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吱声

标题: 祝贺贝聿铭老先生100周年寿辰 [打印本页]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7-4-26 11:27
标题: 祝贺贝聿铭老先生100周年寿辰
本帖最后由 晨枫 于 2017-4-26 10:09 编辑

现代主义建筑起源于战前的欧洲,但爆发在战后的美国。现代主义强调“形式服从功能”,但不是不要形式了,只是避免纯装饰性的形式。事实上,为了达到形式与功能的统一,现代主义分裂成两个流派:简约主义和粗野主义,前者高度强调精工细作,粗制滥造的简约主义是不堪忍受的。也正因为如此,战后现代主义只有美国玩得起,大批建筑大师涌现,并创建很多新的流派,只有贝聿铭堪称现代主义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在1917年4月26日出生。贝家是苏州豪门,父亲贝祖贻是中国银行早期要员之一,并历任中国银行广东、香港、上海分行经理,后出任中国驻意大利公使。母亲庄氏是清廷国子监祭酒之后。贝家庄园就是如今游人如鲫的苏州狮子林,贝聿铭年幼时,每年暑假在这里度过。1935年,贝聿铭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往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毕业,1946年获得哈佛大学建筑学硕士。

还在麻省理工读书的时候,他接触到柯布西埃的书,深受影响。柯布西埃还访问了麻省理工,贝聿铭认为,这是他的建筑教育里最重要的两天。30年代后期,贝聿铭与在卫斯理学院读书的卢淑华结识相爱后结婚,她后来在哈佛学习园林建筑,贝聿铭也因此得以结识哈佛的设计研究生院(Graduate School of Design,简称GSD)。1942年,贝聿铭加入了GSD,但一个月后就参军,奉命用建筑背景研究增加炸弹对建筑的效果,尤其是燃烧弹,但他很少谈及这段经历。

1945年,卢淑华生下第一个儿子,离职成为全职妈妈,贝聿铭也回到哈佛GSD,任助理教授。在这个时代,GSD成为打破新古典主义学院派的根据地,逃离纳粹德国的格鲁皮乌斯(Walther Gropius)和布劳尔(Marcel Breuer)在GSD任教,两人是包豪斯的教父。贝聿铭在与格鲁皮乌斯和布劳尔共事中,也成为现代主义的大师。

1948年,贝聿铭离开哈佛,自己开业。早期建筑生涯是成功的,但走出包豪斯的影子、在世界建筑史上留下自己的一笔,开始于60年代。不知道是否受到狮子林奇形怪状的太湖石的影响,贝聿铭喜欢雕刻,常在他的建筑里或者周边放置大型雕刻,相得益彰。但贝聿铭的建筑本身就富有雕刻感,这是贝聿铭最大的特色。他的另一个特色是对玻璃的使用出神入化。建筑是视觉的艺术,还是看图吧。


在亚利桑那Mesa(与Phoenix相连)的国家气象中心是贝聿铭1961年设计的,雕刻感强烈


简洁、刚劲的体量不同于传统包豪斯,在亚利桑那的烈日下视觉效果越加强烈。有人把这成为建筑里的立方主义,含义不言而喻。这可算是贝聿铭的成名之作


肯尼迪遇刺后,肯尼迪图书馆加速筹建。杰奎琳亲自主持设计,钦定尚且相对没有名气的贝聿铭,部分因为他和肯尼迪同年出生,富于活力,部分由于他没有设计定式,每一个设计都全心投入,从不炒冷饭


这或许是贝聿铭打入顶级建筑师的投名状,体现出精细风格,也是他自认为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打出名气永远比成名后的锦上添花更重要


