% o2 H% R9 k) I+ H
" `7 r8 v1 x& n* O2 r
乍一看,此事非常奇葩。但细琢磨,这也在情理之中。
  ?* R9 P! Y  u; |/ I, N, p
' q/ j( V! F6 e首先,南部94式其实还是达到了日本军方要求的。5 x( p2 W, h4 w( c4 Q% ]$ ~; Q$ t4 y

/ }* F& t. u: g, M, Z' m外廓尺寸上,它比南部14式明显小一圈,重量上也显著轻了不少。该枪握把倾角120度,指向性极佳。虽说握把两侧的贴片材质,从南部14式的角质、木质变成了廉价的塑料制,但由于南部94式的握把前后缘都设计出了弧线,因此实际握持舒适度还要好于南部14式,并且部分抵消了全枪重心升高的缺点。虽说枪套设计得仍不完美,但抽枪速度仍快于南部14式。最为重要的是,在设计师的不懈努力下,该枪的加工工时,加工难度和造价,均比南部14式大幅下降。虽说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可靠性极差。尤其是在战争末期,因为要进一步降低工时,南部94的加工工艺越来越粗糙,让可靠性差的毛病愈发凸显。但在日本军方看来,这绝非不可容忍的缺陷。他们觉得反正自卫手枪的使用率极低,平时鲜有带弹携行的必要,确需使用前再拉套筒上膛也不迟。用使用方法的调整来克服武器的设计缺陷,在日本军方眼中是件性价比极高之事。
7 t5 E- x: S7 E4 o- e$ a( W' g" S4 c# A5 P: p( r
( K: |6 f$ T9 c- g4 ~
南部94式手动保险特写
7 G, ~5 T1 ], u9 R: ~! U0 {7 t4 c
( @6 e0 X6 u  M+ |3 p其次,在当时的情况下,日本军方也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 y2 S2 u0 n- z! \" B3 P6 V/ i  ?, O) B4 z* a( @& ]& \
在那个年代,日本国产手枪的技战术性能落后于欧美产品,这是公认的事实。二战全面爆发前,按规定须自费购置手枪,并且极度“爱国”的日本军官弃国产手枪不用,宁可外购更加昂贵的舶来品,是普遍现象。只有基层士兵和军士,才不得不统一使用军方配发的国产手枪。日本军方之所以这么做,说到底既是源自于对自家产品的不满,又是为了维护“日本制造”的颜面。因为可以将外购手枪解释为军官们的个人行为,将为基层士兵和军士配发国产手枪解释为支持“国货”的有力举措。$ P0 C9 N  Y; u1 i
# D9 B7 v9 o1 V- E
' W' E* e: y, c2 G( K
# N0 ^. F9 y' {9 y1 L, X
不过,随着1937年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列强们逐渐收紧了对日输出,在武器出口方面的限制也越来越严。在进口日益困难的情况下,为满足军队转入战时体制,急剧扩充后对自卫武器的需求,奇葩的南部94式手枪才得以大批量投产。
* P- ^# M; e2 N1 R& ^, m  Z3 F  N9 Q! n* t9 v+ r! g+ ^+ b
也许有人会问,虽说进口渠道断了,但当年在全世界范围内,手枪发展相当繁荣,其中不乏性能优异的自卫手枪。随便挑一支来仿制,也总比南部94式这样的奇葩好用吧?
- A. Z% ]( }; x  X3 o0 E3 ?
3 I) `5 I6 ~% ~5 x' I; @1 M
: q% X6 I( \3 b4 e南部94式早期的皮制枪套
) w- \" J9 p8 q; _+ r; s$ u7 _: T( k
这个想法没错,但却不符合日本国情。当年的日本,综合国力虽然在亚洲手屈一指,但在世界上只不过是个各方面根基尚浅的暴发户而已。为了“后来者居上”,日本可谓是无所不用之极。无视知识产权、山寨他人产品就是其中的重要举措。在惹上了无数官司,付出了不少代价后,日本方面不得不有所收敛。5 K- O8 T- D- S6 z- G
0 p1 K2 N+ `; h* M3 E0 b
另一方面,长期落后的日本,在欧美列强面前是打骨子里自卑,成天梦想着“脱亚入欧”。而这种深入骨髓的自卑,在日本现代化进程有所小成之后,便会以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极度狂妄自大。在极度狂妄自大情绪的支配下,凡事都要求有“日本特色”,枉顾事实地叫嚣“日本第一”,也就顺理成章了。
8 b0 {! Y2 v' Q8 X$ W: ^( d3 O0 W& D, ]/ I& T
具体到轻武器领域,因为工业基础较差、技术积累薄弱,因此日本设计师不得不另辟蹊径,剑走偏锋,为追求某一方面的突出性能而放弃整件武器的均衡性能。从“三八大盖”到“鸡脖子”,从“歪把子”到“拐把子”,从“王八盒子”到南部94式,无一不具有鲜明的“日本特色”,无一不在世界同时代同类武器中,特立独行,独树一帜。
3 P+ N( k) H9 g% r: S
3 f  ~9 o4 Z0 U/ G, P. |& W客观地说,上述武器中的“日本特色”,有些确实构思独特,设计精妙,实际效果颇佳。但更多的则是过于钻牛角尖,为了特色而特色。这种为了民族虚荣心,宁可牺牲武器性能的做法,着实不可取,当为后来者戒。
1 h# r. d! q8 g  N; @" F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