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8 Y J9 T' V. p! x* b具体来说,喀尔喀左翼的头头、外蒙三部中势力最大的土谢图汗,是格哷森扎札赉尔珲第三子诺诺和伟征的后裔,其长子阿巴岱是外蒙第一个有汗号的首脑,他于1587年从达赖喇嘛那里得到了“瓦齐赉汗”封号,而从阿巴岱的孙子衮布开始称“土谢图汗”。左翼的车臣汗是格哷森扎札赉尔珲第四子阿敏都剌勒的后裔,其孙硕垒在1630年称“车臣汗”。喀尔喀右翼的头头扎萨克图汗,则是格哷森扎札赉尔珲长子阿什海达尔罕的后裔,其孙素巴第于1596年称“扎萨克图汗”。 6 _) m- q; k; N! D2 c8 I$ o 4 C+ E! b. e9 v7 S十七世纪三十年代,满洲人击溃了蒙元帝国最后的正统皇帝——察哈尔部的林丹汗,将元朝留下的传国玉玺收入囊中,皇太极及其子孙从此自诩为蒙古帝国当然的继承人。当时,外蒙三汗也派出了使团携带礼物访问皇太极的宫廷,受到热情接待,清朝从此将其视为“北藩”即北部属国。到顺治时,外蒙古虽然和清朝来往不断,还经常以“朝贡”的名义派出使团(其实他们更像是贸易代表团,不仅沿途做牛马毛皮生意,回来时还能从清廷得到大量礼品财物),但这种联系更多地是出于经济目的,目的是得到与内地做边贸生意的特权。 3 T: y2 _% y8 S l$ I; `; X7 \) v; M; v$ m/ p! P) ^
1 v8 c0 K. n* y# ]. s为了获得更多赏赐和贸易许可,喀尔喀王公们名义上接受了清帝的册封,但前者并非后者的真正下属,外蒙人与清朝之间的纽带十分脆弱,他们时不时进入内蒙抢劫或者趁机捣乱,双方经常爆发小规模冲突,关系并不稳定。 ; [! }/ g. m$ F 8 ~3 i. e, D I& T* y- ^十七世纪后期,准噶尔大汗噶尔丹于新疆崛起,建立了囊括几乎整个中亚的庞大汗国,直接威胁到喀尔喀蒙古的安全。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8年)夏天,三万准噶尔大军突然跨越做为准喀边界的杭爱山(位于今天蒙古国中部,就是‘燕然未勒归无计’的那座燕然山,大约也是古代中原军队入漠北追击游牧民族的极限),向喀尔喀蒙古人发动了猛烈进攻。 1 S0 i& _+ N @ g ~! i" P5 b: N! U8 S# H1 {' @! D( M! v
土谢图汗及其弟弟——外蒙大活佛哲布尊丹巴首当其冲,兄弟二人抵挡不住,而相对弱小的扎萨克图汗部与车臣汗部更是丢盔卸甲,史载喀尔喀各部连战连败,数十万众土崩瓦解,“尽弃牲畜帐幕”,向东一路狂逃,一直跑到了中蒙俄三方交界处才惊魂未定地暂停下来。力不能支的喀尔喀蒙古人当时有两个选择,一是南下归附清朝,二是北上投奔沙俄,两方案各自都有许多支持者,导致王公们讨论许久仍犹豫不决。6 w8 t+ a P) k- F, ^4 f-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