肯尼迪遇刺后,达拉斯想造一个新的市政厅,冲淡“肯尼迪遇刺地”的晦气,贝聿铭负责设计


这大概是他最接近粗野主义的作品了,柯布西埃的昌迪加尔法院的影响显而易见


贝聿铭在早期曾颇受米斯的影响,80年代的波士顿汉科克大厦应该是向米斯的致敬,通体晶莹透剔,精致无比


高大的汉科克大厦本应该在查尔斯河边十分突兀,但似乎毫无间隙的镜面玻璃幕墙成功地掩饰了巨大的体量


罗曼复兴风格的三一教堂在汉科克大厦的对比下,应该被压得喘不过气来,但镜面玻璃幕墙神奇地把大楼融化在天光中,完美地衬托出环境


但leading edge是可以变成bleeding edge的,由于技术问题,一开始大量玻璃碎裂脱落,怨声载道,弄得贝聿铭非常狼狈,要很多年才把名声挽回来


要到华盛顿美术馆东馆,贝聿铭的名声才缓过来


这是一块寸土寸金但又非常别扭的地块上,很难设计,还要与新古典主义的老馆相得益彰


贝聿铭天才地把建筑划分为两个三角形,充分展现了雕刻感大师的大手笔


内部空间组织用腾空的天桥和敞亮的玻璃顶体现空间感和流动感


说建筑本身就是巨大的雕刻,一点不为过


这不是贝聿铭第一次用富有强烈雕刻感的悬空大楼梯作为室内设计的主要元素,在Siracuse大学的Everson美术馆里已经用过这个手法


第一任馆长Max Sullivan直接称这是“馆里最出色的雕刻”


贝聿铭的中国情结一直浓重,80年代为北京设计了香山饭店


这不是最豪华的饭店,但其民族元素与现代主义结合的做法对中国建筑界是极大的促动,简洁古雅的明式家具还因此得到复兴




苏州博物馆则是贝聿铭献给家乡的礼物




明快、古雅、现代、实用,这是形式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日本甲贺的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可算日本版的苏州博物馆


在这里,贝聿铭再次展现了用现代技术表达传统建筑美学的大手笔


穿山而过的隧洞成为这里的一个特色


这还不算,还要洞连桥,这不是噱头,而是崎岖地形的必须,但极大地增加了建筑群的生动


在樱花季节,这里是特别美丽的地方


香港中国银行更是他对父亲的致敬


这是维多利亚湾的地标建筑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才是贝聿铭最有名的手笔


卢浮宫曾经是王宫,平面为A字形


这里有世界最丰富的美术收藏,但实在太丰富了,扩建还不容易,只有向地下要空间,贝聿铭天才地在场院中央设计了一个玻璃金字塔,作为入口


开始时,遭到巴黎人的激烈反对,但现在已经成为巴黎无可争议的地标之一,与另一个曾经遭到激烈反对的巴黎地标埃菲尔铁塔齐名


贝聿铭还巧妙地用水池围护玻璃金字塔,既在人群拥挤的地方保护脆弱的玻璃结构,又用水面反光构造视觉效果,灯光下尤其灿烂


隔一段距离,还有一个小金字塔呼应,这实际上是巨大地下空间的采光井,但在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里被赋予了特殊意义,不知道贝聿铭自己看到这一段有何感想


内部往外看,则有古典的宫殿建筑可以借景,不知道这是不是贝聿铭从苏州园林得到的启示


晚年的贝聿铭依然勤奋,这是2008年在卡塔尔多哈建成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贝聿铭再现雕刻感大师的手笔


华盛顿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也是他的手笔


这是两星期前《纽约客》杂志为老人拍的照片。百岁大师贝聿铭,祝您健康长寿,再出佳作
作者: 马鹿    时间: 2017-4-26 11:50
我比较喜欢他中后期的设计
作者: 猫元帅    时间: 2017-4-26 12:31
活着叫寿诞

死了叫诞辰周年

司机不讲究啊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7-4-26 12:50
猫元帅 发表于 2017-4-25 22:31
活着叫寿诞

死了叫诞辰周年

谢谢指出,已改。
作者: 风雨如晦    时间: 2017-4-26 13:30
司机懂太多,代表老边鄙视你
作者: nettman    时间: 2017-4-26 14:22
同贺(还有山东号航母下水纪念日)
作者: 馒头笼子    时间: 2017-4-26 17:02
华盛顿美术馆前面的小玻璃金字塔估计是后来卢浮宫的创意萌芽
作者: 然后203    时间: 2017-4-26 17:40
贝大师具有经营天赋,老外写的传记里面 对获得肯尼迪纪念馆有大段描写,不知道是不是出于嫉妒羡慕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7-4-26 23:41
本帖最后由 老兵帅客 于 2017-4-26 10:42 编辑

关于“贝祖贻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这部分。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大清银行,民国建立后于1912年在大清银行基础上筹建官商合办股份制中国银行。1912年2月5日,中国银行在上海市汉口路3号大清银行旧址开业。孙多森担任第一任总裁。1913年2月,宋教仁被暗杀后,北洋政府与国民党孙文派决裂,于是中国银行落入北洋政府手中,成为获得授权发行货币,银元,的银行之一。

