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诗词入门】勇闯平仄关~写给初学者(91楼:结束语) [打印本页]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0-26 10:38
标题: 【诗词入门】勇闯平仄关~写给初学者(91楼:结束语)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1-6 23:04 编辑
[山菊按]:这篇小文,其实只是我个人的学习体会。当年写出来给几位曾经跟我一样被格律所困扰的诗友作参考的。后来闲逛网络江湖,先是悄悄寄给几个初学者参考。后来想想,当初若不是网上偶然碰上的老师伸出援手,俺也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呢,没准早放弃了也未可知。于是才放下包袱,丢掉顾虑,先后在国内外的几个论坛公开贴过这篇并不成熟的学习体会。希望能帮上那些跟俺当初一样,虽有兴趣攀援诗山,却又对格律诗词基本没啥概念的朋友。现在来到爱坛,这里喜欢诗词的朋友们又给了我一次机会,俺当然不会放过啦:)
我打算边改边贴,一天贴一小节,周末休息。对我自己而言,每一次修改都是一个学习机会。希望格律娴熟的老师们不要只是负手捻须捂嘴看热闹~~~你们得帮俺把把关,好让俺这篇夹生的小文早些煮熟哈!
写在前面
我喜欢古典诗词,应该是从初中时初读《红楼梦》开始的。只不过对格律的认识,多年来也就一直停留在香菱学诗的那段文字罢了。生长在一个山野小城,又是在那个 ‘读书无用’的疯狂年代。偷偷读《红楼梦》已经很有些胆颤心惊的了,怎么敢到处去打听谁懂这些平仄格律?那几本《红楼梦》还是同大院的一个男孩子偷了父母的书柜钥匙,一本一本的悄悄拿出来,跟我换一只乒乓球拍的使用权~~~我倒是愿意用叔叔刚送我的新拍子跟他永远交换,但他却不敢!
因此,当时就算是很想知道到底什么是‘平’,什么是‘仄 ’,却想都没想过要学格律。偶尔无事强说愁,无非悄悄在本子里涂抹一些似是而非的句子罢了。好容易赶末班车上了大学,因为想要读的东西实在太多~~~赫,有点像孙猴子进了王母娘娘的宴会厅,面对满屋子的美食,贪念太盛,只好这个咬两口,那个啃几下~~~诗词不过是零碎读之,偶尔兴起照葫芦画瓢诌几句,却也没动过学平仄的念头。
2004年春初涉网络江湖,本来是一心在城里学厨的。某日在论坛导读被‘红楼联诗’的标题所吸引,闯进了新开不久的诗词坛。这下子触动旧梦了~~~正好当时上班不忙,每天都有大把大把的时间要打发(赫,记得当时俺对演艺圈的八卦新闻和NBA的球员交易都是如数家珍:)。于是就暗暗下了个决心~~~咱家要从头开始,学习古典诗词!
初时悄悄在坛子里寻了一些入门文章补课,又跟着大家玩了一次‘诗钟’。然后就一句句硬套《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学写绝句。记得被那些‘平平仄仄’弄得是顾此而失彼,顾头难顾尾~~~真可谓苦不堪言。幸而后来得遇明师(嗯,就是王和老师啦:),看俺诚意可嘉却不得其法,便一跺脚收了俺这个老学生,通过函授悉心启蒙,倾囊教授~~~两月后俺终于信了他的话,不再视平仄为拦路险峰了。
就俺这几年在网络江湖的游历所见,平仄格律,的确唬倒了不少喜欢古典诗词的人。其实呢,它不过就像古典园林那座一进门就挡在眼前的假山,看着巍峨嶙峋的,并没有多高多险,抬脚走几步,噌的一下就过去了。而假山后面的景致,才是越看越让人觉得心生敬畏哪!
已经翻过‘假山’,初尝‘美景’滋味的我,有时就不免为那些看到假山就止步回头的人觉得遗憾~~~因此,虽然自己仍在初级阶段,也想为喜欢古典诗词,却又为 ‘平仄’困扰的朋友分忧。今试将老师教过的方法和个人实践中的一些肤浅体会写出来,有兴趣学习古典诗词的朋友如果能得到些入门的启发或者能鼓舞一下信心,就算是我取之网友,回馈网络的一点心意了。尤其是年轻的诗友,请相信一个正走向夕阳的老学生这句话:对聪明的你来说,‘平仄’,它根本就不是 ‘关’:)
先说明一下,这篇文字罗嗦的是我本人初学格律诗的时候,‘对付’平仄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请不要当成论文看噢!假想中的读者应该是跟当初的山菊一样,对诗词光是喜欢,徒有热情,却连最基本的定义都不知道!因此这篇小文是用‘加法’写出来的。简单的说,就是试图用重复的手段,‘强迫’读者在较短的时间里,弄明白并且记住一些最最基本的定义和规则,同时掌握格律诗的平仄结构。
由于本人埋头写作业的时候比较多,读理论文章的时候少,说错或不妥的地方也请行家们指出,我好改正。不过因为用的是‘加法’,所以巨罗嗦,千万得有点耐心哦:)
关于格律诗的定义和规则,我准备从不同老师的网络讲稿中,整理出一些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你可以等过了这个‘格律关’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回头对这些概念做深层次的学习。其它还有拗救原则,孤平以及起承转合等章法问题等等等等~~~网上这方面的文章很多,大家可以根据需要自己查找。
最后还想声明一点:如果你对格律不以为然,认为不该以律害意,不想受束缚,那么尽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写。如果你的时间宝贵,也许就不必往下读了;如果闲着也是闲着,不妨看着玩玩。 按我另一个老师的定义:诗是美丽的语言。如果你的诗作~~~不管它是什么形式~~~都能给人予美的感受,那就是读者心目中的好诗了。山菊一般不参与这类争论。规矩多是前人定的,守不守,守多少~~~却完完全全可以由我们自己决定。格律上呢,我个人比较认同老师们的做法:对人从宽;对己从严
废话说了不少,该说点正经的了~~~有愿望闯关的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0-26 10:43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0-25 21:50 编辑
(一) 什么是‘格律诗’?
‘古诗’,应该是相对于‘新诗’来说的。有的朋友喜欢研究各种名称的严格定义,网上这方面的讨论甚至争论都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索,这里我只想提一下古诗的简单分类。
古诗可以简单分成两种:
1、古风。
2、近体诗(格律诗)。
古风种类很多,如《诗经》、《楚辞》、汉魏乐府、歌行、杂言等都可以划分在里面。这些诗看上去好像不太讲究句式、韵脚等等,老师们都说其实里面学问大了去啦!古风我还没有开始学习,这里只简单说说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格律诗,它每一句的字数都一样而且比较讲究句式、韵脚等。格律诗正式产生于唐代~~~在唐朝前几乎都是非格律诗,到了南朝齐永明末期,沈约等发现了汉语四声规律,为格律诗的成型打下了基础。进入唐代后,格律诗逐渐成型并一直流传到今天。
格律诗的诗体:
格律诗一般分五言、七言两大类,(六言诗非常少,故不列为主流。)每类又分绝句、律诗、排律等体裁。这里只简单介绍绝句和律诗。
1、绝句:
绝句的体裁:
分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简称五绝和七绝。五绝是五言四句,七绝是七言四句。
绝句的要求(最基本的):
1)。每句的字数一样。
2)。偶句(第二句、第四句)押韵(以押平声韵为正格)。
3)。第三句最后一个字用仄声字。
4)。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
例:
五绝: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七绝: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2、律诗:
律诗的体裁:
也是分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两种,简称五律和七律。
律诗的要求:
(1)。五言七言都各为八句。
(2)。偶句(第2、4、6、8句)押平声韵,奇句(第1、3、5、7句)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字。
(3)。但第一句也跟绝句一样押不韵都可以。
(4)。还有一个重要的要求就是:第三句、第四句和第五句、第六句分别要对仗。
例:
五律: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
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
读罢泪沾襟。
七律: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另外提一下关于第一句押不押韵的问题:一般以五言(五绝,五律都一样)不押韵,七言(七绝、七律)的押韵为‘正格’~~~ 也就是比较常见(请再读上面例诗的第一句)。如果反过来,你的五言第一句押韵,七言第一句不押韵也不算错。这是不需要死守的例子之一。还有就是押平声韵居多,押仄韵也可以~~~相应的一,三,五句的平仄要倒过来,这就不专门讲了。
绝句和律诗除了这几条要求之外,真正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每个字的平仄排列都是有讲究的~~~学习平仄的排列规则正是这篇小文的主要目的。因为我们还没有开始介绍‘平仄’的定义,所以关于‘绝句/律诗’的定义,咱们先记住这几条就可以了。
搞清楚概念问题是典型的‘磨刀不误砍柴工’,请放慢脚步,慢慢消化~~~:)
作者: mark 时间: 2011-10-26 11:21
前排就坐!
作者: 容易 时间: 2011-10-26 11:25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6 10:43
(一) 什么是‘格律诗’?
排排坐,慢慢学。
作者: 到处停留的叶子 时间: 2011-10-26 11:28
作者: 飞烟 时间: 2011-10-26 11:33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5 20:43
(一) 什么是‘格律诗’?
浅显易懂。这课似乎是听懂了。:)
作者: PenPen 时间: 2011-10-26 11:40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6 10:43
(一) 什么是‘格律诗’?
赶紧进来学习一下
作者: 小渊 时间: 2011-10-26 11:47
说实在话,俺到现在也没记住一种格式,都是从对联里推过来的。
作者: 文勖 时间: 2011-10-26 12:00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6 10:43
(一) 什么是‘格律诗’?
俺还要跟着学!
作者: 谢花零落 时间: 2011-10-26 16:29
姐姐就是细心!谢谢!
作者: 万里风中虎 时间: 2011-10-26 18:37
山菊姐姐加油!我每天都来学习。平仄是个大学问,懂一点容易,真要学好我要下点功夫。谢谢了。
作者: 河蚌 时间: 2011-10-26 20:56
端着板凳坐下高山仰视山菊老师。
举手提问:第一首五绝,楼(lou)和流(liu),这样的韵,应该是古字的读音不同造成的,还是ou和iu就是一样的韵?
作者: 宁娜 时间: 2011-10-26 21:07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6 10:43
(一) 什么是‘格律诗’?
就坐!
作者: 小渊 时间: 2011-10-26 21:44
河蚌 发表于 2011-10-26 20:56
端着板凳坐下高山仰视山菊老师。
举手提问:第一首五绝,楼(lou)和流(liu),这样的韵,应该是古字的读音不 ...
试着回答一下哈:
流(liu),的完全拼法是liou,
而iu是省去主要元音o的写法。
就是说,它们的韵母实际上都有ou。
而且,在平水韵中,他们同属于“下平十一尤”韵部。
作者: 假如十八 时间: 2011-10-26 21:47
嗯,收藏了慢慢学习。。。慢慢的写起来。。。
作者: 小渊 时间: 2011-10-26 21:49
小渊 发表于 2011-10-26 21:44
试着回答一下哈:
流(liu),的完全拼法是liou,
而iu是省去主要元音o的写法。
iu和ui:
汉语拼音中,iou在跟声母相拼时简写成iu,自成音节时,写成iou.
uei自成音节时写成uei,跟其它声母相拼时,写成ui.
作者: Zico 时间: 2011-10-26 23:00
认真学习中,送花!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0-26 23:24
Zico 发表于 2011-10-26 10:00
认真学习中,送花!
谢花!若有问题,不要客气哈~~~更不要怕难为情:)
再谢大家的热情支持!!!
俺下午有事,晚上再来更新~~~希望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作者: sylvia 时间: 2011-10-26 23:49
开始记笔记。。。
作者: sylvia 时间: 2011-10-26 23:52
小渊 发表于 2011-10-26 09:44
试着回答一下哈:
流(liu),的完全拼法是liou,
而iu是省去主要元音o的写法。
高深。
作者: 万里风中虎 时间: 2011-10-27 02:03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6 10:43
(一) 什么是‘格律诗’?
学习中,确实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没认真学格律,写顺口溜的时候都觉得别别扭扭的。用这些规则来引导一下,果然好多了。山菊姐姐能简单解释一下为何要遵循这样的规则嘛?为何这样做声音和文字都会变得很美呢?
作者: 板筐 时间: 2011-10-27 05:41
俺内向,搬一个小板凳坐后排听。不过,还是没忍住举手问一个题外的问题,秋老师说到的那个“读书无用”的年代真让俺迷茫。许多人都跟秋老师一样说是那个年代不能念书,不让念书,俺就纳闷,俺们经过的是不是同一个国家的同一个年代。俺那地方不发达,俺挺大的了才入学,可是记忆中从来没有不鼓励学习的时候,老实说,俺这人特别懒,年龄越大越懒,现在脑袋里剩下的比较扎实的东西还都是早年、那个读书无用的年代里留下的呢。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1-10-27 06:44
偶也来补课。写得好啊。俺就没有这种精神。。。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1-10-27 06:45
小渊 发表于 2011-10-26 21:49
iu和ui:
汉语拼音中,iou在跟声母相拼时简写成iu,自成音节时,写成iou.
uei自成音节时写成uei,跟其它声 ...
小渊真厉害。学习了。这下你可真正成了偶的老师了。。。佩服一下。
作者: 小渊 时间: 2011-10-27 07:39
如若 发表于 2011-10-27 06:45
小渊真厉害。学习了。这下你可真正成了偶的老师了。。。佩服一下。
若若啊,才说过,俺是瞎忽悠啊。
咱可是同学啊,俺也脚定,跟姐姐认真学习来着。
因为俺这课就没好好学过。
作者: 板筐 时间: 2011-10-27 10:25
学生又有一个问题。老师说了半天,这平仄如何是个关,到底啥地方难嘛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0-27 10:56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0-27 06:51 编辑
(二) 关于押韵
写诗要押韵,跟麻婆豆腐要有辣椒花椒才好吃一样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虽然追求自由的新诗越来越趋向于不押韵,但那些读着流畅的新诗,韵脚还是随处可见的。如果我说格律诗比自由体的新诗更容易让人记住,也许你不会反对吧? 这么说吧,若是我们在大街上随便拦个成年人(当然是在中国:),问他/她是否能立马背出一首完整的诗来~~~恐怕脱口背完‘白日依山尽’或‘床前明月光’的人,会比能背诵‘雨巷’或者‘再别康桥’的要多得多吧?
