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安慰剂”的来历
[打印本页]
作者:
青方
时间:
2011-9-29 09:24
标题:
“安慰剂”的来历
人类历史上的医疗活动中使用最多的,不是药物,不是手术,也不是针灸,而是医生给病人的建议,这些建议很多时候可能比药物本身还重要,是个无形的药物,这种所谓无形的药物,就是人们常说的所谓“安慰剂”。
: D: a5 T. d0 C
; b! V0 S0 S, h- b# ?9 C" x
不知道“安慰剂”这个汉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的,但“Placebo”这个英文词汇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这是一个纯粹的英文词汇,而不象很多医学词汇都来自拉丁语,其含义是“我应当满意”。这个词汇在英语世界里已经存在上千年了,最早是教堂里为死者祷告时用的宗教专用词汇,以后世俗的民间社会开始使用,自十五世纪中叶开始,Placebo这个词汇就有了比较固定的含义,就是“使人愉快”的意思。
( Y0 E9 P$ ^- N) h0 t; y6 ]% \) \
1 ^4 k: q2 W) M1 s) `$ ^
从十九世纪开始,随着药物化学工业的发展,人们开始思考药物的真实作用,是有用,还是没用。大夫给病人开药仅仅是为了满足病人“要吃药”的欲望,还是药物本身真的能给病人带来帮助。更广泛的说,就是要区别有形的药片与无形的“药物”在治疗中的差别,把医学活动与“信则灵”区分开来。
; w% y+ L1 M! r" W8 a3 {
3 @! ^0 X8 q: |' q
其实不仅仅是淀粉片或是糖片可以成为安慰剂,任何药物都可以是安慰剂,条件是该药用在不该用的病上,例如用青霉素治疗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上,这个时候青霉素就只起到安慰剂的作用。保健品很大程度上就是一个安慰剂,服用的人想,我花了钱了,说明上说这个东西吃了可以增强体质,改善健康,有病治病,没病防身,可以补钙排毒等等,“我应该满意”。
- q: R3 U& l# l3 X0 Q5 w* V; G# k
, ]9 t; I7 k% |: N8 O' {
很多安慰剂不仅看着象药,听着象药,服用起来,甚至有的时候是打针输液,感觉起来也象药,专家说还是神奇的好药,自然应该满意,自我满意后,疗效就出来了。
! ^* I0 s" f5 ?* |1 U8 |2 A& f
$ I: x$ ]3 t) L# ]
安慰剂不仅仅是药,有的时候还包括很多医疗仪器,治疗方法等等,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不要以为安慰剂是不好的,大夫们就经常使用安慰剂,例如你住院了,大夫的医嘱上总是要写上几剂口服药,例如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片,谷维素等等,病人接过护士递来的小药碗的时候,看着不同颜色的药片,感觉到了大夫“有形”的关怀。
, |; T) C Y1 g7 i& t
( }6 k) D: H/ s; ~
安慰剂效应一般在如下几个情况下可以得到增强,首先是环境,当病人走进富丽堂皇的医院大门的时候,闻着医院特有的味道,看着“某某医科大学附属医院”“N级甲等”“国家省部市等级别重点单位”等等的招牌,走进诊室,看着“妙手回春”的匾额,“名医证书”“科技奖证明”的镜框,看着大夫手中神秘的听诊器以及一些别的地方见不到的小零碎,听着大夫口中的“嗜酸性细胞增多”等根本不明白什么意思的高深词汇,看完病,拿着龙飞凤舞的处方,从药房取来包装精美的药盒,这药能差吗?如果有机会看到CT,MRI等大型医疗仪器,这种用高科技武装到牙齿的医院,能给人带来最大的“自我满意”,而在茅草屋级别的医院,或是在自己的家里就得不到这些额外的疗效。
/ B9 E- y; {. k
3 q5 A% w- r6 F2 P
其次是病人有需要治疗的强烈欲望,“救救我吧,大夫,疼死我了”,这个时候,任何医疗活动都能带来额外的疗效,还有就是大夫的举止语言等因素,例如白头发的老大夫,后面跟着一群学生的大夫,侃侃而谈,言语坚定,目光炯炯,这些都是暗示,都是疗效。
; d( X( R( w0 _8 g
1 G$ j* d' h% C& i6 A- ]) A
善于使用安慰剂效应的医生是好医生吗?这得看怎么看这个问题,谁看这个问题,有人说这是“忽悠”病人,又有人说着是“心理治疗”的一部分,是医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我说,当你判断一个药物,一个仪器,一个治疗方法是否有效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剔除安慰剂效应,把人为的“信则灵”排除出去,而在医生与病人的互动中,这个又是很重要的人情味,是医患关系的调和剂,是不可缺少的。
+ L2 c& c% m! Z
% _9 r3 B% L+ `
看完病后,你得到安慰了吗?你满意了吗?
7 A: ^$ r6 L# Y& h, u. @& N
& {1 p1 w( E3 L% k+ y0 N! A3 P
后记:这是N年前的一篇博文,我们知道安慰剂不仅仅有正面的作用,还有一个反面的,叫做“nocebo",来自拉丁语,是”我很受伤“的意思,这个现象往往出现在疗效与现实出现差距的时候,例如病人期望这个药能”药到病除“,但结果疗效不佳,感到很受伤,其实可能病情并没有任何变化。从这些个人情感引发的对疾病和疗效的感受可以看出,医疗活动很多时候是超越科学范围的,更复杂的人类活动。
作者:
飞翔的芦苇
时间:
2011-9-29 10:22
我小时候经常感冒发烧很严重,只要一躺在床上输液,凉凉的液体进入体内,就好了很多。
作者:
togo
时间:
2011-9-29 10:38
Placebo还有一个作用是新药做临床时做参照用的。
作者:
海天
时间:
2011-9-29 10:52
togobookworm 发表于 2011-9-28 21:38
& L- a: F( h3 W' u& J- ?
Placebo还有一个作用是新药做临床时做参照用的。
. ]/ ^# D3 U3 i, _7 R* ]& k
作者:
小黄鱼
时间:
2011-9-29 10:54
使用安慰剂效果好是不是还要建立在患者对医生的绝对信任上?我琢磨着越是有名的老医生,可能使用效果更好。
作者:
空气精灵
时间:
2011-9-29 11:00
嗯,同一个处方开出来,如果那个医生多问咱两句,做仔细状看看摸摸,咱会觉得这个医生很认真.反之,会怀疑:MD,这个医生在打发我啊,有用没用啊这药方....
作者:
qqq54
时间:
2011-9-29 17:44
是啊,是啊,医者父母心嘛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1-9-30 08:35
真不理解怎么有那么多人喜欢打点滴(吊水),一有个头疼脑热就去,甚至牙床肿了也去。难道不知道什么叫做“药”么?
作者:
农民家的狗
时间:
2011-10-1 10:06
白头发的老大夫,后面跟着一群学生的大夫,侃侃而谈,言语坚定,目光炯炯
5 X1 p/ U3 p# k# o
这种安慰是谁都需要的,再坚强的人生病了也是脆弱滴
作者:
柴禾儿妞
时间:
2011-10-2 03:50
那么对这个东西上瘾实际上还是因为心理需要更多一些么?
作者:
肖恩
时间:
2011-10-3 11:12
以前生病了,大家就去庙里求求神佛,然后搞点香灰回来冲水喝,有些病还真的就好了。
8 n; E9 a' B1 Q" S3 ^
除了自愈外,心理暗示作用应该也很大吧。
作者:
北京阿新
时间:
2011-10-9 11:10
医学复杂的地方就在于研究对象是人,不光有客观的因素,还有很多主观的因素~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