贝祖贻是1914年任中国银行总管理处总帐室会计(之前于1913年任汉冶萍公司上海办事处统计部会计),次年调任中国银行广东分行营业主任,后为副经理、经理,1918年任香港分行经理,1927年任上海分行经理及总行外汇部主任,因此算不上是创始人之一,而只能算是早期参与者。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作为创始人之一,起码的职务应该是分行经理(最好是理事会成员),会计是不算的。

我知道你这段应该是抄自维基百科贝聿铭部分,维基百科的英文版也许还行,但是中文版,尤其是历史部分,可以说是惨不忍睹,错误非常的多,引用的时候需要小心。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7-4-27 00:08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7-4-26 09:41
关于“贝祖贻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这部分。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大清银行,民国建立后于1912年在大清银行基 ...

多谢指出,现改为“中国银行早期要员之一”。
作者: 渊浩    时间: 2017-4-27 07:58
谢谢分享!
作者: MacArthur    时间: 2017-4-27 10:07
国家艺术馆东馆作为一件雕塑作品是合格的,作为一个展览馆是不合格的 -- 大而无当。。。

西馆我是百看不厌,有机会就进去逛;东馆只有陪人的时候才进去。。。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7-4-27 10:46
MacArthur 发表于 2017-4-26 20:07
国家艺术馆东馆作为一件雕塑作品是合格的,作为一个展览馆是不合格的 -- 大而无当。。。

西馆我是百看不厌 ...

大而无当那是存货不足啊。要是多一点绘画、雕刻,怎么可能大而无当呢?
作者: 大黑蚊子    时间: 2017-4-27 11:12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7-4-26 23:41
关于“贝祖贻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这部分。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大清银行,民国建立后于1912年在大清银行基 ...

贝老父亲做上海分行经理,在当时的地位搁现在也是总行副行长兼北京分行行长,按级别算正厅级央管干部。

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确实过了,因为参与筹备香港分行,说是中银香港的创始人之一倒比较合适。

所以贝老当年接手中银香港新大楼的设计,心里应该是满满的情怀啊

顺路八个卦,老中银香港的大楼现在在重新翻修,建筑师还是贝老儿子的设计所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7-4-27 19:05
大黑蚊子 发表于 2017-4-26 22:12
贝老父亲做上海分行经理,在当时的地位搁现在也是总行副行长兼北京分行行长,按级别算正厅级央管干部。

...

在国民政府注资接管中国银行以前,那银行不过是官民合办、民资占多数的民办银行之一,哪里来的朝廷级别啊。
作者: 红茶冰    时间: 2017-4-27 21:00
玻璃幕墙老是碎掉是因为钢化玻璃后期应力作用,九十年代才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时间忘了)
办法就是裁剪,冷却后的玻璃在放入保温炉里,保温一个礼拜。期间保温炉里的温度会加速玻璃的应力释放。
从而大符减低钢化玻璃受应力影响的破损率。
作者: 晨枫    时间: 2017-4-27 21:20
红茶冰 发表于 2017-4-27 07:00
玻璃幕墙老是碎掉是因为钢化玻璃后期应力作用,九十年代才解决这个问题?(具体时间忘了)
办法就是裁剪,冷 ...

但米斯的西格拉姆大厦(Segrams Building)在1958年建成,已经是玻璃幕墙了啊?难道用的是普通玻璃?


作者: 红茶冰    时间: 2017-4-27 21:46
晨枫 发表于 2017-4-27 21:20
但米斯的西格拉姆大厦(Segrams Building)在1958年建成,已经是玻璃幕墙了啊?难道用的是普通玻璃?

...

钢化玻璃面世很早的,19世纪末期就有了。不过真正工业话是20世纪初期。具体的看这个链接: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 ... bb%e7%92%83?adapt=1
另外 钢化玻璃保温时间我记错了,不是一周来着~
作者: zdp321    时间: 2017-4-27 21:55
苏州博物馆去过不少次了,虽然看不懂,但是免费,限制人数参观。每次陪同别人去拙政园的时候,我都是自己去苏州博物馆等着。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7-4-28 20:31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7-4-27 19:05
在国民政府注资接管中国银行以前,那银行不过是官民合办、民资占多数的民办银行之一,哪里来的朝廷级别啊 ...