若是你问为什么?科学的道理我说不出,这个也不是且不能是我们可以在这篇读物里解决的问题。不过咱们可以很简单地‘想当然’一下吗~~~古典诗词,因为句式大多整齐有规律,而且严格押韵。有韵读着就顺口,顺口当然就容易记忆啦对不对:))
什么是韵?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同声相应谓之韵”。我们都说普通话,应该知道汉字的发音是由声母和韵母两个部分组成。一个韵母与不同声母结合,可以拼出许多不同的字音,如韵母 ‘i’ 可以跟不同的声母组合:
xi(西)、di(低),ni(泥)、ti(蹄) 、di(堤)
这些具有共同韵母的字,就是诗词中所谓的同韵字了~~~或者说它们都属于同一韵部。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认出,这五个字都是我们上一节中举例的那首七律‘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中的所有‘韵脚’。
诗歌的‘押韵’,简单说就是把属于同一韵部的字,安排在诗中的特定位置。这个位置就我们重点学习的近体诗(格律诗)而言,非常非常的容易记忆~~~都在句子尾巴,所以又叫韵脚:)
对‘押韵’这个概念还比较生疏的朋友,如果你有时间,不妨给上一节例诗的最后一个字标上汉语拼音,试试把剩下三首诗的韵脚找出来。一来熟悉一下‘声母’和‘韵母’的不同组合;二也复习一下格律诗所要求的,需要押韵的句子都在什么位置。(如果你肯边读边动手动脑,闯这个平仄关绝对是小菜一碟:)
我的笔记里还有一段网络老师有关‘押韵’的文字,比较符合简单明了的要求,俺就偷个懒全文照抄在这里,给大家做参考吧:
=================================================
再说说韵部。诗是要压韵的,个人认为不管是新诗还是旧体,都要有韵脚。现在有很多新诗几乎没有韵,写的和断行的散文一样,我到不很以为然。前面说了,格律诗逢偶句,也就是2、4、6、8句是要压韵的,而且要压平声韵,这个韵要压什么?怎么压?下面我们说说这个事。
音韵学家把古韵分为三种,一个是上古韵,就是《诗经》《楚辞》里的韵脚。上古韵是没有韵书的,是后人根据先秦、两汉的的古诗主要是先秦的古诗总结的。上古韵我们先不说,因为暂时也用不到。
另一个是中古韵。在西晋末年发生了五胡乱华的事,天下纷争,民族大融合,当时语音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个大概就是中古韵(或说语言)产生的原因。到了隋朝, 有个叫陆法言的人和其他几个哥们一起商量要总结部诗韵,后来陆法言根据那天他们哥们八个的聊天记录编纂了《切韵》。《切韵》就是中古韵的标志,后来经过数次修订,到了南宋时期,金朝王文郁修订《切韵》,就成了今天大家所常说的《平水韵》,也就是现在大家习惯用的诗韵,或叫古韵。
《平水韵》里把字分为平、上、去、入四声,106个韵部,其中平声韵30个,我们写诗一般是按这30个平声韵来压的,而平仄也是根据《平水韵》里的四声分类来区分的。
还有一个是近古韵,也就是元曲的韵部,这里和格律诗没有太直接的关系,所以忽略。还有一种就是今天的普通话韵部,这个大家应该很熟悉的,就不用我饶舌了。
(作者:坐看云起)
==============================================================
文中这个‘普通话韵部’就是网上常说的‘新韵’了。咱们作为初学者,可以自己考虑选择《新韵》还是《平水韵》来作诗。从我在网络诗词坛晃悠了几年所见,绝大多数坛子都不反对使用《新韵》也就是‘普通话韵部’~~~你只要在题目上标明是新韵就不会被砸的。但是有一点要特别注意:你的作品中《新韵》和《平水韵》不要混用~~~就是同一首诗里有些字的平仄依《新韵》,另一些字的平仄又依《平水韵》,这样的作品是要被算作不合规则的。
说了半天这‘韵’那‘韵’的,到底‘韵’长啥样,‘韵部’又是咋回事呢?
感谢网络,各种韵书,一搜就得。还没见过《平水韵》长啥样的,请点这个连接: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6221-1-1.html
而决定选用普通话写格律诗的诗友,可看这个连接里的《中华新韵》: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6222-1-2.html
那韵书里写的什么‘一东/二冬’或者‘一麻/二波’的,就是所谓‘同韵部’了~~~这样叫大约是为了分类方便,没有什么具体意义的。我们应该记住的是:
不论你选择新韵还是古韵,每一首合格的格律诗(或叫近体诗),所需要的韵字都应该属于同一个韵部。
韵书里这么多字儿乱七八糟的堆在一起,好多还不认识,初看怪吓人的。记得当时俺打印了一份,常常为查对一个字的平仄找得眼睛发花。不过做事寻找偷懒之法是俺的一大乐趣(有‘懒人菜谱’为证:),学诗自然也不例外。再一次感谢网络~~~用句时髦的话:只有想不到的,没有找不着的!请你稍安勿躁,等到后面具体示范俺的诗都是怎么‘诌’出来时候,再跟你分享俺的‘偷懒’之方:))
张中行先生《诗词读写丛话》中的《旧韵新韵》,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作为参考读物。这都是前人的经验和感悟,第一次读不能全懂没有关系。过一段时间再回头重读,又会多几分领悟的。张先生一共作了七个方面的阐述,算是他个人的一种选择罢。当然我们也都有充分的自由选择用什么样的韵作诗。而我个人的决定是跟着张先生选择~~~因为老先生说了比较偷懒吗:))
连接在这里: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5799-2-1.html
请重点阅读23楼和26楼!!
学习某项技能或知识,俺的经验是要就单个主题多做横向阅读。如果你还有时间,可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摆渡一下,寻找答案。比如俺查询了一下‘什么是韵’,找到这篇文章可做为辅助阅读材料:
http://tieba.baidu.com/f?kz=116445031
今天的内容够消化一阵的了,如果看到俺有没写明白的地方,尽管提问。就算偶答不出来,这里还有很多经验丰富的老师哪:)
作者: 阳春三月 时间: 2011-10-27 12:50
山菊JJ孜孜不倦,还送那么多咖啡给学生,学生木啥送的,只有送花了
作者: 小渊 时间: 2011-10-27 13:23
这些具有共同声母的字,就是诗词中所谓的同韵字了~~~或者说它们都属于同一韵部。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认出,这五个字都是我们上一节中举例的那首七律‘钱塘湖春行(白居易)’中的所有‘韵脚’。
------------------------------------------------------------------
举手:老师姐姐这段有个笔误,应该是这些有共同韵母的字,就是同韵字。
学生罗嗦几句给童鞋们听哈:
汉字比较特殊,一般是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
而每个音节都具有:声\韵\调三要素。
声母就是音节前的辅音,比如fang中的f.
韵母就是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如fang中的ang.
之所以跟大家罗嗦这些,是因为,大家以后读诗、写作可能会遇到一些比较独特的语汇
比如双声词:淋漓、 踌躇、 犹豫、 流利、慷慨、 吩咐、 崎岖,这些词的声母前后
是一样的,如果上联出现双声词,下联相应的位子也应该双声。
再比如叠韵词,如:烂漫、傀儡、辗转、腼腆 、沙发、从容、葱茏、葫芦、糊涂、匍匐、灿烂、蜿蜒、
苍茫、朦胧、苍莽等,这些词的前后韵母一样。
作者: 文勖 时间: 2011-10-27 14:42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7 10:56
(二) 关于押韵
写诗要押韵,跟麻婆豆腐要有辣椒花椒才好吃一样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虽然追求自由的新诗越 ...
孜孜不倦,认认真真,可赞的山菊老师!
作者: 板筐 时间: 2011-10-27 19:19
小渊 发表于 2011-10-27 13:23
这些具有共同声母的字,就是诗词中所谓的同韵字了~~~或者说它们都属于同一韵部。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认出, ...
小渊老师说的,对着nie!俺老怀疑不少的叠韵词是老早老早时候的汉语复声母消失以后留下的痕迹呢。
作者: 小渊 时间: 2011-10-27 19:41
板筐 发表于 2011-10-27 19:19
小渊老师说的,对着nie!俺老怀疑不少的叠韵词是老早老早时候的汉语复声母消失以后留下的痕迹呢。 ...
能得到古古师首肯,高兴一个先。
以前看到过苏轼一首诗,好像全是用双声、或同声词写的,诗一般化,俺木背,今天找不到了。
作者: 小渊 时间: 2011-10-27 19:42
板筐 发表于 2011-10-27 19:19
小渊老师说的,对着nie!俺老怀疑不少的叠韵词是老早老早时候的汉语复声母消失以后留下的痕迹呢。 ...
老师说的复声母指的是什么?
作者: 板筐 时间: 2011-10-27 19:54
小渊 发表于 2011-10-27 19:42
老师说的复声母指的是什么?
比如kl(kr),一直觉得上古华夏人的语言有这个声母,比如“角”可能是个“klok”的音, 复声母消失以后,“角”这个意思就说成了类似于“kolok”,再写成汉字就是两个:“角落” 而到了北方俗话里就是“旮旯”.山西话里面这种词很多。
此外,“京”的读音也许类似klyong,后来分化为两个音:kyong和lyong,所以现在以“京”为声旁的字有的念“jing”(鲸、惊,来自king或者keng、kong,kiong,kiang之类),而有的念liang(晾、凉、谅)。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0-27 19:58
小渊 发表于 2011-10-27 00:23
这些具有共同声母的字,就是诗词中所谓的同韵字了~~~或者说它们都属于同一韵部。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认出, ...
嗯嗯,赶紧改~~~赫,有小渊和筐师傅掠阵,这下俺可以放心胡侃啦!
连绵词和双声词,躬师曾经给俺答过疑的~~~等说完平仄,俺回去找找搬过来:)
作者: 板筐 时间: 2011-10-27 20:00
本帖最后由 板筐 于 2011-10-27 20:03 编辑
若说按中古音押韵,按中古音判断安排平仄,现代人确实有困难,是个问题,因为语音演变很大。但平仄的规则本身不成问题,只是被网络上好卖关子或者好为人师者给炒作成了问题。
作者: 小渊 时间: 2011-10-27 20:02
板筐 发表于 2011-10-27 20:00
若说按中古音押韵,按中古音判断安排平仄,现代人确实有困难,是个问题,因为语音演变很大。但平仄的规则本 ...
平水韵就够用了,太脱离了,就成做学问了,不是玩啦。
作者: 小渊 时间: 2011-10-27 20:03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7 19:58
嗯嗯,赶紧改~~~赫,有小渊和筐师傅掠阵,这下俺可以放心胡侃啦!
连绵词和双声词,躬师曾经给俺答过疑 ...
姐姐不怪小渊唐突,俺就大胆直言啦。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0-27 20:06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0-27 07:11 编辑
板筐 发表于 2011-10-27 07:00
若说按中古音押韵,按中古音判断安排平仄,现代人确实有困难,是个问题,因为语音演变很大。但平仄的规则本 ...
同意!看行者的诗可见一斑~~~这篇体会用这个题目不过是做一回标题党,其实俺在‘写在前面‘那节已经申明过了:平仄,它根本不是‘关’!
作者: 万里风中虎 时间: 2011-10-27 20:29
万里风中虎 发表于 2011-10-27 02:03
学习中,确实有豁然开朗的感觉。以前没认真学格律,写顺口溜的时候都觉得别别扭扭的。用这些规则来引导一 ...
看来这就是中国文化美感的问题,在这个文化背景下,遵循这些规则就能感觉到喜悦。真的很神奇!谢谢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0-27 23:14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0-27 10:39 编辑
板筐 发表于 2011-10-26 16:41
俺内向,搬一个小板凳坐后排听。不过,还是没忍住举手问一个题外的问题,秋老师说到的那个“读书无用”的年 ...
有请筐师和对此问题感兴趣的同学移步到俺的日志去看回复:
http://www.aswetalk.org/bbs/home ... rward=1&id=4021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1-10-28 06:57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7 10:56
(二) 关于押韵
写诗要押韵,跟麻婆豆腐要有辣椒花椒才好吃一样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虽然追求自由的新诗越 ...
顶上来,送朵大红花。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1-10-28 06:58
小渊 发表于 2011-10-27 13:23
这些具有共同声母的字,就是诗词中所谓的同韵字了~~~或者说它们都属于同一韵部。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认出, ...
小渊真是好学生。不象偶这总逃学听歌滴。也送朵大红花。。。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0-28 10:18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0-27 21:19 编辑
(三) 关于对仗
上一节的韵字儿一贴,大家都喊晕了吧?其实别害怕~~~咱们只需要把一些定义、概念和术语整明白就行了。韵书跟字典似的,不过是牛人们编出来的工具书而已,我觉得没必要死记硬背,学会查阅就可以了。至于为什么和怎样划分成这些韵部的问题,已经属于语言语音学的范畴。如果你有兴趣弄清楚,可以上网查找这方面的资料自己学习。而我费心编辑这几章的目的,只是想让初学的朋友先搞清以下这几个问题(请边看边检查自己还记得多少):
1)。什么是格律诗(或称近体诗)。
2)。格律诗如何分类?
3)。各类格律诗的名称与结构是什么?
4)。各类格律诗的基本要求(押韵/对仗/平仄~~~等)是什么?
在介绍‘格律诗’(近体诗)的简单定义时我们说过:‘绝句’(五绝和七绝)一共由四个句子组成;而‘律诗’(五律和七律)需要八个句子。这多出来的四个句字还有要求哪~~~那就是得‘对仗’。
如果‘对仗’这个术语你不太熟悉的话,那么‘对对子’呢?至少,‘春联’应该不陌生吧?咱们中国很早就有在门上贴大红春联过年的习俗。比如这个随手拈来的春联:
爆竹一声除旧岁
梅花数点接新春
对联的技法很多,咱这里就不细说了,回头找些专门的文章来做补充阅读。简单来说,对联的基本原则就是古人说的: “实对实,虚对虚”。咱们先看一下这幅春联吧:
爆竹/梅花 --- 名词对名词;
一声/数点--- 量词对量词;
除/接 --- 动词对动词;
旧岁/新春 --- 时间名词对时间名词。
对联实际上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文字游戏,又叫‘楹联’,中国楹联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对仗!那么何为对仗呢?这是抄自‘基维百科’的定义:
‘对仗,是中国诗的术语,也就是中国诗的创作手法与修辞规则。「对」字在此做动词,意谓著将两两一对的东西放在一起。「仗」字则来自古代仪式往往由两人一组来举行,有「仪仗」的「仗」意。对仗有时也称为对偶。’
一共才八句的律诗,就要求中间的四句要两两对仗。所以说练好对仗是写好八句律诗的基本功之一。记得我初学那两年,无事就常到国内一些联社练习对联。一年之后再学写律诗,果然感觉就好了许多。
另外,对联的对仗和律诗的对仗要求还是不一样的。总的来说对联的要求比较高,律诗则宽松得多~~~哈哈,希望你看到这里能松一口气:))
关于律诗的‘对仗’要求,文思格先生的这篇文章讲得比较清楚,请点击阅读:
http://www.zhengjian.org/zj/articles/2003/2/15/20471.html
对联或对仗,光讲词意词性对得‘工整’是不够的,最基本的要求还要讲究‘平仄’相对。不过大家先不要着急,文先生这篇文章作为知识性读物,有个大概的印象就行了。等我们把平仄弄清楚,再去做些对联练习,既可以娱乐,也是学习诗词格律的好方法。
这两天说的都是些基本概念,大家千万不要死记硬背。只要多读多写,慢慢就都会记住的。如果大家还没有厌倦的话,俺们明天就开始唠叨什么是‘平仄’:)
小渊MM已经准备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对仗练习,我已经把题目刷成绿色了。愿意现在就开始试一下手的同学,请放开胆子进去玩玩。先不要管‘平仄,从词意词性开始。初学者最先要记住的关键词是’不怕‘~~~偶是新手偶怕谁呀!!!
作者: 文勖 时间: 2011-10-28 16:03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8 10:18
(三) 关于对仗
上一节的韵字儿一贴,大家都喊晕了吧?其实别害怕~~~咱们只需要把一些定义、概念和术语整 ...
跟着再学,俺还没过关呢!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0-28 21:13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0-28 08:16 编辑
(四) 关于平仄
1)。什么是平仄
俺絮絮叨叨地罗嗦了老半天,大家应该都知道什么是格律诗(近体诗)了吧?
相信你会说~~~嗨,不就是五个字或者七个字一句,偶数的句子要押韵。四句放在一起是‘绝句’;若塞两付对子在绝句中间就成律诗了嘛~~~
且慢哪~~~这些‘五个字或者七个字’的句子,还不是随心所欲只要凑够数就行的。譬如我学生时代躲在蚊帐涂进日记本的那些五言或七言,四句或八句的打油诗,说好听点也就是个‘仿古诗’。你或许会说~~~偶就喜欢这么写,不行吗?!没人说不行啊!赫,俺自己中学大学不就都是这么写的嘛:)
山菊认为‘诗乃心言’,不管是什么体裁,只要你写出真情,总会引起共鸣找到知音的。只是咱们这篇文字题目是‘勇闯平仄关’。如果你无意‘闯关’,那么做为知识性读物,略微了解一下也无妨。我只是觉得没必要浪费时间来讨论‘该不该’遵守格律的问题~~~前面已经提过:要不要学,学什么,怎么学的决定权永远把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一首‘基本’符合要求的格律诗(近体诗),除了前面说过的‘五个字或者七个字一句,四句或者八句组成’,还有偶数句要求押韵~~~最最基本的还有下面这一条:
这28或56个字,大多数还需要符合一个要求:那就是严格的‘平仄’排列组合!
我之所以选择把最基本的平仄放到最后讲,主要是因为‘平仄’正是让初学者头疼不已的‘拦路虎’。网上各种解说‘平仄格律’的文章虽多,却多是用‘减法’写成的。浓缩的都是精华不假,但没啥基础的初学者如当初的山菊,自学起来就比较吃力。所以我才敢编纂这篇东西,希望自己积累的学习体会能让喜欢诗词的朋友少走些弯路。再就是搞清楚啥是‘平仄’之后,乘着热乎劲儿我们就可以来看看实例甚至自己动动手啦:)
那么到底什么是‘平仄’呢???
唉~~~这个问题在我记忆的角落里存了二十余年才找到答案噢!!!
格律诗(近体诗)中的‘平仄’规律,是‘会者不难,难者不会’的经典例子。咱们就从大家都熟悉的普通话说起吧。
平仄其实主要跟声调有关。大家都知道普通话的声调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比如小学或幼儿园时跟着老师不知大声念过多少遍的‘妈/麻/马/骂’,就是相同的声母 ‘m’ 和韵母 ‘a’ 组合发出的四个不同声调。声调不同,字形和字意都有可能全变了~~~这个应该不用多说,光看这四个字就知道了。
现在就让我们来揭开‘平仄’定义的奥秘:
所谓‘平’声字就是普通话中的第一声和第二声;
于是‘仄’声字就是普通话中的第三声和第四声。
那么具体到‘妈/麻/马/骂’,‘妈/麻’就是‘平’,‘马/骂’为‘仄’~~~
哈哈,俺没有骗你吧~~~ 简单透顶啦?!
那么,现在随便给你一个方块字,你是不是马上就能根据普通话的声调说出它是‘平’还是‘仄’了呢?
为了学习的方便,让我们用数字代表普通话的四声,先标出这句几乎人人都会背的诗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二四一一四,二二四三二。
再按照刚才说的‘平仄奥秘’把数字‘一二’换成‘平’,‘三四’换成‘仄’看看~~~诗句的平仄组合就很清楚了吧:)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二四一一四,二二四三二。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当然啦,这是最最简单的慨念了。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你也会发现,绝大多数汉字儿真的都可以先这么判定‘平仄’。又当然啦,例外也是免不了的。比如第一个‘白’字,普通话读第二声应该算平声字,而《平水韵》里则是把它划入‘仄’声字的。不过咱们是初学嘛,就先记住这个简单的分‘平仄’的方法,少数如‘白’字般不守规矩的家伙以后再慢慢抓捕正法~~~哈哈:)
例外的出现是因为语言跟河流一样,会变迁的。我们天天看着的河流,除了水的洪枯清浊,河床本身的位置似乎没有什么变化,但千百年后,所谓沧海桑田,面貌全非也。
《平水韵》有点象化石,它让我们知道了从古代到今天,语言有变化。简单地说:古人也把声调分为四种。即《平水韵》里看到的:‘平、上、去、入’四大部。其中的‘平’大致相当于我们今天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也就是我们常说声调中的‘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
格律诗词中(平水韵)所谓的‘平’声字,就是指的这个‘平’;余下的‘上、去、入’三声,就都归入所谓的‘仄’韵了。
其中‘上’相当于普通话的‘第三声(上声)’;‘去’对应‘第四声(去声)’;唯有这个‘入’声,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已经消失,分别演变归类到普通话的四声里去了。有点像那个迷语说的:‘千条线,万条线,散入水中都不见’。
简单归纳一下:
平水韵 普通话
平 ==〉阴平 + 阳平
上 ==〉上声
去 ==〉去声
入 ==〉消失散入普通话的四声之中
今天已经演变归入‘第三声(上声)’和‘第四声(去声)’的入声字仍然算‘仄’声(例如:雪/色),我们用起来不会有问题;而散入‘第一声(阴平)’和‘第二声(阳平)’的入声字(例如:湿/蝶),则成了初学者依古韵写格律诗词最为头痛的问题。
不过你也别着急,‘入’声字不需要死记硬背的。一是写得多了,常用的那些‘入声字’慢慢就会记住的。二来网上多的是工具,查对起来十分方便。后面会跟你分享一些我常用的网上工具,到时候再简单介绍一下‘入’声字。
这,就是所谓‘平仄’的概念了~~~希望你看到这里长舒一口气,说:原来真没那么难:)
现在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平/仄’了,也许你又要问啦~~~为什么在诗词中非要讲究这个‘平仄’呢?俺在回家去翻老师们的笔记之前,想先请你大声地读读刚才那两句诗: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多读几遍,看能不能体会出平仄变化带来的韵味。然后咱们把这十个字重新组合,意思上咱就不追究了,马马虎虎说得过去就行。主要想麻烦你对比著一字一字地再大声读一下,看看是什么感觉:
白日入海尽,黄河依山流。
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
勤快的朋友,不妨在往下读之前,先找几首自己写的或喜欢的古诗(前面我们举例的那四首也行),按照普通话的四声给每个字标上平仄,看看是否能琢磨出一点规律;或者朗读几遍,找找感觉也好。
(告假:俺家这个周末有远客来访,今晚就到。愿意学习写作的同学请多去玩玩小渊的对联,看看能不能把平仄的概念套进去,勤于练习,是学习任何技艺的不二法门~~~预祝老师同学们周末愉快:)
作者: 小渊 时间: 2011-10-28 21:25
一口气读完了,相信姐姐的闯关经念叨完,俺会大大的占便宜啦。
对联的事儿,俺有点伤自尊啦,俺出滴,除了咱们诗坛的老师们对对,没人来对啊。
作者: 楚天 时间: 2011-10-29 01:54
山姐真耐心,这样的老师不好找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0-29 04:05
楚天 发表于 2011-10-28 12:54
山姐真耐心,这样的老师不好找
好找好找~~~俺就碰上了不少嘛!
嗯,再跟小渊说一句~~~别着急。作为过来人,俺很理解新手的心情。要跨出第一步,各人需要的勇气不同。像俺们姐妹俩这样不怕出丑的人毕竟不多(嗯,飞烟,绿梧桐,谢花零落已经加入偶们啦:)
让大家自己调整吧。如果对诗词的这份‘爱‘足够强大,这一关迟早会突破的:)
俺要下班买菜去了,回家还要烤火鸡哪~~~~再祝各位周末快乐!!!
作者: 板筐 时间: 2011-10-29 05:16
本帖最后由 板筐 于 2011-10-29 06:26 编辑
俺来起哄啦,说说“楼”和“流”。
“楼”中古时候的音儿是啥呢,高本汉、王力和意大利人浦立本分别拟为:lə̯u,ləu,ləw
“流”呢,前边三位的拟音分别是:li̯ə̯u,lĭəu,luw。
这么看呢,两个字的韵腹和韵尾是一样的(浦立本的韵腹不同),那么是押韵的,但不是同音字。
三人啥根据?广韵啊韵镜啊等韵图等等古籍呗。那古籍怎么说的呢。看看广韵那系统的吧:
“楼”啊,是流摄来声侯韵开口呼一等。
“流”呢,是流摄来声尤韵开口呼三等。
读音很近呐,同学们,那一点差别就在等上,一个一等一个三等,也就是说一个有韵头,一个没有韵头。现在的话说,一个开张度大大的,一个开张度很小啊。既然同属“流摄”,在平水韵那里当然就是一个韵部,可以押韵,但是不是同音字。糊涂老师说在广东话里头同音,对着nie。广东话里头好多古代同摄不同等呼的字都同音了,也就是说,好多字啊,不管原来是几等,都成了一个等。这两个字在广东话里头都变成一等了,也就是说三等的丢掉了韵头。。相反,好多古代的开口呼一二等,在广东话里头却反过来变成了合口呼、齐齿呼,成了三四等,似乎多了个韵头。俺不会说广东话,但俺猜测“少”的情况应该就是这样。
作者: 板筐 时间: 2011-10-29 05:33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8 21:13
(四) 关于平仄
1)。什么是平仄
白日入海尽,黄河依山流。这个~白~也是仄啊!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1-10-29 06:23
板筐 发表于 2011-10-29 05:16
俺来起哄啦,说说“楼”和“流”。
“楼”中古时候的音儿是啥呢,高本汉 ...
给板师鼓掌
作者: 小渊 时间: 2011-10-29 07:55
板筐 发表于 2011-10-29 05:16
俺来起哄啦,说说“楼”和“流”。
“楼”中古时候的音儿是啥呢,高本汉 ...
好哄!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0-31 10:00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0-30 21:02 编辑
2)。为什么要讲‘平仄’
为什么啊~~~诗歌诗歌,是‘诗’就应该能‘歌’嘛:)
好听的歌当然要讲究韵律~~~你看看,这‘韵/律’二字可不都是‘格律诗’的基本要求么!
普通话所分四声,同一声调不同的字,仔细对比,其发音还是有共性的。一般来说:
平声字---音尾平而长;
仄声字---音尾钝而短。
再请试读:
妈(第一声阴平)/麻(第二声阳平)--- 是不是读完嘴还可以一直张著‘a’下去呀?!
马(第三声上声)/骂(第四声去声)--- 读完了就得闭嘴对吧?