中国银行为什么最后没随老蒋去台湾,大部分海外分行都归了本朝?这段历史,老兵讲一讲。
还有那个交通银行,似乎跟台湾也打过官司。
作者: loy_20002000    时间: 2017-4-28 21:00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7-4-26 23:41
关于“贝祖贻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这部分。

中国银行的前身是大清银行,民国建立后于1912年在大清银行基 ...

维基百科中文版早些年的条目还行吧,最近五六年修改或新增的条目惨不忍睹。不说历史了,连数理逻辑这种条目都错误百出,甚至能搞出情怀来。有一个香港黑社会的条目,是香港三大社团之一,第一句话【1949年戴笠下令……】,百度百科照抄。

看过一个长篇讨论,讲中文版的衰落。有两位是早期的编辑者,他们的说法是土共封锁中文版导致大批优质编辑者离开。早期编辑者以国内研究者、海外华人、国内业余爱好者为主,台湾、香港、轮子功的意识形态团队加入以后导致海外华人逐渐退出,由于国内这部分元老被土共封锁后来也逐渐退出。现在中文版的编辑者以国内中学生、少量大学生、反共者、台港轮意识形态团队为主。看过一个集合论的讨论,跟政治八竿子打不着的题目可以扯成政治口水。我自己的使用感受是连日本维基都不如。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7-4-28 21:44
zilewang 发表于 2017-4-28 07:31
中国银行为什么最后没随老蒋去台湾,大部分海外分行都归了本朝?这段历史,老兵讲一讲。
还有那个交通银 ...

中国银行当初是官民合办,民资占多数的银行。国民政府成立以后,一方面建立中央银行,一方面强行注资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使得官资占了多数,把它们变成了官办银行,民间股东成为配角并饱受挤压。同时,中央银行在国民政府的强行扶植下,迅速超过中国银行与交通银行成为当时中国最大的银行,并且利用政府权力获得了极大地好处。

以这样的历史背景,你觉得国民政府撤台的时候,中国银行那些民间股东会有兴趣跟着走吗。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7-4-28 21:47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7-4-28 08:00
维基百科中文版早些年的条目还行吧,最近五六年修改或新增的条目惨不忍睹。不说历史了,连数理逻辑这种条 ...

维基百科的中文版历史部分一直就很差,远不如大陆的那些百科。

其原因在于大陆封锁维基百科,使得其中文编辑参与者只能是海外华人以及港台人士,这样参与者的水平就很差了。

维基百科的中文版历史部分史实描述部分还不是最差的,最差的是它的历史理解部分,可以说是真正的惨不忍睹,搁在咱们论坛那就是分分钟被打成筛子的级别。
作者: loy_20002000    时间: 2017-4-28 21:57
本帖最后由 loy_20002000 于 2017-4-28 21:59 编辑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7-4-28 21:47
维基百科的中文版历史部分一直就很差,远不如大陆的那些百科。

其原因在于大陆封锁维基百科,使得其中文 ...

大陆的百科要看具体条目了,有详细准确的,也有整篇讲情怀的。国内网民上维基中文主要是看当代政治方面的条目,如天安门国内是不让讲的,我是看了中文版才知道发生了什么,结合后来看到的信息还是蛮客观的。历史部分我看过一些不错的条目,是早期的成果了。

了解中国历史用过英文版的,可信息量太少了,如赵构一千个不到的单词就介绍完了。英语国家的历史不清楚,中国历史英文版不够详细。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7-4-28 22:16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7-4-28 08:57
大陆的百科要看具体条目了,有详细准确的,也有整篇讲情怀的。国内网民上维基中文主要是看当代政治方面的 ...

维基百科中国历史用英文版,那东西能读嘛。
作者: loy_20002000    时间: 2017-4-28 22:37
老兵帅客 发表于 2017-4-28 22:16
维基百科中国历史用英文版,那东西能读嘛。

都说英文版牛掰呀。
作者: 老兵帅客    时间: 2017-4-28 23:01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7-4-28 09:37
都说英文版牛掰呀。

那也要看场合啊,用英文讨论中国历史,貌似很神奇地说。
作者: zilewang    时间: 2017-4-29 12:51
loy_20002000 发表于 2017-4-28 21:57
大陆的百科要看具体条目了,有详细准确的,也有整篇讲情怀的。国内网民上维基中文主要是看当代政治方面的 ...

百度百科关于本朝的人物历史,准确度还可以。这些人物条目编辑要提供文献资料审核,还挺麻烦的。




欢迎光临 爱吱声 (http://aswetalk.net/bbs/) Powered by Discuz! X3.2