古人早就注意到汉语的这种特点,后来就有意识地运用声调的更替(主要是平仄的交错)来创造音乐美。不信请回忆一下自己记得的成语~~~乘风破浪、守株待兔、 积腋成裘、一帆风顺~~~如果用我们上一节讲过的方法给它们标一下平仄,你会发现大多数都是平仄两两交替的。想要找一个全为仄字或一平到底的恐怕还不容易哦。为什么呢?读起来铿锵呀!要不咱们按字面意思把‘乘风破浪’改成‘乘风切波’~~~哈,别扭不:))
因此平仄在诗词和韵文中的作用应该是构成一种节奏,让句子读起来有音乐之美。要知道,诗词的格律并非几个文人闭门造车弄出来的。它是前人通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语言规律。遵循这些规律写出来的作品大都琅琅上口,再加上思想性和艺术性,那些能引起大多人共鸣的作品就自动流传下来了。
最后抄一段俺的启蒙老师王和的讲稿:
“平仄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他们能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前面提过,平声轻快流畅,一句诗词里,平声多了感觉上轻松愉悦。仄声庄重凝涩,用多了感觉上忧伤凄惨。至于为什么,这是感觉,没什么道理好讲: -))
王力的书上有四句口诀,描述四声的不同感觉:
平声平道莫高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够贴切的,入声已经收藏没了。大家看过前面的帖子,都知道入声字比较特别,我们在下一说里和韵一起讨论。
大家都知道,诗词在古代是“吟唱”的,现在基本上都是朗读了,因为过去的音律大多失传了,搁现在也没什么意义了。但不管吟唱还是朗读,平仄使得诗词抑扬顿挫,跌宕起伏,从而区别于白话成为“韵文”。所以平仄运用到诗词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使得诗词读起来琅琅上口。从结构和意境的角度说,平仄完完全全是没有任何意义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点。记住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总结平仄的运用时不拘泥于教条。”
好啦,关于格律诗(近体诗)最最基本的东西,俺所知道也就这些了。咱们首先明了讲究‘平仄’的目的,弄清一些概念,有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再来学习具体的平仄交替规律就不那么容易被绕糊涂了。感觉还不太清楚或还有时间做横向阅读的朋友,请再读读张中行先生那本书中有关音韵的那两章。
相信现在的你已经记住'平仄'的定义了吧?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要具体学习格律诗(近体诗)的句子里,每一个字的平仄到底该怎样安排?需要记住些什么规则?这些规则到底又有多难?!
作者: 小渊 时间: 2011-10-31 14:51
读完。
平声平道莫高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1-11-1 06:43
山菊 发表于 2011-10-31 10:00
2)。为什么要讲‘平仄’
为什么啊~~~诗歌诗歌,是‘诗’就应该能‘歌’嘛:)好听的歌当然要讲究韵律~~~你看 ...
讲得好,就是,节奏挺重要的
这和偶听音乐一样
作者: 飞烟 时间: 2011-11-1 07:25
山菊 发表于 2011-10-30 20:00
2)。为什么要讲‘平仄’
为什么啊~~~诗歌诗歌,是‘诗’就应该能‘歌’嘛:)好听的歌当然要讲究韵律~~~你看 ...
这么看起来,平仄并不是为了难为人的。节奏感确实挺重要。下次再写什么,自己先念念看有没有节奏感。:)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1-1 10:29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0-31 21:31 编辑
(五) 格律诗的平仄组合及规律
罗嗦了好几天,都是准备工作。这些定义和术语,当然都只是最基本最简单的。不过,咱们是初学者嘛,弄明白意思就可以了,不用死记硬背的。熟悉了这些基本概念和术语之后,就可以开始‘闯关’了。也就是具体来学习一首格律诗里面每一个字的平仄要求。在开始之前,山菊还有几句‘废话’想交代一下。
王和老师说:“写诗如同照相,本质上是一种记录。看见了美景,照下来随时看看,赏心悦目。而突然有了某种感慨,看见了什么东西,触动了情绪,就有了把它记录下来的欲望。所谓咏物言志,寄景抒情。将来回过头来看看走过的人生,也有了回忆的依据。”
俺的第二个老师王一尘则简单的定义说‘诗是美丽的语言’。并主张诗的“立意用不着多高远,平常的事物往往更叫人感动,立意要个人化一些,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写身边发生的东西,写真诚的东西,写普通人的悲欢和爱恨,咏物的时候也要融自己的经历经验感受。”
我自己的体验也是这样。在人生的路上走着,看着,经历著~~~当心里积攒了一些情绪时,也许就想写诗了。写诗当然先要有立意,要选择合适的体裁,要造出美丽的句子~~~如此这般,才能把自己感受诗意地传递给读者。其实学习诗词,立意、章法、修辞~~~等等,才是学格律诗更重要的东西。鉴于这篇小文主要的目的在于帮助初学的朋友对付‘平仄’这个‘拦路虎。其它那些更让人上瘾着迷的诗法技巧,就留待你过了平仄关之后自己慢慢学习吧。
这一章可能会比较沉闷,如果你读慢一点,最好再找张纸拿枝笔,等一会跟着我比划也许效果会好一些。
好吧,交代完毕,现在咱们就真正开始‘闯关’了:))
1)单句的平仄
诗句诗句,写诗当然得先写句子。不管你准备写四句的绝还是八句的律,都得先把单个句子的平仄搞定,然后再来理顺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平仄组合关系。
一路走过来,相信你已经知道了格律诗的句子要么是五个字,要么是七个字组成。前面也提过~~~这五个字或七个字的平仄排列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它们得遵守一定的规则。这个规则其实很简单,只须要记住八个字:
‘一句之内,平仄相间’
所谓‘平仄相间’,就是:平平仄仄平,或者:平平仄仄平平仄。
看见这个,你可能会问了:为什么都是俩字一换呢?能不能单字或三字相间呢?赫,喜欢思考,爱问‘为什么’绝对是好习惯!只是俺哪,于音律方面几乎是一窍不通,说不出个所以然,先抄一段俺启蒙老师王和的讲稿,如果你还想就这方面深入学习,那就得自己上网搜了:
“大家都知道,西洋拼音文字是以一个单词为停顿的,就是说语气的停顿发生在单词与单词之间。而咱汉语是单音节的字,停顿就不能一字一顿,那节奏上是怎么样的 呢?基本上两字一顿,特殊情况下有一字顿(术语称“一字豆”)或三字顿。举个把例子说明。几乎所有的诗词句子,都是有一字或两字的词组组成的。比如:
两个--黄鹂--鸣翠柳(或--鸣--翠柳)
无边--落木--萧萧--下(或--萧萧下)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或--向东流)
不用再举了,您可以闭着眼随便指首诗,几乎百分之百的都得这么安排节奏,道理?没有,就是节奏的美感。抑扬顿挫,跌宕起伏就是在这种节奏里出来的。前面我们讲了,平仄的变化作用于我们的脑部神经,使我们“感受”到变化的美。那么是哪个字产生的作用?是一个小节奏的最后一个字,因为那里有个停顿。一停顿,这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感觉就留在我们脑袋里了,所以整句诗我们并不感受每个字的平仄而只是那个小节奏的最后一个字。由于绝大多数的小节奏都是由两个字组成的, 所以我们只感受这双数位的字(第2、4、6个字)的节奏。在(上)的最后我们总结了三点,第一点是一句话里要有平仄的变化,怎么变?就是每到双数字变一下。不然您试试不是双数字变的:平平平仄仄仄平,或平平平平仄仄仄,都别扭。”
俺老师已经说得够清楚了。由于我们学习的是‘格律诗(近体诗)’,如果你还记得前面说过的分类,格律诗不是五个字(五言)就是七个字(七言)的句子。所以就有人把这些五言和七言的句子,按照格律诗的另外一些规定(后面我们会讲到),总结出不同的组合,这就是《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了。我给你找来一个连接,你若是愿意把它背下来咱也不能拦著:))
http://www.chinapoesy.com/ShiCiZhiShice06ea6f-8c9e-42db-b3b4-79a5404ee652.html
厨房的朋友都知道,连做饭都寻找偷懒之法的山菊,那里会肯花时间去长篇大论的背东西噢! 还记得初学时打印了一份这个表和平水韵,在哪儿啃呲啃呲一个字一个字儿的生搬硬套,套得俺是头昏眼花~~~还好后来碰上好老师,否则也未必坚持得下来。
实际上格律诗的这些平仄规则,真正需要‘死记硬背’的,只有四个基本句式: 一共20个字,再加三条规则。每条规则8个字,3X8=24。那总共就是44字~~~别忘了,你已经记住8个字了哦:)就是咱们一开始说的,单句的平仄规则。希望你还记得(这是个机会,考一下自己吧:))。
才20个字的句式加三条8个字的规则!
看到这里,你会不会精神一振呢?
作者: 万里风中虎 时间: 2011-11-1 23:27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7 10:56
(二) 关于押韵
写诗要押韵,跟麻婆豆腐要有辣椒花椒才好吃一样是大家都知道的常识。虽然追求自由的新诗越 ...
学习韵部中,真是大学问哪,用韵脚压住后,果然通畅了很多。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哪。
作者: 混天球 时间: 2011-11-2 04:51
好,赞一个,也学习一下。
作者: 小渊 时间: 2011-11-2 08:40
读完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1-2 11:15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1-2 09:55 编辑
(2) 格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
前面几章,俺不厌其烦地,反复地给你灌输格律诗(或叫近体诗)的定义。希望你已经把那些最最基本的概念都搞清楚了。格律诗格律诗,如果‘格’是指格式;那么‘律’也可以理解成规律啦。
所谓格律诗的‘格式’和‘规律’,就是指唐代以后逐渐形成的,主要针对绝句和律诗的字数规定,押韵规则,对仗要求,还有就是每个句子的平仄交替和句子间的组合规则。
让我们再复习一遍格律诗(近体诗)的分类:绝句有五言的和七言的;律诗包括五律、七律和排律(排律我还没学,不在此篇范围)。
我们已经提过汉语有四声之分(虽然古代和现代的分法大不一样)。填词写曲更讲究音律和谐,所以还需要分辨四声~~~词曲谱子,有些地方就规定要用去声或上声。好在咱们先学的是格律诗,在音律方面没有填词写曲那么麻烦。尤其咱们初学嘛,先粗粗分成平仄两声就可以了。
上一节已经提过:每一个诗句,若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会单调。我们还知道了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来组成一个节奏单位,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如果单句诗里的‘平/仄’两两交错,就构成了格律诗(近体诗)的‘格’。
我们先来看字数少的五言诗的句子。如果‘平/仄’两两交错,可以有这样两种排列:
平平仄仄平
或
仄仄平平仄
这就是格律诗(近体诗)概念中所谓的‘基本句型’了,或者称为律句。
这两种句型的首尾(就是第一个字和第五个字),平仄都相同。若想制造一点变化,改成首尾平仄不同,我们可把最后一字移到前面去,变成:
平平平仄仄
或
仄仄仄平平
上面这四个句子,就是行家口里的‘标准句式’,或者说‘标准律句’。这四个一共20个字的‘平/仄’排列方式,就是上一节中说过需要你记住背熟的东西。建议你现在就抓只铅笔,把这四个句子在纸上默写几遍。我都没花满五分钟就记住了,对聪明的你,一定更是小蛋糕一块啦:)
为了后面举例示范的方便,我们先把这四个‘标准句式’编上顺序:
A) 平平仄仄平
B) 仄仄平平仄
C) 平平平仄仄
D) 仄仄仄平平
七言的呢,根本就不用记,在五言句子的前面再加一个平仄相反的节奏单位就是了~~~如下所示: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记住了吗~~~从现在起,你写出来的每一个五言或七言的句子,平仄排列一定都要先符合这四个‘标准句式’中的任何一个!
节奏单位的概念很重要~~~如果你看得仔细,会发现这四个句型的平仄都有一个规律:就是逢双必反。你随便找一句看看: 句子中第四个字的平仄一定和第二字的平仄相反;第六字的又和第四字的相反~~~如此反复就可以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感。但是逢单则可反可不反~~~你再看看,在七言的C和D这两种‘标准句式’中,第三个字和第五个字的平仄是相同的(五言是一三平仄相同)。
这是因为前面已经说过:汉语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重音落在双数音节上。所以单数音节的平仄交替,相对而言显得没有双数的那么重要了。
强调这点,是因为在具体创作的时候,即便是诗仙诗圣,也很难做到每一句的每一个字都完全符合这四个基本句式! 别忘了,咱们写格律诗是为了充分利用文字和语音的特点创造‘美’。若是完全僵化于条条框框,难免就真的是‘以律害意’了!那么在碰上困难时如何变通呢? 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就是牺牲掉不太重要的单数位置的平仄规定,而守住比较重要的双数位置的平仄。
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这么一句恐怕不写诗的人也知道的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个口诀说的就是第一、三、五(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不论’就是可平可仄);而第二、四、六位置的平仄规定则必须严格遵守。
当然这个口诀并不完全准确,在某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这个就不多说了~~~留待你入门以后,一边实践一边再做深层次的学习。以俺的经验,也无须死记硬背,多写作业多向人请教,一边犯错一边挨砸一边就记住了:))
这个口诀没有提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字,因为这个字最重要!!!它不但该平的地方不能仄,该仄的地方不能平没有一点儿商量的余地,而且还可能有‘押韵’的要求呢!!!
说到这里,我想请你再想想看:我们已经知道格律诗的每个句子都应该符合这四个标准句式。如果~~~呃,如果哈~~~每个句子之间的平仄组合也有规律,我们不就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推导’出任何一种四句或八句的组合了吗?管它平起也好仄起也罢,咱们就不用死记硬背那二十八个让人头晕的组合了啦!
赫赫,常在诗词论坛见人无不自卑的说自己不是文科生云云~~~那么看见‘推导’二字,学理工的同学,你会不会眼睛一亮啊:)
背熟了这四个句式之后有什么用呢?如果勤快的你去研究一下《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很快就会发现,近体诗的律绝‘二十八式’,无论怎么变化,都变不出这四种基本句型。换句话说,二十八式中的每一式,无非都是这四个‘标准句式’翻来复去的组合罢了。
这一章很重要,希望你能慢慢消化。如果有问题请提出来~~~公开或私下都可以。下次还请你把纸和笔准备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实例。如果你放慢速度,跟着俺比划,包你读完本文就会知道‘格律诗’的‘平仄组合’真的是可以‘推导’出来的:)
作者: 小渊 时间: 2011-11-2 11:34
姐姐真牛,比那些砖家介绍的简单多啦。
我一看仄起平收,平起仄收,脑袋就大了。
姐姐这个不需要记的。
作者: 绿梧桐 时间: 2011-11-2 16:33
认真学习。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1-2 21:18
小渊 发表于 2011-11-1 22:34
姐姐真牛,比那些砖家介绍的简单多啦。
我一看仄起平收,平起仄收,脑袋就大了。
姐姐这个不需要记的。 ...
赫,专家有学问是不假滴。但有学问和有效地传递学问是两回事~~~记得在大学里就碰上过好几个一肚子学问却不会授课的老师。俺只好另找参考书自学~~~一边学一边恨恨地想,以后偶去教书,一定要怎样怎样~~~后来果然去吃了几年粉笔灰,所以知道备课时最重要的是了解学生的程度。红烧排骨烧得再好,也不能拿去给还没有长牙的婴儿吃呀:)
所以这篇文章虽然行文罗嗦,内容却是减了又减,试图只留下那些很基础又容易消化的。所以我一再强调‘最最基本‘这四个字~~~实际上,过了平仄‘关‘,诗山的风景真的更美!
但我的理论水平也就仅仅限于平仄了~~~其它章法,就看别的老师们肯不肯出手啦:)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1-11-3 06:39
山菊 发表于 2011-11-2 11:15
(2) 格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前面几章,俺不厌其烦地,反复地给你灌输格律诗(或叫近体诗)的定义。希望你已经 ...
同意小渊。
会总结,化繁为简才是王道
作者: 飞烟 时间: 2011-11-3 07:44
山菊 发表于 2011-11-1 21:15
(2) 格律诗的四个基本句式前面几章,俺不厌其烦地,反复地给你灌输格律诗(或叫近体诗)的定义。希望你已经 ...
这几个句式记住了。我是个好学生(自己夸自己)。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1-3 11:15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1-2 22:18 编辑
(3) 绝句的平仄组合
还是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绝句’的简单概念和要求吧:
1). 一共四个句子。
2). 每句五个字(五绝)或七个字(七绝)。
3). 押韵。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最后一个字要求属于同一个‘韵部’。第一句可押韵,也可不押韵。
除了这几条,还有就是最基本的,字与字之间,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平仄组合要求了。上一节介绍了单个句子的平仄组合要求~~~就是需要背下来的那第一条规则和四个‘标准句式’(相信你早记熟了吧:)。
独木不成林,单句当然不能叫做诗。咱们刚复习过了呀~~~绝句至少得有四个句子哪! 就这四个句子之间,当然也不是随便拼凑在一起,还得遵循一定的规则。感谢诗友兰梦,希望能搞清平仄规律的她,同意我用她的一首习作来作例子。希望认真读完这一节之后,初学的你就完全知道格律诗的格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了。不过,为了讲清楚这些个规则,俺要再一次请你忍耐俺的罗嗦:)
请先来看看兰梦的原作:
淡雨轻敲冷寂秋,清枝叶落西风就。他乡莫把人消瘦,夜伴飞歌唱离愁。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让我们用已经学到的东西,先来看看每个句子的‘平仄组合’是否合符规则~~~也就是查对单句是否对得上那四个基本句式中的任何一个。
咱们还是先用大家都熟悉的普通话来标平仄好了~~~还没有忘记吧:第一、二声算‘平’,第三、四声归‘仄’。建议初学的你在往下读之前,自己先动手标一下这首诗的平仄,然后跟俺标的对照一下:
淡雨轻敲冷寂秋,清枝叶落西风就。他乡莫把人消瘦,夜伴飞歌唱离愁。
四三一一三四一,一一四四一一四。一一四三二一四,四四一一四二二。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如果你一路用心读过来,应该可以看出点名堂了吧?
我把七言的那四个‘标准句式’搬过来,你对比著再看看: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请用例诗仔细对比~~~
第一句的平仄排列是不是跟句式 A)一模一样?
第二句和第三句都用的是句式 B)!!
四句诗其实只有最后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对不上。这句就是诗词坛里常见人家常说的‘不合律’或者‘出律’了。
你看,只要平时读得多,诗情涌动的时候,写出来读著顺口的句子,很多都是自然合律的。咱们在前面提过:‘格律’并不是凭空想出来的文字游戏,实际上它是古人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来的规律。所以俺觉得哈,那些还没花功夫学习就主张抛弃格律的人,若不是有偏见,就是还没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
回到兰梦这首诗,再对比绝句的其它几个‘基本要求’,押韵方面也有点小问题。‘秋/就/瘦/愁’的最后一个‘韵母’虽然都是‘u’,但‘就/瘦’都是‘仄’声字~~~我们已经知道了,格律诗的押韵规则是一首诗的所有韵脚都应该来自同一个韵部。不管是平水韵也好,新韵也罢,第二,四句的最后一个字都要属于同一韵部!
‘就/愁’一仄一平,显然不属于同一韵部。需要改掉其中的一个来将就另一个,我们等一下再细说。
兰梦妹妹的这首诗,作为初学者来说立意清楚,诗味也蛮浓。所欠无非平仄和押韵等技术问题。所以俺就忍不住稍微帮她调整了一下,尽量保持原貌,主要是求合律。现在就来罗嗦一下修改的思路和过程,顺便跟大家一起学习格律诗需要记住的另外两个重要‘规则’。
还是先复习一下~~~学写近体诗需要死记硬背的除了那四个‘标准句式’之外,三个规则中的第一个:单句的平仄规则,希望你还没有忘记:)
‘一句之内,平仄相间’
现在隆重推出需要记住的第二条规则: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格律诗对形式的要求,其实包含了对称、变化、统一、回环等美学原理,力求体现汉语声韵的和谐与优美。因此格律诗的句子都是两两成对的。绝句的这四个句子就分成两组,一般常用‘首联’和‘尾联’以区分它们在绝句里的位置。
这第二条规则所涉及的就是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了。什么是‘一联’呢? 已经做过对联练习的你,一定知道对联由两个句子组成。这两个句子本身先要符合‘平仄相间’的第一条规则;而两个句子之间在相同位置的平仄关系,却是要 ‘相对’。
换句话说:同一联的两个单句之中,在相同的‘节奏点’上(也就是2、4、6位置上),必须遵守平对仄,仄对平的规则。根据这个规则,我们的那四个‘标准句式’可以组合成两联~~~红字就是‘相对’的‘节奏点’: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具体到兰梦的这首诗,首联: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轻敲冷寂秋,
B)。平平仄仄平平仄 - 清枝叶落西风就。
你看这两句之间(首联)的2、4、6位置上的字,平仄都相反~~~也许你会惊呼:这不就完全符合这第二条规则吗?!
可是咱们别忘了,绝句的第二句还有一个重要要求,就是要押韵! 前面提过,兰梦本人可以选择这首诗是押仄韵还是平韵。但是,格律诗里押平声韵的居多(又叫‘正格’),我就准备按第四句的‘愁’韵来修改了。第二句的第七个字‘就’为‘仄’,需要改成跟‘愁’同一个韵部的平声韵。
修改方案有两个:‘秋/愁’属同一个韵部,所以第一方案就是两句颠倒一下位置:
B)。平平仄仄平平仄 - 清枝叶落西风就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轻敲冷寂秋
这样就可以变成首句不押韵的绝句了。但是不知你还记得不~~~五言格律诗以首句不押韵为‘正格’(也就是比较常见),七言则以首句押韵为正格。加上我个人觉得‘西风就’意思上有点勉强,所以就在‘秋/愁’字所属的‘韵部’里另外选了一个‘沟’字,改成这样~~~希望没有离开原意太远: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轻敲冷寂秋 (1)
D)。平平仄仄仄平平 - 枝疏叶落满荒沟 (2)
请注意第二句已经换用了‘标准句式’中的第四句 D)。再看看身处‘节奏点’的第2、4、6字,两句之间的平仄是不是相反的?
请注意:七言的第二句不但要求和第一句平仄‘相对’,而且要求压韵~~~也就是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不信你再去那四个基本句式里挨个儿套一下看~~~同时符合这两个要求的是不是只有句式 D)。!
这就是为什么俺王和老师说不用费力去背那什么《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你只要能先确定四句中任何一句的平仄,就能根据押韵要求和三条规则把其余几句的平仄组合‘推导’出来。
比如兰梦这首,我觉得第一句很好,也完全合律,就决定以它为基础,来‘推导’另外三句的平仄排列组合。第二句刚才根据押韵要求和‘一联之中,平仄相对’的规则已经搞定了。接下来在‘推导’第三句该选用哪个‘标准句式’之前,我们先来学习并记住第三条也是平仄组合的最后一个规则:
‘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所谓‘两联之间’,绝句里就是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所谓‘相粘’,跟‘一联之中’正好相反~~~第二句和第三句在相同‘节奏点’(2、4、6位置)上的平仄要一样。
另外,根据押韵要求,第三句是不需要押韵的。如果你写的是平韵绝句,这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就‘必须’是‘仄’;仄韵诗则反过来。所以俺可以负责地说:绝句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永远‘相反’!如果相同,那就出律了:)
现在麻烦你再去那四个‘标准句式中挑挑看~~~2、4、6、位置上的平仄都要跟第二句也就是句式 D)‘相同’,最后一个字又‘必须’是‘仄’。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的~~~是不是只有句式 B)呀: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轻敲冷寂秋 (1)
D)。平平仄仄仄平平 - 枝疏叶落满荒沟 (2)
B)。平平仄仄平平仄
原诗的第三句平仄完全符合句式 B),我只是根据意思换了两个仄声字: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轻敲冷寂秋(1)
D)。平平仄仄仄平平 - 枝疏叶落满荒沟(2)
B)。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他乡但见人消瘦(3)
哈,胜利在望,咱们现在只剩下最后一句的平仄要处理了。记性好的朋友一定还记得这第四句跟第三句一起合称‘尾联’。既然是同属一‘联’,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当然就可以用第二条规则啦!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而且按要求,这一句也必须押韵(第二、四句必须押韵而且要押平声韵)。那么你再看看那四个‘标准句式’,‘节奏点’上的平仄跟第三句相同位置‘相反’,而且最后一个字又是‘平’的有几个符合条件?
赫赫,希望你还没有被我绕糊涂~~~剩下的句式C是虽然符合第一个条件,但第七个字为仄,比来比去,两个条件都符合的仍然只有一个:句式 A):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轻敲冷寂秋(1)
D)。平平仄仄仄平平 - 枝疏叶落满荒沟(2)
B)。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他乡但见人消瘦(3)
A)。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次我只涂红了第二个字,那是因为又可以偷漏啦:)
脑袋转得快的朋友可能早就看出来了~~~其实在这四个标准句式中,只要先把第七个字的平仄搞定,再用‘粘/对’的两条规则找准第二个字的平仄就足够啦:)
平仄框架有了,再跟据诗意选择平仄合适的字,这首诗的架子就出来了: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淡雨轻敲冷寂秋(1)
D)。平平仄仄仄平平 - 枝疏叶落满荒沟(2)
B)。平平仄仄平平仄 - 他乡但见人消瘦(3)
A)。仄仄平平仄仄平 - 一曲离歌试解愁(4)
这是只有四句的七言绝句。在这首绝句里,我们重复使用了两次句式A。其实八句的律诗甚至更长的排律,都可以就这么按照我们今天学习的两条规则,一句句的接著往下‘推导’,平仄框架就出来了。请注意,四个‘标准句式’在一首格律诗中可以根据规则重复使用。
这两节是重点,需要你脑手并用,慢慢消化吃透。一时被俺绕糊涂了也不要紧,明天俺会跟大家分享常用的网上工具,帮助你检查格律是否都符合规则。然后请你跟俺一起再玩一回‘推导’游戏~~~下次是推导律诗的平仄组合。其实不管是律诗还是绝句,只要记住那四个‘标准句式’和三条规则,再用笔跟着俺划拉几下,相信你会很快掌握这个方法的。
作业:
已经写过绝句或对联的朋友,不妨先修改自己的作品,以期合律:)
没有写过的朋友,可跟着如若写‘看图题诗’作业~~~连接如下:
http://www.aswetalk.org/bbs/thread-6456-1-1.html
作者: 小渊 时间: 2011-11-3 11:53
拜读
作者: 文勖 时间: 2011-11-3 13:24
山菊 发表于 2011-11-3 11:15
(3) 绝句的平仄组合
还是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绝句’的简单概念和要求吧:
完了吗?偶要全偷走,然后当教材去让俺身边滴银们学!
作者: guagua 时间: 2011-11-3 13:59
像是读懂了。容我慢慢消化。
看图题诗对我难度太大了,又有如若老师珠玉在前。
作者: 阳春三月 时间: 2011-11-3 15:25
山菊JJ太棒了,耐心详细,就像傅聪说卓一龙是个能把桌子都教会弹琴的好老师,山菊JJ也是好老师。
我从一头雾水变得有点豁然开朗了,继续努力消化,争取牢牢熟记。这还是基础的呢,以后的可咋办办?晕啊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1-3 21:06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6-10-8 17:15 编辑
飞烟 发表于 2011-11-2 18:44
这几个句式记住了。我是个好学生(自己夸自己)。
飞烟果然是解人~~~期盼别人夸会很累,也很难坚持。自己夸自己,又轻松又自在:)
俺学诗也好些年了,兴致不但未减还越来越浓。自己想想,除了张中行先生说的对诗歌的那份‘情痴’,还有就是从来不跟别人(古人或今人)比。比来比去的多累啊,俺一般只跟自己比~~~今年比去年有进步就值得开心!
俺个人的乐趣主要在成诗的这个过程~~~灵感,构思,谋篇,造句,炼字,然后是逮着机会就翻晒修改~~~赫,其乐无穷:)
http://www.sou-yun.com/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1-4 12:25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1-3 23:33 编辑
4)。平仄的查对及其它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用‘普通话’在说‘平仄’。如果你觉得这就够自己用了,那就打印一份或者买一本以普通话为准的韵书,在同一个韵部里挑选韵字,诗写成发到论坛时只要注明是‘新韵’就可以了。就我在网上晃悠几年所见,绝大多数诗词论坛都不排斥用新韵写诗。
我觉得写诗其实是件很个人的事,应该是你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吧。如果你懒得查韵书,就按自己的口音和感觉写也没什么大不了~~~翻翻我自己中学时涂抹的那些句子,好多还是按方言押韵的呢:))
当然立志要做‘诗人’的又另当别论了~~~想把自己的作品‘推销’出去并得到社会的重视,总得研究一下读者群甚至大众的口味对吧?只是俺觉得把一个爱好整成事业好是好,就是太累了。所以山菊学诗的目的呢不为做‘诗人’,就因为从小喜欢这种抒发情感的文体,另外也想给将来的退休生活培养一个需要动动脑筋的业余爱好,或许可以减少得老年痴呆的几率:)
不过,俺一向对自己的要求是学什么争取像什么~~~比如学做菜,第一次试验新菜,多半会认真照菜谱做的,有了心得之后才图谋篡改。学作近体诗,自然也是跟着老师从《平水韵》开始。其实慢慢地练习熟练之后,用什么韵将不再成为问题:)
使用韵书,不止是查对句末需要押韵的那个字。实际上,经过上一节那首七绝的‘推导’过程,相信你已经明白了:格律诗里的每一个字都是有平仄要求的。
只不过有的要求严一点~~~比如‘节奏点’(即2、4、6位置)上的字和句末那个字,不能随便‘破律’(就是该平的时候仄了,该仄的地方平了),万一非破不可,也得有一定的补救措施,也就是所谓的‘拗救’~~~这类写诗的技法,我们可以等闯过了‘平仄关’再慢慢学习。
有些位置的字平仄要求比较宽松~~~尤其七言的第一个字,基本上是‘平/仄’都可以,第三个字和第五个字‘论还是不论’要看所用的是哪一个‘标准句式’,否则又会犯‘孤平’啥的~~~赫,别着急啦,这些规则不用专门去记,随着实践的增多你会慢慢领会的。
如果你按前面的定义写成了一首格律诗,立意、章法、修辞等更深一层的诗法技巧等我们先不去管它~~~初学嘛,咱得先学会走路才能学跑对吧?若想知道它合不合律~~~也就是它的平仄排列是否符合这四个‘标准句式’和那‘三条规则’~~~该怎么办呢?
也许曾经有人告诉过你:没办法,得背韵书,记住每个字所属的韵部!嗯~~~读过《红楼梦》的朋友不知道还记不记得这个情节:那呆香菱‘正在耳不旁听,目不别视的背韵书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吧。”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错了韵了”~~~’。
网上还真见过教人如何背《平水韵》的方法~~~虽然都是用心血写成的经验之谈,但对俺这种愿意用功却喜欢偷懒的人来说,还是不太实用。
记得刚开始学格律时也是不好意思问人的。于是打印了一份《平水韵》,一个字一个字的慢慢查对。后来实在太累,正好刚读完王朔的几篇小说,于是鼓起‘我是新手我怕谁’的勇气,贴到论坛让人家‘砸’! 也幸亏这一番‘勇敢’,居然感动了老师,才有了后来的际遇:))
闯过平仄关之后,某次查资料时偶然发现网上原来早有雷锋,写了查对平仄的软件。这下可轻松多了!最先找到的是这个查对句子平仄网站 (许久没用,这个网站现在的广告有点烦,请小心使用):
@平仄显示@
http://book.5ilog.com/cgi-bin/mz/poetry/dispingze.asp
一次只能输入一行,只要把绝句的四个句子排成一行就可以一次查对了:
淡雨轻敲冷寂秋,枝疏叶落满荒沟。他乡但见人消瘦,一曲离歌试解愁。
仄仄平通仄仄平,平通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注:“通”表示该字是多音字,平仄需要根据语意来判断。“?”表示该字没有收录。
大家看见没有~~~兰梦妹妹这首诗,我们是根据普通话来定的平仄,查下来竟然完全符合古韵!所以根据俺这些年的实践经验~~~咱们就按普通话起草,若运气不好碰上个把不合古韵的,查出来再做调整就是了。
这个工具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查每个字所属的‘韵部’。在已经显示出‘平仄’的页面,你的诗句都成了蓝色。只要点一下单个的字,就会有新页跳出来,上面列着这个字所属韵部的所有韵字。我点了一下第一句末尾的‘秋’字,得到的结果如下:
和字[秋]诗韵相同的字
第12部 平声 十一尤
尤邮优尤流旒留骝榴刘由油游猷悠攸牛修羞秋周州洲舟酬雠柔俦畴筹稠丘邱抽瘳遒收鸠搜驺愁休囚求裘仇浮谋牟眸侔矛侯喉猴讴鸥楼陬偷头投钩沟幽纠啾楸蚯踌绸惆勾娄琉疣犹邹兜呦咻貅球蜉蝣蝣辀帱阄瘤硫浏庥湫泅酋瓯啁飕鍪篌抠篝诌骰偻沤(水泡,名词)蝼髅搂欧彪掊虬揉蹂抔不(与有韵“否”通)瓿缪(绸缪)
这个功能可以帮助你在先有了一句带韵脚的诗句后,挑选合适的韵字来完成剩余的诗句。用这个办法,可以先保证了我们的格律诗不会‘错了韵了’。上面‘秋’所属的韵部叫‘下平十一尤’,红色的就是我们做例子这首七绝所选用的韵字。
现在让我们用这个工具,再检查一下王之涣那首估计一大半中国人都背诵过的五绝: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通仄仄平平。
‘白’按普通话是‘平’,这里却划入‘仄’。这是因为‘白’就是古韵中的所谓‘入’声字。我们在前面提过,‘入’声字在今天的普通话中已经没有了,它们都散入普通话的四声之中。比如说‘客/脚’古韵是入声,普通话则分别读第四和第三声。不过按照我们学过的方法划分仍为仄声字,所以不会有问题;成问题的是散入普通话一二声(阴平阳平)的那些‘入声字’。比如说‘独/蝶/竹/白/石/合/洁’等等~~~如果你把这些字放到格律诗中该'平'的位置,按古韵就算出律了。
所幸的是,这些字毕竟是少数,咱们也不用专门去背诵它们。还是那句话:多写,多请教;一边挨‘砸’一边就记住了;何况这不还有网上工具吗:)
后来找到的这个可以检查整首诗平仄和韵脚的网站我也常用:
@格律校验@
http://www.sczh.com/sczh/mcheck.asp
这里还可以选择查对‘新韵’~~~有两种:‘诗韵新编’和‘中华新韵’,我都没有研究过,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用。左边还有个‘查同韵字’的功能~~~在小窗口里打入要查的字,再从三种韵书中选一个,点击‘查同韵字’,便可以得到这个韵部的其它字。仔细查看,这个网站除了">‘格律校验’,还有‘诗词搜索//在线字典//诗词资料’等工具,用起来挺方便的。
还有一个很有用的网站就是写‘作诗机’软件的‘稻香老农’的,那里不少工具都很好用:
@稻香居@
http://www.poeming.com/web/index.htm
需要提醒的是~~~工具也是人做的,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使用时自己要多留心,慢慢就有经验了。
这两节需要些时间消化~~~最好能用笔多划拉几下。再熟悉一下工具的使用(可以检查修改自己的旧作啥的:)。回头我们再一起来‘推导’一首律诗的平仄,复习巩固一下前面学过的东西;最后再小结一下需要记住的规则,这篇小文就可以结束了:))
作者: guagua 时间: 2011-11-4 12:39
guagua 发表于 2011-11-2 21:59
像是读懂了。容我慢慢消化。
看图题诗对我难度太大了,又有如若老师珠玉在前。 ...
谢谢两位老师的鼓励。既然上了老师们的课了,再难也要学下去。
作者: guagua 时间: 2011-11-4 13:30
才发了帖子,就升级了。哈哈。
不过这诗词/对联水平,还是小学生。
作者: 文勖 时间: 2011-11-4 14:26
山菊 发表于 2011-11-4 12:25
4)。平仄的查对及其它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用‘普通话’在说‘平仄’。如果你觉得这就够自己用了, ...
要结束了?有点不舍哟!
作者: guagua 时间: 2011-11-4 14:50
纯理工思维,非喜勿读。
七言的四个‘标准句式’: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如X,Y为其中任意相邻两句,有如下规律:
定理1. 如X,Y为一联,且Y的最后一字为平声。
则在X给定时,Y具有唯一性。
证明:Y的最后一字为平声时,其只能是A或D。因A,D平仄相对,在X给定时,A,D中只能有一个与其匹配。
定理2. 如X,Y平仄相粘,且Y的最后一字为仄声。
则在X给定时,Y具有唯一性。
证明:Y的最后一字为仄声时,其只能是B或C。因B,C平仄相对,在X给定时,B,C中只能有一个与其匹配。
对于七绝平韵式,可选用A,B,C,D中如何一句开始。
因第一句与第二句为一联,且第二句最后一字为平声。
根据定理一,第二句是唯一的。
因第二句与第三句平仄相粘,且第三句最后一字为仄声。
根据定理二,第三句是唯一的。
因第三句与第四句为一联,且第四句最后一字为平声。
根据定理一,第四句是唯一的。
故对于七绝平韵式,当第一句句式选定时,二,三,四句的句式也就唯一确定了。
首句仄起入平韻式
A)仄仄平平仄仄平
D)平平仄仄仄平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A)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
B)平平仄仄平平仄
A)仄仄平平仄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A)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平起入平韻式
D)平平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作者: guagua 时间: 2011-11-4 14:55
从上面的例子还可以看出,只有第一句具有决定唯一句式的功能。
只给出第二,三,四中的一句,都不能唯一确定四句的句式。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1-4 20:54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1-4 07:56 编辑
guagua 发表于 2011-11-4 01:55
从上面的例子还可以看出,只有第一句具有决定唯一句式的功能。
只给出第二,三,四中的一句,都不能唯一确 ...
只给出第二,三,四中的一句,都不能唯一确定四句的句式~~~赫赫,推理过程不错,结论却是错的:)
我虽然也属理科,但没有学过逻辑学。所以只知道你的这个结论有问题,但不知道漏洞在哪里。
下一节我要展示的就是我2006年学写律诗的平仄推导过程~~~你会看到我最先写出来的句子被安排在第三句。然后再根据‘粘/对‘的两条规则(就是需要记忆的第三和第二条),向上推导出前面两句的平仄;向下推导出后面五句的平仄。
瓜瓜也可以自己先试试~~~比如选A) 做第二句或者第四句,然后考量这两个因素前后推导:
1。新句子是否处在该押韵的位置~~~决定最后一个字的平仄?
2。新句子跟邻居的关系~~~该‘粘‘还是该‘对’?
熟练以后就会发现,只要先决定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再根据‘粘/对‘规则看第二个字的平仄,很快就会发现,在这四个标准句式中,每次都是只有一个句子符合你的要求:)
作者: guagua 时间: 2011-11-4 22:53
如果只考虑入平韵式,第一句也可以唯一确定。
作者: 楚天 时间: 2011-11-4 23:55
有两个小建议:
1。初学只教五绝,其它五律、七绝、七律都是五绝的自然扩充,不用多说。
2。 把四种标准句式的字母A和B颠倒一下,这样“白日依山尽”那首就成了ABCD,多好记。其它三种可能五绝是CDAB,DBCD,BDAB。
五律的四种可能是:ABCDABCD,CDABCDAB,DBCDABCD,BDABCDAB。多简单。注意如果只看后七句,只有两种可能。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1-11-5 05:25
山菊 发表于 2011-11-4 12:25
4)。平仄的查对及其它
到目前为止,我们都是用‘普通话’在说‘平仄’。如果你觉得这就够自己用了, ...
格律校对这个偶都没听说过。
这个应该很有用。。。
谢谢,收了。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1-5 11:49
楚天 发表于 2011-11-4 10:55
有两个小建议:
1。初学只教五绝,其它五律、七绝、七律都是五绝的自然扩充,不用多说。
好建议,谢谢楚天!
关于建议一,你有没有啥好题目(简单容易些的),给大家出个作业?
建议二,以前没想太多,这个顺序是随手弄的。其实前天已经意识到顺序问题了,只是这几天太忙,一动前后都得改,只好留待下次了。
至于组合可能,俺懒,从来不归纳记忆的~~~反正每次只用一种,只要掌握推导之法,也不须要记忆这些ABCD组合。只要先得一句,不管把它放在哪个位置,其它句子的平仄组合都可以根据’粘/对‘规则推导出来。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1-5 12:35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1-6 15:09 编辑
5)。律诗的平仄组合推导
我学格律是从绝句开始的,如今也仍然建议初学的朋友从绝句开始~~~先求写出平仄合律的五绝或七绝,然后再求更上层楼。否则的话,就算你先学了一肚子的‘意境/章法~~~’等等,可一动笔就被‘平仄’这条‘绳子’绊倒,五花大绑的,空有一身内力也难以施展呀!纵然你懂得炼字炼句,一首诗炼得天花乱坠~~~可是到了方家眼里,人家说不定就先送你俩字:出律!内容再好恐怕也没几个人肯耐心看了:)
需要强调的是,我说从绝句开始,单指刚刚开始时学习‘平仄’规则。等过了平仄关,想进一步学习‘起/承/转/合’等诗法时,八句的律诗更容易领会和掌握。记得俺初学时,那两个自讨苦吃帮我改作业的老师都说律诗比绝句容易,俺却一直体会不了怎么个容易法,总是看见写律诗的作业就绕道而行。后来觉得老这样下去也不行呀~~~咱不能见困难老绕道吧?
2006年初偶见一个匿名的高手撂下一句:“七律是慢工出细活的东西”。于是若有所悟,便决定自己给自己布置作业,悉心琢磨章法,不懂就问,争取一个月‘磨’它一首七律出来(而且只磨一首)!果然慢慢地磨到十月之后,感觉就好多了:))
在这期间,坛子里来了想学习‘平仄格律’的新诗友,我便结合自己的实践,用正在构思打磨的七律为例子,写了初闯‘平仄’关一文~~~就是这篇文章的前身了。
这一节准备用律诗作例子,主要是想说明,不管你的诗是从第一句开始也好,从中间任何一句开始也行,先诌得最后一句也罢~~~只要先诌出一个符合格律的句子并确定它的位置,再记熟那四个‘标准句式’和‘三条基本规则’,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往前或往后‘推导’出其余句子的平仄组合。也就是说,我们根本用不着去背诵那个《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
下面跟你分享我诌诗的过程,看看俺是如何不用查对《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在先诌出一个‘标准句式’的情况下,用‘推导’的方法确定律诗中其它句子的平仄组合的:)
从前面的定义和分类我们已经知道,所谓‘律诗’,是由八个五言或七言‘律句’(合符平仄规律的句子)组成。这八个句子两个一对,又称为‘联’。那么一首律诗就有四联。这四联又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
第一联叫‘首联’,
第二联叫‘颔联’,
第三联叫‘颈联’,
第四联叫‘尾联’。
希望你还记得律诗的定义~~~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则可对可不对。(顺便提一下:绝句的两联也是可对可不对的)
现在就以我的习作‘六月学诗’为例,再来复习一下怎样从任意一句开始,反复选用咱们早已经熟记的那四个‘标准句式’组合成七律的平仄格式。
我的习作,一般都是先有一个主意(或者说立意吧,只是有时还不能清楚地把握)~~~或者是读了人家的诗,或者看了人家的画,或者是看见了作业命题~~~反正就是突然冒出一点想法之后,就看看能不能把那点感觉先写出一个符合标准的律句。
我平生的第一首格律诗是由对联改编的绝句。在费了好大力气查对了《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之后,于2004年6月贴出去求砸的。所以2006年6月给自己出题时,自然就想回忆一下两年来的学诗经历。当时正好读到‘程门立雪’这个典故,巧的是俺的启蒙老师本也出自‘程门’。再回头想想自己类似于傻郭靖般的好运气~~~于是很快就得了这第一句:‘未经立雪入程门’。
为了示范方便,再把那四个标准句式搬过来: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让我们一起来,用普通话标一下这个句子的平仄~~~然后请你对比一下,是不是基本上符合‘标准句式’(D):
D)仄平仄仄仄平平 (?)未经立雪入程门
格律诗单句的平仄要求,从左至右越来越严格。七言的第一个字平仄的要求最宽松,基本上是可平可仄,所以这里‘未’字不算出律。(?)表示这句诗在八句的律诗中,位置待定。
这句的第七个字‘门’是个平声字,它同时也决定了这首诗的韵部。俺是记不住(主要也是不想记)这些字属于哪个韵部的~~~其实也不需要记,用上一节推荐的网上工具,相信你也能很快找出了这个字所属韵部和它的同韵字:
| 平水韵中[门]的同韵字 |
| -------------------- |
| [十三元]上平:
元原源园猿辕坦烦繁蕃樊翻萱喧冤言轩藩魂浑温孙门尊存蹲敦墩暾屯豚村盆奔论坤昏婚阍痕根恩吞沅媛援爰幡番反埙鸳宛掀昆琨鲲扪荪髡跟垠抡蕴犍袁怨蜿溷昆炖饨臀喷纯 |
语言是活的,古韵书中许多字经过千年演化,读音已经变了(指用普通话读)。山菊作诗,尽量使用今天读起来还押韵的字。这个韵的字儿比较多(据说这种字儿多的又称‘宽韵’,那么字儿少的自然就是'窄韵'啦:),咱就把今天用普通话读起来不押韵的,再加上那些不认识的不喜欢的字都扔了,然后准备在下面这些韵字中寻找灵感:
[tr][/tr]
平水韵中[门]的同韵字 |
-------------------- |
[十三元]上平:
魂浑温孙门尊存蹲敦墩暾屯豚村盆奔论坤昏婚阍痕根恩吞昆琨鲲扪荪跟垠抡蕴昆炖饨臀喷纯 |
另外根据律诗的押韵要求,我先诌得的这个律句必须放在第2、4、6或者第8句的位置。根据学过的一点粗浅的章法,自己大略构思了一下,决定把它安排在第4句:
D)仄平仄仄仄平平 (4)未经立雪入程门。
接下来要做的事,就是根据这一句的平仄排列,用 ‘粘/对’的规则,向前‘推导’出第三句到第一句;向后‘推导’从第五句到第八句的平仄组合,然后再根据这个‘框框’来构思具体的诗句~~~纯属个人经验哈,这样完成的作品,至少90%以上是合律的。
咱们先往上推导~~~请跟我一起来看第三句需要选用哪个‘标准句式’。
第三句和第四句合在一起叫做‘颔联’,俺叫它‘下巴’:)) 它们之间的关系首先要符合规则二:‘一联之中,平仄相对’;其次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还记得吗~~~其实这个‘相对’只要看第二个字就行了!
已经诌出来的那一句,第二个字‘经’是‘平’,请你帮忙找找看,第二个字为‘仄’最后一个字也是‘仄’的,是标准句式中的哪个?
找到了吗~~~是不是只有句式(C)呀:
C)仄仄平平平仄仄 (3)
D)仄平仄仄仄平平 (4)未经立雪入程门。
俺诌这第三句颇费了一些时间,因为这一联需要对仗。还要找个典故(必须得是仄声字)来对上‘程门’,就俺这个‘典故盲’来说真的很不容易哦! 感谢上一节介绍过的网上工具,俺翻了半天勉强找来这个‘谢墅’,可以代指初次碰上老师的诗坛,于是这句也就有了:
C)仄仄平平平仄仄 (3)偶过听吟留谢墅,
D)仄平仄仄仄平平 (4)未经立雪入程门。
我习惯的做法是把这个韵部的韵字顺手打印下来,用铅笔把先诌出来的句子连平仄(为了省事,我用符号‘---’代表‘平’;‘/’代表‘仄’,你可以用自己习惯的方法,比如用11221:)写在同一张纸上。然后再往上或下‘推导’其它句子的平仄。有了平仄框架,再寻摸能表达情绪的字词。
第三句已经搞掂,接下来要决定第2句的平仄。它和第3句之间的平仄关系,应该用第三个也是平仄组合的最后一个规则:‘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咱们再复习一下:‘两联之间’,就是第2/3句、4/5句和6/7句之间,所谓‘相粘’,就是上一联的第二句(又叫‘对句’)和下一联的第一句(又叫‘出句’)在相同‘节奏点’上的平仄要一样。
因为第二句按规定也是要押韵的,所以只能是‘平’声字结尾。再看一下第三句,它的第二个字为仄。麻烦你再去那四个标准句式中找找看~~~第二字是‘仄’,第七个字是‘平’的~~~除了(A)还有谁呢!?
A)仄仄平平仄仄平 (2)
C)仄仄平平平仄仄 (3)偶过听吟留谢墅,
D)仄平仄仄仄平平 (4)未经立雪入程门。
咱们乘胜追击,接着‘推导’第一句的平仄。它要符合的规则显然又是:‘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还有就是前面我们提过~~~七言第一句以押韵为‘正格’,所以我们要找的标准句子必须符合这两点:第二个字为‘平’,最后一个字也是‘平’~~~给你5秒钟,找到了吗?
D)平平仄仄仄平平 (1) (概念:平起指第二个字为平;平收指最后一个字为平)
A)仄仄平平仄仄平 (2)
C)仄仄平平平仄仄 (3)偶过听吟留谢墅,
D)仄平仄仄仄平平 (4)未经立雪入程门。
如果你要写绝句,这就是所谓‘平起平收’式的绝句框架了。但是我要写的是八句的律诗,所以还差后面两联,即‘颈联’和‘尾联’。喜欢动手的朋友,不妨在往下读之前,拿只笔比划一下,看看能不能根据押韵要求 +‘粘’的规则,自己把第五句的平仄划出来;再根据‘对’的规则确定第六句的平仄。然后如此重复一遍,把最后两句的需要使用的标准句式找出来~~~自己先来个小‘测验’怎么样:))?
经历过无数考试的同学应该知道,适当的‘重复’练习是记住‘规则’的有效方法,有兴趣的朋友请动动手,顺便再复习一遍四个基本句式和三个组合规则。做完之后跟我做的对比一下~~~相信你已经全部标对了:)
D)平平仄仄仄平平 (1)
A)仄仄平平仄仄平 (2)
C)仄仄平平平仄仄 (3)偶过听吟留谢墅,
D)仄平仄仄仄平平 (4)未经立雪入程门。
B)平平仄仄平平仄 (5)
A)仄仄平平仄仄平 (6)
C)仄仄平平平仄仄 (7)
D)平平仄仄仄平平 (8)
细心的朋友可能已经注意到,句式(A)和(C)各选用了两次;(D)用了三次;而(B)只选上一次。不过不管它们如何排列,绝句和律诗都是由这四个所谓的‘标准句式’所组成。
我的写作习惯基本上就是这样:先确定某一句的平仄组合和位置,然后前后‘推导’出其他句子的平仄。当然有时先写出第一句,那就从上往下按顺序推导~~~就像我们示范过的那首绝句。
对我自己而言,先有‘框架’,再选用平仄合适的字(尤其是在打印出来的韵部里选用韵脚用字),作出来的律诗可以保证基本合律。剩下的就是查有没有碰上‘入’声‘地雷’了。这个有网上工具帮忙,应该不会成为问题。
当然啦,每个人的习惯不可能一样。仁老师就说他都是从第一句开始写的,而偶则常常从最后一句诌起:)。
你也可以先不管平仄,按诗意把句子写出来,然后再用网上工具或这‘推导’之法来查对平仄,慢慢修改。总之还是那句话:别人的经验只好做参考,尽快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明智之举!!!
填上字:
A)平平仄仄仄平平 (1)蹉跎半世梦无痕,
D)仄仄平平仄仄平 (2)两载涂鸦墨尚温。
C)仄仄平平平仄仄 (3)偶过听吟留谢墅,
D)仄平仄仄仄平平 (4)未经立雪入程门。
B)平平仄仄平平仄 (5)星空小试明师剑,
A)仄仄平平平仄平 (6)拾叶旁观高士论。
C)仄仄平平平仄仄 (7)从此江湖知野菊,
D)平平仄仄仄平平 (8)离骚一卷诵黄昏。
五言的律绝更简单:去掉每个句子的头两个字就是了,不再赘言。
祝大家开心码字,周末快乐!!!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1-5 12:36
顺便附上我那一年的七律作业~~~当时费了老鼻子力气写出来的,现在看来可酌的地方太多了~~~不过不想改了,做个纪念吧:)
--------------------------
说明:这组习作虽然冠以月份,只是为了方便,跟阴阳历无太大关系。本来练习只做到十月,有诗友建议加两首凑成册。于是从11-12月的一堆步韵和作中选了两首补上。
一月过年
家山万里梦难持,风雨高楼谋月支。旧岁鸡鸣无觅处,新年犬吠遇邻时。
传杯周末茅台淡,共唱屏前游子痴。老去飘萍随浪远,乡心一点水深知。
二月感怀
昨日玉兰开正好,寒风一夜满霜坪。阴晴骤替春无措,冷暖频更鸟亦惊。
梦里桃源花不谢,屏中世界月常明。白云已淡红尘念,闲伴南山向晚晴。
三月寄春
三冬顾盼倦难支,昨夜春风醒恨迟。柳絮湖中逐云散,杏花墙上笑人痴。
此生得睹真容日,片刻凝眸不悔时。来岁寒亭和月坐,君须怜我苦相思。
四月赏花
芳菲四月宿芳洲,岭上风光客所求。蛱蝶纷纷寻旧友,娇莺恰恰访新俦。
绽红绽紫绽香雪,含笑含羞含睇眸。谁料山头云一片,夜收花梦付溪流。
五月听泉
纷繁五月入山南,绕耳琮琤梦半酣。夫子临渊长把素,伯牙卧石顿生惭。
风弦易断实无奈,云瑟难调百不堪。醉月倾杯谁共我?如来一叶漾清潭。
六月学诗
蹉跎半世梦无痕,两载涂鸦墨尚温。偶过听吟留谢墅,未经立雪入程门。
星空小试明师剑,拾叶旁观高士论。从此江湖知野菊,离骚一卷诵黄昏。
七月看雨
牛女潸然七月咽,倒倾星汉泪涟涟。乌云掣电金蛇舞,蕉叶跳珠翠羽颠。
白雨银梭梳往事,瑶簪漏箭断前缘。仙家也有难平意,苦水淋漓莫问天。
八月自寄
清高八月与谁同?紫菊香摇一径风。北美蝉鸣逐年换,南山枫叶待秋红。
不因知己泅人海,惟愿寸心容碧空。他日此身归我有,闲云野鹤任西东。
九月感秋
九月逡巡野径偏,一声雁叫动残年。林梢减翠余孤迥,菊蕊团香结万缘。
去日无多萱草上,来生有限白云颠。灵山袅袅秋风下,可见蓬瀛有谪仙?
十月嘱子
娇儿远别莫匆匆,此去遨游天地中。振羽穿云鹰得意,扬蹄破雾马从容。
山高岂止千年事,玉润难凭一日功。母欲读书头已白,夜深犹自伴鸣虫。
11月不惑
人生过半最难堪,独立斜晖忘所谈。一树松针方减二,满头乌发只余三。
漂萍卷去皆由命,大梦醒来都是惭。且唤清风携我手,共融海碧与天蓝。
12月偶感
常恨天无四季秋,草枯雁寂懒登楼。闭门谢客隔尘事,开卷随心觅古幽。
蝶梦成灰难自弃,诗情未尽更何求。西风万里吹云散,几缕柔丝为我留。
作者: guagua 时间: 2011-11-5 13:19
本帖最后由 guagua 于 2011-11-4 23:00 编辑
老师的课上完了。我再来写一遍对平仄的理解,是复习,也是重新理一下思路。
首先确定讨论的范围是七绝。即一共四句,每句七个字。
如山菊老师所讲,七言有四个‘标准句式’: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所有的七言句子,平仄排列一定要符合这四个标准句式中的一个。
山菊老师接着介绍了平仄规则第二条: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平仄相对是说两个单句之中,在相同的‘节奏点’上(也就是2、4、6位置上),必须遵守平对仄,仄对平的规则。
注意对于ABCD任何一个标准句式,都有两个标准句式与它相对,而且这两个标准句式的最后一个字,即第七个字平仄相对。
如标准句式D,跟它相对的标准句式是A和C,A和C的最后一个字平仄相对。
又如标准句式C,跟它相对的标准句式是B和D。B和D的最后一个字平仄相对。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是说一首诗中,奇数句子和紧接着它的偶数句子平仄相对。对于七绝,是第一句与第二句相对,第三句与第四句相对。
然后老师介绍了第三条平仄规则: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平仄相粘是说两个单句之中,在相同的‘节奏点’上(也就是2、4、6位置)的平仄要一样。
对于ABCD任何一个标准句式,都有两个标准句式与它相粘(其中一个是它本身)。注意这两个标准句式的最后一个字,即第七个字平仄相对。
如标准句式D,跟它相粘的标准句式是D和B。B和D的最后一个字平仄相对。
又如标准句式C,跟它相粘的标准句式是C和A。A和C的最后一个字平仄相对。
因为七绝只有两联,两联之间,平仄相粘,对七绝就变成了第二句和第三句平仄相粘。
下面是重写的定理。
如果X,Y分别是A,B,C,D四个标准句式中的一个。句式X已知。
则在以下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唯一地确定Y的句式:
1. 知道X和Y之间具有平仄相对或者平仄相粘的关系。
2. 知道Y的最后一个字,即第七个字的平仄。
比如,我们知道X是句式 C (仄仄平平平仄仄),然后又有人告诉我们句式Y与X是相粘的,而且Y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我们就能确定Y是句式A(仄仄平平仄仄平)。
又如,我们知道X是句式 D (平平仄仄仄平平),然后又有人告诉我们句式Y与X是相对的,而且Y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我们也能确定Y是句式A(仄仄平平仄仄平)。
定理的证明相当简单,如果知道X,而且知道Y和X之间有相对或相粘的关系,无论是相对还是相粘,根据前面对这两种关系的讨论,Y都只有两种标准句式可供选择,并且这两种标准句式的最后一个字,即第七个字是平仄相对的。当知道第七个字的平仄时。Y就只有一种选择了。即Y是唯一确定的。
因为七言第一句以押韵为‘正格’, 所以对于七绝,其一,二,三,四每一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是定好的,分别是:
第一句第七字:平
第二句第七字:平
第三句第七字:仄
第四句第七字:平。
这样,当我们知道其中任何一句的句式后,我们可以使用老师教的规则: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确定与它相邻的句子与它的关系,再根据那一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唯一确定那一句的句式,反复使用规则推导。我们就可以得到整首诗每一句的平仄句式。
作者: guagua 时间: 2011-11-5 14:51
在老师讲的四个标准句式中,只有B,C两种句式的最后一个字是仄声。
把它们分别填进七言绝句的第三句,然后按老师讲的规则进行句式推导。我们可以得到两种不同的格律:
首句仄起入平韻式
A)仄仄平平仄仄平
D)平平仄仄仄平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A)仄仄平平仄仄平
首句平起入平韻式
D)平平仄仄仄平平
A)仄仄平平仄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首句仄起入平’ 是说第一句第一个字是仄声,最后一个字是平声。‘首句平起入平’是说第一句第一个字是平声,最后一个字也是平声。
‘仄起入平’ 是对句式A的准确描述。句式D就叫’平起入平’。
那标准句式B和C分别叫啥?‘平起入仄’, ‘仄起入仄’ ?
不是的,他们分别叫做‘平起不入平’ 和‘仄起不入平’,这‘入平’与‘不入平’才是重点。
根据老师前面的讲的推导,我们只得到了两种七绝格律。
如果查《平仄诗二十八式格律表》,我们会看到七绝格律并不止两种。
如还有:
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
B)平平仄仄平平仄
A)仄仄平平仄仄平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首句仄起不入平韻式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A)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两种格律没有遵守七言第一句押韵的要求,所以它们的第一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
其一,二,三,四每一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分别是:
第一句第七字:仄
第二句第七字:平
第三句第七字:仄
第四句第七字:平。
我们前面所说的唯一确定推导,其实是在遵守七言第一句押韵,即守‘正格’的假设下做出的,也就是说第一句必须是一个'入平韻式',首句仄起入平韻式 或者 首句平起入平韻式。没有了这个假设,第一句的句式就可能推导不出来。
比如,知道第三句是句式C 仄仄平平平仄仄, 在可以不守正格的情况下,第一句即可能是 首句平起入平韻式 的第一句 D)平平仄仄仄平平 也可能是 首句平起不入平韻式的第一句 B)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格律老师没有讲,不是正格,所以俺就不深入了。七绝仄韵还有平起式,仄起式两种。现在也先放着。
作者: 不打不相识 时间: 2011-11-5 17:24
鲜花送给山菊前辈。
作者: 板筐 时间: 2011-11-5 22:43
山菊 发表于 2011-11-5 12:36
顺便附上我那一年的七律作业~~~当时费了老鼻子力气写出来的,现在看来可酌的地方太多了~~~不过不想 ...
嫉妒恨,膜拜顶,此间文字好风景,俺要认真学习,天天都向上。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1-7 11:58
本帖最后由 山菊 于 2011-11-6 23:02 编辑
(六)需要记忆的东西+结束语
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堆,目的只是想帮助那些跟我自己一样,喜欢诗词,但古文基础又比较差的朋友,希望他们可以在短短的一周里,掌握一些最最基本的概念。认真读完本文的朋友,如果差不多可以自己理顺格律诗中的平仄问题,就算俺这些时间没有白费啦:)
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看看掌握写近体诗的平仄规则,真正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到底有多少:
★★★★四个句式:
A)(仄仄)平平仄仄平
B)(平平)仄仄平平仄
C)(仄仄)平平平仄仄
D)(平平)仄仄仄平平
★★★三条组合规则:
1) 单句之内,平仄相间。
2) 一联之中,平仄相对。
3) 两联之间,平仄相粘。
通过前面的举例,相信大家已经知道,只要记熟这四个句子并且弄懂这三条规则,那么不管你的第一个句子摆放在哪个位置,通过推演就可以得出律绝‘平仄二十八式’中的任何一式。不信你可以自己试着推推看~~~尤其是学理工出身的诗友,这可是你扬长避短的机会哦(瓜瓜同学已经自觉做了这个练习并且写了心得体会,请认真阅读:))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做是不是‘削足适履’?
其实‘条条道路通北京’,在‘初学’阶段,我个人的实践体会是:先有平仄框架,再去寻找表达立意和情感的句子,比先凭感觉成诗,再对照标准句式修改要容易一些~~~后者会因为平仄问题改来改去的,最后改得面目全非,诗意尽失~~~容易产生‘不以律害意’的托辞。
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慢慢的平仄就不再是考虑的重点了。警告一下~~~这可能会是一个比较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哦。但是,只要闯得过去,你一定不会后悔的。俺算是比较慢的,大概经历了两年左右,才感觉到已经摆脱格律的束缚,不再用稿纸比划平仄,可以临屏和诗并且开始享受琢磨其它诗法的乐趣啦。
不过,这毕竟只是我个人的笨办法。它适合我,却不一定适合你哦!
学习平仄跟学其它东西一样,肯定不止一种方法。曾经看到网上有人说只花了十五分钟就学会了平仄规则,可惜没有详细说是怎么学的。而我在此跟诗友们分享的方法,只是对我来说很有效而已。所以希望读者不会生搬硬套,用它作为参考,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正道!
另外,平仄格律等都属于技巧性的东西,只要肯花点时间练习,很容易就掌握的。需要指出的是~~~写出‘合格律的诗’跟写出能引起广泛共鸣的‘好诗’并不是一个概念。如果说写诗是一个‘把米酿成酒’的过程,那么理顺平仄格律,顶多是淘好了米,准备煮饭而已。就算我们很快把饭煮好了,酒也酿成了,也还不见得酿出来的都是可以醉人的好酒喔!
大家都知道,要酿成香醇的茅台,光有过硬的技术还不行~~~还必须有特别的清泉做原料。学习各种诗法,可以帮助我们改善作诗的技巧。可是要写出能够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好诗’,就得寻找那泓特别的'清泉'啦~~~这时候,只要记住那句‘工夫在诗外’的话就好了:)
看到这里,你应该相信‘平仄’其实根本就不是啥‘关’了吧?! 俺用这个题目,无法是加入‘标题党’,抓你的目光而已:) 记得初学时曾见王和老师说~~~要拉更多的人‘下水’! 作为学生,咱自然不光学技术。传承祖国文化不能光喊口号,就从自己做起,出一点力算一点吧。
最后请让我引用偶然读到的,网上知名写手‘书生霸王’的一段话来结束这篇肤浅的读物吧:
“古人说,好的近体诗完全发乎于天籁,不谙此道者,是不能理解其中妙处的。当格律学到高级阶段,完全可以达到“诗中有律,心中无律”的境界。届时,格律已不能再给人任何束缚,而只会令读者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更有音乐美。
综上所述,我写诗依次经过了“不知格律─努力学习格律─严格遵守格律─熟练运用格律─自然符合格律”这五个阶段。但我想我的经验,对于许多初学者,应该是有所启示的。总之,我不主张初学者抱著格律码字换字,磨灭灵性。学诗,是一件非常艰苦,又没什么利益可图的事,如果不是天性痴迷,那就不用太过认真,当当发烧友,自娱自乐,管他合律不合律,只要玩得开心就行。”
祝真心爱诗的你‘闯关’成功,谢谢阅读!
===================================================
(2006-07-23初稿,2011-11-06第六次修改完毕 )
作者: 文勖 时间: 2011-11-7 14:47
山菊 发表于 2011-11-7 11:58
(六)需要记忆的东西+结束语
絮絮叨叨地说了一大堆,目的只是想帮助那些跟我自己一样,喜欢诗词,但古文基 ...
谢谢山菊老师!
作者: guagua 时间: 2011-11-7 15:04
我也在谢谢老师。学到很多东西。
作者: 如若 时间: 2011-11-8 10:24
山菊 发表于 2011-11-3 11:15
(3) 绝句的平仄组合
还是让我们再来复习一下‘绝句’的简单概念和要求吧:
我不知道你是怎样,我有的时候,就是觉得某个平仄别扭。就得,想啊想啊,试些不同的字。。。偶可能过于依赖自己的节奏和感觉。。。
作者: 假如十八 时间: 2011-11-8 15:37
鼓掌,献花,收藏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1-8 21:59
假如十八 发表于 2011-11-8 02:37
鼓掌,献花,收藏
谢谢谢谢啊!假如常来就大家的习作分享些读后感,尤其是指出你觉得还有不足或不妥的地方~~~那就更棒了!
这些年俺没事就到网络诗词江湖闲逛,写得好的人不少(这个‘好‘当然只是俺个人的感觉啦:),评得好的却不多。主要评论是个吃力不见得讨好的活。
另外就是看到网上也不乏热心的高手开小班立私塾,帮助初学者入门。可惜能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批改习作的不多~~~就碰上那么三两个后来也都因为人事的原因闹得不欢而散~~~
所以那句俗话是不错的: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
作者: 万里风中虎 时间: 2011-11-9 20:31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8 10:18
(三) 关于对仗
上一节的韵字儿一贴,大家都喊晕了吧?其实别害怕~~~咱们只需要把一些定义、概念和术语整 ...
实对实,虚对虚,好像小时候真是在老爹的棍棒底下学过。
作者: 山菊 时间: 2011-11-10 02:46
万里风中虎 发表于 2011-11-9 07:31
实对实,虚对虚,好像小时候真是在老爹的棍棒底下学过。
现在是否有些感谢老爹了呢:)
可惜俺们小时候没这样的环境~~~俺老爹16岁就担上了帮奶奶养家的重担,初中就辍学了~~~
作者: 万里风中虎 时间: 2011-11-12 01:11
山菊 发表于 2011-10-28 21:13
(四) 关于平仄
1)。什么是平仄
这就是中国文化的数字密码啊,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喜欢这些东西,就是觉得美。
作者: ccqi 时间: 2011-11-12 16:53
05年的时候 我老丈人在西湖边心情大好 直接对我说“XX 我们来对个对子”
其实我也看了很多古诗词 最喜欢的还是词 因为觉得诗的格律要求太多了 还是词好 约束条件下的相对自由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